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奧城事2:選手村】
我國世界球后戴資穎今天取得東奧羽球二連勝,前天她也提到「#還好沒住選手村」,可以更快抵達球場,有更多練習時間。原來,羽球場地在武藏野之森綜合體育場,距離選手村37公里,車程要一個小時左右。或許大家會好奇選手村在哪裡?和飯店比起來差在哪裡?又離哪些場館較近?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自從1924年巴黎奧運以來,為了促進世界選手交流,並解決以往代表隊找住宿的困惱,奧會規定主辦國要設立選手村,讓選手在奧運期間一起生活。隨著奧運規模越來越大,選手村常常變成城市新都市計畫的一環,甚至建造衛星城鎮來容納選手村。
東京奧運的選手村稱為「HARUMI FLAG」(晴海旗)計畫,可以說是歷屆奧運中規劃相當完善,地段也比較好的,在東京國際見本市會場拆除後的舊址上興建。2013年東京取得奧運主辦權後,東京都通過「晴海五丁目西地区第一種市街地再開発事業」,佔地18公頃,總經費540億日圓,2017年動工,2019年12月完成,由三井不動產、三菱地所、住友不動產等11家大手不動產業者承建,分為四大區(太陽村、海洋村、公園村、港口村),一共興建23棟大樓,高度大多在14~18層之間。
#基礎建設
公共設施部分,選手村十字型的中央道路大概36米寬,但只有兩線道(12米),剩下全部是人行自行車道和綠化帶,大樓間棟距維持在50~110公尺間,也種植超過3000株樹木,形成廣大的社區公園。靠海側有晴海埠頭公園,和晴海郵輪碼頭,海景第一排可以遠眺台場和彩虹大橋。完善的網路與安全設備更不在話下。
能源也是選手村的強調賣點,由東京瓦斯公司經營氫能供應系統,是日本第一個「#氫能社區」,除了提供BRT和公車的燃料電池外,也連到社區加氫站供私家車使用。並且每家都有家用氫燃料電池(EneFarm)供應住宅電力、煮飯洗澡的熱能,並且和傳統電網與太陽能發電整合,經由智慧運算,提供最具效率的穩定電力供應。而為了安全,氫氣管道的深度、保護鋼板、監測儀器都有詳細規範,如果有異常會立刻切斷供應,避免意外。
#奧運期間
東京奧運規劃兩大場館聚集區,一是主場館附近為主的「遺產區域(Heritage zone)」,多是改建或現成場館,二是離選手村較近的「東京灣區域」,多是新建或臨時場館。後者包含有明體育館(排球)、有明體操競技場(體操)、有明網球之森(網球)、東京水上運動中心(游泳、跳水、水上芭蕾)、海之森水上競技場(輕艇、划船)、夢之島射箭場(射箭)等15個場地。因此,後者這些項目選手住選手村可說相當方便,而位於市區的國立競技場、代代木競技場、日本武道館離選手村不至於太遠。但如果到調布一帶的場館,就要舟車勞頓,甚至可能堵在東京都心的車陣中。
另外,選手村因為是臨時使用,家具講究輕便環保好組裝,所以才有大家熱議的「厚紙板床」出現(主要是為了回收而不是傳說的那個理由)。而日式公寓設計,有些國家似乎不太習慣,例如俄羅斯選手就抱怨空間太小、浴室太少(日本公寓三房房型通常也只有一間浴室),房間只有床和床頭櫃。相比住飯店來說,選手村的生活似乎要更將就一點了。
#後續應用
和之前許多大型運動賽事的方式一樣,在奧運結束後,選手村將作為住宅租售。奧運後野會繼續後續工程,興建兩棟50層樓的高層公寓,讓總戶數達到5632戶(其中含土地出售4145戶),成為日本最大的出售社區,預計將引入12000名居民。另外社區內的商業設施(中型購物中心)、中小學、托兒所也會陸續開幕,讓機能更加完整。
比較不利的可能是車站稍遠,選手村的人工島上沒有車站,走到最近的都營大江戶線勝鬨站,或百合海鷗線市場前站(就是那個豐洲市場)都要1.5公里,徒步17分鐘左右的腳程。但相對來說,到銀座、汐留這些精華區都不到3公里,不要說開車,騎腳踏車都很能到,仍然是相當受歡迎的地段。主要聯外道路環狀二號線也能直通虎之門Hills一帶,上面更有10-15分一班的BRT運行,去新橋、台場都很方便。
以東京港區的住宅熱門程度來說,大型住宅開發可以說是穩賺不賠。雖然來自中國的武漢肺炎疫情導致奧運延期,也推遲住宅出售的時間,但由於每戶售價在日幣5000萬~1億之間,略低於行情,目前預售的戶別已經全部被訂光,訂單平均都在戶數2~3倍以上,未來可望成為東京濱海相當高人氣的社區,或許在某種意義上,是東奧最成功的投資了!
