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腦舍利
#慈悲人緣智慧財富圓滿
‼唯一聯繫方式與加入群組,洽小幫手line id:nini885888。
👉會裝藏完成後寄送,不需擔心裝藏問題,可以直接隨身佩戴或是佛桌供養皆可。
🏵裝藏包含財神甘露丸,觀音甘露丸,至少200顆佛血舍利,藏紅花。
💰請供價(小2顆) 660元
(大1顆)990元
佛舍利子介紹
兩千五百多年前,釋迦牟尼佛在古印度涅槃時,由自身釋放出三昧真火自焚,火化後其周身每一處每一處的骨、血、肉、髮、心臟……,皆因畢生戒、定、慧的圓滿修持,而形成「質能互換」不可思議的現象,即由「佛力心光」將「其遺骨」焠煉、變化出一顆顆圓潤、光明、莊嚴、晶瑩剔透類似「真珠、黃金般」的「堅固子」,因此通稱凡是釋迦牟尼火化後而在全身骨肉(遺骨)變化成如「真珠、黃金」般地一顆一顆的充滿佛的智慧、慈悲、光明能量的「結晶圓形顆粒」,為「佛舍利」,就是佛的「碎身舍利」,或稱為「生身舍利」-佛遺骨(佛真身舍利)之謂。佛的遺骨在沒有分散至世界各地供養前,保留佛遺骨的整體形態時,也稱為「全身舍利」。而後世衍生出具有「定力」的大修行人「死後坐缸」令「肉身不壞」,也稱為「全身舍利」(如中國廣東曲江南華寺六祖惠能大師、台灣汐止慈航法師等),但是又有近外道者知見不正,死後坐缸致使屍身成為硬屍、僵屍,不得名為「全身舍利」。
佛舍利(諸佛舍利子)的形成,不僅是出世在古印度的釋迦牟尼佛由畢生修持戒、定、慧圓滿成就而於火化後形成的「佛舍利」。佛舍利產生的「深廣功德意義」之「遠因」,乃是由諸佛在無量無邊劫以前,依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度波羅蜜自利、利他究竟成就而圓滿成佛,當大菩薩成佛時,廣應十方世界中有緣眾生所感而普渡眾生。如在娑婆世界應宿緣眾生所感,而再次出現地球世界的古印度中成佛,而於火化後,獲得無量無數的佛舍利,供人天禮拜、植福。所以說,每一顆每一顆無論是大、是小的「佛舍利」,皆具備諸佛過去無量無邊劫中所修六度波羅蜜的圓滿功德,也具備釋迦牟尼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普渡眾生的「悲願力」。所以每一顆每一顆的佛舍利,皆充滿釋迦牟尼佛「大悲願力」所攝持的慈悲、祥和、智慧、莊嚴的「佛力加被不可思議的光明能量」,因此每一顆每一顆的佛舍利,皆有無量諸天、護法神將在守護、供養,凡是佛教徒都應該發至誠心恭敬頂禮、供養、守護佛舍利,獲福無量。
💐💐佛腦舍利
近幾年來,在北部、中部、南部舍利展中(如台中廣願地藏禪寺),又展示出台灣很少見到的佛腦舍利與佛血舍利。其中佛腦舍利呈現白色、乳白色、透明白色、淺綠色、深綠色、淺紅色、深紅色、黃色、淺黃色、淺黃透明色、橘色、黑色、淺紫色、深紫色、淺藍色、深藍色、深粉紅色、淺粉紅色、玻璃透明色、金黃色、金琉璃色、銀光色、淺流璃色……等十幾種乃至二十幾種圓潤色澤。
(1)佛腦舍利顏色為什麼會是彩色的?
