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勘誤
前天發現好多人不知道「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的「為」是「修為」的意思,
那我順便再整理幾個很多人誤解的俗語給大家好了:
/
#貧賤夫妻百事哀
這句話是 #曾共患難的夫妻永訣後非常哀傷
"不是"指沒錢就哀怨一切。
"貧賤夫妻"是指曾經一起共患難的夫妻。
"百事哀"是元稹在寫他妻子過世後,他觸景傷情,無論看到什麼都很哀傷。
這句話是出自元稹的詩《遣悲懷》,結果這一句被拿出來斷章取義的解讀。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無後不是指不生小孩!
這句話是孟子罵舜隱婚,舜偷偷結婚沒有告訴他爸媽,
「無後」是孟子說他這樣做「#沒有盡到後輩的本分」,
隱瞞結婚跟不生小孩的情節明明天差地遠,
要逼別人生小孩的人就不要斷章取義的拿這句曲解意思的話來為自己背書了。
///
以上三句是大家擅自望文生義而造成的誤會,
再分享三句是因為「口誤」而以訛傳訛曲解成完全不同意思的句子:
#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
「皮匠」實際上是「裨將」,在古代是指副將軍,
這句話指的是:三個副將軍的智慧,可以跟諸葛亮比。
副將軍跟皮匠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人家副將軍好歹都是能文能武、有謀略跟智慧的人好嗎。
就像三個普通人,贏不了一個天才,
但是三個聰明人,可以跟一個天才一較高下。
三個普通人贏不了喬丹,但三個球員可能可以。
三個普通人贏不了賈伯斯,但三個工程師可能可以。
這句話原本是這個概念啦。
/
#無毒不丈夫
「毒」原本是「度」,
原句是「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
是叫你要有度量,不是叫你要狠毒。
/
#無奸不商
「奸」原本是「尖」。
古代賣米的會把米堆滿後,再往上堆成尖尖的,是一個「盡量讓利」的行為,
明明這個行徑是大方會做生意,結果被曲解為奸巧。
/
如果我講過的話,被人誤解成完全相反的意思一直訛傳到多年以後,
我應該會相當無奈,
當然有很多古人價值觀偏差,
但是把別人的話曲解,拿來合理化自身行為或是幫自己的利益背書是不對的,
讀聖賢書所為何事?
為了指出別人胡說八道和阻止別人胡說八道。
/
好的,今天 #德州媽媽中文小教室 就先到這邊,
鼓勵大家多讀書,讀書不要讀一半,接著我要來賣書了。
禾流文創童書團這裡買
👉https://p3.groupbuyforms.tw/xgpmp
圖為 賊粒指著《夜遊太空世界》裡銀河系的圖問說:
「這4 sparkling slug (閃亮蛞蝓)嗎?」
希望禾流的美術編輯可以畫一個真正的閃亮蛞蝓來做對比。🤣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毒親教養:在不知覺中當了有毒的父母嗎?吳娟瑜教你停止複製創傷!超越內在恐懼,正確教養孩子」介紹 訪問作者:吳娟瑜 內容簡介: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錯!56%父母自認是會傷害孩子的「毒親」(toxic parents)! 虐待孩子、口出惡言、過度控制、情緒勒索、 硬把自己的...
不孝有三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過房書過繼 📋▏
中國人有句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就是因為傳統的禮教觀念非常注重香火的傳承,所以對於沒有後代的人,自古以來,便有所謂的「過房」與「過傳」的習俗,希望讓無嗣之人也能有後代傳承香火。
因此所謂的「過房」就是讓自己的孩子為早逝無嗣的兄弟傳承香火,一方面讓亡者能有後嗣祭拜以得香火,得以名正言順的寫入祖先牌位接受奉祀。另一方面也能夠化解孩子遭受靈界干擾的可能。
老師一早6點多出發至台中;9點進行安神;10點祖先引魂入牌位,過程中因為要將陽世的子孫傳嗣當義子及乾孫,沒提到要寫過房書,接連3回2個聖筊1個笑筊,經由老師的溝通後,答應要寫過房書,一連3個聖筊共6個
由於是2個么折祖先,共寫了4份過房書
一個當義子一個當孫子
★處理么折祖先溝通及過房書的撰寫要非常的清楚,否則往生者會以為是要讓他傳嗣當後代
就會把陽世子孫直接帶走
這可不能開玩笑
🟡如果你(妳)也常常耳鳴.耳朵癢頭暈.頭痛不好睡.有時心悸胸悶卻始終找不出原因恐怕是跟祖先有關係
【祖先諮詢🗽】
加入line@生活圈│https://lin.ee/3TBd8dueX
官方購物網站 │ http://www.pola168.com.tw/
開啟小鈴鐺🔔訂閲Youtube │ https://reurl.cc/8GRLjo
▫️ ▪️ ▪️ ▫️ ▪️ ▪️ ▫️ ▪️ ▪️ ▫️ ▪️ ▪️ ▫️ ▫️ ▪️
服務項目:陽宅風水,陰宅風水,改名,命名,取藝名,公司命名,祖先處理,改運符咒,易經卜卦算命,命理風水教學,開運商品販售...
