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並沒有很知道做自己,這些年,我只是在 #練習做自己。」
⠀⠀⠀
昨天接受 鏡好聽 的訪談後,今天早上我寫下這篇。
⠀⠀⠀
我知道我自己是個缺點很多、不太守規矩,有些任性的人。
⠀⠀⠀
做很多選擇時,許多時候,別人以為我是不在意他人眼光,其實我只是不敢聽。
⠀⠀⠀
因為我知道,我非常希望自己的不同能夠被理解、也能被接納。
⠀⠀⠀
⠀⠀⠀
寫下這篇對我是個極大的嘗試,我終於嘗試去理解與擁抱自己這段時間忍耐的誤解與傷痛,不再因為怕東怕西而讓自己變成沒有聲音、打了不會痛、誤解不會傷的人。
⠀⠀⠀
我也願意理解與相信,就算是對我很重要的人,我寫出的東西,對方仍有機會不認同,但這不會影響他對我的了解,以及我們之間的關係與愛。
⠀⠀⠀
⠀⠀⠀
我可以不用完美無缺,可以有感覺,可以做出一些不一定每個人都會同意與選擇的決定,因為那就是我。
⠀⠀⠀
⠀⠀⠀
我不用去爭取每個人的認同,而我還是願意相信,會有人愛這樣的我。
⠀⠀⠀
⠀⠀⠀
我願意相信,而我也這樣努力著。
⠀⠀⠀
⠀⠀⠀
【關於典型與非典型】
⠀⠀⠀
⠀⠀⠀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觀察過:
⠀⠀⠀
⠀⠀⠀
所謂的典型不典型、純正不純正,時常是一個自古以來很常出現的衝突與競爭?
⠀⠀⠀
⠀⠀⠀
特別是領域越專業,這樣的衝突與攻擊,會更明顯。
⠀⠀⠀
⠀⠀⠀
如果從很多小說、電影等故事中,常會看到這樣的故事情節:
⠀⠀
⠀⠀⠀⠀
例如張無忌與宋青書、哈利波特與馬份;令狐沖與名門正派(太大串了);《功夫熊貓》裡,一開始的熊貓阿波跟悍嬌虎;Hero的久利生公平與其他檢察官;《派遣女醫》的大門未知子。
⠀⠀⠀
⠀⠀⠀
在這些故事中,會有一些原本純正、訓練有素的專業典型人物,一開始會忍不住看不慣、甚至攻擊這些非典型人物。
⠀⠀
⠀⠀⠀⠀
當然,也有可以理解、接納非典型的人。
⠀⠀⠀
⠀⠀⠀
昨天接受鏡好聽的訪談,談到關於我的「非典型」,是否也會不被理解?甚至被攻擊?
⠀⠀⠀
⠀⠀⠀
我不諱言,或許在我轉行成為諮商心理師的生涯中,最痛苦也最困惑的一段時間,就是遭受同行的攻擊。
⠀⠀⠀
⠀⠀⠀
而且有許多是我不認識的人。
⠀⠀⠀
⠀⠀⠀
這些攻擊包含:
⠀⠀
⠀⠀⠀⠀
不務正業、一定沒有花多少時間在諮商(和我相熟的心理師朋友都知道,我的個案工作時間與訓練有多少)
⠀⠀⠀
⠀⠀⠀
在公開演講說我專業做得很爛,但實際上我從來沒有跟他有任何專業上的合作,甚至不認識他。
⠀⠀⠀
⠀⠀⠀
或是出版業的攻擊,說我《情緒勒索》這本書名是抄襲,卻無視「情緒勒索」這個詞原本就是專有名詞,就像「高敏感」、「EQ」等,多少人使用這些專有名詞出書;
⠀⠀⠀
⠀⠀⠀
也在沒讀過我的書時直接說我的書是超譯、抄襲蘇珊佛沃的《情緒勒索》,無視於在我這本書出之前,蘇珊這本書絕版少有人知,更無視於我寫的是屬於台灣文化與我自己實務經驗的部分,與蘇珊佛沃那本書有很大的不同。
⠀⠀
⠀⠀⠀⠀
