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2~4
有人說隔離蠻無聊的。我是覺得還好。
除了在上海金山區隔離旅館的東西真的是令人生無可戀的沒胃口之外。在第二天與第三天我發生了嚴重的鼻子過敏和過敏咳,不知道是空氣、寢具還是窗簾,反正接連兩個晚上噴嚏咳嗽整宿不成眠。眼睛還腫得像泡饃一樣悲慘。還好有攜帶備用藥物才不至於被關到醫院去。(各位知道,這節骨眼,咳嗽流鼻涕很敏感的..)
這個狀況終於在昨天解除了。因為,換飯店了!!!
由於我是3+11的隔離檢疫,也就是前三天在上海,後面十一天轉至距離最終目的地杭州比較近嘉興。
昨天一大早隔離檢疫專車就把我們一行人載到了嘉興海鹽的某個依山傍水的渡假飯店, 一下車先消毒所有人的行李,再由穿著防護衣的工作人員幫我們把行李送到大廳。
一到大廳二話不說先掃微信,確定每個人都加入小護士的微信後,就收到小護士送來的注意事項和叮嚀:包括一日兩次的體溫量測,量好之後也是拍照上傳到小護士的微信,還有核酸檢驗的費用掃碼也是由小護士透過微信發送給每個在隔離的人員。繳完錢再截圖回傳。連資料填寫也是一樣,全面微信發送。(微信好重要,我覺得微信另外一個很厲害功能就是語音翻成文字!真的挺犀利的功能)
我的房間面窗,開窗就是一樹盛開的木蓮花。房間除了我外,還有一眾小嬌客--瓢蟲,黃的紅的,白天看起來特別可愛。(晚上就怕會鑽進我的被窩)
一進房間不急著開行李,當然立刻就是要用掉幾乎一整包的酒精紙巾,擦拭所有的開關、把手、櫃子、電話、馬桶....反正有可能用手摸到的東西全部擦過兩遍。飯店準備的防疫用品有:體溫計、口罩、可以在一整個隔離期間使用的抗菌洗手乳、一包酒精紙巾和一罐消毒藥片和一瓶乾洗手噴霧。
整個環境整理好後,我才放心打開行李箱取出熱水壺,煮了些茶,把電腦拿出來,還能練練鋼筆字。才安置妥當,中午的便當就送來了。
這回進到這渡假飯店,一進房間竟然看到令人感動的「火龍果」,還貼心的放了削皮刀,我原本放棄去思考水果這個問題,從台灣我拎了不少高纖果乾來,打開餐盒塑膠袋後,咦?裡面竟然還有可樂?!(雖然我不喝),晚餐更精彩了,還有蒙牛常溫牛奶(牛奶剛好留著煮咖啡)、牛小排肉片,這個隔離餐點連續劇還真是劇情急轉直下,由低點直接飛昇到高點!
順帶一提,之前在上海住的是一晚200RMB、餐費一天60的旅館,到了嘉興後,飯店等級提升了280RMB一晚,餐費也變成80塊。今天不再有像前幾日在一大早大吼大叫叫人開門領早餐的噪音,改為彬彬有禮的兩下敲門聲,今個兒早上還有紅豆稀飯、甜死人的豆奶,午餐更送來了芒果,本來對餐點已經興趣缺缺沒啥胃口的我,開始升起某些期待的情緒。這個渡假飯店同樣不能收外賣,但有販賣一些康師傅方便麵、Oreo餅乾和飲料什麼的,同樣,只要微信掃碼支付後,飯店人員會把東西送到門口的小凳子上。
每個人門口都有一張小凳子,現在才知道小凳子好重要啊!每日的便當都會放在這張小凳子上,也會放一些書面通知資料。
今天才剛量完體溫,隔離檢疫人員就來敲門要我去量核酸和抽血。
在嘉興檢疫的11天中,會有兩次核酸檢驗和兩次血液自費檢驗。費用總共是280人民幣,約合台幣1300塊錢。而在下機時在浦東機場的核酸檢驗則是免費的。
結束14天的隔離檢疫後,回到杭州要繼續7天的居家隔離,最後是七天的健康自主檢測。總之,我最少要閉關21日,算了算大概要連續吃65餐隔離便當。平常少吃外食的我,相信結束檢疫後,我應該有能力會變成一位健康盒餐的研究專家。
剛說到小蟲~~好罷!下午我才想著:這居住環境頗像我的山居,有蟲鳴鳥叫,晚上應該也很安靜。傍晚關上窗後拉上窗簾,就陸續被幾隻不知從何振翅飛來的大昆蟲給嚇的...最後只好請出我的運動鞋,眼觀四面消極抵抗,不然,晚上可怎麼睡啊~~~
隔離生活還在繼續,一點兒也不無聊,挺好的!!
