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對女性的性別刻板印象加上區域的文化差異,甚至是政治意識形態的話,會發生什麼事情呢?雖然從戲劇的角度,編劇必須為各個角色設定能夠讓觀看大眾快速理解進而產生共鳴。因此,這些角色的背景設定、言行舉止都是或多或少來自一般常識或刻板印象,這反映了一個社會對「他者」的想像,同時也透過戲劇再生產與強化了這些對「他者」的印象。
--------------------------------------
表面上《撒嬌女人最好命》所涉及的身分政治是兩岸女性的差異,卻不能忽略其導演彭浩翔的香港身分。換言之,建構這一組「兩岸女人對抗」敘事源頭的是來自香港身分的男性導演。來自台灣的撒嬌女被安排成是大陸女性的威脅,以及必須在三角戀中被排斥的「他者」。
在這裡不妨討論另一個影視文本做為對照,即比《撒嬌女人最好命》更早出品的一部港劇《不懂撒嬌的女人》,這部由香港電視廣播公司製播的電視劇中,女強人轉成了香港女性,撒嬌女卻是分別來自兩岸。劇中事業心重的香港女性凌敏,劇情一開始就面臨男友赴大陸經營事業後交上大陸女友而分手,接下來公司集團內部經營權的博奕,全落在來自大陸的美女田蜜居間縱橫捭闔,而田蜜在劇中的外號就是「撒破郎」。劇中另一位代表香港的女性禹勤,原本已與同事論及婚嫁,卻又面臨來自台灣台南的女性純純的爭奪,藉著台灣女生特有的撒嬌與溫婉體貼,禹勤還向這位台妹學習如何撒嬌。
整部港劇所傳達的命定訊息是,若是想努力成為女強人,就不配擁有愛情,若是不懂撒嬌,就註定鎖不住男人的心,強悍能幹的香港女人,面對大陸與台灣撒嬌強敵猛烈夾擊,終將陷入單身終老之命運。這中間的敘事邏輯與撒嬌論述,其實與電影《撒嬌女人最好命》很近似,唯一不同的是撒嬌女身分的轉換, 大陸撒嬌女成為威脅,台灣撒嬌女則同時是威脅也是救贖。
《不懂撒嬌的女人》的第一集裡,有一個兩岸三地女性同場競技撒嬌的場景。一個婚紗品牌在現場選擇形象代言人,設定的情景是,三位女士分別向男主角求婚,看誰最能成功打動男人的心。第一個來自四川的妹子說:「我願意為你生寶寶,為你洗手作羹湯。」;第二個香港姑娘猶豫的說:「我願意和你一起還房貸。」;輪到台灣女生,只見她紅著臉羞澀的說:「好害羞哦,我該怎麼說呢,這種事情人家做不來了啦!」接著順勢倒在男人懷裡,一臉嬌羞的責怪:「你好壞啊你!」現場旁觀的女性紛紛表示雞皮疙瘩掉一地!但男主角卻掐了一下台灣女生的臉蛋說:「就是你了!」(愛撒嬌的妖精,2018)。換言之,在香港編劇的眼中,最會撒嬌的女人還是來自台灣。
《撒嬌女人最好命》原本是一部上海女性藉由學習撒嬌來重建女性認同的故事,因為對手是台灣女性,又變成是透過與台灣女性的撒嬌競技來建立上海認同,單純的三角戀情牽扯到複雜的「台灣 vs. 上海」的地域認同與國族想像,也透露了隱藏在其中諸多不可言說的曖昧性與政治性。撒嬌就算是社會建構,原本也只是性別議題,並不存在所謂的地域差異,但地域的差異一旦被建構,而且將之對立起來,身分與認同政治就也同步被啟動了。
於是來自台灣的女性不僅被賦予善於撒嬌的形象,同時還被冠上「騷浪賤」、「綠茶婊」等負面標籤,是上海女性的公敵,是隨時可能會搶奪她們身邊男人的他者。在敘事結構上,來自台灣的撒嬌女蓓蓓,破壞了大陸這邊張慧與恭志強原本穩定的「哥們」關係,最終透過集體排斥台女蓓蓓,又重回了原本的穩定關係,兩女一男三角戀情硬是滲進了上海/台北兩座城市、台灣/中國兩種身分的無形角力,讓部分評論者視其為一種政治寓言,並不令人意外。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1868?fbclid=IwAR2W5uKDsalYBCsYysVDeL3F5eRRgdZ4uCEVJUgOg-gtEvzWYZr-d92Depw
「台灣女人善於撒嬌」這個命題,其實很早就流行於大陸及港澳的大眾文化論述中,甚至還被部分論者視為一種「語言學現象」。在紐約市立大學任教的學者彭駿逸曾在2012至2016年期間,調查300餘名大陸人對台灣腔的態度,探討到底什麼是台灣腔,以及大陸人對台灣腔的刻板印象,他發現早期赴陸的台灣菁英,看在當時還是農村社會的大陸民眾眼中是都會化的象徵,讓他們對台灣腔有了好印象。
2000年之後大量台灣偶像劇輸往大陸,這些偶像劇深深影響大陸人對台灣腔的感知。但隨著大陸經濟起飛,大陸民眾對台灣腔的認知漸漸改變。彭駿逸調查發現,台灣腔如今被認為是「小家碧玉」,甚至很嗲、很裝,他們自己的腔調才是都會代表,大陸中央電視台主播講話才是好聽的(陳家倫,2017)。
