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攝影141] 細說分鏡 Vol.18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252
🖍我認為,在欣賞任何一幅作品之前
🖍別被其表象,框住了你的思考
從何時開始拍照? 如果從拿相機開始亂拍,那到現在也有20 多年,但真正開始學習攝影基礎? 大概是 2003 年那時開始;那又何時開始從事攝影寫作? 從 2010 年 10 月第一篇文章起,也有 10 年了;那又何時開始教攝影? 再晚一點,2012 年 07 月開始至今,也有 9 年了,回想這過去這些重要時間點,照片對我的意義也好、用途也好,也會不斷的改變。
🟥接觸更多不同人
我曾經在資訊展、商場賣過相機,待在台北光華商場某個小角落一段時間,喜好是攝影,接觸到的自然是對「拍照、攝影」有需求、有興趣的消費者,而前來櫃位的消費者,從對攝影一無所知,開口就直問「我需要一台如何如何功能的相機」,到以攝影為攝業的「攝影師」,二者之間需求落差很大,消費金額從一台3-4 千元的相機,到一顆 5-6 萬元的鏡頭,直到一台將近 20 萬元的相機。
不同需求的客人,聊起攝影有完全不同的故事,完全不懂的客人,讓我了解他們對拍照的想法,為何會這麼簡單的也不懂? 口中說的、需要的、花錢買下去的完全不一樣,有些客人會接受我的意見,選擇我所推薦的,有些則是很確定的是「我就是要這台」,即使我心中覺得這台並不完全適合你,但有花錢、有消費,你就是客人。
另一種是以攝影為職業的攝影師,像是「婚禮攝影、新聞記者、攝影工作室」等等都有,談起攝影又是另一片天地,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一位前輩問我「你覺得,職業與專業,哪裡不一樣」? 一時間我也分不清楚這界限如何區分。
🔹「職業是拍出客戶滿意的作品讓他下單,專業是客戶買你拍得滿意的作品讓他下單」,二句話聽起來很像,卻完全不一樣的層級與境界,雖然我還不曾體會後者的心情是什麼,但前者的心情我卻很能體會。🔹
談起「器材」的看法,一般消費者與職業工作者則是不同的見解,特別是職業工作者如何訴說「高級相機、鏡頭」那規格表看不到的的實際體驗,那真的沒有實際用上是真的比較不出差別,由於這裡是「光華商場」不是「攝影研究社」,也無法具體的更深入的討論,但從這些職業攝影師心得交流分享,讓我能稍稍接觸更高攝影領域的境界。
🟥天哪,你能教嗎?
一開始寫攝影教學從沒想過「我可以開課」「我能教」,甚至直到今天是我每天工作內容之一,而一通陌生電話響起,聊了一下「你是誰?」,再聊聊「你能來教我們攝影嗎?」,一開始是拒絕的,連個課程大綱、講義都沒有,一點經驗也沒有,哪敢答應一個陌生電話另一頭的邀約,但對方熱情與堅持,於是帶著一點心虛的說「既然如此,我們就來試看看吧」,於是開啟了第一堂課。
一開始設計 6 門課,慢慢變成 8 堂、10 堂、12 堂,連同進階 18 堂課,講義也從 V1.0 到 V16 版不斷的改變,也能針對不同需求、上課形態設計不同的課程組合,再設計新課程,新的內容等等。
一開始會認真的去數開了幾個班,默默為這個班的學生做點記錄,比如說有多少人啦、第一堂何時開課啦,但經過數年下來,已經數不清開過少課、有多少學生上過我的課,東西南北跑過多少地方,如果當初那個記錄的習慣有維持下來的話,我想想這幾年開過的班,教過的學生,應該是非常可觀。
🔹我總是不斷的接觸「初學者」,課程也是為他們不斷的設計、改版,背後動機當然是希望自己越教越好,能讓他們接受到更簡單易懂的內容,「教學相長」這好段時間,我從初學者身上學到非常多、非常多,了解為何他們想學、困難在哪裡、需求在哪裡,雖然不同班的新生,彼此間對拍照的想法需求都大同小異,但每一次課程都能讓「再一次的重新學習、體會」,如果我是一位初學者,我會如何期待攝影能帶給我什麼收獲,攝影又可能是什麼樣子。🔹
