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 #中秋節幹嘛烤肉? #這是誰的中秋節? #從國定假日看權力運作 〕
今天是中秋節,不知道各位壯士們是否有搭上返鄉專車回到熟悉的家人身邊,一起共度月圓佳節。
在享受四天連假的同時,建議各位壯士們不妨抬頭看看天空賞月之餘,享受中秋必做三件事:烤肉、吃月餅、吃柚子。
今天,除了談中秋幹嘛烤肉之外,也想談談「國定假日」背後的社會學思維。
▌中秋節的過去
「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但直到唐朝,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
尤其在唐朝之後,中秋賞月的習俗愈來愈普及,慢慢演變成中秋節。至明清,中秋節已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有關中秋節的典故,除了大家經常聽到的:吳剛伐桂、嫦娥奔月、玉兔搗藥與月餅起義,這些不少人都耳聞過的古老傳說,但是其中都與烤肉無關。
▌中秋節與烤肉的關聯究竟為何?
中秋烤肉的起源有幾個說法,1982年的《民生報》認為係因1981年烤爐外銷不景氣,廠商大量內銷的結果。
2007年《聯合報》也有民眾投書表示中秋烤肉是他於1990年代發明;而在2004年左右,「廣告說」出現,《聯合晚報》提到:
「中秋節烤肉的風氣是因為烤肉醬廣告推波助瀾的關係。網路上有人相傳,十多年前,萬家香醬油推出『一家烤肉,萬家香』的電視廣告,隨後競爭廠商金蘭醬油也密集推出金蘭醬油烤肉醬的電視廣告相呼應。」
而根據亞州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案助理教授陳峻誌考察後發現,從史料分析上,無論是萬家香或是金蘭公司的烤肉醬商品推出時間或是電視廣告的播出,都晚於台灣「中秋烤肉」的現象出現年代。
不可否認的是,相關業者的推波助瀾,的確讓中秋烤肉變的更加普遍。
無論如何,我們可以確定的是,「中秋節烤肉」這個與中秋習俗無關的活動,也儼然成為台灣相當具備特色的中秋活動。
▌所謂國定假日
而中秋節之所以能夠放假,則是根據「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之中的規定,其實該法規當中,將節日分為三類:紀念日、民俗節日與一般節日。
紀念日大多與中華民國史上重大事件以及宗教相關,例如:開國紀念日、和平紀念日、臺灣聯合國日與佛陀、孔子誕辰紀念日等;
民俗節日則與台灣民俗活動有關,春節、民族掃墓節、端午節、中秋節、農曆除夕以及原住民族歲時祭儀(自2006年起,具法定16族原住民身分者,得於所屬族群的歲時祭儀放假1日。)。
而一般節日則是多與特定群體有關,如:婦女節、青年節、兒童節、軍人節等。以及臺灣光復節、中華文化復興節。
而其中能夠放假的節日,則被俗稱為「國定假日」。
▌國定假日也代表什麼嗎?
若是歸納上述假日的特質,可以發現許多的國定假日與漢民族的民俗信仰相關。
但是在台灣,也有客家族群、原住民族與新住民等,讓台灣這座島,能夠有著多元的族群展現其各自獨一無二的樣貌,每個族群都有自己的文化與歲時祭儀。
國定假日作為一社會制度,假日政策的行使與規劃必然是權力運作的結果。然而在國定假日規定上,特別是「民俗節日」的安排,讓尊重台灣多元文化的美意造成反效果,反而更可能忽略、排除了其他族群的歲時祭儀。
▌結語
國定假日的儀式與活動,是產生維持、創新、改變、增強或削弱集體記憶與族群認同的工具,透過儀式與慶典維持了國家認同的符號與神聖性象徵。
藉由儀式激發人民的共鳴,人潮聚集構成了獨特的集體記憶,產生國家命運共同體的感受,增強了國家及社會認同。
在台灣,國定假日的形成與發展是政治權力和宗教共同賦予假日使其有所意義的結果,在不斷的社會變遷當中,假日如何被定義,意即國定假日的制定與形式,是多族群國家必然面臨的課題。
如何在經濟社會發展、族群平等、文化傳承間取得平衡,並給予台灣多元族群更友善的環境,需要主政者審慎思考。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奉納百景:奇招百出 向神祈願」介紹 訪問編輯:莊琬華 內容簡介: 【奉納】——為取悅神佛使其接受祈願,或供奉物品,或於神佛前表演藝能、舉行競技的行為。 日本各地神社佛寺前所未見的祈願方式! 釘上鐵釘的陽具(防止外遇) 女性頭髮(疾病治癒) 新娘人偶(獻給早...