世界五大區域整合體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0604新加坡聯合早報
*【美國率先釋出2500萬劑疫苗 75%通過COVAX發放】
美國總統拜登公佈與全球分享8000萬劑冠病疫苗的計畫,首批釋出的2500萬劑疫苗最快於當天運出,其中75%將通過“全球冠病疫苗獲取機制”(COVAX)發放。拜登表示,美國對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冠病疫苗接種率存在巨大差距深感關切,他表明,美國提供疫苗並不要求任何政治回報。拜登說:“我們分享疫苗不是為了獲得好處或交換條件。”他說:“我們捐出疫苗是為了拯救生命,以我們作為標杆和我們的價值觀力量,帶領全世界終結這場大流行病。”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04-1151691
*【全球215國接種超過20億劑冠病疫苗 僅6國未開啟接種計畫】
統計資料顯示,全球215個國家已接種了超過20億劑冠病疫苗,只有六個國家尚未開始接種計畫。法新社報導,統計資料顯示,全球215個國家和地區至少接種了21億零969萬6022劑冠病疫苗。這一里程碑是在全球開啟疫苗接種計畫半年後達成。在接種計畫處於領先地位的以色列,每10個人中就有近6個人完全接種疫苗。緊隨其後的是加拿大(59%的人口至少接種過一次疫苗)、英國(58.3%)、智利(56.6%)和美國(51%)。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03-1151650
*【多國政府和私人承諾捐24億美元 給COVAX買疫苗送給窮國】
多國政府和私人承諾捐出近24億美元,為全球冠病疫苗獲取機制(COVAX)提供額外資金,以採購和運送疫苗給貧窮國家。日本與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週三共同主辦線上捐助峰會,成功為COVAX籌得額外近24億美元以及5400萬劑疫苗。世界衛生組織和GAVI日前表示,COVAX需要額外20億美元來鎖定疫苗供應,以彌補印度停止疫苗出口後留下的缺口。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604-1151742
*【印度政府與製藥公司達成協議生產3億劑疫苗】
印度政府為緩解國內冠病疫苗短缺問題,昨日宣佈與印度製藥公司Biological-E達成協議,共同生產3億劑疫苗。印度身為世界最大的疫苗生產國之一,至今還是無法滿足國內疫苗需求。報導指莫迪政府面臨國家最高法院的壓力,要求冠病疫苗覆蓋更多人口。莫迪政府發表聲明說,將向位於海德拉巴的Biological-E製藥公司支付150億盧比(約2.7億美元)的預付款;該公司開發的疫苗目前正進行第三階段臨床試驗,預計今年8月可生產7500萬至8000萬劑疫苗。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604-1151740
*【法國本月15日起為12歲至18歲青少年接種疫苗】
法國總統馬克龍週三宣佈,從本月15日起,將為12歲至18歲的青少年接種輝瑞冠病疫苗,但並非強制性,須獲父母同意。法國衛生部長維蘭受訪時說:“青少年接種疫苗有助於提高集體免疫力,使我們能避免在9月關閉學校,以及保護可能出現冠病症狀的青少年。”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604-1151741
*【並非兩變種毒株混合體 世衛:越南發現新變種毒株是Delta毒株一部分】
越南上周宣佈發現的冠病新變種毒株,其實並不是源自於印度和英國變種毒株的混合體,而是印度變種毒株的一部分。《日經亞洲評論》3日的報導引述世界衛生組織駐越南首席代表朴啟東說,最新在越南發現的變種毒株並非Delta變種病毒株和Alpha變種病毒株的混合體,而是現有Delta病毒毒株的一部分。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604-1151733
*【不滿太多企業仍獲准營運 傳馬國多名部長激烈爭論】
國際貿易與工業部高級部長阿茲敏透露,共有12萬8150家公司在全面封鎖期間獲准運營。消息人士指,多名部長不滿太多公司獲准運營,擔心若不全面封鎖,冠病疫情不會改善。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604-1151734
*【馬國逾8萬名17歲以下兒童和青少年染冠病】
馬來西亞去年1月25日至今年5月,共有8萬2341名17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感染冠病。馬國衛生部週三晚在臉書上發佈上述資料。衛生總監諾希山昨天也發表聲明說,馬國五歲以下兒童感染冠病後惡化成重症及死亡的病例都增加了。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604-1151735
*【泰國受疫情衝擊 過去兩個月5萬餐館倒閉或暫時停業】