「是得,我能教,我很會教」至少到了今天我總算能大聲說出這句話,但這背後無心插柳柳成陰的故事,少數讀者、朋友才知道的事情。
🟥旅行、攝影
除了身為他人眼中的老師,其實老師也該不斷進步,除了不斷追求更好的教學內容與方法,也試著在別的領域相結合,看看從「不同領域看攝影」,能否有想出新的見解。
我開始出國旅行,在有機會與能力下,多出去看看,2013、2014 年,我各別去歐洲自助旅行,這二次都各去一個月,當時的心情走馬看花 (現在想想哪一次不是),眼裡看到的盡是「新鮮貨」,連個路邊的垃圾桶都長的不一樣,順手拍個幾張。
在陌生的環境能產生一種「與環境陌生的隔閡」,除了眼裡看到的新鮮貨之外,心境也跟著看開了 – 原來世界好大,自己這麼渺小,應該在有心有餘且力充足下,多出去看看,雖稱不上打開什麼我們說的「攝影眼」,但至少讓我能期待自己能抱著相機,多看看更多地方,挑戰自己能走到多遠、多久。
當自己看得多了、玩得多了,就產生了另一個新的念頭「想讓我的學生、讀者看看我所看見的世界」,該如何最安全、有效率的達成這一點? 是的,我考上了外語領隊,跟著旅行社合作帶讀者、學生出國,這是最具體的方法。
🔹這讓我又用不同的心態來看待「攝影」,自己用相機、鏡頭體會這世界不足以讓我滿足,帶著其它人感動我曾經有過的感動,這是我另外的目標,我想這比多年前「入門攝影課程」相比,這更像是「進階的攝影課程」,只是這是屬於我自己的課程、我的團員反而是我的老師,從他們身上學習到,如何透過其它人的視野,來增見我所見到的世界。🔹
🟥攝影與錄影
確切的說是「靜態攝影與動態錄影」,除了在「完全不同的工作領域」外,我也在「不同的表達呈現」上嚐試,也就是「動態錄影」,雖然很多人會說,若你攝影基礎有了,那麼動態錄影入門也不會太難,我也這麼認為,但就「基礎入門」上確是如此,但實際上跳進來學習,才發現學會「從無到有製作出一隻影片」,跟「拍出一系列攝影作品」,這兩個根本就是「二件事」,共通點大概就是…,手上的相機既能攝影,也能錄影,少了器材進入的成本 (一部分啦)。
從 2018 年中,我開始自習「動態錄影」,從剪輯軟體的學習、到如何拍出一隻教學影片、VLOG 影片,嚐試不同器材,在這個領域,我也是初學者,每件事就像從頭來過,中間有些辛苦,但也十分新鮮,我偶爾會跟學生說:
🔹「好好體會你是初學者的身份,因你對任何事都感到好奇,而當你一切都熟練了,很容易將任何事情視為理所當然,你也就會慢慢麻痺,失去觀察力與好奇心」🔹
當我開始學習動態錄影過程,我也這樣子告訴自己,慢慢學習、不急,享受初學者的過程,來看看動態錄影裡頭的世界,逐漸找到與「靜態攝影」有哪些異同、彼此可以互相接替的部分,直到撰文的今天,我依舊還是個「初學者」,很多東西還是一知半解、仍然好奇。
🟥跳脫領域思考
🔹「通常在一個問題卡住,原地打轉不得其解,你在原有的領域想不出答案,而透過站在其它領域來看這待這個問題,通常都能獲得解答,或是不同的想法」🔹
我們都知道「要站在別人的立場來想自己的事情」,但這何其困難? 如果你不是「真的站在別人的立場過」,你是無法用不同的角度、思維方法來看自己問題,但一但你有過類似的經驗,也許你也能認同上面我所說的 – 跳脫領域思考,能發現原有領域所想不出的答案,也或許答案依舊想不出來,但相信能產生更多新的想法,重回既有的領域再試圖尋找答案。
每每在教攝影過程,在課堂上講解任何觀念,教得好不好,學生有無吸收,從學生的眼中可以得到答案,對我來說難的不只是「教」這件事,難的是如何知道他們哪裡不懂? 為何不懂? 不懂為何不舉手? 還是連自己懂不懂都不清楚? 他們的眼神流露的,除了疲憊以外就是「呆滯」,這該怎麼解? 我除了試著換更多不同的例子,講講不同的比喻,笑話也一講再講,想辦法打通他們的關卡,雖有些進步改善,但我覺得問題依舊存在,不是今天,而是明天。
