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橋上的人]
星期五下午,港島頂級購物區繁忙非常。從金鐘廊走到太古廣場有一條行人天橋,巨型落地玻璃密封設計,讓行人可以遠眺整條金鐘道,俯瞰電車路的交通情況。在下午約4時,約一百人聚站在天橋的其中一邊,眼神同時望向遠處。路經這裡的有在附近工作的白領,和說英語的外籍人士。
在商場人潮裡,可以聽到這些對話:「何詩蓓真係好勁呀!」說的是這天早上代表香港出賽的游泳運動員,於今屆東京奧運已贏得第二面銀牌,是這天城中熱話,若包括早前勝出劍擊金牌的張家朗,香港運動員已在今屆奧運拿下了三面獎牌,是香港開埠以來最佳紀錄。
對於天橋上聚滿人,有不明所以的人走近,看到地上有人擺放了單張,「24歲的唐英傑 TONG Ying Kit is 24 years old,好人一生平安」,旁邊有唐早幾天因國安法入罪的中文資料,卻欠英語,有人用英語問:「What is this?」
這個城市,在狂喜和狂悲中搖擺。
從天橋上眺望遠處,正是連接太古廣場的最高法院。最高法院審訊案件,可判處刑期並不像區域法院有七年上限,嚴重案件都在這裡審訊。從高等法院進出的囚車,需要路經繁忙的金鐘道,但這天警方佈陣下,不但記者被隔到老遠,市民就更能只站在商場的天橋上遠眺。
從天橋位置到囚車出入位置,相隔約150米。以往「送囚車」的人們大喊或揮動手機燈,車內人看得見,這天,百多米外的眺望,只能遙記心意。
第一宗國安法審訊於周二(27日)判兩項罪名成立,三天後即今午宣佈刑期。判決有沒有罪的那天,法院來旁聽的記者人數,要比這天宣判刑期的更踴躍。那時全球記者關注「光時」口號是否入罪,這天判刑,記者人數略為減少。
然而,本地市民旁聽的意欲則沒有減退。早上八時已有中年女士來排隊拿旁聽票。最後,內庭及庭外直播票,公眾人士入場總人數約170人,出現「爆庭」現象。
其中,只有20名熱心市民能夠入到庭內。他們以中年人士為主。有人坐下來低聲互相提醒:「這個庭很細小,只能入二十人」「我們這個位置最接近唐英傑」「一會兒宣判時我們不要有太大的情緒反應以免影響家屬」「我已與唐的家人交換電話,希望將來可以探望,互相支持。」
市民拿的是紫色票,家屬拿的是白色票。然而,家屬票並不夠。
下午2時40分,市民及記者均入坐。家屬較遲到來,一名微胖紥馬尾的少女,拿着「市民票」向坐在較前的旁聽公眾低聲說:「我們是家屬,想坐在一起,可以跟你們交換座位嗎?」公眾隨即把最前的位置讓出,少女連連道謝。
長髮的唐英傑母親,穿着白色麻質套裝,腳踏平底鞋出現。她化了淡粧,做了粉色美甲,戴着紅色手鍊。她和幾名年輕女性親友一起,坐在最接近犯人欄的家屬席。
開庭前,年輕女孩不時拍拍唐母的肩,跟她談話時輕撫着唐母的背,或輕輕跟唐母牽手以示鼓勵。她們的座位距唐英傑約十呎,可以清楚跟唐交換眼神。
下午2時57分,唐英傑終於在懲教職員押送下出來。以往審訊時,唐會提早一點出來露面,可是,這天卻調校到距離開庭很短的時間才讓他出來,於是變相減少了唐可以與律師溝通的時間,或與家人對望的時刻。
法庭的時光,客觀上是一回事,主觀亦有另一種感受。
冗長的審訊,時間像特別漫長;但判決及判刑,又如電光火石。
身型壯碩的唐英傑,穿着十多日審訊的那套衣服出現。灰藍色西裝外套,黑色恤衫,髮型清爽但這天頭髮有點凌亂。甫步入犯人欄,唐先舉起左手跟律師打招呼,轉而望向母親及幾位年輕女性親友。
女性親友不時俯身,嘗試找角度能夠與唐保持眼神接觸。因為犯人欄的橫柵,與及防飛沫膠片的阻隔,令視線有所阻擋。女子們不時從座位做心心手勢,鼓勵唐。
律師趁開庭前的寶貴時間,拿了文件遞給唐,揭開防飛沫膠布跟他對話。唐亦把紙張交給律師。
唐英傑接過即時傳譯的耳機,把主機插向自己的西裝的左胸口袋,再把耳塞塞進左耳,再用手指托一托滑落的眼鏡。
不一會兒,一名駕駛着電動輪椅的中年婦人進來,被安置在家屬旁。她是一名熱心市民到來旁聽的市民,法庭未開始,她已經在拭淚。
3時04分, “Court!”的男聲喊出,三名法官步出坐在席上。法官杜麗冰用英語宣佈她不會詳細把判刑的原因詳細讀出,只挑選判刑重點來讀。
她以英語說出 “Six and a half years and eight years respectively for counts 1 and 2….”
判刑是否分期執行,還是同期?
