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是「伏羲神天響」!(#豬頭皮 什麼跟什麼啊... )
「伏羲神天響文化大學」的推薦目錄:
- 關於伏羲神天響文化大學 在 ETtoday分享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伏羲神天響文化大學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伏羲神天響文化大學 在 黃偉民粉絲交流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伏羲神天響文化大學 在 [新聞] 霹靂一聲天地開— 黃強華的五指乾坤- 看板Palmar_Drama 的評價
- 關於伏羲神天響文化大學 在 文化大學:伏羲神天響の傳說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伏羲神天響文化大學 在 文大女控遇「校內怪人」隨機攻擊遭影射男現身喊冤@newsebc 的評價
- 關於伏羲神天響文化大學 在 [爆卦] 今晚的文大男宿超不寧靜 的評價
- 關於伏羲神天響文化大學 在 《琴迴戲夢》音樂會㊗️㊗️... - 太日樂集Tai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伏羲神天響文化大學 在 風采輪伏羲神天響的評價和優惠,PTT、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伏羲神天響文化大學 在 風采輪伏羲神天響的評價和優惠,PTT、YOUTUBE 的評價
伏羲神天響文化大學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208 黃偉民易經講堂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山河表裡潼關路。
望西都,意踟躕,
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闕萬間都作了土。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
許智峰父母妻子銀行戶口齊被凍結一事,觸動了香港最敏感的神經。
香港《國安法》成立後,它話你有罪就有罪,這個現實,香港人大體上是明白的。
中大學生畢業日在校園內遊行有罪,穿黑衣在旺角食糖水有罪,有支未上電的雷射筆在背囊有罪……
許智峰有案在身,人在外國,宣布流亡,如果到期不現身,即棄保潛逃,可以通緝,但要凍結他的銀行戶口,先得證明那些錢是犯罪得來,得法庭批准,方能凍結戶口……這是香港一直沿用的法律。
現在一句國安處執法,就可以凍結他銀行戶口,還凍結他老婆戶口,父母戶口。香港是金融中心,資金進進出出,但原來國安處查察,就可凍結對方戶口,還包括配偶父母!
鄧炳強又賣弄聰明,說因為懷疑是洗黑錢,又一個萬能Key,就更是火上加油了。
他的邏輯是,只要用國安處來搞李澤楷,就可以隨時凍結李嘉誠的資產。
這觸動了香港最敏感的一個板塊。
香港,是中共貪官污吏的資產存放金庫。警隊的國安處,隨便調查一個穿黑衣的少年,未上庭,未判罪,已經可以凍結他父母的戶口,全港白手套家庭都會震動,中共的政治山頭,會立即內戰了。
警隊的國安處自以為有尚方寶劍,屈你勾結外國勢力,砌你分裂國家,話你有罪就有罪,《國安法》好使好用,但他們不明白,童子操刀,危險的,不在傷人,而在於傷己。政治操作,香港人始終是外行。
觸動到資金進出自由,不同勢力就會在北京翻騰。金管局不會為正義而戰,但為背後權勢,一定和鄧炳強鍊到盡。
聰明不可恃,尤其在亂世。
《論語.衛靈公篇》第卅二章:
子曰: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
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涖之,則民不敬。
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涖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知是智慧;仁是修養;莊是誠意;禮是社會的核心價值。
做人做事做官從政從商,如何才能做得好呢?
醒目仔,總是喜高明,忽平實,以為聰明行事,就是成功。
孔子認為,即使聰明智慧夠,睇得準,上到位,算到機關,但都會把握不住,唔識得適可而止。因為他的「仁」,不能守之。
這個「仁」,是指內心的修養。修養唔夠,只係顧住自己的利益,眼中只有討好心中的老細,最後,只會得而復失。
老子說:功成,名遂,身退。
人要做到恰到好處。這個恰到好處,是手段?還是道德?差別就在於內心。
好果智慧夠,睇得準,又押得狠,「仁」這個修養又能守之,但不以「莊」,誠意來執行,內心毫無莊敬誠意,日日嘴巴說為國家,為社會,為市民,香港人仍然唔尊重你。
做到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涖之,這三點之後,付諸行動,還要合乎社會的價值追求,大眾接受的核心價值,這便需要「禮」了。
香港的志士仁人,一個個的入獄,出走;或在囚中修行,或飄泊天涯。沒有人的生活不受影響,沒有人不為去留而煩惱,年輕人都覺得絕望,看不到前路,看不到公義,看不到光明。
港共政權很猙獰,但文明不會毀於我們這一代。
《易經.繫傳》說:
乾坤,其《易》之門邪?
