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聖殿《毀滅傳說》的電影】🎬
許多人對這充滿歷史意義的主題深感興趣,尤其是宗教人士。然而這部電影是由非宗教人士的吉迪.達爾(Gidi Dar)執導和編劇的。吉迪.達爾 (Gidi Dar) 的迷人新片《毀滅傳奇》將於7月15日在以色列電影院上映(隨後將在頻道Hot 8和Kan 11上放映),這是一部非常特別的電影。
這是關於猶太史中第二聖殿毀滅的故事,它是一部故事片,而不是紀錄片,探討了猶太歷史上最兩極分化的事件之一,是很少電影製作人願意嘗試將其戲劇化的主題。
此片沒有特別聚焦在這時代的主要人物,例如西門.巴爾.吉奧拉(Shimon Bar Giora)、拉比耶書亞.本.革馬拉(Rabbi Yehoshua Ben Gamla)或拉比約哈南.本-扎凱( Rabbi Yohanan Ben-Zakai),儘管他們都存在於電影中。然而,電影中聚焦的英雄是本.巴提赫(Ben Batih),一個歷史上鮮為人知的人物。巴提赫是一個年輕人──在經過一番猶豫及掙扎後──決定參與狂熱分子對抗羅馬人的反抗行動。
雖然這是一個需要大規模描繪衝突和戰鬥的故事,但電影卻是由1500幅生動而令人難忘的美麗原畫組成,以動畫的方式講述了這個故事。這些畫作由大衛‧波隆斯基(David Polonsky)和麥可.浮士德(Michael Faust)創作,他們負責阿瑞.福爾曼(Ari Folman)在2008年執導關於黎巴嫩戰爭的動畫紀錄片《與巴席爾跳華爾滋》中的藝術創作。在這種情況下,圖片並不是先製作成動畫,而是一張接著一張的呈現。對於一個有大量動作的故事來說,這聽起來可能跟我們原先想像的不同,但僅僅幾分鐘後,圖片就不再像是靜止的,當我回想這部電影時,我記得它就像是動畫一樣。
許多人對這充滿歷史意義的主題深感興趣,尤其是宗教人士。然而這部電影是由非宗教人士的吉迪.達爾(Gidi Dar)執導和編劇的。
這是達爾導演與演員舒利.蘭德(Shuli Rand)第三次的合作,後者為主角本.巴提赫(Ben Batih)配音。蘭德主演了達爾早期的兩部電影,他曾飾演艾迪.金(Eddie King),一個涉入犯罪事件的角色,在電影烏什皮辛(Ushpizin)中,一個新宗教改革罪犯的故事,故事中他最終在住棚節接待了他的兩個前同事。這些電影和蘭德本人的生長經歷相仿,他出生於一個宗教錫安復國主義家庭,後來成為一名過著世俗化生活的演員而聲名大噪,並主演了《愛克發鏡頭下的人生》等電影,這是對特拉維夫咖啡餐館文化的慶祝和批評的故事。之後蘭德成為布雷斯洛夫的拉比納赫曼(Nachman)的極端正統信徒。雖然達爾在一般世俗世界中長大,但與蘭德的關係為他提供了進入宗教世界的窗口。
對達爾來說,這部電影能審視這一件最為核心而痛苦的歷史事件,並探索其對當今以色列的影響。
作為一名年輕的電影製作人,達爾注意到「那些帶給我啟發的導演,比如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和法蘭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他們也審視著自己的文化和宗教。而基督教是構成這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達爾從小在世俗化的以色列社區長大,對猶太教的傳統感到格格不入。 「我們無法接觸到錫安復國主義前100年的相關資料。」他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說:「當然我們在學校裡能學到了一些跟聖經有關的知識,但除了這些以外,還有具2000年歷史的塔木德和猶太文本,不僅是法律,還有詩歌和傳說……等等,我們其實還未完全了解自己的文化。過去我研究歐洲人和美國人的文化,發現他們在他們的文化裡已生活非常久,有一定程度的認識,但錫安復國主義卻燒毀了那些散居在外的猶太人們能認識歷史的管道。當然我能理解他們為什麼會有這種衝動,而且他們做到了,超出了任何人的想像。但在某個時刻,它使其他猶太人在認識自己的文化上如同走到了死胡同。”