杜官再說,如果當初唐選擇認罪,會是有減刑可能,但今次唐選擇不認罪。唐有幾次交通相關案底,於國安法判刑則不相關,會視他為「良好品格」。法庭亦表示同情唐的家庭狀況,作為唯一的經濟支柱,而其祖母亦有重病。但認為這些是「被告人應該在犯案前考慮的事」。
杜官指出,兩控罪雖然來自同一組事實(即開着插有「光時」旗的電單車衝過警方防線),但「兩罪是分開而明確的 (separate and distinct offences)」。
正當大家在疑惑究竟總刑期多長的時候,杜官又說會行使 “totality principle” (整體判刑原則)。
杜官最後交出一個數字,其中2年半刑期分期執行,總刑期9年。
杜官說,這刑期反映了「被告人的罪行嚴重性,社會人士對罪行的厭惡度,並達至阻嚇性」。
旁聽席上的人互相交換疑惑的眼神,大家對繁複的法庭英語不太聽得入耳,只關注總刑期多長。大家互相在電話上的筆記簿寫上數字,交換眼神。
唐英傑專心聽着耳機,翻譯員以廣東話給他解釋了自己未來命運。唐聽到這裡時,坐得腰板挺直,雙手放在膝上,偶爾用左手食指托一托鼻上的眼鏡,或飛快的揚一揚眉。
直至聽到總刑期後,唐才放鬆了一點點。當法官解釋要吊銷其駕駛執照達十年,唐英傑再向家屬席做心心手勢。
此時法官再談及充公證物的處理。
說時遲那時快,才20分鐘,又有人喊 “Court!”,判刑程序完畢,三名法官離席。旁聽席的人如夢初醒,等待了六、七個小時,為了見唐一面,時光就如此飛逝。「吓?咁快既?即係判幾多年?」旁聽席的人互相追問。
此時法庭有點混亂,坐在輪椅的女士大喊兩次:「抗爭無罪!」保安衝前阻止。唐英傑起身走向羈留室方向,亦即與家屬席最接近的時候。家屬都站起來靠向唐。
有人從旁聽席大喊:「重甲!撐住呀!」
「重甲」是唐英傑在反修例運動的綽號,他愛穿着保護裝備擔任義務救護員。
唐英傑在混亂中回了一句:「你哋都要撐住!」然後身影消失在法庭裡。年輕女親友互相擁抱,痛哭起來。
唐英傑的辯護律師團隊,走近家屬身邊解釋情況,再次確認判刑刑期。
判刑書長達15頁,在法庭外向記者派發,其中一段披露了唐英傑多封求情信內容。
「求情信中指,被告人是個思想單純,心地善良而且孝順父母的兒子,他供養妹妹到海外留學。」
「唐父形容,兒子容易被政治影響,亦受到『不良出版影響,令他做了錯事』。」
「唐的auntie形容,(唐英傑)『受到一些社會人士及傳媒的錯誤報導影響』。」
而判刑書亦有引述唐英傑自己向法庭親撰的求情信內容:「被告人表示感到後悔,現在明白政治看法是觀點與角度問題,最重要還是做人的品格。他亦表達到,希望社會把仇恨放下。」
(For the Defendant himself, he wrote to express his remorse, saying that he had now come to realise that political views are matters of perspectives and should not be more important than human decency. He also expressed the hope that the society might put aside hatred.)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Smart Trav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阪餃子の王将 #道頓堀大阪王將 #匯豐新銀紙2020 #道頓崛必食 #道頓崛美食2020 #travelplan2020 http://yt1.piee.pw/PHLFF Hello大家好, 今日又為大家介紹, 大阪道頓崛平靚正的搵食攻略 其中介紹今日這間大阪王將 位置在道頓崛的路中央 ...
「交通手勢香港」的推薦目錄:
- 關於交通手勢香港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交通手勢香港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交通手勢香港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交通手勢香港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交通手勢香港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交通手勢香港 在 向香港警察致敬- 網民表示呢個手勢係要將後面全線車輛減速 的評價
- 關於交通手勢香港 在 香港指揮交通手勢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 ... 的評價
- 關於交通手勢香港 在 香港指揮交通手勢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 ... 的評價
交通手勢香港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疫情之下的微光
有位同學私訊過來說她感覺自己的狀態不太好,跟小孩天天關在家裡情緒超低落的。先生工作的型態是無法在家上班的那類,但他回家後,累了整天的太太卻不想請先生一起照料小孩,不知道是不是帶回病毒了? 會不會傳染給小孩? 她問我怎麼辦。
我只想告訴她,沒關係的,妳不孤單。
相較起台灣的各位,現在的我們,應該是比較能夠從容面對如此的生活模式,不是因為麻痺,是習慣了,接受了,適應了。
香港其實也才剛逐漸解封而已。回想去年到今年四月的這些日子,一開始我連大樓電梯都不太敢搭,同棟的鄰居有幾個確診的。能夠網路訂貨的所有一切,都盡量網路訂,紙箱都在大門外拆了才把裡面的物品拿進屋裡,然後再消毒外包裝,求個心安。每一個家人包括麗莎,都有『非不得已出門』時的鞋子跟外套,擺在門口不進屋內。
偶爾出門採買補給的時候,走在冷清的街道上,看著暫停營業的店家餐廳、被拉上橘色封鎖線的公園,就會不由自主的鼻酸想哭,覺得委屈,覺得現在是怎樣???
有一陣子中環的金融圈大爆發,先生回家完全不碰我跟孩子。他自己堅持分桌吃飯,堅持自己洗碗,堅持自己睡(這是好處),連衣服都分開洗,那段時間我心裡也好難受。但真的,比起太多人,還能夠一家人同屋簷相互訴苦說笑,已是幸運,想想醫護,消防,物流、外送的,我們還叫屁叫呢。
然後日子過著過著,心境開始不同了。從一開始的恐慌懼怕、憤怒躁鬱,到漸漸地習慣,甚至開始喜歡那種緩慢、柔軟的步調。
有在看我的妳們應該都記得,我雖然很羨慕妳們在台灣露營或環島什麼的,但我也常描述那些苦甜苦甜、閃閃發光的微小片段。
小孩不用上學也不錯啊,不用趕行程,沒有才藝班,作業不用每天交,作息不正常,想幹嘛就幹嘛,不是蠻爽的嗎? 除了小孩吵架會很煩以外,其他的事都無所謂吧? 有沒有覺得自己吼叫比較少了? 至少我是喔!我因為疫情才發現,我之前爆炸多數的原因,都是因為在趕趕趕,催催催。
今天去畫畫,我跟老師在聊,她說,如果將來某天可以全世界一起摘掉口罩,應該大家反而不習慣,覺得很不衛生耶。
還有阿,我今天搭計程車的時候,司機跟我說,欸,台灣現在疫情還沒降下來我很痛心耶,我好喜歡台灣,只有台灣跟香港的中文是繁體耶!然後還一直幫我加油!很好笑!