「佛誕習俗」的推薦目錄:
- 關於佛誕習俗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佛誕習俗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佛誕習俗 在 雜學校 ZA SHAR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佛誕習俗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佛誕習俗 在 hula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佛誕習俗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佛誕習俗 在 即佛的誕辰。相傳釋迦摩尼在農曆四月八日誕生 的評價
- 關於佛誕習俗 在 佛誕習俗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佛誕習俗 在 佛誕習俗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佛誕習俗 在 佛誕日期、佛生日、佛誕習俗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佛誕習俗 在 佛誕日期、佛生日、佛誕習俗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佛誕習俗 在 佛誕英文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YOUTUBE和網紅們 ... 的評價
- 關於佛誕習俗 在 佛誕英文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YOUTUBE和網紅們 ... 的評價
- 關於佛誕習俗 在 佛誕日/浴佛節 的評價
佛誕習俗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七夕民間習俗]
[拜七娘媽聖誕]
民間信仰中的七娘媽,亦即七星娘娘,是兒童的保護神。台灣民間有[成年禮],即在孩子十六歲時,要到七娘媽廟燒金紙、經衣、七娘媽亭等,藉此儀式表示孩子已經長大。
[拜魁星君誕辰]
民間認為魁星是主宰文昌運之神,又稱大魁夫子或大魁星君。凡參加考試者,無不尊敬。書房懸掛以"魁"字轉化的魁星踢斗圖,相傳能強化考試運。
[向七星娘乞巧]
七星娘即為織女,相傳七星娘心靈手巧,因此年輕女孩會在七夕時向七娘媽祭拜,祈求賜與好手藝,進而得到好姻緣,即為"乞巧"。
婦女預備黃銅製成的細針,以五色細線對月迎風穿針,穿進了代表祈到巧。同時也會拜瓜果,若有小蜘蛛在其上結網,亦代表祈巧成功,稱之"得巧"。
[拜床母求保佑]
民間相傳床母能保護嬰兒、幼兒。床母沒有固定形象,是七星娘娘、臨水夫人、註生娘娘等神祇的從神,負責助產安胎與保護嬰兒、幼兒。
閩南一帶以麻油雞酒、煮蛋、油飯、麵線、米酒三杯、圓仔花兩束等應景供品奉祀床母。奉佛者以果品、糕點、清茶奉祀。將供品擺設嬰、幼兒臥室之床上,或設一案以設供品,置案於床上或床邊。
禱曰:「今逢七夕佳節,奉請本宅床母娘娘駕臨,享用供品,庇佑吾兒OOO、吾女OOO,平安無驚無訝,一瞑一瞑趕緊大。」祭拜完畢,依照各地慣例燒金紙即可。
[七夕過情人節]
七夕因為是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的相逢,因此被稱做「中國情人節」,但傳統習俗中其實並沒有情侶約會的習俗,在台灣,七夕是情侶約會重要的節日,其重要程度不亞於西洋情人節。傳說七夕下雨,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
****************************
本文純粹分享民俗知識!若您覺得不錯,請按讚!更歡迎分享給親朋好友~~
佛誕習俗 在 雜學校 ZA SHAR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你知道 #中元節 原本是感恩愉快的節慶嗎? 】
中元節起源考究於漢代之前,原是農民夏末秋祭祀田神,感謝大地的節日。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
佛教傳入後,佛教在佛歡喜日(或稱盂蘭節)供養普世眾僧,以功德迴向父母,自然的融入到七月的文化日常之中。唐朝時,道教定位為國教,民間輸入了道教相關文化。農曆七月十五日在道教是中元地官寶誕的日子,有祭祖的習俗,也是地官大帝赦罪的日子,會祈求地官大帝赦免祖先亡魂之罪,隨著時間,由個人的祖先擴大至一切生靈亡魂。
不論佛教或道教,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這一天,都有活動普度眾生。宋明之後,民間文化市民文化的興起,祭祖、祭神跟祭鬼都漸漸地複合在一起,再添上許多江湖流傳的忌諱與習俗,也就漸漸演變成現在我們熟知的中元普渡、鬼門開的文化日常了。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___________
ZASHARE創新創意大會
▲展覽時間 | 2021/11/18 (四) ─ 11/21 (日)
▲展覽地點 | 臺北 華山1914文化產業園區
▲官方網站 | https://zashare.org
#ZASHARE #創新創意大會 #鬼門開 #父親節
#奧運閉幕 #我們回來了 #明天也太忙
佛誕習俗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奉納百景:奇招百出 向神祈願」介紹
訪問編輯:莊琬華
內容簡介:
【奉納】——為取悅神佛使其接受祈願,或供奉物品,或於神佛前表演藝能、舉行競技的行為。
日本各地神社佛寺前所未見的祈願方式!
