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新課綱上路2年多,作為升學重要評分及錄取依據的學習歷程檔案,竟然發生教育部「公版模組」出包,導致全國共81校、7854位學生,2萬5210筆資料遺失,讓受損的學生、學生家長以及學校哀鴻遍野。國民黨團今(27)上午召開記者會,痛批教育部嚴重失職,一名委外工程師得手滑,就讓學習歷程資料消失,令人不可思議,也讓學生和家長完全無法接受。國民黨團質疑這麼重要的教育政策,外包出去就沒有責任?國教署是否有派監管人員?有沒有組成工作小組監管外包業務?教育部資科司到底有沒有在管理資安問題?國民黨團主張:一、一周之內提出行政懲處名單。二、公開平台招標合約找出弊端。三、提出具體方案確保學生權益。
首席副書記長萬美玲表示,實在難以置信教育部在公版模組中,居然會把攸關學生升學依據的「教育歷程檔案」搞到遺失,108年新課綱上路之後,教育部設置了6組模組,這次出包的竟然是「公版模組」,也是使用率最高的模組,將近400所學校使用,這讓受到損害的學生、家長和學校對於教育部的信心蕩然無存。按照國教署對外說明,共有81校、7854人、25,210筆資料遺失,萬美玲指出,今天上班日,受到損害的學校忙著統計損失。可議的是,如此重要的學習歷程檔案,教育部竟然沒有備份,看不到資安管理,一名委外工程師手滑,就讓學習歷程資料消失,令人不可思議,也讓學生和家長完全無法接受。
萬美玲表示,在出事的前2天,學校就已經接到教育部、國教署或是委外廠商通知,近期因進行系統維護作業,不要將教育歷程檔案資料上傳,萬美玲質疑,是否這時廠商就已經發現資料遺失的狀況?試圖將檔案救回?最後發現無法將檔案救回,只好對外公布檔案遺失?過去這3天,教育部應該知情,卻沒有具體作為,無法掌握遺失檔案名單、數字,對於資安維護完全沒有作為,事發後教育部長道歉一點也不誠懇,責任全部甩鍋委外廠商,根本完全失職!
萬美玲表示,行政院長蘇貞昌看到教育部出包,才喊著要「教育資安總體檢」,難道在108課綱實施之前,學習歷程資料上傳之前,教育部都沒有測試過嗎?都沒有先進行資安檢查嗎?1年花費3千2百多萬委託給暨大處理資料,結果卻是讓學生辛苦做出的學習歷程成果,老師逐一認證的辛苦,家長花時間陪伴學生完成,瞬間化為烏有,這讓學生、家長和老師如何能接受?因此,國民黨團主張:一、一周之內提出行政懲處名單。二、公開平台招標合約找出弊端。三、提出具體方案確保學生權益。
副書記長鄭正鈐表示,系統備份已經是資訊時代,使用資訊設備該有的基本常識和動作,一般人在使用電腦存取重要資料,都會進行備份動作,避免發生斷電或是電腦當機意外時,造成檔案流失。但是教育部竟然對如此重要的學習歷程檔案,連備份的工作都沒有,一根手指頭就讓25,210筆資料遺失,還要求學生重新上傳學習歷程檔案,萬一連學生都沒有備份呢?鄭正鈐痛批教育部螺絲掉滿地、漫不經心、推卸責任。鄭正鈐指出大學聯招牙醫系要求在甄試時,學習歷程必須佔10%,其他各科系也要求必須佔2成分數,這是多大的比重,顯現學習歷程多麼重要,鄭正鈐要求教育部在最短的時間要釐清責任,找出補救措施,公開招標合約。鄭正鈐也同時要求教育部正視數位落差的問題,不要讓資源相對不足的縣市學生,因為數位落差而造成相對學習弱勢。
副書記長同時也是本會期教育委員會召委李德維表示,無論教育部如何解釋、強調學習歷程檔案如何委外處裡,但是受國會、家長監督的是教育部,而不是委外廠商;之前奧運國手因為搭經濟艙,體育署長下台負責,那麼81校、7854人、25,210筆學習歷程檔案遺失,教育部誰要下台負責?如何補救?以後還會不會更嚴重?教育部必須給所有的學生、家長和學校一個答案,否則將會影響108年度課綱的公信力完全毀掉。李德維指出,教育部網站公布學生在申請大學的學測成績佔50%、學習表現佔50%,其中在學習表現中,學習歷程佔了非常重要的比重,四技二專甚至要求不得低於40%。教育部必須對外保證不再出錯、出包,必須要有人對此事負責,不要再一推二五六,不要再推給委外廠商,教育部長潘文忠必須負責,無論是次長、國教署長該懲處、下台,都不要逃避。
