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手機網絡安全(一):SIM 卡鎖
文:薯伯伯
有一個很基本的手機安全防禦措施,設定容易,但卻有很多人會把之忽略,就是要為 SIM 卡上鎖。SIM 卡出廠的時候,本身是有一個四位數字的 PIN 密碼,以及通常會預設不上鎖,所以也就特別容易被人忽略。先說一下,如果沒有上鎖,會帶來甚麼風險,在文章末段,則會介紹上鎖的方法,心急的朋友,可以先跳去分隔線下面看。
假如你的手機 SIM 卡沒有上鎖,萬一有人檢獲你的手機,即使你的手機本身有密碼,但匪徒只需要把 SIM 卡取出,就能接收訊息。若然你主要的通訊軟件或社交媒體帳號,都是綁定了該手機號碼,而你又從來沒有設置過雙重認證,匪徒就能輕易而舉,用你的手機接收一個六位數字的驗證短訊,並登入你的 WhatsApp。更甚者也可以重設社交媒體或電郵帳號的登入密碼,冒充你的名字發送訊息(最理想是避免一個手機號碼就能重設帳戶號碼,但有機會另文再談)。
當然,如果你的朋友夠謹慎,他們看到你的密鑰改變,也許會起疑心,但估計很多人不會太過在意。另外萬一你一拼遺失的物件,不只手機,還有信用卡,若用信用卡網上購物,往往也有短訊驗證,但對於沒上鎖的 SIM 卡,匪幫只要換另一部手機,也可以輕易收到驗證短訊。
當別人掌握了你的手機卡,其實可以從多方面去冒認你的身份。如果只是冒認朋友去騙取增值卡,最多只是破財。但萬一這些下流的匪幫所做的不只謀財,或根本不是謀財,而是害命,若然 SIM 卡沒有上鎖,他們是很容易用一些短訊的認證,去登入你的戶口,喬裝成你的身份,去發佈一些更新,從而製造看似未死的證據。這個說法是否太荒謬呢?也許是吧,但這個世界早已荒謬得毫不熟悉。
總之,一定要把 SIM 卡上鎖。這個肯定不是一勞永逸的方法,還有太多有關手機保安的注意細則,但這個安全措施簡單卻又易被忽略,所以先介紹一下。
——— 我是分隔線 ———
首先要做的,是確保手機的短訊沒有預覽功能。由於我是用 iPhone,所以只用 iPhone 做介紹,但 Android 應該也大同小異。
一,關閉短訊預覽功能。
先要防止在鎖機的情況下,在鎖機畫面顯示短訊的內容。即是必須打開「訊息」的 app,才能看到訊息內容。
方法:設定 - 通知 - 訊息 - 在「顯示預覽」一欄,選擇「永不」。
二,更改 SIM PIN 密碼。
(警告,如果輸入 SIM PIN 三次都錯誤,SIM 卡就會鎖死,要用另一個八位數的 PUK 密碼才能重設,也有可能要去電訊公司換新卡,換卡費通常是 50 元港幣左右。你明白這個鎖卡的風險嗎?如果明白,可以讀下去。如果不明白,那麼就不要試。)
方法:設定 - 流動網絡 - SIM PIN - 選擇開啟 SIM PIN。
輸入預設的 SIM PIN。
注意,不少電訊供應商,均預設為 1234 或 8888 或 0000 或 1111。但考慮到輸錯三次密碼會鎖卡,而重置卡密碼要花時間或花金錢,所以如果你在第一次輸入 PIN 時,先在 1234 或 8888 或 0000 或 1111 當中選一組,最多只試一次或兩次,如果不對,就不要再嘗試,直接打給電訊公司查詢。
以下資料,只供參考。預設 PIN:
自由鳥:1234
1010:0000
CSL:0000
Sun Mobile:0000
中國移動:8888
3香港:8888
數碼通香港:1234
澳門CTM:1111
之後選擇「更改 PIN」。
輸入新的四至八位的數字,當然不要用生日日期。
以後你的 SIM 卡拔出後再插回同一部或另一部手機,又或是手機重啟,都需要輸入四位數字的 SIM PIN,若然連續三次輸錯,手機卡便會被鎖定,並要到營運商才能重設密碼或甚至補卡。
因為這種密碼不算常用,而且只有三次輸入的機會,所以建議在安全的地方寫下這個四至八位號碼。又或是初設之後,記得每晚記得要把手機關機,開機時熟習一下輸入 SIM 密碼的過程。
———
我發覺身邊不少朋友,往往不太在意電腦或手機的安全設定,是想認真地寫一些文章,探討相關問題,但因為設置上相對瑣碎,也就用較為隨意的方式去寫,想到甚麼,就寫甚麼。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身邊的朋友有幫助,請分享,好人一生平安!
