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教會不再吸引?
哲學家齊克果說,信仰是一種信心的跳躍。沒有錯,人即使明白所有道理、釐清所有神學難題,仍然可以不信。所以信是一種跳躍,難以解釋。你的信仰也是如此,由你開始教會的生活,投入各種的事工、團契、祈禱會,有一定的教會年資的你,漸漸也感受到一種大氣候。
這種大氣候就是,香港福音事工進入樽頸位,特別是對年輕一代,尤其困難。
你問,為什麼?
是的,為什麼?是團契不再吸引,是他們補習太忙?是社會享樂物質進步淘汱團體聚會的玩樂嗎?是山頭太多,造成太多基督徒質素參差不齊嗎?
背後的原因有很多,形成的歷史長遠,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可以回顧這些年香港基督徒給予人的形象是什麼?耶撚?還要深入民心?為什麼眾人視基督徒如虛偽的代名詞?
確然,我們不可能滿足世上一切人的要求,教會不能盲從世俗要求,隨波逐流,喪失自己。但枳句來巢,空穴來風,不是一句「只因你們不屬世界,乃是我從世界中揀選了你們,所以世界就恨你們。」就能成無敵擋箭牌,理所當然覺得基督徒被人恨就是別人的錯,還要自我感覺良好,完全推卸一切別人對我們的批判,缺乏反思的過程,不去分析那些指責是合理或不合理。
我反覺得年輕人的眼睛是雪亮的,看得出基督徒的生命是怎樣,所以不願加入。
由何時開始,教會成了一間企業,最大的異象就是買地、植堂擴堂,建立一座美侖美奐的建築物?
何時開始,傳福音活用保險傳銷手法?Cold Call、假問卷無所不用其極?(或者有效,但推己及人,撫心自問擾不擾人,人家做同樣的事你自己喜不喜歡,你對這些人的印象又如何)每日的教會生活都為跑數交帳而奔波,當然教會會為之賦予意義,但核心仍是傳銷。這些侵略性的福音傳銷文化造成多少人對基督教反感?
由何時開始,福音貶值成一張天國入場券?單單為了得到而相信,為什麼某些教會宣講的道理僅限如此?福音變成贖罪卷,無所不惡,然後祈禱求赦罪,明天又繼續犯罪?
由何時開始,我們的信仰就如修仙一樣?對世事不聞不問,對社區不理不會,口中喃喃細語:「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為金句,只求別人信耶穌,信耶穌就得永生,然後呢?沒有然後了,你還想怎樣?你對着瘦骨嶙峋的年輕人說:「是的,你現在很痛苦,住劏房、每天工作十二小時、沒有最高工時保障,將來又會因言入罪而坐牢⋯⋯但這些都不要緊,將來你有永生了!哈利路亞!」福音的歡呼聲就在50呎的小房裏響徹,可喜可賀!誠然,教會不是社區機構,但我們是否能單求天堂而漠視社會制度不公義造成「結構性的罪」毒害世人呢?
或許這些都是一部分原因造成不少人對基督教反感,失卻興趣,但真正讓教會失去吸引力的最核心原因是:
教會切切實實的回應不到這個時代的需要。
時代需要什麼,是,時代需要耶穌、需要希望。但如何說服時代?唯獨見證,只能對什麼人就作什麼人,只能站在人群中,明白他們的痛苦,與他們同行。這時代的人對自由渴求,卻得不到自由,對政治絕望、對未來乏力,追求公義卻受不公義的打壓,他們只瞥見教會向政權獻媚,向當權者站台、為惡法護航,勸勉信眾單單順服掌權者,對官員要聽話,要順良得像一隻羊。
他們看見宗教於維穩的威力,看不見信仰捍衛真道的韌力;他們看見教會反同性戀小眾的動員能力及聲嘶力竭之態,看不見有一為維護公義發聲的微聲細語;他們看見滿肚腸肥的教牧與當權者出入上流餐廳,看不見當日耶穌向下流動的生命,流浪街頭,與窮人、受傷者同在的身影。
這時代的人需要我們與他們同在,只是他們感受不到教會的同在。這些教會又明白多少,有否同行?今天我們的解讀、讀經和活動仍然仿如活在平行時空,可以嗎?
不是問,「信仰缺少了什麼」,而是問「我們的信仰缺少了什麼」?
假設信仰的真理永恆不變,那麼是落在我們身上的真理,展現成怎樣的樣子。
信仰是全面的,為何教會卻在政治層面卻退出舞台,成了真空?
教會如果具備勇氣與胸懷,牧養豈止是自己的會友,天下萬民皆是主的羊,教會牧養的會友、街外人、香港、牧養政府、政權,牧養又豈止是叫人留在信仰裏,而是將生命的真光展現,當他們有錯要指正,引導他們走正路,包括不信的政權。
教會不可能不站在受欺壓的一方,為其發聲。撒馬利亞人與強盜,我們不可能不幫助撒馬利亞人;而政權與平民,其實高下立分,只是我們仍以政治中立為理,偏向政權方,以回歸和平理性欺哄自己漠視政權加在平民身上的暴力。
是的,人間非天國,所以世界不是完美也不會完美,但我們相信天國某一些價值是好,就應盡力在人間實踐,只是世人看不到教會有如此作為。
為何教會不再吸引,容我在這裏道出一個殘酷、眾人不願承認的現實,因為在其他不信者眼中,教會不再是代表真理的引航者、明燈;教會不再是神在地上的彰顯,他們不覺得教會能把人引路到真理,只是脫離時代高高在上的一群人,實與道教、民間宗教無異。因為大家都看不見你的好行為,看不見光,這就是我們不再吸引的原因。
「我知道你的行為,按名你是活的,其實是死的。你要警醒,堅固那剩下將要衰微的,因我見你的行為在我神面前,沒有一樣是完全的。」
#信仰 #基督教 #教會 #宗教 #散文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歡歡 歡阿惠,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早期很常看到有些基督徒會在路上拿手舉牌或發單張,大大的印著「天國近了」,常讓人覺得基督教是末世論的狂熱者,近年來基督徒的公民參與也讓人詬病宗教干政,基督徒創造理想國就是迎接復興了嗎?進到教會當中也不乏對於末世的教導,縱使受洗信耶穌了,似乎還有很多規範需要做到,才能在審判的時候站得住腳,信耶穌還不夠!...
什麼是團契 在 歡歡 歡阿惠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早期很常看到有些基督徒會在路上拿手舉牌或發單張,大大的印著「天國近了」,常讓人覺得基督教是末世論的狂熱者,近年來基督徒的公民參與也讓人詬病宗教干政,基督徒創造理想國就是迎接復興了嗎?進到教會當中也不乏對於末世的教導,縱使受洗信耶穌了,似乎還有很多規範需要做到,才能在審判的時候站得住腳,信耶穌還不夠!還必須做這樣、成為那樣,才是走天國的窄路。
我相信聖經的教導都是有道理的,但2000年後的現在應該怎麼詮釋當時的對話呢?新約時代時「施洗約翰」也曾經疑惑過耶穌是不是真的彌賽亞?因為跟當時猶太人認知的舊約寫的預言不太一樣,彌賽亞應該會帶著審判來,為什麼沒有?為什麼耶穌復活升天說還會「再來」?今天這集就來聊聊吧~
本集重點:
・天國近了?到底是什麼意思?
・彌賽亞的預言?施洗約翰的懷疑
・傳福音直到地極,地極在哪裡?
・基督分兩次來?
・耶穌赦免了妓女?(路7:36-50)
・聖經的迷人之處
團契資訊:https://www.saxhuan.com/joyjesus
追蹤歡歡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huan_a_hui/
業務信箱:[email protected]
薩克斯風教學/譜/演出預約/更多資訊 https://www.saxhuan.com/