立委林奕華表示,教育部發生如此低級錯誤、離譜至極、令人氣憤,7854名學生的權益在哪裡?教育部雖然亟欲彌補遺失檔案對策,但對於學習歷程檔案的信任度能夠彌補嗎?林奕華指出,108課綱最大的特色在於學習歷程檔案,尤其與升學成績掛在一起,備受重視,但是對於學習歷程檔案的系統管理,卻是倉促上路,邊做邊修改,過去就發生上傳容量、學生文字檔2M、影音5M不足,後來才放寬,以及課程代碼無法銜接,導致無法上傳,延後上傳截止時間,甚至上傳之後檔案無故消失等等,教育部的做法卻是哪裡出問題,就處理出問題的部分,根本沒有整體檢討。
林奕華質疑,現在教育部淪為外包中心嗎?這麼重要的教育政策,外包出去就沒有責任?國教署是否有監管人員?有沒有組成以教育人員為主的工作小組監管外包內容及相關運作?教育部資科司到底有沒有在管理資安問題?全國高中生的學習歷程、學習成果全部收在一個系統裡,多麼重要的事情,竟然倉促上路,邊做邊修改,之前完全沒有測試過、試辦過,把現在的高三學生當白老鼠;而且教育部到現在根本沒有把問題講清楚,到底是哪個廠商、哪個環節出錯,造成學習歷程檔案遺失?學生權益如何彌補?林奕華進一步提醒教育部,學習歷程檔案會做為高三生明年申請入學之用,會從現在的中央資料庫上傳到招生報名平台,系統更為複雜,現在系統建置進度到哪裡?進行測試了嗎?6月大考中心遭駭客入侵,2千多筆學生資料外洩,教育部螺絲鎖緊了嗎?任何一位學生的權益遭受損害,都是政府承擔不起的責任!
中央大學錄取分數 在 聲音訓練專家-周震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表演系兩年的臺詞課想一個月補上?不可能!】
2018-02-09 08:35:43 來源: 新京報
「不瞪眼、不面癱、有表情、能哭」已經成了評價一個演員是否有演技的基礎要素,而表演的另外一面「臺詞」,正在被從這個標準剝離出去,臺詞正在成為配音演員的工作。以至於最近趙立新、韓雪等演員在綜藝節目中秀了一把臺詞功底後,就讓觀眾有了發現新大陸的感覺。但在臺詞老師們的眼中,臺詞和表演素來不可分割。
新京報記者專訪了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和上海戲劇學院的幾位臺詞老師,解析目前表演和後期配音割裂、科班學生臺詞水準堪憂等現象的原因。
1 配音濫用 - 演員軋戲頻繁哪有時間背臺詞
最近幾年大熱的劇集不僅捧紅了許多演員,還帶火了一批幕後配音演員,他們的聲音幾乎全年無休地出現在各種劇集中。觀眾一方面被配音演員的聲音圈粉,另一方面也開始對「不同的劇集,熟悉的聲音」感到疲倦。
很多劇,尤其是古裝劇,現場收音可能會導致聲音上的穿幫,但無法同期收音跟必須起用配音演員之間卻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就算是後期配音,如果對自己的專業和塑造出的人物有要求,哪個演員願意讓別人來給自己配音?」中央戲劇學院臺詞老師吉璟津說。
接受採訪的幾位老師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口音問題,上海戲劇學院的臺詞老師孫魚洋表示,臺詞教學第一階段要完成的重要任務就是矯正學生的地方口音,不然之後的戲路會受到限制。
一些古裝劇因為棚外拍的戲份多,同時段有若干劇齊拍,而不得不用配音,但在現代劇中,配音現象仍然屢見不鮮。除了口音出戲和臺詞功底不過關,軋戲也會導致演員沒有時間背臺詞。「他橫店有戲,車墩有戲,懷柔還有戲,哪有時間去琢磨人物、背臺詞呢?有些人就只能靠導演現場講戲,直接告訴他這場幹什麼,再不行就念數字臺詞。」吉璟津無奈地說。