冠病疫情重創全球經濟,除了航空業外,餐飲業也遭受衝擊。泰國餐館協會估計,過去兩個月,泰國約有5萬家餐館暫時關閉或結束營業,待疫情結束,預計有至少1萬家餐館會倒閉。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604-1151736
*【日媒預測: 菅義偉要待奧運落幕後舉行大選】
日本眾議院將於10月21日屆滿,盛傳日相菅義偉準備在舉辦奧運後解散國會舉行大選。支持率下滑的菅義偉被指要挽回民心續任,就要看他推動的冠病疫苗接種計畫以及是否順利辦好奧運。距日本舉辦奧運只有50天,日媒報導,菅義偉週三同執政黨聯盟公明黨黨首山口那津舉行了一小時會談,表達他將致力於讓重要法案在本屆國會通過。他表明不會延長會期,也不會制定2021年度追加預算案。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604-1151743
*【拜登:疫苗政策奏效 經合組織預測美今年經濟增長將達6.9%】
拜登在白宮針對美國的疫苗措施發表講話時說,由於疫苗與經濟方案的推動順利,許多商家和餐廳重新開張,美國經濟快速增長。他說,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本周最新預測,美國今年的經濟增長將達到6.9%,是40年來最快速的。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604-1151739
*【菲美修改軍事聯盟協議 新條款提交杜特蒂定奪】
菲律賓與美國之間一項存在20多年軍事聯盟協議已經修改,新條款已提交給菲律賓總統杜特蒂,由他定奪。菲律賓駐美國大使羅穆亞爾德斯受訪說:“我們有信心他(杜特蒂)會發現協議條款有顯著改善。”菲美於1998年簽署的《來訪部隊協定》重申了兩國在1951年簽訂的《菲美共同防禦條約》中承擔的義務,並同意美國軍隊可不定期造訪菲律賓,以及美國軍方人員入境菲律賓時無需護照和簽證。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604-1151738
*【德勤支付8000萬美元 就一馬審計糾紛與馬國達致和解】
馬來西亞財政部宣佈,國際著名審計公司德勤(Deloitte)已經支付8000萬美元給馬國,雙方就一個馬來西亞發展有限公司(1MDB)審計糾紛達致和解。財政部長扎夫魯發佈聲明稱,德勤已將上述款項匯入財政部指定的信託基金戶頭。該戶頭目前已有163.6億令吉,包括當局追回的一馬公司資金與相關和解金。這些錢將優先用來償還一馬公司及其子公司SRC的債務。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604-1151737
*【歐盟將對緬甸軍政府實施第三輪制裁】
歐盟外交及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表示,歐盟將在未來幾天對緬甸軍政府及其經濟利益實施新一輪制裁。路透社報導,博雷利在雅加達與東南亞外交官會晤後接受採訪時作出上述宣佈。他說,這將是自軍方於2月1日推翻緬甸民選政府以來歐盟對軍政府實施的第三輪制裁。他說:“第三輪制裁措施正在準備中,將在未來幾天向軍政府人員和代表軍方經濟利益的實體實施。”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03-1151686
*【東協特使今會晤敏昂萊 紅十字要求放寬人道援助管道】
到訪緬甸的東協特使4日將與緬甸軍方領導人敏昂萊進行會晤,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則要求為緬甸邊境地區和緬甸監獄提供更多人道援助。緬甸一名要求不具名的高官證實,東協輪值主席國汶萊外交部第二部長Erywan Yusof和東協秘書長林玉輝週四晚飛抵緬甸首都內比都。他表示,Erywan Yusof和林玉輝週五早上將與敏昂萊會面;緬甸軍方資訊部團隊則表示,很快會發佈更多關於當天會議的資訊。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04-1151810
*【美副國務卿:仍評估前政府對華貿易政策】
美國國務院一名高級官員說,在與中國經貿官員進行了兩次高層會談後,拜登政府仍然在評估前特朗普政府的對華貿易政策,包括如何處理前政府對中國實施的關稅政策。美國副國務卿Wendy Sherman2日在與亞太地區媒體互動的電話會議上被問到,美中高層通話對兩國經貿關係、尤其是對處理貿易戰發出了什麼信號,人們是否會看到美方撤銷上屆政府對中國施加的關稅。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604-1151811
*【拜登擴大禁止投資中國軍工企業清單】
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行政命令,禁止美國人投資數十家與國防和監視技術有關的中國公司。這項禁令將於8月2日生效。這項行政命令進一步鞏固並強化了美國前總統川普去年發佈的禁止美國人投資中國軍工企業的行政命令,並擴大了這項行政命令所宣佈的國家緊急狀態範圍,認定踐踏人權也對美國構成非同尋常的威脅。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04-1151692
