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日誌 林維喜案事件簿
·日期:1839年9月28日
#知史討論
「面對外交格局出現的新變化,晚清政府做出了回應。一方面是對外交制度和行為 進行調整,另一方面則是向英國派出了首個駐外使團……
晚清政府對外交制度和行為的調整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是設立專門外交機構。兩次鴉片戰爭前,中國並沒有專門的對外交涉機構, 只由禮部、理藩院、鴻臚寺等機構負責接待外國來使。從1757年至1840年鴉片戰爭, 中國只准外商在廣州一地通商,由兩廣總督監理對外交涉。鴉片戰爭後,對外交涉由廣州擴大到五口通商口岸(上海、廣州、寧波、福州、廈門),先後由兼任五口通商 大臣的兩廣總督和兩江總督辦理。隨著中外交涉往來日益頻繁,再加上列強的壓力, 清政府於1861年設立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又稱『總理衙門』、『總署』或『譯署』。 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具有與外國進行對等交涉職能的中央外交機構,它是中國門戶 開放的產物,是適應變化了的情況而建立的涉外機構……」
-----------------------------------------------------------
如果喜歡我們分享的歷史知識故事,歡迎到IG介紹中的鏈接進入「知史網」→「知史專題」→「鴉片戰爭日誌」閱讀全文,謝謝!
-----------------------------------------------------------
(《鴉片戰爭日誌》取材自林則徐親撰的銷煙日記,每天帶你瞭解當年今日的歷史事件。本文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知史討論的資料來源:《從『郭劉互訐』事件看晚清外交近代化的艱難》,作者:李慶龍,特此鳴謝。)
#知史 #長知史 #近代 #近代史 #中國近代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鴉片戰爭 #林維喜案 #林維喜 #香港 #澳門 #廣東 #虎門 #虎門銷煙 #林則徐 #晚清 #外交 #禁煙 #日誌 #知史討論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XXY_Animal of Visi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歷史上的今天 1839-JUNE-03 虎門銷煙 / 禁煙節 1839年6月3日,清朝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來到廣東查緝鴉片,嚴格實施禁菸令,封鎖廣東的鴉片煙商,嚴逞走私;他扣押了將近兩萬箱鴉片,並在虎門挖了三個大坑進行銷燬,規模之大,歷時22日才銷燬完畢,史稱「虎門銷煙」。 ▶ PODCAS...
五口通商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中環街市裝修後重開,人頭湧湧好不熱鬧。
第一代的中環街市,最早建於1842年。旁邊的砵典乍街紀念第一位香港總督——砵甸乍爵士。這個教科書上讀到的名字,今天還變成了酒店的名字(石板街酒店英文名就是Pottinger Hotel)。
19世紀英國所向披靡,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象徵清朝敲起喪鐘。當耆英與砵甸乍於1843年6月26日在香港就《南京條約》換約,砵甸乍遂正式成為香港首任總督。
鴉片戰爭爆發後不久,日本也遇上跟清朝一樣的麻煩。1853年,美國艦隊司令Perry率領四首軍艦駛入江戶灣(東京灣),在日本引起的騷動不亞於13年前英國軍艦到達大沽口。
當時手日本民間流傳這首歌謠:
「泰平の眠りを覚ます上喜撰、たった四杯で夜も眠れず」
歌謠中的「上喜撰」,本來是一種京都宇治出產高級綠茶的名稱。由於跟「蒸氣船」的讀音「じょうきせん」一模一樣,用諧音諷刺幕府必須面對現實,不能再裝睡。
歌謠表面說喝四杯「上喜撰」會徹夜難眠,實際上是諷刺四條蒸氣船的到來,從此將令德川幕府不得繼續安眠。
德川幕府面對Perry送來的國書,神態猶如清道光帝手持巴麥尊致中國宰相書。第二年,德川幕府在武力的威逼下終於接受美方條件,簽訂條約被迫開國。
缺口打開後,禍患洶湧而至。至1858年,日本與多國簽定不平等條約。西方國家由此獲得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協定關稅、設定租界等不平等權益,除了割地賠款,日本跟中國「享受」同等待遇。
一個民族在歷史或者會經歷多次失敗。失敗並不可怕,日本的失敗雖然帶來各種災難,但以時間為主軸的歷史,給世界上任何民族東山再起的機會。
日本證明避免交戰減少損失,也是明智選擇。即使定立不平等條約,也不變得一直沉淪下去。
假如清朝迎戰必敗,盡早與英國締結相對有利的和約是否方為上策?
