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傷-第二篇】
上次聊到「為何有些疼痛要經過一段時間才會發生?」
這與結構穩定度、肌肉量與強度、氣血(能量)的量與流暢度有關。今天來和大家說說我的看法,將延伸上篇文章中提到的A-舊傷、B-代償的範例。
關於,氣血(能量)的量與流暢度
是故,若B很快就被操壞,要懷疑的反而是B早就有問題(亦即早就受傷),或是「整體體制(質)」有問題。比如「薪資(氣血)」的供給早就捉襟見肘,大夥兒早就縮緊褲腰帶過活,能量不足,所以很不耐操。
以上這情況雖是疼痛,但要治療的範疇就不會只在強調組織排列的「傷科」,而是用中藥治療的「內科」為主。
關於,結構穩定度與肌肉量和強度
經驗上來看,結構穩定程度,也可能因為「整體分數」不同,而療效有所差異。
比如小明跟同學一起騎車兜風,都不幸一起摔斷肱骨,即使骨折性質與開刀醫師都一樣,
但預後*可能大不同。
*預後:指根據病人當前狀況來推估未來經過治療後可能的結果。
如果小明的同學是足球隊,肌肉量與心肺功能都比較強,那預後與併發症可能就有限;但小明是肌肉極少的書生,上兩層樓梯就氣喘吁吁,傷勢可能就拖很久,甚至牽連到其他部位。
這跟舊傷的關係是什麼?
我認為,有可能受傷時的年齡較輕,肌肉量與強度較能cover結構穩定度的不足,所以疼痛還不明顯,但老了以後肌肉流失,撐不住歪掉多年的結構,舊傷就開始討債。
又或者學生時受傷但氣血還足,但出了社會後當了社畜🤔,許多人在這階段(廿五歲到卅歲左右)氣血大量消耗,就開始引發疼痛。
-
以上這些概念如何幫助我們處理舊傷呢?
我在門診與內科醫師蕭御醫蕭御醫講透中醫aka白袍男高音一起分析出該名患者的症狀,在結構穩定度、肌肉強度、氣血三個面向的比重,去建議患者治療方針。
比如一位下背痛的患者,我們評估後判斷可能做 #鍼還治療 只能改善六至七成,剩餘部分要改善 #肌少症,需要營養調整與運動治療;但患者腸胃不好,所以要用藥補氣排毒,增加營養吸收的效率與 #補氣增肌。 所以一個中醫的內、外科處置分工就出來了。
也有我評估結構歪斜其實並不嚴重的慢性疼痛患者,蕭醫師診脈發現是寒氣太重,用水藥散寒補氣後,多年疼痛竟然不施一針而癒的案例。
或是「椎間盤突出」的疼痛,國人最直觀的想法是「此病需要手術」;但復健科早有許多臨床研究,透過重訓、甚至認知治療等,效果是優於手術的;肌肉強度的上升,可以改變或彌補結構上的缺陷。
疼痛的原因絕對不只是只有「歪掉」要「喬」一下,環環相扣,這也是 鍼還中醫診所 Zhenhuan Chinese Medicine Clinic,我與蕭御醫的「中醫內外科會診」的意義所在。
--------
●YouTube快速訂閱:
https://reurl.cc/r8g9Nb
●IG快速追蹤:
https://www.instagram.com/amin_shih
●生氣茶看這裡:
https://www.champbio-tw.com/
#中醫 #外科 #養身 #養生活
#結構治療 #臉鍼醫美 #美顏針
#中西醫師黃獻銘
#黃獻銘 #阿銘師鍼還傳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dh.tw/ 早安健康FB: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0:00 椅子好,但有「坐」對嗎? 0:29 椅子好,坐不對也白費 2:05 正確姿勢關鍵在? 3:31 電腦桌前正確姿勢及腰背...
下背痛 開刀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擦牆
這個是我很喜歡教導長者
或是下背痛、膝蓋痛
甚至肩膀不舒服者來操作的居家暖身
過去選手肩膀開刀、下背開刀
甚至膝蓋開完刀後
我也會用這個動作來幫助他們
在減少關節壓力或動作恐懼的狀況下
逐漸增加活動範圍與控制性
---------------------------------
預備姿勢是雙手彎曲手掌輕貼著牆壁
保持 #固定手 與 #雙腳掌 踩在地面上
動作執行就是利用 #動作手
向12點方向擦牆延展
可以移動重心、可以延展、可以扭轉
但關鍵在 #腳跟 與 #固定手 一定不能離開
口訣在於 #有多少做多少
#按照自己的程度與能力來決定延展範圍
#不要勉強也不能硬做
#過程中一定不能有任何關節疼痛或擠壓感
利用三點接觸、一點延展的方式
讓全身得以安全的活動與舒緩
許多身體控制有障礙者
或是平衡比較不好的長者
這個動作非常適合他們來操作
如果想要讓動作做得更順暢
還可以在動作手上套一個襪子
讓動作的延展更順利
也建議眼睛跟盯著動作手的方向一起移動
透過這個動作
你也可以清楚的自覺到
身體哪裡會卡、哪裡不順、哪裡會怕、哪裡較緊
十二個方向都走一次後換邊
一次可以執行兩個反覆
基本早晚要做一次
也能在每次運動前,當作暖身來執行
如果動作過程中
可以搭配呼吸或是核心驅動的引導
還能把這個動作變成是核心控制與呼吸誘發的訓練
請試試看囉!