而直到我「真的跳脫了既有的領域」,再思考上面這些問題,部分問題我得到了答案,當我接觸到「旅行」,讓我對攝影有著更大的夢想之外,也讓我思考「為何我那麼辛苦拿著相機原因是什麼」,用這角度去想想學生辛苦下班,接著來教室上課,他們心情與期待是什麼?
當我接觸到「動態錄影」,從動態錄影過程,我思考這問題「照片真的勝過千言萬語嗎?」一張照片帶給我們除了「視覺的記憶外」,好像留下來的東西也不多,那前面那問題「照片有無勝於有聲」這觀念是值得深思好一會。
🔹當把「動態錄影」帶到課上,才發現學生為何部分觀念依舊死記,是因為他們不在「現場」缺乏對於照片判斷的線索,他們看到照片只是「結果」,也只能參考,甚至死記,若能在一張照片之前帶點影片,較能讓他們「如臨現場」感受一些氛圍,要他們學習新的觀念,好像這問題似乎解決了。🔹
也同時能解決另一個我好奇的問題「為何一到外拍練習,學生就把課堂上學到的內容全還給我一樣」,因為外拍過程中,整個世界都是充滿線索的「大教室」,該如何依現場教他們如何判斷眼前的東西,結合所學,因為「氣氛環境」擁有太多變數需要講解,這些東西帶不進教室裡,這才是我們需要「外拍」的原因。
🟥持續重看「攝影」
教學、寫作十年的經驗,我也不斷的在改變我所擅長的領域之外,同時我也跨足不同的媒體、不同的專業,帶著初學者的心情去看看我所不懂的,這份好奇心讓我在其它領域事物上,學到了很多新點子,在「攝影」及「攝影教學」上,我有很多的改變。
🔹最重要的改變,是改變我對「照片、攝影」的看法,我不再堅持那套「照片無聲勝於有聲」「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這些過去我埾持的念頭,而是更加「超越、溶合」不同領域的專業、觀點來看待這些事情,讓我能確實的跳脫單純的靜態攝影的想法,有著更進一步的成功與成果。🔹
別誤會,我依舊喜歡「攝影」,而我仍舊在不同領域持續的學習,並且帶著這些學習接觸後的感想「帶回我所熱愛的攝影」,照片對我來說,已不再只是記錄、回憶、創作、證明等等念頭,更不只是視為自己獨享的小小世界,許許多多觀念仍在我心中發芽、成長,希望我能更加堅持下去,持續的進步,也更加認識自己「為何如此對攝影的熱情,仍持續不停」,我想這問題,也是許多人心中最大的疑問,對吧?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二創同人差別」的推薦目錄:
- 關於二創同人差別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二創同人差別 在 吳軒 Wu Xuan 手工皮包創作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二創同人差別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二創同人差別 在 Re: [閒聊] 原神是不是搞不懂同人跟二創的差別啊- 看板C_Chat 的評價
- 關於二創同人差別 在 [閒聊] 原神是不是搞不懂同人跟二創的差別啊PTT推薦- C_Chat 的評價
- 關於二創同人差別 在 原創與二創(文長) - 心情板 的評價
- 關於二創同人差別 在 [閒聊] 原神是不是搞不懂同人跟二創的差別啊- 看板C_Chat 的評價
- 關於二創同人差別 在 Re: [討論] 未經授權的二創和盜版抄襲的區別- C_Chat 的評價
- 關於二創同人差別 在 Re: [閒聊] 台灣同人為啥原創極少? 的評價
- 關於二創同人差別 在 繪畫界心聲38359 我不是讀設計系的,只是個喜歡畫畫的人。... 的評價
- 關於二創同人差別 在 7/15 終於要玩了!東方月神夜辣個民間相傳的DXO的 ... - YouTube 的評價
二創同人差別 在 吳軒 Wu Xuan 手工皮包創作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抄襲?模仿?侵權?不要偷換概念~~】
好好的為什麼要突然PO這篇文?
