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醫療保健單元,邀請當代漢醫苑中醫診所創辦人 郭育誠來到空中,帶大家導讀新書《追尋失落的漢醫》/ 布克文化
📻聽重播按這裡! https://youtu.be/WCOF7sx1kfc
▶飛碟聯播網Youtube《飛碟早餐》頻道 http://bit.ly/2QVQsFh
▶網路線上收聽 http://www.uforadio.com.tw/
▶飛碟APP,讓你收聽零距離~http://www.uforadio.com.tw/app
◎內容介紹:
科學讓『漢醫』從此不再是『傳奇』,從數理到臨床醫學,從治病到養生,從傷寒雜病論到周易。漢醫學家郭育誠醫師整合中西醫學、醫學工程,跟隨王唯工教授多年,運用西方科學方法研究漢醫學;同時跟診當代知名中醫學習,如針灸大師修德祥、經方家張步桃醫師、台中新社張國養醫師等,將各家所學運用於脈診儀臨床驗證。
在王唯工教授實驗室,郭育誠醫師跟隨王唯工老師從事《傷寒雜病論》(桂林古本)驗證研究。運用頻率型脈診儀輔助看診,累積二十五萬筆以上脈診資訊,逐年逐條驗證《傷寒雜病論》的完整體系,重新尋回失落千年的漢醫,並以人工智能模擬出整本《傷寒雜病論》,認為這一體系是人人可以經由學習而實踐,並且是一可以改良的系統,使之更加完善。而《傷寒雜病論》的實證研究結果除了臨床診治,還可以應用到新藥開發、人工智能、線上診治、遠距醫療、居家照護或是互聯網經濟,若是申請專利,可說是無價之寶。近年來歐、美等大型學術、醫療機構紛紛起而效尤,重視漢學與漢醫領域的深入研究。比起沉默而合法的將本求利據為已有,作者更希望能和世人共享這份寶貴的禮物。
本書特色:
1.完整呈現台灣中醫脈診科學化歷程,台灣中醫科學研究獨步全球的進展。
2.從中醫歷史、西方數理、臨床醫學不同面向娓娓述說《傷寒雜病論》(桂林古本)驗證過程,帶領讀者從頻率領域理解漢醫學科學體系。
3.解答大眾對中醫的疑惑,為什麼看中醫時常有藥效不確定感。更對於常見的病症提出明確可行的漢醫臨床診治方法。
4.每一章末的『漢醫苑診療室』專欄,及書末由病友提供的推薦分享,讓讀者更清楚明白科學漢醫的臨床診斷過程。
◎作者介紹:郭育誠
台灣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三十屆校友,臺灣大學藥理學研究所碩士、臺灣大學電機所醫學工程博士。為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藥理學科及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系兼任助理教授,並榮任中華全球經脈臨床醫學會創會理事長。1998年創立「當代漢醫苑」中西醫整合診所,將王唯工教授發明的脈診儀應用於臨床,慨然寄望以科學整合當代中西醫學,融合古籍經典與現代科技,再現東漢《傷寒雜病論》的巔峰智慧,重啟漢醫乾坤。以粒子與波的二元性解釋中西醫學的差異,並從波的角度詮釋「氣」與「經脈」。透過脈診、十二經脈與奇經八脈的分析與人工智能系統,建立一套可以應用於臨床診斷與治療的中西整合實證醫學。並在遠距醫療、中草藥新藥開發、雷射針灸、癌症治療與精準醫療獲得實際的運用。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 特色」的推薦目錄: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 特色 在 飛碟早餐-唐湘龍時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的醫療保健單元,邀請當代漢醫苑中醫診所創辦人 郭育誠來到空中,帶大家導讀新書《追尋失落的漢醫》/ 布克文化
📻聽重播按這裡! https://youtu.be/WCOF7sx1kfc
▶飛碟聯播網Youtube《飛碟早餐》頻道 http://bit.ly/2QVQsFh
▶網路線上收聽 http://www.uforadio.com.tw/
▶飛碟APP,讓你收聽零距離~http://www.uforadio.com.tw/app
◎內容介紹:
科學讓『漢醫』從此不再是『傳奇』,從數理到臨床醫學,從治病到養生,從傷寒雜病論到周易。漢醫學家郭育誠醫師整合中西醫學、醫學工程,跟隨王唯工教授多年,運用西方科學方法研究漢醫學;同時跟診當代知名中醫學習,如針灸大師修德祥、經方家張步桃醫師、台中新社張國養醫師等,將各家所學運用於脈診儀臨床驗證。
在王唯工教授實驗室,郭育誠醫師跟隨王唯工老師從事《傷寒雜病論》(桂林古本)驗證研究。運用頻率型脈診儀輔助看診,累積二十五萬筆以上脈診資訊,逐年逐條驗證《傷寒雜病論》的完整體系,重新尋回失落千年的漢醫,並以人工智能模擬出整本《傷寒雜病論》,認為這一體系是人人可以經由學習而實踐,並且是一可以改良的系統,使之更加完善。而《傷寒雜病論》的實證研究結果除了臨床診治,還可以應用到新藥開發、人工智能、線上診治、遠距醫療、居家照護或是互聯網經濟,若是申請專利,可說是無價之寶。近年來歐、美等大型學術、醫療機構紛紛起而效尤,重視漢學與漢醫領域的深入研究。比起沉默而合法的將本求利據為已有,作者更希望能和世人共享這份寶貴的禮物。
本書特色:
1.完整呈現台灣中醫脈診科學化歷程,台灣中醫科學研究獨步全球的進展。
2.從中醫歷史、西方數理、臨床醫學不同面向娓娓述說《傷寒雜病論》(桂林古本)驗證過程,帶領讀者從頻率領域理解漢醫學科學體系。
3.解答大眾對中醫的疑惑,為什麼看中醫時常有藥效不確定感。更對於常見的病症提出明確可行的漢醫臨床診治方法。
4.每一章末的『漢醫苑診療室』專欄,及書末由病友提供的推薦分享,讓讀者更清楚明白科學漢醫的臨床診斷過程。
◎作者介紹:郭育誠
台灣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三十屆校友,臺灣大學藥理學研究所碩士、臺灣大學電機所醫學工程博士。為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藥理學科及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系兼任助理教授,並榮任中華全球經脈臨床醫學會創會理事長。1998年創立「當代漢醫苑」中西醫整合診所,將王唯工教授發明的脈診儀應用於臨床,慨然寄望以科學整合當代中西醫學,融合古籍經典與現代科技,再現東漢《傷寒雜病論》的巔峰智慧,重啟漢醫乾坤。以粒子與波的二元性解釋中西醫學的差異,並從波的角度詮釋「氣」與「經脈」。透過脈診、十二經脈與奇經八脈的分析與人工智能系統,建立一套可以應用於臨床診斷與治療的中西整合實證醫學。並在遠距醫療、中草藥新藥開發、雷射針灸、癌症治療與精準醫療獲得實際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