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將決定黃筱雯的拳擊獎牌成色是否能更上一層樓,此外我國標槍雙俠也將出賽,更多的賽程與選手介紹看這裡就對了!
(括弧中為台灣時間,實際可能因比賽進行而有差異)
#黃筱雯(拳擊,13:00):明天打四強賽的黃筱雯因為拳擊項目有兩面銅牌,所以提前確定獎牌到手。177公分的她因為奧運沒有54公斤的量級,為了身材優勢硬是減到51公斤,並肩負起拳擊代表隊林郁婷、陳念琴和吳詩儀落敗後奪牌的重擔,壓力大到前一場賽後淚灑擂台,也直呼想去海邊大吼。想藉由拳擊翻轉自己及家人人生的她,手臂上密密麻麻都是可愛的刺青,其中也特別刺上台灣代表想帶著國家四處征戰。筱雯明天的對手是賽會第一種子-土耳其的卡基羅格魯,雙方先前沒有交手經驗,我們期待筱雯能繼續突破自己,也希望大家能為她加油集氣!
#陳奎儒(田徑,10:08):大驚喜!剛剛結束的男子110公尺跨欄預賽,「台灣欄神」與中國好手謝文駿、日本好手泉谷駿介同組出賽,結果奎儒跑出個人本季最佳的13秒53,雖然未能跑進分組前4名,但仍靠著成績擇優第2名晉級,成為1984年吳清錦之後我國首位在奧運110公尺跨欄進入準決賽的好手,且這個成績也是台灣奧運最佳的110公尺跨欄成績!同組的泉谷駿介以13秒28排名分組第2,謝文駿也以13秒51排分組第4,三位亞洲好手一起攜手邁入明天的準決賽,奎儒加油!
#鄭兆村(標槍,09:35):想必大家對2017年台北世大運中鄭兆村91.36公尺的驚天一擲印象深刻,這個成績讓他成為亞洲紀錄保持人,並在當時名列世界標槍史上第12傑。但在擲出這個成績之前,鄭兆村有2年的時間因為膝傷直接被醫生判死刑無法再練習,運動員之路差點劃下句點,後來辛苦復健7、 8個月後才得以再練習並逐漸攀上高峰。明天標槍項目會先進行資格賽,每位選手有3次投擲機會,須達到規定的距離83公尺50才可以直接晉級決賽,或是最後兩組總成績排在前12名者也可晉級到決賽。期待已是新手爸爸的鄭兆村能再次帶給我們驚喜。
#黃士峰(標槍,08:05):黃士峰是天生的運動好手,國小打棒球,國中也參加過多種運動,最後專心踢足球。但後來因球隊解散,且高中在偶然情況下參與田徑隊訓練並嶄露天分,才開啟標槍人生。2017年台北世大運同樣擲出生涯最佳86.64公尺取得標槍銅牌的黃士峰,和鄭兆村組成台灣標槍雙俠。但在2018年底右肘清除骨刺手術後,黃士峰一直找不回過往順暢的投擲感,直到後來在國訓中心舉辦的測驗賽擲出85公尺03,讓他提前達到奧運參賽標準,也找回了肯定。本次是士峰第二度參賽奧運,明天將在較早比賽的標槍A組出場,讓我們一起為黃士峰集氣加油!
#徐薇凌(高爾夫,08:36):小時候因為媽媽擔心徐薇淩成為電視兒童,而要她跟著爸爸去高爾夫練習場,結果第一次揮桿就成功將球擊出,也引發她對高球的興趣。7歲時徐薇淩正式接受高球訓練,並在小學4年級時代表台灣參加香港青少年公開錦標賽,最終拿下女子9至10歲組拿下冠軍。雖然如此,但打高球對當時的她來說只是個能夠不上課的理由。直到16歲那年看到曾雅妮在LPGA巡迴賽台灣主場奪冠的感動,才讓她立志成為頂尖好手。徐薇淩2012年轉職業、2015年取得LPGA正卡,曾在2018年巴哈馬菁英賽拿下亞軍,今年是征戰LPGA第7年並拿下生涯首冠。世界排名78名的徐薇淩,因為在奧運參賽榜上名列34而第一次取得參賽資格,她也霸氣喊話以奪金為目標!
