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台灣漫畫界有著鄭問、劉興欽、蔡志忠等不同風格的創作者,卻在20世紀末與21世紀初逐漸沒落。不過,在文化部與中研院的推動下,中研院的數位文化中心開始推廣CCC創作集,試著為創作者提供各式歷史與文化性的資料來進行與台灣歷史有關的創作。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近幾年台灣的漫畫界又重新煥發活力,新銳漫畫家搭配著近幾年流行的台灣史、原住民或世界貿易話題創作出一本一本新的漫畫,雖然還沒有完全走向大眾市場的方向,但從耕耘台灣本土文化開始的台灣漫畫,未來將有機會與日本漫畫比肩而立。但是,台灣漫畫並不是從鄭問的年代才開始,其實在那之前就有漫畫家以漫畫的形式來針砭時弊、評論時事。他們又是誰?漫畫看起來又是如何呢?
———————
20 世紀初,漫畫已經成為報章雜誌上的通俗娛樂,而在西方報章雜誌上針砭時事的「潑克」漫畫文化傳到日本後,也進而影響當時被日本統治的臺灣。不同於《東京潑克》,《臺灣潑克》多了臺灣的地方色彩與人文關懷。
這時期的漫畫須有一定知識文學素養才能創作,漫畫家雞籠生(本名為陳炳煌)正是此時期的代表,十三歲開始就隨父親到福州、香港、上海念書,並取得紐約的碩士學歷,在美國留學時曾在校刊上畫過諷刺漫畫,開啟了他的漫畫生涯,1935 年出版了《雞籠生漫畫集》,堪稱第一本臺灣人創作的漫畫單行本,他的畫作風格幽默淺白,包含名人畫像、時事諷刺、社會關懷等內容。
1940 年,臺灣第一個漫畫團體「新高漫畫集團」成立。是一群有志於漫畫的知識青年,他們熱愛漫畫,有些人還到了日本接受美術教育,並創立交流漫畫的團體和《新新》雜誌,藉漫畫評論時事。
1949 年國共內戰結束後,梁中銘、梁又銘、牛哥等漫畫家隨著國民黨一同來到臺灣,並創辦了《圖畫時報》(後來成為《中央日報》中的「漫畫半週刊」版)。當時,漫畫被政府列為對人民進行心戰的策略之一,甚至當時的政治作戰學校還會開設漫畫課程來培育人才,其中一位老師就是梁又銘,連載許多反共抗俄的漫畫。
1951 年《豐年雜誌》開辦了,這是在美援的支持下,由美國大使館臺北新聞處與中國農村復興委員會合辦的官方農業雜誌 ,目標是振興農村經濟,並以圖像為工具,向基礎教育不足的農民進行政令宣導、農村知識、衛生習慣改善等資訊,創刊初期,由楊英風先生擔任美術編輯,包辦了封面、設計與插畫,用淺顯易懂的漫畫呈現臺灣早期農村的風土人情,成為農民的精神娛樂。
50 年代末期,市面上有 20 多種漫畫雜誌,為漫畫家提供了良好的創作沃土,而武俠漫畫也在這個背景下興起一波盛況,有陳海虹在《模範少年》連載了「小俠龍捲風」、葉宏甲在《漫畫大王》連載的「諸葛四郎」系列,以及陳海虹的徒弟游龍輝的《仇斷大別山》等,而其他故事題材的漫畫,則有內容逗趣又富有教育意義的劉興欽、以鳳眼美人的漫畫角色出名的陳定國、豪放孤獨風格的淚秋等人,臺灣漫畫曾在1960年代發展至高峰。
要特別介紹葉宏甲先生帶動的武俠漫畫成就,1923 年,葉宏甲出生於日治時期的新竹,曾到日本接受美術教育,也參與過「新高漫畫集團」 ,1945 年戰後創辦了《新新》雜誌,用通俗的漫畫揭露當時貧富不均、物價高漲等社會問題。
他畫筆下的「諸葛四郎」系列,當年可是轟動全臺,結合俠義、冒險、懸疑的元素,劇情相當緊湊,此外主角諸葛四郎與義弟真平,一起斬妖除魔、鬥智鬥勇,成為許多五、六年級生的兒時偶像,甚至衍伸出周邊的臺語電影、電視劇作品。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taiwan-comics/
人文素養與農業發展 在 蔣祖棋 大里霧峰2022議員參選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也是從LINE轉貼的文章,也是課本不教的,因為不利經濟嘛?