這並不代表達爾不尊重錫安復國主義。「我的祖父是先驅者,父母也是委身的錫安復國主義者,有著『背對大海』的精神,他們行了許多神蹟,但隨著我們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在概念上漸漸出現些問題……錫安復國主義將妥拉(Torah)給宗教社區,說:「這是屬於你們的,跟我們無關。」
達爾熱衷於他的信念,對藝術家而言,審視歷史及宗教信仰也是重要的。我們需要創造新的東西,這與虔不虔誠無關,我們必須兼容兩者,既需要回顧過去,且創造新的事物。」
他認為以色列人對西方正在發生的事情、或歐洲正在面臨的挑戰太感興趣了,而忽視自己的文化及歷史,當然世界上許多其他國家也是如此。
因著與蘭德的友誼,達爾開始更仔細的研究猶太歷史和文本,並意識到他對自己在學校學過的東西幾乎不記得了。他甚至與另一位朋友一起學習革馬拉(Gemara,猶太教經典,是塔木德的一部分)。當他研究羅馬時代猶太人分裂的主題時,他認為第二聖殿的毀滅和導致它的緣由能化為引人入勝的劇本。他還決定最好不要讓像本-扎凱(Ben-Zakai)或西門.巴爾.吉奧拉(Shimon Bar Giora)等知名人物出現在劇本裡面。
「劇中,英雄需要改變,而其他角色都不會改變,他們有一個明確而嚴格的議程」他解釋道,「只有年輕的本.巴提赫(Ben Batih) 在雙方之間搖擺不定,並面臨將會造成他改變的衝突。最後他會與故事剛開始時的他截然不同。」
本-扎凱的侄子本.巴提赫是一個與母親住在一起,並保護母親的年輕人。一開始當他看到人們因著沒有繳納聖殿祭司徵收的稅、而在街上被毆打時,他選擇什麼也不做。
達爾說:「但隨後他想到了本-扎凱的話,如果他不採取行動,他就稱不上是個男人。」「這就像莎士比亞說的:『生存還是毀滅』,只是在這裡變成『行動還是無動於衷。』」最終,本.巴提赫加入並參與了反叛起義的行動。故事述說至此,達爾表示他並沒有譴責狂熱分子,儘管許多人認為他們的行為削弱了猶太人與羅馬人抗戰的力量。
「我認為他們(狂熱份子)只是單純願意為著所追求的正義奮鬥到底的人。」達爾說,「他看見了不公不義的事情,意識到如果什麼都不做的話,就只是個懦夫,然而,如果選擇做些什麼,將會導致毀滅。」
達爾發現當時導致聖殿被毀的情境與今日的政治不和諧間有相似之處,無論是在以色列或世界上其他的國家,尤其是那些根深蒂固腐敗的獨裁國家。
「你不可能永遠忍受腐敗……我不是共產主義者,但我相信正義。」
達爾覺得要儘快講述這個故事──「因為故事能帶出的影響力遠超於我。」──選擇透過繪畫來講述它,因此最終花了幾年才完成這部作品。為主要角色配音的演員們都是以色列當代之名影星──除了蘭德之外,杰夫.里凡奇(Ze'ev Revach)是本.迦姆拉(Ben Gamla),阿莫斯.塔馬姆(Amos Tamam)是巴爾.吉奧拉(Bar Giora),莫尼.穆索諾夫(Moni Moshonov)是本-扎凱(Ben-Zakai),雅艾兒.阿貝卡西斯(Yael Abecassis)是貝尼基女王(Queen Berniki)和伊格爾.納奧(Igal Naor)是奮銳黨(Giscala)的約翰,他認為讓故事栩栩如生的最佳方式是使用繪畫。因此他與藝術家波隆斯基和浮士德密切合作,製作了一個短片版本,看看這想法是否可行;結果他發現效果挺好的,並繼續完成了整部電影的創作。
達爾說「因為圖片不會動,所以甚至更美麗。」製作這部電影是一個漫長且艱苦的過程,但他認為最終展現出來的成果是值得的。「在製作中我嘗試以不同的方式來做,當不必跟隨動態圖像時,想像力將會自己填補中間的空白,並進入劇情的節奏中。」