*【美國將把勒索軟體襲擊與恐襲並列優先調查事項】
在美國多家關鍵機構接連遭勒索軟體入侵後,美國司法部決定把這類駭客襲擊與恐怖襲擊並列為其優先調查事項。根據美國司法部向全國各地檢察官辦公室發佈的內部指引,他們的勒索軟體調查資訊應與華府近日成立的一個工作組統一協調。美國司法部副檢察官首席助理卡林告訴路透社:“這個特別工作組將追查所有的勒索軟體襲擊事件,這樣,無論它從什麼地方攻入,我們都能把所有的駭客行動全部串聯起來,然後沿線追蹤並摧毀整個駭客網路。”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04-1151814
*【熱帶風暴“彩雲”過境菲律賓 八人死亡15人失蹤】
菲律賓熱帶風暴“彩雲”過境已導致八人死亡,至少15人失蹤。菲律賓國家減災管理委員會說,失蹤者包括兩名兒童,年齡分別為2歲和7歲,另有超過4.5萬人受災。據報導,熱帶風暴“彩雲”本週二(1日)登陸菲律賓,影響南部和中部地區,在部分區域引發洪澇、塌方等次生災害。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03-1151683
*【英女王6月13日接待拜登夫婦】
英國白金漢宮宣佈,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將於6月13日,在溫莎城堡會見美國總統拜登和第一夫人吉爾·拜登。95歲的英女王已接種了兩劑冠病疫苗,她在疫情暴發後基本上一直都住在溫莎城堡,並以虛擬方式舉行絕大部分會議,包括與外國大使會面。這將是她自5月11日主持英國國會開幕式以來,最引人注目的官方活動,也是她在丈夫菲力浦親王的葬禮後首次公開露面。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03-1151682
*【檢察官求判殺害佛洛伊德白人員警30年徒刑】
美國白人前警員Derek Chauvin去年將非裔男子George Floyd當街壓頸致死,掀起全國抗議聲浪。當地檢察官2日向法官求處30年徒刑。Derek Chauvin的律師則提出服刑時間和緩刑等截然不同的要求,稱Derek Chauvin是犯下“善意的錯誤”。律師尼爾森在求情中寫道:“Derek Chauvin請求法院審視調查結果以外之事,看看他的背景、他沒有犯罪記錄、他對緩刑的服從、本案的不尋常事實,以及他是‘崩壞制度’下的產物。”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03-1151673
*【世界糧食價格指數5月份飆升至2011年以來最高水準】
聯合國糧食機構表示,今年5月份世界糧食價格連續第12個月上漲,創下十多年來最快的月度上漲幅度,以及2011年9月以來的最高水準。糧農組織還發佈了對2021年世界穀物產量的首次預測,預計產量接近28.21億噸,創下新紀錄,比2020年的水準提高1.9%。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03-1151678
世界五大區域整合體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跨界圍攻:「AI 視覺」公司已集體殺入智能駕駛圈
2021-05-22
雷鋒網
如今的智能汽車賽道,說挨肩迭背也不為過。
新勢力派引領變革,最為二級市場所看好;泛網際網路派占流量高地,擅技術遷移;傳統車企派根基夯實,品牌名聲享譽在外。
甚至財大氣粗的某地產派也曾放下豪言――力爭 3-5 年成為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
如華山比武般,大俠們個個嚴陣以待,各方勢力黃巾高擎,左右開弓。
你看看,前有行業鐵幕,中夾破釜沉舟之心,後是險峻江湖,哪還有初進牛犢的落腳之處?
即便如此,在月前燥熱尚未消退的上海車展後,鮮少被提及的AI視覺公司還是擠了進來。
看慣了巨頭們的聲勢浩蕩,轉身發現AI視覺企業們的入局講究一個循序漸進,起承轉合。
而他們的悄然進入,也給智能駕駛領域增添了幾段新故事。
海康威視:左手自研、右手投資
AI安防老大哥海康,深耕智能駕駛市場履行一貫的低調風格。
其對智能駕駛的綢繆始於2015年,當時海康內部計劃開展新業務,起初確定的業務有三:海康汽車電子、海康機器人、海康螢石。
2016年7月,耗資1.5億的海康汽車技術正式成立。
在此前後,海康還分別於2016年6月投資了威視汽車科技,2017年7月成立了海康汽車軟體。
2018年是海康智能駕駛的上升之年,市場渠道、技術研發上均有突破。
2018年2月,他們上線高級駕駛輔助系統、自動泊車APA+,同年又成功打入2019款保時捷卡宴的配置中。
汽車產業以穩為重,鏈條長、利益盤根錯節,新入者切入並不容易,而海康卻出其不意一舉打入高端。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海康汽車已經通過了20家OEM的審核並成為其合格供應商,公司的主要客戶包括一汽集團、北京汽車、上汽榮威、上汽名爵、本田汽車等。
其中,定點項目超過200個,已量產的項目超過100個,覆蓋500家渠道合作夥伴。
成立子公司自研之外,投資也是海康較為看中的一大路徑。
