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奉中的「完美」與「誠意」》
圖/文:蔡頌輝
(本文原載於《華傳》第67期,2021年1-3月: https://gointl.org/magazine-67.php#imission)
「在這個特殊時期,我看到好多教會都用Zoom,唱詩的時候就從YouTube挑幾首詩歌,大家跟著唱,簡單得多,不如我們也這樣做。」
歐洲疫情惡化,宣教工場忽然宣布封城,團契同工們在會議中討論接下來線上主日崇拜的安排時,有同工提出上述建議。無疑,他的建議是最簡單、最及時、效果又不錯的方法。從YouTube上所選的敬拜詩歌都是專業的團隊製作的,無論唱功、演奏、錄音、帶領的技巧都比我們自己的弟兄姐妹親自做來得好。不單如此,這樣做還省了我們很多練習、錄製和剪輯的時間。這個講求「方便」的建議若可被採納,那其實講道環節也可以直接在網上找個適合的講道視頻來取代本堂牧者的講道。通常我們請外來的講員還要給講員費,現在不單這個可以省了,而且還能「請」到平時很難請到的「大講員」,他們隨便一篇講道都比很多本堂牧者精彩,那些原本花在預備講道的寶貴時間,還可以用來做更多的個別關懷、推展其它事工,或處理其它平時沒有時間處理的事務。何樂不為?再說反正無論是自己人或別人帶敬拜或講道,參加者都是一樣看屏幕,不是嗎?
不過,這個聽起來非常聰明的建議最後還是被作為牧者的我否決了。我堅持要有自己的敬拜團在鏡頭前帶領敬拜,然後透過預錄或直播的方式帶領參與線上聚會的弟兄姐妹一起敬拜。為什麼?答案很簡單,神子民事奉神應該有什麼樣的態度?我們是看中哪種方法又容易、又好、又省事?還是我們看重那事奉是不是我們自己獻的?
不久前同一個老朋友聊起現在這種許多教會常用的敬拜模式時,他說:「這種能叫帶敬拜嗎?不就是播歌嗎?」我從社交網站上看到,有教會已經把原本帶敬拜的事奉,在線上聚會中改成了「選歌員」。
在繼續討論下去之前需先聲明,我能體恤許多小地方的資源有限。筆者所在的德國,就有許多較小的城鎮,那裡沒有華人牧者、信徒中也沒有音樂人才和設備,連聚會的地方也很受限(在學生宿舍或公寓裡),只有幾個基督徒在勉強維繫著團契生活,有些則透過國外的牧者定時給他們連線查經和禱告。在這些種種條件的限制下,他們使用YouTube播放詩歌作為敬拜,或從網路上播放講道視頻,我完全可以接受。我真心認為科技的發明大大彌補了網路之前的許多牧養上的缺口。然而,那些可以自己做得到的,我認為必須自己做。
科技的發明雖然提供了很多方便,可是人一但不警醒,就很容易濫用,而且扭曲了我們該有的心態。筆者還在宣教神學院教學的時候,就常發現學生大量拷貝網路上的資料當作作業交上來。還有一次,我在批改學生作業的時候,感覺到其中一段文字非常熟悉,於是把文字貼在谷歌上搜尋,結果發現那是我本人在網路發表的文章。學生竟然把老師所寫的東西當作是自己寫的交上來給老師!
