[那些年你聽過的營養鬼話 #14]
牛奶被汙名化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
甚至有書以這個為主題出版,
一整本書都在數落牛奶的罪狀。
其中一個我覺得最荒謬的是,
一篇網路文章中寫出牛奶會造成骨質疏鬆,
(會知道這篇文章是因為朋友貼給我求證)
以下是網路文章寫出的各種謬論:
1. 我們並不需要牛奶中的蛋白質和鈣,牛奶中的蛋白質含量比人奶高3倍,人類的身體根本無法完全吸收。
2. 喝牛奶反而會造成骨質疏鬆,因為牛奶富含酸性動物蛋白質會讓人體變酸,進而導致鈣質流失。
3. 過多的鈣質會中和身體的酸性再由尿液排出,這個過程就會造成鈣質缺乏症,可能會有易勞、上下肢麻刺感、憂鬱、蛀牙甚至會記憶喪失。
看完讓我整個啼笑皆非。
🐮🐮🐮牛奶鈣的吸收率🐮🐮🐮
牛奶鈣確實不能完全吸收,
但是目前也沒有任何一種鈣可以100%吸收啊!
一篇探討鈣生物利用率的文獻回顧當中統計,
碳酸鈣的吸收率約為26.4~29%;
檸檬酸鈣32~37%;氯化鈣30.6%;
牛奶🥛32.4%;起司🧀32.8%;富含草酸的食物🥬13.8%,
由此可見牛奶鈣的吸收率其實不算低。
🦴🦴🦴牛奶與骨骼健康🦴🦴🦴
以下分享以不同年齡層為受試者,
關於牛奶與骨骼健康的研究。
👧兒童及青少年🧒
在許多亞洲及西方的觀察性研究中發現,
攝取牛奶除了與較高的骨密度相關外,
也與較高的生長激素相關。
一篇在中國北京的研究,
以757位健康的10歲國小女童為受試者,
將其分為三組,進行為期兩年的介入,
結果發現有喝牛奶的兩組,
身高、坐姿時的高度、體重、全身骨礦物質、
骨礦物質密度都顯著地比控制組高。
👩🦳停經後婦女👩🦳
一篇研究發現,在成年時期攝取較多牛奶的女性,
橈骨、全髖骨、脊柱、轉子間及轉子的骨質密度都顯著較高。
在青少年時期攝取較多牛奶的女性,
停經後中橈骨及脊柱的骨質密度也顯著較高。
🧓老年人👵
一篇日本的研究以65歲以上的男性為受試者,
用飲食頻率問卷了解受試者喝牛奶的狀況,
結果發現,隨著牛奶攝取量增加,
骨骼代謝指標下降;髖骨及股骨頸的骨質密度上升,
此外也發現隨著牛奶的攝取量增加,
髖骨骨折的機率有顯著降低的趨勢。
🌟🌟🌟結論🌟🌟🌟
寫這篇文章不是要鼓勵大家一定非得多喝牛奶,
也不是說喝牛奶就絕對好,
只是單純就牛奶對骨質的影響這點做釐清。
雖然我引用的都是牛奶對骨密度有好處的文章,
但確實也有部分負面的文獻,
只是就算是在正反都有的研究結果下,
也不能片面地聲稱牛奶就一定有害。
整體而言,
牛奶的確是一種營養相當完整的食物,
而且是良好的鈣質來源。
國健署的飲食指南建議每天喝1.5-2杯牛奶,
也不需要過量飲用喔!
因為篇幅關係,想更瞭解可以看完整文章👇👇👇
「喝牛奶會骨鬆!?」網路謠言破解https://reurl.cc/q8mOA0
沒錯,這篇鬼話其實我老梗新用啦XD
用比較吸引人的方式,希望可以讓更多人看到~
#營養麵包 #那些年你聽過的營養鬼話 #牛奶 #骨質疏鬆
Reference:
1. Léon Guéguen & Alain Pointillart. The Bioavailability of Dietary Calcium.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Nutrition, Vol. 19, No. 2, 119S–136S (2000).
2. Patrice Fardellone, Alice Séjourné, Hubert Blain, Bernard Cortet, Thierry Thomas, and GRIO Scientific Committee. Osteoporosis: Is milk a kindness or a curse? Joint Bone Spine 84 (2017) 275–281.