達爾對這部電影試映後所接收到的觀眾反應感到高興,最高興的是引起了宗教界的興趣,特別是在耶路撒冷電影院的幾場放映中,包括通訊部長約阿茲.亨德爾(Yoaz Hendel)在內的觀眾對電影的問答持續了很長時間,甚至超過了預定的時間。
「這讓我非常高興」達爾說。「我原本擔心他們會覺得我在責備他們,但他們很喜歡,我收到了很多讚美。」
雖然達爾對這部電影在以色列取得如此大的反響感到欣慰,但他也期待能在國外上映,並已被負責《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的紀念國際影片公司(Memento International)收購並進行國際發行。他樂觀的認為,影片提出的議題將引起各地觀眾的共鳴。
「他們在某種層面上是對的。」他談到故事中的派系時說。「他們自認為一路走來都是對的……希望大家在責備其他人之前,先看看自己。每一方都需要往裡面細細思索。」
新聞出處:JP
新聞日期:2021/07/08
翻譯|校稿|編審|台灣ICEJ
經文及禱告方向
 ̄ ̄ ̄ ̄ ̄ ̄ ̄
箴言21:1-2
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都看為正;惟有耶和華衡量人心。行仁義公平比獻祭更蒙耶和華悅納。
彼得前書2:4-5
主乃活石,固然是被人所棄的,卻是被神所揀選、所寶貴的。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藉著耶穌基督奉獻神所悅納的靈祭。
在紀念聖殿被毀日時,這部電影正是時候,我們看到以色列世俗人士和宗教人士各別得掙扎,讓我們為著在以色列政治、宗教上不同派系的人禱告,惟有耶和華神衡量人心,願他們心中的純正及良善被主紀念,更求主光照他們能敏銳主的心意,領受啟示耶穌是彌賽亞,並起來建造屬靈的聖殿和靈宮,行神悅納的事!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4萬的網紅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世界微光看更多 http://act.setn.com/worldlight/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新聞HD直播 三立LIVE新聞 https://goo.gl/7FaFJW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
以色列 黎巴嫩戰爭 在 新‧二七部隊 軍事雜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以色列F-16戰機空戰傳奇
1981年4月,首批四架F-16A/B「老鷹」(Netz)降落在以色列之後數月,飛行員拉菲·貝科維奇准將(Rafi Berkovich)擊落一架敘利亞Mi-8直升機,這是F-16戰機首次戰功
隔年,黎巴嫩戰爭爆發,貝科維奇將軍再次發威,擊落兩架敘利亞的MiG-23和一架MiG-21戰機,而且都在45秒內完成破記錄
以色列 黎巴嫩戰爭 在 郝明義Rex How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看見了什麼】
1.
「約萊伊太太,請告訴我— 」他聲音低到彷彿在說悄悄話— 「這件事我保證不說出去,你當真認為自己的項鍊和鏈子能遮住那麼多層下巴嗎?不,我說真的,你覺得這樣公平嗎?現在全國厲行撙節政策,以色列有多少年輕人只養得起一層下巴— 」
他邊說邊摩挲自己後縮的下巴,這有時讓他看似受驚的鼠類—
「你卻坐擁兩層— 不對,等一下:是三層!太太,光是你那個大脖子撐起來的皮,便足夠幫占領特拉維夫活動多搭一排帳篷了!」
2.