最近除了[刻在]這首歌抄襲風波外,
又陸續有不同領域的作者被爆出疑似有該情況,
最大的就屬某LINE插畫貼圖的事件。
因為當事人可能的抄襲對象,是美國動漫公司,
所以就有某爆料人FB的PO文中(好像其他人在Dcard也有)
用我的事件來舉例,說迪士尼對侵權有多嚴~~~
我也是朋友剛剛跑來貼給我看才知道。
-
-
對一個創作者或設計師來說,
被指控、影射「抄襲」是很嚴重的指控、恥辱。
你說我史迪奇包「侵權」OK呀,
但你在罵的人他是「抄襲」耶?
乾我屁事啊XD?
不過我相信該PO文者對我並沒有惡意,
或者只是對「抄襲、模仿、侵權」的定義不是那麼明確。
並且他發文針對的對象與事件也不是我,
應該只是剛好PO文時拿我來舉例而已~~
但我覺得擺在一起討論,難免容易被聯想、劃上等號,
所以想想還是要來解釋一下這個概念,
並且做為跟迪士尼打過交道的老前輩(被打),
來順便跟大家科普一下XD
(該文章我貼在留言處)
-
-
首先,「抄襲」、「模仿」、「侵權」
是完全不同的三件事,我們一個個說:
.
.
.
「抄襲(plagiarism)」
像是論文發表抄襲、歌曲旋律抄襲、服裝設計的抄襲等等。
看到人家作品的手法技術、核心概念的成功,
或者是其商業模式、產品的市場反應很好。
就偷偷摸摸的、換湯不換藥的搬來用,以謀求更大的利益。
並且最好不要被人發現。(重點)
比較接近於「剽竊」,是一種在職業上比較不道德的挪用,
所以「抄襲」這個詞,通常是比較貶意的。
更甚者,像是喬X體育這種,
LOGO故意搞得很像,讓想買NIKE的人買到他們的東西,
這也是比較接近抄襲的定義,或者我們會叫他「山寨」XD。
-
-
-
「模仿(imitate、mimic)」則是中性的詞語。
例如最近有個網路主播模仿柯文哲唱歌,
(請搜尋:柯文哲 105度 真的超像XDDDD笑死)
或是媽媽做HelloKitty的菜色讓女兒帶便當、
萬聖節扮成無臉男、Cosplay成海賊王拍照等。
你不會覺得這些東西很不妥、很丟臉,甚至可能自己都曾做過,
因為這就是一種廣義上的「二創」。
也就是把他人既有的作品當作主題元素,
用不同形式的作品去延伸、表現出來。
前提是大家都知道你的東西從何而來,
所以大家看你的角度也跟抄襲完全不同,
抄襲時會很怕被抓到,還要遮遮掩掩欲蓋彌彰;
但模仿時(或者說二創時)卻是完全相反,
你模仿的越像,或者在其基礎上融入自己創意,
反而代表你越有才華。
就像你也不會說陳漢典在抄襲DJ Dennis吧?
