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海之人〗臺灣海洋史教案巡迴工作坊
立刻報名🔥:https://forms.gle/V52yWSJotWqCZKUw6
臺灣四面環海,雖然地理上海與我們離得很近,心理上卻隔得很遙遠。這個秋天,故事StoryStudio 將帶領各位,參與一場輕鬆又充實的「🌊#海洋史教案工作坊」!
你會發現:其實,海洋史也可以好有趣。
在這個工作坊中,除了海洋史的專業講座、也有針對 108 課綱第一線教案的示範,故事更會提供教學用的素材包給參與的老師們喔!
工作坊流程細節請見:
https://forms.gle/V52yWSJotWqCZKUw6
【教案示範】
萬雅筑 老師(臺南市大灣高中歷史科)
紀博仁 老師(臺北市和平高中歷史科)
【專題演講】
☉ 臺北場 10.02(六)「海洋X殖民」
地址 ▍愛思博教育中心(台北市信義區東興路53號3樓)
講題 ▍漂洋過海的荷蘭地名
講者 ▍康培德 老師(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
☉ 臺中場 10.23(六)「海洋X交流」
地址 ▍WORDS LIVE(臺中市南區忠明南路478號)
講題 ▍歐、亞洲人民的跨境認識與融合
講者 ▍陳國棟 老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臺北場 11.06(六)「海洋X族群」
地址 ▍77 O.M.G. SPACE 活動空間(臺北市中山區林森北路77號)
講題 ▍阿美族傳統地名中的海洋智慧
講者 ▍蔡政良 老師(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
☉ 高雄場 11.14(日)「海洋X貿易」
地址 ▍做做手藝X體驗空間(高雄市苓雅區四維二路104號3樓)
講題 ▍明末最後海賊王:劉香與其東亞海洋世界
講者 ▍盧正恒 老師(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
主辦單位:國家海洋研究院
協辦單位:史多禮股份有限公司
※本次工作坊活動對象為高中職教師(以社會科優先)。
※本次工作坊報名後需繳納保證金 200 元,參與全程後將退還。
立刻報名🔥:https://forms.gle/V52yWSJotWqCZKUw6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董作賓書法捐贈典禮 主持人於10月29日下午到達會場,此次將播出的內容有 中央研究院 #王瑜副院長 致詞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黃進興所長 致詞 米堤大飯店企業集團 #李麗裕總經理 致詞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歷史文物陳列館 #李宗焜主任 致詞 董作賓兒子 #董敏先生 致詞...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在 研之有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在 國家地理雜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 的評價
- 關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在 20230330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陳熙遠主講「檔案 ... 的評價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在 研之有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當考古學搭上材料科學 ⚒
#玻璃珠來源追追追 🤔
#科技考古學 🔬
古代物品的交換與流動,是 #考古學 密切關注的主題。然而要回溯過去的物品交流情況,除了遺址考古,我們還需要 #材料科學!
回顧臺灣古代史,距今 4000 多年前南島族群離開臺灣,移民到東南亞並逐漸形成各地南島語族時,臺灣和東南亞之間仍然保持來往,一大明確的證據來自「玉」。
臺灣玉器大部份流行於新石器時代,到了更晚的 #鐵器時代,玉的風潮不再,取而代之的飾品正是「#玻璃珠」。
過去臺灣考古學家認為鐵器時代的玻璃珠是從東南亞進口,但沒有明確證據;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助研究員王冠文,透過嚴謹的材料科學分析,與研究團隊突破了這項瓶頸。
臺灣鐵器時代遺址出土的玻璃珠幾乎都是「#植物灰玻璃珠」和「#礦物鈉鋁玻璃珠」,王冠文透過成份分析合理推論,這些玻璃珠主要來自東南亞。
那麼當時臺灣有生產玻璃珠嗎?王冠文的分析指出,鐵器時代的臺灣沒有燒製玻璃(#glassmaking)的證據,但是有進行玻璃加工(#glassworking)。
為了判斷製造的痕跡,玻璃珠製法也是關鍵。玻璃珠可分為 #拉製 和 #捲製 兩大類,目標都是做出可以被串起的中空玻璃珠。詳細請見內文圖解!