在舍利展中有人問:佛腦舍利為什麼會是彩色的,佛舍利不是都是白色圓形的嗎?當知佛骨舍利是呈現圓形白色的,佛腦舍利子的形成許多彩色舍利子,正象徵著佛的無上智慧,具備無數方便權巧智慧(多彩色澤)利益無量眾生一樣。而佛腦舍利的「不斷增生」,亦象徵著佛普度眾生的無上智慧無邊無際無量增盛一樣。在「印光大師文抄中」記載,印光大師火化後所凝結的無數舍利子也是五彩的。佛腦舍利的色澤變化,更是「因人而異」,所以佛腦舍利色澤變化、增生的情形「因人而異」,與供養人的福德、業障、心態皆有關係。佛血舍利,也有玻璃透明色、紅色、綠色、透明淺黃色……等顏色變化……。
據佛經記載,舍利與佛法身之加持能力無二無別,大福氣者方能見聞,需百劫千劫中積累善法,修佛法者才能有此善緣。
·受天人護法和其他眾生的護持、尊敬,避免非人、魔障干擾;
舍利的作用,若持有舍利者
①可逢凶化吉,避災解難;
②受天人護法和其他眾生的護持、尊敬,避免非人、魔障干擾;
③重業輕報;可以用於佛像裝藏,淨靈等。
④持一句咒之功德,可增獲百千萬倍之功德,若造一句口業,也得百千萬倍惡業之過;
⑤身體有病者,喝經水泡之舍利的加持水可治百病,業力重者變輕;孕婦服用舍利子可避免難產,生下的孩子福德善根、安樂易養。
⑥人臨命終時若含服一顆舍利,此人可往生極樂世界,此屬業力較輕者或上等根基者,業力較重者不墮三惡道,來生得聞佛法,並即生解脫。相反若發心不清淨或不尊重佛舍利,舍利則會自己飛走,若具大信心者、具功德者或精進修佛法者,舍利會增生、增大。
舍利可放到潔淨的小瓶或小舍利塔中與經書、佛像等一起供養在佛案上,也可收在嘎烏盒(一種小金屬盒)中隨身佩帶。
什麼是舍利子?
舍利[梵sarīra;Buddhist relics] 又作“舍利子”。意為屍體或身骨,佛教稱釋迦牟尼遺體火焚後結成的珠狀物。後來也指高僧火化剩下的骨燼。舍利子印度話叫做馱都,也叫設利羅,譯成中文叫靈骨、身骨、遺身。是一個人往生,經過火葬後所留下的結晶體。不過舍利子跟一般死人的骨頭是完全不同的。它的形狀千變萬化,有圓形、橢圓形,有成蓮花形,有的成佛或菩薩狀;它的顏色有白、黑、綠、紅的,也有各種顏色;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瑪瑙、水晶;有的透明,有的光明照人,就像鑽石一般閃耀。白色的舍利子是骨骼的,黑色舍利子是屬於頭髮的,紅色的舍利子是肌肉的,也有綠色或五色班斕的舍利子。經上說,舍利子是一個人透過戒、定、慧的修持、加上自己的大願力,所得來的,它十分稀有、寶貴。
佛陀涅盤後,所燒出的舍利就有一石六斗之多,在當時有八個國王爭分佛陀舍利,每人各得一分舍利,他們將佛的舍利帶回自己的國家,且興建寶塔, 以讓百姓瞻仰、禮拜。另外,修行有成就的高僧及在家信徒,往生後也都能得到舍利。如中國的六祖惠能,近代的弘一、印光、太虛、章嘉等大師們,他們都留下相當數量的舍利。關於舍利子,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至今還沒見到可信的嚴謹的科學分析報告來論述他的成因和化學成分,所以我們所能看到的各種言之鑿鑿,基本上僅僅出於推論,並不能夠作為完全可信的說法。醫學界曾經認為舍利子其實就是僧侶身上的‘膽結石’,這種假設是‘不科學的’。一位潛信佛理的醫生說,人體的腎結石或膽結石,幾乎部是過多的碳酸鈣結晶,人體一旦經過火化,在五百度的高溫下,都會化為灰燼。而舍利子剛好是相反,是人體在一千至二千度高溫下的‘結晶’所以與結石無關。但是不要盲信傳言所說的舍利子堅硬無比火燒不化,舍利子形成部位不同,各種品相不同,硬度質地也不相同。有的珍稀舍利子硬度極高,有的舍利還會長大、生小舍利,等等等等,這些豈是現代科學所能臆測的?舍利子的各種現象都表明不可能是結石,結石主要成分是鈣質或金屬鹽沉積,形態和水垢相似,也很易碎,這些東西在高溫下都會變成粉末狀的的氧化物.。結石病人數以千萬,但只有修行者才會有舍利子。
沒有佛堂,如何供奉舍利?注意事項!