什麼是團契 在 歡歡 歡阿惠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今天邀請到團契的朋友詠詠聊聊他的近期經歷的生命故事,從教會出走又跟家人出櫃,是發生什麼事讓他鼓起勇氣做出這些決定呢?他看到很多人跟他一樣從小在很傳統的基督家庭長大,在自我認同中經歷很深的掙扎,也曾害怕破壞與家人跟肢體的關係,待在原本環境中又相當的壓抑。很多人現在也正在糾結的泥爪中,覺得自己的信仰環境無法接納自己,害怕和其他人敞開自己,擔心自己被定罪、被排擠,一起聽聽詠詠怎麼找到現在的教會,以及怎麼跟家人出櫃的吧!
本集重點:
・極端教會的信仰環境
・求學階段離家探索自我
・下定決心離開教會但不離開神
・鼓起勇氣跟家人出櫃
・信仰不該是痛苦的
追蹤歡歡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huan_a_hui/
業務信箱:[email protected]
薩克斯風教學/譜/演出預約/更多資訊 https://www.saxhuan.com/

什麼是團契 在 歡歡 歡阿惠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可以在各大podcast收聽唷 https://linktr.ee/huanahui
你是第一代基督徒還是第二三四五六代基督徒呢?大家對於基督徒的印象是什麼?身為第一代基督徒的歡歡來說,由於不是從小就在教會,沒有參加過兒童主日學、沒有參加過青少年團契,也沒有校園中團契的經驗,反而看到這些從小就在信仰中長大的基督徒,心裏不是滋味(?)今天就透過我和Waha的分享一起來聊聊彼此的經歷,以及在心情上的不同吧!
本集重點:
・我對第二代的刻板印象?信仰是被決定的?
・為什麼幫剛出生的小孩受新生洗?
・聚會只是遺傳的習慣而已?
・第一代基督徒比較火熱?
・第二代基督徒可以扮演的角色?
・傳福音不只是祝福別人,也是自己得到恩典
・感謝主只是口頭禪嗎?
・離開基督信仰,信別的不可以嗎?
追蹤歡歡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huan_a_hui/
業務信箱:[email protected]
薩克斯風教學/譜/演出預約/更多資訊 https://www.saxhuan.com/

什麼是團契 在 團契是。。。 的推薦與評價
展望2018年,不知道大家在新一年的願望又是什麼呢? 「團契」,通常及人的印象,都是「教會的一部分」,或是教會/宗教組織中的某一個群體 ... ... <看更多>
什麼是團契 在 團契生活-11/21分享(人豪)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簡單來說,團契生活就是指上帝的百姓在基督裡面,不分彼此,我們都是一家人的這種關係,這是上帝所喜歡及祝福的生活。 記得在我專四的時候,到了星期三下午就是來恩典團契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