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台灣社會變遷 高等教育的策略部署】
---少子化下的高等教育轉型
#15年後大一新生少5.8萬人 #大專院校學生少27.1萬人
#高教整體佈建與轉型現在就要行動
#保障師生權益 #維護校產公共性
延續昨天臉書發文,我跟臉友們分享,星期一教文委員會跟潘文忠部長討論高教議題的內容。
台灣高等教育正面臨 #國家發展重點領域 #少子女化退場轉型 兩個重要且劇烈變化的議題。我在昨天臉書發文已經提出我對於高等教育如何協助國家轉型、產業佈局的思考。
今天,我分享同一場質詢中,我所關注的另一個焦點:面對少子女化,高等教育應該如何因應,並且藉此轉型。
依據教育部數據,我們現在已經可以預測 #2035年 的大一學生人數為18.1萬(是現在學生數23.9萬的四分之三)、大專院校學生94.2萬(比現在學生數121.3萬少27.1萬人)。
人口的變化導致高等教育第一線現場的變動,包括系所增減、招生名額變動、學校整併轉型或退場,這些變動牽一髮動全身,直接影響校內學生受教權和教師勞動權益,必須小心謹慎、長遠規劃,才能把高教轉型的陣痛降到最低。
因此,我跟潘部長提醒,教育部對於高教藍圖至少必須是到2035年的規劃,所有政策執行都需要思考,會如何影響 #15年後的台灣高教?
#台灣高教特色
#大學生七成讀私立
#受高等教育人口比率達七成
跟國外相比,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荷蘭、澳洲、紐西蘭這些國家的大學生八、九成都是讀公立大專院校。
美國、OECD國家、紐西蘭、法國、德國等國家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率大約都在四、五成。
台灣15年後對於高等教育的圖像會是什麼?目前,少子化影響下,不少私校面對轉型或是退場的議題。
#私校退場條例草案
#只有強制規範退場 #轉型沒有處理
108學年大專院校學生數是121.3萬,15年後會少27.1萬人。
大專院校數是152所(公立48所、私立104所),15年後的數字會是如何變化?才能符合人民與國家整體的需求與規劃?
從2013年開始,陸續有高鳳、永達、高美醫專、亞太、台灣觀光學院、興國管理學院等私校面臨必須退場或轉型的議題。
相較於公立學校,教育部對於私校治理出現問題時,可運用的政策工具比較少。例如:私校「學校法人」一直握有大量土地、建築物等校產(平均每校至少10億);也出現財團接手私校,在過程中想方設法把具有「公共性」的校產轉為私有的現象。
教育部因此擬訂了「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草案,已在上個月底送進行政院。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在學校退場或轉型時,如何保障師生權益和校產公共性。
但是目前的條例草案裡,只框限在「退場」;「改制」、「合併」和「改辦其他教育、文化或社會福利事業」等轉型方案都不在內,而是依現有的《私立學校法》處理。這會出現以下的問題。
#退場全部校產歸公
#轉型可以繼續持有校產或移轉
《退場條例》草案和《私立學校法》最大的差異就是在校產的處理方式。
依前者「退場」校產需全部歸公(捐贈或歸屬退場基金、中央機關、公立學校或地方政府);但「轉型」則可以繼續持有或移轉給新法人(也就是還可以握在原有董事會手上)。
如果依照現有條例草案立法通過,很可能實質造成私校和財團選擇依私校法「轉型」以保留校產;但現行私校法教育部的監管機制薄弱,會造成這些私校轉型後仍能掌握大量校產資源。
本來不能輕易變賣的校產資源,透過移轉給其他社福法人而變成法人私有資源變賣或運用;或是私校減招瘦身後, #不成比例 的擁有大量珍貴的土地資源。
舉個實例,原本「興國管理學院」是五千至一萬人的學生規模;被中信金集團接手後,改為「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整個縮減,目前每年只招收約240名學生,全校約1000人。造就該學院擁有大量校地資源,但學生數少;以數字來看,該學院每生平均校地面積約是370平方公尺,是台大學生約43平方公尺的8.6倍;這牽涉高教公共資源如何分配才符合公平的比例。