-------------------------------------------------------------------------------------
從妓女跟老保鴇關係解讀台人媚日
全世界的妓女跟老鴇的關係都是一樣地,表面上情同母女,朝夕相處,但是骨子裡充滿仇恨、矛盾、鬥爭。妓女從良或嫁人後,一拍兩散。這種關係跟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師徒關係大不相同。為什麼?前者是利害關係是利用關係,即使老鴇也常買些姻脂、口紅之類的送給妓女。師徒之間是傳道、授業、解惑而且老師永遠不求回報。而老鴇對妓女好的目的絕不是因為愛妳,而是希望妳賺錢給老鴇花用。老鴇與妓女因為年鹷差距,老鴇又多半老於世故做人圓滑,所以有些老鴇跟妓女相處得很好,表面上情同母女,但是世界上有親生母親逼親生女兒賣淫的嗎?所以即使老鴇對妓女很好,可是很少有妓女對老鴇感恩戴德者,除了這個妓女有神經病。
日本治台五十年,日本人對台灣最大的傷害就是治出了許多感激老鴇的神經病。台灣最近流行研究日本治台史,研究日本治台史的目的不在學術而是拼命挖掘日本人的治績,從後滕新平到八田與一,歌功頌德之外還怪外省人不讀台灣史,不知感恩圖報,同時搬出一堆的史料以為佐證。但是細聽他們的言論,立刻發覺問題一大堆,第一、他們史學訓練不足,甚至不知如何解讀史料,第二、選擇性的引用史料對日本人殘殺台灣人,奸淫台灣人的人格骨氣,的事實略而不提,第三、許多討論治台近代史者患有「先天性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為什麼加上一個先天性,因為這種病是因為人處在長期驚恐之中向加害者認同而引起的,如今加害者日本人早已被趕離台灣六十年了,這些人還如此作賤地認同加害者,感念加害者,所以我稱之謂「先天性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或遺傳性「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近年來民進黨學者、媒體、名嘴又不斷地歌頌日本人在台灣的治績,把劊子手後滕新平譽為台灣現代化的先驅,同時馬英九也呼應民進黨的說法感念日本水利專家八田與一對台灣水利的貢獻,這種態度除了病態之外同時我懷疑他台灣史瞭解不夠,但是資料會說話,我用歷史資料來解說一下所謂日本人「治績」的背後,他們說過些什麼?做過些什麼?
日本近代啟蒙思想家褔澤諭吉在,日本政府任命樺山資紀接收台灣之後,福澤諭吉便在「台灣之處分」中宣稱:「總之,關於台灣之處分,我輩之所希望者,在不將彼人民置於眼中,而以其土地、物產為目的,斷行萬般新政」,根據福澤諭吉的看法,台灣的人民是日本經營台灣的障害物。因為台灣人民是「蒙昧無智的蠻民」。對接收台灣,對台灣人的反抗,他說: 「茍不從我政之輩,一日亦不得存於我版圖之內,況實際試圖抵抗者!……叛民兇徒之類,當然誅戮之。茍有抵抗我兵者,不問兵民,全數誅戮,使成焦類,以成掃蕩之功」。呼籲:「應將全島視為蠻民之巢窟,以威臨之外別無他法」,而且「應以此次騷動為好機會,以兵力進行無容赦之掃蕩,枯其葉絕其根,殲滅一切醜類,土地等物盡皆沒收,舉全島為官有地」。
褔澤的話變成後來日本軍政要員治台的最高指導原則,並且影響了後來的「六三法」,台灣總督的權力無限大,連日本議會都不能過問台灣政務,對日後台灣的殘酷統治奠定了法律基礎。
