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3月23日天上聖母媽祖聖誕
水晶姐姐介紹媽祖給大家認識😊
✡台灣人的媽媽-媽祖✡
🌼【身世眾說紛紜】
關於媽祖的身世眾說紛紜,且神話與史實落差甚鉅,直到明末昭乘和尚著《天妃顯聖錄》之後,神話傳說才大致完成定版。據《天妃顯聖錄》之說媽祖乃宋代泉州府莆田人氏,父親任都巡檢,夫妻樂善好施卻單傳一子人丁單薄,於是虔誠向觀世音菩薩祈求子嗣,一日其母夢見觀世音賜予優缽花(或謂藥丸),吞食後懷胎十四個月產下媽祖。媽祖出世後逾月不哭,故取名為「默娘」。
媽祖自幼聰敏好學且朝夕禮佛,而後得到玄通道人授予「玄微祕法」,又得神人之「銅符」乃精通驅妖除魔之術。嗣後媽祖降服桃花山之妖怪千里眼與順風耳,並收為部將。廿八歲重陽節,玉帝來詔媽祖得道升天,可見媽祖信仰乃佛道之融合。
如按史料之載 ,媽祖原為巫祀信仰,原始文獻皆言媽祖為「巫」,眾人因其生前能預知吉凶禍福而祀之,後來才改稱「神女」、「龍女」。至宋徽宗賜其「順濟」廟匾乃轉變成神。宋代媽祖之封號為「夫人」、「妃」,至元代因航運日趨發達乃冊封為「天妃」,並成為全國性信仰。明初封為「聖妃」,明成祖因派遣鄭和下西洋,為安定軍心,將之封為「天妃」。清康熙年間原本冊封為「天上聖母」,至康熙廿二年因施琅攻克明鄭,假借媽祖神助之說,乃再冊封為「天后」。至此媽祖已成為地位最崇高之女神。
媽祖信仰自宋代的女巫轉變到清代的天后,揆其緣故乃因航運的發展造成信仰的普及,又因政治的炒作,藉宗教收服民心才日漸蓬勃。台灣移墾之初仰賴航海,而初闢地區又是「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治 理台灣的各個政府也都會拉攏媽祖,以証明政權的合法性與行為的正當性。傳說媽祖曾經協助鄭成功擊退荷蘭人,也曾幫助施琅將軍打敗明鄭,又曾助清廷平定林爽文、戴潮春、蔡牽之變,但這些傳說都只是統治者利用媽祖信仰鼓舞士氣、籠絡民心,減少人民反抗的托詞。
🌼【台灣媽祖的造型】
台灣的媽祖約有膚色、黑色、紅色、金色和白色等五種顏色。其中膚色是按人體皮膚顏色塑造。黑色則有二種說法,一說原本不是黑色,因為長期奉祀在廟中接受香煙薰染,久而久之就被薰黑;另一說則是黑面媽祖較凶悍,因此執行除煞、捉妖等鎮暴任務通常要請黑面媽祖出馬。紅色代表喜氣、祥瑞,一般在喜慶場合會迎請紅面媽祖坐鎮。金色則是神祇的象徵色彩。而白色媽祖一般都是近年來迎自 中國大陸,早期台灣鮮有「臉色蒼白」的媽祖。
台灣媽祖的造型通常塑造為中年婦女、身材豐腴(但胸部平坦)、慈祥高雅的形象。就台灣人的普遍認知,身材福態表示福氣,體態輕盈、身輕如燕並不符合福氣的象徵,而媽祖造型沒有胸圍是怕汙衊聖靈,因此台灣的女神除婆祖之外通常沒有「性徵」,而是以中性性別呈現;媽祖面容和藹、慈祥,表示其平易近人。
綜觀媽祖造型可發現,台灣人其實是根據「媽媽的形象」來塑造媽祖,台灣媽祖信仰之所以盛行,是因台灣人將媽祖當作我們共同的媽媽來崇拜,因此媽祖崇拜,就心理層面而言也反映「戀母情結」的心理因素。
台灣媽祖的構造可分硬體與軟身兩種,硬體媽祖全身以木材、石材或泥土雕塑而成;軟身媽祖則 是頭部、手足以木材雕刻,身體、關節則以藤條編成,再組合金身穿上衣袍。而值得注意的是,台灣的神像除媽祖之外鮮有軟身製作的神像。
大陸媽祖造型是年輕的女性,乃依照媽祖昇天時(二十九歲)的形象來塑造,台灣的媽祖則是中年婦女的造型,是依照母親的形象來塑造;大陸媽祖體型纖瘦,台灣的媽祖身體微胖,顯示媽祖成熟穩重;大陸媽祖表情嚴肅,台灣媽祖慈眉善目、平易近人。造型的轉變,表示台灣人對媽祖觀念的轉化,台灣的媽祖不再是年輕女孩的形象,而是以母親的樣貌呈現。