寫著寫著,禮貌的敲門聲響起..
時間:傍晚17:05~~表示晚餐送到了....
To be continued...
#Quarantine
#COVID19
#Shanghai
人比人比死人書面語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方方:文學作品重要的在於個人表達】
由於年初以來的肺炎疫情,大家可能多少聽過「封城日記」(不是郭晶那本)以及它的作者,中國武漢的作家方方。
這次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方方談他與文學寫作的淵源。
一起來看看這位頗有人文情懷的作家,是怎麼看「文學」的吧。
-
文學作品重要的在於個人表達 / 方方
01
我和文學的關係
我經常說,文學就是我的救命恩人。
小學時,「文革」開始,因為成分不好,我雖然成績優秀,但也不能加入紅衛兵。在家無事,只能看書,然後給人講故事。這種狀態延續了很久,以至於每晚都有人專門請我去講故事,故事講完或者忘記情節時,自己得現編。現在回想,這就是我文學創作的前期準備。講故事伴我度過了人生中第一個低潮。
高中時,父親去世,家境突然變得困難。畢業後,我被招工當了搬運工人,由此又淪為社會最底層。我能感受到人家眼神對你的蔑視。那四年,不僅讓我知道了底層社會的形形色色,也見識了各種類型的人。當工人時,我開始發表詩作,由此也受到同事尊敬,我用文學努力地爭取社會地位。1978年,我從那裡考上了武漢大學中文系,當時真的是很風光。
大學四年,最大的收獲是知道了怎麼去學。我第一篇小說得了80元稿費,而平時我每月只有3元助學金,其中2元多用於回家的車費。我棄詩歌轉小說與我經濟窘迫有莫大的關係。小說的稿費比較高,我也從此靠文學創作擺脫了貧困。所以,在我最困難時,無論是經濟困難,還是精神失落、情緒低迷,都是文學在幫助我走出窘迫,改變生活。
1990年,我被選為省作協副主席,還主持著一本刊物。雜誌辦了8年之後,卻突然被令停刊,我也被就地免職。當人人都覺得我很倒楣的時候,我自己卻沒有這樣的感覺。我在家專心寫作,因為作品不斷,也保持了影響力,突然有一天,我又被叫出來出任省作協主席,一直到今天。
在我最倒楣的時候,一直是文學在支持我。它甚至沒有讓我產生絲毫的倒楣感,倒讓我覺得,無論遇到什麼,都沒什麼了不起,人生依然很好。
02
我喜歡有態度的文學
1990年代的某天,我和作家蔣子丹討論現代派文學。我說,我覺得中國小說,特別是現實主義小說,至今沒有得到充分發展,我想把這件事情做完。
中國自有小說以來,歷經了魏晉的志異、隋唐的傳奇、宋元的話本、明清的白話,到《紅樓夢》達到高峰。從片斷到巨著,從文言到白話,從編撰到獨創,從為說理到寫生活,甚至發展路線清晰明瞭,每個朝代的改變和進步都顯而易見。直到新文化運動結束了古典小說的命運。
而報刊的興盛,語言的革命和西方文學的引進,使小說也有了一個顛覆前人的變化。文學革命宣導有誠意的現實主義小說,號召作家用日常的語言寫時下的現實,寫普通人的生活,寫近距離的人生。在這種號召下,帶著現實主義標籤的小說進入讀者視野,它和當時人們的關注焦點和審美趣味深度吻合,它也將人們對詩歌的興趣一步步拉向對小說的興趣,上千年來在中國文學中一直占主體地位的詩歌,從此被小說所替代,中國文學的格局也由此改變。
現實主義,冷靜客觀地觀察社會,貼近現實,陳述人生的另一種可能,這在當時就是一個新的創作形式。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個小說理念。它展示的是與社會現實平行發生的另一種現實,是一種可與我們自己的生活互為對照的、更具真實性的存在;它讓小說走出了魔幻世界、歷史演義、英雄傳說以及市井驚奇,而面向整個芸芸眾生。它從日常生活中一寸一寸長起來,一直到人們的內心;它開始深度介入我們的生活,展現了對弱勢人群的關心,甚至有某種干預性。它成為了一種有態度,有情懷的文學,有鮮明的傾向和價值判斷,而不再只是之前供文人雅士欣賞、消遣、把玩的乃至純粹審美的小眾產品。