3. Du X, Zhu K, Trube A, et al. School-milk intervention trial enhances growth and bone mineral accretion in Chinese girls aged 10–12 years in Beijing. Br J Nutr2004;92:159–68.
4. Soroko S, Holbrook TL, Edelstein S, et al. Lifetime milk consumption and bonemineral density in older women. Am J Public Health 1994;84:1319–22.
5. Sato Y, Iki M, Fujita Y, et al. Greater milk intake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bone turnover, higher bone density, and higher bone microarchitecture index in a population of elderly Japanese men with relatively low dietary calcium intake: Fujiwara-kyo Osteoporosis Risk in Men (FORMEN) Study. Osteoporos Int 2015;26:1585–94.
下肢骨折文獻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旅遊醫學】 ~ 溯溪的風險
夏天到了,大家都想泡泡水;我自己也是,沒空去高山,郊山又好熱,另外的選擇就是去溯溪了。
不過任何的活動,都有各自的風險;在從事前可以先了解一下,應該有趨吉避兇的效果吧?
〖文獻查證〗
1. Canyoning Accidents in Austria from 2005 to 2018
https://doi.org/10.3390/ijerph17010102
這篇分析了奧地利,從2005~2018年間,峽谷探險的意外事故。
共有471人受傷,其中
嚴重受傷:162人 (34.4%),有9人死亡 (致死率為 1.9%)。
需要緊急撤離的案件有116人,占24.6%;致死的主因為淹死。
[以這份統計資料:換算下來,進行峽谷探險,每50000小時,會有1人死亡]
造成傷害的動作,前幾名分別為:
跳水 ~ 110人,占23.4%
繩索垂降 ~ 51人,占10.8%
滑瀑 ~ 41人,占8.7%
絆倒 ~ 26人,占5.5%
受傷部位,前三名:
下肢 ~ 133人,占47.5%
上肢 ~ 65人,占23.2%
脊椎 ~ 44人,占15.7%
2. A prospective injury surveillance study in canyoning
https://doi.org/10.1016/j.injury.2018.03.003
這篇則是使用問卷的方式,對17國,共109名受試者進行調查。
統計後,進行峽谷探險的13690小時中,共發生57起受傷事故。 [總傷害率為 4.2起/1000小時]
受傷部位,下肢 (占25%)、上肢 (占23%)
大部分的受傷都是輕傷 (局限於軟組織),占49%。而重傷有7件,占12%,其中2件為骨折需開刀。
造成傷害的主因為「裝備故障」(占44%),特別是在行程中有繩索垂降。而新手和教練受傷的比率,在統計學上有明顯差異。(新手較易受傷)
3. Canyoning
https://doi.org/10.1007/978-3-662-60752-7_96
最後這篇補足了溯溪中可能遇到的環境風險因素:
A. 落石:所以岩盔要戴著唷
B. 山洪爆發:出發前請了解水系上游的降雨情況,不是今天沒下雨就好
C. 低體溫:長時間的溯溪請穿防寒衣,不要短袖海灘褲就上了
D. 迷路:和爬山一樣,溯溪也可能會迷路的,出門前請做好功課
※ 小結:
不想看上面資料的,我試著用簡單的文字表達一遍:
1. 溯溪時「跳水」要小心,是受傷主因。
2. 在使用裝備進行垂降時,請務必事前做好檢點,避免器材故障造成受傷。
3. 受傷部位主要在下肢、上肢、脊椎。
4. 如果你沒經驗,請萬分注意;並找有經驗的朋友或教練隨行。
最後,再多嘮叨一段跳水的安全。
A. 請每次跳水前都重新檢視高度和水深:
每年去同一條溪流,狀況都不同;枯水期可能水量少很多,水深就可能不足,或是深潭被泥沙淤積。如果是在海岸,潮汐也會影響水深。(你如果沒把握,那就別當第一個跳的)
簡單的口訣就是:水深 (D) ≥ 高度 (H) + 2
(1米跳下,水深3米;2米跳下,水深4米;建議不要超過20米高)
B. 確定水中的障礙物
有些溪流,跳水的甜密點就只有一小塊;其他位置可能有岩盤或其他障礙物,如:倒木;跳水前都要重新審視過。且要避免需大跨步跳出才不會撞到的跳點,不然腳一滑,就會撞上了。
C. 入水的姿勢
最簡單的當然是腳部微彎入水,如果真的水深沒算好,至少不會直接吃到全部的反作用力;切忌用力撐得直直入水。
當你不了解地形時,請不要用一些奇怪的姿勢跳水,像是頭入水、屁股入水等,都可能增加脊椎受傷的風險。特別是從越高的地方跳下來,衝擊力道是完全不同的。
◎ 圖片是我本人,沒有找替身唷;徒手攀瀑後跳下,真的是很過癮呀!
