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自古以來」- 陶傑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政權爆發戰爭。拜登聲明支持以色列自衛反擊。中國外長則宣稱,歡迎以巴雙方派代表來中國相討領土紛爭。
中國有此氣派值得歡迎,特別是當中國要將「中國模式」擴展世界,重整世界秩序、企圖取代美國為首的許多「話語權」的時刻。
於領土紛爭,「中國模式」的申述很簡單,就是以「自古以來」如何如何,四字判斷。釣魚台、香港、西藏、台灣,俱「自古以來」為中國領土。有人批評:此一「自古以來主義」,「古」到甚麼時候,失諸粗疏。
但用來解決以巴紛爭,對付雙方的政治宗教糾結、加上知識分子各種意識形態論說的複雜化,中國式「自古以來」的領土觀念申述,就像古希臘阿歷山大一刀砍斷「戈耳狄俄斯之結」(Gordian Knot)的智慧,化繁為簡,手起刀落 — 世界上的事,許多畢竟沒有那麼複雜。
巴勒斯坦自古以來就是以色列的領土。
由聖經的「創世紀」,猶太人的始祖亞伯拉罕,收到神諭,在「應許之地」建立家園。此一領地範圍,包括迦南(Canaan)和巴勒斯坦。領土範圍在希伯來聖經中早有記載。在「創世紀」與「出埃及記」中,也有明言。
此等經典,比阿拉伯文的「可蘭經」早出現至少六、七百年。自古以來,有明確佐證:耶路撒冷至今有大衛城,大衛就是公元一千年前以色列的君主。上帝差遣撒母耳去伯利恆、冊封大衛為以色列王。所謂「大衛用一顆小石頭擊殺巨人哥利亞」,此一典故人人皆知。
如果亞伯拉罕和摩西相當於中國人的炎帝黃帝,大衛王就相當於猶太人以色列的秦始皇。雖然猶太人缺乏秦始皇及其後裔殘暴的基因。這一切就是「自古以來」巴勒斯坦及更廣泛的領土、屬於猶太人的歷史鐵證。
以後凱撒大帝佔領了巴勒斯坦和埃及的亞歷山大港,以色列王國淪為羅馬的殖民地。但是凱撒還冊封了猶太人的希律王(King Herod)「高度自治」。希律王得知伯利恆有一嬰兒出生,即將成為猶太人之王,遂下令全國殺嬰。其管轄範圍,也有清楚界定。
因為羅馬帝國,令猶太人離開中東,遷徙到斯基提亞和巴比倫,然後進入羅馬,成為首都羅馬主要的經濟勢力。有點像 1949 年之後的香港,上海人帶同資金與工業技術逃亡來香港,聚居北角成「小上海」。但猶太人的足跡,隨著羅馬帝國的版圖遍佈整個歐洲,是故分散而聚居,以希伯來文和猶太教為宗,憑著高超的做生意技巧,斂積財富,然後受到歐洲國家的歧視和驅趕,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希特拉滅猶至高峰。
戰後 1947 年 11 月,聯合國通過第 181 號決議,在舊有的巴勒斯坦地區建立猶太國和阿拉伯國, 包括加沙地帶在內的 1.18 萬平方公里地域劃歸「阿拉伯國」,耶路撒冷國際化。
1948 年 5 月 14 日,以色列國宣告成立。就在以色列建國第二天,周邊的埃及、敍利亞、伊拉克、黎巴嫩、約旦和巴勒斯坦游擊隊即聯手進攻,企圖扼殺以色列。
當年僅這五國就有四千多萬人口,而以色列只有六十萬人,尚無正規的軍隊。然而,頑強的以色列人以陣亡近百分之一人口的代價,打贏了這場戰爭。
從以色列建國的 1948 年到 1982 年,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共展開了五次中東戰爭,以色列不但沒被毀滅,而且愈打愈強,並佔領了大批阿拉伯領土,其中包括 1967 年在「六日戰爭」中佔領了加沙。
1993 年 9 月,以巴雙方簽署宣言。1994 年 5 月,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接管加沙,加沙 6 成左右的土地實現自治。
2005 年 7 月 14 日,有大量以色列市民反對政府撤出加沙的計劃。 圖片來源:PEDRO UGARTE/AFP
2005 年 8 月 15 日,以色列實施單邊行動計劃,開始從加沙地帶撤軍。當年 9 月 12 日,已完成撤軍,結束對加沙地帶 38 年的佔領,加沙徹底歸還巴勒斯坦人。以色列至此,仁至義盡。