乾,陽物也。
坤,陰物也。
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乾,是天理的運行;
坤,是現實人間的運作法則。
所以,乾說理,坤說勢。
是互相的呼應。從本體,到現實的應用;從起點,到長遠的發展。
乾坤說的,是從天理到現實,由理論到執行,這便是永續經營的架構。
永續,就是不管遇到什麼人間浩劫,什麼挫折,什麼挑戰,以乾坤互動,配合的生命力,足以讓我們面對一切,克服一切,化解一切,而且還可以一代一代的傳下去。
這個信念,是基於乾坤兩卦的大原則——乾主坤從。
現實人間講的是形勢,權勢,因為坤主勢。
乾是宇宙運行的法則,一套不變的運作規律,我們稱之為天理。
人間的權勢,無論怎樣的起落高低,都必須跟天理走。這便是乾主坤從。我們說的分主次。
現實需要睇形勢,但形勢怎樣走,都不能超離天理。
乾卦創造、勇猛、精進、自強不息,無限的開拓力量,為健。
坤卦柔順,配合,將乾卦的原則,落實於人間。
坤為地,在廣闊的大地上,要把天一樣高遠的理想,執行落實到人間。
所以,乾需要坤,將理想落實;坤也需要乾,作理念的指引。
這便是乾主坤從。
《繫傳》說: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我們頭上的天空,無量無邊,高遠尊貴,叫做天。
我們踏著的土地,卑近熟識,人離不開土地,人類文化就是大地文化。
天是遠的,摸不著的;地是近的,我們在這裡成長的。定矣,這是確定的法則。
卑高以陳,貴賤位矣。
天高地卑,很自然的,就擺在我們眼前,亦因為這樣,便形成了人類的價值觀:貴與賤。
貴賤位矣,貴與賤的位置,就是這樣決定了。
得不到的,摸不著的東西,便是高貴,貴重的,像天。
得到了,擁有的,日常都碰到的,就看不起,就卑賤了,像地。
窮人想發達,病人想自己落床,孤單的人想伴侶,失去自由的人,知道自由最可貴。
輕視已經擁有的,追求摸不著的東西。
動靜有常,剛柔斷矣。
宇宙是動態的,大地是靜態的。動靜是「物理世界」的現象。物理世界的變動,有常,有一套固定的法則,不能改變的。「物質世界」說的剛柔。石頭是剛,流水是柔。斷矣,確定了的。
動靜,講物理世界。
剛柔,講物質世界。
方以類眾,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方,是地緣政治,不同地理環境,形成不同的生活習慣,價值取向。
由於地方不同,物種不同,追求和價值不同,社會階層不同,就生出不同的追求。
由於人類,物以群分,就有不同意見,就有爭執,爭便有吉有凶了。吉凶,得失之象也。
所以,乾坤,帶來了尊卑、貴賤、剛柔、動靜,亦帶來了類聚,群分。
吉凶,就是人類群體社會出現後,必然的結果。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易經》的根本,就是伏羲氏仰觀天象而來。
在天,觀察宇宙天體的現象;
在地,觀察地球的物理世界;
在動植物,觀察生物世界的生活習慣;
在人,觀察人類活動的邏輯追求。
地球,萬事萬物,人類追求,其實都和自然的天體運作一致的。變化見矣,這中間,就可以看出變化的規律出來。
香港的法院淪陷了。濫判、誤判、冤獄、政治考慮、不准保釋以禁代囚的例子頻繁了,香港的法官,在忖摸上意。
這是腐爛社會的普遍現象,腐爛社會偏偏又是培養人才的溫床。
《紅樓夢》中,作為引子的落拓書生賈雨村,後來做了官,他主審第一宗案件,是這樣處理的。
賈雨村上京赴考,但因貧窮欠路費,中途騫滯在葫蘆廟暫住。幸得住在廟旁的甄士隱,送他五十兩銀子,兩件冬衣,他就上路,終考取功名,外放做官。
他第一件案件,是一宗人命官司。
涉案打死人的,是薛蟠,也即是薛寶釵的哥哥。為了爭奪一個女子,也就是甄士隱被拐的女兒英蓮。(這便是人世間的因緣,給他機會報恩的。)薛蟠打死了她的未婚夫馮淵。
人命關天,但被告兇手薛蟠連出庭都嫌費事,賈雨村這位父母官當庭大怒,要發簽拉人。
這時,衙門的一位打雜,向他打眼色,暗示他不要妄動。
賈雨村不明,退庭詢問。
打雜說:
你新來的官,沒有抄一份《護官符》嗎?