(他就是故意要模仿啊,他還怕你不知道他在模仿誰勒~)
不然《貓》劇的演員就是在抄襲一隻貓了。
-
-
-
所以,同樣都是學火影忍者:
『大量將該動漫角色,融入自己的插圖創作,還出馬克杯、滑鼠墊、LINE貼圖等周邊,說我這是"台影忍者"。』
v.s.
『學火影忍者雙手擺後面跑步,大喊:「我是佐助!!」然後還用手裡劍扔你。』
你覺得,兩者的意義會是相同的嗎?
何者是抄襲?何者是模仿呢?
-
-
-
好,上面兩個搞定了。
至於第三個「侵權」又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喔。
侵權是種比較偏向法律上的用詞,
跟抄襲、模仿可以並存,也可以完全無關。
例如你走在路上拍人家臉,拿去做商業用途,
不是抄襲,也沒模仿,
可是侵犯了肖像權,那他可以告你,
這種東西就叫「侵權」。
而在法律上要認定是否侵權,
是看既定的事實,而不是你大眾的觀感。(重點喔)
所以很多山寨貨,一看就知道他是在抄襲某某某,你知我知大家知,
但他一定侵權嗎?不一定。
他可以巧妙的避開LOGO、註冊過的印花、或者專利,
再硬坳說:這好像有點像,但還是不一樣啊!
這會讓受害品牌很難在法庭上舉證指控他侵權。

所以極端來說,
即使律師主張:「作品沒有明確的侵權事實。」
也不代表,你沒有抄襲的意圖或行為。
(可能只你抄得有技巧,沒讓人抓到把柄罷了)
反之,判決說:「作品有明確的侵權。」
也不等於你就有抄襲、或剽竊了人家概念來用。
例如你在Youtube上cover別人歌曲,
可能尚未跟原作、唱片公司、詞曲創作人談好版權問題;
或者你做電影懶人包解說影片,節錄原作大量的影音素材等等。
這些行為都可能有侵權疑慮,
但跟「抄襲」這件事其實比較無關。
以古X莫來舉例,
大家可能說他侵權,但你見過有誰說他是抄襲的?
事實上,他侵權的方式也是侵的挺「原創」的,
都是別人在抄襲他XDDD
(畢竟這種詼諧、嘲弄式的電影解說,他可能是最早出來做的)
所以,以上就是「侵權」與「抄襲」的不同。
-
-
-
P.S.我當時在事務所與兩個律師聊了一下午,
幾乎把抄襲、版權相關的問題能問的都問了,
我想我的轉述的說法,應該是有說服力的吧XD
(只差請律師們來背書ㄌ,但感覺要錢ㄟ==)
-
-
-
好,最後給新朋友補充我與迪士尼的懶人包:
去年我用"史迪奇"與"鴨嘴獸泰瑞"做了兩個造型皮包,
我當初覺得作品的觀賞性應該很強,
並且要把2D的圖像,用皮革這種平面素材,去做成3D的包款,
還要把精品流行皮包,做成卡通風格,
這是具有非常大的挑戰性的事。
不但要能做得出來、還要夠像、神韻到位。
光是那個超大耳朵,要怎麼做才能不垂下來,我就搞了非常久,
我只能說,我最後成品那是真的像。
(我無法貼圖或影片,自己GOOGLE吧)
作品做好後我就PO到FB跟Youtube給大家看。
(影片沒開營利,作品也沒販售、也沒用它來教學。)
然而後來過沒幾個月,
迪士尼的律師就發函過來,說這樣是侵權請我配合下架。
即使我沒有營利行為、自己也下了很多苦心,
可是在「未經原作、或版權持有者的同意下」,
的確就是有侵權疑慮嘛~~
畢竟,這個作品會受到大家喜歡,
很大程度上,的確沾了他們的光,
佔人家便宜,還跟他們上法院輸贏,也太荒謬ㄌㄅ?