如果根據這一判斷,清朝早就不應抵抗,英國軍艦開到中國海馬上就應該投降。再根據這一個邏輯,戰場上曾經英勇抵抗的將領的血都是白流。
失敗的民族仍有機會再度輝煌,關鍵在於戰後的奮發。
歷史系舊同學指出,北京大學歷史系的茅海建教授《天朝的崩潰》是當年中文大學歷史系劉義章教授力推的好書,是研究近代中外關係的必備讀物。好多讀歷史的同學、研習近代中國歷史的網友都讀過了。
雖然這是他80年代的論文結集,並早於1995年成書,並不影響40年後的今天重新閱讀的價值。
以前讀高中,「政治腐敗」四個字概括了清朝當時的環境。到底道光皇帝、林則徐、琦善、奕山、耆英對世界認知如何?他們當時立場如何?他們的醒覺與反應,是否能跟上時局變化?關於這些深入的內容,這些年來,我都沒有仔細思考過。
冷兵器對熱兵器,不是士氣問題,不是軍心問題。落伍守舊又迷信無知的民族,在文明利器的摧殘下,根本不可能翻身。每一場戰役的仔細描寫,看到的是驚心動魄血流成河、一次又一次注定速亡。
大量資料佐證目不暇給,好睇過偵探小說。
我自己做功課,節錄了幾千字茅海建式歷史觀。謹摘錄其中一段關於「條約平等」之語,分享各位:
//若從具體條款來看,南京條約之所以不平等,主要是三項內容:割地、賠款、赦免漢奸。其中釋放英國囚犯合乎當時和現在的國際慣例,至於平等國交,其實是不平等條約中的平等條款。
另外還有三項規定:五口通商、廢除行商、新定稅制,這些關於經濟貿易條款也比較難界定平等或不平等。從社會經濟發展歷史角度來看,一口通商,行商制度束縛中國貿易發展,不理中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轉向市場交換的工商經濟;廣州的關稅由官吏和行商操縱,使每一次關稅都成為討價還價灰色交易,外商受害國家無利,這些還要保留?
理論上來說最佳方案是清朝政府自身改革,作好內部準備主動開放,並在具體做法與國際接軌。但在歷史現實中,這種可能性等於零。
後來歷史證明,西方衝擊了中國舊有模式,民眾的物產和生活為之大受損害,當中有出現前所未有的種種社會經濟現象。表面上作為英國戰爭目的,卻反映了把中國納入世界貿易體系的企圖,令中國在毫無準備和放被情況下開放。這對中國有不利一面,但在客觀上為中國提供擺脫循環新途徑。從短期上觀察,負面作用大於正面效應,以從長期來看,負面再用不斷退隱,正面效應逐漸生長。
到了20世紀,正面效應遠遠超過負面作用。如果中國開放不是上世紀中葉而是更晚,中國現狀又會怎樣?//
圖:Pottinger hotel,又一間吃環境的餐廳,曾跟歷史系學妹去過打卡。望出去就是石板街,砵典乍街。
這個砵甸乍爵士手段高明,成功履行英國政府的吩咐。比起之前的Elliot要有能多了。至於有幾高明,書本都好詳細。
餘下那些耳熟能詳的清朝大臣名字也不是曇花一現,他們在鴉片戰爭往後的人生至死,都可在《天朝的崩潰》中找到答案。
五口通商 在 486先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集來和大家談談國際法,清廷是如何失去大片江山?
因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的戰敗,清廷與英國、美國等數國,陸續簽下南京條約、辛丑條約等,開放五口通商,割讓香港島和賠償鉅款。
又因太輕忽對東部和南部原住民的照顧,差一點讓日本人輕易佔領。牡丹社出兵事件,與日本簽下北京專約,將琉球送給日本,一步步走入失敗局面...
來聽陳俐甫老師如何分析...
