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應該是促進對話的工具及機會,這是我一直以來的理念。
一樣米養百樣人,正因個人個性觀點的不同,我們會有紛爭,卻也有可能激盪中找到從未想像到的新方向。
聽聞歷史教師界的吳宜蓉老師出了新書,身為同行當然要趕緊觀閱一番,而我在閱讀完新作後,除了看到筆法幽默流暢的故事,更是在每一則故事中看到在歷史中「對話」的可能。
比如眾多故事中,有提到當年為了爭取女性權力(特別是參政權以及投票權),一群女性以非常兇悍的方式向政府抗爭(這其中包含縱火、絕食致死等行徑)。當我看到這則故事,就觸動我的一個疑問:「暴力抗爭是合宜的嗎?」
先說我覺得在效果上,暴力抗爭絕對比非暴力抗爭有力度許多,畢竟大家應該都明白一個俗諺「會鬧的小孩有糖吃」。可問題是:暴力抗爭一定會帶來好的結果嗎?
我舉兩個非常著名的暴力抗爭案例:法國大革命、辛亥革命。無論是法國還是清朝,其實在革命爆發之前,政府面對困局都已經在被迫的情況下進行改革調整。這些改革或許欠缺力度,或是進行緩慢,但副作用或是改變所造成的衝擊相對也小的多。
革命,似乎讓本來遲緩甚至停滯的光景被打破,好像有大破大立的新氣象。但暴力抗爭的大破是無庸置疑,能否大立卻又是另一個疑問。事實上,法國大革命並沒有改變中下階層經濟困頓、糧食不足的狀況,甚至在歷經恐怖統治以及內鬥後,法國大革命竟然終結於拿破崙帝國的成立,也就是說,改了這麼多流血衝突,就連政體都回到原點,這是個好結果嗎?禍是這其中的利有大於弊嗎?辛亥革命,是打破了皇權統治,邁向似乎更現代化的共和政體,但是......民國的狀況有比清朝晚期好嗎?有部電影叫「茶館」,裡面就有一位角色這麼說:「
現在想起来,大清國不見得好,可到了民國,我挨了餓。」
當然,或許有人會說:「可是女性運動的結果,解放了被忽略甚至是被壓波的女性權力呀!」
首先,我沒說女性運動不對,暴力抗爭更不是都帶來壞結果,但有句話叫「世事無絕對」。暴力抗爭一定就會成功?暴力抗爭帶來的影響能否利大於弊?非暴力不合作就一定不能成事?非暴力合作又真能成事嗎?
沒有答案,或是說:不同情況下會發展出不同的答案。還是那句「世事無絕對」,面對生活,我們就是不斷的選擇,不斷地在眾多選擇或是意見中對話,並期待在對話中有更多機會倒像一個相對更理想的結果,或是對事物有相對更全面的認識。
這就是歷史的價值所在,也是樂趣及麻煩所在。
吳宜蓉老師的書之所以讓我推薦,就是她以非常輕鬆幽默的方式,卻有機會帶到很深層次的歷史對話。對我來說,她的新作更讓我思考:何為歷史教育?歷史教育又究竟要帶給學生什麼?
以上問題我都沒有答案,但有一件事是肯定......那就是這篇是個抽獎文呀!
如果想要獲得《這樣的歷史課我可以:歐美近代史原來很有事2》,請完成以下動作:
1.
按讚及公開分享本篇文章
2.
請在底下留言「歐美近代史原來很有事?」,然後順便告訴我,說到歐美歷史,你們會想到什麼?或想知道什麼?
我將會在一個禮拜後抽出2位中獎的朋友,想試手氣的、想看免費書的,可別錯過機會喔。
購書可往此處走: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00417?gclid=CjwKCAjwvuGJBhB1EiwACU1AiU7YWoSFjolAqIUxy85B4PTjKCmPYLRB9oAdY5fIFTuwCHfwqzZLahoC-xMQAvD_BwE
#歐美近代史原來很有事2
#平安文化出版
#說真的_我一向很害怕女性_因為我完全不了解她們的思維
#另外俗諺未必是真的_我小的時候跟我爸媽鬧_結果沒有糖吃反而獲得一頓胖揍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30的網紅王薀老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王薀老師最新大作《師者》【第貳冊】 典藏連結:https://teacherwang.pse.is/師者第貳冊 「天下事離不開『心』,心者才是人世間的王道,無論古聖賢或為王、為帝者,重要者在於立身處世之道可否服人。」 人是學習的動物,也是群居的動物。我們的教育日漸專業化、複雜化,在學習這件事情上...