尋求「既好又方便」與要求「自身所獻」是兩種不同的事奉心態,兩者的根源在於對完美和誠意的考量。
一、所獻的必須「完美」
無可否認,使用現成的作品比較「完美」,而好的品質的確是事奉者對事奉該有的基本要求。這讓我們直接聯想到舊約聖經中對完美祭物的要求。利未記論到祭祀條例時提到獻祭最基本的條件就是祭物必須是沒有殘疾的(利一3,10,三1,6等)。這要求背後最的神學含義,就是反映出對神完美屬性的尊崇,正如一般被視為概述主題的經文所述:「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利十一45)當亞倫的兩個兒子拿答和亞比戶各拿自己的香爐、盛上火、加上香,向神獻上凡火的時候,神就降火把他們燒滅(利十1~2)。在第二聖殿時期,神透過先知瑪拉基責備當時的祭司,因為他們將瞎眼、瘸腿的、有病的、搶來的獻上為祭。(瑪一8,13)神對此深感恨惡,巴不得有人把殿門關上,不讓他們來獻祭(瑪一10),而且還說要把他們與祭牲的糞一同除掉(瑪二3)。
值得注意的是,聖經所要求的這些祭物都必須是獻祭者從他自己的所有中獻出來的,聖經從來就沒有允許獻祭者以別人的完美祭物取代(注意瑪拉基書對祭司的譴責中也提到了「搶來的」,參一13)。這可以從律法給不同經濟狀況的家庭的要求差別看出來,有人獻牛、獻羊,較窮的人也可以獻斑鳩或雛鴿(參利一14)。換言之,神所要求「最好的」,是獻祭者的能力和所擁有的一切中的最好,而不是和別人比較之下的最好。這一點提醒事奉神的人,在考慮獻得好不好之前,必須先確保那是自己親手獻的。
二、所獻的必須有誠意
獻上一個「完美」的祭,和一個自身所獻的「最好」的祭之間的差別在於誠意。
想像你是一個很會做飯的人,有一天你要請人吃飯,你會不會去超市裡買一些冷藏的現成食品,放進微波爐裡熱一下然後請大家吃呢?除非是非常緊急的情況,大家要趕著吃,或一些重要的材料不足,不然的話,你豈不會盡自己的能力獻出最好的手藝?更何況事奉是做神國的工、敬拜是獻給神呢?
這就是為什麼我堅持每週在自己目前的團契講道。在我到這裡服事之前,團契沒有牧者,弟兄姐妹就從YouTube選視頻來觀看。2017年我來了之後,除非有特約講員(但因為德國很缺華人牧者,所以很少有機會請外來講員),否則我每週都講道,連出差到其它城市或國外,我也提前把講道錄好發給同工屆時播放。這樣做,並不是因為我自認講道比別人好,而是我要求自己每次的事奉都必須「現做的」、新鮮的。疫情下,在線上請講員也比較方便,儘管效果差不多(大家都是對著電視或電腦看視頻),但我還是要求講員必須是現做的。
三、在不完美中求完美
討論至今,相信我們都可清除看出「完美」和「誠意」之間的輕重。如果可以做到既完美又有誠意最好,但那境界既然不容易達到,「誠意」務必是優先考量。不單如此,一個有誠意的事奉,必然會越來越完美。
以我們在疫情下的經驗為例,當德國開始宣布禁足令之後,我和資訊部同工便開始研究線上聚會的進行方式和技術問題。開始的第一週,我們在家裡作直播,但因為網路信號不佳,結果只能傳送歌詞和講道PPT畫面,現場錄像的畫面不動。後來我們商討後決定改用預錄,但是花了很長時間做後製,而且也出現許多狀況和錯誤。我們繼續改進,等到最基本的條件(字幕、聲音、畫面清楚傳達)達到之後,我們開始追求更美、更好的果效和更快速的製作方式。直到最近我們還在改進現場收音問題,尤其是多種不同的樂器同時配搭時,起初產生許多噪音和回音,於是我們為此而添購了新的器材,效果已大幅度提升。可見,當我們堅持「自身所獻」的時候,我們所獻的品質就越來越完美。如果我們從一開始就採取「方便」而「完美」的方式,我們永遠沒有學到這些技巧,也無法在這個事奉上長進。
筆者認識很多宣教士都是完美主義者,連我自己也是。一般而言,完美主義者給自己和別人增添很多壓力,而且可能帶來事奉團隊上的衝突,尤其在教會的事奉上,由於大家都不是受薪的,有時候還會有人因此而退縮,這些都是筆者親身經歷過的。事奉久了,這種心態也跟著有所調整。至今我仍然是一個完美主義者,我對於自己的手做出來的東西都有一定要求,不僅僅是在美術上、音樂上、講道上、教學上、講義上,或者甚至只是週報上的排版和標點符號。以前,我會把對自己的要求也加諸在其他同工身上,但如今我已改變,學習從中去欣賞「不完美中的完美」。儘管成品不一定能達到專業的水平,但看見弟兄姐妹背後的心思、努力、代價、配搭,齊心把一件事做好,那些要比成品的完美更美!反之,如果一直使用既方便又完美的方式,會不會導致弟兄姐妹變得更加懶惰而不求長進呢?