在成立汽車電子公司之前,海康就曾在2016年入股毫米波雷達企業森思泰克,並成為後者的第二大股東。
2013年成立的森思泰克既是毫米波雷達第一批探路者,也是成績較為優秀的領軍企業之一。
森思泰克創始人秦屹是英國海歸的雷達專家,在英從事雷達研發和製造十餘年。
據悉,森思泰克所聚團隊成員中80%具有軍工背景,掌握雷達硬體、軟體和量產工藝等幾乎全部核心技術。
據悉,森思泰克毫米波雷達在北京、石家莊設研發中心,在蕪湖設總廠,在杭州設車載事業部。
石家莊,有軍工雷達大本營之稱,軍民毫米波雷達研發人才密集,且電科雷達研發54所和13所都在石家莊。
森思泰克也頗為爭氣。
2019年,思泰克首次實現大批量77GHz車載毫米波雷達國產化、突破國際巨頭壟斷。
森思泰克的77GHz毫米波雷達成為國內首個真正實現「上路」的ADAS毫米波雷達傳感器。
目前,森思泰克已成為紅旗、一汽、韓國現代、東風日產、長城、長安等國內外車企體系內供應商。
海康與森思合作的高分毫米波成像雷達+視覺融合技術,或許將對壘低線束雷射雷達。
大華股份:立足整車,三電、網聯、自動駕駛多點齊發
零跑汽車脫胎於大華股份的汽車部門,獨立後獲得了大華股份的技術和資金支持。
2015年,大華股份副董事長兼任大華股份CTO朱江明親自下場,成立零跑。
經歷2019年新能源補貼大退坡,不少新勢力造車企業已經出現嚴重資金問題,且變現存疑。
零跑汽車亦不例外。
2018年,零跑虧損 3.07 億元後,2019 年上半年又持續虧損約 2 億元。
2019年1月4日,零跑汽車第一款車S01上市,該車2019年全年交付約1000輛。
對於連續虧損的零跑,唱衰論一直也在網上發酵。
朱江明對此表示,「即使不融資,零跑也能再活三年。」他透露,大華股份將持續為零跑輸送資金,「當然我們希望能更多的融資,發展得更快些。」
在經歷融資受阻後,2021年伊始,零跑官宣融資43億元,合肥政府投資平台亦在其中。
今年年初,此前曾投資蔚來的合肥市政府與零跑方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未來合肥方面將對零跑B輪融資投資約20億元,並展開更多合作。
現金流方面,從不被業界看好,到巨額融資的到帳,仿佛又讓市場看到了可能性。
技術層面,零跑汽車稱自主研發了三電系統、智能網聯繫統、自動駕駛系統三大核心技術,並完全掌握自動駕駛核心硬體平台和算法技術,實現對自動駕駛感知、決策、執行層關鍵技術的自主化全覆蓋。
產品層面,零跑汽車目前旗下擁有3款量產車型,分別為:零跑T03、零跑S01以及零跑C11。
三款產品風格各異,銷量不一。
2020年,零跑汽車官方消息稱,2020年累計銷量達11391輛,其中T03為主力軍,貢獻了10266輛。
創始人朱江明也底氣頗足:「2023年零跑進入造車新勢力TOP3、2025年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占率達到10%」。
商湯:求精感知技術,並進艙內艙外
與其他AI獨角獸相比,商湯在自動駕駛上布局較早,也更全面。
2017年進軍自動駕駛,商湯的汽車產業布局可分為艙內(智能車艙)和艙外(智能駕駛)兩大層面。
智能車艙層,基於前裝量產解決方案,以視覺感知技術為錨點,由點及面,覆蓋用戶從上車到用車的多個場景。
商湯的SenseAuto Cabin智能車艙解決方案包括駕駛員感知系統、座艙感知系統、智能進入等等功能。
據悉,在過去的兩年多時間裡,商湯已經拿下了30多個國內外頭部夥伴的智能車艙定點量產項目,覆蓋車輛總數超過1300萬輛,其中10 余個項目已經實現了量產交付。
智能駕駛層,商湯選擇與主機廠合作,做汽車廠商(OEM)及一級供應商(Tier1)的解決方案供應商。
在自動駕駛感知、決策和執行三大要素中,汽車廠商和Tier1占據重要角色。
2017年,商湯與OEM廠商本田簽訂了為期5年的長期合作協議,研發適合乘用車場景的L4級自動駕駛方案。
2018年,商湯完成杭州、上海半開放場地內實現無接管自動駕駛。2019年,在日本落地「AI自動駕駛公園」,將用於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和測試,並面向公眾開放。
商湯的自動駕駛業務定位,是以視覺為主,其他元素為輔。
視覺之外,商湯在高精度地圖和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等方面皆有技術儲備。
通過搭配多種不同傳感器,實現感知、分析預測、決策規劃控制、城市級三維地圖重建及無人車高精度定位能力等技術功能。
目前,商湯對自動駕駛技術進行了多次疊代,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的智能駕駛方案:SenseAuto Pilot智能駕駛解決方案,聚焦 L2+ 級高級輔助駕駛至L4級自動駕駛創新,並在上海車展首次發布SenseAuto Pilot-P駕駛領航方案。
軟體之外,2019年3月,商湯還推出首款原創機器人SenseRover X自動駕駛小車,這是款針對自動駕駛的教學產品。
奧比中光:戰投+自研,兩條腿走路
奧比中光是AI初創企業中對智能汽車投入最多的公司之一。
作為一家AI 3D感知技術方案提供商,成立於2013年的奧比中光現今已在3D傳感領域深耕近8年。