什麼來的?
打雜說:
做官保命,都有一張《護官符》,上面詳述不能得罪的大家族。
當下拿出一張《護官符》出來:
賈不賈,白玉為堂金作馬。
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
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
豐年好大雪(薛),珍珠如土金如鐵。
這張所謂《護官符》,列出當時四大家族——賈家、史家、王家、薛家。彼此聯婚,官官相衛,得罪一家,就是得罪四家。
賈雨村新官上任,想拉的嫌凶,薛蟠,是薛家的獨子,他媽媽薛姨媽,姓王,是王家的女兒,她妹妹嫁給賈政,也就是賈寶玉的媽媽,王夫人。
打雜提醒這位新上任的新官,拉薛蟠,就是和四大家族作對。
《紅樓夢》寫道:
賈雨村低了頭,半日說道,依你怎麼著?
看看這個讀書人,十載寒窗,苦讀聖賢書,以為做官,可以伸張正義,但第一宗官司,就要面對現實的血肉人生。
這宗官司,最後是這樣處理的。
賈雨村一面虛張聲勢,假裝拉人,一面使錢,買通死者家人,不作追究。另一面搵神棍扶乩降仙,講出薛嬏和死者馮淵,原來有宿世恩仇,這宗命案其實是了卻因緣,騙騙大眾,平息眾議。
最後,賈雨村寫了兩封信,給賈家的賈政,和王家的王子騰,告知他們:
令甥之事已完,不必過慮。
香港的法官,和各級問責局長,重覆賈雨村的角色,他們覺得,亂世香港,這才是生存之道。
伏羲神天響文化大學 在 黃偉民粉絲交流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519 黃偉民易經講堂
明朝末年,崇禎皇帝將功臣袁崇煥凌遲處死,旁觀行刑的群眾,在搶食袁身上片出來的血肉。
清朝末年,光緒皇帝的戊戌維新失敗,慈禧回朝,將協助光緒的維新六君子斬殺菜市口。觀刑的人,將市場攤檔的爛瓜爛菜掟向譚嗣同身上。
文革時期,手持《毛語錄》紅色小書的年輕人,鬥倒官僚權威,打倒知識份子。在批鬥大會上,對自己的父母、老師,踢得最用力,在他們的臉上吐口水最起勁。愈兇狠,愈是毛主席的好學生。
過去幾個月,北風呼呼,要踏碎香港。這些歷史片斷,又在香港出現。
一個政權,走到末路窮途,都會露出猙獰兇狠的臉面。
因為他們在害怕時代的審判,他們害怕群眾!
這個時候,低下的人,人格低下的人,都會站在強權一邊。他們覺得,在亂世,不問是非,躲在欺凌者,掌權者背後最安全。用香港過去幾十年的說法———最醒目。
有低下的群眾,就有高尚的君子。
每一個時代都一樣!
廿二歲的救生員冼嘉豪,在去年612的反送中示威中,見手足陷於警察亂棍之下,他飛身入防暴救人,陷於血泊之中,被捕判刑四年。
這一年來,以卵擊石,用肉身送頭的青年,不計其數,被捕的超過八千人。但香港人並沒有退縮。各大商場,十八區的街頭,每星期,仍是風雲慘慘,哀歌處處。
他們都是子路,他們在實踐一個頂天立地大丈夫的時代承諾:
君子之仕,
行其義也;
道之不行,
已知之矣。
這記錄在《論語.微子篇》第七章:
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問曰:
子見夫子乎?