2006 年 1 月,哈馬斯在巴立法委選舉中擊敗主導巴勒斯坦政壇將近半個世紀的「法塔赫」(Fatah)政黨,贏得大選。
2007 年 2 月,哈馬斯與法塔赫簽署「麥加協議」,組建聯合政府,但哈馬斯以恐怖主義組織出身,拒絕交出軍隊,實現軍隊國家化。
2007 年 6 月,哈馬斯與法塔赫爆發血腥內戰,控制了加沙。儘管國際社會多次譴責哈馬斯的恐怖活動,強調必須尊重以色列的生存權,但這個 1987 年成立的組織,始終拒絕承認以色列,目標就是「將以色列從地圖上抹去」。
哈馬斯控制下的加沙,變成了恐怖襲擊以色列的基地,各種人肉炸彈不斷在以色列爆炸。以色列人修築了 681 公里的圍牆,基本上堵住了人肉炸彈和非法移民。但哈馬斯並不死心,不斷從居民區向以色列發射火箭彈,據統計,自以色列撤出加沙的 3 年半中,哈馬斯已向以色列發射了 6,000 多枚火箭彈。2008 年 12 月 19 日,哈馬斯與以色列為期半年的停火協議到期,12 月 27 日,戰爭爆發。
以兩千年來的因果,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事實,以色列都是在被整個阿拉伯世界欺凌的一方。但以色列科技發達,男女平權,不但有女兵,而且有數以百計女數學家、女工程師、女科學家。以色列女總理夫人,以民主選出掌政權,比英國的戴卓爾夫人早十年。
所謂「站在歷史正確的一方」的,是以色列而不是哈馬斯。
原文:CUP
#政治 #宗教 #國際 #歷史
亞伯拉罕地圖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怎麼看待 #金錢 的?是否想過如何發揮金錢真正的價值?解放為錢所困的心態?邁向財務自由的人生?
📓推薦這本書《#金錢超思考》,作者探討「如何思考金錢?」這一個簡單問題的背後,蘊藏著精彩的常識與智慧。
【這本書在說什麼?】
《金錢超思考》的作者是喬納森.克雷蒙(Jonathan Clements),他是《華爾街日報》知名的財經專欄作家,在這本書中他試圖回答:「如何思考金錢?」這一個簡單問題的背後,蘊藏著精彩的常識與智慧。
金錢這件事說來弔詭,求學時期老師不會教,邁入職場比誰賺的多,人們對於「金錢」的認識簡直少的可以。看著螢光幕上光鮮亮麗的富豪名流,難道擁有很多錢就是這麼回事而已?我們對於金錢的追求與渴望到底是為了什麼?
我除了學到父母勤儉持家的原則「多存錢、不要亂花錢」之外,在內心「賺多一點錢」的小願望背後,又衍伸出更多的問題:我到底該把錢花在哪些地方?如何正確看待金錢?擁有很多金錢的意義是什麼?即使財務自由之後又如何?
讀完這本書後,我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也釐清了自己的疑惑。作者用平易近人的文字,帶領讀者在心中勾勒出一張財務地圖,讓我們學會如何發揮金錢真正的價值,解放為錢所困的心態,邁向財務自由的人生。
1.如何用金錢買到快樂?
當我們賺的錢已經滿足生活所需時,賺更多的錢似乎沒辦法再帶來更多的快樂,為什麼會這樣?第一個誤區是我們容易陷入「與他人比較」的心態,例如收入提高了,就搬到高端地區置產,但看到鄰居收入比我們高,你又開心不起來了。
第二個誤區是我們習慣花錢買「更多、更高檔的物品」,但是總會有人擁有比你更多更好的物品,這容易讓我們陷入無盡的物質追逐,對於快樂反而沒什麼幫助。作者給出三個花錢的建議,屏除了與外界的比較,回歸到自己的內心。
第一個是出於助人的意願,把錢花在別人身上,會比花在自己身上更快樂。第二個是做自己喜歡且擅長的事,花錢雇人去做我們認為無聊枯燥的事。第三個是與我們在乎的人度過特別的時光,例如與家人共享旅遊之樂,注重內心的感受與體驗。
2.不要追逐物質,改為追求體驗
仔細評估花錢購物的行為,對我們的「情緒」會帶來什麼影響。放棄「購買一間度假小屋」的整體幻想,轉而注意瑣碎的細節,例如維修會有多煩人?修剪庭院要花多少心力?平常不住的時候該怎麼辦?除非你心甘情願接受這些困擾,否則不該追逐這樣的奢侈品。
我自己最認同,也漸漸能感同身受的是,花錢追求「體驗」。例如參加一堂日本自製拉麵的課程,這個體驗的回憶會隨著時間累積更令人難忘。別人擁有的物質可能會比我們更多更好,但是並不一定擁有更好的體驗。
3.錢還可以買到自由
