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軒學習雜誌團購8月團倒數
#未來兒童未來少年團購8月團倒數
隨著心頭肉九月也升格小一,兩兄弟終於能作息同步、接送同步,話說既然要開學了,晚上不能再多看半小時的「全民星攻略」才上床了啦!益智類節目他們超愛,但是播出時段拜託提前😆
也為了收看半小時的「全民星攻略」,好一陣子的睡前雜誌伴讀時間限縮到半個小時內結束,時間一到兩兄弟開始輪流揉眼睛打哈欠,但我想這根本是陰謀吧!認真躺上床後,又繼續窸窸窣窣,有時還不是輕聲細語而已,是唯恐天下不知道他們還醒著一樣的嘻嘻哈哈瘋狂大笑...
我問你「天堂鳥是鳥還是花?」
我問你「鯊魚不游會窒息嗎?」
我問你「世界上第一張照片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我問你「隱翅蟲一定有毒嗎?」
blablablablabla......
最常討論的除了圖書內容,科普雜誌也是他們很願意分享心得的讀物,兩兄弟睡前一邊培養感情,一邊還不忘壯大自己的知識量,感覺CP值蠻高的,好吧~我心軟了!反正聽不下去時我會去「關切」😏
歡迎一起聊書聊到到嘴巴累、眼皮沉,但首先你要準備孩子願意追隨的讀物,再把知識裝進腦袋,如果有機會拿出來討論或運用在實務上那更好!
雖然時時刻刻在開團,但是贈品不會永遠一樣,早訂早享受,原來孩子愛上閱讀的味道是如此芬芳⋯(這樣形容對嗎😂😂)
艾妃媽咪的團購方案總是獨家,絞盡腦汁為大家做最實質的規劃,能調整我幫你調整,不能調整慢走不送,買賣本是兩情相願,不能一廂情願。
訂閱及售後都是一條龍服務,畢竟我自己也遇過商品有問題求償無門的窘境,真的是吃了悶虧才得到售後服務相當重要的體悟,「售後服務就是一個保障」,訂閱雜誌有問題先找我協助處理,讓您放不止一百二十個❤️。
想為孩子增加讀物,任何時候都不晚,有時候缺的是瞭解的機會而已。以下兩個活動只到8/31,想了解或訂閱直接私訊粉絲團唷📨📨
📒推薦❶康軒學習雜誌
🉑️試閱:https://www.top945.com.tw/Share-2/online/index.html
➤學前一年12期$5400元(學齡前)
送「豪華雙寶盒」+「私訊獨家禮」
➤初階一年24期$6480元(低中年級)
送「豪華雙寶盒」或「過刊12期」+「私訊獨家禮」
➤進階一年24期$6480元(中高年級)
送「過刊24期」+ 「私訊獨家禮」
💰付款方式:私訊提供表單,可三至九期無息分期或全額匯款
————————————————————
📒推薦❷未來兒童&未來少年
➤未來兒童1年12期3,999元(低中年級)
送「新刊3期」(多3個月)
送「過刊1期」(未來兒童或未來少年)
送「數位知識庫使用權限」
➤未來兒童2年24期6,899元
送「新刊6期」(多6個月)
送「過刊1期」(未來兒童或未來少年)
送「數位知識庫使用權限」
🉑️試閱:https://d3kus78ndrk7he.cloudfront.net/files/junior/j2108.pdf
🉑️試聽:https://futureparenting.cwgv.com.tw/junior/audioList#
➤未來少年1年12期4,399元(中高年級)
送「新刊3期」(多3個月)
送「過刊1期」(未來兒童或未來少年)
送「數位知識庫使用權限」
➤未來少年2年24期7599元:
送「新刊6期」(多6個月)
送「過刊1期」(未來兒童或未來少年)
送「數位知識庫使用權限」
🉑️試閱:https://d3kus78ndrk7he.cloudfront.net/files/youth/t2108.pdf
💰付款方式:
✔️刷卡分期限玉山卡分3期,其他銀行刷卡限一次付清
✔️「全額匯款」再加送好禮:(見留言)
🎁 未來兒童1年送「不偷懶小學1」
🎁 未來兒童2年送「不偷懶小學1」和「看漫畫輕鬆學:姿勢正確有活力」
🎁 未來少年1年送「葛瑞的囧日記10:不插電挑戰」
🎁 未來少年2年送「葛瑞的囧日記10:不插電挑戰」和「挑戰化學元素偵察隊:搜索.觀察.實驗118個元素大發現」
方案只到8/31,錯過就等9月方案,我不會提前知道,要三思😘😘
#訂閱或瞭解直接私訊粉絲團最快📨
「你走慢了我的時間pdf」的推薦目錄:
