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聽過我的Podcast EP2了嗎?
在那晦暗無光的歲月裡,我曾經寫了這麼一篇
🌌🌌🌌🌌🌌🌌🌌🌌🌌🌌🌌🌌🌌
他開口說要結束的前一個瞬間
她還渾然不覺
一點跡象都沒有
沒有。
當天躺在床上
她在天崩地裂裡被軟弱包圍
感受著身邊的他的溫度他的重量他的鼻息
想不透一個為什麼
「妳曾經說過,如果我不愛妳了,妳也不會愛我。
但妳根本做不到。」
她在隆隆作響的黑暗中
聽到他這麼說
她一時之間說不出任何話
轉頭在黑暗裡
看不見他的表情
那是他唯一一次不小心承認自己不愛了
其它的時候
他都用一個完美的歪理 說著自己如何因愛而痛下決定
什麼意思?
我做不到嗎?
我做得到嗎?
你不愛我了是這樣嗎?
然而辯駁的機會一閃而過
這句話卻在她心裡蜿蜒成一片海洋
在後來的日子裡
她偶爾總是會想起
那樣巨大的黑暗所發出的聲響
以及這句話真正的道理
不愛了?
是從哪個瞬間開始的?
是他笑著從房間走出來,笑著說其實我們真的是感情很好的一對夫妻的時候?
是他坐在開始變冷的餐桌前,說天氣冷了我們今年在家吃火鍋好不好的時候?
是他推開門看見沙發上睡著的她,突然覺得她像屍體一樣不再美麗的時候?
是他開始把他們的照片調成對比強烈而不是清淡如詩的時候?
是他跪下她說好卻一起發現現實比想像殘酷的時候?
或是他為了她來到異國坐在窗邊一筆一筆畫下心中美好的時候?
如果有穿越時空的能力
她多想回到那個瞬間
看看他的改變
看看他如何計畫著或沒計畫著把一切推向終點
但她也總在這樣的時刻
抱著自己蜷不起來的膝蓋
握起自己一悲傷就疼痛的左手
咀嚼著 自己的盲目
相對於一個不愛了而逐漸清醒的他
一直在愛裡的她 是盲目的
她看著他 總能看到自己的愛
但愛在他的靈魂反射
於是她只能看到自己的愛
他在這樣只被看到愛
而不被看到自己的過程裡承受了多久
後來她也開始感到內疚
愛情啊
總是盲目的啊
這句聽了一輩子 死氣沉沉 毫無新意的話
竟然在30幾歲的時候
纏繞在她不再年輕的身體 長出了生命
🌌🌌🌌🌌🌌🌌🌌🌌🌌🌌🌌🌌🌌
那時候的我,無時無刻都糾結於 #那離別的起點
什麼時候?怎麼會?
到底是哪個點,那個離別開始成形的?
.
時至今日,時時感受到愛的我,再回頭看這一切,總是會想:所有關於那離別的起點,其實也都是今天所有的 #愛的起點。
.
因為那個起點,我擁有了今日所有的愛,也真正長出了對自己的愛。
.
.
再多回頭看一點,其實打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微中子帶著能量來到我們的身體,那就是一切愛與離別的起點了。
生命就這樣,一波一波的,帶來愛、帶來離別、再帶來愛、最後的最後,再帶來離別。
.
臣服再臣服。
在最終最終的離別來臨之前,時時回到權威與策略,好好體驗、好好去愛、好好成為自己的光
.
.
.
#起點 #離別 #愛 #終點
#人類圖 #HumanDesign
#人類圖解讀
#faye觀人類圖 #你看看你
人類圖 怎麼 畫 在 孭起背包·遊歷不預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人類圖 #2027預言
.
從2000到2012再到2021,每隔幾年,世界總會出現一波新的末日預言,坦白說,這些我從來都不太理會,聽過就算。
.
在Human Design人類圖中,也存在一個關於2027年的預言,但它絕非甚麼末日預言。它沒有說我們會一覺醒來發現世界上只剩下喪屍,也沒有說我們需要在末日大洪水中瘋狂逃命。
.
人類圖所預言的,是一個大世代的改變,一個400年一次的背景能量大調整,在25,000年地球地軸進動過程中( #分點歲差 Precession of the Equinox)微小但重要的一步。
.