因為目前教育部修法草案的方向,使得這些龐大的校產利益,無法在私校轉型改辦的過程中 #持續維持公共性。會造成過去國家投入該校眾多的高教資源,在改辦過程中,消失無蹤。
就算是轉成社會福利資源,仍不能等同於高教資源;更何況國家對社福法人所有的資產掌握度更低,社福法人完全可以自由處分變賣租售其資產。
整個過程,將使得具有公共性的高教資源,透過一步步的轉換,不知不覺中私有化。
這是絕對不能發生的事。
因此,針對退場條例草案,我也會在立法院提出自己的法案版本;同時強烈要求教育部:
✅推出私校退場條例時,需一併處理轉型時維護校產公共性的配套法案。
✅國家須整體策略規劃,不是放任私校自行廝殺求生存。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亞太台灣之星合併」的推薦目錄:
亞太台灣之星合併 在 非凡電視台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0910 #開盤 #重點
#宏碁 #華碩 #宅經濟
延燒全球的肺炎「疫」外為今年的PC產業打了根強心針。自第二季湧入的遠端辦公、遠距教學及宅娛樂等需求急單後,第三季在歐、美、亞太地區的教育大單持續爆增下,而原已不足供貨的零組件更是缺料缺到爆,讓宏碁董事長陳俊聖直言從未遇過,現在只能滿足約三成訂單,客戶催貨比「照三餐」還勤。不僅宏碁唱旺市況,華碩昨天也表示,下半年營運樂觀,訂單能見度已到明年上半年。
#Chromebook #聯發科
聯發科搭上教育筆電Chromebook銷售暴增商機。聯發科指出,旗下非手機業務飛快成長,搭載於Chromebook的處理器產品出貨量將呈現數倍高速成長,將再推兩款採用台積電6奈米的Chromebook處理器搶市。聯發科預計今將公布8月營收,法人看好有望挑戰300億元大關、創新高。而廣達、聯發科、宏碁宣布與谷歌合作同組Chromebook產業鏈,啟動「台灣教育數位轉型」計畫,此計畫將捐贈500台採用聯發科處理器的宏碁Chromebook Spin 311給有需要的國中小學,奠定教育數位轉型的基礎,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更表示,這款Chromebook是他30年來做最好的產品之一、是夢想成真。而Chromebook熱賣,帶動周邊零組件需求大增,義隆產品嚴重供不應求,估計本季觸控板產品出貨量,季增率可達五到六成。由於客戶拉貨又急又快,義隆緊急尋求更多晶圓代工產能支援,成為此波Chromebook的大贏家。聯詠、致新、鈺太等晶片廠也透露,旗下相關晶片訂單應接不暇,庫存不夠賣,Chromebook助攻業績大放異彩,訂單進補,一路旺到2021年。
#面板 #群創 #友達
面板市場價量齊揚,昨日公布8月營收同步報喜,群創為244億元,月增2.8%,年增16.1%,攀上22個月來高點,友達為243億元,友達8月合併營收月增5.9%,年增0.5%,是近14個月最佳。業界普遍樂觀預期,產業景氣可一路旺到年底無虞,友達董事長彭浪更樂觀上修景氣能見度,看好可直達2021年。彭浪認為,面板產業這波景氣會續旺到明年,今年第4季也不會有傳統的淡季現象,明年第1季也不會走弱。
#DRAM #華為
繼美光之後,全球前兩大DRAM廠南韓三星與SK海力士傳出將跟進不再與華為有業務往來,估計華為明年智慧手機銷量將銳減74%。時值記憶體旺季不旺、價格走弱,主要記憶體廠無法再供應華為,大量庫存面臨去化,恐使得市況雪上加霜,牽動南亞科、華邦、旺宏等業者後市。全球前三大DRAM廠都將停止供貨華為,台灣記憶體業者目前則仍未明確表態後續與華為業務的往來關係。不過,華邦電與旺宏高層均不諱言,美國大舉封殺華為,確實對公司營運造成短期影響。
#財經 #新聞 #非凡新聞 #ustvnews #news
亞太台灣之星合併 在 智慧家庭實驗室-智家嚴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遠傳合併亞太成為二哥
#看一下5G魚頭魚尾魚肚發現魚頭的台灣之星旁邊正巧是魚肚的遠傳
#5G頻段跟玩大富翁一樣一開始就是要花錢買地盤...