人文史地 在 微笑台灣319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縈繞旗山小鎮的美味 「鹹酸甜」湯品道盡香蕉王國歷史興衰|#Podcast馬上聽 EP.22
台灣香蕉出口量曾高居世界第四,高雄旗山也得到「香蕉王國」的美名。現在雖然不若以往繁榮,但一群熱愛香蕉的台灣青年組成「#台青蕉樂團」,不但以旗山和香蕉的人文史地知識為素材入歌,更親自下田種蕉、辦香蕉小旅行。
當地居民還研發出果肉在不同熟度下的獨門料理,如歷史悠久的「鹹酸甜香蕉湯」,經過一次次燉煮,就像訴說著旗山多年的興衰起落,淬鍊出屬於在地記憶的味道......
🎧馬上來聽:https://bit.ly/3gBBaoe
▶加入Line好友,Podcast帶著走:http://bit.ly/2SxLLUl
-
攝影|陳建豪
圖片設計|微笑台灣
人文史地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945年8月15日,日本發布終戰,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所以在這個時間點,戰爭的一切都結束了?士兵可以丟下武器回家當活老百姓,戰勝國人民可以放鞭炮、開香檳慶祝,或是在時代廣場看到任何女性都可以把她拉過來親下去?(注意,雖然當事人不但沒有受到法律指控,而且還留下經典畫面作為歷史紀錄,但這招不是每個人都能適用,更要看時間地點,最起碼現在如果有人跑去凱達格蘭大道做同樣舉動,大概只會被國安人員制伏......不過應該可以上什麼動新聞版面就是了。)
讀歷史,的確有些時間點顯特別重要或有紀念性。比如:1937年7月7日,是國民政府對日全面抗戰的開端;或是1944年6月6日,諾曼第登陸行動打響盟軍在西歐戰場的反攻。但有的時候,這些時間點卻又容易誤導人,讓人覺得「事情就突然發生」或是「事情就突然結束」。
像是七七事變,儘管發生衝突,其實國民政府和日本政府一直沒有放棄外交談判好停止戰爭的可能性,換言之,儘管被視為全面戰爭的開始,但其實當時最初的戰況規模並不算大,而是逐步的升級。況且注意我的用詞,「全面抗戰」,這代表其實早在七七事變以前,中日雙方已經有軍事政治上的衝突,也正是這些衝突的逐步升溫,然後如此巧合的在那個時間地點一口氣引爆出來。
又像是諾曼地登陸,好像盟軍這時開始反攻歐洲,但其實在此之前,盟軍早就有反攻歐洲的行動,雖然規模不大,但卻是為諾曼地的行動累積經驗及預備(例如:迪耶普登陸戰役)。而盟軍也不是就只有在6月6日有所行動,事實上,在那之後盟軍仍然需要部段輸送物資兵力,而德國軍隊更不是在6月6日就喪失戰力,事實上,有數隻部隊仍在堅持抵抗。
說回到8/15的終戰日,雖然高層說戰爭結束,但事實上,某些地區接收到終戰通告需要時間(尤其當時還沒有WIFI網路),有些軍事行動更是箭在弦上而必須持續進行,所以少數地區仍在猛烈交火中。
又或者戰爭相關的人員並不會因為一紙命令,就能迅速回到戰爭前的原位。像是在中國戰場,日軍仍佔領中華民國眾多國土,即便他們已經停止戰鬥,但仍需等待中國政府的軍隊前來接收(而這就是國共內戰開打前的背景之一);逃難的中國百姓也不可能直接從西南大後方瞬移回自己的家鄉,正如分布在各地作戰的日本士兵也無法瞬間卸甲歸田。
或許說到這,已經有人感到不耐煩:「好啦,我知道回家移動需要時間,行了吧。」
但過往歷史往往都會超出我們後人的想像,比如:一個台籍日本兵,因為戰爭而離開台灣並前往中國東北服役,而他的返鄉之旅,卻是先被抓到蘇聯關了好幾年後,才從日本到上海,再輾轉回來台灣。然後讓人想不到的是,這位台灣人在返鄉過程中,在上述地點,都又被關了起來,堪稱關關難過,關關都被關過。
