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關係是愛的延伸,不是義務
--真心相待,不委曲求全,婆媳間也能彼此疼惜。--
剛結婚時,道理上理解結婚是兩個家庭的結合,老實說,當時還沒有真正領悟其箇中困難。特別是婆媳關係往往是許多人婚姻之路幸福與否的考驗。
婆婆的成長背景與個性和我截然不同,一開始,作風較為傳統的婆婆與婆家,帶給我很大的文化衝擊。婆婆喜歡用料理傳遞愛,看到寶貝孫子吃東西,對她來說是世上最幸福的事,在我家天天上演的婆孫餵食秀,大概也常發生在其他家庭裡吧!但我的觀念是,孩子肚子餓,自然就會乖乖吃飯,不用刻意強迫餵食,也不該放任孩子吃過多的食物。
有一回,我在餐桌上阻止體重過重的兒子添第二碗飯,婆婆因此傷心落淚,並且憤而離席,場面十分尷尬。我理解她疼愛孫子的心意,對許多長輩來說,讓孩子吃飽就是愛。我沒有因此覺得不悅,當然也沒有因為她的落淚而感到愧疚。最後,我用幽默化解這齣家庭鬧劇。
我半哄半騙地把生氣的婆婆牽回餐桌吃飯,逗趣卻又嚴肅地告訴她,雖然當年婆婆沒有親眼看到我在美國生下這個兒子,但他千真萬確是我親生的,天下沒有一個親生媽媽會故意餓壞或虐待孩子,我不讓孩子多吃,是因為希望婆婆的寶貝孫子能健康長大,才能陪伴在奶奶身邊長長久久,婆婆聽了破涕為笑,暫時接受孫子少吃一碗飯。這是我和婆婆接受了彼此的差異,才會上演的溫馨劇情,而不是婆媳對決的鄉土劇。
改變老人家的觀念比登天還難,轉換自己的想法和態度相對容易。我盡力在平日裡建立信任基礎,在關鍵時刻才能適時溝通,婆媳間的良性互動和關係的改變才會發生。
人與人之間如果沒有足夠時間真心相處,便無法真正了解對方,沒有充分的理解,便無法建立信任,婆媳關係亦然。很多事不是一時半刻就能接受或改變,我們透過溝通和相處認識彼此,而我也愈發感受她的善良直率。
婚後,我盡可能陪伴婆婆聊天談心,透過對話,我了解她的過去及想法,理解她希望被對待的方式與期待。當然,我也透過分享,讓她知道我的性格、偏好和看法。我們不用完全認同彼此,但起碼互相了解。如此,我們找到了屬於彼此間和樂相處的方式,也懂得欣賞對方。
常常飛行出差的我,有個習慣,只要飛機落地臺灣,我就會打電話給父母和公婆報平安,聽聽他們的聲音,關心他們是否一切都好。多年前,有回出差四天,才剛抵達機場,電話那頭婆婆用虛弱的聲音說肚子痛,一問之下,竟然已經不舒服三天了,我連忙趕到婆婆家帶她就醫,狀況超乎預料地嚴重,必須緊急住院治療。剛下飛機就遇到這段意外的插曲,讓我擔憂不已。
在醫院,我對著躺在病床上的婆婆說:「媽,妳要記得,不舒服應該立刻通知身邊的家人,千萬不能等到有人打電話問候時才說啊!」結果婆婆回我:「我想妳比較知道哪個醫生好,就等妳回來再跟妳說。」雖然知道婆婆信任我,但我還是提醒她,身體要緊,不能延誤就醫時間讓自己受苦。
婆媳間願意互相了解,就有機會進展到彼此認同。
不論兩人有多大的差異,願意接受就不那麼難受。
我和婆婆雖不是親母女,感情卻與日俱增,在互動的過程中,除了我日漸成熟,也看到婆婆的蛻變。這種關係不是親子,也不是世俗觀念裡的婆媳,它純粹是一種彼此喜歡也彼此珍惜的真切關係。
我愛她,不因為她是婆婆,而是因為她是個值得被愛護和疼惜的人。
和婆家的相處在逢年過節時,更考驗媳婦的智慧與意志,很多已婚女性都有年節症候群,除夕要不要煮年夜飯?過年只能待在婆家?哪時候才能回娘家?對我來說,兼顧婆家與娘家,就像在工作與家庭間找到平衡一樣,每個人的條件和限制都不相同,但總有聰明的變通方法。
結婚前,我就和先生協議,我之所以不定居在國外,是為了要照顧和孝順父母,因此我不希望重大節日都因為在婆家而冷落娘家的家人,但我也明白夫家的重要,為了尊重傳統也成全我和先生都想照顧各自家人的心意,自結婚後,過年、除夕、端午、中秋等重要節日,我們不回娘家也不去婆家,而是在我們家下廚設宴,邀請兩家人一起過節相聚。