媽祖原為航海之神,主要任務在保護漁民、航海者的安全。台灣最早的媽祖廟均面向大海、港口,來台之後的媽祖廟也有面向高山,因為要防範原住民出草獵人頭之故。在中法戰爭和二次世界 大戰期間,媽祖又有巡海岸、接炸彈、救軍伕的神蹟;且在颱風、洪水、地震、瘟疫頻傳的台灣,媽祖也有預警災難、阻擋震災、平息瘟疫等特異功能。從諸多盛傳的媽祖傳說及神蹟,可發現媽祖不但是自然災害的防護神,在人為的戰亂中,也擔負起護佑民眾的任務,祂與台灣歷史、民眾的生命歷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其本土化現象亦反映移民生活之歷程。
現在台灣的媽祖廟無所不在,媽祖的業務也無所不包,信徒舉凡健康、考試、事業、生育、農事……都會祈求媽祖庇佑。從媽祖功能的轉變,業務的繁雜,更可瞭解媽祖信仰在台灣已經成為民間最普遍的信仰。
🌼【媽祖的排行與分工】
媽祖祇有一位,但在一般媽祖廟中總會有許多尊媽祖神像,且有大媽、二媽、三 媽等排行。此乃媽祖深受民眾信仰,信徒每有入厝、治病、娶新娘、除妖、祭煞甚至選舉,都會迎請媽祖神像前往坐鎮;因此,廟方祇得雕塑分身以供信徒迎請,新雕媽祖的分身就賦與名稱、編號,以利辨識,其中稱大媽、二媽、三媽、四媽乃是依雕塑先後的編號。
所謂祖媽、開基媽、老大媽者通常是該廟最早的媽祖;而鎮殿媽則是在廟裡坐鎮不外出遶境巡視,也不接受信徒迎請出勤。
會媽、正爐媽、副爐媽之稱謂,則是表示爐主制度,許多信徒自組媽祖會,雕塑媽祖金身,以輪值或搏筊方式決定當年爐主人選,爐主、頭家通常以一年為度,每年定期搏筊或輪值方式迎請媽祖回家供奉。更換爐主則稱為「過爐」,舉行過爐儀式時,通常會聘請陣頭前導遊街,並演戲宴客以表隆重。
黑面大媽、金面二媽、紅面大媽、黑面三媽之類的稱謂是按照媽祖膚色、編號加以區分。
由於編號的不同,媽祖們也有不同職務。一般而言,廟裡的祖媽、老大媽、鎮殿媽、開基媽等「資深媽祖」通常祇在廟中留守而不外出,各項業務則由其他媽祖分配。台灣俗諺有:「大媽鎮殿、二媽吃便、三媽出戰」之說,意謂大媽鎮守在廟中;二媽沒有特殊任務祇接受供奉不必做事;而信徒有事相求通常迎請三媽前往處理,因此三媽經常在外執勤故言出戰。
大甲鎮瀾宮則有:「大媽鎮殿,二媽吃便,三媽愛人扛,四媽閹尻川」之說,意謂鎮瀾宮的大媽鎮守廟殿;二媽沒事做所以吃便;三媽即副爐媽是擔任進香的媽祖,因此喜歡受信徒扛著前往進香;四媽(正爐媽)據傳擅長醫理, 信徒如有重病難治或久病不癒,都會挖取媽祖神像底座的木屑放在藥包之中煎熬,作為藥引。
彰化南瑤宮媽祖則有:「大媽四愛吃雞,二媽五愛冤家,三媽六愛潦溪」之諺語,意為大媽、四媽非常靈驗,信徒許願有求必應,因此祭典時信徒供奉牲醴特別豐盛故曰愛食雞;二媽五愛冤家是指二媽會和五媽會信徒常有爭執、糾紛,日治時期常曾由霧峰林獻堂調停勸和,故曰二媽五愛冤家;三媽六愛潦溪前往笨港進香回程須渡過濁水溪,經常遇到河水上漲須涉水過溪,故曰「愛潦溪」。
🌼【媽祖婆的戀情】
媽祖與保生大帝大道公均為宋代人,二神均為福建人氏,一在同安白礁一在莆田湄洲,兩地相去不遠且雙方均未婚即昇天,因此民間盛傳大道公與媽祖婆的羅曼史。
民間傳說大道公與媽祖婆原係一對戀人,當大道公迎娶的花轎抵達媽祖家中之時,媽祖見母羊生產之痛苦狀,萌生悔意,毅然退婚;大道公無故被拋棄,心有不甘,於是每當媽祖婆誕辰遶境時,就施法降雨意圖淋下媽祖臉上的脂粉,媽祖也不甘示弱,每逢保生大帝出巡時,即施法颳風吹落大道公頭上的帽子。因此民間有「大道公風,媽祖婆雨」的諺語,意謂大道公誕辰(農曆三月十五日)都會颳風,媽祖誕辰(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就會下雨,顯示二人鬥法至今不休。