#李旻(高爾夫,09:47):小時候學鋼琴,但因個性好動,李旻跟著父親到高球場打球,慢慢打出興趣也展現天份。2011年她16歲,首度披上國家隊戰袍參加亞太青少年高爾夫錦標賽,個人拿下第3名、團體則拿下第2名。隔年李旻決定展開職業生涯,2014年在花園城慈善菁英賽拿下職業首冠,對她來說意義重大。而2018年在台灣大哥大女子高球公開賽更是與張亞琦、陳子涵、邱齡緹在單場比賽中出現4次「一桿進洞」,獲金氏世界紀錄認證。李旻與徐薇淩從高中起就是同班同學,擁有多年同窗情誼,在好友取得奧運資格後,李旻也以奧運積分第38取得入場券,期待在潘政琮驚喜奪銅之後,台灣高球雙姝也能有好的表現!
#謝昀庭(舉重,12:50):謝昀庭出生台中,現就讀台師大四年級,從國中開始接觸舉重運動,在國內外的比賽中都曾取得相當優秀的成績。身高183公分體重127公斤的他,在舉重男子109公斤以上的無限量級項目中,並沒有身材上的優勢,不過靠著苦練,他以亞洲區積分排名第4成功拿下東奧門票。為了備戰奧運,謝昀庭每天都必須狂吃增重以增加力量,還差點得到厭食症。未有參賽亞運經驗的他這次直接挑戰最高殿堂奧運,期待昀庭能有好的表現。
以上是明天全部參賽的台灣選手,希望他們都能盡情在奧運這個大舞台上享受比賽、突破自我,也請大家一起為他們集氣加油!
#東京奧運 #台灣加油 #一起為台灣戰士加油
(圖片來源:麗台運動報、中央社、黃筱雯粉專、鏡週刊、聯合報、李旻粉專,更詳細來源請見留言處)
以家人之名分集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農曆七月不是鬼月是教孝月
#農曆七月是好月可買房買車裝潢安神
👻農曆七月在台灣民間常稱做「鬼月」,在每一年農曆七月初一閻羅王會將鬼門打開,讓一些無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人間,去接受人們的供祭。
📛於是家裡的長輩就會叮嚀家人,要在七月「鬼月」的時候守得各種禁忌。
比如:不能玩水、不能旅遊、不能買車、不能搬家、買房、不能裝修、更不能嫁娶、安神位或改名字,一切有關的活動都要盡量避開,就為了求順利度過「鬼月」
實際上這些都是沒有根據的說法,農曆鬼月都是假象的傳聞。
🤱🏻在佛教團體裡都稱七月為吉祥月或教孝月,源自於「目連救母」!
釋迦牟尼佛有一弟子「目連」修持精進、更會神通,相傳「目連」的母親生前貪瞋邪惡,不信因果正法,死後輪迴至餓鬼道,「目連」以神通的功力,看到母親成了餓鬼,十分不捨、非常難過痛心,就施展了法力將食物獻給母親享用,可是食物送到母親嘴邊,就變成了火焰無法進食,「目連」很無助的向釋迦牟尼佛求助。
💭佛祖告訴他,必須召集寺廟裡十方眾僧功德的力量,在每年的七月裡,以數百種的水果放置佛堂中,供俸給十方眾僧生,以此功德才能解救母親,「目連」依照釋迦牟尼佛的指示行善,終於使母親脫離了餓鬼之苦!所以七月也是教孝月、感恩月!
💁♀️所以大家不用太害怕農曆七月,七月並非是一個恐怖的月份,照樣在農曆七月可以搬家、購屋、玩水、旅遊、改名字。
🙏但是農曆七月確實有著重大的節日,就是農曆7月15日中元節這天!
佛教徒們都會舉行功德法會,為這些無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做超渡!民間也都會準備豐富的牲禮來祭拜三官大帝,表示對天官、地官、水官的信仰,其中地官的生日便是中元節!