這就是今天書籍《零下六十八度》中的主角─台籍日本兵陳以文,他的人生故事。
在這本書中,我見到戰爭的更多層面,戰爭不是只有熱火朝天的前線作戰,戰爭更沒有因為終戰而立即消失,正如陳以文先生數年的戰俘經歷,戰爭在當時並沒有完全消退(而且大家要注意,二戰結束後可就要進入冷戰,戰爭的陰影不只沒有遠去,有時還顯得更加厚重以及壓迫),陳以文先生算是極度幸運的,竟能在最後活著全身而退,且留下戰後的紀錄。而有許多戰俘,可是未能留下隻字片語的離開世間......
(我上述的感慨,是來自一部電影「戰地琴人」,這部改編自猶太裔波蘭鋼琴家,在二戰躲避納粹德國追捕的經歷中,鋼琴家曾遇到一位德國軍官,而這位德國軍官竟對他提供保護。可惜的是,這位德國軍官在戰後被蘇聯人俘虜,並只知道他後來死戰俘營中。這位在二戰隊多人提供過庇護的好人,他在戰爭中究竟有何想法?又是為何他有如此行動?都隨著他的死而成為了無解。而且我遺憾的是,有一位好人就著麼毫無交代的離去......)
在這部意想不到的紀錄中,我看到的不只是史事的紀錄,更是滿滿的感情。包含:陳以文先生所經歷人物的互動,以及作者,也就是陳以文先生的孫子─練馬超大根的陳力航,對於前人追憶的感情。
(話說,在這個好像要催情緒的段落中,我講出作者的外號,是不是很跳tone?其實......這也是種感情,大家懂嗎?)
(友曰:放屁!少在那邊臭蓋!)
好的,那我們進入主題,來抽獎吧!
請完成以下動作:
1.
按讚及公開分享本文
2.
在文章底下留言「我想知道零下六十八度的旅程」,然後如果有,也可以寫下一些你知道有關長輩在戰時的經歷(這算是讓我自己開眼界)。
就有機會獲得《零下六十八度:二戰後臺灣人的西伯利亞戰俘經驗》一書,我們將在一周後抽出3位中獎的朋友,有興趣的人可別錯過這個機會喔。
購書可往此處走: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9406?loc=P_0004_026
#零下六十八度
#二戰後臺灣人的西伯利亞戰俘經驗
#前衛出版
#看到我可以叫出作者的綽號就知道我是一個多麼有感情的人了吧
#話說我沒能好好聽長輩的戰亂經歷_因為他們都不講_而不講的背後我後來知道是滿滿的悲痛
人文史地 在 王薀老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王薀老師最新大作《師者》【第貳冊】
典藏連結:https://teacherwang.pse.is/師者第貳冊
「天下事離不開『心』,心者才是人世間的王道,無論古聖賢或為王、為帝者,重要者在於立身處世之道可否服人。」
人是學習的動物,也是群居的動物。我們的教育日漸專業化、複雜化,在學習這件事情上,也由對「人」的學習,轉為對「學科」的學習。因此我們忘卻了老師的角色,是一個值得模仿、效法的對象,而把他們視為一個提供學科知識的人,無怪乎韓愈疾呼:「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本書中王薀老師除了寫下他與由幼至長的數十年間,值遇到許多亦師亦友的善知識的言身教,也提及孔子與門人弟子間的諸多師生情誼,包括子路的莾勇及忠誠、子夏的好學勤問,以及顏回對於仁的持守,更以神怪故事、儒、釋、道三家的人物等古今人事來舉例,展現了傳統教導中守禮、忠誠、講信義、內聖外王等美德,以期讓我們人生更完滿。
這些先賢耆宿他們共通的特點是學識淵博,並且可以把所知所學融入言行身教中。閱讀其中的奇節瑰行令人如坐春風,並從中獲取靈思無數。
本書特色
一、旁徵博引,記述多則儒、釋、道三家師徒之間的故事,令人深思學習應有的態度!