其實農曆三月正值梅雨季節,颳風、下雨乃自然現象,然而大道公與媽祖婆鬥法的故事反映民間豐富的想像力,此一傳說係將大道公與媽祖婆從人世間的愛情糾葛,轉至神界的法力交戰,而兩位神祇呼風喚雨的能力,更是海洋文化 的表徵。
早期台灣媽祖按分靈祖廟可分為湄洲媽、溫陵媽(泉州)與銀同媽(同安),媽祖的造型則是按照「媽媽的形象」來塑造。隨著移民時間久遠,目前各地的媽祖廟多由台灣本土所分靈,媽祖名號則有北港媽、大甲媽、鹿港媽、干豆媽、安平媽、新港媽或內媽祖(如彰化天后宮)及外媽祖(如彰化南瑤宮)等在地化的稱謂。
媽祖崇拜原為航海之神,但媽祖來台之後,也隨著民眾的移墾,職責也有所轉化,台灣媽祖的任務有防止「番害」、驅逐瘟疫、防颱救災和協助農牧等新的職務。在二次大戰期間美軍轟炸台灣,許多地區都盛傳媽祖炸彈化解戰火的神跡,也有媽祖巡視海岸的傳說,因此媽祖還承攬國防和海防業務。現在媽祖又包攬信徒的健康、考試、事業和感情等所有問題,媽祖已不僅是漁民、船員的守護神。
「五顯大帝千里眼順風耳」的推薦目錄:
- 關於五顯大帝千里眼順風耳 在 水晶姐命理工作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五顯大帝千里眼順風耳 在 Q娜小姐愛旅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五顯大帝千里眼順風耳 在 驚喜盒 精美藝品 直播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五顯大帝千里眼順風耳 在 五顯大帝略談- 個人看板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五顯大帝千里眼順風耳 在 這神明超火爆!為何輪迴五世才成正真?三眼金睛馬靈官。不是 ... 的評價
- 關於五顯大帝千里眼順風耳 在 係「四大護法元帥」之一。又稱馬靈官、五顯大帝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五顯大帝千里眼順風耳 在 五顯靈官大帝華光天王傳 - 全台寺廟百科 的評價
五顯大帝千里眼順風耳 在 Q娜小姐愛旅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南市20個必去景點及必吃小吃美食 #推薦台南車站附近住宿新大樓一晚單人房500元雙人房630元
台南實在太好吃太好玩+跟老朋友們聚會很開心~澳打前同事威廉騎機車載我吃美食、逛廟宇、看老房子跟參觀台南市必去景點,謝謝導覽過超多觀光客的他知道我想看多點,一晚帶我吃看快20個知名美食跟景點,雖然逛到鐵腿不過超心滿意足,整個吃超飽恨不得有多幾個胃,深深愛上古色古香又美食多多的台南,下次還想再去玩看更多!😍
好巧的是去年透過沙發衝浪網站在基隆約喝東西聊天的義大利女生Mary,剛好她跟威廉兩個也在台南參加沙發衝浪語言交換聚會早就認識,每週他們都固定一群人約碰面練習英文、聚餐或出去玩(常常約在誰家一群人煮東西吃,還有大夥人約去海邊看海睡著到早上),可惜我去的時候他們剛好沒群約,晚上原本要去的Legend bar週日沒開,改去Mary家聊到兩點半多無所不聊。
❤️~台南市20個必去景點及必吃小吃美食~❤️
1.#阿江炒鱔魚:日治時期時台灣人普遍吃不起日本人愛吃的昂貴鰻魚,進而產生這道視覺跟口感類似鰻魚的平價鱔魚美食,鱔魚肉片比鰻魚薄,吃起來更Q彈,一小碗120也不是非常便宜,但到台南一定要試試看,隔壁的牛肉湯聽說也很有名是台南必吃美食之一!