但是,縱觀中國近代小說發展,它幾乎從沒有風調雨順過。到1930年代,現代小說終於擺脫了從文言到白話半文半白的晦澀,擺脫了因模仿西方翻譯作品而導致語言歐化的彆扭,開始成熟,開始有了全新的被稱為「成為了一種書面語言」的雅言,但此時,當小說創作進入成熟階段時,激烈的戰爭開始,族群的分裂、社會的動盪,令作家無法安定坐下完成作品,時代不給你應有的外部條件。小說的發展也受到阻斷。1950年代後,社會進入和平時期,但政治概念的介入,思想的禁錮,令小說成為宣傳的一種,實際上是不進而退。回頭看看,無論是小說的品質和數量,都遠不足以與中國的現實相匹配,也不足以與中國深厚的文學對稱。所以,我覺得,現實主義小說這條路,是根本沒有走完。
而我,很願意沿著這條路走下去,把這件事做完。
現實主義小說有著明確的目標要求,現實社會動盪多變,人和人之間的關係繁雜交錯,人本性中間的隱秘幽深給這類小說提供了永遠取之不盡的源材料,技術上也有著無數的可能。結構搭建、人物塑造、故事軌跡、語言雅俗、章節長短、時空變化,都可有無限的創意。要真正把人生中間最精髓的東西,把一個人的狀態,把一個人內心深度的靈魂或者人和人之間微妙複雜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展示出來,其實很難。我覺得現實主義小說對我來說,始終存在一種挑戰性,存在一種可以進行無限創造的樣式。
因為對這樣一種寫作理念的認識和喜歡,我的小說一直不願意離現實太遠。評論家認為我是新寫實,這個提法我自己還是蠻喜歡的。它實際上是現實主義小說向前跨進了一步,也是我理解中的批判現實主義。只是新寫實這個提法更溫和一些。
文學是人學。新寫實小說始終關注現世社會最普通的人。它秉持著人道精神,對生活中普通人充滿同情和憐惜。同時,它對現世社會也秉持著不合作不苟同的態度。既是近距離的,又是明顯疏離著的。它懷有慈悲,同時具有鋒芒。它的價值取向清晰明瞭,無奈感也異常沉重。
03
文學與弱者息息相通
我在電視臺做紀錄片時,會遇到很多人和事,會看到另外一種人生。1980年代末,我們到神農架拍金絲猴,請了三個農民幫我們背器材。一晚和他們一起在松柏鎮住下,催問他們是否洗過澡時,他們竟不知道衛生間裡的水是從哪裡出來的。而當他們和你講山裡的一草一木飛鳥蟲魚時,是非常生動的。他們特別喜歡講死人,他們對死亡的淡泊和平靜的態度,讓你震動。他的世界,與我們的不同,但也是一個完整的世界,他們從未覺得不認識自來水很丟人,因為對山裡的一切,我們也有著同樣的無知。
另一年冬天,我們到湖南非常偏僻的村子採訪女書的傳人。我們貿然闖入,見兩個老太太,用被子蓋腿坐在床上,正慢慢說話。翻譯說老人讓我們出去等待。半個小時後,兩個老太太重新出來,穿得漂漂亮亮,容光煥發,有種綻放的感覺,她們唱說著女書,有著發自內心的純粹狀態。
走多見多之後,你會覺得,很多宏觀大事比方全球化之類,並不是我所要關心的。我要做的是關注每一個個體的生命,關注他們的愛恨情愁,生離死別,關注他們存在於這個社會的方式,以及他們感受這個世界的方式。他們拉著你的手跟你敘敘叨叨時,讓我覺得我理解的文學我熱愛的小說,是能夠照顧到人心的,它是一種有情懷的東西。現實主義小說最本質的就是這點:它和弱者心息相通。
很多的事物需要有輸贏,而文學卻不需要。文學經常是與落伍者、孤單者、寂寞者相濡以沫,它更寬闊地表達著一種人情和關懷。它會護著那些被歷史遺棄的人事,被前進的社會冷落的生命。陪伴他們,溫暖他們,鼓勵他們。更或許,文學自己會呈現與他們同命相憐的氣息,也需要對方的陪伴、溫暖和鼓勵,需要他們與自己一起往前走。這世上的強者多是不介意文學的,對於他們,文學只是點綴。而弱者卻經常拿文學當作生命中的一盞燈。因為那個時候,只有小說可以告訴他,這世上你不是一個人孤單寂寞中承受焦慮痛苦,很多人也是如此。人活著有很多方式。成功固然好,不成功也沒有關係。