知名配音演員姜廣濤(曾為《琅琊榜》藺晨配音)曾表示,「配音演員最為本職的工作其實是譯製片和動畫片,現在我們配這麼多國產電視劇完全是個美麗的誤會。」
「表演和臺詞一個是手心一個是手背。用配音演員,其實是把這件事割裂了,變成了兩個巴掌。」這種割裂讓北京電影學院的臺詞老師劉中哲很擔心,他害怕配音過分使用會給觀眾帶來錯誤的引導。
「國外配音演員大多受過表演訓練,但國內不少配音演員學的是播音主持,配音時容易過於『拿捏』,劉中哲認為,缺乏表演訓練會讓配音演員難以應對不同的角色,他提到了這幾年的熱劇,「適合清宮戲小清新范兒的配音演員,不一定能駕馭戰國時期的野性之美,所以《羋月傳》的配音就感覺很空。」
吉璟津提到《雞毛飛上天》中張譯的表演,東北籍的張譯用自己的聲音詮釋了一個地道的浙江商人,「語言成立,這個人物形象就完成了一半,慢慢地觀眾會相信你就是那個人物。」
2 悖論 - 學生無心上課忙拍戲,出校門卻急著補課
劉中哲經常會給學生們推薦一些經典的國外電視劇,讓他們去觀摩學習。之前,他推薦了英國的莎士比亞作品改編劇《空王冠》,但過了一段時間再問起時,全班僅有兩個人看了。
和其他院校的大學生相比,影視院校的學生要面臨另外的誘惑,通告、綜藝、拍戲等工作在讀書階段就紛至遝來,尤其某些讀大學之前就已成名的學生,更是需要持續的曝光保證人氣。
吉璟津表示,多數表演學院都明令禁止在校生外出接戲。但即便是不外出拍戲、錄綜藝,一些學生也難以保證每天出早功,認真練習課堂學到的方法。「生活中不鞏固,說話含糊不清,或者跟家人和老家的朋友打一個電話就又說回了方言,想要基本功扎實就一定得讓專業融入生活。」
校園裡有些學生無心上課,急著進圈子拍戲,進了圈子的不少人卻開始急著找老師補課。劉中哲常常接到一些臺詞和表演指導的工作,但授課方式讓他越來越難以忍受,有演員一到了試鏡的時候就拿著劇本來找他,最急的時候晚上給劇本,第二天就要試鏡,「這已經不是表演課了,這是創作課。」
有些演員甚至會把老師提供的粗略的表演框架,直接定型套用在戲中,劉中哲再也不願意給這樣的演員上課。在他看來,臺詞表演是門慢功夫,需要花時間來打磨和思考,「就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那一小段臺詞,要想講清楚,就得用上十節課。」
3 高校臺詞教學 - 學生思維僵化,無法理解感於心、發於聲
高校的臺詞課堂並不神秘,乍看之下,有些基本課程甚至和諸多藝考培訓班的培訓頗為相似。在上述幾大高校的表演系,臺詞必修課通常持續兩年到兩年半的時間。「氣息、聲音、咬字是第一階段的入門訓練,儘管基礎,但也需要在課堂外下足工夫練習。吉璟津介紹,『出早功』是中戲的傳統,要求學生每天早上花45分鐘到1個小時的時間練習課程內容。
高校也會引進一些國外的教學方法,上海戲劇學院這幾年引入了林克萊特聲音訓練法,這套理論強調“放飛自然之聲」,有論文表述過林克萊特認為現代人在來自社會的壓力和束縛下,出於禮儀、紀律和偽裝等目的,已經丟失了發出最自然聲音的能力。「演員這個職業就是社會心靈疏導師,用人類的情緒和那些原始的生命訴求去引領別人」,孫魚洋如此說。
「第二個階段是『人情意』,你要去理解劇本和臺詞。」
吉璟津指出,一些演員並不理解臺詞,只是一味死記硬背。隨著各種影視劇數量突飛猛漲,對演員的需求也越來越旺盛。但演員培養的規模卻沒有跟上劇集的生產步伐,「表演指導」、 「臺詞指導」應運而生。
但有時找上門的培訓卻讓吉璟津感到頭疼,「經紀公司簽了藝人,但戲不行被導演和製片人退回來,就找老師補課問『能不能在1個月之內解決掉?』,怎麼可能?」