所以最後我們就和談收場,算是皆大歡喜。
-
-
-
那我想解釋的就是:單就迪士尼事件來講,
確實有嚴重的侵權嫌疑,
但我的模式跟「抄襲」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如果把皮革換成紙筆,史迪奇換成蠟筆小新,
想像我拿紙筆畫好一張圖後,然後拿給你說:
「你看我畫ㄌ蠟筆小新。很像吧?」
……這哪門子抄襲XD
所以,請不要把這兩種概念混唯一談啊~
我可不想被扣一個抄襲的帽子啊,很冤啊~~
-
-
-
這一年來,我繼續做我的事,其實這事也沒再拿出來講過,
因為事情始末就很單純:
雙方當時透過律師聯繫,我也覺得對方言之有理,
接著我就發聲明解釋,隨後把東西下架了~
迪士尼既沒告我、也很友善,大家積極處理、握手言和。
雖然說有些公司鼓勵二創,支持Cosplay、同人誌這類作品,
例如前陣子網路上各種作品洗版的「天竺鼠車車」,
網路上一堆有用羊毛氈、用保麗龍、
甚至還有把整台車包住的作品。
我也有朋友去問過,
他們官方對於二創的態度就是樂見其成,
因為這也是間接幫他們作品宣傳。
但迪士尼這種量級的企業,自有他們的考量,
(他們哪缺你那點小流量haha)
捍衛企業價值也好、角色形象也好,
人家不想要你二創,我們該做的就是尊重~
哪有什麼好坳的?
甚至至今我都覺得他們有大企業風範,
不會跟你鑽牛角尖,或借題發揮、獅子大開口、提出不合理要求,
他就是適度的警告,只要你能理解配合,
他願意點到為止,也捍衛了他們企業的立場。
我自己學到一課,也拍成影片跟大家分享這件事,
這樣事情就落幕了,皆大歡喜,不是很好嗎?
我的態度在當時的影片已經表達的很清楚了。
關鍵字就是:不要把簡單的事情搞複雜。
有興趣的自己看,就這樣xd
https://youtu.be/fSlg70JjHyc
-
-
-
P.S.
大家都看過的泰國創作者Lowcostcosplay 低成本Cosplay
同樣都是二創,
差別在我用牛皮創作、他則是用自己的肚皮haha
他的取材對象就比較高招,
他去模仿鬼滅之刃、模仿海賊王、甚至模仿金正恩,
但他才不會自找麻煩,去惹你爺爺迪士尼或任天堂XD
你各位趕快學起來!
-
-
-
最後,該篇PO文所提到的LINE貼圖抄襲事件,
我不是他們的粉絲,也沒特別關注這件事,
所以也沒啥好評論的,
我只想說:想想怎樣是最好的結果,該幹嘛就幹嘛吧XD
二創同人差別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振興五倍券的優劣分析
本土疫情從五月影響至今,雖然確診案例逐漸趨緩下來,國內疫苗施打也在持續進行,但許多中小型店家都受到疫情衝擊,經濟收入大幅度衰退,中央政府決定參照去年「三倍券」的振興條例,推出推廣力道更強的「五倍券」,試圖拉抬經濟成長,但一路以來,振興券也有其優缺點受到關注。
易讀版: https://www.potatomedia.co/s/r5E9OWT
缺點
一、民眾得拿出一千元
看起來民眾只用一千元就能換回五千元,是相當划算的行為,但在人民的心理,不會感謝政府所衍生的四千元消費力,只會惦記著自己口袋掏出一千元,明明是美意卻還成為有些人心中怨恨的所在。
依照過去安排,弱勢家庭會先收到政府的一千元現金,家庭成員在拿著這一千元去各大通路兌換,這樣的好處可以降低貧富差距的不平等,讓每個人都能按照自己的需求與方便性去兌換,也不會有被差別待遇的可能。