願神常常提醒我們,也願每一個服事神的人常保持清醒的思考,知道到底在神眼中何為美。對我而言,我寧願獻一個跟別人相比之下不太「完美」的祭,也不要獻方便的祭。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hketvide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以真人真事為藍本的《NASA無名英雌》(Hidden Figures),講60、70年代的3名黑人女性,如何為美國太空計劃作貢獻。《講戲Fun》主持單志民(Thomas)、鄧龍傑(Sunny)指,此片不巧回應當下美國,特朗普未必喜歡,為何呢?(更多內容:http://topick.hket.com/...
何為美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新加坡聯合早報》2/28 (照片由緬甸民間人士提供,自227夜晚至228清晨)
* 緬甸駐聯合國大使覺莫吞(Kyaw Moe Tun)週五(26日)在聯合國大會上致辭時說,他是代表翁山淑枝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政府發言,他呼籲國際社會為緬甸民選政府伸出援手。
覺莫吞告訴聯合國大會:「我們需要國際社會採取最強有力的行動,立刻結束這場軍事政變。」
緬甸國營電視台週六指控覺莫吞「背叛了國家,代表一個非政府組織發言,濫用了國家賦予他的權力和職責。」
緬甸駐聯合國大使被軍方開除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227-1127392?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加大鎮壓示威者力度 緬軍方在仰光等城市開槍捕數百人】緬甸軍方在示威浪潮持續三周後加大鎮壓力度,昨天在仰光等城市向示威者開槍,有人受傷,數百人被逮捕。緬甸駐聯合國大使則罕見地公然與軍人政權決裂,在聯合國大會上呼籲國際社會立刻採取行動終止緬甸政變。
* 緬甸政治犯援助協會代表昂苗覺告訴路透社,他們確定有好幾百人被捕。
昂苗覺說:「超過10輛監獄巴士開進了永盛監獄(Insein prison),每一輛巴士上有大約四五十人。」他說,中部城鎮蒙育瓦(Monywa)也有大量示威者被捕,「我們還在設法追查這些人的名字。」
緬甸維權組織指警方逮捕數百人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227-1127391?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根據NHK,在緬甸發生的大規模抗議示威活動已經持續了3周以上,在最大城市仰光等地,示威人群2月27日也進行了佔領道路等抗議活動。對此,緬甸軍方加強了對抗議示威活動的打壓,警方接連拘押了大批抗議者,並為驅散示威人群而多次開槍。
* 法新社報導,緬甸安全部隊28日又開槍鎮壓反政變示威者,造成南部土瓦市至少3人死亡,另外20人受傷。
一名救難人員說,這三人「都被實彈射殺」,其他人則是被橡膠子彈射傷。
* 緬甸救護車服務部澄清說,週六(27日)在緬甸中部城鎮蒙育瓦(Monywa)遭射擊的女子還活著。
緬甸救護車部門指遭射擊女子還活著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227-1127387?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仰光首次傳出鎮壓槍聲 有外國記者被抓,後來釋放】緬甸反政變示威抗議活動持續三個星期,衝突情勢逐漸升高。第一大城市仰光昨天發生軍警開槍和發射眩暈手榴彈驅散示威群眾事件,還首次有外國記者遭警方逮捕。
安全部隊在一些城市逐步增加武力來鎮壓示威群眾,但在商業中心仰光,當局一直非常克制,主要依靠路障和部隊留守來防止示威者聚集,這是首次傳出軍警鎮壓示威者時出現槍聲。