丈人曰: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
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隱者也。
使子路反見之。
至,則行矣。
子路曰:
不仕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
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
欲潔其身,而亂大倫。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這一章《論語》,點出了中華文化,儒家和道家,兩大源頭的人生追求的不同。
道家人物,追求的是因應自然。
深則厲,淺則揭。世道可為,他們會出來貢獻社會,造福人群。但功成身退,壯士不留名。當時代衰敗,無可作為,他們會退隱江湖,忘記過去,忘記名字,與草木同朽,不問世事。他們連名字都不願提起,所以,截車的叫楚狂接輿;持仗的叫仗人;種田的高佬叫長沮,大塊叫桀溺。
儒家人物的追求,卻是時代的中流砥柱。時代愈艱難,愈要走出來,見證時代。殺身成仁,捨身取義。只要是對的便做,不問成果。為民族樹立一個價值座標。所以,有岳飛、文天祥、譚嗣同這些人物。不和你爭朝夕,要和你爭千秋。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一章,記述某次,子路跟著孔子周遊列國的車隊,落後了,脫了隊。路上碰到一位老人家,用擔挑揹住些竹織品。子路急問:
老伯,有沒有見到我們老師的車隊呀?
誰知老人頂他一句:
什麼老師?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淨係得把口那些?我唔識你些什麼老師!
講完即低頭除草,不理子路。
子路給他的氣勢懾住,拱手為禮站在一旁,等他忙完再問。
黃昏日落,老人家知道子路落單無處落腳,就招呼子路回家度宿一宵,天明再上路。
老人禮數周到,劏了雞,還叫了兩個仔出來陪客。
第二日,子路搵返孔子他們,報告經過。
孔子一聽,知道老人家是道家隱士,非常人也,叫子路返去找他,請教濟世之道。
子路返回昨夜老人家的住處,發覺人去樓空,老人一家已不知去向。
子路對著空房,講出一番莽莽蒼蒼,亂世大丈夫的道理。
子路說:
一個讀書人,有學問有能力,不出來服務社會,是不義的,不恰當的。
家庭有長幼的倫理,社會有社會的秩序。
人倫的倫理,固然不可廢;國家社會的責任,又如何能廢呢?
為了潔身自愛,不和俗世同流合污,唔打泥漿摔角,把自己搞得好似好清高,但把時代的人類倫理扭曲了。
人,於時代是有責任的。
君子出仕,走入社會,不是為了自己個人的功名富貴,只是為了貢獻社會,行其義也,做應該做的事。
至於理想,是否能夠實現?其實,心裡早已有數。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歷史,是一個民族的共同記憶,文化,是一個民族的共同性格。香港的青年,在一年的反暴政示威抗議中,很多流了血,入了獄;有些做了浮屍,有些被墮了樓,有些遠走天涯。但他們沒有畏縮,這就是文化力量。
共產黨無文化,不讀歷史,他們以為暴政可以解決民憤,強權可以違反天理,但歷史上從來沒有成功過。
孔子在《周易.繫傳下傳》第五章說:
天下何思何慮?
天下同歸而殊塗 。一致而百慮。
天下何思何慮?
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 知化,德之盛也。
宇宙有宇宙的運作規律,形成人間有人間的現實法則。我們的祖先,觀察自然的規律,找出了人間的法則,留下了這一套天人之學,成為我們的文化基礎。
孔子說:
天下事物,有什麼好困擾煩惱的呢?
所以佛家說,人的所思所想,都是妄想。客觀環境不同,想法就完全相異的了。
無論什麼時代,什麼處境,天下同歸而殊途,大家的道路雖然不同,思想習慣追求不同,但其實,道理只有一個。
說法不一樣,手段不一樣,目標卻是一致的。
途徑雖異,但所歸之處則無有不同。因為我們對客觀環境的變化反應,全是自然而來,所以,我們何必多作無謂的思慮呢?