沒有佛堂的師兄,可以用嘎烏裝藏舍利隨身佩戴。舍利即是佛身,平時要謹言慎行,不可殺生,洗澡、游泳不能戴,不淨行時不能戴,不可放在枕下,不可放在臥室(單身宿舍可以),不可放於褲兜等低於腰部的地方。如廁時不必摘下,但不可放在衣服外面。正常睡覺時可以佩戴,女師兄經期亦可佩戴。不戴時應放於潔淨的高處,不可與世間雜物同放。舍利隨身,所做善事的功德成百千倍增長,同樣,造了惡業的話,過失也是百千倍的加重!
為什麼放入藏紅花供養?
廣化法師:舍利是人天福田,保存舍利長留世間,是我們的責任。凡舍利,須即備香花供養,香花以藏紅花為上(浸過油的不能用),若無香花供養,舍利可能日漸消失。
中國佛教徒人數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對於緬甸的事情,剛看完這本書,覺得精彩。把歷史到最近的事情講得很清楚。作者畢竟是實際在緬甸長期工作的人,很理解實際的困境。
作者對軍方的描寫很持平,包括他們的特質、貢獻、每個將領也都不一樣,他們之間也有派系矛盾,甚至仇恨。
作者對翁山蘇姬的評價也高,但沒有像歐美那樣神化,也看出翁山的限制在哪裡。
唯一可惜,就是作者沒有料到敏昂來為首的軍方竟然會政變。
- 緬甸的未竟之路:種族、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的民主新危機
https://bit.ly/2Zsg7eO
幾個值得知道的事實。
1. 軍方這次的政變,是由國防軍總司令敏昂來為首,但其實他們也不是沒有法令基礎。
緬甸目前的憲法,裏頭有一條提到,「如果出現叛亂、暴力等非法強制方式或意圖導致的危害聯邦統一、民族團結和主權完整的緊急狀態,國防軍總司令有權根據本憲法的規定接管和行使國家權力。」
當然,我們都會認為,這就是軍方選輸了,所以才翻桌政變,根本不是什麼緊急狀態。
2. 翁山蘇姬其實跟這位總司令,曾經有很好的合作關係。而且這位總司令,在看待羅興亞人的事情上,跟翁山蘇姬是一致的。
他們都認為,那就是一群孟加拉越境過來的穆斯林,進到緬甸的地盤,要公民權之外,還跟極端分子一起用恐怖攻擊的方式,想取得武裝控制。
這群人,又會生、又跟恐怖分子合作、又可能據地為王,造成緬人普遍的恐懼。如果緬甸是個民主國家,任何想要擁有民意支持的領袖,都會選擇這樣的立場。
而且,翁山蘇姬跟軍方的立場,對當地民眾來說,還不夠強硬,所以在羅興亞地區,也就是若開邦,他們的兩個全國性政黨,都選輸一個立場更為激進的地方政黨。
3. 緬甸的民主,其實是連續幾個軍事獨裁者,逐步放掉權力走到今天的。
不過,過去的選舉,帶領緬甸前一波經濟起飛的進步派軍方人士,也選不贏翁山蘇姬派的人,只好一個個從政壇退下,這導致軍方內部,保守與討厭改變的強硬派比例,越來越多。
尤其當 2020 選舉,翁山派又大勝後,如果啟動修憲,目前憲法保障軍方的許多特權,例如總司令可以接管、國會保證 1/4 席次、翁山蘇姬因為家人為外國公民不能當總統的規定,都可能會被修掉。
也就是說,翁山蘇姬即使已經非常客氣,言必稱軍方重要將領,但民眾超強的支持,還是讓軍方覺得底線被碰到了,於是強力反彈。
4. 羅興亞一事,由於緬甸禁止記者進入採訪,而逃難的羅興亞人到了孟加拉,又可能對緬甸軍的行為有誇大描述,導致歐美媒體幾乎一面倒的認為,緬甸政府在作種族滅絕。
但緬甸人普遍不這麼認為,翁山蘇姬也認為媒體頗為胡言亂語。常見的緬人網路說法是,現在手機跟網路這麼發達,怎麼就沒有照片和影片可以證明?
當地的屠殺跟人道危機是一定有的,但緬甸人普遍認為,穆斯林極端勢力,殺警察、殺佛教徒、殺非穆斯林的事情,怎麼西方國家都看不到?