* 【拜登上任後首項軍事行動 美空襲敘境內目標意在何為?】美國總統拜登指示國防部對敘利亞東部伊朗支持的民兵組織目標發動空襲,摧毀多處設施。這是拜登上任後首項軍事行動。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的伊朗問題專家馬洛尼說,通過這次空襲行動,拜登政府一方面打擊伊朗支持的民兵組織,另一方面可以同時推進與伊朗就核武協定的談判。她在推特上發文說:「這是拜登(政府)的一記高招,顯示美國在此問題上游刃有餘。」
* 【與南非變異病毒相似 新變異病毒在紐約快速傳播】美國研究人員發現,一種新的變異冠病病毒正在美國最大城市紐約快速傳播。
在紐約發現的變異冠病病毒稱為「B1526」,與之前在南非發現的變異病毒有些相似。
哥倫比亞大學瓦格洛斯內科與外科醫學院的研究員週三說,B1526最早於去年11月在紐約採集的樣本發現,到今年2月中旬,紐約涉及該病毒的確診病例佔總數12%。這種病毒的突變可能幫助它避過免疫系統的攻擊。
* 美國司法部高級官員警告說,美國本土暴力極端主義行為在不斷增加,「對美國公共安全和國家安全構成日益加劇的嚴重威脅」。
美司法部指本土暴力極端主義行為增加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227-1127390?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疫苗及相關生物製品咨詢委員會週五(26日)舉行會議,針對美國強生公司旗下楊森制藥公司(Janssen)研發的冠病疫苗展開討論,並得出積極結論。
美藥管局對強生冠病疫苗給出積極結論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227-1127384?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美國情報部門解密沙烏地阿拉伯《華盛頓郵報》記者卡舒吉遇害調查報告後,沙烏地外交部表明「完全拒絕」解密報告,指該報告包含不正確的信息與結論,科威特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隨即聲援沙烏地阿拉伯。
科威特阿聯酋聲援沙國 拒絕卡舒吉遇害報告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227-1127383?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美前防長:北京或用蠶食戰略奪取台灣實控島嶼】曾擔任美國國防部長的蓋茨(Robert Gates)26日指出,北京可能會考慮奪取接近大陸、由台灣實際控制的島嶼,這可能會是一種蠶食戰略(nibbling strategy)。
綜合《華盛頓郵報》網站視頻與聯合新聞網報道,蓋茨26日參加《華盛頓郵報》的一場線上活動時說,經歷1950年代中國大陸與台灣在金門與馬祖對抗的危機,要再激發美國人支持台灣奪回這類島嶼會非常困難。
近期一些輿論分析認為,北京的目標將是東沙群島。香港《南華早報》去年12月19日的分析文章,引用日本和台灣專家的觀點指出,相比直接攻打台灣,解放軍未來更有可能先奪取台灣所控制的東沙群島。
* 因感染冠病於本月初逝世、終年100歲的英國二戰老兵穆爾(Tom Moore),其葬禮於當地週六(27日)舉行,空軍派軍機在上空飛過致敬。
百歲英國老兵穆爾葬禮 二戰軍機低飛致敬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228-1127518?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德國疾控機構27日公佈的冠病疫情指數再度出現反彈,從前一日的62.6升至63.8。隨著「解封」日期臨近,多位德國專家警告稱該國疫情或將出現惡化。
德國疫情數據再反彈 專家憂「解封」後四月重回疫情高峰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228-1127519?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法國總理卡斯泰要求加強冠病疫情防控執法力度,以遏制疫情惡化。巴黎大區公共交通管理部門表示,計劃從下周起削減公共交通運輸。