二、不如現金來的萬用
現金是現在流通的貨幣,自然所有商品與消費都能使用,但消費券的本意在於振興經濟,對於受到疫情影響的產業經濟拉抬,所以會限制其效用,例如我所待的直播平台就無法使用,直播這類的網路產業在疫情時間反而業績有所成長,所以自然無法列入使用的行列當中。
普發現金雖然方便,但也會有大家將現金用於儲蓄的問題。
以鄰近的國家日本為例,發了大量現金補助,最後民眾卻都拿去存起來,讓日本家庭的存款創下歷史新高,在疫情無法有效控制,人民生活受到影響的前提,許多人擁有現金的第一步是先儲蓄,讓自己有安定感,這樣不只無法有效達到經濟拉抬效果,對改善民眾生活也只是杯水車薪。
三、使用時間有限制
以三倍券的經驗為例,短時間內的限制使用,會讓一般民眾感到不方便。
但能夠讓民眾更有動力結合商店家促銷活動,讓使用價值不斷攀升,讓經濟流動,達到企業的資金流運轉等,特別是許多店家急需金流,振興券的適時出現,的確能夠派上用場。
四、實體券的潛在風險
以過去的經歷,實體券的領取數超過兩千萬份,剩下的配合則是線上使用,好處是越多人使用線上版本,對於印刷成本也能有效降低,但相對的折扣力道較低,方便性也沒實體券更高,自然吸引力有限。
這次既然目標受眾是實體店家,自然需要消費者上門消費或購物,才能讓其派上用場,目前台灣的行動支付仍不完全普及,台灣疫情又還未完全清零的情況下,振興券的使用軌跡與現金相同,人們使用的接觸,是否有可能造成疫情的傳染,都還需有配套措施。
除了消費時依然全程配戴口罩,使用完手部消毒仍是不可少。
優點:
一、 受到衝擊的家庭及時雨
這次疫情影響的層面比過往更大,特別是許多小型商店家都支撐不住而倒閉,許多人面臨失業或轉型問題,身上的現金已捉襟見肘,這時候有一筆振興券的出現,對於弱勢家庭添購生活必需品,是相當重要的,特別這次是全面發放,家中有幾個人就有幾份,雨露均霑還是有效果的。
二、商店家結合促銷來吸引買氣
疫情讓人不敢出門自然也不敢消費,即使擁有折扣消費力度仍有限,這次在振興券的結合下,全台的折扣力度都會屢創新高,對於活絡經濟是最直接的幫助,當最終一千元的成本能夠換來翻倍成長的消費力度,這些金流就會轉往經濟流通,商業的復甦指日可待。
三、受到疫情影響的產業成為優先振興的選擇
正如前面文章所說,這次的目標是以受影響的企業商店家為首選,這讓需要的人能夠獲得幫助,經濟活絡與經濟成長後,自然工作需求與消費力也能隨之提升,對於國家整體經濟數字發展是有幫助的。
當然依照去年的慣例,無論推出怎樣的方案,一定都會有人嫌但等推出後仍然逃不過「真香定律」但的確去年的情況與今年有所不同,如果能將去年的經驗融入這次的發放中,對於安定民心與經濟發展都能同時做到,對台灣的整體穩定都是加分的。
二創同人差別 在 [閒聊] 原神是不是搞不懂同人跟二創的差別啊PTT推薦- C_Chat 的推薦與評價
中國神遊原神最近有一個辦同人展的劇情活動結果裡面npc說「寫同人比寫原創開心」 ... <看更多>
二創同人差別 在 原創與二創(文長) - 心情板 的推薦與評價
不久前我才看見了一個言論他是這麼說的:同人二創不是抄襲,因為他是大家一看就知道的作品。 看到這裡我有點混亂了難道因為他是“眾所皆之” 所以就可以 ... ... <看更多>
二創同人差別 在 Re: [閒聊] 原神是不是搞不懂同人跟二創的差別啊- 看板C_Chat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