這樣的改變並不會在一夜間發生,而是在這大世代的前後幾十年間,一步一步轉移過去的。換句話說,只要我們細心覺察,就會發現其實這些背景能量調整已經一直在發生。站在今天的世界去看這人類圖中的「預言」,與其說是對2027的展望,更應該是 history in the making(見證歷史的締造)。
.
這星期的【JKの身心靈遊園車】中,我跟人類圖看世界 Jerome's human design將會跟大家分享我們對2027預言的看法,以及我們估計這背景能量調整會為婚姻關係、職場與人類文明帶來甚麼樣的改變。
.
容我暫借經濟學的術語,稱這些說法為「宏觀人類圖」。
.
與「宏觀人類圖」相對應的是「#微觀人類圖」,亦即我們平日經常談到的人類圖面向:活出自己。「微觀人類圖」關心的只有自己,只有個人。透過認識人類圖,我們從新認識自己的原廠設定,透過實驗,我們找到可以信賴的內在權威與策略,這一切,最終讓我們可以更自在地過我們的人生。這是人類圖送給人類最大的一份禮物。
.
而「#宏觀人類圖」給予我們的,則是一套與主流價值不同的社會觀、世界觀、宇宙觀。坦白說,知道這些無法像「微觀人類圖」那樣,可以讓我們的生命有所改變與進化,但透過站在更高緯度去觀看、參透人類圖中所表達的一切,我們能夠由此感受到一份完整性,開始了解世界、宇宙與生命是如何運作。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作為見證者的概念。
.
「宏觀人類圖」告訴我們,作為人類,我們並沒有甚麼神聖的人生使命。我們生命中唯一的任務就是去見證和體驗這趟生命旅程上所發生的一切。
.
見證,當然不等同於躺著看戲,而是需要投入去體驗,親身去感受過程中的一切。這有點像沉浸式體驗遊戲,唯一的差別只在於我們在遊戲當中,根本無法意識到原來自己只是遊戲的一部份。(【Be a Free Guy 從生命中脫稿】:https://bit.ly/2XOiMlx)
.
面對人類圖的2027預言,其實也是這樣。預言中有很多比科幻小說和電影還要精彩的說法,但重點其實從來並不在於將來會發生甚麼,而是如何在過程中保持覺醒,不被捲進這混亂與漩渦當中,好好做好自己見證者的工作,好好去體驗這趟旅程中所感受到、所經歷到的一切。
.
同樣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懂接受改變,因為世上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
.
期盼早日back to normal,幻想抗拒的局面很快就會過去,這絕對是人之常情。這是在人類演化過程中,我們的祖先透過基因傳承下來的生存本能,因為我們都需要擁有希望才能夠前行。
.
然而,我也同時很了解希望的副作用。當唯一的希望幻滅,我們要不動搖崩潰,要不創造出下一個希望,形成一個沒完沒了的循環,直到最後還是崩潰。
.
換句話說,希望本無不妥,但過多的希望,或不切實際的希望,卻反而為我們帶來更大的混亂。
.
我們更可以做的,是踏實地接受眼前的現實,接受自己不喜歡現在的工作但為了金錢「我忍」,接受自己跟另一半已經沒有了往日的熱戀火花但為了照顧家族可以暫時保持婚姻關係,接受疫情就是無法有效控制,接受世界秩序正在逐步瓦解,接受世界變得越來越個人化和碎片化,接受我們就是無法回到過去。當接受了當下的一切,我們就能夠重新決定往後的路該怎麼走。
.
我們永遠無法預知未來。這就像要求一個活在1615年以前的人,去幻想17世紀(甚至往後幾個世紀)將要發生的一切,同樣的不切實際。
.
1615年,汔車、電力與互聯網固然不存在。中國還在明朝統治下。西班牙與葡萄牙剛開始在東亞與美洲進行探索。英國只是個還不成氣候的島國,美國與德國還未形成國家。活在當時的人,能想像今天的世界嗎?
.
又幻想你是一個活在12世紀末的歐洲人,處於騎士精神與十字軍東征的時代。你能想像一百年不夠,蒙古人將會建立一個歷史上版圖最遼闊的帝國嗎?你能想像接下來會有接近一半的人口死於黑死病嗎?你又能夠想像基督宗教將會分裂,並爆發極其慘烈的戰爭嗎?