法總理要求加強疫情防控 巴黎大區擬削減公共交通運力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228-1127497?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曼谷近郊的法身寺(Dhammakaya)每年此時慶祝萬佛節時,必定匯集數以萬計的信眾參與法會,今年冠病肆虐,傳統止步,不過寺方另有安排。週五晚上,這個大法會在線上舉辦,寺廟架起了280米長的LED屏幕,讓信眾隔空參與盛會。
20萬信眾通過Zoom參與泰國最大寺廟法會 https://www.zaobao.com/beltandroad/news/story20210228-1127420?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波蘭一個有千年歷史的鹽礦成了冠病患者康復療養的熱點。
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維利奇卡(Wieliczka)鹽礦有327公尺深的坑室,建有房間、禮拜堂、湖泊等,宛如一座地下城市。這裡原是著名的旅遊景點,冠病疫情暴發後旅客絕跡,卻吸引了不少冠病康復者來這裡療養。
千年鹽礦成冠病患者 康復療養熱點 https://www.zaobao.com/znews/international/story20210228-1127436?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何為美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最新影音】專訪葉怡蘭(上)美食家並不是工作?+(下)跟隨生命的流動探索美食|Podcast 美食關鍵詞
探討「何為美食家?」、「美食家的養成途徑是什麼?」的專訪。
上下集節目裡,細細談了一腳踏入飲食世界的來龍去脈,為何不肯使用美食家做頭銜?為何認為美食家不是一種職業?如何看待美食評論?徜徉飲食世界的關鍵在於永遠保持好奇心──「我們涉獵的永遠只是冰山一角」;要怎麼看待飲食寫作的「江湖」?而2002年創辦「PEKOE食品雜貨鋪」前竟然是團購的始祖……
★ 各收聽平台:
→ spotify:(上)https://spoti.fi/3f7kHq2、(下)https://spoti.fi/3kJ7rsN
→ Apple Podcasts:(上)https://apple.co/35DwdpZ 、(下)https://apple.co/3fbapFf
→ Anchor:(上)https://bit.ly/2UzZtYr、(下)https://bit.ly/2UDPTUg
→ Google Podcast:(上)https://bit.ly/35CLY0m、(下)https://bit.ly/35G7Bgg
→ KKBOX:(上)https://bit.ly/3kIeVwf、(下)https://bit.ly/3f8nf7j
※ 更多影音 https://bit.ly/2X9Rh0x
何為美 在 hketvideo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以真人真事為藍本的《NASA無名英雌》(Hidden Figures),講60、70年代的3名黑人女性,如何為美國太空計劃作貢獻。《講戲Fun》主持單志民(Thomas)、鄧龍傑(Sunny)指,此片不巧回應當下美國,特朗普未必喜歡,為何呢?(更多內容:http://topick.hket.com/article/1654264)
何為美 在 何為美 的推薦與評價
何為美 is on Facebook. Join Facebook to connect with 何為美and others you may know. Facebook gives people the power to share and makes the world more open ... ... <看更多>
何為美 在 什麼是美妝YouTuber?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平常有沒有看YouTube的習慣呢? 我們最常看的頻道就是關於美妝、穿搭、 Lifestyle、烹飪,現在甚至有專業的YouTuber以拍YouTube影片為生。 ... <看更多>