延伸閱讀:
電腦手機網絡安全(一):SIM 卡鎖:https://www.facebook.com/pazukong/photos/a.2007886759444126/2634928633406599/
電腦手機網絡安全(二):簡介二步認證:https://www.facebook.com/pazukong/photos/a.2007886759444126/2636315873267875/
電腦手機網絡安全(三):二步認證的驗證因素:https://www.facebook.com/pazukong/photos/a.2007886759444126/2637695243129938/
———
照片:在伊朗的電訊公司開 SIM 卡,職員很友善,但過程頗為繁複,攝於 2014 年 3 月 7 日。
———
* 想追看薯伯伯的文章,請設定本 Page 為「搶先看 / See First」*
Instagram 🥑🥭🍉🍌: pazu
新博客:http://pazu.com/blog
另外還要提一提大家:
【新書速報】Pazu 薯伯伯《不正常旅行研究所》(白卷出版社)——從西藏拉薩到神州大地;由亞洲各國至中東地區。非常人般玩轉奇異世界、紀錄精彩故事文化習俗。
在旺角序言、北角森記、誠品書店及各大書店,均有代售!其中在旺角序言及北角森記,有少量簽名版本。
中國移動帳戶查詢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萬億風口徐徐拉開:資本佈局5G金融
IC咖啡
據美國電信運營商AT&T稱,美國的12個城市已於2018年12月試點5G(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商用的第一階段已經打響。
除了美國之外,中國、日本、韓國、歐洲各國等都在積極佈局5G,其中中國的三大運營商已進入“5G”時間,已分別在各城市進行試點。而中國5G推進組於2018年9月啟動的第三階段測試也已接近尾聲,預計在2019年進行5G試商用,2020年正式商用。
眾所周知,4G造就了以智慧手機為核心的移動互聯時代,但在頻寬與時延的限制下,僅實現了一些初級的人工智慧應用的落地。而在5G時代,將有望進入一個真正的萬物互聯的智慧時代,智慧家居、智慧交通、智慧製造都將成為現實,智慧金融也將由初步的概念與形態逐漸水到渠成。
在給人類社會與生活帶來翻天覆地變化的期許背後,是巨額的資本投入與投資機遇。
萬億風口
據全球移動通信協會預計,到2025年,全球5G用戶數將達到13.6億。其中,中國5G用戶總量4.54億。
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在《5G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中預測,到2030年,5G有望帶動我國直接經濟產出6.3萬億元、經濟增加值2.9萬億元、就業機會800萬個。
可見5G規劃將是中長週期的生產力持續釋放。
5G建設的重頭戲首先是基站。據業內人士指出,5G通訊的特點是大容量、低功耗和大連接,故基站的建設成本比4G基站成本高很多,或至4G基站的3-4倍。
這意味著5G建設僅在基礎基站投入中就達天量。
中信建投研報預測指出,2019年中國的5G宏站建成量是5萬站,資本支出約1200億;2020年達40萬站,資本支出約2500億;2021年達80萬站,資本支出約3200億;2022年達100萬站,資本支出約2800億。按照該測算,未來3-4年其基站投資額已近萬億。
此外,從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等運營商對5G投資的預算及規劃看,大致投資專案分類為:網路規劃、無線主設備、傳輸設備、核心網設備、小基站、光纖光纜、工程建設與服務等,也意味著需要更大規模的投資。在某運營商發佈的投資報告上,其預算投入達1.4萬億。