文學千年來富有魅力,正是源于文學作品無數的個人表達。世界如此之大,而我們個人的觸點如此之小。文學讓我們超越自己的視野,超越自身的常識,而認識更為闊大的世界。我們每個人在閱讀時,都會從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找到同伴,找到參照,也找到力量。
個人的聲音只是代表自己。但很多不同個人的聲音匯總,就是這個時代的聲音。這就是我理解的文學創作與個人表達。
人比人比死人書面語 在 同志人夫鄒宗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長 💔#字字沈痛
《2017年2月20日 婚姻平權大平台 聯合聲明》
拒絕卸責對話機制
歧視動搖民主基石
請積極兌現婚姻平權政見
總統府於2月18日邀請反對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宗教人士與同志家庭與總統會面,在新聞稿表示將把此議題交給副總統陳建仁進行溝通、法務部長邱太三主責,進行總統府層次的對話機制。
我們理解並感謝總統努力搭起正反雙方溝通橋樑的誠意,我們相信對話溝通的重要性,但也如我們當場對總統提到的,過去由政府扮演中間者的對話已有數十場,議題推動的過程中,我們經歷了無數大大小小的正反溝通,但如同立法院於去年(2016)在反對同婚方要求召開的兩場公聽會,反同人士毫不遮掩地說出形容同志是蟑螂、不自然、有心理疾病、讓同志家庭養小孩就等於日本關東軍進行人體實驗等充滿偏見的說法。這些對話累積下來的並非消弭歧視,而是對於同志社群再次的傷害、對於社會不斷的撕裂。也因此,若溝通機制如會後法務部長所說明的組成,很可能又是一個正反雙方各說各話,加上保守官僚持續假中立態度的組合,則這樣的設計跟過往並無不同,結果亦可想而知。
更令人不解的是,對話機制的組成方式為何在未與團體協商前已經決定,而且並未納入其他機關的意見(如: 司法院)。更有甚者,在總統承諾執政黨要擔起讓雙方溝通的責任而提出對話機制的同時,民進黨的地方民意代表就發動民眾寄存證信函威脅學校及教科書廠商,要求撤換已審核通過的性別平等教育內容。在對話機制的組成並未經過與團體討論就已經決定,又放任執政黨的民意代表採取激進方式反對性別平等教育的狀況下,實在讓人難以相信對話機制能夠更有效推動婚姻平權的民法修正案。
臺灣支持同性婚姻的公民社會,期待執政團隊是主動、具體落實婚姻平權政見,澄清民眾疑慮,說明同性伴侶加入婚姻家庭法制只是擴大保護,根本沒有傷害婚姻家庭價值。但若執政團隊有心落實總統政見,不應是要雙方參與權責不清、期程不明、程序不明、組成不明的不公平機制進行無效又跳針的所謂溝通。
因此,我們主張:
💔一、不具平等溝通又無民主正當性的對話機制,既無用又有害,難以實現公平正義。政府機關應主動說明法案政策、澄清謠言。
除了2016年的立院公聽會充滿反同人士的歧視言論,上一屆立法院舉行過的三場同婚法案公聽會,以及法務部進行不下20場的同婚議題座談會,均有類似情況。過去在公部門主導下的數十場正反雙方對話,既無效率又公然傷害同志族群,唯一做到的就是重複傳播反同謠言和歧視言論。
近日光明國中校長與家長開記者會撕毀性平教育的教材,也有一位光明國中的校友投書媒體細述在國中時遭到班上男同學說他是娘娘腔、同性戀、愛滋病、死人妖、死屁精、陰陽人的霸凌經驗。台灣在經歷葉永鋕及其他孩子的犧牲,換得學校應該平等保障各種性別、性傾向、性別特質的孩子不被歧視及欺負。但這些友善及進步的教育做法,卻成為保守反對的一方不斷想攻擊及阻撓的對象。
如果總統府一味追求和諧,卻不解決歧視傷害發生的原因,放任謠言誤導、製造恐慌,以及及否定同志保障的言行一再出現,只會造成更多的慘烈犧性及衝突與對立。性別教育的場域如此,同性婚姻的議題也是如此。
因此,面對總統府提議再來一個正反雙方對話機制,捨去立法院法案程序的正軌不用,反而要我們跳入一個期程不明、程序不公開、無公眾檢驗的閉門對話溝通機制,不但無法達到任何民主社會公眾討論議題政策之目的,更是執政團隊放任謠言及歧視性言論傷害台灣社會民主基石,以溝通機制為藉口,實際上就是在逃避落實政見、推卸說明政策及草案的執政責任。