就好像太陽下山,月亮就出來。到月亮不見,因為太陽又來了。
黑夜降臨,白天走了。天體現象,不外乎早晚、晝夜、寒暑。孔子的形容,不就是「日月相推」。
白天光明,夜晚黑暗,相推不停是一個現象。光光暗暗,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太陽月亮相推而成晝夜,寒暑相推便成春夏秋冬。
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屈,是收起來;信,是伸出去。
白天,太陽把月亮推下去;晚上,到月亮又將太陽推走。沒有誰勝誰敗,白天太陽沒有贏,夜晚太陽也沒有輸,因為太陽下了山,第二天又再上場。
伸屈相感,一收一放,一上一下,一個上場一個下場,一升一跌,一起一伏,互相呼應,互相影響,而利生焉,你明白這個規律,善於利用,跟著這個規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把握這個規律,有了這個智慧,而利生焉。
尺蠖,這類毛蟲,向前行時,先會屈縮身體,先向後,才再向前。
龍蛇這類兩棲動物,到了冬天,要藏起來冬眠,目的是保護身體。
退後,是為了前進;
躲藏,是為了保命。
這些動作,不代表失敗,是等待適當時機,以存身也。
這種屈藏的極致,是等待時機,出而致用作準備。精義入神,以致用也。
利用安身,以崇德也。這個屈伸的道理,就是《周易》的大學問。利用安身,老子說: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有資源,就用刀割禾,用利的行動;資源不足,就用網,以用為工具,網羅資源。
利用,就是剛柔互濟的用盡辦法,把握機會。
利,禾字旁加把刀,先種稻,在成熟時割禾,自利種田,自己收割,靠己力。用,是網狀的象,用網從海洋中撈取魚獲,因本身沒有資源,便靠環境。
用這個伸屈的智慧作安身,要有崇高道德學養作憑藉。因為知道不單是伸才有好處,要知道先屈才能有伸的相互交替。明白這點,就知人生沒有單一的好運壞運,因為內外交養,富有富好,窮有窮好。關鍵在「利用」,有條件沒條件,都能發揮。所以《周易》乾卦的爻辭結論,是用九,不要為九所用。見群龍無首,吉。
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超出以上說的自然規律,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不知道了。但研究透徹,窮神,用這個智慧,來領導變化,適應所有變化,隨著環境而變,這便是我們文化的最高成果了。
因為我們祖先伏羲氏畫卦的時候,文字還未成型,所以我們祖先立象盡意,通過立象,將智慧傳下來,未有文字,先有意象。到文字出現,才轉化為「言」。
所以,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也就是說,不管「道」,是不是可道,還是要說的。
「名」,是不是可名稱它,還是先給個名稱。否則,無法界定世間事物。佛教禪宗,不立文字,佛祖拈花不語,但傳法,仍有一堆經書。
未有文字前,我們用象來表達抽象的「意」。
掛在眼前的象,來表達自然法則。
最後,卦辭爻辭十翼文字出來了,再用文字來解釋卦,用卦來解釋象。
本來先立象,然後設卦,最後才繫辭。從意到象到言,一層一層的過來,這就是《易經》的創作過程。
現代人讀易,讀的是言,文字,從文字「言」去追溯「象」,再從象去掌握「意」。
王弼提醒我們,得意要忘象,得象要忘言。
這是本末的邏輯。
超越文字,才能掌握言外之象,得象要忘象,才能明意。
因為那些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要超越文字的境界,從文字後面的象去找線索,以象取意,才能掌握核心。
莊子說:
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用什麼來捉魚不重要,目的在魚,不在筌。得魚要忘筌,魚籮無價值的。