☎️開運專線:02- 2523-8282、02-2523-2277
不孝有三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孔雀東南飛(二)
一個災難的發生,而且發展到不可收拾,不可能只是一個錯誤,必定是一連串的失誤。悲劇也是。
孔雀東南飛的故事大綱各位已經知道了,讓我們拿掉所有的惡意揣測,並用最大的善意來看故事中的每一個人。首先看「罪魁禍首」的婆婆焦母。
封建時代的守寡婦人,兒子就是她寄命之所在。
兒子讓她獲得社會認同及肯定。她人生所有的價值與成就都要靠兒子來完成!
男大當婚,她十里八鄉的去打聽,一定要找最出色的女孩,才能配得上他的兒子。
劉蘭芝娶進門後,兒子因為工作長年不在家。兩個原本陌生的女人突然間要進入婆媳的相處模式,多不容易!
封建時代的婆婆穩坐道德至高點,誰敢違抗?詩中婆婆提出休妻的理由之一是劉蘭芝「舉動自專由」,這個有才華的媳婦行為舉止「大主大意」,挑戰了婆婆的威權。
有人說焦母控制欲太強!各位!焦母若不強又怎麼能獨自守住家業,並帶大一兒一女?
兒子娶妻後,媳婦搶走兒子所有的目光,重心的轉移,讓母親有了被剝奪感,再加上劉蘭芝三年不孕,無法為焦家開枝散葉,所以她想要為兒子換一個能生養的媳婦。
不孝有三 ,無後為大。母親自認為是為子女好,自認為那就是好的安排。
其實焦母並不知道這其實也不是為了子女,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心安理得,為了自己感動自己。理由是為了焦家香火傳承,她要出來做惡人。她是願意為孩子犧牲奉獻一切的母親!
焦母根本不在意子女心裡想要的是什麼,不在意他們將來面對這一切會是怎麼樣的心痛。
詩中讓我最難受的段落,是當焦仲卿知道一切不可挽回,心灰意冷回家,和母親說他已日落西山,生命即將終結了,抱歉讓母親獨留人間,以後日子將會很孤單,但這是兒子自己的決定,請母親不要去埋怨鬼神,並祝福母親,命如南山石,四體康且直。
阿母得聞之,涙水應聲落下,但是她挽留的方法是告訴兒子「你那麼優秀,前途正光明!怎麼可以為那個女人去死!
東家有賢女,媽立刻為你去求娶。」
她想挽回兒子,但是她根本不懂兒子的心,這時她還不相信兒子會死。她以為逼兒子休妻只是暫時的逗點,那裡知道逗點成句點。
焦仲卿死後,她受的打擊最深,是她(以為)的愛子之心逼死兒子。
她也是最後悔的那個人,因為詩末寫「兩家求合葬」,焦家只有她做主,所以是她同意合葬,彌補這個遺憾!
從此思念兒子的心,悔恨的心不斷地啃噬著她,日日夜夜⋯⋯
~待續~晚安~
不孝有三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毒親教養:在不知覺中當了有毒的父母嗎?吳娟瑜教你停止複製創傷!超越內在恐懼,正確教養孩子」介紹
訪問作者:吳娟瑜
內容簡介: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錯!56%父母自認是會傷害孩子的「毒親」(toxic parents)!
虐待孩子、口出惡言、過度控制、情緒勒索、
硬把自己的價值觀套在孩子身上……
這些父母的有毒教養96%是受到潛意識影響
去除源於個人創傷、承自原生家庭/家族的負面信念,
拒絕周遭、社會、媒體流傳的錯誤認知與價值觀,
不再受潛意識操控,親子才有良性互動!