年輕時,有些人聽到我這麼做十分驚訝,一是沒有聽過這樣異於傳統的做法,二是覺得職業婦女要準備兩大家人的菜餚很辛苦,但這是我依照自己的情況與能力所想出來的辦法。為珍愛的家人煮一桌豐盛菜餚,讓兩家人都團聚,是個兩全其美、幸福開心的變通方法,多些人一起過年過節,讓家更熱鬧也更添溫暖。
這些年,由於愉快的互動和特意安排的家族聚會與旅行,建立了我的父母與公婆間的好情誼。公公過世後,父親過年還會特意包紅包給婆婆,這個心意是希望婆婆知道她並不孤單,因為她和我們是一家人。
過去這二十年,我沒有遺憾地兼顧孝順爸媽和公婆,更難能可貴的是,公婆與爸媽成為像好友般的親家,也讓我避免了親家失和這種令人棘手的婚姻問題。
不委曲求全,不對現實輕易妥協,才有機會找到兩全的方法,兼顧摯愛的家人。或許是因為長年在創意產業工作,我從不認為答案與解法只有一個,很多事不是理所當然,不要害怕表達心聲,要讓大家聽見渴望、看到堅持,然後做出聰明的溝通和決定。
.
本文摘自
《#人生有所謂_決斷無所畏》
電通集團CEO唐心慧分享如何做好決定,告別糾結人生!(附「練出決斷力」引導式筆記)
.
作者:唐心慧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昨天贈書直播提到作者與婆婆的互動,很值得參考。當然,能做到作者的狀態,除了自己的人際互動能力要很圓融之外,長輩也要配合,這兩者都不容易。
我自己跟不少媳婦聊過,知道保持距離不打擾,就已經很好。別一定要把作者的形象往自己身上套,每個人都不同,環境也不一樣。
不能兩全,照顧好自己與家人就好。
祝願您,能看見文字裡的勇氣與決斷力,並且在有力量的時候就多少嘗試一點!
乖孩子症候群 在 Buster和他們一家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緊急求救』
可不可以不要讓麥麥去狗園.....?
這篇文章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開始
昨天我每想到一次就哭一次
但事情發生了就是發生了
無論如何逃避是沒有用的...
原本以為麥麥找到了一個永遠的家
的確
媽媽真的很愛他....
但是因為麥麥本身心靈受過創傷的關係
上個月開始配合治療及訓練焦慮症
我們都以為這樣就沒事了...
但是上個禮拜爸爸不小心不當的碰觸他之後
手臂被麥麥咬受傷了
在這之後
沒養過狗的爸爸就非常非常非常的害怕麥麥
是只要麥麥一出現
爸爸手汗就會流不停然後不敢移動
所以麥麥只能住在陽台住了一個禮拜
也許因為對於親近的人突然不再親近
然後又從家裡移到了陽台
麥麥的焦慮症開始大爆發
今天連媽媽都不太能碰他
然後拒絕吃飯
非常不巧的時機就是在這裡....
我們家剛好出了點事
我媽媽下週要開刀
巴拔也要進醫院做檢查
所以現在的我就是力不從心的無力
雖然說麥麥的媽媽說可以讓麥麥再多住幾個月
但是也就是在陽台
對於大家都不再想要給他機會的狀況之下
我覺得多住幾個月
也只是增加彼此的負擔
對麥麥
對人類
都不好
目前訓練師跟醫生對麥麥的評估是
➡️焦慮症
(也就是我們說的創傷性症候群)
➡️但是他不是一隻會主動去攻擊的狗,他會攻擊是因為他不知道壓力要怎麼去排解
大家都說麥麥不適合進入家庭
只能去狗園
但是我真的不覺得他是一隻沒有機會的狗....😭
跟現在的麥爸麥媽最大的磨合點就是
他們從來沒有養過狗
經驗不足的情況之下
不知不覺得在彼此之間增加更多的壓力
在去陽台之前的麥麥很愛爸爸
跟前跟後的在房門前等爸爸
我知道這個孩子是有能力去愛的
只是還沒有人願意給他屬於他的機會
我知道很難....機會也真的很渺茫
但是我還是想幫麥麥再爭取一次
不要在狗園度過餘生的機會....