二、以縱橫古今的真人實事,論述儒家思想在現代生活的應用法門!
三、寫出活生生的孔門七十二賢人生活樣貌,最傳神的孔子生活摹寫!
四、獨家揭露少年王薀老師與眾多長者相濡的生活點滴!
聖人無常師,人生是永無止盡的學習之旅。王老師以他數十載的拜師訪道,青燈黃卷,尚友先賢,通曉儒、釋、道、法、墨之學說,以其親身經歷,猶如暮鼓晨鐘,喚醒沉睡無明的人心!展讀其書,「即之也溫」的言語,有其潛移默化之功,此皆得利於他的「轉益多師」和「尊師重道」。師道之不存,久矣!王薀老師寫出他的「師者」,而此書不也正是你我的「師者」!
王薀老師最新大作《師者》【第貳冊】
典藏連結:https://teacherwang.pse.is/師者第貳冊
王薀老師相關資訊:
【盡薀於書官方網站】:https://teacherwang777.com
【臉書粉絲團FB】:https://www.facebook.com/teacherwang777/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1Sp...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eacheryun777/
【拾慧文化創意】:https://www.modernwisdomcc.com/
【LINE@】:拾慧文創
【痞客邦】:http://teacherwang777.pixnet.net/blog
#王薀老師 #師者 #閱讀書單 #好書推薦 #好書 #書單 #暢銷作家 #文學
#中國文學論集 #經典作品 #人文史地 #中國史地 #人物史 #傳記
人文史地 在 王薀老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王薀老師最新著作《師者》【第壹冊】即將上市
想知道老師是在什麼機緣下,動筆寫下這經典的著作嗎?
讓我們一起聽老師獻「聲」說書!
【前情提要】
「門前莫約頻來客,座上同觀未見書」,這首詩首次見到是在張老居士書齋,甫進門即見之門楹,早期的稍有傳統習慣的讀書人,都會在其書房掛上自己屬意的門楹,這首詩是出自於宋代文人樓鑰之筆,他是宋朝極著名的文學大家,另有其號稱作攻媿主人,他畢生的著作全部都在《攻媿集》中收錄盡顯,這套全書總共有一百一十二卷。
此人個性筆直,無迴旋之地,因此當他擔任中書舍人期間,連宋光宗對他都有所忌憚,後來因為和大臣在意見上時有相左,因此便罷官返鄉。從《攻媿集》中明顯可知,樓鑰得力於所居之職,對於上下之間、啟奏之禮所應有之典制極為嫻熟,再加上自小窮經通史,無論是訓詁小學,舉凡一切經史典籍亦皆熟透於胸,所著相關文章頗受當代人之重視,被稱為一代文宗,舉國上下所有的讀書人只要讀到樓鑰所寫之書文,必然會被其雄偉的氣魄、優雅的文字所吸引。
但他常常還是覺得自己所書之文和自己修養未必能如古之聖賢,所以他的書齋名稱才會取為「攻媿」,就是自己心懷愧怍之意,看他所著之全集每每皆神懌氣愉,全書所印皆為歐體書,看來風雅飄逸,令人不忍釋手。這套書所知僅存孤版一套,並且已有缺漏。
【內文】
從樓氏書齋門聯之內容,便可以理喻他所做學問的態度及交友的潔癖,在平常他便重視時間超過自己的生命,不喜歡和一些世俗不著書卷的閒客嗑牙閒聊,他所結交都是當時文人中一時之選,每每蒐到奇書或好的文章,也僅邀請同好來書齋中共同欣賞。