我們再看日本人對台灣的教育政策,一八九八年地方長官會議,兒玉總督表示尚未有確定的殖民地教育方針的同時,也指出:「教育不可一日忽之,然必期不漫然注入文明流,養成競趨權利義務之論之風,而使新附之人民陷於不測之弊竇」。中央政府-尤其是法制局也堅持主張不應提高殖民地的教育水準。例如,當時的法制局長官高橋作衛便向內閣總理大臣大隈重信提出一份意見書,主張應抑制殖民地教育:「…土人﹝台灣人﹞已能理解高度之思想,如更授予抽象之教育,助長其提升文明意識,徒昴進土人之自覺心,橫溢不平之念,對施設每生障害,而造成統治之困難,此徵之歷史,歷歷明瞭。因此,輓近列強關於土人教育之施設,皆避免普及抽象之教育,防止其自覺心之增長,而講求安其民生之策」。法治局認為,殖民地教育主要的目的在培養優秀的勞力,因此必須將重點置於實業教育,至於高等普通教育則不必積極發展;即使迫於需要,也只要整備「形骸化」的制度即可,顯然的,「土人教育的主要著眼,應置於生產技術的普及,繁榮優秀的勞力。若夫以增進一般智能為目的之普通教育,固僅有附隨之意義。尤其高等普通教育,即使鑑於民度,為調攝社會人心萬不得已時,也應努力抑制使止於設智其形骸。」亦即,「將來台灣土人教育之至當措置為,以產業上之技能教育為主,低度之普通教育為從,儘可能不施高度之普通教育。」
這就是殖民的教育教策,這種教育其目的是提高台灣的勞工水準,同時「盡量避免注入抽象之知識…..」這種心態,這種動機,連日本人都看過不去了,一九二六年一個有良心的日本知識份子,自由主義學者矢內原出版了一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強烈責日本帝國主對台灣人之壓迫、虐待,這本書被譽為日本人「良心之書」,雖然被禁,但不少台灣人,尤其是留日學生偷偷地看。許多人邊看邊流淚。
我們再看被一些無知台灣人推崇備至的台灣現代化的先驅後藤新平的所作所為。後藤新平是褔澤諭吉理論的崇拜者與執行者,兒玉總督時代做台灣的民政長官,兒玉因為先後兼任陸軍大臣、內務大臣,又兼日俄戰爭時期的參謀長,因為太忙所以台灣政務全部委交後藤全權處理,在台時間長達八年。後藤用「生物原理」治台,把台人看作「生物」「欲將文明國家的制度強行在未開化國中實行,可稱之為文明的暴政……。」把台灣人視為「未開化國」之非文明人。
為了進一步瞭解台灣的生物習性,後滕邀集學者做了大規模的舊習慣調查,根據調查報告後藤擬訂的政策是縱容台灣人壞習慣包括迷信、抽鴉片等只要不妨害日本統治一律縱容,但是如果妨害日本統治則一律格殺,後藤自述從明治三十一年至三十五年被殺的土匪有一萬一千九百五十人。後藤新平的鴉片政策表面上漸禁策略,收益限定衛生用途,但是鴉片公賣以後台灣總督府從此富甲一方,不再要求中央補貼,財政單位樂此不疲,收入限定衛生方面的初衷早就拋到九宵雲外,日本人鴉片公賣對台灣人身心健康之傷害,貧苦小百姓經濟之傷害,比強盜還凶狠。「生物原則」嚴重地毒害了台灣人的精神部份,台灣人一直到今天人文素養不足,精神狀態異常,日據時代的後藤新平「生物原則」要負最大責任。
一個現代政府推動建設是政府的責任,做得好是應該的,做的不好該受遣責,做得好也沒有必要歌功頌德,畢竟不是帝王時代,對執政者歌功頌德是封建臣民的心態,何況日本人治台從頭開始就沒安好心,對於侵略者的一點建設感激零涕還常怪泛藍群隊不瞭解台灣史。這種心態連妓女都不如,日本治台五十年,出了一個後藤新平,出了一個八田與一,請問國民政府來台後的前五十年中華民國政府有多少比後藤、大前對台灣貢獻還大的官員?請問國府來台以後無論建設、經濟、農業、文化……。跟日本在台五十年怎麼比?無論質跟量都無法相比,最重要的是心態,國府治台是正常國家政府推動政務的服務心態,而非老鴇逼妓女接客心態。請問有沒有一個學者主張要對國府遷台五十年的成就歌頌一番?
歌頌侵略者,加暴者的成就是不可思議的事,二次大戰後全世界的殖民都解放了,都獨立了,包括很多比台灣還現代化的地區,但是我們沒有聽到任何一個殖民地的人民可以完全忘記帝國主義對他們施加的惡行,更遑論歌頌帝國主義,感念帝國主義的建設。
擁有權力及攀龍附鳳的台灣人,怎麼了?