原本出這本書,就是希望很多困於這個互動模式中的人,能夠覺察並且讓自己與關係有一點喘息的空間,我從沒想過會如此暢銷,甚至這個詞轉變成一個罵人的詞,那與我的原意相差極遠
⠀⠀⠀
⠀⠀⠀
(我在書中、演講時不停強調。,這是一個互動形式的專有名詞,並非要來指責任何人。)
⠀⠀⠀
⠀⠀⠀
當時,我甚至為了讓更多人能夠理解這個觀念,在另一家出版社決定讓蘇珊佛沃這本書再版時,我親自寫序並且推薦,希望可以讓更多人受益。
⠀⠀⠀
⠀⠀⠀
在我的書籍與文章中,我也不只一次分享、鼓勵大家可以尋求諮商的專業協助,不需要找我,可以找其他更多專業適合的心理師。
⠀⠀⠀
⠀⠀⠀
當時,剛開始有機會出書的我,心中有個小小的夢想。如果我有力量讓我寫的東西可以被更多人看到,我希望能夠推廣更多人能願意更早接觸心理諮商,或是因為看了我這本書,而有機會覺察、重新省視自己目前關係的困境,而有勇氣開始為自己做一些努力。
⠀⠀⠀
⠀⠀⠀
我認為,台灣的心理諮商非常專業,我很希望我可以為這樣的推廣盡一份力。
⠀⠀⠀
⠀⠀⠀
這樣的起心動念與心願,的確是達成了;但讓我最意外的,其實是遭受我難以想像的部分業內攻擊與投射。
⠀⠀⠀
⠀⠀⠀
在一開始的退縮、害怕、草木皆兵,到我後來慢慢釋懷,甚至有時候還敢出來回應或戲謔一下。
⠀⠀⠀
⠀⠀⠀
(例如最近聽到新的批評是:「周慕姿都故意選會暢銷的主題。」我聽到的時候心裡想:「那一定所有的出版社都超想簽我,我說不定靠取書名就能賺大錢?!😂😂)
⠀⠀⠀
⠀⠀⠀
能夠這麼做,除了是我自己有一些清楚的思考,當然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我的傷口,有更多同是業內、從事心理專業工作的人陪伴我、療癒我。
⠀⠀⠀
⠀⠀⠀
我有一群非常支持我、理解我的心理師同伴們,以及我的老師、督導曹中瑋老師,在這過程非常的鼓勵我。
⠀⠀⠀
⠀⠀⠀
有時候在不同場合遭受莫名攻擊與誤解時,我也會收到不認識的心理師給我的回應,鼓勵我,非常溫暖。
⠀⠀⠀
⠀⠀⠀
在這過程中,我也花了兩年的時間思考這個問題:「為什麼我會被這樣攻擊呢?」
⠀⠀⠀
⠀⠀⠀
⠀⠀⠀
後來看到一些電影、小說故事,我慢慢發現:
⠀⠀⠀
⠀⠀⠀
要成為「純正」、「典型」是很辛苦的。
⠀⠀⠀
⠀⠀⠀
因為「純正」、「典型」的樣貌只有一個框框,那個框框很容易讓人想像,卻不容易都能夠符合。於是,在要成為純正的養成之路,我們會削掉很多的自己,甚至有些人的自己可能變得很小很小,去符合那個框框。
⠀⠀⠀
⠀⠀⠀
沒有比削掉自己的意志更傷的犧牲了。
⠀⠀⠀
⠀⠀⠀
我們願意這麼做,因為我們相信,這麼做可以讓我有成就感、成功、得到我想要的未來。
⠀⠀⠀
⠀⠀⠀
但如果身邊出現了一個所謂「非典型、不純正」的人,而他的表現或許還受到一些肯定,我的信念會開始受到挑戰,於是我會不安。
⠀⠀⠀
⠀⠀⠀
不過,每個人面對不安的方式是不同的。有些人是會停下來重新省視內在的感受,然後調整自己的步伐,變得更厲害。
⠀⠀⠀⠀
⠀⠀⠀⠀
這樣的例子也非常多。
⠀⠀⠀
⠀⠀⠀
但是有時候,要真正面對內心的不安是很可怕的,因為這會讓人懷疑,自己過去做的這些犧牲是否都沒有用?