照片是昨天跟樂樂去打網球,回程路上拍的。他因為很認真聽教練的話沒有放空,問我可不可以搭叮叮車當作他的獎勵。我們一年多沒搭大眾交通工具了,香港最近沒有什麼確診案例,我眼看叮叮車進站,牽起他的手就往前衝,但因為下過雨路很滑,他在我身後摔倒後滑行了三公尺,我把他拉起後抬頭跟站在車頭的司機對上眼,他用手勢告訴我,慢慢走,我會等你們。上了車之後我們走到上層,這時才發現兒子雙腳包括褲子跟鞋子,都沾了大片的泥巴。一位小姐姐見狀站了起來讓他坐,小姐姐隔壁的大叔也站起來叫我坐,我說不用了,他說你趕快坐下幫兒子擦乾淨吧。
以上這些很無聊的小東西,都是因為病毒,才被我們看見的。靜下心來,妳們很快也會感受到的。苦著苦著,就甘甜了。
加油,我好想家,好想爸媽跟妹妹和妹夫還有一起長大的老朋友們,好想台灣。
交通手勢香港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跨界圍攻:「AI 視覺」公司已集體殺入智能駕駛圈
2021-05-22
雷鋒網
如今的智能汽車賽道,說挨肩迭背也不為過。
新勢力派引領變革,最為二級市場所看好;泛網際網路派占流量高地,擅技術遷移;傳統車企派根基夯實,品牌名聲享譽在外。
甚至財大氣粗的某地產派也曾放下豪言――力爭 3-5 年成為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
如華山比武般,大俠們個個嚴陣以待,各方勢力黃巾高擎,左右開弓。
你看看,前有行業鐵幕,中夾破釜沉舟之心,後是險峻江湖,哪還有初進牛犢的落腳之處?
即便如此,在月前燥熱尚未消退的上海車展後,鮮少被提及的AI視覺公司還是擠了進來。
看慣了巨頭們的聲勢浩蕩,轉身發現AI視覺企業們的入局講究一個循序漸進,起承轉合。
而他們的悄然進入,也給智能駕駛領域增添了幾段新故事。
海康威視:左手自研、右手投資
AI安防老大哥海康,深耕智能駕駛市場履行一貫的低調風格。
其對智能駕駛的綢繆始於2015年,當時海康內部計劃開展新業務,起初確定的業務有三:海康汽車電子、海康機器人、海康螢石。
2016年7月,耗資1.5億的海康汽車技術正式成立。
在此前後,海康還分別於2016年6月投資了威視汽車科技,2017年7月成立了海康汽車軟體。
2018年是海康智能駕駛的上升之年,市場渠道、技術研發上均有突破。
2018年2月,他們上線高級駕駛輔助系統、自動泊車APA+,同年又成功打入2019款保時捷卡宴的配置中。
汽車產業以穩為重,鏈條長、利益盤根錯節,新入者切入並不容易,而海康卻出其不意一舉打入高端。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海康汽車已經通過了20家OEM的審核並成為其合格供應商,公司的主要客戶包括一汽集團、北京汽車、上汽榮威、上汽名爵、本田汽車等。
其中,定點項目超過200個,已量產的項目超過100個,覆蓋500家渠道合作夥伴。
成立子公司自研之外,投資也是海康較為看中的一大路徑。
在成立汽車電子公司之前,海康就曾在2016年入股毫米波雷達企業森思泰克,並成為後者的第二大股東。
2013年成立的森思泰克既是毫米波雷達第一批探路者,也是成績較為優秀的領軍企業之一。
森思泰克創始人秦屹是英國海歸的雷達專家,在英從事雷達研發和製造十餘年。
據悉,森思泰克所聚團隊成員中80%具有軍工背景,掌握雷達硬體、軟體和量產工藝等幾乎全部核心技術。
據悉,森思泰克毫米波雷達在北京、石家莊設研發中心,在蕪湖設總廠,在杭州設車載事業部。
石家莊,有軍工雷達大本營之稱,軍民毫米波雷達研發人才密集,且電科雷達研發54所和13所都在石家莊。
森思泰克也頗為爭氣。
2019年,思泰克首次實現大批量77GHz車載毫米波雷達國產化、突破國際巨頭壟斷。
森思泰克的77GHz毫米波雷達成為國內首個真正實現「上路」的ADAS毫米波雷達傳感器。
目前,森思泰克已成為紅旗、一汽、韓國現代、東風日產、長城、長安等國內外車企體系內供應商。
海康與森思合作的高分毫米波成像雷達+視覺融合技術,或許將對壘低線束雷射雷達。
大華股份:立足整車,三電、網聯、自動駕駛多點齊發
零跑汽車脫胎於大華股份的汽車部門,獨立後獲得了大華股份的技術和資金支持。
2015年,大華股份副董事長兼任大華股份CTO朱江明親自下場,成立零跑。
經歷2019年新能源補貼大退坡,不少新勢力造車企業已經出現嚴重資金問題,且變現存疑。
零跑汽車亦不例外。
2018年,零跑虧損 3.07 億元後,2019 年上半年又持續虧損約 2 億元。
2019年1月4日,零跑汽車第一款車S01上市,該車2019年全年交付約1000輛。
對於連續虧損的零跑,唱衰論一直也在網上發酵。
朱江明對此表示,「即使不融資,零跑也能再活三年。」他透露,大華股份將持續為零跑輸送資金,「當然我們希望能更多的融資,發展得更快些。」
在經歷融資受阻後,2021年伊始,零跑官宣融資43億元,合肥政府投資平台亦在其中。
今年年初,此前曾投資蔚來的合肥市政府與零跑方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未來合肥方面將對零跑B輪融資投資約20億元,並展開更多合作。