2.#看西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南看西街是基督教福音來台發源地,而1917年建立的看西街教會,即為紀念福音來台之教會。
3.#全美戲院:是台灣僅存唯一採手繪電影海報的電影院,建築物是1950年興建完工, 初期稱為「第一全成」戲院,1969年改稱全美戲院,1971年起轉型播映二輪洋片為主,實施半價兼兩片同映優惠售票制度。
4.#原台南測侯所:俗稱胡椒管,是位於中西區的氣象觀測用建築,建於日治時期明治31年(1898年),以圓形建物與寬煙囪塔樓兩種構造組成,是日治初期興建的少數大型建築之一,也是臺灣現代氣象觀測的啟蒙地。
5.#太平境馬雅各紀念教會:1865年6月16日成立,英國長老教會以醫療傳道,將基督的福音傳來台灣之紀念教會,是全台最早的教會。
6.#鷲嶺食肆:前身是鶯料理,鄰近當時的台南州廳、市役所等官署在地,日治時期是政商名流的交際應酬場所,昔日入夜後人力車川流不息,夜晚還有藝妓吟唱。現由台南阿霞飯店經營管理,重新命名為鷲嶺食肆。「鷲嶺」一字來自台南所在地之古地名,「食肆」除為提供飲食地方,也比喻所在高度為鷲嶺海拔「14」公尺的含意。
7.#台灣首廟天壇:為主祀玉皇上帝的道教廟宇。位於臺南市中西區,昔日為府城最高點-鷲嶺之上。 該廟原址本來是鄭氏王朝政府官員奉明正朔、築台祭告上天的平坦空地,清咸豐四年才於祭天原址建廟立壇。 現有廟宇外觀與名稱均是從1893年的大修後沿用至今。1985年該廟宇經中華民國臺灣政府指定為三級古蹟。
8.#府城鷲嶺北極殿:主祀北極玄天上帝,位在府城地勢較高處的鷲嶺之上,因北方屬黑,因此廟宇主體顏色不同於其他廟宇常見的紅色,而以黑色為廟宇主體顏色,是北極殿的一大特色。廟內目前擁有全台南市最古老的匾額,是在1689年由明寧靖王朱術桂敬獻的「威顯赫奕」牌匾。廟內的古鐘是清道光17年(1837年),由府城殷商吳尚新(吳園的創辦者)遠赴大陸姑蘇訂製送給廟宇的,歷史悠久處處都是寶貝。裡面可以拜周公跟桃花女斬求姻緣跟爛桃花,還有販售各式玄天上帝靈符,甚至有英文版的執杯說明,我在這捐獻買了100元的綠豆糕(一個10元)、鹹糕(一個10元)跟冰糖(一包20元)。
9.#台南市美術館2館:朋友說這現在是台南市最夯景點,整個晚上看到一群人在門口拍照不停,原來是由石昭永建築師及日本坂茂建築設計事務所共同打造,為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所規劃設計的建築物。建築本體以曾是台南花呼的鳳凰花為發想概念,五角形的外型將使南美館成為一座象徵臺南的文化地標,垂直錯落堆疊的展示空間結合大型碎形屋頂,構成台南美館2館的主要外型。
10.#萬福庵齊天大聖:建於明永曆年間,奉祀觀世音菩薩及齊天大聖,奉祀的齊天大聖是台灣祭祀大聖的開端及本山。小孩子受驚愛哭俗稱「著猴」,家長只要前往萬福庵拜祭大聖爺即可獲得改善。
11.#廣富號手製帆布包:嚴選台灣生產外銷國外的紡織廠合作,選用純棉製作的天然棉質帆布,整個布料製作與染整過程堅持「友善生產」,降低對地球生態的污染。
12.#中西區民權路二段巷子內眾多老房子,包含百年木造房、日治時代檜木房跟陶罐窗磚牆房。
13.#林百貨:俗稱五層樓仔,是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的百貨公司,於日治中期的1932年12月5日開幕,為臺灣第二間、以及南臺灣第一間百貨公司,也是臺灣唯一設有神社的百貨公司。落成當時是臺南第一高樓,且配有電梯、鐵捲門等當時少見的現代化設備。頂樓有二次大戰中轟炸受創的痕跡,二次大戰後結業。
14.#下大道旗魚羹:超好吃的能吃到旗魚肉的口感,可以選只要湯或加麵價錢一樣,朋友原本怕我踩雷一直叫我吃別的,他說台南羹是甜的跟北部愛吃鹹口味不同,我看到處都在賣覺得是必吃啊就堅持點,我有整碗吃完可能我原本就不排斥甜口味,喜歡吃鹹口味的人就可能不適合!