https://youtu.be/funVfKuwMm8
伏羲神天響文化大學 在 文化大學:伏羲神天響の傳說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你可曾聽說過智者伏羲神天響的悲劇故事?我想應該沒有,這不是一個學生會會告訴你的故事⋯,這是一個文大傳說,伏羲神天響是一個強大的黑暗原力使用者 ... ... <看更多>
伏羲神天響文化大學 在 文大女控遇「校內怪人」隨機攻擊遭影射男現身喊冤@newsebc 的推薦與評價

... 社群網站上,有 文化大學 的學生PO文指控,朋友遭怪人襲擊! ... 消息一出,學生紛紛指向是一名剛被退學,綽號 伏羲神天響 的陳姓男子犯案,不過經過 ... ... <看更多>
伏羲神天響文化大學 在 [新聞] 霹靂一聲天地開— 黃強華的五指乾坤- 看板Palmar_Drama 的推薦與評價
霹靂一聲天地開 — 黃強華的五指乾坤
2017-10-01
採訪◎記者藍祖蔚、楊媛婷 整理◎記者楊媛婷 攝影◎記者何宗翰
即使不是布袋戲迷,只要提到霹靂布袋戲經典人物素還真的出場詩一定也能琅琅上口,明
年就是素還真出道卅週年,塑造這位風靡老少的偶戲天王的幕後推手,就是霹靂國際多媒
體董事長的黃強華(本名黃文章)。
卅年來,他用戲偶打造令人癡迷的武林乾坤,不僅每週推劇,讓劇迷緊追不捨,去年和日
本攜手製作的奇幻武俠偶劇《東離劍遊記》,搭配日本專業聲優配音,大獲好評,但黃強
華不忘固本,更形注重布袋戲文化的傳承,從製偶班、編劇班、道具班等,透過實作為台
灣持續培育下一代的偶戲人才,黃強華接受文化週報訪問,分享掌中乾坤的獨家心法。
打破窠臼創素還真 王不見王是原則
問:你曾說霹靂第一男主角素還真一紅就紅了近半甲子,既不要求加薪、也不跳槽,當初
他是怎麼誕生的?
答:素還真的誕生很有戲劇性。
當初接手父親黃俊雄電視布袋戲《雲州大儒俠》編劇時,我發現無形壓力太大,因為史艷
文太有名了,寫好,不會有人誇,寫壞,卻一定惹人罵,因為史艷文太經典了,我不想走
同樣的路,主角不該只有傳統儒家的溫良恭儉讓,更討厭把角色神格化,應該具有多面向
,有七情六慾,所以素還真必要時就會採用「非常」手段來為蒼生謀福。角色唯有多樣性
與複雜性,人物才會立體,戲劇強度才能引發討論,一部戲如果都無法引起觀眾討論,那
就成了單向灌輸,效果有限。
問:史艷文跟素還真是兩大人氣角色,在九○年代曾短暫同台,但史艷文很快就退場了,
為什麼?
答:史艷文跟素還真都是台柱,但從詩句裡就可以看出他們的不同個性。素還真比較強勢
,史艷文比較溫文儒雅,我用個比喻來說,素還真的個性就像郭台銘,史艷文則比較像張
忠謀,兩個人處理事情的想法與做法當然很不一樣,硬擺在一起,就會產生「角色踩角色
」的矛盾,觀眾的關切焦點往往就不在內容劇情本身,反而只在意兩位主角是否互踩對尬
,一旦槓上了,死忠觀眾就會第一個跳出來喊不行、要抗議。
霹靂打造過多位英雄主角,因角色太深入人心,所以很多戲迷粉絲各成黨派,各自擁戴,
甚至會在網路互相叫罵。有些粉絲以前是朋友,卻因此再也不相來往;這種現像也讓編劇
團隊很頭痛,一旦劇情走向不符合預期,編劇就常被罵到臭頭。
有些劇團很會利用粉絲較勁來創造話題,但這不是我想看到的,身為總編劇,我就要求一
定要照事先設定好的大綱繼續寫下去,不能因為角色精采就讓劇情加油添醋如脫韁野馬,
也不要因為當紅角色遭遇意外或不幸,編劇就氣餒失志。
問:幾乎每個霹靂戲偶人物一定都會披著披風,為什麼?
答:披披風就是為了「遮」,有披風護體,就能避免操偶師的手曝光。
過去看傳統布袋戲,操偶師難免會露出一截前臂,觀眾並不在意,但對我來說,那就是穿
幫,就是不完美,不應該讓觀眾看到操偶師的那隻手,應該以最完美的狀態呈現在觀眾面
前,所以設計戲偶時,透過戲偶的披風、水袖來遮掩操偶師的手,就算偶爾還是會穿幫,
只要透過後製技術,還是能修掉穿幫的部分,雖然很花時間與金錢,該做的還是要做。
問:以前的戲偶結構簡單,現在戲偶的關節、手腳等都能靈活擺動,霹靂戲偶是怎麼進化
的?