現金流方面,從不被業界看好,到巨額融資的到帳,仿佛又讓市場看到了可能性。
技術層面,零跑汽車稱自主研發了三電系統、智能網聯繫統、自動駕駛系統三大核心技術,並完全掌握自動駕駛核心硬體平台和算法技術,實現對自動駕駛感知、決策、執行層關鍵技術的自主化全覆蓋。
產品層面,零跑汽車目前旗下擁有3款量產車型,分別為:零跑T03、零跑S01以及零跑C11。
三款產品風格各異,銷量不一。
2020年,零跑汽車官方消息稱,2020年累計銷量達11391輛,其中T03為主力軍,貢獻了10266輛。
創始人朱江明也底氣頗足:「2023年零跑進入造車新勢力TOP3、2025年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占率達到10%」。
商湯:求精感知技術,並進艙內艙外
與其他AI獨角獸相比,商湯在自動駕駛上布局較早,也更全面。
2017年進軍自動駕駛,商湯的汽車產業布局可分為艙內(智能車艙)和艙外(智能駕駛)兩大層面。
智能車艙層,基於前裝量產解決方案,以視覺感知技術為錨點,由點及面,覆蓋用戶從上車到用車的多個場景。
商湯的SenseAuto Cabin智能車艙解決方案包括駕駛員感知系統、座艙感知系統、智能進入等等功能。
據悉,在過去的兩年多時間裡,商湯已經拿下了30多個國內外頭部夥伴的智能車艙定點量產項目,覆蓋車輛總數超過1300萬輛,其中10 余個項目已經實現了量產交付。
智能駕駛層,商湯選擇與主機廠合作,做汽車廠商(OEM)及一級供應商(Tier1)的解決方案供應商。
在自動駕駛感知、決策和執行三大要素中,汽車廠商和Tier1占據重要角色。
2017年,商湯與OEM廠商本田簽訂了為期5年的長期合作協議,研發適合乘用車場景的L4級自動駕駛方案。
2018年,商湯完成杭州、上海半開放場地內實現無接管自動駕駛。2019年,在日本落地「AI自動駕駛公園」,將用於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和測試,並面向公眾開放。
商湯的自動駕駛業務定位,是以視覺為主,其他元素為輔。
視覺之外,商湯在高精度地圖和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等方面皆有技術儲備。
通過搭配多種不同傳感器,實現感知、分析預測、決策規劃控制、城市級三維地圖重建及無人車高精度定位能力等技術功能。
目前,商湯對自動駕駛技術進行了多次疊代,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的智能駕駛方案:SenseAuto Pilot智能駕駛解決方案,聚焦 L2+ 級高級輔助駕駛至L4級自動駕駛創新,並在上海車展首次發布SenseAuto Pilot-P駕駛領航方案。
軟體之外,2019年3月,商湯還推出首款原創機器人SenseRover X自動駕駛小車,這是款針對自動駕駛的教學產品。
奧比中光:戰投+自研,兩條腿走路
奧比中光是AI初創企業中對智能汽車投入最多的公司之一。
作為一家AI 3D感知技術方案提供商,成立於2013年的奧比中光現今已在3D傳感領域深耕近8年。
3D傳感作為人工智慧領域最核心的視覺感知技術,融合了晶片、算法、光學、軟體等多交叉學科技術,是人工智慧時代感知識別、新型人機互動等最為核心的技術載體。
除3D結構光外,奧比中光在雙目、iTOF、dTOF、雷射雷達等主流3D視覺感知技術領域也有長遠布局。
早在2018年,奧比中光就投資雷射雷達晶片級解決方案提供商飛芯電子。
飛芯電子成立於2016年,是一家專注於光電設備、雷射雷達研發、集成電路設計的高新技術企業。
成立僅2年,飛芯電子獲得了博世等注資。
據悉,飛芯電子以研發、生產雷射雷達系統及核心晶片為主要業務,客戶群體主要面向國內外汽車、機器人、無人機等生產研發廠商。
飛芯電子稱,其針對行業痛點,採用了連續波載調製或相干外差探測方案,利用焦平面點雲測距技術,滿足較高的空間解析度和較大的視場角,探測距離可超過200m,且無需複雜昂貴的機械掃描裝置,不斷提高系統可靠性,也使獲得的圖像更為清晰。
2019年4月,奧比中光成立車載3D視覺傳感方案提供商奧銳達。
奧銳達的業務重心在智能座艙,產品包括ToF攝像頭模組、雷射雷達等硬體以及3D ToF智能座艙方案。
承襲了奧比中光的3D視覺感知技術,奧銳達可為智能汽車帶來DMS、OMS、手勢識別、人臉識別、身份驗證等多種3D化智能功能。
其金融級安全的3D人臉識別方案,保護駕乘人員的信息安全;通過3D-ToF 攝像頭,實現多區域手勢控制;同時,智能汽車還可以通過3D信息,判斷駕乘人員體型、座艙內位置等。
近日,奧銳達還發布了為智能汽車量身定製的3D ToF智能座艙方案。
虹軟:主攻艙內,走軟硬一體之路
2018年,為應對手機市場見頂飽和,虹軟正式將業務從智慧型手機領域拓展至智能汽車、IoT等領域,一舉橫向突進自動駕駛市場。
虹軟科技創始人兼CEO鄧暉曾表示,未來每輛汽車裡都有10個以上的攝像頭,智能座艙將成為智能駕駛視覺AI的重點應用場景。