15.#藍曬圖文創園區:為台南市南區西門路上的一個微型文創園區。利用舊宿舍的空間,提供藝文展演、文化體驗、研習講座、餐飲等服務,於民國104年12月12日試營運。 藍曬圖源自建築師劉國滄於民國93年在台南海安路牆面上的街景藝術「殘屋藍圖」,是當時臺南的熱門景點。
16.#莉莉水果攤冰果室:台南最歷史悠久的冰果店,創於日治時代,原本是市場裡的蔬果攤,慢慢演變為今天的莉莉水果攤。必點「水果刨冰」可以加布丁看起來很讚,水果蓋在冰下讓吃的人有尋寶的感覺,我看到很多人點紅豆牛奶冰,也有不少人推番茄切盤沾醬,新鮮現打果汁也可以試試看朋友有點。
17.#大天后宮:為台灣最早官建的媽祖廟,俗稱大媽祖宮,原為寧靖王朱術桂府邸。1683年,施琅率軍渡海來台大敗鄭克塽,此後為收復民心,有鑑於台灣人民對於媽祖的信仰,特奏請清廷將靖寧王府改建為天妃宮供奉媽祖,後加封為天后,「大天后宮」廟名由此而來,也成了台灣第一座官建媽祖廟。進到廟內就會看見大殿內祀奉的巨大金面媽祖像,威武栩栩如生的千里眼、順風耳隨伺在側,三座神像皆為泥塑雕像工藝的絕佳展現。後殿供奉的月老公公,常有許多單身男女來此參拜,向月老公祈求緣粉與紅線帶在身上,緣粉可招來緣分,而當帶在身上的紅線不見時就表示月老公公已經幫你把紅線繫好了,準備迎接美好的緣分吧。
18.#赤崁樓:荷蘭人於西元1652年創建,原稱普羅民遮城(Provintia荷文為永恆之意),漢人則稱之為「赤崁樓」、「番仔樓」或「紅毛樓」;雖然「赤崁樓」已歷經明、清、日治時期,至今仍大約維持原貌。赤崁樓從荷蘭人據臺時期便是行政中心,西元1661年鄭成功驅逐荷蘭人後,即改普羅民遮城為承天府治。清初台江尚未淤塞前,浪濤可直達赤崁樓下,「赤崁夕照」是當時著名的臺灣八景之一。
19.#大觀音亭& #祀典興濟宮(觀音佛祖/保生大帝):就在我住宿旁邊走沒幾步就到了,廟旁有顆超巨大的「姻緣樹」,我一看到這三個字就停下來合手拜拜,想必這兒的月老也是非常厲害吧!大觀音亭建於明永曆32年,(西元1678),主祀觀音佛祖,是台南府城內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觀音廟,也是歷史最為悠久的。是台灣官建祭祀觀世音菩薩的首廟,與西元1679年建立主祀保生大帝的興濟宮位於同一處,兩廟中央有著現在難得一見的官廳連連接,過往官民進入參拜前都會在官廳裡更衣,再從八角門分別通往兩廟,也成為佛、道兩教廟宇共祀一地的特殊場景。祀典興濟宮俗稱大道公廟,主祀保生大帝,是明鄭時期至今規模最大的官建保生大帝廟。大道公廟以藥籤聞名,相傳開山巡撫時期,清兵常要進入未開發的深山區域,因而染上瘴癘惡疾,因此成為入山前必來祈求平安的廟宇,有許多官兵在當時醫藥尚不發達的年代前來求取藥籤治病,後來果然靈驗,讓大道公藥籤在當時大為興盛,至今廟內仍保留許多藥籤展示。
20.#陰陽公廟:開基陰陽公廟建於道光七年(1827),原廟址為東竹巷(今公園國小南側),日治時期因徵收土地而北遷,後又與道光四年建的大北門辜婦媽廟與道光十八年建的興隆宮(主祀法子公)合併。陰陽公為一半黑臉,另一半白臉、紅臉、或金臉;除了醫藥方面非常在行,在司法相關的考試上也是非常靈感,許多要考警察、律師、法官的考生均會前來祭拜以求保佑。辜婦媽分香自山川台辜婦媽廟,也就是開基辜婦媽廟,為雍正皇帝所敕封的一品夫人;婚姻求子就拜她!