💔二、若在婚姻之外另外創設同性伴侶制度,將戕害同志族群憲法保障之人性尊嚴及平等地位, 應該採取目前立法院委員會已初審通過的增訂民法平等適用概括條款的立法模式,簡速平等地保障同性伴侶進入婚姻。
過去陳建仁副總統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因為個人信仰,雖認同同志人權,對同性伴侶走入婚姻有所疑慮,法務部長邱太三更是屢屢有明顯錯誤解釋民法修正案、提倡德國式同性伴侶制的發言。我們對於這兩位主導下的公部門對話溝通機制,十分擔心可能早已設定了同性伴侶法的政策目標。
台灣是政教分離的國家,人民有信仰任何宗教及參與任何宗教活動之自由,但也有不信仰宗教及不參與任何宗教活動的自由。大法官解釋更說明國家不得對特定之宗教加以獎勵或禁制,或對人民特定信仰給予優待或不利益。今日副總統做為天主教徒,當然有信仰宗教之自由,但卻不得因其個人的宗教信仰,違背憲法對每一個人的平等保障,或是剝奪他人選擇進入婚姻家庭的機會。當副總統已接受媒體訪問表示其個人因宗教立場對婚姻有其宗教性的思考,縱使我們願意理解副總統對於同志人權的支持,難免會使人產生疑慮,對此一由副總統主責的對話機制,需要進行決斷時,是否能夠做到真正公平。
另外,司法院也早已在立法院審查同性婚姻民法修正案的正式書面意見明確表示,贊同立委提案的平等適用概括條款之民法修正條文,因為婚姻法制身分關係和其他稅法、社會福利法、訴訟法領域的法規都有關係,使用平等適用概括條款,可一次解決所有和親屬身分連動的各種法制,簡便可行,也不會在修改「夫妻」、「父母」的用語上掛一漏萬。
然而,對比於司法院的專業意見,法務部卻仍然一直對媒體表示目前民法修正案除修改民法外,還需要更動其他提到「夫妻」、「父母」的112部、356條法律,所以認為還需要再研議討論評估,是否應該參照德國經驗云云,罔顧多數通過同性婚姻的國家,其伴侶法乃為異性、同性皆為適用,使異性、同性皆可平等自由選擇進入婚姻或伴侶制度;反而建議採取15年前的德國同性伴侶法模式,使婚姻為異性專屬,低於婚姻保障的伴侶制度則為同性專屬。
我們須一再重申,我們認為修民法才是真正簡潔、有力、減少社會磨耗的解方,絕不可能接受繼續耗費大量社會資源、延續歧視的同性伴侶法。婚姻及家庭不只是法律對於身分關係的權利義務規範,也象徵社會文化意義上的平等接納。劣於婚姻、差別待遇的同性伴侶法,難以通過憲法平等原則的審查。要消弭社會上對同志的差別待遇,就必須從法律上的平等做起。
💔三、應回歸立法院法案審議程序,啟動朝野協商,才有利於公共討論及社會對話。
總統府提出此一對話機制,但未一併說明政府規劃之期程。目前同婚之民法修正案已於12月26日出委員會、交付協商。如果不啟動協商,反而另走此對話機制無限期的閉門會議,先天設計不良,雙方各說各話、毫無交集將是意料中事,一旦沒有共同結論,同婚法案是否將無止境地被拖延下去?民進黨做為國會多數的執政黨,同婚的民法修正案在新會期究竟有無被列入法案朝野協商之優先順位,還是會繼續以對話機制無法達成共識為由,在立法院被冷凍、不予處理?
現在立院的黨團協商過程必須線上直播、公開透明,並有全文紀錄刊載於立法院公報及網站,便於全民監督討論情形與瞭解議案進展。但過去由行政部門設定議程、主持的會議,向來只由行政部門單方面做成簡略紀錄,甚少向外公開,使外界難以瞭解會議內部的實際討論情形及作成決議之理由依據。因此,我們相當憂慮此對話機制將成為黑箱運作的閉門會議,回到公開透明的立院協商才是正軌。
既然目前民法修正草案已於2016年12月26日通過委員會審查,立法院黨團需達成交付協商的決議,任何外加的對話機制,都不該成為延滯立院法案協商程序的藉口。
我們要求,儘速啟動法案的朝野協商,以立院協商會議原本就有的透明公開及民主正當性,使全民得以關注了解, 才是真正有利於公共討論及社會對話的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