與其手機定位一樣,虹軟的智能汽車走軟硬一體解決方案,力圖做車載視覺一站式解決方案的供應商。
從招股書看,截至2018年底,虹軟科技的「汽車等loT產品」的業務收入僅367.95萬元,占比不足1%。
與多數視覺企業加裝雷射雷達等技術不同,虹軟的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完全基於視覺層面,且核心聚焦在車內智能。
虹軟科技的智能駕駛視覺解決方案,包括車內安全駕駛預警、駕駛員身份識別、車內安全輔助、輔助駕駛預警、自動泊車等眾多解決方案。
2019年3月,虹軟入股開易(北京)科技,後者主營業務包括主動安全智能終端(ADAS+DMS+人臉識別)、SDK軟體服務以及硬體整體解決方案。
2019年,虹軟在科創板上市。
虹軟表示,其在計算機視覺領域積累深厚,融合其暗光高反差拍攝、防抖等影像視頻增強算法技術,即使在車內光線不佳、人臉角度多變、車輛晃動等特殊情況下,也能夠很好地完成車輛周圍環境監測和車內人員監測等功能。
上市後,虹軟大力布局智能汽車及其他 IoT 智能設備領域,目前成效初現。
據虹軟表示,智能汽車板塊2019年開始真正量產。
數據顯示,2020年,智能駕駛視覺解決方案業務增長較快,實現營業收入6592.99萬元,同比增長310.61%。
據悉,虹軟智能駕駛相關產品包括DMS(駕駛員識別系統)、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BSD(盲區檢測系統)、OMS(乘客識別系統)、Interact(視覺互動系統)、Authenticate(生物認證)、AVM(3D環景監視系統)、AR HUD(AR抬頭顯示)和智能後備箱等各類以核心算法為基礎的相關軟體解決方案。
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數據顯示,DMS(駕駛員識別系統)的算法業務是其智能汽車業務的主要收入來源。
虹軟今年透露,其智能駕駛業務已實現37+7個前裝車型定點開發(37款量產車型定點,7款車型預研),以提供純算法為主,公司直接與Tier1或整車廠簽約,涉及多家國內主流車企(含造車新勢力)及部分合資車企。
格靈深瞳:最早入局,協同成長
成立於2013年,格林深瞳是最早的一批AI視覺公司,也是最早一批投入自動駕駛的AI視覺公司。
當年,格靈深瞳聯合英特爾研究院院長吳甘沙、國家智能車未來挑戰賽冠軍團隊負責人姜岩等一同創辦了一家專注於自動駕駛領域的公司――馭勢科技。
2016年,馭勢科技在北京誕生,格靈深瞳作為投資方入股馭勢科技。
過去五年,馭勢科技在洶湧潮水中奮力前行。
2017年1月的CES,馭勢科技向世界推出了無人駕駛概念車「城市移動包廂」,該車型成為了全球第三款獲得紅點設計大獎的無人車。
同年,這家公司分別在4月和6月,於白雲機場、杭州來福士率先展開面向普通公眾的無人駕駛商業化運營。
今年1月21日,香港國際國際機場宣布,由馭勢科技與香港國際機場管理局共同研發的無人駕駛物流車將替代人力駕駛拖車,承擔往返機場和海天客運碼頭的行李運輸任務,意味著其在機場的運用已逐步上量。
在過去的一年中,馭勢科技與長安民生物流、一汽物流、巴斯夫(BASF)等數十家企業建立了商業合作。
據透露,在國內某豪華品牌車型上,馭勢科技提供的軟體算法也已前裝量產,並幫助該自主品牌率先推出 L3 級自動駕駛功能。去年馭勢科技交付了數百套「AI駕駛員」,實現年度業績同比增長150%。
前不久,馭勢科技宣布完成累計超10億元人民幣的新一輪融資,在這場融資中馭勢科技獲得了國家資本的參投。
馭勢科技在無人物流埋頭苦幹,潛心鑽研,其成績是在無人物流領域的業務布局幾乎占到了國內市場的70%。
2016年誕生至今,馭勢科技經歷萬千辛酸,在密如繁星的棋子中探索出一條最優解法,以機場定式,在精進自我的路上捨命狂奔。
而格林深瞳的自動駕駛之路,也隨著馭勢科技越走越遠。
曠視:立足AI視覺,做車載全套解決方案
2018年11月,曠視曾公開展示過車載AI視覺解決方案。
彼時的曠視,其解決方案基於車載系統和駕駛過程的人臉解鎖、帳戶切換、駕駛員識別、多模態交互等功能為主,並收取相應軟體使用費和服務費。
「人臉解鎖」可通過車外的攝像頭捕捉駕駛員人臉信息並進行身份的識別與確認,實現人臉解鎖車門、臨時授權人臉解鎖車門;
通過車內的攝像頭實現刷臉啟動發動機、保險箱等,「帳戶切換」功能可通過人臉識別無感知精準識別駕駛員身份,配合車載智能系統,快速調整用戶預設的車輛各項個性化配置(座椅位置、反光鏡角度、空調溫度、音樂、燈光、導航等)。
「駕駛員識別系統」可通過車內攝像頭,實時查看駕駛員駕駛狀態和行為,在駕駛員出現疲勞駕駛或分心駕駛跡象時觸發預警,保障行車安全。
曠視曾表示,其與蔚來汽車實現了未來在智能汽車應用上的深度合作,真正的無人駕駛商用較遠,曠視聚焦對人類駕駛員的理解和輔助。
的盧深視:基於3D視覺相機,為產業賦能
的盧深視在智能汽車領域的角色,更多是與第三方合作的方式。
作為三維視覺領域的佼佼者,的盧深視在高精度深度感知成像、三維實時高精度重建、三維跟蹤識別及感知等技術方向上深耕多年。