這次住宿是透過booking.com訂「#天使谷旅店」,離台南火車站跟轉運站走路都差不多十分鐘多一點,週日單人房一晚504元、雙人房也只要一晚630元,check in時老闆自己說算500元就好,在很新的大樓裡面設備算新跟乾淨,退房時間12點還蠻好的不會太早,樓下走30秒不到就有全家便利店、附近還有歷史悠久的「鴨母寮」傳統市場可以吃早餐或中飯。
去外縣市邊工作邊旅行見朋友讓我好感動的是,義大利女生Mary還盛情說月底有幾天她不會在家,房間可以整個讓我住叫我再下去台南玩多天一點;台中開餐廳的澳打朋友也訊息叫我下次去一定要找他;下個月初要去拜訪花蓮布農族部落,遠嫁花蓮的國中同學也叫我去她家住,突然覺得如果來個環島旅行見見老友好像也不錯!🥰❤️
五顯大帝千里眼順風耳 在 驚喜盒 精美藝品 直播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黃水晶媽祖
黃水晶的功效
1、黃水晶是快樂、健康、財運的象徵,它可以調整人們的情緒,使人變得沉著冷靜,並且心情舒暢,經常配戴黃水晶的人自信心強更快樂。
2、黃水晶主偏財,可以聚財,人稱「商人之石」,所以很多商人、炒股的人都喜歡黃水晶。推薦閱讀》》》各種不同的水晶有不同的功效,哪款適合你?
3、黃光溫和讓人的心靈感覺和諧,能夠加強靈氣,讓人們充滿自信與喜悅。
4、「物界」里最強能量的顯現是黃光,所以,黃水晶對應著物質和財富。
5、黃水晶能帶來偏財,增強氣場中的黃光,從而創造出意外之財,所以從事商業的公司和商家一定要入手一款黃水晶,且有著催財的功效。
6、黃水晶對應著人體的臍輪,能夠消除緊張的情緒,對腸胃等消化系統又療效,所以把黃水晶置於財位,能夠增強財運。
媽祖介紹轉載於茄萣金鑾宮簡介:
媽祖姓林,名默娘,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湄洲嶼人,父惟愨公字愿,五代閩王時曾任都巡檢,始祖林披公為唐太子詹事上柱國,七世祖林蘊公,兄弟九人均為州牧,號稱九牧,為官清正朝野讚譽。惟愨公歸隱田園,在鄉多行善事,育有一子六女,默娘最幼。
媽祖降世於宋太祖建隆元年 (公元 960年) ,歲次庚申年三月二十三日,出生時,地變紫色而有祥光,異香遍室,眾人稱奇,迨至彌月,不聞啼聲,因名默娘。默娘聰明伶俐,溫雅靜嫺,天植慧根,悟力超凡。八歲從師訓讀,悉解文義,過目不忘,進步神速,十三歲熟研儒道釋三家經典,博古通今,能詩能文,得玄通道長指點,授「玄微秘法」修持二年知人休咎。十六歲照妝於井,神人捧銅符一雙擁井而上,默娘受之,自茲法力玄通,符咒逕可避邪。十九歲行醫濟世,救災救難,活人無數。廿三歲福建沿海大旱,府尹邀請祈雨應驗,官民共慶,盛名遠播,萬民敬仰。
二十八歲,宋太宗雍熙四年 (公元 987年) ,歲次丁亥年重陽節九月初九日昇天,降世二十八載。初八日,默娘稟告父母謂心好清靜,願登高山,遠離塵寰。次日,臨行神色依依,逕登湄洲嶼最高峰。當時虹霓輝耀,彩雲滿天,仙樂縹緲,鑾輿翠蓋,仙童仙女迎接昇天。
默娘常在室中,神遊方外,甚至能乘蓆渡海,翻飛海上,踏機救父,靈符驅瘟等神蹟極多,人人譽稱神女或龍女。昇天以後時常顯靈救助世人,歷朝均有褒封,先後四十餘次,詳列於後。明代奉為海上保護神,政府規定,凡是出使之官船必須安奉媽祖,使臣出發前必須先到港口之天妃廟(媽祖廟)祭拜,自此航行海上之所有船隻,均奉祀媽祖,祈求保佑海上平安。沿海各省民眾與海上生活關係密切,所以媽祖成為沿海多數民眾之信仰中心。