更新資訊:2020/5/21 14:15 補充環境中風險因子; World High Diving Federation 建議不要超過高度20米。
下肢骨折文獻 在 王文妤 物理治療師 • Amber physiotherapis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linktree
#快速文章連結
#物理治療
哈囉各位看官大家好,我是魍魅物理治療師Amber~
這裡幫大家整理好之前發文的主題,讓大家方便尋找唷❤️
💪🏻脖子 :
🔗慢性脖子疼痛|https://reurl.cc/D9nrjd
💪🏻肩膀 :
🔗肩夾擠症候群要做什麼運動|https://reurl.cc/mn0nMW
🔗五十肩肌肉放鬆很有效|https://reurl.cc/Nj1K4x
🔗肩夾擠不要再下壓肩胛骨了|https://reurl.cc/mn6KMV
🔗什麼是肩夾擠症候群| https://reurl.cc/R4y4WZ
🔗游泳肩膀痛|https://reurl.cc/d0z4Qq
💪🏻腰痛 :
🔗十大腰痛迷思|https://reurl.cc/b54Kd6
🔗四分鐘練呼吸再也不腰痛|https://reurl.cc/b54KYd
🔗椎間盤突出會吸收|https://reurl.cc/pdneYr
🔗如何有效誘發核心腹肌群|https://reurl.cc/b5l53v
💪🏻髖部 :
🔗彈響髖|https://reurl.cc/kdNKqL
💪🏻腿部傷害 :
🔗大腿後側伸展怎麼做|https://reurl.cc/ZOyOZl
🔗為什麼這麼容易大腿拉傷|https://reurl.cc/ZOyO4l
💪🏻 腳踝:
🔗阿基里斯腱病變|https://reurl.cc/QdnK5o
🔗腳踝慣性扭傷(比目魚肌)|https://reurl.cc/yZ19R6
🔗腳踝慣性扭傷(訓練穩定)|https://reurl.cc/QdnKVb
🔗腳踝慣性扭傷(本體感覺平衡訓練)| https://reurl.cc/0ogMWk
🔗第五趾骨基部撕裂性骨折(上)|https://reurl.cc/0ogMWk
🔗第五趾骨基部撕裂性骨折(下)|https://reurl.cc/oLzEY3
💪🏻跑者傷害 :
🔗髕骨股骨疼痛 (一)|https://reurl.cc/Mv1KNp
🔗髂脛束症候群|https://reurl.cc/exvKWK
🔗髕骨股骨疼痛 (二)|https://reurl.cc/exvKMR
🔗下肢疼痛問題是骨盆控制的問題唷|https://reurl.cc/1xx9RQ
💪🏻運動傷害 :
🔗十字韌帶斷裂要不要開刀呢|https://reurl.cc/d0z4m6
🔗十字韌帶術後復健守則|https://reurl.cc/O17KMr
💪🏻疼痛科學 :
🔗慢性疼痛|https://reurl.cc/qdzWvR
🔗慢性下背痛指引|https://reurl.cc/5lk9DG
🔗錯誤姿勢十大迷思|https://reurl.cc/b54Kmr
💪🏻健身 :
🔗想要肌肥大|https://reurl.cc/b54K7M
🔗高槓低槓深蹲差在哪|https://reurl.cc/7X9zMQ
🔗交叉教育現象|https://reurl.cc/d0z4y2
💪🏻物理治療專業 :
🔗肌少症|https://reurl.cc/R4n3Yn
🔗輕度認知障礙|https://reurl.cc/z8gnry
🔗雙重性任務導向|https://reurl.cc/exvKLL
🔗帕金森氏症運動|https://reurl.cc/GVZ2jD
🔗震波|https://reurl.cc/V6pbzb
💪🏻怎麼變得更厲害 :
🔗文獻尋找|https://reurl.cc/Aqnv4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