答:時間是進步的階梯,工藝要精進,更要仰賴時間堆疊。傳統偶戲有些限制,因為強調
動態表演,無法將鏡頭拉得太近,也就無法讓戲偶有太多的表情戲,只能透過口白、音樂
氛圍來烘托人物情感,偏偏表情又是表達情感的重要關鍵,所以就有人採用矽膠捏塑戲偶
表情,這技術並不難,但我目前還不想這麼做,因為一旦如此,布袋戲偶就非偶了。
每次看到新的技術,我都會思考觀眾對布袋戲的定義是什麼、是否背離布袋戲傳統?坦白
說,如果布袋戲偶能夠有表情,應該能走向更大的市場,尤其霹靂還是有在拍偶戲電影,
就會面臨「特寫」鏡頭的壓力,未來可能還是必須走上這條路。
承先啟後重精神 貼近角色即關鍵
問:霹靂戲迷不但人數眾多,而且還著迷扮裝表演,你怎麼看這種文化感染效應?
答:戲迷的考據與講究程度,讓我非常驚歎佩服,他們的熱情也讓我覺得創作上的用心與
用力沒有白費。素還真初出道時的詩號叫「清香白蓮」,我就建議造型組用蓮花做為特徵
,一來蓮花比喻君子,加上佛教以蓮花象徵離汙生淨,也呼應素還真的人物詩詞,造型組
掌握概念後就自行發揮。其他戲偶的衣著或許會採用真皮、真絲,但素還真的戲服一定樸
素整潔。戲服必須呼應人物的設定,如果角色是浪人,造型就不可能穿金戴銀。
問:霹靂布袋戲的戲棚與製作規模已經有如舞台劇了,有沒有想回歸傳統操偶的演出方式
?
答:傳統的操偶演出讓人懷念,但無法回頭,因為回頭就是技術倒退。我們會在重要節日
重現傳統表演模式,這種手法比較適合在劇院演出經典劇碼,讓年輕人了解布袋戲的傳統
,也讓老一輩回味過去,但要放進產業線上,卻會喪失商業競爭力。
第一代素還真剛推出來時只是個三、四頭身的哈比人,長得還很嚇人,後來為了電視拍攝
好看,我們將身體拉長,戲偶線條更形修長,但也因為我們對偶的細節要求愈趨細緻繁複
,體形和重量都增大許多,即使造型配材儘量「輕量」,操偶還是非常吃力的事。
比起操作小偶,操控大偶的技術難度更高,尤其霹靂布袋戲常有武打橋段,操偶師舉起重
達數公斤的戲偶不只需要技術,還要體力跟靈活的技術,甚至有些更重的戲偶操偶師多達
兩到三名。正因為操偶這麼累,每天收工後,都得請按摩師為操偶師按摩紓壓。
問:你過去曾和弟弟黃文擇組過衝浪合唱團,玩搖滾,霹靂布袋戲也不忘用音樂打造氣勢
,你的音樂美學是什麼?
答:早期根本沒有音樂版權觀念,各種現成的流行歌曲或音樂都能隨意揀著用,百花齊放
,好不熱鬧,大家都能琅琅上口。目前曲目的豐富度雖然相對降低,但所有的音樂都是配
合劇情原創,音樂與劇情故事有更好的融合度,也更具完整性,每個角色出場時都設計了
最少兩到三首的原創樂章,累積的數量已經夠到高雄衛武營舉行霹靂布袋戲的交響音樂會
。
說來有趣,雖然霹靂的音樂都是用電子音樂展現,例如模仿古箏演出的《伏羲神天響》,
難到一度被人認為無法實際用古箏演出,但沒想到真的有人突破瓶頸,還將演出片段上傳
到網路,後來很多古箏樂手都會嘗試彈奏該曲證明自己的實力。
問:霹靂布袋戲的台詞文白夾雜,你怎麼看最近的文言文與白話文爭議?