「媽祖」是福建漳泉一帶民眾對天上聖母的尊稱。原來漳泉一帶民間對女性神佛都稱「媽」,如觀音媽、七娘媽。甚至對行使神職女性也稱「聖媽」,不論其已婚未婚,不管其年老年幼,一律稱「媽」,默娘曾行使神職,因而尊稱為「媽」。至於「祖」是民間對至尊神明的稱呼,所以加上一個「祖」,稱為「媽祖」。如佛教至尊釋迦牟尼稱「佛祖」,道教至尊玉皇大帝稱「天公祖」,尚有稱觀音菩薩為「觀音祖」此外再無神祗享有尊稱為「祖」。至於祖師、仙祖公,構詞性質不同,不能同列並論。
媽祖的來歷:媽祖是中國東南沿海和海外華人供奉的海洋保護神,又稱天妃、天后、天妃娘娘、天上聖母等等。道教《太上老君說天妃救苦靈驗經》稱,太上老君封媽祖為「輔斗昭孝純正靈應孚濟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有關媽祖的記載,大約起於北宋。媽祖原是都巡檢林願之女,名默娘,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歿於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享年二十八歲。林默娘初生時,紅光滿室,異氣氤氳。由於生而彌月,不聞哭聲,故名之曰默娘。林默娘八歲就塾讀書,喜燒香敬神。十三歲得道典秘法。十六歲觀井得符,能布席渡海救人。昇化以後,有禱輒應。自宣和以後,兩宋間先後敕封達九次。其封號,南宋光宗紹熙(1190年)由「夫人」進爵為「妃」,元世祖時又進爵為「天妃」,清康熙時再進爵為「天后」。至清嘉慶年間,媽祖的封號已經累積到二十八字。
救度生民:媽祖之主要神跡是救濟海上遇難之生民。據傳,媽祖有隨從,千里眼、順風耳,能解救於千里之外。媽祖常穿朱衣,乘雲遊於島嶼之間。如果海風驟起,船舶遇難,只要口誦媽祖聖號,媽祖就會到場營救。《太上老君說天妃救苦靈驗經》稱,媽祖所救就是「翻覆舟船,損人性命,橫被傷殺,無由解脫」。後來,媽祖之職能略有擴大。同經還稱「若有行商坐賈,買賣積財,或農工技藝,種作經營,或行兵布陣,或產難」,「或疾病」,「但能起恭敬心,稱吾名者,我即應時孚感,令得所願遂心,所謀如意」。因此,民間亦有以媽祖為送子娘娘的。
奉祀:中國東南沿海各地大多建有媽祖廟,其中以福建泉州莆田媽祖廟為祖庭。台灣省有媽祖廟74座,其中有廟史可考者39座,內建於明代的2座,建於清代37座。每年三月二十三日是媽祖神誕之日,福建莆田的媽祖廟和以台灣北港朝天宮為代表的媽祖廟都要舉行奉祀和媽祖像巡街活動,媽祖信徒人數之多,香火之旺,至今亦然。
媽祖信仰起於福建沿海,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媽祖,又稱天后。她是源起於福建省莆田海邊的女神。宋˙吳自牧《夢粱錄》記述,南宋時都城杭州有順濟聖妃廟,據其廟記,說神姓林,是福建莆田人氏,生前便有種種神異,化去後鄉民在莆田聖堆為她立祠。北宋宣和年間,朝廷賜以廟額,從夫人封起,累進到妃。她的主要靈跡是在海洋中保佑船舶,也兼管民眾的疾苦。據另外一些文獻談到,她是五代時莆田人官居都巡檢的林願的第六個女兒。但一般認為她可能只是一位漁家女。明代鄭和下西洋,在船中奉祀天妃,凡遇到險阻,一稱神號,立即感應如響,即有神燈照於桅杆上,她的靈光一臨,馬上化險為夷。(參看明˙鄭和《通番記》)。從宋歷元,至於明,海運對於國計民生的影響越來越大,所以歷代朝廷都對她很重視。宋代稱聖妃,元代至元十八年冊為「護國天妃」。清代康熙年間,因為要統一海峽兩岸,用兵於東海,有賴於她的護航,所以加封「天后聖母」,以後仍然歷加封號,截止同治十一年,封號多至七十個字,可見她受重視的程度。