他們認為,如果外國人偷渡到你家土地,一直生、吵著要公民權,然後殺你的警察、殺你的人,為什麼緬甸就必須包容他們,而不能執行公權力?
5. 中國最近這幾年,是多方押寶,翁山蘇姬也知道,中緬關係很重要,甚至在羅興亞危機的時候,也積極與中國政治人物會面接觸。
而中國也的確都會把握住,各種歐美開始疏遠,甚至制裁緬甸的時候,加大政治上的聯繫。
總之,緬甸的事情,死亡人數逐漸增加,很悲劇。也祝緬甸的各方複雜勢力,能盡快找出和解的方法,一起共存在這塊大地上。
中國佛教徒人數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唐河西名將張議潮:唐帝國在西域最後的輝煌(四)|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續)
吐蕃就是今天中國藏族的祖先,是中國西南青藏高原地區的一個古老民族。吐蕃起源於中國西部古羌人部族。有必要說明一點,就是這裡所說的古羌人部族並不是今天的羌族,而是對古中國西部多個游牧民族的通稱。吐蕃的先人古羌人長期游牧於青藏高原,在很長歷史時期內,大多以鬆散的部落形式生活。
到隋朝建國時,在青藏高原存在著幾個如寶鬢的小國。到6世紀時,活躍在今西藏山南地區澤當、窮結一帶的雅隆部落逐步強大,由部落聯盟發展成為奴隸制政權。經過其兩代領袖達布聶賽、囊日論贊父子的不斷擴張,勢力逐漸擴展到拉薩河流域。7世紀初,囊日論讚之子松贊干布以武力降服古代羌人蘇毘、羊同諸部,自稱「贊普」(即藏語首領)的意思,統一整個西藏高原。將都城遷至邏些(注:即今西藏拉薩)。亙古不變的青藏高原第一次出現了一個統一的國家政權。從此,在大唐帝國的西南方,崛起了一個嶄新的、強悍好戰的鄰國——吐蕃王朝。
吐蕃王朝從建國起,就多次對大唐帝國發動過攻擊。其開國君主松贊干布對唐朝維持了相對溫和的態度,還迎娶了文成公主入藏,開創了藏、漢民族團結的先河。但即便是在松贊干布這一唐、蕃關係最好的時期,雙方也曾經在青海湖畔爆發過大規模激戰,結果以吐蕃的慘敗告終。松贊干布之後,唐朝與吐蕃的關係即有聯姻,也不乏大規模戰爭。屬於典型的時好時壞,但總體看來,雙方幾乎是戰亂不絕,從未出現過真正意義上的長期和平。
吐蕃對唐朝西部疆土尤其是西域地區的安西四鎮和河西走廊垂涎三尺,不斷入侵。期間雙方互有勝負,損失都很慘重。吐蕃不光親自動手,還不斷煽動、唆使唐朝周邊國家如南方雲南地區的南召政權進攻唐朝。唐朝中、前期安史之亂之前,直接或間接損失在與吐蕃及其爪牙的戰爭中的軍隊人數不少於50萬!但是,吐蕃崛起的時候,正好趕上大唐帝國同樣的崛起階段。正處於鼎盛巔峰的大唐帝國無論是經濟、人口還是軍事實力以及國際地位都是吐蕃王朝無法比擬的。因此在安史之亂之前,儘管也付出相當大的代價。但大唐帝國令人生畏的武裝力量將吐蕃王朝牢牢的壓制在崑崙山以南、雲南、四川以西的西藏地區。在這種局面下,吐蕃王朝根本沒有任何機會。
但安史之亂給了吐蕃夢寐以求的機會。叛亂爆發後,為對付叛軍。唐王朝將西方原本用來對抗外敵的邊境駐軍係數皆調往內地,造成造邊防空虛。而且面臨嚴重內亂的唐王朝根本無暇也無力顧及西方領土。吐蕃立即以重兵趁機大舉進攻安西地區。面對強敵,當地唐朝軍民進行了頑強抵抗,給吐蕃王朝造成嚴重損失。但終究寡不敵眾,安西四鎮、隴右以及溝通中原和西域的戰略咽喉河西走廊最終被吐蕃王朝佔領。從此,河西走廊的唐朝遺民遭受了吐蕃殘暴統治。此時,在唐朝官方對河西地區有了一個新的稱呼:「甘、涼十一州」。「甘、涼十一州」問題成為牽動整個帝國心靈的隱痛。