⠀⠀⠀
⠀⠀⠀
甚至對方可能就是自己的陰影面,例如,「他就是那種我最討厭、也是我最害怕變成的那種人。」
⠀⠀⠀
⠀⠀⠀
而我一直覺得這樣的自己不好,所以我壓抑我自己這方面的力量,所以看到類似的人,我會害怕這部分被勾起。看到他被接納,我會為我犧牲壓抑的、像他的那部分自己感到惋惜。
⠀⠀⠀
⠀⠀⠀
當沒有留意到這些糾結、甚至不知道怎麼去面對時,對有些人來說,最直覺的方式,就是攻擊、消滅這個會讓我不安的人,我的信念就不會受到挑戰。
⠀⠀⠀
⠀⠀⠀
我記得我小時候第一次讀《笑傲江湖》時完全不能理解,別人交個朋友而已,為什麼其他人就要除之而後快?
⠀⠀⠀
⠀⠀⠀
後來我才懂了,原來這樣的討伐,不只可以消滅挑戰自我價值信念的對方,也可以更支持自己原本做的決定:「因為我們是名門正派」。
⠀⠀⠀
⠀⠀⠀
這會帶給我們歸屬感與安全感,內心的不安就會消失了。
⠀⠀⠀
⠀⠀⠀
我做這個說明,並非指我遭遇到這些,完全是同樣的情景。不過,我發現這種所謂的「典型與非典型」之爭,中間或有著這樣糾結的心情在。
⠀⠀⠀
⠀⠀⠀
因為要當一個典型,付出的犧牲,真的太多。
⠀⠀⠀
⠀⠀⠀
但要當一個非典型,所付出的探索、思考,走沒人走過的路,又要遵循內心的正道不歪掉,也是非常不容易。
⠀⠀⠀
⠀⠀⠀
且選擇不在框框裡,那些不在框框的部分,會成為別人的攻擊,與自我懷疑。
⠀⠀⠀
⠀⠀⠀
而不管典型與非典型之路,很多時候,需要聽從是內心的標準,而不是別人的建議。
⠀⠀⠀
⠀⠀⠀
不論怎麼走,我們了解我們願意為此犧牲的東西是什麼,且清楚這是我們的選擇,
⠀⠀⠀
⠀⠀⠀
例如如果我了解到,「我對這項專業非常喜歡,我只想做好這件事」。
⠀⠀⠀
⠀⠀⠀
那麼對於與自己不同的人,其實不會反感,反而會欣賞與想認識。
⠀⠀⠀
⠀⠀⠀
我身邊有許多這樣的心理師與前輩,是如此的支持我與照顧我,那種無私與胸襟,是我報答不來的。
⠀⠀⠀
⠀⠀⠀
就我的想法,我一直認為「典型、非典型」並非如此二分,框框若大一點,大家的想像也可以多一些。
⠀⠀⠀
⠀⠀⠀
關於我對自己的思考是,我認為我是周慕姿,心理師是我其中一個身份。
⠀⠀⠀
⠀⠀⠀
我很好奇、也很有興趣很多不同領域的事情,我知道我的跨領域背景,使我有一個擅長,就是很容易用不同的角度,理解一些大家已經習慣的事物。
⠀⠀⠀
⠀⠀⠀
對我來說,這些分享,如果有機會讓聽到、看到的人,可以對世界、事物、人有不同的想像與認識,拓展對世界的看法,甚至用這種不同的眼光,有機會重新看待自己與人生的選擇,這會是我覺得最有意義感的事。
⠀⠀⠀
⠀⠀⠀
昨天的訪談,製作人筱薔問了我一個問題,印象很深刻:
⠀⠀⠀
「感覺你走在這樣的路上很堅定,很清楚自己想做什麼,很知道『做自己』?」
⠀⠀⠀
⠀⠀⠀
我回答,我並沒有 #很知道做自己,而是這些年來,我一直在「 #練習做自己 」。
⠀⠀⠀
⠀⠀⠀
能夠允許自己嘗試、犯錯,允許自己做一些我會覺得很好玩、但別人會覺得你「不務正業」的事情,
⠀⠀⠀
⠀⠀⠀
能夠用這樣的方式摸索自我的邊界,
⠀⠀⠀
⠀⠀⠀
我想,這是我能給自己最大的禮物與奢侈。
⠀⠀
⠀⠀⠀
⠀⠀⠀
鋪那麼多梗,終於要告訴大家,與鏡好聽合作的podcast,9/1正式上線!
⠀⠀⠀
⠀⠀⠀
🎧️ 全球Podcast平台同步上線!