.
以古鑑今。外面的環境或許會出現很大的變化,或許會變得很惡劣,但這一切都不再重要。因為只要我們擁有一個可以穩定自己的法門,一個可以賴以為信的內在權威與策略,我們自然知道如何能夠在這滿佈地雷的戰地中找出屬於自己的出路。
.
這就是我跟Jerome當初想錄這集Podcast的初衷,也是我們想送給大家的一份禮物。
.
🔹🔸🔹🔸🔹🔸🔹🔸🔹🔸🔹🔸🔹🔸
.
【EP 38 | 人類圖的2027預言】
.
每400年一次的地球週期轉換,我們恰好身逢其時。
.
💬 1615-2027年:「計畫」的時代/講求家族性
💬 2027-2438年:「沉睡鳳凰」的時代/講求個體性
💬 婚姻、職場、國際、都市樣貌的改變?
💬 2027之後70年:從1爻過渡到6爻的世界觀
.
🎧 APPLE PODCAST: https://apple.co/3m0V5z1
🎧 SOUNDON: https://bit.ly/3o7ebWM
🎧 KKBOX: https://kkbox.fm/2y0e87
🎧 SPOTIFY: https://spoti.fi/3CUgVLr
🎧 YOUTUBE: https://youtu.be/pT9vX3DhXb8
.
🔹🔸🔹🔸🔹🔸🔹🔸🔹🔸🔹🔸🔹🔸
.
✨✨ 若在職場上遇上任何疑難,或想探索自己在職場上的可能性,歡迎按以下連結,了解【 職場引導服務 】詳情。👇👇
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service
.
🔍🔍 若對走進Human Design人類圖的世界,對學習基礎知識很感興趣,歡迎按以下連結,了解【Living Your Design 人類圖初階課程 】詳情。👇👇
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livingyourdesign
.
💪💪 若渴望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好好運用自己的薦骨權威,或想認識薦骨的運作,歡迎按以下連結,了解【薦骨健身房 】詳情。👇👇
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sacral-gym
.
👁️👁️ 若對靈魂、意念和催眠感到興趣,歡迎追蹤靈魂事務所專頁,獲得最新的課程和服務資訊。
人類圖 怎麼 畫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如果你心裡正需要些補給,這本書絕對能陪你一起找回屬於你的核心力量,找回復原力絕對使你更強大。──小球(莊鵑瑛),歌手、花精諮詢師、自由創作者
⠀
當初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就畫下許多重點,跟著書裡清楚明瞭的單元能感覺自己慢慢得到修復,我相信善用此書展開復原之路的人們,將會越來越知道怎麼照顧自己,因為唯有身心靈越健康才能越有餘裕去克服生活中的壓力和困難,當你找到內在動機,才能發自內心努力,生活才會有此改變。
許多來找我想透過星盤、花精、人類圖探索自己的人啊,更多是在生活上無法意識到自己情緒或是覺得自己困住無法做出改變的人,我也遇到直接問我:「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我不知道該怎麼辦」等等的人啊,這本書絕對是可以一步一步讓你慢慢建立信心且學習「好好照顧自己」這題的。
忽視自己的內在狀態,讓自己常處壓力之下,會使身體不斷釋放皮質醇,累積後讓身心狀態一團混亂,當你有以下部分症狀:焦慮、憂鬱、失眠、精神不濟和難以集中注意力,都是長期暴露在皮質醇下會出現的,當我們還是無意識地持續忽視自己,最後就只會感到掏空的。
我想,如果下半年要開啟讀書會計畫,這本絕對會是我書單之一,甚至可能是第一本。
聯經出版
《#哈佛醫師的復原力練習書:運用正念冥想走出壓力、挫折及創傷,穩定情緒的實用指南【美國正念引導師30年經驗分享】》
2021/09/23上市
⠀
聯 經|https://linkingunitas.com/l117151
博客來|https://linkingunitas.com/B117151
誠 品|https://linkingunitas.com/E117151
金石堂|https://linkingunitas.com/k117151
#超好看的推推推
#還是我們就真的來辦讀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