吐蕃侵佔唐朝西部領土後,對當地唐朝遺民進行了極端殘暴的統制。苛捐雜稅和繁重的勞役自不必說,燒殺劫掠已經是很平常的行為。吐蕃大到貴族將領,小到士兵,動輒對當地民眾刀槍相向。而且,吐蕃是典型的奴隸制。搶掠人口為奴隸對於吐蕃來說是家常便飯。於是,整家甚至是整村的河西地區唐朝遺民經常被吐蕃軍隊集體抓去,變為奴隸。搶掠過程中,反抗的輕壯年男子一律被集體屠殺。女性中,年輕漂亮的多數被吐蕃軍官霸佔姦污。剩下的有的成為軍妓,大部分則和兒童一起被販賣到吐蕃國內各地甚至被販賣到中亞和印度。那些沒有被搶掠的,則有可能隨時淪為農奴。農奴比奴隸的地位稍高些,但一樣飽受蹂躪。當地吐蕃駐軍對唐朝遺民經常沒有任何理由的就地毒打甚至殺死。
在吐蕃殘暴統治下,自西漢起本來十分發達的河西地區經濟、文化遭受毀滅性摧殘,迅從封建制經濟速淪落到極端落後原始的奴隸制。當地唐朝遺民在吐蕃統治者殘酷壓榨下民不聊生。而此時經過安史之亂的致命打擊,唐朝已經無力驅逐入侵者收復河西。因此,從河西被佔領第一天起,河西人民自發的不斷發起反抗吐蕃佔領的起義。起義沉重打擊了吐蕃統治,但也遭到血腥鎮壓。但當地的反抗從未中斷過。在這種情況下,一個改變河西命運的人登上歷史舞台。他,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被後世讚譽為「西域雄獅」的晚唐名將——張議潮!
公元799年,張議潮出生於河西淪喪後的沙州(注:即今敦煌)。張氏世代是沙州豪門首富,其實就是當地實力派豪強。但顯赫的家族地位並沒有為張氏家族帶來平安。有後世契丹、女真等少數民族政權不同,吐蕃政權根本就沒有考慮過為維護統治要去聯合、籠絡當地漢族豪強大戶,更沒有打算讓他們參與政治。因此當地大地主同樣要忍受吐蕃貴族的欺詐和蹂躪。
張議潮自幼對吐蕃的殘暴統治耳濡目染,對大唐故國心馳神往,立志要驅逐侵略者,回歸祖國。為實現志向,他自幼就刻苦學習兵法和武藝。以自己的家產為軍資,秘密招募、訓練義軍,同時不斷收納反抗吐蕃起義被鎮壓後的流亡者。蓄積力量,伺機而動。他的機會終於來到了。
公元842年,吐蕃王朝上層統治集團發生大規模內亂。曾經令唐朝和河西軍民聞之色變的一代西域梟雄,吐蕃贊普朗達磨被佛教徒在皇宮裡刺殺(注:此人反對佛教,信奉「苯教」。上台後殘酷鎮壓佛教徒)。朗達磨無子,掌握實權的吐蕃大相企圖立其三歲的侄子乞離胡為新贊普,企圖扶植一個傀儡。這遭到其他貴族以及王室成員的激烈反對。各方互不妥協,最終導致爆發全國性的大規模內戰。
期間,貴族尚恐熱攻佔都城邏些和大部分地區,自稱宰相。在與其他貴族混戰中,尚恐熱劫掠河西地區州郡,大肆燒殺搶掠。他本人甚至兇殘到將嬰兒煮熟食用。如此滅絕人性的行為激起了河西人民激烈反抗,也進一步加劇了吐蕃內亂,削弱了吐蕃實力。公元847年5月至848年12間月,尚恐熱對唐朝發動的幾次大規模入侵都被唐朝官軍擊潰。唐軍陸續收復原州、威州和扶州。吐蕃在河西地區的勢力受到嚴重打擊。張議潮等待已久的實際終於來了!
(六之四,待續)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