3D傳感作為人工智慧領域最核心的視覺感知技術,融合了晶片、算法、光學、軟體等多交叉學科技術,是人工智慧時代感知識別、新型人機互動等最為核心的技術載體。
除3D結構光外,奧比中光在雙目、iTOF、dTOF、雷射雷達等主流3D視覺感知技術領域也有長遠布局。
早在2018年,奧比中光就投資雷射雷達晶片級解決方案提供商飛芯電子。
飛芯電子成立於2016年,是一家專注於光電設備、雷射雷達研發、集成電路設計的高新技術企業。
成立僅2年,飛芯電子獲得了博世等注資。
據悉,飛芯電子以研發、生產雷射雷達系統及核心晶片為主要業務,客戶群體主要面向國內外汽車、機器人、無人機等生產研發廠商。
飛芯電子稱,其針對行業痛點,採用了連續波載調製或相干外差探測方案,利用焦平面點雲測距技術,滿足較高的空間解析度和較大的視場角,探測距離可超過200m,且無需複雜昂貴的機械掃描裝置,不斷提高系統可靠性,也使獲得的圖像更為清晰。
2019年4月,奧比中光成立車載3D視覺傳感方案提供商奧銳達。
奧銳達的業務重心在智能座艙,產品包括ToF攝像頭模組、雷射雷達等硬體以及3D ToF智能座艙方案。
承襲了奧比中光的3D視覺感知技術,奧銳達可為智能汽車帶來DMS、OMS、手勢識別、人臉識別、身份驗證等多種3D化智能功能。
其金融級安全的3D人臉識別方案,保護駕乘人員的信息安全;通過3D-ToF 攝像頭,實現多區域手勢控制;同時,智能汽車還可以通過3D信息,判斷駕乘人員體型、座艙內位置等。
近日,奧銳達還發布了為智能汽車量身定製的3D ToF智能座艙方案。
虹軟:主攻艙內,走軟硬一體之路
2018年,為應對手機市場見頂飽和,虹軟正式將業務從智慧型手機領域拓展至智能汽車、IoT等領域,一舉橫向突進自動駕駛市場。
虹軟科技創始人兼CEO鄧暉曾表示,未來每輛汽車裡都有10個以上的攝像頭,智能座艙將成為智能駕駛視覺AI的重點應用場景。
與其手機定位一樣,虹軟的智能汽車走軟硬一體解決方案,力圖做車載視覺一站式解決方案的供應商。
從招股書看,截至2018年底,虹軟科技的「汽車等loT產品」的業務收入僅367.95萬元,占比不足1%。
與多數視覺企業加裝雷射雷達等技術不同,虹軟的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完全基於視覺層面,且核心聚焦在車內智能。
虹軟科技的智能駕駛視覺解決方案,包括車內安全駕駛預警、駕駛員身份識別、車內安全輔助、輔助駕駛預警、自動泊車等眾多解決方案。
2019年3月,虹軟入股開易(北京)科技,後者主營業務包括主動安全智能終端(ADAS+DMS+人臉識別)、SDK軟體服務以及硬體整體解決方案。
2019年,虹軟在科創板上市。
虹軟表示,其在計算機視覺領域積累深厚,融合其暗光高反差拍攝、防抖等影像視頻增強算法技術,即使在車內光線不佳、人臉角度多變、車輛晃動等特殊情況下,也能夠很好地完成車輛周圍環境監測和車內人員監測等功能。
上市後,虹軟大力布局智能汽車及其他 IoT 智能設備領域,目前成效初現。
據虹軟表示,智能汽車板塊2019年開始真正量產。
數據顯示,2020年,智能駕駛視覺解決方案業務增長較快,實現營業收入6592.99萬元,同比增長310.61%。
據悉,虹軟智能駕駛相關產品包括DMS(駕駛員識別系統)、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BSD(盲區檢測系統)、OMS(乘客識別系統)、Interact(視覺互動系統)、Authenticate(生物認證)、AVM(3D環景監視系統)、AR HUD(AR抬頭顯示)和智能後備箱等各類以核心算法為基礎的相關軟體解決方案。
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數據顯示,DMS(駕駛員識別系統)的算法業務是其智能汽車業務的主要收入來源。
虹軟今年透露,其智能駕駛業務已實現37+7個前裝車型定點開發(37款量產車型定點,7款車型預研),以提供純算法為主,公司直接與Tier1或整車廠簽約,涉及多家國內主流車企(含造車新勢力)及部分合資車企。
格靈深瞳:最早入局,協同成長
成立於2013年,格林深瞳是最早的一批AI視覺公司,也是最早一批投入自動駕駛的AI視覺公司。
當年,格靈深瞳聯合英特爾研究院院長吳甘沙、國家智能車未來挑戰賽冠軍團隊負責人姜岩等一同創辦了一家專注於自動駕駛領域的公司――馭勢科技。
2016年,馭勢科技在北京誕生,格靈深瞳作為投資方入股馭勢科技。
過去五年,馭勢科技在洶湧潮水中奮力前行。
2017年1月的CES,馭勢科技向世界推出了無人駕駛概念車「城市移動包廂」,該車型成為了全球第三款獲得紅點設計大獎的無人車。
同年,這家公司分別在4月和6月,於白雲機場、杭州來福士率先展開面向普通公眾的無人駕駛商業化運營。
今年1月21日,香港國際國際機場宣布,由馭勢科技與香港國際機場管理局共同研發的無人駕駛物流車將替代人力駕駛拖車,承擔往返機場和海天客運碼頭的行李運輸任務,意味著其在機場的運用已逐步上量。
在過去的一年中,馭勢科技與長安民生物流、一汽物流、巴斯夫(BASF)等數十家企業建立了商業合作。
據透露,在國內某豪華品牌車型上,馭勢科技提供的軟體算法也已前裝量產,並幫助該自主品牌率先推出 L3 級自動駕駛功能。去年馭勢科技交付了數百套「AI駕駛員」,實現年度業績同比增長150%。