金錢可以用來追求財務自由。然而,為什麼財務自由這麼重要?作者引用亞伯拉罕.馬斯洛的層次理論,其中最頂端的是「自我實現」,意思是我們的行動並非是受到外部力量所驅動,而是想要實現內在潛能的強烈渴望。
當我們擁有了財務自由,便有餘裕轉換職涯,也許錢不多,但是可以有更多自我實現的機會,進而推升幸福與滿足的感受。當我們放下對於外界的薪酬渴望,轉而追求對自己充滿意義的事情,就能進一步實現心境與生活上的自由。
雖然財務自由很容易跟退休聯想在一起,但本質上其實不同。就像《不被工作綁住的防彈理財計畫》作者說道:「退休本身的意義並非不再為社會貢獻,跟是否有工作也無關,而是一種可以掌控自我時間、決定個人生活重心和焦點的自由。」財務自由能給我們的,就是這種自由。
4.把退休當成第一個財務目標
與許多人所認知的或許不同,「退休」可能是我們最後一個財務目標,但我們必須把它放在「第一位」。我們可能在年輕時努力存錢買房買車、關注小孩的教育資源,直到五十歲後才驚覺退休的問題,但時常為時已晚。
一份健全的財務規劃通常得包含退休生涯,投資的複利效應要發揮效果,時程大部分是以20~30年起算。我很喜歡《投資人宣言》書中這句話:「投資的目的並不是要變得大富大貴,而是避免年老得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
從年輕時就把退休納入規劃,就像是在人生地圖上標記出大祕寶的位置,看清楚自己處於地圖何處、與目標距離有多遠。以退休為首要的財務規劃,可以奉行這三個理財策略:(1)長期投資、(2)減少舉債、(3)習慣儲蓄。
5.長期投資,減少舉債
對於年輕人而言,為了達成退休的財務目標,投資年期至少要抓20~30年,因此得思考長期的投資計畫。除了工作獲得的薪酬獎勵,在投資裡面最有成長性的莫過於股市投資,書中列舉以下觀念:沒人能持續正確選股,避免擇時進出市場,應該長期、廣泛、分散的持股……等。
不過,這些基本且正確的觀念,在書中只有輕輕點到、僅能搔到癢處,如果你對長期投資的策略想瞭解更多,可以參考另一本被我奉為圭臬的《投資金律》。我參與股市這些年來,學到最重要的就是:「我知道我並『不知道』」,這份謙卑讓我堅守長期持有的投資策略。
除了長期投資之外,短期要盡可能減少舉債,例如:優先償還學貸、提高繳納房貸的月付額、不要動用信用卡的現金借貸。債務纏身的最大隱憂,就是你會在不知不覺間,離財務自由的目標越來越遠。
6.讓自己愛上儲蓄
如同前面提到的物質與體驗的比較,現在花少一點錢其實算不上犧牲,因為大部分的消費(尤其是物質上的)並不會帶來更多的快樂。反而,為了將來的消費而進行儲蓄,這種對未來產生的期待的「延遲享樂」心態,反而能為心靈帶來更多的富足。
我們為了讓大腦習慣「儲蓄是一件快樂的事」,只要意識到以下三個儲蓄能帶來的效益:
1. 降低固定成本,不僅可以存更多錢,手頭上也可以有更多金錢用於自主性消費。
2. 如果我們習慣了生活成本遠低於收入的日子,等到退休時,不需要太多的積蓄也能過得很舒適。
3. 如果在二十幾歲時就過著節儉的生活,日後便能享受到生活水準逐步提高所帶來的快樂感受。
7.不要急著賺更多錢,要先思考風險
當我們汲汲營營追求金錢的同時,也得不斷想起這句話:「若想讓自己的財務獲得改善,不應該浪費時間想著如何賺更多的錢,而是思考未來的財務將面臨那些危險。」望著眼前報酬的同時,得留意發生意外損失的機會有多高。
如同《隨機騙局》書中名言:「如果失敗的成本高得無法承受,那麼某件事情有多常成功一點也不重要。」如何避免自己的財務藍圖遭受無法承受的失敗?關鍵在於管理風險,謹慎投資,購買對的保險。
對於投資,首重「分散持有」與「股債搭配」,避免金融海嘯或單一市場的巨幅崩跌,對資產帶來的鉅額損失。對於仍是家庭經濟支柱的個人,首重「壽險」、「殘扶險」,避免人身意外對家庭財務帶來巨大的衝擊。
8.承擔可以承擔的風險
對於正在工作且是家中經濟支柱的人來說,人壽與失能險非常重要。但是當我們漸漸邁向財務自由時,有些風險,你自己就可以擔下來。在選擇保險的過與不及之間,書中提出以下「三叉策略」,幫助我們判斷投保的決策:
1. 避免那些只保障無關緊要財務的保單。例如旅行不便險和延長保固險,因為這些風險我們不是負擔不起,相較之下它們的保險成本過高。