◎每個失常的孩子,背後都有受創的大人
頂嘴、疏離、憂鬱、易怒、依賴、拒學、沉迷電玩……當孩子行為脫序時,父母應先檢討自己是否常對孩子有憤怒、自責、推卸、漠視、嚴厲等表現。一個人講出的話語、表達的想法、臉上流露的神情,往往跟深藏在潛意識裡的信念有關,父母若有以上負面情緒,代表潛意識裡帶有許多恐懼,並經由教養將恐懼不斷複製給孩子。想要改善親子關係,渴盼家人良性溝通,首要之務便是增進對潛意識的了解。
◎應快快「拋棄繼承」的情緒負債──家庭潛意識恐懼
我們很容易複製原生家庭的人生觀、價值觀、金錢觀和教養模式,父母因上一代教養不當而有的陰影,時常會再成為子女的夢魘,像是重男輕女或家庭暴力等。父子和母女之間也常有特殊的情結,比方說,「兒子不成材」是很多男人共有的潛意識恐懼,對兒子總寄予重望,表現不佳就會嚴以鞭策;母女之間則存在著微妙的競爭關係,會搶奪居中男人(丈夫/爸爸)的愛,這通常是因為媽媽複製了自己兒時和手足的相處模式;而失婚者容易把對兩性關係的錯誤認知帶給孩子。養兒育女時,要時時自我觀察,才能不再把從原生家庭接收到的恐懼又轉移到子女身上。
◎家族潛意識恐懼遺毒子孫,過時的祖訓就讓它失傳吧!
有些已不合時宜的價值觀仍以祖訓家規、家族慣例等形式,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影響了後代子孫的家庭幸福和親子關係,最典型的包括:重男輕女、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要繼承祖業等,這些觀念都已和現今潮流有所抵觸,長輩應該適度改變或尊重晚輩的選擇。做個「懂事」的長輩,懂得世事多變化,樂意理解成年兒孫的心事,多給引導,多給支持。
◎以知識破解偽科學、群體迷思,不捲入集體潛意識恐懼
有些潛意識恐懼從個人、家庭或家族中完全找不到根源,那可能就是受到周遭環境的暗示所致,包括:民族習性、社區氛圍、新聞事件、宗教信仰,關於生活上的例子有「富不過三代」、「逢九必凶」、「活越久,失智機率越高」等;屬於教養上的則有「孩子要贏在起跑點」、「兒子要窮養,女兒要富養」等,我們對這些思維習以為常,也認為理所當然,但其實是需要重新斟酌的,在陪伴子女成長時才能跳脫這些集體潛意識的恐懼,培養出思考正面、觀念正確的孩子。
作者簡介:吳娟瑜
.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大學應用社會學碩士
.國際演說家,演說場次超過6000場
.兩性溝通、親子教養專家,喜為人師、樂於分享
.風趣幽默又深具專業素養,備受電視、廣播、報紙等各媒體歡迎
.暢銷書作家,著有《記憶改寫,回到原本美好的自己》、《用女人的方式贏一生》、
《爸媽一句話,影響孩子一輩子》、《孩子就要這麼教》等
.興趣:看電影、閱讀、寫作、跳街舞、練肌耐力等
.座右銘:做對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人生目標:把好的影響分享給更多的人
.寫作目標:陪伴年輕世代父母進行自我探索,並快速選擇正確教養模式,避免毒害孩子而不自知
作者粉絲頁:吳娟瑜老師
出版社粉絲頁: 出色文化
四個podcast平台,也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不孝有三 在 搶救國文大作戰粉絲團- 「不孝有三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十三經注疏》中在「無後為大」下面有注:『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 ... ... <看更多>
不孝有三 在 不孝有三 - 彩虹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不孝有三 ,無後為大,我媽對於同性戀的看法就是這樣。(在上次看到同志遊行的新聞說的),我回她:現在的社會、經濟,誰敢生小孩啊? ... <看更多>
不孝有三 在 [心得]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孟子- 看板Confucianism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孟子.離婁上》
「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
「不告而娶」=「無後」=(最大的)不孝
這邏輯明明超清楚的啊
為什麼會被曲解成「沒有後代」?