上月,的盧深視出席了2021全球自動駕駛高峰論壇,並展示了其最新3D CV相機及其應用。
的盧深視兩款自研3D CV相機,其在5米範圍誤差小於1mm,指標超越國際3D相機巨頭,量產良率達99%以上。
基於前端低功耗嵌入式平台,兩款相機均可實現非接觸式精準識別,基於結構光原理,更可還原人臉高精度3D細節信息,通過人臉立體尺寸信息精準辨識人員身份,同時對於二維和三維攻擊識別正確率高達99.99%。
多提一句,安全性上,可達金融級別。
據悉,除了智能汽車領域,兩款相機也在智能家居、金融支付、智慧交通等領域展開布局。
智能駕駛:AI視覺第二春
AI視覺眾企入局智能駕駛賽道,並非跑題創作。
其一,布局智能駕駛,是戰略向外牽引使然。
自計算機視覺出走實驗室樊籠,AI安防、自動駕駛便拿到一大波投資人的「S卡」。
當年AI落地之時,安防提供了絕佳的土壤,AI公司在此實現技術與產業的交融。
期間,AI與安防彼此成就:
安防向世界輸送的海大宇等驕子,幾乎主導了全球安防市場話語權,行業極速擴容,向城市各個領域蔓延。
AI獨角獸們也從安防起家,並逐漸走向千行百業,邁向全域。
左邊是AI安防成主要營收來源,右邊是AI安防逐漸占領一席之地。擺在入局者眼前的,是如何保持縱向持續增長的必答題。
擺脫路徑依賴,尋找AI安防之外的市場,已是當務之急。
如果說,過去五年,AI視覺公司的路徑是「通用AI SDK 重定製集成項目實施」的話,那麼未來五年,他們可嘗試「非標領域的標準市場 形成標準化產品 低成本規模化複製」的路子。
非標領域的標準市場在哪?自動駕駛、醫療、晶片赫然在列。
縱觀AI市場,目光所及賽道幾近全員虧損,掘金志認為,與高成本人力無關,因為虧損在放大;與硬體儲備也無關,因為可以OEM。
核心在於:AI安防未能標準化,項目需求又無窮多。
那就去標準化市場?有人問。
標準化市場可以一夜之間把價格做到無窮低,但高額運營支出非AI企業所能承受。
標準化市場上不去,定製化市場下不來,AI公司的突破口在哪?答案是:非標準化市場裡找到標準化路子。
賽道上,自動駕駛正是明顯的非標領域的標準市場。與AI安防共通的是,智能駕駛初創企業也依賴資本輸入。
但前者場景碎片化、項目定製化,產品標準化之路漫漫;後者以智能汽車為載體,技術上軟體定義、人機協同一旦成型,會一招吃遍天下鮮。
眼下,不少智能駕駛新勢力已實現產品量產,並獲得一定規模的現金流。
對於一眾搶灘的各路豪傑,AI視覺的入場似乎有些遲。
但智能汽車賽道正熱、格局未定,智能汽車產業鏈長、細分領域繁雜,此時入場的AI視覺,你可以說它入場稍晚,但不能說它機遇不在。
其二,自動駕駛或是計算機視覺技術應用必登之高峰。
近幾年,機器學習持續深入,計算機視覺應用亦有了飛速進展。
千山萬水跨越的人臉識別小山,是AI最成功,也最基礎的一環。
真正的AI,是貫穿感知-決策-執行的長鏈條,這一點在自動駕駛上體現得尤為極致。
感知層,通過各類硬體傳感器捕捉車輛的位置信息以及外部環境信息;
決策層的「大腦」,基於感知層輸入的信息作環境建模,從而形成對全局的理解並作出決策判斷,再向車輛發出執行的信號指令;
最後的執行層,將決策層的信號轉換為汽車的動作行為。
自動駕駛技術是人工智慧、高性能晶片、通信技術、傳感器技術、車輛控制技術、大數據技術等多領域技術的結合體,落地難度之大,各路AI無不動容。
計算機視覺應用場景萬千,自動駕駛無疑是極具挑戰性、最具想像力的一條。
越是長在懸崖之巔的花,越讓人著迷。
一直以來,在環境感知環節,存在AI視覺與雷射雷達技術路徑之爭。
不管何種路徑更優,已經在視頻物聯領域經歷過殘酷驗證,AI技術儲備上,AI視覺企業們也已攢下不少經驗。
狼多肉少,能吃幾成飽?
「自動駕駛是很低級的行業嗎?所有人都想來分一杯羹。」
這調侃入局者們聽了,大抵會覺得分外委屈。
大多數困在第一道門檻,錢。
「沒有200億不要造車」的聲量振聾發聵,造車明星蔚來也曾資金一度跌入谷底。
雖說AI視覺公司除了大華的零跑汽車外,其他參與者目前都專注於智能駕駛硬體和系統,但這也是個昂貴的行當。
不少企業本身依靠資本輸血,是否有更多資金和精力參與自動駕駛廝殺,是他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行業壁壘不容小覷。
汽車產業發展百餘年才形成了一套嚴謹而完整的生產流程和制度,乃至於衍生出了一套基於安全的工業文明,不是後來者們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就能夠顛覆的。
作為智能汽車的核心體現,自動駕駛技術遠未達到成熟的程度;車艙內的智能化體驗也還有豐富的想像空間。
換言之,如果跨界選手想要在智能汽車的世界裡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不僅要高度重視安全這一話題,還要擁有強大的軟體能力。
但在前一輪前沿傳統主機廠以及蔚來、小鵬、理想等新造車勢力的人才軍備賽過後,新入局的玩家要如何吸納更多的專業人才?又如何權衡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的意見和建議,從而做出最終決策?