5G的萬億風口已是全產業鏈共同關注的巨大蛋糕。
金融與5G
近期,以銀行為主的金融行業也開始在5G相關領域落地,多家5G網點的落地令市場關注金融將在5G時代扮演怎樣的角色。
微眾銀行金融科技研究員李思琪撰文指出,回望3G、4G時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並不直接對金融行業造成影響,但作為重要的基礎設施,其一直為其他技術提供支援。
具體來看,3G時代,智慧手機逐漸普及,金融服務的移動化拉開序幕;4G時代,人工智慧、雲計算、大資料等技術的應用得益於基礎網路速度的提升得到推廣普及,同時,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成就了互聯網金融,金融的服務方式和觸達管道得到創新,金融服務的豐富化和便捷化隨之實現,移動支付、手機銀行、互聯網保險等逐漸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
李思琪推測,5G的出現可能並不像人工智慧等技術一樣可直接運用于金融領域,而是在輔助各新興技術的落地、優化現有技術應用的過程中,實現金融場景的再造,為金融行業注入新的生機。
記者採訪中獲悉,未來金融與5G的結合主要從兩方面有所體現,一為對現有金融服務體驗的升級,二為在萬物互聯場景下金融新業態的產生。
李思琪表示,5G時代網路延遲將縮小至毫秒級,加之邊緣計算的應用,現有金融服務流程間的網路卡頓將不會再被用戶感知,移動端的金融服務,速度和品質都將超乎用戶想像。因此,銀行網點的革新,雲化VR/AR突破設備與網速限制實現支付體驗的升級,以及沉浸式財商教育的普及推廣等都將有所落地,對現有金融業務進行體驗的全方位升級。
此外,萬物互聯的5G時代將有可能解決傳統金融風控、資訊獲取等過程中資訊不對稱的難題。但在物聯網金融模式下,金融機構可通過海量、多態、相互關聯的物品資料識別企業或個人的自然屬性,追蹤他們的行為特徵,不再局限於政府機構的在檔資料和使用者的智慧設備。虛擬經濟得以和實體場景相連接,從而發展出維度更廣、可信度更高金融信用評級體系。
對客戶而言,隨著物聯網的高度應用和物聯終端的普及,大量物品特徵將會數位化,使用者可更全面地借助互聯設備管理自己擁有的實體資產,諸如基於物品感測器的財產保險、基於可穿戴設備的人身保險等險種也將更普及。
進一步而言,智慧城市與智慧金融也將更具落地的可能性。5G將帶來更快的應用程式回應和更廣的設備連接,對金融機構來說意味著更全面的資料、更精准的金融需求,以及無處不在的金融場景。
李思琪指出,在未來的智慧城市中,金融服務和公共服務將全面自動化,銀行帳戶與居民家庭的水、電、氣和熱力表等連接,實現遠端查詢和自動繳費;醫療機構、金融機構與用戶三方互聯,醫生可通過可穿戴設備知曉使用者的身體狀態,而金融機構則結合醫療資料、使用者資料等提供支付、保險、貸款等服務;金融租賃行業依靠感測器即時回傳資料,將更好地管理、檢測出借物的狀態等。萬物互聯為金融服務帶來了融合性更高的金融場景,真正實現金融服務無處不在。
但5G時代顛覆性與創新性的另一面依然是風險。
相比目前相對封閉的移動通信系統,5G意味著更多連接,同時意味著來自網路安全的風險也在增加。此外用戶隱私如何在海量、迅速和開放的系統中更好地得到保護,以及如何確保在數位化時代獲得的資料是真實的,避免資料造假也是接下來需要應對的挑戰。
但不可否認的是,縱然仍有未知的風險,但金融業乃至各行各業,已在步入5G的巨流中。
資料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knK8rd0bzgwdtMoNfgMXJQ…
中國移動帳戶查詢 在 馬克手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政府是否應該做些什麼事啊?