▹Spotify:https://spoti.fi/3DwXVDy
▹Apple Podcast:https://apple.co/3mFB7f3
⠀⠀⠀
⠀⠀⠀
主題是:作家的靈魂腳本——周慕姿陪你讀那些作家沒有說出口的傷
⠀⠀⠀
⠀⠀⠀
用心理的角度,討論那些赫赫有名的文學作家,身為人,他們背後的傷口與對他們的作品和人生的影響。
⠀⠀⠀
⠀⠀⠀
歡迎大家鎖定我的粉專與鏡好聽,上線後立刻分享給大家~~~
⠀⠀⠀
⠀⠀⠀
也是個小小的不同領域結合,希望可以為大家帶來不同的觀點與感受。
「令 狐 沖 是非 不 分」的推薦目錄:
- 關於令 狐 沖 是非 不 分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令 狐 沖 是非 不 分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令 狐 沖 是非 不 分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令 狐 沖 是非 不 分 在 [討教] 令狐沖和楊過- 看板JinYong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令 狐 沖 是非 不 分 在 令狐沖的尊師並不能直接視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令 狐 沖 是非 不 分 在 令狐沖年紀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評價
- 關於令 狐 沖 是非 不 分 在 令狐沖年紀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評價
令 狐 沖 是非 不 分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玩命關頭9》本週即將上映,作為被視為2020年度最大片,遇到討人厭的新冠病毒影響後,延後到2021年上映。就在上映前夕,台灣居然蔓延病毒傳染被迫再度改檔期,改來改去總算本週要上映。對我來說,這絕對是今年夏天最重要,且充滿「儀式性」的觀禮觀影。因為,我要看韓哥。
韓哥對我來說,是非常特殊的存在。這部片的關鍵人物分水嶺就從他身上一切為二,從本來的外傳角色,重回本體,成為舉足輕重的男配角。即便他不是保羅沃克,他不用飆最快的車,不用喝最烈的酒,也不用打最狠的架,但他始終是這個團隊裡面相當具有存在感的帥哥。
他就像瀟灑令狐沖穿越時空來這裡開跑車,打打壞蛋,至於離開的吉賽兒,唐老大你想辦法在下一集給我變出來喔。說好了,本週會去看的朋友請按「愛心」。
令 狐 沖 是非 不 分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莊子、令孤沖以及盜亦有道 | 盧斯達 on Patreon】
雖然金庸是國父黨和南來文人的合體,可說是小說界大魔王,但小學時讀《笑傲江湖》,也帶走一些念想,影響至今。令孤沖在華山派和五嶽派的遭遇何其慘烈,世代間卻是永不休止的華爾茲,別人的孩子死不完。
不同版本的岳不群,忠於原著都是讀書人模樣,頭上一頂明朝儒生樣式的方帽,仁義道德的提倡有很多,亦合了我們尋找的父親形象。前途談判期間,大學生寫信問北京,香港將來會否有民主政改?趙紫陽回覆說,當然會有。或者說歷年來學生捲入麻煩事,大家都會找校長主持公道。令孤沖比較迂腐,但形勢之下被迫出櫃。理解真相和江湖,屬於半推半就。為何我們會找岳不群,因為他投射出一個是非對錯的結構。在該結構中,人會安心,便喊爸。後來岳不群一直迫害大師兄,行事和「魔教」中人沒有太大分別,都在搶辟邪劍法,之前一直被信仰的偉光正價值結構,就一直崩潰下去,後來的韋小寶即令孤沖崩潰後的產物。
不跟師傅一道,日月神教也不是歸處。任我行亦非常魔性。最後令孤沖沒有做正派 CEO,也不掌管日月神教,去了移民。江湖還是屬於其他人,不必武功特別高,而是要有跟敵人纏鬥至死的「政治意志」。例如風清揚,他隱居後山。沖虛道長,他曾對令狐冲暗示岳不群有問題,但也點到即止,可能因為岳不群在江湖圈了不少粉,是好人君子,與之衝突的結果很難預料。
前輩武功高,但對江湖的野心退了火。左冷禪應該武功略遜,但他對營建勢力的心機超過其他人。表面看來,故事安排一班道家人做「真正的正派」,例如令孤沖、風清揚、沖虛道長,但結果也可看作道家人的 last try 遭挫敗。「正派」最後自相殘殺而凋零,神教則由向問天接手。你可以想像,江湖很快又會腥風血雨。