(也歡迎教練在標註出處的狀況下,分享給會員來執行喔)
居家防疫、運動不間斷
#BelieveTraining
#FISAF #FISAFTaiwan
#玩人體
#VickyTechnique
下背痛 開刀 在 康健雜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精選熱文【子宮肌瘤一定要開刀嗎? 中醫:每天按摩6穴位能改善】
子宮肌瘤是在骨盆腔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多半無明顯症狀,若有症狀,則以經血過量、下腹脹或疼痛、頻尿、性交疼痛、下背痛較常見,也可能會讓女性不易受孕。
那麼子宮肌瘤一定要開刀嗎?中醫師教你按摩這6穴位,自我疏通經絡來輔助調理⬇⬇⬇
--------------------------------------------
☀ 2021情緒就醫指南|親愛的自己 你,還好嗎? https://bit.ly/33wpLz0
下背痛 開刀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dh.tw/
早安健康FB: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0:00 椅子好,但有「坐」對嗎?
0:29 椅子好,坐不對也白費
2:05 正確姿勢關鍵在?
3:31 電腦桌前正確姿勢及腰背伸展運動示範
以上問題由骨科及疼痛科黃鼎鈞醫師幫您解答!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1月號《為什麼我的疼痛好不了?》
全台三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s/xf000079
【相關影片】
深蹲反而腰痠背痛?2種深蹲法正確施力,不傷腰背更有效︱毛琪瑛 復健科醫師
https://youtu.be/2qVqToStcPM
強化大腿肌力救關節!從下背痛到肩頸痛,復健醫教你運動救痠痛︱ 陳相宏 復健科醫師
https://youtu.be/Y0KDkqjN3cc
【相關文章】
所有疼痛都能救!解痛不是只能開刀、吞止痛藥,疼痛科醫師詳解5種治療方法
https://www.edh.tw/article/26224
媽媽從年輕就必練3個伸展,下背、膝蓋、臀側一起保護
https://www.edh.tw/article/26140
#黃鼎鈞 #腰痠背痛 #腰背伸展
下背痛 開刀 在 詹珞瑤 物理治療師 Veronica Rehab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影片中包含造成脊椎變形以及脊椎滑脫的原因
講解生物理學讓大家更了解脊椎滑脫
脊椎滑脫一旦開始就很難恢復
物理治療的目的是為了維持脊椎現況
並降低疼痛
使我們恢復的正常生活
接受物理治療無效,最後再去考慮開刀或手術喔!
影片包含3個運動
但脊椎滑脫運動包羅萬象
是需要長期配合治療師
且有進程的變化運動內容
才能更完善的恢復疼痛
如果在運動過程中有任何不適或有其他異樣
請立即停止並尋求專業協助
使用到的器具 :
https://instagram.com/matataiwan?igshid=qphob3zklgf1
肌筋膜放鬆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3c461QoPVA&t=11s
骨盆歪斜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1W0IzD1-PM
粉絲專業 : https://www.facebook.com/veronicarehab/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veronicarehab/?hl=zh-tw
下背痛 開刀 在 NTDHealth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節目表 https://goo.gl/7fN6pB
線上直播請看 http://www.ntdtv.com.tw/live
或是加入我們的 談古論今話中醫FB粉絲團 https://goo.gl/H3jsDi 得到更多中醫調理的最新資訊。
----------------------
據媒體報導,台中市一名八十六歲梁奶奶,感到右側下背痛,痛覺漸漸延伸至臀部和大腿後側,導致行走困難,睡覺時僅能屈膝而睡、無法翻身,就醫確診為坐骨神經痛所致,考量奶奶年事已高,家屬決定求助中醫針灸治療,經半年的治療,不但能拄拐杖行走,並可一覺到天明,大幅提升生活品質。
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心醫堂中醫診所院長吳國斌中醫師來到現場探討坐骨神經痛的中醫治療與保健。
本集內容主題如下:
1. 坐骨神經長在哪裡?
2. 如何檢查確定壓迫到坐骨神經?
3. 什麼姿勢最容易引發腰椎間盤突出症?
4. 腰椎間盤突出症需要開刀治療嗎?
5. 腰椎骨質增生引發坐骨神經痛需要開刀嗎?
6. 中醫在治療腰痛或坐骨神經痛:
(1) 外治法
(2) 內治法
(3) 針刺法
7. 坐骨神經痛獨特療法
8. 坐骨神經痛保健操
9. 預防坐骨神經痛日常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