答:我們都會針對角色設計對白,不會全部文言,甘草角色如秦假仙的台詞就會偏於俚俗
白話,不過我們的戲白文言文比例較高,有時角色台詞多用文言文也是為了貼近角色設定
,像是一頁書的台詞就常見文言文,文言或白話的運用是為了讓戲劇更為立體。
文言文比例減少後,課綱選擇什麼內容供學生學習,才是最重要的,語言文字的學習不只
是為了應付考試,應是出了社會都能用到。
問:台灣的傳統劇團只有霹靂多元發展,不但有電視台,還能股票上櫃,每週還有新劇進
駐超商通路,甚至還拍過兩部電影,能否分享你的經營理念?
答:當初因為要供應電視台的需求,我們必須要建立自給自足的生產線,片場每天都有兩
個棚在拍攝,每週都有固定的產出,有產出才能有資金,有資金才能吸引更好的人才,拍
出更好的作品。
堅持、不動搖,不要遇到事就立刻打退堂鼓,是我相信的經營原則。過去發行DVD時也
曾被人倒帳倒了近兩億,但我樂觀面對、打死不退,從沒斷過製作布袋戲的念頭。
二○一○年九月霹靂土庫片廠發生大火、損失上億,我把片廠火災當成是上天希望我將片
廠環境弄得更好,所以我打造真正用3D雙機可垂直拍攝的虛擬片廠,也自組動畫團隊,我
拍的3D電影《奇人密碼:古羅布之謎》所有動畫合成畫面,統統都是「台灣製造」,雖然
票房不佳,但我們有學到經驗。很多人都笑我,不過是要喝牛奶,幹嘛要自己養頭牛?但
我認為若抱持這樣的心態,牛奶永遠只能跟外國買,所以我買機器自己做,賠錢也沒關係
,我沒有愧對台灣。
問:霹靂布袋戲二○○六年曾進軍美國,去年又進軍日本,跨國經驗肯定有甘有苦?
答:坦白說,霹靂布袋戲到美國完全不成功,美方將長達卅集的戲劇節目剪成簡短版本,
還將經典角色之一的葉小釵出場音樂配上嘻哈歌曲,整套劇情等於重編,整齣戲就好像一
隻披著狼皮的羊,走起路來還是隻羊,一點狼性都沒有,我後來跟美方表示,同樣的預算
我們可以針對美國市場製作全新的劇碼,不管是要改編《羅密歐與茱麗葉》或《小紅帽》
等都可以,不能這樣四不像。《東離劍遊記》則不同,一開始日方就從前置企畫作業一路
參與到後製拍攝,也鎖定日本市場喜好的口味,因此一做就成功。
國文造詣非必要 好戲精髓在幽默
問:你被戲迷暱稱為「十車書」,比「學富五車」還多一倍,你怎麼培養文學素養的?
答:我從小就是只讀自己想讀的,我讀最多的是葉宏甲的漫畫《諸葛四郎》,我非常喜愛
歷史故事,年輕時也愛看武俠小說,尤其是柳殘陽的作品,他描寫武打場面的文字非常強
悍,也很嚮往他筆下武俠小說男主角的瀟灑。
不過製作布袋戲後,為了怕受到別人影響,我就很少碰小說,反而常翻閱《菜根譚》、《
道德經》和《孫子兵法》,甚至還會從《名人名語一百句》擷取靈感。
我認為製作戲曲不一定國文程度要扎實,但要懂得去哪邊找尋靈感,另外我也重視幽默,
千萬不能讓觀眾看完戲後心情變差,不過,台灣人常分不清「幽默」跟「搞笑」,幽默就
是懂得開玩笑,也能夠開自己玩笑。
問:霹靂一直致力提拔編劇後進,你如何海選劇組人員?
答:我組的編劇團隊總共有九個人,這些人通常都是大學中文系、歷史系等相關背景畢業
,不一定都要完全了解霹靂的戲碼歷史,編劇人員進來後,第一件事就是分組:熟悉霹靂
的一組,繼續深耕;不熟悉霹靂的一組負責開創正劇以外的文本。我很強調不能只有一元
,而是要多元多用,不能只靠一棵果樹過活,萬一這株樹枯萎,整個團隊會「害了了」,
透過多元多用才能讓人才樹成為一片樹林。
https://news.ltn.com.tw/news/culture/paper/113978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2.74.4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almar_Drama/M.1506855899.A.0AB.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