走筆至此,回想到過往在青田街王老師住處承教的那段時間,尤其是他過壽的那個夜晚,老人眼角濕潤,他所講的那席話猶在耳,不敢稍忘,只因爲自己有心無力,再加上縱玩歲月,每天僅有寥寥咄嗟之時段,不及分配,再加上前段時間從王老師處早年所得一本仇兆鰲之《杜詩詳註》,從斑黃的扉頁中檢視到不少王老師早年所著眉批及自己的觀點,收穫匪淺。
過去也曾經撿收了約三十幾種不同杜詩,經由王老師推薦,找得一本聞一多先生所著《杜甫傳》,從此以後便對杜大詩聖的才情更加崇敬,所以也花了一段時間,從不同的著作中相互讀閱,過程中了解異同之處,有種尋幽訪勝之情不斷燃升,再有不少昔日書友及學生們殷切希望可以藉我之手,訴說對於古聖先賢諸子等諸大家,無論是在其生平、著作上有些許閱讀之後觀感或心得之分享,以此愧汗無地的心境下,只能勉為其難地應允用閒鬆蠡測之方式,不拘過去任何千家之所言,但也無意番窠倒臼或有嘩世動俗之念想,只想到現世的年輕一輩和未來不知道哪一類世代的新鮮人,對於老祖宗所遺下之流風遺澤,能否可執一孔一理之見解?
因此我習慣用比較通俗的文字和管見所及,片面地扣槃捫燭,不顧淺陋,和有緣之人分享。至於內容和流序,只能說上下數千年,皆是文章,出入數百家,家家錦繡,目前的規劃大約用五冊閒談的方式論述,至於多久可以倚馬告竣,目前沒得準譜,只能說一切自然成何事,能逐東風作雨無,做為這一冊的結語。
楊慎是明朝四川一位極有才學的文學家,並且是四川地區三百年之中僅僅出過的狀元,但他的官運卻不怎麼亨通,再加上當時的皇帝是正德,也不是一位勤政愛民的皇帝,鎮日玩物,追逐美色,這讓楊慎極為沮喪,一段時間告病返回故里,直到嘉靖皇帝登上皇位,重新獲得重用,召回翰林院,但每每剛直諫言,連皇帝也常有微詞,最後因為一件請願案被貶至雲南邊陲。在雲南期間,倒是能夠把其生平所學在當地開館授徒,把雲南地區建設成極有漢族文化的區域。
楊慎一生浮沉多起,但也因為如此,他看盡了人生百態,遇有閒暇便讀歷史和古人書, 留下了一闕「天上烏飛兔走,人間古往今來。沉吟屈指數英才,多少是非成敗。富貴歌樓舞榭,淒涼廢冢荒臺。萬般回首化塵埃,只有青山不改」,讀歷史與古人交,自然有如此之識見,誰說不是如此?
王薀老師相關資訊:
【盡薀於書官方網站】:https://teacherwang777.com
【臉書粉絲團FB】:https://www.facebook.com/teacherwang777/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1Sp...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eacheryun777/
【拾慧文化創意】:https://www.modernwisdomcc.com/
【LINE@】:拾慧文創
【痞客邦】:http://teacherwang777.pixnet.net/blog
#王薀老師 #師者 #閱讀書單 #好書推薦 #好書 #書單 #暢銷作家 #文學 #中國文學論集 #經典作品 #人文史地 #中國史地 #人物史 #傳記
人文史地 在 王薀老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王薀老師最新著作《師者》【第壹冊】即將上市
想知道老師是在什麼機緣下,動筆寫下這經典的著作嗎?
讓我們一起聽老師獻「聲」說書!