一個其貌不揚,甚至不討喜的過氣單口相聲演員,在一家酒吧裡開始他的表演。
像上面這樣的戲虐、黃色笑話,一個接著一個,逗弄全場,毫無中斷。
看著書,一面好奇作者去哪裡收集了這麼多材料,一面當然會好奇他到底要說個什麼故事。
逐漸,我們知道他邀請了一位四十三年沒見,已經退休的法官朋友來聽他的表演。
故事繼續下去,我們知道了當年十四歲他們最後一次見面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還有為什麼有這次邀請。
「我想要你看著我,仔細地看我,然後告訴我。」
「告訴你什麼?」
「你看見了什麼。」
3.
以色列作家大衛.格羅斯曼寫的《一匹馬走進酒吧》,主軸是一個少年時會倒立用手走路的人,透過全場插科打諢,來逐漸揭露他當年家庭及遭受欺凌留下的傷痛。
而另一條副線,則是那位法官朋友勾起的回憶、懊悔,以及他自己失去愛妻的悲傷。
要把這些人深刻的傷口慢慢撕開,卻又在嘈鬧中伴隨大量的黃色笑話進行,當然需要非凡的功力。
這本小說拿到2017年曼布克獎,評審的意見就是這麼說的:
「大衛.格羅斯曼藝高人膽大,成功展現高難度小說技法。《一匹馬走進酒吧》故事聚焦在傷痛的後遺症,卻絲毫不濫情耽溺。主角人物雖不討喜,卻教讀者目不轉睛。格羅斯曼在文字情感與風格方面皆大膽創新,令人折服,一字一句都有深意,彰顯作者高超的筆法。」
4.
我自己的感動,卻是因為在故事副線中一閃而過的一段話。
在一本兩百多頁的書裡,那段話只有十來行。
但我懷疑格羅斯曼是否為了寫這十一行字而發展了這個故事,或者說,必須用一本故事來掩蓋那十一行字。
因為那是不能不嘶喊出來卻不希望別人聽到嘶喊的哀傷。
喊出來太大聲或太小聲都褺凟的哀傷。
可能最好讓那道哀傷在整本黑暗又狂亂的笑話中,一閃而過。
但,亮若白晝地閃過。
故事裡,那是一個男人對亡妻的思念和悔恨。
但我相信格羅斯曼應該是寫給他死去的兒子。
3.
格羅斯曼在巴以問題上始終是個理想主義者,憂慮以色列的命運,也同情巴勒斯坦,希望巴以兩個民族求同存異。
他說過,「作家的任務是把手指放在傷口上,提醒人們不要忘記人性與道義問題依舊至關重要。」
格羅斯曼有三個孩子。二○○六年八月第二次黎巴嫩戰爭期間,他的次子烏里正在服役,隨以色列攻進黎巴嫩。
當時格羅斯和另兩位作家奧茲(Amos Oz)與約書亞(Abraham B. Yehoshua)共同呼籲停火。然而,兩天後,就在停火前的幾個小時,烏里的坦克車被炮火擊中。格羅斯曼從他三個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擔心他們安危的惡夢成真。
這件事情並沒有讓格羅斯曼改變自己原先的立場。
就在烏里遇難後兩個月,格羅斯曼參加了一個紀念以色列前總理拉賓的活動,主張對巴勒斯坦伸出雙手是最好的解方。他說他當然哀傷,但是他更因為當時以色列政府的所為感到悲痛。
格羅斯曼對兒子的思念和愛憐,則持續寫在其後的作品裡,包括《直到大地盡頭》,以及《時間之外》(Falling Out of Time)。
一直閃動到《一匹馬走進酒吧》:
「畢竟我紅著眼眶忍淚已經太久。何不就跳到椅子上,高喊著為死亡鼓掌,它在短短六週內從我身邊奪走我這輩子唯一真心熱切、以生命喜悅愛過的人。從我見到你容顏的那一刻開始,你那發光熠熠的圓臉,純淨、睿智、美麗的額頭,強健濃密的秀髮,我曾愚蠢地認為那代表你堅韌的生命力,以及你寬大慷慨律動的身體— 不准你抹去這 裡面任何一個形容詞.........」
4.