與此同時,智能汽車的研發不是一件只要懂軟體就能夠做成功的事情。
隨著電動化、智能化大潮的到來,造車的門檻看似降低了不少,但在這一過程中遇到的內因外因的難題,可能遠比想像中的要多。
行業資源尚需積累。
相比AI安防、智慧城市等領域,AI視覺跨界者在智能汽車領域品牌影響力和渠道資源不足,短期內,造血盈利能力較低。
而且,AI視覺企業布局智能駕駛時間不一,技術雖有共性但終究有別,相較於大多數垂直企業,尚有諸多不足。
故可見,過去幾年,即使AI視覺巨頭,步伐也較為謹慎,大多圍繞艙內智能、ADAS市場。
如果說巨頭們跨界,自帶熱搜體質,AI視覺企業跨界的光彩,多少暗淡了些。
前者身家優渥,拿著頂流體驗卡入場,高屋建瓴,後者更多是以小舟,涉鯨波。
當然,隨著技術日進一桿,資源聚沙成塔,營收逐年增長,他們將投入包括但不限於研發、營銷、資本等層面,難保這一葉扁舟,哪天出其不意成為可遠航的重磅郵輪。
莫道桑榆晚
眾多跨界玩家湧入智能汽車,激發了新的生機。
無論從何種角度來看,智能汽車的市場都蘊藏著無限機遇。
這個市場需要鲶魚的存在。
在新時代的風潮之下,我們固然期待看到不斷有實力強勁的新玩家們入局,留下中國智能汽車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我們也殷切地希望,這是一片能夠承載百花齊放,充滿新的生機和活力的沃土,而不是拔苗助長的投機者的港灣。
憑藉先發優勢,不少入局者或已暫列行業前位,但隨著各方力量的持續加碼,後來居上也並非不無可能。
保持警惕,時刻成長。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hot.org/science/83632.html?fbclid=IwAR2Mm9ZU17srF7sCywqUPw-hmRAyGN_sN9XnL0_Q6mE4bUYwUpgGNX3wHps
交通手勢香港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大阪餃子の王将 #道頓堀大阪王將 #匯豐新銀紙2020 #道頓崛必食 #道頓崛美食2020 #travelplan2020
http://yt1.piee.pw/PHLFF
Hello大家好, 今日又為大家介紹, 大阪道頓崛平靚正的搵食攻略
其中介紹今日這間大阪王將
位置在道頓崛的路中央
如果你說黑門市場是大阪廚房
道頓堀就是大阪的美食天堂
間間餐廳都要排隊, 你見到門口好多人排隊啦
但是原來入面有上下兩層的呢, 這一點好多人都不知道
所以堆在門口排隊, 因為除了可以在餐廳入面食,
其實可以外賣, 餐廳除了有最出名的餃子
原來餐牌還有其他食物選擇, 例如炒飯、拉麵、炒麵都有
最平240 yen就有交易啦, 即是17港元
好多時跟朋友、情侶, 一起去旅行決定在哪裏食飯
經常都會有意見不合, 看完這條影片的介紹
你又多個選擇啦, 不用左諗右諗, 價錢又平又抵食又好味
其中他們的招牌食品當然就是餃子啦,
餃子的主要食材有(豬肉、椰菜、韮菜、大蒜、薑、麵粉)全部都是日本國產。
其中更進一步講究產地的是,使用青森縣產大蒜及北海道產麵粉。
清森縣的大蒜要是每年6月採摘, 因為這樣才會有這種甘甜味
北海道產麵粉的最大特徵在於具有強力黏性,
為了製成高品質的麵皮,嚴謹的水分控管是不可或缺的。
利用秘傳調味料與製法完成餃子餡料及餃子皮。
夾起一粒以王將特製的鐵板燒烤酥脆的餃子送入口中,
富含風味且Q彈的餃子皮搭配多汁濃郁的餡料, 暖在心頭。
用盡北海道包皮袋 又用青森縣種的菜
秘製醬汁收起鐵鍋蓋 食出大將的風采
大將風采就是這個美味與秘傳的技藝的傳承
其實在香港超市都可以找到這個大阪王將餃子
但是價錢就高出一倍, 還要自己煮, 個手勢未必一樣好像舖頭那麼好食
不過農曆新年就快到啦, 如果人家嚟拜年,除了年糕和蘿蔔糕
其實大家都可以煮下這個包裝的王將餃子, 招呼親朋戚友
一路食一路可以講下旅遊見聞, 例如可以推廣下我的youtube頻道喇
其實我不知道點解我這麼忙, 還可以有時間去剪片給大家分享
就是因為鍾意分享囉, 聽日又倒屎咁早起身要返公司連續考試兩日
那麼都值得大家臨走給個表情符號以示支持啦, 還有個幾星期就到農曆年初一
希望初一之前都會有機會騰出些時間, 同大家分享旅遊的點滴
我們約定下一條片再見喇喎, 多謝各位, 拜拜
請用片右下角調4K睇片。
みなさんこんにちは、
今日は大阪道頓堀のフラットフード戦略を紹介します
今日はこの大阪将軍を紹介します
道頓堀通りの真ん中に位置
黒門市場が大阪キッチンだと言うと
道頓堀は大阪の食の楽園
すべてのレストランは並んで待たなければなりません。
しかし、上下に2つのフロアがあります。多くの人はそれを知りません。
ドアに並んだのは、レストランのパスタに加えて、
レストランで最も有名なdump子を除いて、実際に取り出すことができます
メニューには、チャーハン、ラーメン、焼きそばなど、他の料理もあります。
最大240円の取引があり、これは17香港ドルです。
友達、カップル、一緒に旅行して食事の場所を決めるのに多くの時間
このビデオの紹介を見た後、しばしば意見の相違があります
あなたはより多くの選択肢があり、左右を使用しないでください、価格は均一で、美味しくておいしいです
その中でも、彼らの代表的な食べ物はもちろんdump子です。
dump子の主な材料(豚肉、ブロッコリー、ネギ、ニンニク、生inger、小麦粉)はすべて日本製です。
その中でも原産地は青森県のニンニクと北海道産の小麦粉です。
Qingsen郡のニンニクが毎年6月に摘まれる場合、この甘い味がします。
北海道の小麦粉の最大の特徴は、強い粘着性です。
高品質の生地を作るためには、厳密な水分制御が不可欠です。
秘密の詰め物調味料と製造方法は、団子の詰め物と団子の皮を完成させるために使用されます。
王様が鉄板で焼いたサクサクのpiece子を入れて口に入れました。
ジューシーで豊かなフィリングが入った、風味とQ爆弾が豊富なling子の皮は、心の中で温かいです。