為甚麼故事中的道家化身們,最後沒有「真正打敗」正派和邪派兩個極端勢力?因為你要發動一場江湖仇殺,就要講一個故事,動員江湖中人為某個理想赴死。這理想可能是「消滅邪惡」、「光榮復仇」、「統治世界」,沒所謂的,而道家卻不願講大仁大義,拒絕用仁義之名驅策別人。孔子以來,大家講「名正言順」,政治上人事上,重視「正名」。例如打仗要「出師有名」。老莊早就看穿了當中玄秘,想通了智巧的人們,絕不介意量身老作一個名義,為自己行動開路。岳不群用師門之禁、養育之恩等等驅策令孤沖,而王侯將相則用更大的名義去號召殺人盈野。故事中的道家系人物在交友上,見你真情真性,就當你是個好人。在道德不再黑白二分的故事世界,「真」似乎是唯一剩下的拱心石。
金庸在《笑》的後記說:「中國人在道德上對人要求很寬,只消不是損害旁人,就算是好人了。《論語》記載了許多隱者,晨門、楚狂接輿、長沮、桀溺、荷丈人、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柳下惠、少連等等,孔子對他們都很尊敬,雖然,並不同意他們的作風。」不管是選擇入朝做官、做隱士、做刺客,只要落落大方,不自欺,活在真實之中,沒害多少人,就算是好人。
這種處世態度,或只能成小羅漢,自己稍得解脫,但只能眼看世界漸漸陷入更大的騙局。世界很多爭端都是因為有人提倡「仁義」而起,因為「觀念」可以將諸個體捆綁成一個行動的集體。現在你說要打假新聞,大家會恐懼新一輪的言論清一色。然而「假新聞」確實不對,消滅了不是好事?於是就有人用打假新聞的名義,去消滅自己不喜歡的言論。美國總統選舉期間社交和主流傳媒的戮力同心,向全世界示範了「言論自由絕非沒有限制」的真相。消滅假新聞和「極右」這樣的大仁大義,就將很多「自由社會」本來認為不合理的事情,都接受了。
國際上,用環保、建構國際社會、法治、人權等高大上名義來掩蓋的黑幕,也有很多。就算是第三世界民主化理論,當初也被利用來粉墨美中建交:只要我們協助中國富起來,她就會自動演變,有中產階級,就會有民主中國。我個人是不相信有人誤判,如果你每一條 MC 都答錯,那就不是真正答錯。美國的戰略家何其精明,他們了解這個預想不會發生,但有錢,可以對抗蘇聯,你賺不賺?而且還能說自己是幫中國人,幫第三世界,說出來也爽得很。人文關懷。
莊子《胠篋篇》都在談現代的事。有說「胠篋」是動詞,指撬開他人裝財物的箱子,即盜竊。莊子開首說,一般人有需要保衛財物,就有工匠發明鎖、繩索等。然而當更強的盜賊來到,整個寶箱都可以拿走。那麼「防盜裝備」的發明者,亦可說是為大盜累積財富。推而廣之,創設道德、價值、制度的「聖人」,也為國家級層面的盜賊提供了方便。因為「聖人之教」太好用,可以將鄉里聯合起來,漸成一個國家,看似很好,但齊國的權臣田家只要殺齊簡公一人,廣大的國家就馬上全套落入他人之手。
上古傳說中到東周之間有四個君子,最終都不得好死,為何?時空一轉到了傳說中的大賊盜跖和門生的談話。門生問:盜賊這一行,有沒有「道」?盜跖答:當然有,你知道某個地點有寶藏,能人所不能,聖也;行動時一馬當先,勇也;行動完成殿後,義也;能夠準確評估行動成功率,知也;賊贓分得均,仁也。做賊也有仁義禮智。
小時候以為莊子真的在講「盜亦有道」,但其實他只是在講怪論,怪論是不直接講出道理,因為道家不想自己也成為提倡某觀念的「聖人」,而等讀者從言論矛盾處自然領略某種道理。莊子有意用盜跖之口,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並非認同搶劫行為,而是說大仁大義的口號,也可以被盜賊應用。一時貪心或者迫於生活的盜竊行為,對世界沒太大危害,但當盜賊自己都發展出一套「聖人之道」,各種衝突就會越演越烈,因為一切已經「意識形態化」,最後就是國家級盜賊「竊仁義并斗斛權衡符璽之利」。
為甚麼會有「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同樣是竊,但你竊是因為貧窮,田家竊齊卻是「為了國家」,他的大仁大義,比你的小仁小義要大,所以諸侯竊國反而更加「名正言順」,山呼萬歲,而你偷一塊麵包,卻要被追究下獄。「仁義」吹得越大,不合理的事情就越多。總結下來,是「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則聖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聖人」制禮作樂以為利益天下,卻製造了盜跖和田家。
如果你是一個製造寶箱的匠人,一生的功名都在這了,你不會喜歡自己的智巧最終淪為惡人兇器的事實。所以法治死未、怎樣對待法庭,這個問題不用談,談了就傷和氣。
明朝遺民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這樣談君主制:「雖然,使後之為君者,果能保此產業,傳之無窮,亦無怪乎其私之也。既以產業視之,人之欲得產業,誰不如我?攝緘縢,固局鐍,一人之智力不能勝天下欲得之者之眾,遠者數世,近者及身,其血肉之崩潰在其子孫矣」,也相當的莊子氣。你會覺得絕聖棄義的講法太過極端,欠缺人文關懷,想通一切卻陷入虛無,怎麼行呢?