前不久,馭勢科技宣布完成累計超10億元人民幣的新一輪融資,在這場融資中馭勢科技獲得了國家資本的參投。
馭勢科技在無人物流埋頭苦幹,潛心鑽研,其成績是在無人物流領域的業務布局幾乎占到了國內市場的70%。
2016年誕生至今,馭勢科技經歷萬千辛酸,在密如繁星的棋子中探索出一條最優解法,以機場定式,在精進自我的路上捨命狂奔。
而格林深瞳的自動駕駛之路,也隨著馭勢科技越走越遠。
曠視:立足AI視覺,做車載全套解決方案
2018年11月,曠視曾公開展示過車載AI視覺解決方案。
彼時的曠視,其解決方案基於車載系統和駕駛過程的人臉解鎖、帳戶切換、駕駛員識別、多模態交互等功能為主,並收取相應軟體使用費和服務費。
「人臉解鎖」可通過車外的攝像頭捕捉駕駛員人臉信息並進行身份的識別與確認,實現人臉解鎖車門、臨時授權人臉解鎖車門;
通過車內的攝像頭實現刷臉啟動發動機、保險箱等,「帳戶切換」功能可通過人臉識別無感知精準識別駕駛員身份,配合車載智能系統,快速調整用戶預設的車輛各項個性化配置(座椅位置、反光鏡角度、空調溫度、音樂、燈光、導航等)。
「駕駛員識別系統」可通過車內攝像頭,實時查看駕駛員駕駛狀態和行為,在駕駛員出現疲勞駕駛或分心駕駛跡象時觸發預警,保障行車安全。
曠視曾表示,其與蔚來汽車實現了未來在智能汽車應用上的深度合作,真正的無人駕駛商用較遠,曠視聚焦對人類駕駛員的理解和輔助。
的盧深視:基於3D視覺相機,為產業賦能
的盧深視在智能汽車領域的角色,更多是與第三方合作的方式。
作為三維視覺領域的佼佼者,的盧深視在高精度深度感知成像、三維實時高精度重建、三維跟蹤識別及感知等技術方向上深耕多年。
上月,的盧深視出席了2021全球自動駕駛高峰論壇,並展示了其最新3D CV相機及其應用。
的盧深視兩款自研3D CV相機,其在5米範圍誤差小於1mm,指標超越國際3D相機巨頭,量產良率達99%以上。
基於前端低功耗嵌入式平台,兩款相機均可實現非接觸式精準識別,基於結構光原理,更可還原人臉高精度3D細節信息,通過人臉立體尺寸信息精準辨識人員身份,同時對於二維和三維攻擊識別正確率高達99.99%。
多提一句,安全性上,可達金融級別。
據悉,除了智能汽車領域,兩款相機也在智能家居、金融支付、智慧交通等領域展開布局。
智能駕駛:AI視覺第二春
AI視覺眾企入局智能駕駛賽道,並非跑題創作。
其一,布局智能駕駛,是戰略向外牽引使然。
自計算機視覺出走實驗室樊籠,AI安防、自動駕駛便拿到一大波投資人的「S卡」。
當年AI落地之時,安防提供了絕佳的土壤,AI公司在此實現技術與產業的交融。
期間,AI與安防彼此成就:
安防向世界輸送的海大宇等驕子,幾乎主導了全球安防市場話語權,行業極速擴容,向城市各個領域蔓延。
AI獨角獸們也從安防起家,並逐漸走向千行百業,邁向全域。
左邊是AI安防成主要營收來源,右邊是AI安防逐漸占領一席之地。擺在入局者眼前的,是如何保持縱向持續增長的必答題。
擺脫路徑依賴,尋找AI安防之外的市場,已是當務之急。
如果說,過去五年,AI視覺公司的路徑是「通用AI SDK 重定製集成項目實施」的話,那麼未來五年,他們可嘗試「非標領域的標準市場 形成標準化產品 低成本規模化複製」的路子。
非標領域的標準市場在哪?自動駕駛、醫療、晶片赫然在列。
縱觀AI市場,目光所及賽道幾近全員虧損,掘金志認為,與高成本人力無關,因為虧損在放大;與硬體儲備也無關,因為可以OEM。
核心在於:AI安防未能標準化,項目需求又無窮多。
那就去標準化市場?有人問。
標準化市場可以一夜之間把價格做到無窮低,但高額運營支出非AI企業所能承受。
標準化市場上不去,定製化市場下不來,AI公司的突破口在哪?答案是:非標準化市場裡找到標準化路子。
賽道上,自動駕駛正是明顯的非標領域的標準市場。與AI安防共通的是,智能駕駛初創企業也依賴資本輸入。
但前者場景碎片化、項目定製化,產品標準化之路漫漫;後者以智能汽車為載體,技術上軟體定義、人機協同一旦成型,會一招吃遍天下鮮。
眼下,不少智能駕駛新勢力已實現產品量產,並獲得一定規模的現金流。
對於一眾搶灘的各路豪傑,AI視覺的入場似乎有些遲。
但智能汽車賽道正熱、格局未定,智能汽車產業鏈長、細分領域繁雜,此時入場的AI視覺,你可以說它入場稍晚,但不能說它機遇不在。
其二,自動駕駛或是計算機視覺技術應用必登之高峰。
近幾年,機器學習持續深入,計算機視覺應用亦有了飛速進展。
千山萬水跨越的人臉識別小山,是AI最成功,也最基礎的一環。
真正的AI,是貫穿感知-決策-執行的長鏈條,這一點在自動駕駛上體現得尤為極致。
感知層,通過各類硬體傳感器捕捉車輛的位置信息以及外部環境信息;
決策層的「大腦」,基於感知層輸入的信息作環境建模,從而形成對全局的理解並作出決策判斷,再向車輛發出執行的信號指令;
最後的執行層,將決策層的信號轉換為汽車的動作行為。
自動駕駛技術是人工智慧、高性能晶片、通信技術、傳感器技術、車輛控制技術、大數據技術等多領域技術的結合體,落地難度之大,各路AI無不動容。
計算機視覺應用場景萬千,自動駕駛無疑是極具挑戰性、最具想像力的一條。
越是長在懸崖之巔的花,越讓人著迷。
一直以來,在環境感知環節,存在AI視覺與雷射雷達技術路徑之爭。
不管何種路徑更優,已經在視頻物聯領域經歷過殘酷驗證,AI技術儲備上,AI視覺企業們也已攢下不少經驗。
狼多肉少,能吃幾成飽?