「我想要你看著我,仔細地看我,然後告訴我。」
「告訴你什麼?」
「你看見了什麼。」
看見了那不知如何形容的哀傷。
5.
大塊之前出版過格羅斯曼的《獅子蜜──參孫的神話或迷思》。也將再出版他的另一部作品The Zigzag Kid。
向大家推薦。
@博客來 https://goo.gl/FQsKDk
@誠品 https://goo.gl/rZuRhw
@金石堂 https://goo.gl/nQUQVr
@讀冊 https://goo.gl/XkWvBf
@大塊 http://smarturl.it/1111TT102
以色列 黎巴嫩戰爭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世界微光看更多 http://act.setn.com/worldlight/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新聞HD直播 三立LIVE新聞 https://goo.gl/7FaFJW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驚爆新聞線 爆內幕追真相 https://goo.gl/qnrjSt
➲政論第一品牌 新台灣加油 https://goo.gl/Hthr3e
➲雲端秘檔揭秘辛解碼真相 https://goo.gl/vi3Gzd
➲美食趣遊必看54Free食代 https://goo.gl/bSdR3e
#國際新聞 #國際局勢
以色列 黎巴嫩戰爭 在 堅離地球 · 沈旭暉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不少朋友對以色列、阿聯酋建交與及最新以色列、巴林建交的重要性不明所以。這些國家以往固然是世仇,但建交又怎麼樣?假如我們從「中東三國志」的框架理解,就會明白很多。所謂「三國」,並非很rigid的主權國,而是三大勢力:第一是伊朗為首的什葉派陣營,包括了伊朗「埋伏」在遜尼派國家內部的附庸兵,所以不能單以地圖視之。第二是沙特為首的遜尼派陣營,阿聯酋近年經濟發展不俗、杜拜成為國際窗口,成了這個陣營的副領袖,巴林則是沙特的後院。第三是美國直接影響的區域盟友,自然以以色列為首,雖然版圖很小,但卻實力最強。這三方近年開始由冷戰邁向熱戰,敘利亞、也門、黎巴嫩,都是代理人戰爭。沙特新王儲野心勃勃,其大動作很配合特朗普口味;伊朗在中東民主化後大舉擴大勢力範圍,背後有中俄支持,令中東的代理人戰爭背後再有代理人,層層推進,非常複雜。
⏺ 以色列阿聯酋建交,與中美關係有何關係?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0579809
⏺ 特朗普再下一城:巴林、以色列大和解的五大重點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1500345
Simon 沈旭暉 堅離地 Social Media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hensimo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imon.diplo...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simonshen
Twitter: https://twitter.com/simonshen_glos
Blog: https://simonshen.blog/
其他合作及查詢可以電郵至simonshen@glos.world。
以色列 黎巴嫩戰爭 在 曾柏瑜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伊朗要當美國的棋子還是塞子!
🍎柏瑜吃果子 ep.13🌍
(不方便看影片的朋友,也可以看內文喲)
上週伊朗擊落了一架美國無人機,川普立刻發推,大罵伊朗鑄成了大錯,馬上就準備派兵轟炸!
但不久之後,就心平氣和地在記者會表示他不認為伊朗的行為是蓄意攻擊,考量到可能的傷亡,在轟炸的前幾分鐘,臨時取消了行動。
一台無人機差點引發戰火,美國到底為何要對一台無人機氣pupu?
#我的朋友不能有核🚀
1950年代美伊兩國還是盟國關係,伊朗更是中東發展比較快速的國家,甚至已經開始發展核能。但是到了1980年代,美國就多次指責伊朗在秘密研發核武,從此與伊朗絕交!在兩伊戰爭之後也開始對伊朗進行經濟制裁。
#武器不要拿出來炫耀啊笨蛋
2003年伊朗宣布他們成功提煉鈾元素(發展核武的關鍵元素),為了阻止核擴散,聯合國安理會就發動制裁,切斷伊朗和國際金融機構之間的聯繫。
伊朗受不了之下,被迫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從2004年開始,宣布停止提煉鈾元素。
有些事真的「可以做,不能說」阿!