可怕的是確實沒有解方,這個世界無時不在發展,不可能回到道術理想中觀念未曾分化的原始世界。左冷禪和岳不群總是會贏,他們舌燦蓮花、口舌便給,必然擁有江湖,道術往往戰敗。當情況壞到某個地步,最終我們都會用聖人之道武裝自己,在世界上競逐一下,也成為世界越來越可怕的其中一個 contribution factor。當你想到這裡,也會發現一種「真」。在黑暗之中,剩下一個紀念品。
//喜歡老盧的文字的朋友,一如平常,歡迎贊助,感謝。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令 狐 沖 是非 不 分 在 令狐沖的尊師並不能直接視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令狐沖的執著與灑脫】 很多人不明白令狐沖為什麼對岳不群有著那麼深的感情。 ... 即可知道令狐沖並非盲目尊崇傳統禮教,一味尊敬長上、不問是非。 ... <看更多>
令 狐 沖 是非 不 分 在 令狐沖年紀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推薦與評價
令狐沖 年紀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令狐沖評價,令狐沖是非不分,岳不群ptt在2022年該注意什麼?令狐沖年紀在2023的熱門內容就在年度 ... ... <看更多>
令 狐 沖 是非 不 分 在 [討教] 令狐沖和楊過- 看板JinYong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令狐沖和楊過都是金庸筆下資質很高的人物
令狐沖的資質甚至比楊過還高
但兩人的不同點在於楊過的邪氣很重
甚至不把師道放在眼裡
兩人同樣常被冤枉
但情況可不太同
楊過向來我行我素
對全真教上下不禮不敬
原因當然是因為趙志敬以及郝大通誤傷孫婆婆等事
趙志敬當然沒話說
但郝大通事件換做是沖哥應該是不會那麼是非不分的
像楊過和小龍女在一起的事
跟沖哥和魔教的盈盈在一起的事
一樣都不被名門正派的人所茍同
但楊過的處理方式就像腦充血似的
只要不順他意的就殺無赦
甚至因為殺父之仇還投靠蒙古軍
但沖哥的情況是逼於無奈明明知道盈盈
黃河老祖 計無施 藍鳳凰 平一指 游迅
向問天都是好人 只因為他們是魔教中人
就必須被五嶽劍派的人視為公敵(當然莫大先生及恆山派除外)
但沖哥並沒有這樣就討厭五嶽劍派
一直很尊敬師父岳不群
即始岳不群三番兩次的陷害沖哥
他也還是很尊敬岳不群
不違背師道
而且他三番兩次被懷疑偷劍譜
被他最愛的小師妹冤枉
也是默默地把痛苦往內心裡塞
到最後岳不群變得喪失人性連師娘都難過的自盡
他始終還是不忍心殺了他
同樣是聰明的人
沖哥表現的是個性灑脫不拘小節的人
而楊過卻是個性辮扭亦正亦邪的人
甚至有點自我為中心
不過兩人還有一相同點就是到最後都是不想過問江湖是非
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
沖哥雖然敬重師道
但也不像"聖人"郭靖那樣的被塑造出英雄的形像
令狐沖不是英雄那麼的偉大 他只是個喜歡喝酒和自己喜歡女子在一起的普通人
因此比起楊過和郭靖 小弟比較喜歡令狐沖這類的主角
這是小弟的個人看法
各位大大覺的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62.88.2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