漢代趙岐寫了【十三經注疏】
應該就是從這裡開始曲解的吧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被曲解千年的儒家思想
https://www.newsancai.com/b5/traditional/136-culture/19733-2009-12-02-08-54-19.html
「不孝的表現很多,但以不盡做後輩的本分為最。舜在取妻的時候沒有稟告健在的父母,
是沒有盡做後輩的本分。但君子認為舜雖然沒有稟告但與稟告了是沒有多大的區別(因為
舜取妻是在堯考察了舜的德行后決定把女兒嫁給他的,而此時,舜的父母對舜還有偏見,
稟告他們並沒有什麼好處)。」
那麼孟子的話為什麼會被斷章取義到這種程度!我個人以為這是後世道學家的故意。很明
顯,《孟子》的文字不是隨便一個人可以看得明白的,能看《孟子》的人文字的理解里應
該不會差到把這麼簡單的文字都誤解的地步。所以這種誤解是一種故意,或者說是曲解。
曲解的目的自然是為了闡述朱熹學派「存天理,滅人慾」的道學要旨。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https://myblog-amigo.blogspot.tw/2015/07/blog-post_30.html
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個人以為比較中肯的註解應該是:「不孝的表現涵括在三個
原則中,其中以不盡做後輩的本分為最」。趙岐把孟子的“無後為大”曲解成斷絕後代為
最大不孝;讓孟子無端背了黑鍋誤傳了兩千多年,造成世家與庶民為了不斷後,無所不用
其極,或休妻另娶,或納妾,或過繼等系列特殊的社會現象。影響迄今,餘威猶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121.11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onfucianism/M.1450157884.A.69C.html
原文邏輯 明顯是 「不告而娶」=「無後」=(最大的)不孝
但是 孟子認為(基於舜的親人的特殊情況)
即使「不告」也可以當成(如同)「有告」了 (君子以為猶告)
如同有告 => 不算「不告」=> 不算「不告而娶」=> 不算「無後」=> 不算「不孝」
孟子認為「不告是不孝」(的一種)
所以才會幫舜說話 去解釋「這樣不算不告」這樣也可以當成有告了
他的重點在解釋 告與不告
就表示 告與不告 在此是 孝與不孝 的關鍵
---
接著 反過來推
如果孟子認為 無後 => 就是"沒有後代" => 就是"不孝"
他應該說「君子以為"猶有後"也」 這樣才能幫舜說話
否則 舜告不告 根本沒差 => 都是無後 => 都是不孝
又何必在最後說"君子以為猶告"?
===
再補充 網路上有類似的翻案文
但是也沒有什麼證據 (就是把後翻譯成後輩/後輩的本分 而已)
我看到一篇反翻案的
他提出這一篇反駁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44992006.A.44B.html
(下面是他文字)
---(引用)
《萬章上》:「萬章問曰:「《詩》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信斯言也,宜莫如舜。舜之不告而娶,何也?」
孟子曰:「告則不得娶。男女居室,人之大倫也。
如告,則廢人之大倫,以懟父母,是以不告也。」
白話:
萬章問孟子「根據《詩》上的紀載,娶老婆一定要先稟告父母才行」,
如果這句話是對的,那舜為什麼可以「不告而娶」呢?
孟子回答:「如果稟告父母的話,就不能娶了。男女夫妻這種事情是人倫中最大的,
如果稟告了父母,那麼就會廢棄了人倫,反而會怨懟父母,所以才不稟告的。」
---(引用)
可是在裡面根本找不到 任何的「後代/沒有後代」的語意在裡面
作者也只能把"男女居室" 翻譯成"男女夫妻"
那頂多就是-> 結婚最大 並沒有提到任何後代或子嗣的問題
實際上 我們直接看萬章上的原文 引用更多前後文出來
萬章問曰:「《詩》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信斯言也,宜莫如舜。舜之不告而娶,何也?」
孟子曰:「告則不得娶。男女居室,人之大倫也。
如告,則廢人之大倫,以懟父母,是以不告也。」
萬章曰:「舜之不告而娶,則吾既得聞命矣;帝之妻舜而不告,何也?」
曰:「帝亦知告焉則不得妻也。」
之後轉去討論舜的弟弟象 就不轉了
整段文字 就是在討論 「告與不告」的問題 而非「有無後代」 的問題
----
而出現矛盾的關鍵(所謂的仁與禮的矛盾)
在於 「告則不娶」 「娶則不告」
根據習俗(或當代禮)
娶(仁)且告(禮) 當然是最好的情況 (寫完以後又覺得 仁可以改成義 但也沒差)
但是 當娶(仁)、告(禮) 衝突時
選擇娶(仁) 放棄告(禮)
這表示娶(仁)比告(禮)優先
----
所以整段 (或說這兩段) 其實在討論的
就是 「娶與告衝突的時候 何者優先 如何選擇」
比方說 這個案例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親,禮與?」
孟子曰:「禮也。」
曰:「嫂溺則援之以手乎?」
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
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當仁(救人)與禮(男女不親)衝突時
仁優先於禮
盡心上:
桃應問曰:「舜為天子,皋陶為士,瞽瞍殺人,則如之何?」
孟子曰:「執之而已矣。」
「然則舜不禁與?」
曰:「夫舜惡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
「然則舜如之何?」
曰:「舜視棄天下,猶棄敝蹝也。竊負而逃,遵海濱而處,終身訢然,樂而忘天下。」
這個案例也很有名 就不解釋了
孟子的重點就在於 當兩者衝突的時候
有某個東西 是「優先於禮」的 (那個東西應該是仁、義、四端之心 等等)
這種時候 禮(告訴父母)就不應該被遵從
而應該遵從這個「優先於禮的東西」
這是孟子很常見的比較方式
※ 編輯: salami (140.112.121.118), 12/16/2015 12:17:5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