釘上鐵釘的陽具(防止外遇)
女性頭髮(疾病治癒)
新娘人偶(獻給早逝幼子)
插進神木的鐮刀(祈求得子)
紅通通的猿猴(保佑順產)
梯子(從此不再尿床)
生而為人,不免產生種種念想:想治癒疾病、想通過考試、想結婚、想要孩子、想變漂亮、想出人頭地、想發大財、想戒賭、想擺脫跟蹤狂糾纏……人生在世除了各種欲望,也會遭逢各式災厄,而試圖趨吉避凶。日本人以形形色色的「物品」為媒介,將這些煩惱與欲望交託給神佛處理。
所謂有求必應的神佛,大抵都是從民間信仰中誕生。透過民眾口耳相傳自然而然產生,內容也常變來變去。其中往往都有「奉納」之舉,藉由隱藏在物品中的象徵性與神祕性,試圖接近超越人心的神祇所在領域。
本書介紹許多奇妙、罕見的奉納習俗,並探究奉納特定物品的理由與起源,企圖透過各式各樣與奉納有關的事象,解析日本人的信仰觀,以及人類的無盡祈願。
作者簡介:小嶋獨觀(Kojima Dokkan)
網站「珍寺大道場」站主,神社佛寺作家。為尋找日本與亞洲的奇特社寺、不可思議信仰與巨大佛像,持續勤訪各地收集資料。著有《奇怪的神社佛寺巡禮》(寶島社)、《珍寺大道場》(Eastpress),合著有《來去佛寺吧!》(扶桑社)、《歡迎來到珍奇景點》(文藝社)。
珍寺大道場chindera.com/
出版社粉絲頁: 健行文化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佛誕習俗 在 hula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農曆六月廿九日至七月廿九日(國曆7月31日至8月29日),依循古禮舉辦「中元盂蘭盆勝會」各項活動
「艋舺龍山寺中元盂蘭盆勝會」是台北市文獻會經文資普查主動提報,法會傳承了傳統習俗,融合儒、釋、道思想,並依佛教的儀軌與經典,營造深富民間文化特色的中元普渡祭典,祭祀內容結合歷史事件,諸如祭拜「樹蘭花腳」、「五泉廟」、「車藏 腳媽」等,深具在地性、歷史性和文化性意義,也彰顯北台灣早期移民開發奮鬥史。
龍山寺表示,拜「樹蘭花腳」、「五泉廟」是寺裡特有的傳統,因當年漳泉械鬥就發生在龍山寺附近,血衣就埋在寺內的蘭花樹下,所以才有拜「樹蘭花腳」,寺廟現址當時也蓋了五泉廟,以祭拜械鬥死去的人,後來要建龍山寺時,寺方答應每年都會祭拜五泉廟,便有了這傳統。
艋舺龍山寺年度祭典除了寺內所供奉佛神聖誕的祝聖儀式外,亦配合時令節日舉行祭祀活動,其中以農曆七月「中元盂蘭盆勝會」最為隆重,為萬華區之祭典盛事,簡稱盂蘭祭或慶讚中元。清人唐贊袞於同治十二年(西元1873年)所撰《臺陽見聞錄》中提及:「臺俗盛行普度,門貼紅箋,大書慶讚中元。……自七月初起,至月盡止。又明治三十二年(西元1899年)《臺灣日日新報》載有:「陰曆七月慶讚中元,近城市街分為三大廟門,高豎燈旛普濟無依孤鬼。其十一二兩天為大龍峒保安宮結緣之日,凡屬同安原籍者與焉;十三四兩天為艋舺龍山寺結緣之日,凡屬晉南惠原籍者與焉;十九二十兩天為艋舺祖師廟結緣之日,凡屬安溪原籍者與焉。」
五、依文獻紀錄,慶讚中元活動於艋舺地區已行之有年,原則上依原鄉祖籍劃分祭祀群體,於七月中旬舉辦祭典。舊時龍山寺「中元盂蘭盆勝會」由三邑人士之黃林吳三姓輪祀,按例進行起鼓、放燈、普施、搶孤等活動。光緒十四年(西元1888年)巡撫劉銘傳令行禁止搶孤之風,遂改為設筵饗祭,祭品則由艋舺三邑人為首的武榮、螺陽、晉水及金紙商金晉興等四個祭祀團體籌備置辦,號為「四大柱」。大正十年(西元1921年)改為三姓合辦,或與大稻埕三邑人士輪辦。至昭和十三年(西元1938年)後,「中元盂蘭盆勝會」回歸龍山寺主辦。
六、艋舺龍山寺「中元盂蘭盆勝會」自農曆六月末日地藏王廟發表開始,至七月末日龍山寺謝燈篙而告一段落,每年均有眾多民眾參與「贊普」及放水燈遊行,為萬華區之一大盛事。
六月二十九日 地藏王廟發表
七月一日 豎燈篙 (布幡、紙幡、七星燈)
七月十二日 發表連放榜 (為紙糊神祇開光結壇)
七月十三日 拜樹蘭花腳 (奠祭清朝來台墾民械鬥戰亡人士)
七月十四日 放水燈 (招請水上孤魂)
七月十五日 普度 (設孤棚、孤飯、供品;施食)
七月三十日 謝燈篙 (普度結束)