- 關於你走慢了我的時間pdf 在 艾妃媽咪 SAY Hello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你走慢了我的時間pdf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你走慢了我的時間pdf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你走慢了我的時間pdf 在 [心得]《你走慢了我的時間》 -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你走慢了我的時間pdf 在 你走慢了我的時間線上看 - 讀書心得分享網站 的評價
- 關於你走慢了我的時間pdf 在 labuladong 的算法小抄 的評價
- 關於你走慢了我的時間pdf 在 《代码随想录》LeetCode 刷题攻略:200道经典题目 ... - GitHub 的評價
你走慢了我的時間pdf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肌萎症生命鬥士陳燕麟醫師 — 獻身志業,擁抱人生的不完美】
「醫師,這個病有藥可醫嗎 ? 如果沒有,怎麼辦 ?」擔任耕莘醫院組織病理科主治醫師的陳燕麟醫師,國三就發現自己罹患「肢帶型肌肉萎縮症」(簡稱肌萎症),是一種四肢會逐漸無力的罕見疾病,目前仍沒有治癒的方法。
■生命的缺口,成就一生的志業
「我國三的時候,發現自己跑步越來越慢,覺得奇怪,在高一時確診,才知道我罹患了肌萎症 (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LGMD)。」得知之後傷痛萬分,但怕家人與朋友擔心,仍然強裝鎮定,陳醫師回想,「我高中畢業時還向同學誇下海口,說我有三大目標:第一,當醫生,希望治癒我的病;第二是唸博士班,深入了解這個疾病的機制;第三,是開漫畫店。」他笑著說。但隨著唸書過程,發現該疾病沒有治癒的方法,便萌生退意,總覺得無須多花心力在一件不可能成功的事情上。
因為內心的抗拒,陳醫師後來選擇的研究方向也都與該病無關,直到三年前就讀博士班的某一天,指導教授對他說:「你兼具『醫師、病友及家屬』的三重角色,不研究這個太可惜了 !」後來,陳醫師換個角度想,疾病能治癒當然最好,但若沒有辦法,只要有任何方式可以減緩其發展,還是能對社會有所貢獻。帶著師長的支持與鼓勵,陳醫師毅然決然踏上神經肌肉疾病的研究之路,也在今年和日本相關單位聯繫,打算赴日進修肌肉病理學。
不過,他也感慨地說道:「前幾天我到台中參加一個神經肌肉病理的研討會,遇到當初診斷我的楊智超醫師,至今已過了十八年,從最初的排斥、懷疑到欣然接受,當我繞了一圈終於又回到這條路上時,楊醫師也要退休了。」在台灣,研究該領域的學者相當少,這類病例也因為不多,所以醫院並沒有資源額外培養一位該科的醫師。
因此,陳醫師希望透過自己的力量,或許有機會為社會帶來一些改變。而他也和我們分享,近年來在研究上愈做愈能發掘出有意義的成果,即使無法投稿論文,卻能滿足他探索問題的好奇心,甚至發現以前看似無關的所學,都能相互融通,能運用的資源也相對較一開始就投入肌肉研究來得多。言談中,陳醫師道盡一路走來的波折,但從他略帶喜悅的表情中,可以深刻感受到他「重回崗位」的堅毅決心[1]。
■不讓疾病留給下一代,「基因檢測公益計畫」誕生
陳燕麟是新店耕莘醫院病理科醫師,也是「肢帶型肌肉萎縮症」患者。高一時被診斷罹患罕見疾病,四肢也隨年紀逐漸萎縮失能,面對自己的疾病,陳燕麟有著超凡理性,「目前還站得住,我能走就盡量走,多感受走路的感覺。」
陳燕麟回憶,在國二、國三的時候,自己跑步愈來愈慢,甚至腳踮不起來,心裡覺得奇怪,就去看了醫生,住院期間,做了一堆檢查。
「出院前,主治醫師對我說,要做肌肉切片檢查,因為是一個小手術,躺在病床上就可以了。這個手術在左大腿打了麻藥,再拿刀把皮割開,把肉挑出來,雖然有打麻藥,但是在取出肌肉組織,剪斷的那一瞬間,還是有痛覺。」陳燕麟對這段過程,留下深刻印象。
「你罹患的是肌肉萎縮症,這個病是沒有藥醫的。」醫師告訴燕麟檢查結果。「那一瞬間我懵了,在醫學發達的年代,怎還會有這樣情況?那時,我是怎麼回到家的,都想不太起來。」
醫師的珍斷對陳燕麟影響很大,這也是他現在致力研究肌肉萎縮症,希望以基因檢測做為第一步的原因,當基因檢測愈來愈成熟,可以讓某些病友,不用體驗可怕的肌肉切片手術。
「有次閃過一個念頭,其實,我不一定要治癒這個病,如果有機會可以減緩它惡化,例如,本來 30 歲要坐輪椅,延緩到 40 歲,這 10 年的時間就有很大意義。」[2]
■肌萎症的類型與診斷過程