🧝♀️農曆七月是吉祥之意,與鬼根本毫無關係,但是七月還是不要忘記祭祖,表達追思及感恩之意!
▪️張定瑋易經大師首創”姓名分析免費” https://www.dinwai.com/#
▪️騰運官網 https://www.changtingwei.com/zh-TW
▪️官方Line粉絲團預約 https://lin.ee/4SWNTeb
▪️騰運部落格 https://dinway66.wordpress.com/
▪️訂閱YouTube開啟小鈴鐺
https://m.youtube.com/channel/UCXdRBhB9neNSkPxDI7Ki4JQ/videos
以家人之名分集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實驗片是什麼?2021金穗獎實驗片單元看點又是什麼?】
.
上週六在信義誠品的選片指南,我負責主講的是實驗片單元。在影評圈以內,我可能算是比別人關注多一點點實驗電影(雖然真的是皮毛),也只是因為我曾寫過一篇實驗片名導吳俊輝老師的專訪。還記得當時去訪的時候挫死,開始惡補瑪雅.黛倫(Maya Deren)等名導的片。
.
在選片指南當天,我先引用了一段吳俊輝老師對實驗片的個人定義,很玄。礙於口述難以清楚表達,在此文字引用我當時的文章內容。
.
「⋯⋯許多人說自己厭惡實驗電影,視之為異類,卻也說不出來自己為何討厭。針對這個問題,吳老師自有一個獨到的見解,他認為從根本來說,其實實驗片才是『真正的電影』,因為從中你可能可以看到電影膠卷的存在,看到影像本身的被介入、操弄等等。與主流電影引導你進入故事相反,實驗電影卻是一再提醒你,你現在所看見的是電影。」
.
如果要更了解實驗片的真諦,建議讀讀這篇專訪,沒想到後來Google搜尋「實驗片」三字,就能直接在第一頁找到這篇文。當初在寫的時候,為自己下定的目標就是,要確保所有人都能看懂,不賣弄太理論性的辭藻。
https://wongwonder.pixnet.net/blog/post/229619348
「挑釁界限,拆穿夢幻」進入實驗片的世界,專訪吳俊輝老師
.
比起中文維基百科開宗明義地寫:「(實驗片)是一種電影拍攝模式,它嚴肅地重新評估了電影慣例,並探討了以非敘述形式替代傳統敘述手法或工作方法。」好像會更清楚一點。
.
今年金穗獎選入的實驗片有其精彩之處,存在可觀作品,但我其實也懷疑,如果真的要嚴格地去檢視實驗片的定義,是不是並不是每一部都真的這麼實驗?有些反而比較像是所謂的錄像藝術、跨類型電影或更廣義的非劇情片。未來金穗獎如果要持續保留這個項目,勢必會面臨到現有分類可能會面臨挑戰的難題,過去台北電影獎也曾有過實驗片單元,但後來也已經廢除。
.
以下附上我在選片指南當天所做的影片介紹,算是草稿,當天並沒有完全照著說,所以內容會跟我用說的不太一樣。但為了讓觀眾更清楚知道賣點,讓大家更有興致去買票,所以稍微有點加油添醋,還請各位實驗先進們見諒。
.
希望今年實驗片單元的票房,能夠有一點點提升,你可能看不懂,但保證你每一部片看完都不會忘記。
.
.
本屆一般組、學生組實驗片介紹,歡迎搭配連結閱讀、欣賞。
.
廖哲儒執導的《殺人狂》,看來顯得斑駁的影像,其實是在重現一位負責執行槍決的法警日復一日的夢魘,反覆不斷的佛經誦讀聲與鬧鐘並置出現,澈底擾亂觀眾的觀影思緒,讓人感受到強烈的焦慮感。
https://youtu.be/kSHiGrVJr_w
.
