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能靠著大時鐘的加持,恢復往日榮景💪
🍎《蘋果》新聞多,24小時陪伴你
【再現風華|20年租金打到3折 中壢大時鐘整建10月回歸】
https://bit.ly/3BIbsr2
【再現風華2|人流向青埔靠攏 中壢舊商圈沒落ING】
https://bit.ly/3x3zGZl
🔴《蘋果》YouTube頻道→
https://bit.ly/3oL5vTn
🍎蘋果播客 請你來作客
🎧SoundOn:https://bit.ly/3q6PCa0
🎧Apple Podcast:https://apple.co/3nAIuBa
🎧Google Podcast:http://bit.ly/3spdRT9
🎧Spotify:https://spoti.fi/2LIBhlv
🎧KKBOX:https://bit.ly/3nAI8e2
#蘋果地產 #中壢 #中壢大時鐘 #中壢第一公有市場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邱垂龍,1983年生,臺灣桃園人,臺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碩士,導演與攝影藝術工作者。曾在萬仁、林正盛、李崗、李志薔等知名臺灣導演作品中,如《先生媽》、《找到》、《有任務的旅行》、《新丁花開》、《車拼》、《阿罩霧風雲I:抉擇》等電影、電視劇擔任要職。 2015年設立鳥啣影像製作有限公司擔任編劇導演,業務...
中壢第一公有市場 在 綠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讓他變成一個百年的驕傲》
昨天是大時鐘拆除新建的動土儀式,也是商家們與中壢人拆除長年來生活記憶的動土儀式,我不禁在思考,我們到底要留給下一代什麼樣的公共建築?當大家都跑去歐洲看他們的百年教堂,百年皇宮時,我們自己為什麼不去好好的、用心的建造一個可以使用超過百年的、讓後代子孫驕傲的、漂亮的公有市場?新的不一定就是好,在我心裡能將在地文化與歷史保留的建築才是最好,當國外在各式各樣的建築上展示他們的文化與歷史的時候,台灣可以做什麼呢?
《讓他變成一個百年的驕傲》
中壢第一公有市場,也叫做大時鐘,是個什麼都有什麼都賣的菜市場,早期百貨公司還不普及,大家要添購日常用品,都會來這裡購買,那是手錶還不普及的時代,市場前有一個大時鐘,大家要約會都會以這個地方為指標,譬如說四點在大時鐘見面後去逛街,所以中壢人生活的記憶裡一定有大時鐘。中壢有很多店都是在此發跡,例如中壢新珍香花生糖...等。早年在大時鐘做生意,可以說是店家們共同的回憶,大時鐘也可以說是中壢平民美食的發源地。
其實大時鐘一開始也不是這樣五層樓式的建築,在日治時代它只是普通木造及磚造的建築物。後來人潮越來越多,有危樓的疑慮,才改成現在水泥式加高的兩層建築,1960加高成五層樓,也就是現在的樣子,這棟建築物的面貌一直在改變,在人們的記憶裡也不斷在翻新。
昨天是大時鐘拆除新建的動土儀式,也是商家們與中壢人拆除長年來生活記憶的動土儀式,我不禁在思考,我們到底要留給下一代什麼樣的公共建築?當大家都跑去歐洲看他們的百年教堂,百年皇宮時,我們自己為什麼不去好好的、用心的建造一個可以使用超過百年的、讓後代子孫驕傲的、漂亮的公有市場?新的不一定就是好,在我心裡能將在地文化與歷史保留的建築才是最好,當國外在各式各樣的建築上展示他們的文化與歷史的時候,台灣可以做什麼呢?
#百年建築百年記憶 #綠黨 #打一場環保的選戰 #新建築也要環保
中壢第一公有市場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邱垂龍,1983年生,臺灣桃園人,臺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碩士,導演與攝影藝術工作者。曾在萬仁、林正盛、李崗、李志薔等知名臺灣導演作品中,如《先生媽》、《找到》、《有任務的旅行》、《新丁花開》、《車拼》、《阿罩霧風雲I:抉擇》等電影、電視劇擔任要職。
2015年設立鳥啣影像製作有限公司擔任編劇導演,業務涉足影視、廣告、表演藝術相關各領域的影像製作。個人作品如《湯圓糰子》、《晴朗的日子》、《時光之絆》、《在湖畔》等屢屢獲得文化部金穗獎、電影優良劇本等邀約與肯定。
至今,邱垂龍仍持續在電影與攝影藝術的道路上探索前進。
2016年,通過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邱垂龍至中國山東與日本福岡在地生活,親身體驗耕農,回到人類最根本,並完成《中日農民肖像計畫》。2018年,邱垂龍與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共同完成《市場歲月:新富町庶民生活的軌跡》,記錄與拍攝萬華新富市場,深入探訪市場內外的人們,與及修復匠師,以具有溫度與情感的文字、影像,驗現新富市場的日常美麗。
學設計系出身的邱垂龍,以總體藝術去思維自身的創作,因此興趣涵蓋範圍甚廣,舉凡影片製作、藝文相關、土地人文與歷史、攝影、電影與音樂都在內,且擅長編劇、導演、剪接、平面攝影、文章撰寫、影片製作統籌,是一位多元創作者。
其肖像攝影與錄像作品,如《看影生子計畫:大溪文藝季》、《大家來找碴:中壢區第一公有零售市場(大時鐘)》、《家庭肖像》、《永和市場》等也甚受注目,並曾獲得臺北美術獎、高雄美術獎等肯定。
《永和市場》是他至家鄉桃園的永和市場,以攝影棚與舞台的概念,宛如紀念照的模式,呈現攤商與空間的關係。《家庭肖像》則是錄像裝置,透過記錄家族成員的日常,體驗動靜的對比,試圖讓觀眾重新檢驗與思維自身的感官運作。
女兒還不到一歲之際,在演員妻子吳伊婷的強烈鼓勵與支持下,邱垂龍出發至山東與福岡流浪。但在福岡的最後階段,他接來妻女同聚,展開一點也不流浪的家庭生活。而邱垂龍的人生迷惑也得以廓清,獲得持續創作的元氣。
相關新聞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1102/1458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