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發新校長賀卡,祝福陽明交大人新年快樂、牛轉乾坤、步步高陞!
-
各位陽明交大人:
在21世紀第21年的2月1日,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正式成立。合校經歷了超過20年的探索,歷經張俊彥校長、曾志朗校長、吳妍華校長、吳重雨校長、梁賡義校長的醞釀與催生,終於在張懋中校長、郭旭崧校長及陳信宏校長任內合力完成。我有幸能擔任合校後的首任校長,感覺肩頭上的擔子無比沉重,但我有信心在師生校友共同努力下,必定可以順利達成任務。
我是陽明大學醫學系第五屆 (1986年畢業) 校友,於陽明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及生醫光電所任教。2019年中開始,我擔任籌設博愛校區「醫療財團法人憶卿醫院」之執行長,2020年2月由陽明大學轉任交大生科系,並兼任台聯大系統副校長。陽明大學與交通大學對我而言,都具有深刻的情感與意義。
交通大學身為高科技教育研發重鎮及產業的領導者,就像是新竹疾風中堅挺不拔的勁竹,而陽明大學對於追求學術卓越及偏鄉服務的熱忱與關懷,則像是唭哩岸山迎春時奔放燦爛的櫻花,2021年我們即將一起開創嶄新的篇章,如何讓原本不同的兩所大學在未來走向共同的道路?合校工作千頭萬緒,我認為為合校初始最迫切的任務是在最短期間內獲得兩校師生同仁校友對新學校的認同;有鑒於此,我們將啟動「一樹百穫」計劃,針對各項議題如新穎教學、科技趨勢、大學社會責任,乃至校歌校徽、校園美學等,擴大邀集師生與海內外校友共同參與討論,一起發想,以資訊科技作為激盪腦力的平台;透過匯聚、分析及整合意見,我們計畫於合校啟動後的第100天,向所有關心陽明交大的朋友們提交一份具共識基礎的合校願景- 這將是一份具十年展望前景的三年計畫藍圖。而在這份藍圖逐漸清晰之前,我們將借助師生校友對過去的記憶作為新學校的黏著劑以度過磨合階段;以校徽為例,陽明交大將暫時以中英文字之”NYCU”或「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作為識別,將設計交付專業,將歧見或認知差異以智慧與包容來逐步化解。
傳承、深耕、融合、開創是合校的核心價值,陽明交大將以院系所及跨院研究中心為發展主軸,師生將是學校在全球高等教育競爭中參與競逐的主角,行政團隊的首要任務是架構一個穩固的舞台,讓舞台上的表演者能盡情發揮以獲得最大成就與掌聲。
陽明交大的九個校區將整合為雙主體校區,搭配產學共創校區及教學醫院群,由交大校區及陽明校區校務長領導的主秘、教務長、學務長、研發長、總務長、國際長的團隊,以及負責專案的副校長們為師生服務。我們將以最精簡的人員編制,發揮最大的行政效力與效率。除附設醫院外,學校也將與各教學醫院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尤其是榮陽交團隊經營多年、成效卓著,在未來生技醫療、智慧醫療領域的發展,台北榮總絕對是重要的合作伙伴。
莫忘合校初衷,陽明大學的人文與專業扎根於向社會貢獻的使命感,交通大學的優勢展現在勇於突破的創業精神,合校後兩股力量匯流,陽明交大將打造淬礪成為一所「偉大大學」,這所「偉大大學」將會:
締造創新 樹立價值、
激發潛能 培育領袖、
勇於調適 面對挑戰、
引領轉變 發明未來。
林奇宏 敬上
2021年2月1日
交大博愛校區科系 在 交通大學校友會 NCTU Alumni Associatio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交大友聲雜誌】2019年06月號(525期)出刊囉!
本期為各位讀者帶來交大「絕版」已久的歷史逸趣集錦!隨著校舍改建、科系集中至光復校區,現在大部分的學生難以知曉留存在學長姐們記憶中博愛校區的故事。而本月友聲便是以大學生活除課業外,最少不了的「食宿」為主題,帶領大家走進時光長廊,並從其中那些頗具年代感的篳路藍縷中,珍惜現在擁有的幸福。
另外,交大校友以高凝聚力、飲水思源著稱,校友總會郝挺理事長更是有所感,除了跨平台的交流外,更重要的是做母校最忠實的後援會,協助推動各項重大要務,讓交大成為一座偉大大學。
許偉揚學長即是將專業回饋母校的好例子。建築所畢業的他,重新打造浩然圖書館三樓期刊室,注入用「埕」這個台灣特色意象,來重新塑造公共性,變成一個知識的廣場,讓空間除了知識、專注的人們以外,添加了與建物共生互動之感。
一切的發展總是承先啟後,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我們享受著師長教育、學長姐回饋的果實,點滴於心的交大人們成長後,就像封面人物鄧克平學長等人一樣將史料故事交接、許偉揚學長不計公家標案的利潤厚薄,形成好的循環。交大校友真是交大最棒的資產!
更完整月刊專訪、內容請參閱>>
http://alumni-voice.nctu.edu.tw/epa…/month/vol525/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