#鴻海的研發資源加上遠東集團的5G場域
井琪表示,第一階段將以50億元投資亞太電信,取得11.58%持股,預計2021年5月30日之前達成。第二階段則以遠傳發行新股的方式與鴻海進行換股,持有亞太電信的股權將進一步提升至23.8%,鴻海對亞太電信的持股則將從超過40%一路降至36%、23.8%,希望第二階段可以在2022年6月底之前完成,屆時鴻海也將持有遠傳2.45%股權。
井琪進一步說,第一階段完成之後,將取得亞太電信1席董事,並以權益法認列亞太電信的投資損益,但並非納入合併報表,而第二階段在持股提高之後,董事席次增至2席。未來鴻海與遠傳都將成為亞太電信的第一大股東。
遠傳亞太合作躍居電信二哥 亞太力拚11月5G開台
https://lnkd.in/gjyAq8s
---
www.smarthomelab.tw #智慧家庭實驗室
亞太台灣之星合併 在 繼台哥大併台灣之星遠傳宣布合併亞太-民視新聞-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民視即時新聞】遠傳電信還有 亞太 電信,25號晚上,召開重大訊息說明,遠傳董事會決議,吸收 合併亞太 電信,繼去年底台灣大哥大,宣布 合併台灣之星 後, ... ... <看更多>
亞太台灣之星合併 在 #閒聊台灣之星VS 亞太電信 - 3C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看到台灣之星和亞太即將被合併的新聞後有點手癢想趁最後一波申辦門號,但在辦之前先測試這兩家小電信的行動網路品質。台灣之星3M吃到飽方案的測速 ... ... <看更多>
亞太台灣之星合併 在 [新聞] 震撼彈!台灣大哥大宣布合併台灣之星- 看板MobileComm 的推薦與評價
1.原文連結:https://reurl.cc/ven8pL
2.原文標題:震撼彈!台灣大哥大宣布合併台灣之星 穩坐電信二哥
3.原文來源(媒體/作者):中時新聞網
4.原文內容:震撼彈!台灣大哥大宣布合併台灣之星 穩坐電信二哥
中時新聞網18:122021/12/30
台灣大董事長蔡明忠。(資料照)
台灣大董事長蔡明忠。(資料照)
電信業重回「三雄」時代,台灣大哥大今日宣布合併台灣之星,雙方合計用戶數976萬戶
,除超越遠傳與亞太電信的組合912萬戶,穩坐二哥,更進逼中華電信的1065萬戶。市場
人士認為,歷經3G、4G廝殺,電信業走回「大者恆大」格局,小業者必須採合作或合併因
應夾擊,可預見的將來,三大電信集團的競爭將更為激烈。
事實上,當遠傳與亞太啟動共頻共網後,台灣之星與台灣大哥大合作的可能性便急遽升高
,不過台灣之星自始之中都未鬆口,僅說這就像是賽局的競爭環境,只要棋沒有下完,都
不知道有何競爭優勢,以及最後與誰合作。
台灣之星的前身是威寶電信,2013年頂新集團併購威寶電信,2014年8月25日正式開台,
也將名字改為台灣之星電信。最早的股東包括頂新持股 52%,其他大股東包括國泰金的
霖園集團20%、中信金控8%、郭台強以中影公司入股10%,威寶原始股東金仁寶集團持
股10%。
不過今年10月開始,大股東陸續出脫持股,包括中信金控旗下台灣人壽,以每股9.2元出
售1.5億股的台灣之星,另有0.75億股以每股10元出售,合計2.25億股,總出售價格21.3
億。國泰人壽與國泰世紀產險也在本月以每股9.47元,分別出售3億及0.6億股的台灣之星
股票。
在歷經原始股東出售持股後,也就是說台灣之星第三、第五及第六大股東,再加上國泰產
都將手中持股,賣給頂新集團的頂安開發,頂安開發4月底時持股57.64%,這次買下四家
公司手中持股,比率將拉高到72.35%,當時外界就猜測,頂新是否有「其他想法」,果
然應驗。
台灣之星目前用戶數超過265萬戶,總經理賴弦五日前受訪時表示,展望2022年,台灣之
星整體行動電話總用戶數希望挑戰300萬,其中5G用戶將破100萬,達到月租用戶40%滲透
率,並規畫2023年5G網路達到全島全面覆蓋目標,估計5G三年總投資金額達150億元規模
。
台灣之星也是目前五家電信中,唯一沒有上市櫃的業者,主因是每年50億元的資本支出,
EBITDA還不足以支付資本支出,但預期2023年資本支出就會降低,資本支出降低時,台灣
之星才能走到好的光景。目前來看,發展5G服務的前2、3年雖營收提升,但獲利還無法跟
上來。
5.心得/評論:
我有一個99元的台灣之星門號,但在辦公室的訊號實在太差,現在換了台灣大哥大的訊號
,應該會變好,期待合併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217.143.12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bileComm/M.1640859996.A.266.html
※ 編輯: charles0939 (180.217.143.127 臺灣), 12/30/2021 18:29:5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