【面對中國惡意抹黑,救援大隊鄭重澄清】
李明哲救援大隊聲明
2017/9/15 18:00
今天上午中國的微博帳號發出了一件匿名帖文,題名為「李净瑜与一男子在岳阳亲密逛街」(https://goo.gl/RbPnKS ),對李明哲太太李凈瑜進行人身攻擊。李明哲救援大隊發出澄清聲明如下:
1. 李凈瑜9月10日深夜11點抵達達岳陽格蘭雲天大酒店,中國官派律師隨即送來法院的旁聽證與一封李明哲的親筆信。李明哲信中請太太寄送生活費、醫藥費、書籍與一張含微信支付帳號的電話Sim卡。由於,國台辦人員(照片如下)從下飛機後,就扣留李凈瑜與隨行所有人員的證件,並監控所有人的行動。在11日開庭結束後,李凈瑜就透過海基會人員向國台辦人員反映要辦理李明哲交代的事務。國台辦人員就安排12日早上09:00先到銀行開戶,然後再去辦理電話卡。
2. 國台辦人員9月12日09:00準時帶同李凈瑜前往銀行開戶,由於海基會人員與律師另有行程,由民間司改會申訴中心主任蕭逸民陪同。一行人步行前往中國建設銀行,微博公開的照片就是在中國建設銀行前面拍攝,當時國台辦人員在前方銀行門口,拍照者應該是中國的國安人員,在對街監控李凈瑜,全程拍照記錄。這張挑選過的照片刻意不讓國台辦人員入鏡,當時即將要進入建設銀行,李凈瑜上前拉住蕭逸民,交代等一下要問有沒有網路銀行、在台灣可不可以匯款、以及其他不便在此公開的機密事項。為了怕被國台辦與國安人員竊聽,李凈瑜才特別靠近蕭逸民,以致被拍下這張照片。從照片可以看出,二人刻意走在路中央,避免靠近牆壁、暗巷與馬路,以免被人突襲強擄。李凈瑜對蕭逸民說話時,蕭逸民正查詢手機中,如何在中國辦理銀行開戶的說明,同時張望四周注意有無可疑人士靠近。
3. 由於,中國加緊嚴控台灣人辦理銀行帳戶的條件,中國建設銀行拒絕李凈瑜開戶申請,國台辦人員再帶同李凈瑜到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但都無法成功申辦。國台辦人員再帶李凈瑜到中國移動辦理電話卡,但中國移動也以實名制嚴控電話卡帳號為由,拒絕李凈瑜的申請。蕭逸民請國台辦人員聯絡中國官派律師,說明無法申辦銀行賬戶與電話卡的情況。中國官派律師回覆,辦不下來就算了,反正可能不重要了。之後,一行人就返回飯店。
4. 中國國安單位全程監控李凈瑜行程,對於上述情況完全了解,甚至可以看出有全程記錄,仍然透過匿名發帖對李凈瑜進行人格抹殺,還可能拿照片給李明哲看,試圖刺激李明哲的情緒,這些手法將導致台灣人民的反感,中國透過微博全程轉播李明哲大審,希望「彰顯中國法治力量」、「教台灣人自覺遵守大陸法律」的企圖,都被國安單位這種不入流的手法抵消。希望中國國安單位即刻懲處失職人員,公開澄清道歉,還李凈瑜與蕭逸民一個公道,否則李明哲救援大隊不排除委請律師,控告中國政府。
中國移動帳戶查詢 在 China Mobile Hong Kong - 中國移動香港嘅客戶而家只要憑 ... 的推薦與評價
中國移動 香港嘅客戶而家只要憑二維碼(QR code) 就可以直接o係全港任何一間7-Eleven* 繳交電話費啦! 更快捷方便! 索取賬戶二維碼(QR code),方法好簡單: (1)以流動電話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