當然是病了,甚麼是最大鮪?神.........莖........大.........條
人文素養與農業發展 在 巫師地理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09學測 #學測社會科 #臺灣高中生 🇹🇼
109學測倒數 3 天,考前猜題與重點整理 🤭
需思考的素養題,各種整合性能力、批判思考的展現會成為題目中的亮點。(以下引述林揚老師,整理的概念清單)
針對地理科,林揚分析,地理基本素養是要熟地圖、知方位、判斷因果關係,地圖的判別,要注意等高線判斷、衛星影像圖識別、經緯線性質;GIS近幾年也常納入考題,要留意網格向量模式、四大分析法;地形則要關注海岸、崩壞、河川、冰河等。
林揚也說,地理科針對氣候與自然景觀的行星風系、洋流、氣候型態、天然植被與土壤性質也需注意,產業主題則要關注商業性農業、中地理論、交通革新與工業區位變遷等;人口與都市部分也需注意人口轉型、都市規模;至於各大洲的地理,林揚建議,亞洲可注意東南亞多元文化、印度半島氣候,歐洲注意歐盟、東歐與南歐差異,大洋洲關注自然景觀、紐澳產業分辨,非洲多讀撒赫爾地區,北美關心農業帶與天然災害,南美的殖民經濟特色、台灣的族群分布、中國的產業、環境問題也需多加留意。
針對歷史科,林揚建議熟讀年代、史觀、大方向而非零碎史實的記憶,舉例,17世紀前、荷蘭治台的政經制度;清治台灣前期移墾社會的特色;日治時期台灣內地延長的社會運動、皇民化的戰時體制;甚至是近代的兩岸與外交關係、威權體制與民主改革。至於中國史,林揚建議多讀中國古代史,包括,魏晉世族發展、隋唐天可汗體系建立、宋元經濟體制與多民族政權、明清皇權提升與美洲作物傳入;中國近現代史(清末變法與革命、新文化運動、國共關係)。
至於世界史,林揚建議多熟記上古世界史、中古世界史(十字軍東征)、近代世界史(文藝復興人文主義、地理大發現重商主義、專制王權、科學革命與啟蒙運動理性主義、美國獨立法國大革命、維也納會議保守主義、英國工業革命與資本社會共產主義、普法戰爭與俾斯麥體系)、現代世界史(兩次大戰、戰間期女權運動、經濟大恐慌、美蘇冷戰)等。
公民科,林揚分析,心理學中的人格發展、社會學的多元性別、社會運動、文化位階、新聞學中的媒體識讀、政治學的內閣總統雙首長、台灣的政治體制選舉制度、兩岸關係、法學(憲法法律位階三代人權比例原則、民法總則編親屬編、刑法犯罪論刑罰論、形事訴訟法檢察官職權與被告人權)、經濟學(邊際效益、機會成本、比較利益、市場機制與政府干預、國際貿易、GDP、外部效果、公共財)都將有可能出現在考題中,考生須多加注意。
跨科整合也是近年常出現在社會科考題中的類型,林揚建議考生,需要知道歷史上大帝國的位置與氣候,例如,亞歷山大帝國的氣候包括地中海與熱帶沙漠,羅馬帝國的經度約位於0゚-30゚E,又或是地理大發現的航線與行星風系洋流地圖,如,哥倫布順加那利涼流到美洲、順著西風與北大西洋暖流回歐洲。
另外,政治體制與歷史事件的發展也是出題熱區,如內閣制與光榮革命、總統制與美國獨立、雙首長制與法國第五共和建立,可整合公民與歷史的知識等。而成語與經濟學原理也是跨科整合的好素材,如,洛陽紙貴可以整合經濟學的市場機制與歷史的印刷術尚未發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可以整合機會成本與班超出使西域及中國一帶一路的經濟、戰略等。
林揚提醒考生,太近的時事不會出,題目通常不直接考時事的內容而是背後的現象,如:交通議題會考蘇花改切穿中央山脈,以及沈葆楨開山撫番,環境議題考環保少女搭飛機和吃香蕉的道德爭議、亞馬遜大火與游耕活動的關聯性。外交議題則需要關注台灣與所羅門吉里巴斯斷交、此兩國的所在位置與太平洋戰略意義。少子化議題可以討論高房價、低薪資、戰後嬰兒潮世代、與人口轉型理論。假新聞議題則必考媒體識讀、資訊倫理、閱聽人近用權的濫用。選舉議題可以考集會遊行法、罷免與統治正當性。而汙染議題則可連結到外部成本、大陸霧霾透過風向與海漂垃圾隨著洋流對台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