北海道の包皮袋を使い果たし、青森で栽培された野菜を使用する
シークレットソース、鉄鍋の蓋を片付ける
一般的なスタイルは、このおいしくて秘密のテクニックの遺産です
実際、この大阪王のDu子は香港のスーパーマーケットで見つけることができます。
しかし、価格は2倍高いので、自分で調理する必要があります。
しかし、旧正月はもうすぐです。もし人々が新年を祝うなら、餅とにんじんケーキに加えて
実際、誰もがこのパッケージのキングdump子を調理して、友人や親relativeを迎えることができます.......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Ts0cro3Biw/hqdefault.jpg)
交通手勢香港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啲人成日都話牙齒健康,但你無見到係話脊骨健康。」入行四十多年的脊醫吳澍仁,雖然已經退休約十年,但今天仍會在診所義診,也會到社區中心進行義務講座,宣揚脊骨健康的訊息,除了是因為對自己服務大半生的專業有所不捨外,也是感嘆香港市民多年來對脊骨健康的意識都不足。
跟生活息息相關 決心諗脊醫
回想四十多年前,年輕的吳澍仁選擇赴英讀脊醫,他坦言一開始對行業並不是十分了解,只知道脊醫是奉行不用吃藥及不用做手術的治療方法。但他覺得脊骨跟生活習慣息息相關,而且當年香港普遍的醫學水平不算高,這都驅使他決心讀脊醫:「四十幾年前大部分都係西醫嚟,西醫睇唔好就基本上唔會好。」
讀脊醫期間,在一次與同學練習中,他被誤傷頸部,頭痛得徹夜難眠,卻被老師一下手勢就治好,令他更領會到脊醫的重要性,也更體會到病人的感受。
香港脊醫第四人 至今只增至二百人
在英國畢業後,吳醫生回港執業,當時是香港第四名脊醫,但即使在今天,香港亦只有約二百名脊醫,卻要為七百五十萬港人服務,等於一位脊醫便要服務三萬七千港人,脊醫不足的嚴重程度可想而知:「以香港嘅人口規模,應該要有二千幾個脊醫先叫合適,依家係少咗十倍。」吳醫生苦口婆心地說。
港人脊骨健康意識差
吳醫生指香港人對健康意識不足,對脊骨健康意識更差,「只係擔心病,有病先睇醫生。好多人都以為睇脊醫只係睇腰骨痛,有啲膝痛、腳痛都唔知要睇,頭暈就更加唔知道(要睇醫生)。」他解釋指,因為頸部有很多神經及血管,如果有骨移位就會壓着血管,血管收窄減少血液流到腦部便會引致頭暈。
除了脊骨健康意識不足之外,吳醫生認為香港人的生活習慣,也令脊骨不健康,「大部分我哋見到嘅,我諗七、八成都係因為坐得唔好,因為對住電腦好難坐得好,同埋我又見到公共交通工具啲座位其實(設計)又唔好,坐得耐會腰骨痛。」
政府和大眾不重視 推廣有難度
有見及此,吳醫生多年來都到處去舉辦講座,希望透過教育令公眾認識脊骨健康,但他坦言是很困難:「首先要學點樣坐,但係好難,因為小朋友無症狀,叫極坐好佢都唔會聽,通常有症狀已經四、五十歲,到時先改姿勢係好難改。」
他也批評政府不重視脊醫這門專業,例如現時公立醫院一個脊醫都沒有,各間大學亦沒有跟脊醫相關的課程。吳醫生指相比起西醫,脊醫發展更被諸多限制:「雖然我哋係註冊咗,但我哋其實唔可以轉介病人去醫院,又唔可以出假紙。」
成立基金 助學生赴英讀脊醫
眼見行業不被重視、得不到發展,深感培訓本地脊醫是刻不容緩,不可以再消極等待,所以吳醫生雖然已經退休接近十年,仍努力推動業界發展。他在2012年更成立了「香港脊骨神經科醫學院基金」,長遠希望在香港設立一間脊醫學院。
此外,基金會在五年前開始,全額資助本地有潛質的學生,到英國修讀為期四至五年的脊醫課程,至今已有五人受惠:「我哋只要求佢哋畢業後返香港行醫,因為係香港人捐錢畀佢哋讀書,呢度需要佢哋。」
寄語學生:醫德高於一切
學得醫術固然重要,吳醫生更想學子有醫德,「德行就係話有同理心,係要感受到病人點樣,有啲病人是無咩錢,負擔唔起治療,但如果你可以減收或者體諒,佢哋會好欣賞。」
今集《港。故》用7分鐘,讓大家認識脊醫這個專業,以及一位護脊仁醫的行醫哲學。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
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IG:http://bit.ly/oncckonggu_IG
Youtube:http://bit.ly/oncckonggu_Youtub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dUpkFjmZwc/hqdefault.jpg)
交通手勢香港 在 香港指揮交通手勢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 ... 的推薦與評價
香港指揮交通手勢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機車交通手勢,香港指揮交通手勢,交通指揮手勢ppt在2022年該注意什麼?香港指揮交通手勢 ... ... <看更多>
交通手勢香港 在 香港指揮交通手勢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 ... 的推薦與評價
香港指揮交通手勢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機車交通手勢,香港指揮交通手勢,交通指揮手勢ppt在2022年該注意什麼?香港指揮交通手勢 ... ... <看更多>
交通手勢香港 在 向香港警察致敬- 網民表示呢個手勢係要將後面全線車輛減速 的推薦與評價
網民表示呢個手勢係要將後面全線車輛減速, 確保後面車輛唔會超越前面車隊, 外國嘅FEG車隊亦 ... 網上瘋傳交通警「扮雀」駕車片段警方:現正了解事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