https://research.sinica.edu.tw/archaeological-science-kwnwang/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在 國家地理雜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古代物品的交換與流動,是考古學密切關注的主題。臺灣在新石器時代的流行物品是「玉」,到了鐵器時代,玉的風潮不再,取而代之的飾品正是「玻璃珠」。過去臺灣考古學家認為鐵器時代的玻璃珠是從東南亞進口,但沒有明確證據;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王冠文,透過嚴謹的材料科學分析,與研究團隊突破了這項瓶頸。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 #董作賓書法捐贈典禮
主持人於10月29日下午到達會場,此次將播出的內容有
中央研究院 #王瑜副院長 致詞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黃進興所長 致詞
米堤大飯店企業集團 #李麗裕總經理 致詞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歷史文物陳列館 #李宗焜主任 致詞
董作賓兒子 #董敏先生 致詞
現場並由李宗焜主任介紹「董作賓先生書贈臺靜農教授書法」的九件作品。這九件作品也是由李麗裕總經理捐款所購藏完成之作品。
董作賓先生(1895-1963)是一代甲骨學大師,主持安陽殷墟甲骨文的出土、研究,成就斐然。其甲骨書法亦獨樹一幟,為世所重。董先生曾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並任第二任所長,為甲骨及考古事業努力不懈。惟史語所竟無董先生書作收藏,誠為憾事。
臺靜農教授(1902-1990)為當代著名學者及傑出書法家,與董作賓先生為畢生知己。董作賓先生書贈臺靜農教授書法,不僅展現董先生之書藝,同時也見證兩位重要文化人的情誼。其價值與意義不言可喻。董、臺二先生都已故世多年,原藏家不希望這些饒有價值的作品,隨時間之推移,成為市場追逐的目標而分散,願意出讓由公家永久典藏。
米堤大飯店企業集團總經理李麗裕先生、夫人何秀貞女士,獲悉本案背景,為宏揚中華文化,並使珍貴文物能由史語所永久典藏,特捐款予該所作為購藏之經費。本捐贈特展展出購藏之全部作品,使國人得以欣賞,且以昭公信。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AS4_IVcoBM/hqdefault.jpg)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 #小學之道 - #從漢簡看漢代識字教育
本次將帶著聽眾朋友第六次到中研院的歷史語言研究所文物陳列館,由所方解說員 #丁瑞茂先生,為大家介紹小學之道 - 從漢簡看漢代識字教育常設展。
漢代的識字教育被稱為「小學」,進階教育則為「大學」。東漢崔寔《四民月令》說:正月、八月時,「命幼童入小學,學書篇章」,所謂的「篇章」,是指識字書《蒼頡》、《急就》。除此之外,學童也要學計數的九九術、計算時日干支的六甲等等。其中識字是最重要的課程,識字書歷兩漢,不斷增補修改,「小學」可以說是字書的統稱。
在居延、敦煌漢簡中有很多練習抄寫《蒼頡》、《急就》、九九、六甲的殘簡,也發現了一支頗為完整的毛筆,證明西漢中期至東漢明帝以前的邊塞士卒曾利用守邊的機會,接受初級的教育。
本展覽挑選居延出土,以隸書、草書、篆書練習書寫的《蒼頡》、《急就》、六甲干支和九九簡、牘和觚為主,另精選若干書跡優美的簡牘,以饗書法愛好者。
此常設展共分為八個部份:
• 壹、字書
• 一、《蒼頡》
• 二、《急就》
• 貳、毛筆與習字留痕
• 參、習字簡
• 肆、隸書
• 伍、草書
• 陸、篆書
• 柒、六甲干支簡
• 捌、九九術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RFdlCvf3uY/hqdefault.jpg)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樸埔風情-躍動的先民身影特展
本次將再次帶著聽眾第八次走入國立臺灣博物館,由館方典藏管理組 #謝英宗組長,帶著大家認識此特展。
此展是由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博物館主辦,國立故宮博物院、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合辦,以臺博館鎮館之寶「康熙臺灣輿圖」為主體,結合「番社采風圖」和文獻史料的記錄,運用數位科技以17米「康熙臺灣輿圖」全幅動畫展示及描述平埔族群風俗的動畫故事,重現清初臺灣平埔先民的生活型態及樣貌,透過跨越時空的文物、圖像及數位多媒體展示,讓民眾認識及瞭解平埔族群的文化內涵。
「平埔族」當初被用來泛指「一群居住在平地的人」,以便和高山族區分,因生活地域的分布和分類方式不同,族群的數量稍有差異。由於居住在平地,最早也最容易受到異文化的衝擊,平埔族群先後經歷了荷蘭、西班牙、清朝和日本等政權的統治,也曾經在臺灣臨近區域族群的往來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數百年來的「漢化」融合,讓這群曾是臺灣島上活躍的族群,幾近消聲匿跡。臺博館透過數位新科技的運用,推廣平埔文化及活化博物館典藏,希望能更貼近民眾的思維,也讓親子觀眾探索認識平埔族群的常民生活型態,落實文化部「泥土化」政策。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OlZia4r7cg/hqdefault.jpg)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在 20230330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陳熙遠主講「檔案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時間:2023年3月30日(四)14:00~16:00主講人:陳熙遠(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研究員)專題名稱:檔案裡的江湖(檔案·歷史系列講座) ... <看更多>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 的推薦與評價
地點:本所研究大樓七樓703會議室主辦單位:史語所考古學門、法國遠東學院臺北中心❈ 此為英文演講,自由入座,無需報名。 【Guest Lectures】 Speaker: Dr. Phillip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