天后的信仰實際是起於民間的。朝廷的封贈固然提高了她的地位,但民間仍然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去崇拜她。福建人仍稱她為「媽祖」。據說,媽祖是對沒出嫁的(上輩)姑娘的稱呼,從這當中,透出些對她的親切感。民間傳說,當大難臨頭時,呼「媽祖」,她能立即來救;如果呼她的封號天妃,因為她要梳妝打扮穿上朝服,反而會耽誤時間。此說雖可笑﹐但只是顯示了人們和天后的親切關係。
媽祖的神格,道書中曾經有過一些解釋,民間也有多種傳說。媽祖是起於民間的,開始時并沒有相應的經書。大約到了明朝,出現了一部《太上老君說天妃靈驗經》,經中將有關她的一些傳說集中起來,并且極度歌頌她的靈驗與神跡。經中說,她的來歷十分不凡。原來太上老君在無極境中,觀見海洋和江河中,民眾舟船往來,風水不便,潮勢洶涌,有時受到風雷震擊,翻船損人,無由救免,所以派了斗中妙行玉女下凡,降生人間,救度生民。她便是媽祖,也就是功成之後被封的天妃。這是道教中的說法。從這一說法中可以看到,她很早說被收入了道教的神仙譜系,成為道教崇拜的重要尊神之一。民間對於天后,也有一些自己的傳說。比較廣的一種說法是,她是母親吞食了觀音大士給的優曇缽花才有孕的。
媽祖信仰已經越出國境,被帶到世界上有華人之處。在海峽兩岸,尤成了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徵。媽祖是海上的保護神,她本起沿海漁民和船民的信仰。海上風濤險惡,人們迫切希望有一位有力而善良慈悲的神靈來保佑自己。天后的信仰就是在這一社會心理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台灣海峽兩岸,往來全靠船隻。所以對媽祖的信仰都具有很深的基礎。而且,台灣的文化,與大陸本來枝莖相聯,民間文化與閩南的淵源特別深,論其鄉貫,多是閩南人。清人說,「台灣往來,神跡尤著」。在航海技術不發達的古代,對媽祖的信仰曾經在溝通大陸與台灣的交通往來中,起過精神上的鼓勵、推動作用。迄今她仍是台灣與大陸共同的文化的一個因子。她是海峽兩岸共同的文化精神的一個象徵,是兩岸交往的一條紐帶。
近代以來,中國人,特別是沿海居民中有不少人漂過海,到異國他鄉謀生,天后的崇拜也被帶到南洋乃至于大西洋、太平洋彼岸,在異國立有天后宮。她攜帶著故鄉文化的種子,具有不忘祖國固有文化的意味。
黃水晶純水晶重977克。高度21寬14厚11(含底座)
歡迎詢價,請私訊粉專or + line @rwd6724f詢問,小幫手為您服務
#天然黃水晶
#晶雕擺件
#媽祖
郭振邦
林柏萱
驚喜盒 精美藝品 直播網
驚喜盒水晶玉石交流館
五顯大帝千里眼順風耳 在 這神明超火爆!為何輪迴五世才成正真?三眼金睛馬靈官。不是 ... 的推薦與評價

不是二郎神。 五顯大帝 。華光大帝。馬元帥。八吉境五帝廟。神明故事。 ... <看更多>
五顯大帝千里眼順風耳 在 係「四大護法元帥」之一。又稱馬靈官、五顯大帝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有人認為五顯大帝係五福大帝,但五福大帝係五位瘟神,五顯大帝係單獨一位神明,與五福 ... 風將軍、火將軍(或曰千里眼及順風耳)、田竇二師為五顯大帝左右從神護法。 ... <看更多>
五顯大帝千里眼順風耳 在 五顯大帝略談- 個人看板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有些廟的五顯大帝除了有風火二將軍, 還有神荼、鬱壘(即千里眼、順風耳), 沒錯,就是千里眼跟順風耳。 以上是五顯大帝的分享, 如果有朋友覺得我有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