更多請問486節目影片 請點選
https://pse.is/486ask
陳俐甫
#請問486 #牡丹社事件 #鴉片戰爭 #八國聯軍
五口通商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歷史上的今天 1839-JUNE-03 虎門銷煙 / 禁煙節
1839年6月3日,清朝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來到廣東查緝鴉片,嚴格實施禁菸令,封鎖廣東的鴉片煙商,嚴逞走私;他扣押了將近兩萬箱鴉片,並在虎門挖了三個大坑進行銷燬,規模之大,歷時22日才銷燬完畢,史稱「虎門銷煙」。
▶ PODCAST收聽: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azhqlf2e40u08739blyqo7v
有關鴉片戰爭或是林則徐在虎門銷煙的故事,相信在國高中歷史課本中一定會提及,因為它是中國近代史重要的開端,同時也開始了中國在19世紀至20世紀以來,從帝制走向共和體制的重要轉捩點。
自歐洲工業革命以來,英國在19世紀成為世界強權;英國東印度公司更取得在印度殖民地的專賣權,大量生產鴉片,並將貨品銷往世界各地;另一方面,工業革命後的英國大量貨物,急需一個市場龐大的外銷地,因此看準了當時貿易呈現嚴重逆差的中國。
而當時歐洲相當仰賴清朝出口的茶葉、絲綢、瓷器等奢侈品,卻對英國的工業製品興致缺缺,;加上英國對中國貿易時,因為黃金兌換貨幣及白銀上的匯差問題,加深了貿易的不確定成本,讓英國急需與中國討論一種雙方都能夠符合利益的貿易關係。
就在外交禮節上,雙方鬧得彆扭之際,鴉片似乎帶來了中英雙方僵局的破口;縱使清朝的禁菸令規定鴉片不得販售,但鴉片還是透過走私的方式流入中國市場,造成大量白銀外流;直到清廷命令欽差大臣(相當於現代的特別專案小組指揮官)林則徐前往當時清朝主要的對外口廣東,嚴格執行禁菸令,而有了「虎門銷煙」這起重要事件發生。
「虎門銷煙」的舉動引發英國不滿,在東南沿海一帶開始與清朝沿海守軍發生海上和岸邊衝突;清軍節節敗退,英軍最終在南京逼著清廷派出代表,在英國旗鑑康華麗號上正式簽訂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南京條約》,為後續中國對外不平等條約開了先例。
《南京條約》中的主要事項包括割讓香港,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口通商,並賠償銷燬菸品的巨額賠款;英國甚至在後續的附約中加上了享有片面最惠國待遇、租借地、享有領事裁判權、關稅優待等四大特權,進而引來了後續美國、日本、法國、俄羅斯等國的外交角力戰。
就在鴉片戰爭後,中國的民生經濟也出現重大變化,鴉片貿易氾濫,導致西方資本主義大量強勢移入中國,讓中國經濟一蹶不振,受到外國勢力的長期干擾與掌控。如此也引發了後續太平天國起義,國家行政機關腐化也讓革命思想漸漸萌芽。
看完這則「歷史上的今天」你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討論唷!
**************
歡迎加入【有梗電影俱樂部】,不錯過任何電影實體聚會與活動喔!
臉書社團(需回答問題審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ewpointmovieclub/
Telegram群組:https://t.me/viewpointmovieclub2
PODCAST - Firstory APP
📣 XXY: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 What A MAXX!:https://open.firstory.me/user/whatamaxx
別忘了按讚追蹤XXY視覺動物
📣 XXY視覺動物 YouTube頻道 http://pcse.pw/9ZNYT
📣 XXY @Yahoo頁面 https://tw.tv.yahoo.com/xxy/
📣 IG:xxy_djfishmb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電影 #歷史 #點評 #影評 #知識 #解析 #movie #history #歷史上的今天 #英國 #中國 #清朝 #虎門硝煙 #鴉片戰爭 #禁煙節 #林則徐
五口通商 在 cheap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很多台灣人搞不清楚 新界、九龍與香港島三大區域
到底怎麼割讓給英國的,其實他們不是全都是割讓
也不是一起給英國的
參考資料:圖解香港史(遠古至一九四九年) 作者: 周子峰
Terry補充資訊
一、英國外相是巴麥尊(3rd Viscount Palmerston)
二、英國為何要以香港作為殖民地,殖民地部大臣於1843年致函港督訓令已言簡意賅:「香港的佔領,不是為了殖民,而是為外交、商業接觸及談判,管治在華境內英僑,處理與清國的貿易。」相對人口眾多的舟山及幅員廣大的臺灣,香港在達到這些目標的同時,其成本也低得多,同時靠近英人熟悉的澳門、廣州,於航運貿易與資金運轉都較為方便,故此乃英國最終選擇香港,而非舟山及臺灣的主因。其次,廈門、上海、寧波隨五口通商開港貿易及得准租界(settlement,跟租借地不同),英國已達目的,無需續據舟山及臺灣。
三、1860年英清《北京條約》列明割讓的九龍,為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司及昂船洲,大概只有6.5平方公里。英國奪取主因為軍事角度(維港兩岸,昂船洲為海軍基地);而九龍全境要到1897年以租借形式取得,該部份被稱為「新九龍」;有何不同?按法律新九龍的土地是英國向清國「租借」,故新九龍業主需向港府交地租,而割讓的九龍及香港島,只需繳付極低的象徵式地稅。
四、英國向清廷要求租借新界,主要不是要「佔便宜」,而是平衡列強在華利益,制止其他國家瓜分中國,從而保護自己在華的龍頭地位。要知道英國對華一直都期望用最低成本「要全部」而非「要最好」,這也是英國十九世紀帝國外交最大的困擾-說到底就是「不划算」,因她每走一步都會有其他國家跟進。(可參見國立臺灣大學王世宗老師《英國十九世紀帝國外交》一課。》
大家好,我是cheap,這個頻道將用很簡單的方式
像是電玩畫面或是可愛的插圖
帶你了解古今中外的歷史事件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cheapAOE/
discord群組:https://discord.gg/ymNuMVg
Zorro遊俠佐羅 http://tinyurl.com/y2nx79au cheap朋友的頻道
五口通商 在 江森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森哲深谈(472): 贸易战美再放狠话,北京顾不上贸易战,忙于“定一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