不懂撒嬌的女人分集劇情 在 游大東【鴻鵠志-影視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2017香港電視大獎/男主角獎(劇集) 】
30項大獎傳送門:http://bit.ly/2C4a2YF
長達50集的無綫50金禧周年台慶劇《誇世代》下周進入結局篇,小弟過去一段時間都看過幾集,發現整套劇,唯一能夠吸引我繼續看下去的,只有一個人,就是張 ─ 繼 ─ 聰!!小至講金句好有趣,大至影響劇情推進, 張繼聰 Louis Cheung 都施展渾身解數,演得自然,演得投入,控制氣氛和節奏拿捏準確,相比劇中漸見疲態的歐陽震華以及軟瀨瀨冇氣冇力的陳豪,張繼聰飾演的劉行,其撐起套劇的功能極之明顯。
正當大家以為劉行演得好,勝過三級陳豪的時候,噩耗傳來了 ── 有傳因為佘詩曼拍《十月初五的月光》的片酬問題釀成追數官司,張的老闆蕭定一與無綫對薄公堂,張繼聰慘成池魚遭拖無綫直接封殺,所有甚麼金禧台慶演出、萬千星輝頒獎典禮角逐視帝、男配、飛躍男,統統無份!!所以除夕當天,他出席「毅力12愛心跑」時,遭娛樂記者問道台慶頒獎禮是否沒有提名時?他這樣回應:「冇,點會有?我咁嘅身世,好可惜。」(詳見:http://bit.ly/2lH9IJf)實在係聞者傷心,見者覺得好忟,因為只有在大台的傳統思維和運作機制下,演員得不到絕對尊重,這是香港電視產業的悲哀。
難道就咁眼白白見住劉行一角失去提名?非也,事關游大東發力籌備、香港樹仁大學 Symedialab 新傳網 牢牢支持的「CONTEX康迪斯電視呈獻:2017香港電視大獎」男主角獎(劇集)這個獎項,已有讀者早前提名他入選,所以大台冇得畀張繼聰角逐視帝,就用行動嚟呢邊投佢一票啦,話唔定有機會挑戰馬明、Signal Wong成功,奪走視帝寶座。記住,奇蹟係要創造出來,唔係等運到,留意張繼聰的候選號碼是:
*************
(11) 劉行/張繼聰/《誇世代》/翡翠台
*************
其餘候選名單包括:
(1) 馬季/ 馬國明/《降魔的》/翡翠台
(2) 石敢當/ 胡鴻鈞/《降魔的》/翡翠台
(3) 司馬志全/ 邵仲衡/《詭探》/ViuTV
(4) 卓凱/苗僑偉/《使徒行者2》/翡翠台
(5) 雲大軍/蕭正楠/《超時空男臣》/TVB
(6) 宋仲基/歐陽震華/《誇世代》/翡翠台
(7) 萬喬柏/ 鄭嘉穎/《迷》/翡翠台
(8) 鍾泰然/馬國明/《心理追兇 Mind Hunter》/翡翠台
(9) 文申俠/ 王浩信/《踩過界》/翡翠台
(10) 文念深/ 林文龍/《不懂撒嬌的女人》/翡翠台
(12) 莊坦承/陳百祥/《賭城群英會》/翡翠台
(13) 言亮/陳錦鴻/《蘭花刼》/翡翠台
(14) 莫志凡/游學修/《三一如三》/ViuTV
(15) 谷一夏/張振朗/《踩過界》/翡翠台
【 投票表格 】
(#5)男主角獎(劇集):https://goo.gl/forms/NqBCzMRBYeEKn7zv1
【 投票準則 】
*每位投票者都需要輸入電郵地址,每個電郵只可以投票一次;
*本名單設有1個獎項投票:男主角獎(劇集);
*每人需要投3票;
*3票的有高低分之別,請投最喜歡的候選人得3分,如此類推,最低分為1分;
*如按連結遞交選票時,網站/手機介面出現粉紅色,代表有重覆投票或錯誤,需刷新畫面;
*如點選3個或以上的選項,又無法刪去多餘選項,可以刷新畫面重新投票;
*手機版用戶留意,手機介面或需要將畫面向右移,才會完全見到3個選項;
*投票日期及投票時間為2017年12月27日晚上22:00至2018年1月14日深夜23:59;
*遞交投票表格後可以再修改選項,但修改後提交,仍只計算一票;
*最高得分者勝出
(03012018)
#游大東 #2017香港電視大獎 明周娛樂 Ming Pao Weekly #誇世代 Contex Digital 謝安琪 Kay Tse Tvb粉絲團 TVb粉丝俱乐部 #張繼聰
不懂撒嬌的女人分集劇情 在 Kai Chi Leung 梁啟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羅永生說,香港人都是卧底。至於我們是自由世界招攬的中國卧底,還是已被中國收買的雙重卧底,你問我我問邊個?