何為美 在 [無雷]《大藝術家與我》藝術價值由誰? -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圖文版本請於連結:https://kevinmoleaf.weebly.com/text/6445135
才華為何?藝術的價值由誰定讞
藝術是一件讓人摸不著頭緒的事情,每當講到何為藝術?總讓多方不管是資深藝評或網上
酸民多方論戰。而藝術品的優劣,又需要什麼樣的人來決定它的價值?這點也許值到多年
後依舊是難解的習題,後印象派的梵谷當年作品賣不出去,現在卻幅幅天價,何等讓人費
解。是過往之人不懂價值,還是現代人的哄抬炒作,依舊無解。《大藝術家與我》改編德
國作家小說作品,講述年輕自傲的藝評人與大藝術家康明斯基之間的故事。除了訴說藝術
的價值外,也用詼諧幽默的手法敘述關於名人傳記的荒謬。
藝術史,是從宗教起步但卻在行進間踏上科學的人類演化史。早期教堂廟宇、神殿祭壇,
藝術為宗教服務,而後封建時代藝術為達官貴族服務,而到太平盛事,藝術普遍的在生活
四周漫延,慢慢的藝術不在是侷限於畫作神子雕刻聖母,電影、動畫、電玩也漸漸成為新
生代的藝術作品,就連生活也可以很藝術。藝術從宗教繪畫,轉變為科技產品,這也許代
表藝術並非狹義存在,它廣泛的在個人或群體之中成為展現自己或是與人交流的語言。藝
術即生活,生活流於藝術之美。
電影中,雖然是以藝術家與藝評家二者的觀點為主,但卻沒有過往詮釋藝術的電影那般難
以吞嚥。而是變得有些詼諧,幽默和讓觀眾思考藝術價值的存在。故事敘述自我感覺良好
的藝評家,車諾爾。打算以撰寫抽象藝術大師康明斯基的傳記,作為財富名利的墊腳石。
但沒想到要接觸這位大師不易,康丁斯基的女兒處處阻礙車諾爾的採訪計劃。這讓車諾爾
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終於取得機會,但沒想卻有更大震撼和考驗正在等著這位年輕自負
的藝評家。
《大藝術家與我》讓心懷不軌的小夥子,對上老謀深算的藝術家,透過各種際遇來評論「
傳記」與「藝術價值」。本片最棒的一點是在荒謬的氣氛裡,卻有著藝術的憂傷。什麼是
藝術與一位藝術家的價值?難到真如世俗對藝術家的刻板印象一樣,生前一窮二白;死後
聲名大噪。這部電影帶領觀眾追逐藝術省思,大藝術家不是智者;而作品的美也非絕對,
吹捧得天花亂墜,還不如回頭問自己,你對這作品滿意嗎?
電影中,藝術家康明斯基以「捨去」作為主題,將你不需要的全都不吝嗇的拋開。康明斯
基這觀點也許致敬於抽象大師康丁斯基。受現代主義的影響,主張於實作與製作。也加入
知名的現代主義設計學院包浩斯任教,將現代簡約抽象的美學發揚光大。在學院風氣開放
,前衛的思索,讓納粹恐懼而破關校,但康丁斯基能著重於抽象美學與幾何的現代變化風
格。當時以抽像藝術聞名的還有紅藍椅創作者,風格派的蒙德里安。和俄羅斯絕對主義下
極簡風格藝術家,馬勒維奇。
拋棄傳統學院派的繁瑣,康丁斯基的畫作以簡單的幾何回歸表現當代新的藝術風貌。拋棄
多於回歸自我,也許可以從康丁斯基的畫作中看出。電影中的康明斯基明顯的參考了現實
中抽象大師康丁斯基的理念,怡然而生的藝術家。電影中不實的探討真實的藝術才華?和
何為美與藝術品的價值。電影透過年輕的藝評家敘事關於大眾面像的世俗風貌;去對照藝
術家真正想追求的藝術之美為何,這也是電影中值得一看之處,兩人不斷衝突碰撞對於藝
術價值的方向。
車諾爾如同觀眾,我們都對藝術家生活和生平感到好奇。但藝術者當真不凡?或則是一群
比常人更努力追求美與藝術自我價值的探索者。這是值得讓觀眾重新定位藝術價值與思考
藝術涵養之處。電影中劇情不生硬,繪畫的轉場效果也貼題的恰到好處,尤其在尾聲時各
種現代藝術融合的動畫效果,實在讓藝術與設計史宅驚艷不已。《大藝術家與我》不失探
討真實社會中對於藝術的刻板迷思,讓藝術家電影,有了屬於當代的全新面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0.175.21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73666769.A.20C.html
※ 編輯: KevinMoleaf (220.130.175.211), 09/12/2016 15:53:0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