佛誕習俗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南獅又稱醒獅或廣東獅,造型較為威猛,舞動時注重功架。南獅主要是靠舞者的動作表現出獅子神態,一般只會二人舞一頭。獅頭以戲曲臉譜作鑒,色彩艷麗,製造考究;眼簾、嘴和耳朵都可動。跟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許多的獅頭會有LED的裝飾,可以隨意開關。南獅的獅頭,有人說來自年獸的造形。南獅的獅頭還有一隻角,早年甚至以鐵製做,舞者身備利器,以應付舞獅時經常出現的武鬥。南獅的獅頭一般上可分為鶴山裝獅和佛山裝獅:佛山裝獅的獅頭較大而圓,額位寬而有勢,嘴較平闊;而鶴山裝獅的獅頭較扁而長,嘴突出如鴨嘴狀,因此內行人又稱之為「鴨嘴獅」。傳統上,南獅獅頭造型上有「劉備獅」、「關羽獅」、「張飛獅」之分。「劉備獅」通常都走在中間,而顏色則常為金色。三種獅頭,不單顏色,裝飾不同,舞法亦根據劉備、關羽、張飛的性格而異。農曆新年時,舞獅隊會在嘈吵的炮仗聲中每門每戶拍門求紅包。舞動時會配以大鑼、大鼓、大鈸。傳統上,還會有一人扮作「大頭佛」,手執葵扇帶領。舞獅的花樣很多,有:起勢、常態、奮起、疑進、抓癢、迎寳、施禮、驚躍、審視、酣睡、出洞、發威、過山、上樓台等等;舞者透過表現自己的樁功,配合獅頭動作把各種造型抽象地表現出來。故此南獅講究的是扎扎實實的下盤功夫和熟練的配合。按傳統習俗,南獅有出洞、上山、巡山會獅、採青、入洞等表演方式,當中「採青」最為常見,而採青又可以分為地青和高青等。也因為舞獅的多變性和自由性,慢慢成為中國舞獅表演的傳統項目之一。採青一般是由舞獅隊負責。採青中的「青」用的是唐生菜,相傳「採青」原來是有「反清復明」之意,因此以青代表生菜以示忌諱。現時一般是取其意頭,因生菜跟「生財」諧音,也有「生猛」之意。採走生菜進入店鋪,象徵店鋪自開張以後生意興隆。為了增加娛樂性,會把生菜及紅包於店內天花或者門上高高地懸掛起來,獅在「青」前舞數回,表現猶豫,然後一躍而起,把青菜一口「吃」掉,再把生菜「咬碎吐出」,再向大家致意。採青時,舞獅隊需要藉助凳子或者椅子攀高採摘,有時還會用上特技動作,例如上肩(獅頭者站在獅尾者肩上),上大腿(獅頭者站在獅尾者大腿上),夾腰(獅頭者雙腳夾在獅尾者腰間),上杆(爬上竹杆),但如電視台等在新年慶典則可能採用梅花樁替代凳、椅。南獅比賽種類可分為高椿獅藝競賽和傳統獅藝競賽,其中較主流的為高樁(梅花樁-經過高低不一長木樁)獅藝的比賽。
佛誕習俗 在 佛誕習俗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關於「佛誕習俗」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佛誕-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佛誕,通常是慶祝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誕生的日子,又稱「浴佛節」、「灌佛 ... ... <看更多>
佛誕習俗 在 佛誕習俗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關於「佛誕習俗」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佛誕-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佛誕,通常是慶祝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誕生的日子,又稱「浴佛節」、「灌佛 ... ... <看更多>
佛誕習俗 在 即佛的誕辰。相傳釋迦摩尼在農曆四月八日誕生 的推薦與評價
節- 佛誕佛誕, 即佛的誕辰。 ... 縱觀歷史記載,北朝多以四月八日為佛誕日;自南朝梁經唐至於遼初, ... 當時的印度有一習俗,女子在生產之前要回到娘家去。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