港式臥底何處去?當合拍劇成為新潮流
文/阿果
刊於明報星期日生活 01-10-2017
過去兩星期,兩齣以臥底為主題的香港劇集先後首播,據說成功掀起一股追劇熱潮。請注意﹕熱潮不在香港發生,而在中國大陸。作為香港觀眾,對於這兩個北上臥底,我的心情注定百感交集。
第一個「臥底」名叫《使徒行者2》,由無綫電視及內地騰訊旗下「企鵝影視」合作拍攝,苗僑偉、陳豪、宣萱等主演的劇集,承襲《使徒行者》(2014)的成功方程式,將香港流行文化拿手的臥底元素,再次發揚光大。
我慕名而來看了幾集,發現劇組目光遠大——動用狄更斯、尼采、林肯等哲人金句開場,走訪泰國、大陸實境拍攝,更有飛車、駁火、打鬥等經典大場面……但始終掩蓋不了情節拖沓、橋段犯駁、演員不濟等TVB劇集老毛病。看到黃翠如周柏豪發揮「中學生話劇」式演技、袁偉豪不停裸露,我和不少香港觀眾一樣,大力搖頭,雙目作痛。
另一個「臥底」是《反黑》。這齣網劇由內地公司「東盛柒娛」及「合眾影業」斥資六千萬開拍(並表明是「慶祝回歸二十周年」的作品),但台前幕後如導演(宋本中)、主角(陳小春)、客串(陳惠敏),以至主題曲(霑叔填詞的《大丈夫》、劇情(黑幫仇殺),卻全部熟口熟面,非常本土。
作為流行文化的擁躉,我不眠不休在YouTube看了幾集,得出以下感想﹕情節有點舊,血漿有點假,演員皮膚有點鬆……這齣以「史上最強勢港劇」自居的劇集,消閒尚可,但整體而言,不特別吸引。
在香港談不上大受歡迎的兩齣劇集,卻在內地備受注目。啟播不過一星期,《使徒2》在騰訊網站的點播量,已經高達五億;《反黑》雖沒續集效應,網劇牌面亦不及TVB劇集,但點擊亦達二億。這類收視數字有造假嫌疑,不可盡信?轉到豆瓣等內地網站,又會看見成千上萬的平民劇評——有網民逐集分析劇情發展、運鏡構圖;有觀眾大讚《反黑》「港味濃郁」,陳小春角色(鳳凰哥)令人回想起港產片最輝煌年代(及《古惑仔》電影角色「山雞」),再加上早前TVB劇集《踩過界》(內地譯作《盲俠大律師》)在大陸掀起的熱潮……香港劇集,看來重新俘虜大陸觀眾的心。
為何是「重新」俘虜?作為港劇代表,TVB作品在中國大陸的影響力曾經無遠弗屆,甚至成為好幾代人認識香港文化的主要途徑。但此前幾年,隨着中國影視製作一日千里,加上無綫故步自封、由盛轉衰,愈來愈多內地觀眾跟港人一樣,對刻板單調、情節犯駁的大台作品,逐漸生厭。轉捩點在於近年,TVB開始與內地視頻網站合拍劇集,器材得以更新,畫面得以改良,不少觀眾遂重拾舊歡。
日前有內地網民就曾比較兩輯《使徒》第一集追逐戲的分別。首輯是TVB一貫風格——林峯與佘詩曼先在馬路上飛奔,被一班持刀嘍羅追斬,兩名主角遂登上私家車,開槍突圍;過程中大量使用慢鏡頭,營造緊張氣氛,卻略嫌造作單調。至於續集追車戲則改在泰國街頭進行,大街、倉庫、野外等場景互換,多個鏡頭以不同角度拍攝追逐過程,教人喘不過氣。分析完兩者異同,網民最後下定論﹕有錢,果然不同。這是鐵一般的事實。
以往,TVB亦曾以合拍方式與內地電視台合作,如回歸十周年的《歲月風雲》、《摘星之旅》等,但這些零星作品,反應一向不佳。直至近年,TVB開始更有意識地拉攏愛奇藝、騰訊等內地視頻網站,以「內地資金、香港製作」的方式合作,拍攝作品更全是重頭劇——《使徒2》之後,還有《溏心風暴3》、《宮心計2》。很明顯,合拍劇即將成為香港電視新趨勢。