麥麥
⚠️壓力大時會咬人
⚠️需要有經驗的家庭付出耐心陪伴
⚠️已有配合的訓練師跟醫生可以繼續療程
最後請大家不要怪現在的麥爸跟麥媽
每件事情的發生都有原因
麥麥真的不是一隻新手可以掌握的狗.....
他們努力過了
#如果真的徵求不到緣分
#之後的麥麥可能真的會要進入狗園了😭
==========分隔線===============
我再不開始工作又要做到半夜了
哈哈哈哈哈
但是我還是想來補充一下我個人的想法😅
第一,為什麼我覺得麥麥需要一個有經驗的家庭?
➡️因為他在我家中途的時候情況沒有這麼嚴重,他會反咬,但是對我,巴拔跟小幫手們(沒錯,還有每天來來去去的小幫手們)都沒有咬到見血的狀況,頂多就是牙齒擦到
這是因為我們都養過狗,比較有經驗而且有足夠的領導力,所以我在麥麥送養的前一天,還特地去幫他洗澡,重點是我還第一次用了吹水機,麥麥完全沒有要咬我的狀況,所以我真的覺得他沒有到完全不能進入家庭的程度
第二,麥麥的壓力大是什麼狀況
➡️第一次麥媽被咬到見血,是因為他們連續兩天帶麥麥出去玩,回新竹看我們的時候跟Beans打了一架,然後在姊姊家也跟姊姊家的狗打了一架,同一天裡面太多人太多刺激太多新環境
隔天媽媽很好心的又帶他出去玩(好像是走步道我忘記了)
當天回家據醫生的了解是,剛換新家不到一個月的麥麥在歷經換環境然後又連續兩天的刺激之後壓力爆表,在極度疲憊又焦慮的妝踏之下,所以只能用這個方式去釋放他的壓力,所以咬了媽媽
#但這個真的不能怪媽媽
#畢竟新手養狗真的不會想這麼多
➡️治療了一個月之後情況有好轉,但是上個禮拜咬了爸爸,因為麥麥本來在跟爸爸一起睡午覺,爸爸看他很可愛,想從後面用環繞的方式摸他,麥麥被徹底嚇到之後就咬了爸爸
訓練師有說過.....希望在摸麥麥的情況,都是他能夠看得的方式為前提,觸摸本來對狗狗就會造成壓力,但是麥麥可以再配合治療之後產生信任感,他如果看得到的狀況下那時候是可以全身摸的,但是可能是爸爸接觸的方式不當,徹底的嚇到麥麥
➡️這兩天媽媽被麥麥咬了幾次,首先是已經被關在陽台一個禮拜了,這一個禮拜裡面除了尿尿,就是媽媽回來會陪他進書房玩一下,大部分的情況下麥麥都是獨自待在陽台
#在這裡補充一下
麥麥家的陽台狀況不差,也很大還有氣密窗,但我覺得本來跟麥麥感情很好的爸爸突然消失,然後生活環境的改變不知不覺得給麥麥很大的壓力,只是我們都沒發現
昨天麥麥從陽台的縫縫看到爸爸,立馬衝出來想去蹭爸爸,結果爸爸太害怕所以場面有點混亂,媽媽情急之下『輕拉了麥麥的項圈想把他拉回陽台』就被麥麥咬了,但是後來用牽繩,麥麥就有乖乖跟著進陽台
經過昨天的狀況後,麥麥就對進陽台越來越反感,所以今天早上媽媽帶麥麥尿尿完,想帶他回陽台,把牽繩解掉的時候,麥麥就咬了她,媽媽很生氣拿起地上的毛巾打了麥麥,叫他回籠子裡面反省,麥麥就開始拒絕吃飯
✅結論,我沒有要否認麥麥咬爸爸媽媽這件事,但是以我一個養了三角頭這種奇奇怪怪的孩子的經驗,第一個月的麥麥雖然適應中,但是行為並沒有開始異常,第二個月開始治療前面也沒有問題,還有越來越好的跡象
但是從咬爸爸開始,就被換去陽台,一切的問題好像又回到了原點
我個人是覺得部分的原因是因為麥麥之前跟爸爸感情很好
爸爸突然的消失麥麥很困惑
加上本來住家裡現在是陽台
『環境的改變』也帶給他壓力
然後爸爸媽媽沒有經驗所以不夠有領導力這一點也是有影響的
再加上爸爸一開始很想把麥麥送走
但是媽媽有不斷地勸留
家庭氣氛不好狗狗其實也能感受得到
以上是我個人的想法,歡迎告訴我你們的想法,讓麥麥更有機會
乖孩子症候群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懶太太]
