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作選篇(之27)
春聯趣談
明天是舊曆新年,又叫春節。謹將舊日文章拼湊與各位分享。
春聯是舊日中國在農暦年愛撰寫和張貼的活動。最常見的春聯是:
爆竹一聲除舊歲;
桃符萬戶慶新春。
爆竹兩三聲人間是歲;
梅花四五點天下皆春。
有人摘唐劉希夷詩而成春聯:
年年歲歲花相似;
歲歲年年人不同。
這聯語採取同字交叉對法,而道出令人唏噓的人生況味。它出自唐代劉希夷的詩作,詩題是《白頭吟》,全詩主旨在最後結句:「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髮亂如絲。但看古來歌舞地,惟有黃昏鳥雀悲。」意思是歲月不饒人,勸人們珍惜少年時,憐惜白頭人。
我對這副成為春聯的詩句,有更廣闊的理解。花相似,人不同,可以解釋為有些人在過去一年已經離去,成為令人緬懷的身影;也可以解釋為許多人因為言行的改變而導致面容也改變了,同樣一個人,卻已是你不認得的人,就像你熟悉的香港也變到你不認得一樣;亦可以解釋為今年有了一些新朋友,於是所見的人也與去年不同,這是讓我感覺良好的「不同」。
年輕時讀過趣味粵語春聯:
胡混混,全憑兩度;
戇居居,又過一年。
兩度是指混飯吃的兩度散手。此聯帶有自嘲況味。
數十年前,香港大笪地有「講古寮」,講古佬憑講故事賺取微薄收入維生。許多講古佬是有學識及懷才不遇之人,春節前有講古佬貼一聯:
懶理春去春來,總求米賤柴平,暫度當前環境;
可憐餐有餐無,怎得時逢運至,撇下講古生涯。
講古寮、燒柴等,恐怕已是六十年前景象了,這是今天的歷史回憶。
另一副是一個王老五,終於在過年前娶妻,他瘦小,妻子卻是肥女,他在過年時就撰聯自嘲:
年晚煎堆,求其有個;
冬前臘鴨,到底成雙。
廣東俗語有:「年晚煎堆,人有我有」,和「冬前臘鴨,一隻(肥)瀨(lai)一隻(瘦)」。以此作聯也極巧妙。
我看過最好的春聯是抗戰期間桂林的一副。當時湘桂大撤退,桂林街頭有許多外地難民。難民流離失所,但當地人卻熱心收容。中國當時雖窮,但社會上人情不薄。春節前有人貼出一聯:
年年難過年年過;
處處無家處處家。
看到此聯真是無人不動容。聯語流露了「舊中國」年代的人情味。這樣的人情味到了「新中國」就被階級鬥爭冲刷殆盡了。
最有趣的春聯,是北洋時代出現的。話說一軍閥娶了兩姐妹,他先娶妹妹,再娶姐姐,有人在過舊暦年時送上一聯:
剛過新新年,又過舊新年,新新年舊,舊新年新;
先娶小小姐,再娶大小姐,小小姐大,大小姐小。
真是謔而虐的妙趣之作。
中 大大 笪 地 在 歷史時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香港[#經濟食堂 1947年-1957年5月],尋找當年政府承辦[經濟食堂](經濟飯店),食堂由五仙到幾毫,就有大肉飯食,腩肉大大塊,三毫子燒鴨飯一碟。colorized 色彩
經濟食堂
1,堅拿道西街市水坑之側 2上環荷里活道大笪地
3·灣仔盧押道修頓球場角4.灣仔大道東新街市內
5九龍深水埗大埔道長沙灣道交界空地 6.鵝頸橋南洋煙廠對開
九龍一間[經濟食堂]是座落長沙灣道大埔道中間三角位,#戰前是可容納300人防空設施,名[彌敦坪],當年政府恊辦所以食肆價廉,後期折卸改道移位建三角公園,今為白楊街兒童遊樂場。
#歷史時空
中 大大 笪 地 在 基斯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泰國睇呢唔會封港人嘅關, 因為連大陸嘅人都唔封仲要4月免簽證添!
大家去泰國玩,都記得要出街帶番個口罩呀!
或者去啲大陸人未去到嘅地方, 睇睇我以下呢篇報導。(有片)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le/20200215/s00005/1581705428573/曼谷大笪地超多驚喜-街坊飯堂擦平靚海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