「自動駕駛是很低級的行業嗎?所有人都想來分一杯羹。」
這調侃入局者們聽了,大抵會覺得分外委屈。
大多數困在第一道門檻,錢。
「沒有200億不要造車」的聲量振聾發聵,造車明星蔚來也曾資金一度跌入谷底。
雖說AI視覺公司除了大華的零跑汽車外,其他參與者目前都專注於智能駕駛硬體和系統,但這也是個昂貴的行當。
不少企業本身依靠資本輸血,是否有更多資金和精力參與自動駕駛廝殺,是他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行業壁壘不容小覷。
汽車產業發展百餘年才形成了一套嚴謹而完整的生產流程和制度,乃至於衍生出了一套基於安全的工業文明,不是後來者們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就能夠顛覆的。
作為智能汽車的核心體現,自動駕駛技術遠未達到成熟的程度;車艙內的智能化體驗也還有豐富的想像空間。
換言之,如果跨界選手想要在智能汽車的世界裡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不僅要高度重視安全這一話題,還要擁有強大的軟體能力。
但在前一輪前沿傳統主機廠以及蔚來、小鵬、理想等新造車勢力的人才軍備賽過後,新入局的玩家要如何吸納更多的專業人才?又如何權衡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的意見和建議,從而做出最終決策?
與此同時,智能汽車的研發不是一件只要懂軟體就能夠做成功的事情。
隨著電動化、智能化大潮的到來,造車的門檻看似降低了不少,但在這一過程中遇到的內因外因的難題,可能遠比想像中的要多。
行業資源尚需積累。
相比AI安防、智慧城市等領域,AI視覺跨界者在智能汽車領域品牌影響力和渠道資源不足,短期內,造血盈利能力較低。
而且,AI視覺企業布局智能駕駛時間不一,技術雖有共性但終究有別,相較於大多數垂直企業,尚有諸多不足。
故可見,過去幾年,即使AI視覺巨頭,步伐也較為謹慎,大多圍繞艙內智能、ADAS市場。
如果說巨頭們跨界,自帶熱搜體質,AI視覺企業跨界的光彩,多少暗淡了些。
前者身家優渥,拿著頂流體驗卡入場,高屋建瓴,後者更多是以小舟,涉鯨波。
當然,隨著技術日進一桿,資源聚沙成塔,營收逐年增長,他們將投入包括但不限於研發、營銷、資本等層面,難保這一葉扁舟,哪天出其不意成為可遠航的重磅郵輪。
莫道桑榆晚
眾多跨界玩家湧入智能汽車,激發了新的生機。
無論從何種角度來看,智能汽車的市場都蘊藏著無限機遇。
這個市場需要鲶魚的存在。
在新時代的風潮之下,我們固然期待看到不斷有實力強勁的新玩家們入局,留下中國智能汽車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我們也殷切地希望,這是一片能夠承載百花齊放,充滿新的生機和活力的沃土,而不是拔苗助長的投機者的港灣。
憑藉先發優勢,不少入局者或已暫列行業前位,但隨著各方力量的持續加碼,後來居上也並非不無可能。
保持警惕,時刻成長。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hot.org/science/83632.html?fbclid=IwAR2Mm9ZU17srF7sCywqUPw-hmRAyGN_sN9XnL0_Q6mE4bUYwUpgGNX3wHps
世界五大區域整合體 在 越南河內五大特殊醫院介紹part II 前言- 聯新國際醫療集團 的推薦與評價
1995年,該醫院擁有2000多人、7個辦公室機關、38個部門科室。 醫院有以下任務:臨床、亞臨床培訓醫學和藥學科的大學生和研究生。通過線路和 區域 向軍隊,政策受益者, 醫療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