一打二 居家日記 day 79
有些療育課,我不好在旁邊,因為毛毛會分心,會耍賴,所以我都是偶爾進去,跟老師學些技巧,跟老師討論一下問題。
今天是回去上語言治療課程。
語言是我們症候群較弱的部份。
每個小孩狀況不一,但是我們大多有臉部及口腔肌肉的結構問題,更不用說吞嚥咀嚼構音說話了。
毛毛從九個月開始,語言治療師就幫她口腔按摩,咀嚼練習,到後來發音,講出詞。
他接過三四個我們症候群的孩子,所以也了解我們的特性。
老師說很久沒上課了,要先評估毛毛。
他很驚訝愛盧的毛毛,很久沒上課,竟然回來的第一堂課如此平靜,認數字排列還可以,寫數字看得出有練過。
雖然她中間寫到不耐煩亂畫,老師便請她站著寫,並且手黏膠帶制約。她乖乖完成1-10的數字練習了,一寫完馬上就把膠帶撕掉。
老師說上國小後的語言有不同做法,一種是配合學校的計畫,也會學習國字發音,但語言治療更強調語意。一種是不管學校進度,跟之前一樣,著重生活溝通與繪本。看家長如何抉擇。
在這七十幾天24小時相處下來,我更了解毛毛的爆點在那裡,也知道怎麼讓她情緒慢慢平復。她很願意上桌學習,只是非常容易分心,就算自己可以做到,也愛撒嬌要媽媽幫忙。
看到天使小孩有慢慢進步,是非常高興的事情,就跟我們看到國手們在奧運上奪牌一樣興奮。
台灣選手要克服先天環境條件,花了多少年與努力才能在國際賽事中得獎。
而我們天使兒也是一樣,要花很多時間心力,才有那麼一點點進步。
我們不是跟別人比,而是跟自己比。
每個小進展,都是贏得一場賽事的喜悅。
祝福大家都可以在自己小孩的賽事有進步,
就算失敗也沒關係,有可能不是他的局😆。
重點是我們都努力過,盡了全力,那就值得!
乖孩子症候群 在 中央社新聞粉絲團- 你知道「乖寶寶症候群」症狀的可怕之處在 ... 的推薦與評價
你知道「乖寶寶症候群」症狀的可怕之處在哪嗎?試想,大家會認為一個以哭泣作為表達心情方式的兒童是乖小孩嗎?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 <看更多>
乖孩子症候群 在 乖寶寶症候群 的推薦與評價
Including results for:乖寶寶症候群. Search only for#乖寶寶症候群 · 5:06. Go to channel · 為什麼孩子常常講不知道、沒事、還好?因為他不想跟你溝通. The News Lens ... ... <看更多>
乖孩子症候群 在 [寶寶] 為什麼老人家都喜歡"乖"的小孩? - 看板BabyMother 的推薦與評價
純閒聊
觀察老家長輩玩孫的過程, 發現長輩們都喜歡"乖"的小孩 (3歲以下),
這裡所謂的乖不是說有禮貌這種,
而是乖乖坐在那邊, 很聽話, 沒有什麼吵鬧的小孩,
反之,
那種活動力高, 話多, 會淘氣, 但有時候會吵會鬧的小孩,
老人家就會認為平常沒有教養, 欠教訓,
很有趣不同世代的觀點,
通常年輕世代會希望小孩子活潑有主見;
老世代會希望小孩要乖要聽話比較好養
你們家也是這樣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82.104.20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543683658.A.240.html
我還好耶 因為我覺得幼齡兒童太乖真的很無趣....Orz
幾歲? 大孩子可以理解; 但若是小孩子, 這種"看臉色表現"的乖巧,
總擔心小孩子是不是很壓抑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