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的貨幣|
昨天看到台灣新聞的社群媒體分享了一個關於振興券的網紅影片,影片中的財經還是理財網紅用星巴克舉例子,說:「用振興券去買星巴克,到後來喝到上癮很不划算。」影片的最後,還有台北市長柯文哲說應該直接給錢的影片。
首先關於台北市長說的「直接給錢讓有需要的人付房租水電」,振興券是振興經濟,而非紓困金,完全是二回事。市長說的紓困金,去年疫情以來我們法國發放了不少,從每個月1500歐到後來的一萬歐。法國的這個紓困金,讓我從一開始就看到了人性的貪婪,很多沒有經濟困難的人想辦法作帳申請,然後爽爽拿著政府的錢去渡假不做事。
再來是網紅說的星巴克問題,如果大家拿到振興券,最好是支持小型的在地商家。支持在地商家這件事情,法國從去年第一次解封後就常常呼籲,因為大集團企業面對海嘯比較能撐住,撐不住的往往是獨立商家,所以巴黎的幾波疫情之後,很多原本不錯的店都倒了。所以請大家切記,拿到振興券後一定要好好支持一下獨立的本地店家。
最後還有一個小地方,就是如果因為使用振興券而喜歡上某種消費行為後該怎麼辦?很好啊,就繼續給他消費下去啊。我個人不只是享樂主義者,而且相信貨幣就是要流通,人生苦短又何必當個守財奴?如果一二杯飲料或買個東西可以為自己帶來短暫的幸福感,為何不對自己好一點?
下圖:好多網友都在說義大利冰淇淋好吃,沒錯,我們家在炙熱的夏天當然也沒錯過。不過巴黎地方媽媽的嘴很挑,吃了一路之後覺得最好吃的是佛羅倫斯下圖這家的水蜜桃與無花果冰淇淋,新鮮水果滋味豐富而且甜度適中。
享樂主義 例子 在 Ming'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MINGSTORY】:那年19 歲,她筆下《日安憂鬱》(BONJOUR TRISTESS) 橫空出世。僅僅五萬字的處女作蘊藏著青春少女的騷動,隨即在文壇聲名大噪。一夜成名的她榮獲法國PRIX DES CRITIQUES文評人獎,自始文學界記住這位俏麗短髮的迷人小魔鬼。SAGAN的字裏行間沒有什麼偉大思想,隨筆而記的片言隻語充斥著享樂主義者的內心剖白。如果要為TOMBOY女孩物色一個最形神兼備的例子,腦海中最直接想起的便是這位天才少女,法國著名作家FRANCOISE SAGAN。
內文:https://bit.ly/34j9E6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人訪 :
MERRY LAMB LAMB:沒有音樂就像死細胞一樣|十一月號封面人物 http://bit.ly/2JEv2Lw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OLLOW US NOW
➜ WEBSITE www.mings.hk
➜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mings.hk
➜ YOUTUBE www.youtube.com/mpwmings
#FashionLiterature #FRANCOISESAGAN #TOMBOY
享樂主義 例子 在 許幼如的職場學習路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得到辦磚 #吳軍 #悲觀主義 #全球變暖
「為什麼悲觀主義會盛行? 我們還是從全球變暖說起。
我最早接受全球變暖的理論,是因為它的佈道師、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多次來矽谷佈道。 按照戈爾的講法,人類災難將至,不可挽回,而他作為一個有洞察力的政治家,一直在呼籲全球一同解決這個問題。
戈爾在Google講,在2000年的大選時期,他就是因為太關注全球變暖問題,以至於沒有時間搞競選,最後輸給了小布什。 對此,當時我們Google的員工聽了之後,對他是欽佩萬分。
我自己第一次感受到全球變暖,是2006年夏天去阿拉斯加,那裡的冰川正在融化,我自然相信了這個理論。 不過接下來的氣候變化好像沒有像戈爾說的那麼糟糕,地球有時似乎在變暖,有時又變得很冷。
當然,一些科學家有他們奇葩的解釋——因為全球變暖,所以氣候會異常,然後會導致全球變冷。
就算全球氣候變暖是一個現象,這樣來解釋至少說明理論還很不完善,接下來的結論就很難讓人信服。
事實上目前地球處於歷史上(比如過去的一億年)溫度相對較低的時期。
⋯⋯
幾個月前在柏林看戲時,我的小女兒問我,為什麼歌劇大多是悲劇?
我說悲劇才有震撼力,才抓得住人們的心。
事實上,這個道理不僅劇作家們懂,科學家們也懂。 如果你說世界正越變越好,人們會嘲笑你天真而麻木,至少也覺得這是老生常談,沒有意思。
上個世紀90年代,哈佛大學的著名經濟學家朱利安·西蒙講,你們這些悲觀主義者都是杞人憂天,結果他被罵成是老頑固和蠢蛋。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
相反,如果你說人類的大難將至,說不定能得到諾貝爾和平獎呢。
這剛好印證了哈耶克的那句話,“(我們)對進步的善行懷有信心,反而成了心靈淺薄的標誌”。
如果你看看京東圖書的排行榜,那些嚇唬人的書永遠比樂觀主義的書排名靠前。
悲觀主義有一個孿生兄弟,那就是懷疑主義。 今天獲取信息非常容易,但好事卻變成了壞事,很多的人寧可相信網上看來的信息,也不相信醫院裡的醫生,他們會在診室裡指導醫生開處方,這就是懷疑主義在作怪。 類似地,我們會懷疑很多人的善意,懷疑我們這個時代給予我們的機會,甚至懷疑未來。
悲觀主義和懷疑主義對我們有什麼危害呢? 首先這會讓我們亂了方寸。 對未來、對世界、對人不同的看法,決定了我們不同的做事方法。
很多記者、心理學家、經濟學家從不同的角度做過這樣的問卷調查,
“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你會做什麼?”
除了一些人會說和家人告別,和家人在一起,寫下 一生的一些事情外,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會做這樣幾件事:
把掙的錢都揮霍光,該吃就吃,該玩就玩;
把自己的隱私、心裡話告訴對方(或者第三方);
找到自己愛的人表白,和伴侶做愛,等等;
強行和心中的女神、男神做愛,以圖身心的滿足。
這四件事,特別是第四件,在通常是沒有人會做的,如果做了,甚至會被看成是犯罪。 但是,當人覺得世界大限將至時,想法就不同了。
另一項調查則正相反,問如果人有一千年的活頭,你會怎麼做?
大家的回答也給出了兩種他們通常都不會採用的做事方式。
因為有足夠多的時間,只爭朝夕的精神沒有了,享樂主義的傾向要遠比現實生活中高。
因為有足夠多的時間完成偉大的事情,大家的雄心壯志比平時要高得多。
從這些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如果對未來沒有一個信心,人難免會每天患得患失。
末日博士魯比尼在2007年賣掉了95%的股票,看似是躲過了一劫,但是如果他隨後也言行一致,他今天的財富恐怕依然是以現金的形式保留著,這讓他 失去了美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股市增長。 事實上今天美國股指已經是2007年之前高點的近兩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