「先塑造人物,再談臺詞。臺詞是人物感於心,發於聲的結果。沒有感於心,哪來發於聲?」,塑造人物是劉中哲反復強調的一點。但在實際教學中,他卻經常感到無力,學生的僵化理解讓他頭疼。
「學生一演杜十娘,基本就是我崩潰的時候。她們永遠把杜十娘弄得風塵味十足,然後就是哭,把她變成哭哭啼啼的怨婦。在某種流行審美的驅動下,覺得‘能讓觀眾哭,我的創作就成功了。 」
4 改進 - 學校授課從舞臺劇為主到兼顧電視劇
如今臺詞表演存在的種種問題,其實已經埋藏在藝考體系中。一方面,對於藝考生的文化課分數要求過低,被錄取的許多學生在文本的理解能力上並非佼佼者。
另一方面,為了成功通過考試,大部分學生都會在藝考前參加各種培訓班,而培訓班的課程往往更偏重朗誦,獲得了些皮毛的學生到了大學課堂上反而喪失了學習動力。劉中哲就曾在課堂上遇到過習慣了把朗誦當臺詞的學生質疑「怎麼跟培訓班教的不一樣」的情況,「孫道臨不用朗誦腔,依然可以把《琵琶行》演繹得讓人潸然淚下。」
雖然學生存在不少問題,但高校老師們仍然在努力革新自己的授課方式。孫魚洋表示,全國幾大影視院校的教學都以舞臺劇為主,但演員接觸更多的還是影視劇。為了跟市場接軌,學校的教學也在做調整,讓學生能儘早適應電視劇的拍攝方式。在他看來,職業教育有三個層面:心態、技能、知識,目前的教學體系在職業心態層面的培養還不夠多。
而影視劇中臺詞表演太差,過度使用配音的問題,演員固然有責任,但劇集生產鏈條上的其他方面也並非全是受害者。劉中哲指出,一些戲的劇本也有問題,「太爛的劇本沒法演,有些時候其實是演員在替編劇寫劇本。」
孫魚洋認為,有些時候使用配音,演員本身也很無奈,片方有預算考慮,經紀公司也有其他的工作安排。「現在越來越工業化、標準化,每個人付出的時間都有限,但這其實也是行業進步的表現。」
劉中哲推薦了一部電影,李麗華主演的《武則天》。對於看著近些年影視劇長大的人來說,這部上世紀60年代的電影的臺詞表演風格顯得過於平實。劉中哲解釋到,現在流行的朗誦腔是形成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特殊語言表達方式,「回看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老電影,他們也有『腔調』,但都是『人物』在說話。」
中央大學錄取分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科技大學的排行榜,不該是依據考生的錄取分數來決定排名,而應該依據學生學習四年、畢業後對社會的貢獻程度來衡量。
今天應邀來到美和科技大學社工系,和一群熱情的老師與學生分享了未來幾年屏東可能的願景,希望能讓私校的辦學掌握未來的方向。
在場有位老師問我,美和科大有沒有可能透過產學合作,在內埔造鎮、讓美和能夠招到更多學生,也減少屏東人口的外流。
但我認為,一間學校能不能招到學生,不能僅著眼於少子化,更重要的是,在於當地能創造多少就業機會。
如果屏東有充足的就業機會,學生自然會來到我們的學校就讀,並且設法留下來工作。
正如今天 蔡英文 Tsai Ing-wen 總統所說的,行政院提出 #太空發展法 草案,將支持台灣接軌國際、發展太空產業,未來也可能駐足屏東科學園區,帶動就業機會,私立科大的經營結合中央政策的推出,才能真正解決屏東人口外流的問題。
中央大學錄取分數 在 一起來戰系吧! - 中央大學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G. 107學年度各系所學測第一階段篩選,入學參考最低錄取總級分(或建議級分),學院學系建議分數,財金系65,光電系64,資工系64,機械系- 光機電組63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