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參議員魯比歐以信件聲援立陶宛總統,信函中表示:「做為民主夥伴,各界應支持台灣人民有權決定他們希望如何被外界稱呼」。強調「中共不代表台灣,沒有權利支配世上其他國家如何稱呼,以及與台灣人民來往」。
而歐洲議會外交委員會,則在昨天通過了「歐盟–台灣政治關係與合作」報告草案及修正案,70位議員中有60票贊成 、4票反對、6票棄權,可說是壓倒性的表決結果。
這份報告案中指出中國的威脅性,並提出台灣蒙受的壓力,以及台灣擁有共同的民主價值觀,其中還建議歐盟駐台的歐洲經濟貿易辦事處(European Economic and Trade Office),可更名為為歐盟駐台灣辦事處(European Union Office in Taiwan),另鼓勵歐盟加強與台灣的官方交流。
這些訊息代表什麼呢?
我們可以看到,從立陶宛到歐盟,越來越多國際社會真正『看見台灣』。中國與世界的鴻溝正在拉大,越來越了解台灣和中國的不同。在這個關鍵的歷史節點,台灣需要有脫中入世獨立生存、與被中國併吞之間做出選擇,沒有「等邊三角形」的選項,而台灣人民需要團結自決自我的定義,事關如何被外界定義、被外界看待。
破壞台中兩國和平,一直以來只有中國單方面。這應該是識字的人都能了解的。國內有政黨堅持自己是中國,幫中國發聲,是台灣的悲哀。
幫中國發聲的人,通常會有完全謬誤的三大假設:
1.台灣是中國一部分,主張終極統一。
- 與台灣民意矛盾,「台灣不是中國」已是主流民意最大共識
- 與歷史事實矛盾,台灣並不是中國的一部分,連「中國」自己本身,在過去歷史上都不是「 一個中國」。
- 與國際現況矛盾,目前國際反中的態勢越來越明顯。
- 就算抱緊中華民國,中國黨應高舉消滅叛亂中共之大旗,中共的歷史自稱消滅了中華民國,中國黨不滅中共,不配講愛中華民國,對不起過去反共的黨人先烈。
2.中國對台灣友善,可和中國談判。
- 但過去中共兩度破壞國共合作,嘗試消滅國民黨。
- 中國撕毀西藏和平協議,鎮壓圖博人。
- 中國撕毀中英聯合聲明,鎮壓港人。
- 國際社會援助中國發展,但中國從未「溫和化」、「民主化」。
3.中國崛起不可避免,打不過只好配合換取更好利益。
- 納粹無痛吞併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國,最後都造成當地更大浩劫
- 中國統治並非只取代美國,而是將人權、民主、市場經濟等機制全部摧毀,會毀壞台灣平穩的生活與下一代的未來。
- 若與中國結合,就是與世界為敵,「台灣」這個「品牌」將不再有國際重要性
- 抵抗的意志,是世界支持台灣的前提
- 聯合民主國家,台灣才會有維持自主生活方式的未來
我過去也一直在質詢等等提倡以台灣之名走出世界,目前「台灣不是中國」已是主流民意最大共識,當你真心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會來幫你。過去我們曾經被裝進自我模糊的框架,但現在越來越多人希望能用台灣代表自身, 人必自助而後人助,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
人必自助而後人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戰爭無情 和平無價─向823英雄致敬
今天是823戰役63週年紀念,民國47年8月23日,連續44天,大陸共軍發射了47萬發的砲彈在150平方公里的金門島上。10月25日起實施「單打雙不打」,直到民國68年1 月1 日,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轉而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才停止這長達21年的炮擊。因為有這特殊的戰爭形式埋下伏筆,讓金門成為兩岸和平交流的樞紐,在民國89年開啟兩岸小三通。
數十年來,構築工事、開鑿坑道、協助運補……參與前線戍守防衛的,除了有當時隨國民政府來台的士官兵、金門鄉親組訓的民防自衛隊、還有台籍士官兵,可以說是不分先來後到、不分族群,枕戈待旦、同島一命。不分省籍,都是英雄,守住了金門,保護住台灣本島。
自己的國家自己救,人必自助而後人助!只有堅定立場,堅守自由民主的核心價值,才能贏得國際社會的同情和支援。而八二三砲戰的歷史意義在於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共同存在於國際社會的客觀事實,在外交上失去美國,但蔣經國先總統也換來了台灣關係法,為日後的防衛性武器取得開了一扇大門。
超明一直強調「戰爭無情,和平無價」!823是兩岸歷史中的一個篇章,中華民國已40年沒有經歷過戰爭,無戰亂下的台灣取得驚人的經濟發展,與爾後兩岸正常的交流,真的得來不易。目前台海面臨的危機,全世界都在發言關注,鍵盤與砲彈孰輕孰重,端看主政者的智慧。
人必自助而後人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將台灣與日韓北約並列為同等核心盟友,美國的對台承諾正在快速明確化。
針對近日阿富汗撤軍,美國的盟友內部開始出現疑美論的聲浪,拜登總統親上火線說明,再次強調美國對盟友的承諾。他同時提到了北約、日本、韓國幾個美國核心盟友,以及更重要的:台灣。這番言論對於台灣而言不僅是重申承諾而已,更有非常重要的突破性意義。
拜登所說的北約、日本、韓國這些國家,都是美國在世界上最重要的夥伴,把台灣並列其中,就代表台灣已經成為美國的核心盟友之一。但有一點是台灣與其他盟友不一樣的地方:美國與北約、日、韓都簽有安保條約,一但遭受攻擊,就視為對美國的攻擊,美國將共同抵禦外敵入侵。
過去在冷戰情勢下,只要是美國認定為重要盟友的國家,都與美國有著軍事互保的機制,其中包括了北約國家的聯防模式,日韓各自的安保條約、以及美澳紐三方的太平洋防禦條約。但美國與台灣的共同防禦條約在美中外交正常化的背景下廢止了,至此之後,美國對台灣的防衛承諾從明確的外交條約變成台灣關係法中的「嚴重關切」,這就是長達半世紀以來對台灣的戰略模糊,也是國內「疑美論」的來源。
但是風水輪流轉,美中關係惡化,相反的,台灣在美國戰略中的重要性不斷上升,並且伴隨著反恐戰爭結束,過去為了換取中共支持反恐的對台戰略模糊此時已經沒有太大意義。拜登的這番發言納入台灣,意義就是美國會如何協防北約日韓,就會如何協助台灣抵禦外敵,以非常隱晦的方式將台灣納入美國安保體系的一環。
在這場訪談中,拜登總統還提到了台灣、南韓與阿富汗之間的不同,那就是我們並非內戰,而是面臨強大外敵,全國都有高度的防衛共識。拜登說美國之所以撤出阿富汗,是因為不願意打一場連當地人都不想打的戰爭,但台灣人沒有任何退路,這是我們唯一的家園,有著這樣的決心,美國的協助也才有意義,我們的命運最終還是掌握在自己手上,人必自助,而後人助之。
人必自助而後人助 在 自助而後人助、天助-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我們常聽言「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一定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和困難,總不免慣性的向外抱怨或責怪,認為千錯萬錯都是他人的錯。 ... <看更多>
人必自助而後人助 在 偉WaiMing明- 天助自助者人必自助而後人助。要么沒有 的推薦與評價
天助自助者人必自助而後人助。要么沒有,要么全部,要么現在,要么永不,珍惜現在所拥有的。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