郭柏萱執導的《Stranger》完全以大特寫來呈現人體的局部,觀眾看完全片都不能知道這到底是同一個人的身體的紀錄,還是不同人體局部的拼貼。從來沒有看過一部作品有這麼密集的身體大特寫,看久了竟然覺得非常不安,自虐性的穿刺畫面,對觀者的承受底線也是一個挑戰。
https://youtu.be/d_tc80XttYw
.
《回流》是這個單元我最喜歡的作品之一,延續了導演前作《異域》與《彼.此》的風格,以3D掃描軟體掃描一個日常的畫面,再讓攝影機深入這個掃描出來的殘缺影像。母親是緬甸華人的導演胡鈞荃這次選擇讓鏡頭走進華新街,那種看來極度詭異的空間感,撕裂了現實,其實或許更貼近導演的記憶的再現。
https://youtu.be/Z5Wy8rnhspQ
.
梁廷毓的《襲奪河》延續了過去的作品《無頭河》,他的作品一向在處理早期台灣的鄉野傳說,包括原漢紛爭與魔神仔等,這次的《襲奪河》則試圖還原早期原住民與客家人的血腥衝突,勾勒出一個靈異傳說,內容包括屠殺與人吃人。導演變造了影像的顏色與質感,使得空間也連帶顯得扭曲。現在坊間很多鬼片都用特效來嚇人,但我在看《襲奪河》的時候,是感覺不僅導演真的相信這世上有鬼,而且也真的有鬼參與演出。如果你投入進去看,大概感受到的恐怖感受不會輸給《女鬼橋》或《粽邪》系列。
https://youtu.be/GoW5fX_d_34
.
在一般組的部分,蘇匯宇導演一人就有兩部提名,分別是《未來的衝擊》與《女性的復仇》,其實本質上是錄像藝術的兩部電影,某種程度上而言也挑戰了實驗電影的定義。《未來的衝擊》片名其實來自未來學大師艾文.托弗勒(Alvin Toffler)的一本著作,作品中讓旁白讀著書中非常晦澀的未來學分析,不過你不用去懂在這些名詞上鑽牛角尖,請享受蘇匯宇打造的極具幽默感的後現代影像。(註:同樣以《手事業》入圍本屆金穗獎的李宜珊導演有驚喜演出。)
https://youtu.be/Jw8FEWPxfb0
.
《女性的復仇》的靈感來自於台灣七〇、八〇年代的女性復仇電影,眼看一群女性衝進一間建築物毒打男人(其中一名女性是導演反串),男性斷頭、穿越女性陰部看到的日本軍官──完全不知道到底發生什麼事──極度挑釁,卻有一種令人難以抵禦的美感。
https://youtu.be/_9Dr_IcyA4I
.
剛才蘇匯宇是把一本理論書籍《未來的衝擊》影像化,洪瑋伶的《K的房間——關於世界的創造與毀滅》則是把柯旗化的《新英文法》(早期台灣人人手一本的權威文法書)給影像化。片中的影像都是來自書中的例句。原來柯旗化是綠島受刑人,導演試圖從柯旗化的例句中,找到一些他對自由、人權的見解,以及對威權的控訴。概念非常有趣的作品。
https://youtu.be/xA1xjkc1zMs
.
最後介紹曾經以劇情短片《野潮》大放異彩、榮獲台北電影獎最佳導演的呂柏勳的新作《聽說他這個人》。導演先描述一個人的行為,我們不知道他長怎樣,再請人去拼貼出那個人可能的長相。一群人七嘴八舌在討論的過程,卻也有人不知道這討論的群眾之中存在暗樁。與其說是實驗電影,它更像是一個會讓人渾身發毛的社會實驗節目,概念相當新穎特殊。
https://youtu.be/Ut5qDWKxiVk
.
.
(附圖為《K的房間——關於世界的創造與毀滅》。)
金馬影展 TGHFF 金穗獎/優良電影劇本
以家人之名分集 在 #雷#陸劇#以家人之名|我是為你好並不是真的為你好 ...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以家人之名》(英語:Go Ahead),是2020年中國大陸電視劇。由水阡墨、王雄成編劇、丁梓光執導,譚松韻、宋威龍領銜主演,張新成特別出演,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