被發現有核武還不被抄家吃棍!?
#學不會教訓94要炫耀✊🏻
到了2006年,伊朗可能覺得風頭過了,又開始提煉。還宣布成功提煉出純度達3.5%的濃縮鈾,一下子晉升國際核八強之一。聯合國、國際原子能機構覺得再這樣下去不行,就開始和伊朗漫長的談判、制裁、再談判。
直到2015年,伊朗、美國、中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六個國家終於和伊朗達成協議,歐巴馬也簽署了行政命令,解除對伊朗的經濟制裁。
#美國的主戰派vs.主和派
其實美國內部對伊朗的態度也有主戰派、主和派。主和派的代表,就是當時的總統歐巴馬;主戰派的代表,就是現在的總統川普。
川普在他當選美國總統之後,就開始對伊朗採取強硬的態度。去年5月,川普突然單方面宣佈要撤回伊核協議,恢復經濟制裁,想用這個方式迫使伊朗重新談判,這舉動馬上造成伊朗的經濟嚴重打擊。
#川普擊碎伊朗的發財夢💰
2018年11月,川普又再宣布,要把進口伊朗石油的國家也納入經濟制裁,而台灣也名列其中,伊朗的經濟一下子雪上加霜。
因為伊朗許多國民跟企業,在2016年取消經濟制裁後,以為經濟可以重新起飛,高度期待要發大財。沒想到才維持一年多,美國又打算重啟經濟制裁。
#不買我的石油我就做核彈🛢
今年5月美國表示由於中東的麻煩升級,因此向波斯灣派遣航空母艦和B52轟炸機。伊朗總統魯哈尼表示,為了報復美國的經濟制裁,伊朗將不會再履行限制核能發展的協議。
後來中東兩艘油輪遇襲爆炸,美國就指責是伊朗所為,甚至還釋出相關影片。到了6月伊朗為了把石油賣出去,對國際宣布「除非歐洲能確保伊朗石油的銷售,不然伊朗就要違反協議中限制的濃縮鈾庫存量」
#美國為了世界和平不惜開打?
花了這麼大的力氣處理伊朗核子問題,美國到底想幹嘛?
根據美國國防部長表示,他們希望「伊朗成為一個正常國家」
什麼是正常國家?台灣算嗎?
其實在中東,沙烏地阿拉伯跟伊朗一直是區域兩大強權,一直在爭奪霸主的寶座,已經搶了數十年。
再加上宗教上,沙烏地阿拉伯跟伊朗分屬伊斯蘭教兩個教派,伊朗大部分是什葉派,沙烏地阿拉伯則是遜尼派,兩國又剛好是中東石油存量最大的國家,因此一直在互相較勁。
美國在中東的盟友是沙烏地阿拉伯跟以色列,兩個國家都長期受到伊朗的飛彈威脅。再加上伊朗暗中幫助敘利亞恐怖份子、黎巴嫩真主黨和葉門的內鬥。
因此這次川普的舉動,有部分是希望伊朗希望不要再支援鄰國的戰爭,降低對沙烏地阿拉伯及以色列的飛彈威脅。也希望能夠和伊朗談一個更嚴格的協議,甚至放話不惜改變伊朗政權。
這樣的狀況對歐洲也非常頭痛,到底要繼續維持2015年的舊協議,還是要支持川普可能會提出的新協議呢?
其實中東的情勢已經是箭在弦上,隨時可能爆發戰爭。但是上個禮拜當記者詢問川普,他只回答「it will find out」
總是不按牌理出牌的川普,最後一年的任期還會發生什麼事呢?
哪天宣布要和外星人建交我也不意外XD
#貿易戰還沒結束又開新戰場
#台灣超有禮貌打群架直接站最旁邊
#可以是棋子也可以是塞子
#西洋棋造型的肛塞選我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