膠劇進化有三年前港視劇集模樣
老實說,我不完全抗拒合拍劇——起碼香港觀眾可從此得益,欣賞質素更高的作品。以《使徒2》及本來打算賣予內地的《不懂撒嬌的女人》為例,劇組製作明顯遠較以往認真得多﹕被詬病多年的「世界光」不再出現,熟口熟面的廠景換成有質感的實景,傳統的三機拍攝也終於變成單機。在內地資金支持下,TVB式「膠劇」終於進化成三年前港視劇集的模樣。
主理合拍劇集製作的TVB副總經理杜之克,早前接受內地媒體專訪便坦言,該台幾十年來,都用接近一間工廠的方式創作電視劇,慢慢地只關注效率速度而忽略內容和質素;反之合拍劇的拍攝,則採用「類電影」的方法,畫面上有追求,製作流程也改變了。作為被大台流水作業荼毒多年(以至雙目失明)的香港觀眾,合拍劇予我重見光明的感覺。
但對「合拍」二字,我始終有很大戒心。眾所周知,香港電影早在十多年前已經走在這路上,結果大量導演、演員北上,創作出來的合拍片,沒錯更宏大更美觀更賺錢,但由於側重內地市場,大多與香港扯不上什麼關係。前車可鑑,當今天香港連電視劇也走向合拍,有何下場?
雖然杜之克受訪時屢次強調,內地資金不會干預香港創作,「合拍是為了讓港劇在內地的傳播面更廣,而不是要把港劇變成內地劇」(說法好像很熟悉),但中港市場差距之大,會否令製作團隊的眼光很自然地投向內地觀眾,而非香港百姓?事實上,觀乎近月《使徒2》及《踩過界》內地觀眾較香港先睹為快的現象,上述對合拍劇無視香港市場的憂慮,恐怕不是無的放矢。
更令人擔心的是,香港電視的創作自由從此只會愈受限制。雖然隨着TVB自設禁區,大台創作人近年已甚少真正自由創作,但在合拍劇年代、中港影視大融合的布景下,港產賴以自豪的創作蠻勁、癲狂個性,日後將難免更受限於內地市場,以至政府政策。
雖說題材「敏感」(如談及跨性別人士)的《踩過界》近月成功踩界在內地播放,但誰能保證底線他日不會移動?9月初,中國國家廣電總局便因應當地網劇熱潮提出名為《關於支持電視劇繁榮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的14項指引,當中表明加強規管網劇,又會加強節目上線前「在思想性藝術性」上的把關。未取得廣電部門頒發許可證的劇集,一律不得在網上播放。當日一眾合拍片因應內地送檢制度作出的妥協,恐怕很快會在香港電視劇身上發生,觀眾宜金睛火眼,靜觀其變。
因此我才百感交集。我向來喜歡看臥底戲,因為如羅永生多年分析,戲中角色的掙扎、壓抑、迷失,跟香港人身分轉變歷程不謀而合,是天生一對;我也喜歡將臥底視為香港流行文化的隱喻,多年來我們確有不少影視創作,成功隱身於商業市場與政治禁區之中,暗裏落藥,啟迪人心。
然而,作為臥底片的擁躉,我同樣深知一個事實﹕有很多臥底,深入敵陣太久了,便開始忘記當初身分,甚至主動逢迎,磨掉稜角,配合倒戈……
我真心希望,這不會是香港電視劇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