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台灣確診病例下降至個位數字時,我們不能遺忘的人與事》—向台灣收治重症病患最多的醫院亞東醫院致敬
台灣從五月中開始疫情鋪天蓋地、人心惶惶,疫苗又不足。
當時最大的醫學中心爆發院內感染,開始減少收病患,保護醫院:救護車送到各大台北醫院,多數醫院表示病床全滿,拒收,救護車人員又開始另一趟奔馳,最高紀錄轉診廿四小時:有些醫院好不容易同意收治病人,但要求先在醫院戶外等待空床⋯⋯
三個月,恍若隔世:對於親身體驗的人,一生難忘:對於只是看著新聞的人,那些往事,記憶可能慢慢淡了。
甚至當東京奧運我們的會旗揚起之後,許多人忘了:以為那驚心動魄且悲傷的幾個月,是一場遙遠的夢境。
但一個國家,可以度過當時的危機,主要是靠著一些前僕後繼的「小人物」,他們不顧生命危險,全力守護,我們才有今天愈來愈安全的台灣。
功勞不是大官,是那些默默付出,日以繼夜,尤其不敢回家,怕自己身上病毒害了家人,卻仍每日照顧確診病患的醫護人員。
我這一生永遠不會忘記,每次那裡有群聚感染時,永遠站在第一線,在大熱天把自己包裹成太空人般,走進危險區域進行核酸檢測的台北榮總工作團隊。
我這一生永遠不會忘記,在剛剛退休的前院長林芳郁及接手他院長職務的邱冠明院長指揮下,全台灣收治最多重症患者的亞東醫院,他們全院的危險與辛勞。
過去的成語: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我們剛剛經歷的三個月,是前人日日活在危險中,保護了我們日常的平安。
其實,現在有些確診患者,尚未出院。奉獻的醫護人員還沒有完全解除風險。
島嶼上人人都會唱一首歌:感恩的心,但未必記得提醒自己。
這一集的「茜問」,特別向收治最多重症的亞東醫院及邱冠明院長致敬。
短短三十分鐘專訪邱冠明院長,難以道盡心中的感念。
他們不只是天使,她們有時也免不了有著惆悵:尤其回不了家的護士住在臨時宿舍,夜裡彼此互相安慰。
黑暗,也曾一點一滴, 穿過她們的眼簾 ,尤其七月中她們的第二劑疫苗接種已經過了期效,他們渴望政府支持他們增加防護力,同意混打:他們以為政府會體恤,會了解他們的犧牲,政府會看到全國醫師公會發表的聲明共同的請求呼籲。但指揮中心卻一直等到8/8日才同意1.2.3類人,可以混打。
遲了,因為太靠近病患,她們等不了。指揮中心的決定離她們必須打第二劑疫苗,整整晚了至少二十天、近一個月
七月二十日左右,這些專責重症病房的醫護,皆已無法再等,她們認命的、無語的、或許一點點想為自己流淚的,接受命運及指揮中心的安排,打下了第二劑AZ。
之後,無悔,繼續奉獻。
無奈,未曾遮蔽天使的心。
他們沒有天使戴的風帽,他們未披上修為的僧衣; 甚至沒有期待社會給他們任何掌聲。
在台灣,她們教會我們一件事:
「默默的,是偉大的代名詞。」
《茜問:向收治最多新冠重症的亞東醫院致敬》
https://bit.ly/3CBVD5G
亞東醫院病床數 在 商業周刊(商周.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跟死神搶11%新冠重症的命...亞東女武神「台姐團隊」,守護全台最多加護病床數】
我們來到亞東醫院5樓,COVID-19肺炎專責加護病房外,剛穿好防護衣的醫護準備進去接班。突然後方有人大喊「清空!清空!新病人來了!」這時,所有人馬上貼到牆邊,面對牆壁,大氣不敢喘一下,病床推過後還得再等2分鐘才能移動,以免病毒可能浮在空中。如此高壓的醫療現場,是「台姐團隊」的日常。
人稱台姐的她領軍的百人跨部門團隊,專責58床COVID-19重症病床,全台最多,不只超越學術龍頭台大醫院,也比規模3倍大的林口長庚還要高。一場疫情,讓過去20年默默在加護病房付出的張厚台,突然多出許多頭銜:「台灣抗疫第一戰神」、「亞東女武神」。時間拉回5月下旬…⬇️⬇️⬇️
亞東醫院病床數 在 台視新聞台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TTV熱線追蹤】重症人數暴增 專責病床數為何不足
#辣妹編:醫護人員辛苦了!
---
國內醫療量能面臨最嚴峻、最緊繃的挑戰,原本規劃的負壓病房數量遠不及這一波疫情需求。為了盡可能收治更多患者,許多醫院都努力加開病床,像是臺北榮總短短七天內就增設36張專責重症加護病床、新北市亞東醫院更開出58張,收治全國多達11%的重症患者。第一線醫師表示,短時間內要設立符合感控規範的重症病房相當不容易,把院內感染的風險降到最低,且這些重症患者若沒有及時的氧氣治療,48小時內的死亡率相當高。在疫情最危及的時刻,不斷收到的重症收治需求,有如海嘯一波接一波,讓醫護群組感受到被死神追著跑的極大壓力。
#重症 #專責病房 #醫療量能
---
【訂閱 #台視新聞 帶您一起熱線追蹤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