2. 減少保險範圍,自行承擔部分風險,讓保險公司處理重大的財務威脅。選擇比較高的自付額、比較長的免責期,這兩種做法可以降低保費,同時也不至於讓我們的銀行透支。
3. 累積一定的財富以及有能力承擔更多財務風險時,就應該解除保單。如果資產已經達到財務自由的水位,孩子也有工作能力,便可以解除壽險和殘扶險,因為即便發生了,也不至於影響家人的財務。
9.活太久也是一種風險
書中提到:「真正重大的財務風險在於我們會活得比預期久,恐怕在死前就已經耗盡所有積蓄。」活得太久也是風險,這點是我從沒想過的。有一種用來對抗這種風險的金融商品,稱為「即期年金險」。
例如60歲退休的陳先生繳納500萬給保險公司,往後每年領取25萬。如果他活到八十歲或更久,還能終身領取每個月的固定收入,領到的錢是由比較早過世的年金購買人所資助,且會超過當初繳納的保費。這就是參與保險的人們共同承擔「長壽風險」。
許多人寧可選擇傳統的退休金計畫,卻不肯運用存款購買即期年金,終身以定期領取一筆不錯的收入。
【後記:打破金錢的迷思】
《金錢超思考》這本書可以視為個人財務策略的藍圖,作者指引各種運用金錢、管理金錢的方法,適合各個年齡層的讀者參考。不過,這本書談到的範圍很廣,對於細節的著墨就不是這麼多,有興趣的讀者得延伸閱讀其他領域的著作。
引述作者所說:「錢迷惑了許多人,他們以為只要掌握某個重大秘密,例如某個投資產品、特別的交易策略,或是投資大師的指引就能賺大錢。但事實上,累積財富的原則簡單的可以,在我們能力範圍內盡可能地存錢,謹慎舉債、管控主要金融市場風險、投資時不要太過自作聰明。」
最後,我們追逐的財務目標並不該是這趟旅程的終點,努力接近目標這個過程本身,比起抵達終點更能讓我們開心。不要讓金錢成為畢生唯一的追尋,而是在我們人生旅程中,帶來快樂與自我實現的工具。
遠流粉絲團
亞伯拉罕地圖 在 Hao的旅行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約旦前往死海的路上on the way to the Dead Sea】
從佩特拉搭上計程車之後我們就出發前往死海了,計程車是原先就講好價格90JD從佩特拉到死海中停馬達巴跟尼波山,講好的價格比以色列美角 Israel Mega分享的貴了10JD,但我們3個人分還可以接受。
----
馬達巴(Madaba)我們就只有去看有名的馬賽克地圖,馬達巴的地圖在一個東正教的地板上,教堂要入場費1JD(Jordan Pass不含),地圖以耶路撒冷為中心,還涵蓋了很多耶路撒冷附近的城市,還包含到現在埃及、約旦等地方,這個地圖已經有了一千多年的歷史,但城市的地圖是清晰到各個地標、各個街道都可以參照,而且一格一格的蠻可愛的,很值得一訪。
----
尼波山(Mount Nebo)相較之下比較不知道在幹嘛,這裡往下看可以看到上帝賜給亞伯拉罕後裔的應許之地,所以猶太人覺得這裡自古以來都是他們的,不過這裡的景色其實長得蠻普通的,門票還要2JD,感覺可以不用來。
亞伯拉罕地圖 在 亞伯拉罕的旅程(國) - 以斯拉培訓網絡地區研習地圖1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在中東 地圖 中,綠色橫掃箭頭代表 亞伯拉罕 的旅程。神呼召 亞伯拉罕 從吾珥往迦南。 亞伯拉罕 沿著幼法拉底河,往上游向西北方向走,然後南下往迦南地, ... ... <看更多>
亞伯拉罕地圖 在 亞伯拉罕的旅程(粵) - 以斯拉培訓網絡地區研習地圖1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蔡允瑤老師講解在中東 地圖 中,綠色橫掃箭頭代表 亞伯拉罕 的旅程。神呼召 亞伯拉罕 從吾珥往迦南。 亞伯拉罕 沿著幼法拉底河,往上游向西北方向走, ... ... <看更多>
亞伯拉罕地圖 在 亞伯拉罕一生遷徙圖和創世記重要地點地圖- 羅以福音基督 ... 的推薦與評價
讀經輔助---亞伯拉罕一生遷徙圖和創世記重要地點地圖. ... Jan 24, 2015. 讀經輔助---亞伯拉罕一生遷徙圖和創世記重要地點地圖.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