內文:
促使我想要完成這套諸子古聖系列相關的書籍,除了過去幾位前輩師長們的殷殷垂訓之外,個人也想利用這樣子的方式,重新回顧自己曾經讀過的書籍,藉此溫故知新。同時也希望在現代雲端科技電子書發展的時代中,能令年輕的族群不要輕易地忘記自己固有的文化及道統。
做學問這件事情,雖然不是一蹴可成, 但只要有心,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影響後人的大文豪,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為了期勉後人要勤以做學問, 因此留下了「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的勸學佳句,希望後代學子無論是在讀書、做學問的態度上,要用持之以恆、孜孜不倦、精衛填海的精神去勤奮研究, 不是一曝十寒,三天捕魚,十日曬網,古人所謂「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也是這個道理。
從老子以降,至今所有的學者專家,無一不是經過夜以繼日努力苦讀,才有一朝成名天下知的成果。
天下之大,所有的萬事萬物也脫離不了這個道理,沒有小的距離,便沒有千里之大, 沒有涓滴細水,也不可能積聚大江大海,做學問更是這個道理。
人的一生就像草地裡的野草一般,有時榮茂,有時枯,人世間的載浮載沉恰如隔江望海,煙雲茫茫,從呱呱墜地到漫漫崎嶇,人生旅途之路最重要的是不忘初心,只要能夠即時努力,終究九死不悔。有人曾經問我,若已年過七十,始知書本的可貴,不知是否來得及?
我便講了「見兔顧犬」的道理給他聽,再舉例姜子牙過了七十歲仍然老驥伏櫪,致力於生平大志,並且手不釋卷,那是因為他知道,曾經顛沛困苦過,唯獨只有在書中才可以看到如金沙一般可貴的智慧指引。周文王之所以會重用他,也是看中了他的滿腹經綸及不畏死的剛毅個性。我和這位當時已經事業有成並且七十高齡的企業鉅子,講述了歷史上幾則為時不晚的故事之後,他如釋重擔,要我寫下書單,他要多利用時間,研讀這些書籍。
「門前莫約頻來客,座上同觀未見書」,這首詩首次見到是在張老居士書齋, 甫進門即見之門楹,早期的稍有傳統習慣的讀書人,都會在其書房掛上自己屬意的門楹,這首詩是出自於宋代文人樓鑰之筆,他是宋朝極著名的文學大家,另有其號稱作攻媿主人,他畢生的著作全部都在《攻媿集》中收錄盡顯,這套全書總共有一百一十二卷。此人個性筆直,無迴旋之地,因此當他擔任中書舍人期間, 連宋光宗對他都有所忌憚,後來因為和大臣在意見上時有相左,因此便罷官返鄉。
從《攻媿集》中明顯可知,樓鑰得力於所居之職,對於上下之間、啟奏之禮所應有之典制極為嫻熟,再加上自小窮經通史,無論是訓詁小學,舉凡一切經史典籍亦皆熟透於胸,所著相關文章頗受當代人之重視,被稱為一代文宗,舉國上下所有的讀書人只要讀到樓鑰所寫之書文,必然會被其雄偉的氣魄、優雅的文字所吸引。
但他常常還是覺得自己所書之文和自己修養未必能如古之聖賢,所以他的書齋名稱才會取為「攻媿」,就是自己心懷愧怍之意,看他所著之全集每每皆神懌氣愉,全書所印皆為歐體書,看來風雅飄逸,令人不忍釋手。
這套書所知僅存孤版一套,並且已有缺漏。
王薀老師相關資訊:
【盡薀於書官方網站】:https://teacherwang777.com
【臉書粉絲團FB】:https://www.facebook.com/teacherwang777/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1Sp...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eacheryun777/
【拾慧文化創意】:https://www.modernwisdomcc.com/
【LINE@】:拾慧文創
【痞客邦】:http://teacherwang777.pixnet.net/blog
#王薀老師 #師者 #閱讀書單 #好書推薦 #好書 #書單 #暢銷作家 #文學 #中國文學論集 #經典作品 #人文史地 #中國史地 #人物史 #傳記
#書2019
人文史地 在 聖經人文史地 的推薦與評價
聖經 人文史地 · Music in this video · Learn more. ... <看更多>
人文史地 在 亞細亞人文史地- Home 的推薦與評價
亞細亞人文史地 ; 伊斯蘭藝術和生活系列課 對清真寺、建築、穆斯林文化有興趣的朋友請看過來! 報名link:https://forms.gle/16MBLuGgNvgHARA29 · No photo description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