陳醫師接著說明肌萎症的類型與診斷過程,通常造成肌肉萎縮、無力的症狀有兩大因素,一是肌肉細胞本身無法正常運作,二是神經傳導出問題。醫師會透過臨床症狀和神經學方面的檢查來區分這兩類。分析過後,若判斷屬於肌肉類問題,牽涉到的基因大約有 150-200 個。
然而,早期的基因檢測並不發達,頂多鎖定特定一、兩個基因,採用桑格定序 (Sanger sequencing) 檢驗,效果不彰,所以即使病人知道了自己的疾病類型,仍不曉得是哪個基因出問題,加上當時也沒有資料庫的概念,所以分析結果也就束之高閣,無法多加利用。
隨著次世代定序技術 (NGS) 問世,檢測以組合基因 (panel) 的方式,一次可偵測多個基因位點,較過去更有效率。但是,陳醫師也點出其中的挑戰:「萬一測完結果是陰性,變成還要再找其他的組合 (panel) 來做,而一次檢測的費用大約四萬,多次檢測的醫療花費相當可觀,也會造成病患很大的負擔;更重要的是,即便病人願意自費,醫師也無法保證一次的檢測結果就能找到確切的答案和治療方式。」
即使如此,基因檢測依然有其重要性。在看診過程中,陳醫師發現許多患者仍渴望孕育生命,也有家屬擔心自己帶有隱性基因,會遺傳給下一代,而最佳的防範策略就是基因檢測,因此他決定自掏腰包,默默協助病友。
後來,病理科主任在跟陳醫師聊天的過程中得知此事,鼓勵陳醫師以募款方式執行,「基因檢測公益計畫」也就應運而生。起初,僅得到醫院同仁的支持與贊助,資源並不多。直到某一天,陳醫師接到新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周慶明的電話,表示希望一起響應,並協助募款,後來透過新北市醫師公會籌辦的攝影比賽,以及攝影作品的義賣,終於募得了兩百七十萬左右的資金,讓計畫得以順利進行[3]。
■肌萎症 (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LGMD)
肌肉失養症(Muscular dystrophy)是一群和基因遺傳相關,臨床上緩慢進展、逐漸惡化的肌肉疾病,可影響四肢、軀幹、顱面肌肉,並且在顯微鏡下,顯示有肌肉組織的不正常退化及再生。
而所謂的肢帶型肌肉失養症(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簡稱LGMD),指的是一群異質性的進行性肌肉失養症,主要影響肩帶以及骨盆帶的近端肌肉,以體顯性/隱性遺傳為主,與常見的性聯遺傳肌肉萎縮症(Duchenne裘馨氏/Becker貝克氏肌肉萎縮症)有所不同。LGMD最早是由兩位英國籍的醫師,John N. Walton以及 F. J. Nattrass,於1954年提出。據統計LGMD是第四常見的肌肉失養症,保守估計其盛行率約為20,000分之1。
罹患此病的患者,其共通點為近端肢體無力、萎縮,早期會發現患者爬樓梯有困難,或是蹲下後再站起來,需要以手撐地、撐膝蓋(高爾現象, Gowers Sign)。患者走路時會左右搖擺,呈現蹣跚步態(waddling gait),要把手舉高也可能會出現問題,並且觀察其肩胛骨會有左右不平均的現象(翼狀肩胛,scapula winging),小腿肌肉可能會假性變大(pseudohypertrophy)。
一般而言,兒童期發作的患者以骨盆帶的近端肌肉為主,而成人發作的患者會同時影響肩帶以及骨盆帶的肌肉,容易造成肢體活動度的限制,甚至須坐輪椅。大多數LGMD的患者並不會影響智力發展,並且臉部的肌肉、遠端四肢的肌肉在疾病早期不受影響。抽血檢驗可以發現患者血液中的肌肉酵素(Creatine Kinase, CK)顯著上升。
依據患者的不同基因病變,其發病時間、疾病進程、臨床表現、嚴重程度,以及預後各有不同。依照基因遺傳方式的不同,可概分為體顯性遺傳(LGMD1),以及體隱性遺傳(LGMD2)兩大類,其中以LGMD2為大宗,病患數量相對較多。
LGMD有各種不同的亞型(subtype),是由於不同的基因突變影響不同的肌肉蛋白所造成。依據影響的肌肉蛋白不同,可概略分成Dystrophin–glycoprotein complex 的 病 變 (LGMD2C-F,P) 、 肌 小 節 (sarcomere) 相 關 蛋 白 的 病 變 (LGMD1A; LGMD2A,G,J)、肌纖維膜上(sarcolemma)運輸蛋白(Trafficking)相關突變(LGMD1C,2B)、核蛋白病變(LGMD1B)、醣基化(Glycosylation)相關蛋白的病變(LGMD2I)、泛素-蛋白酶體路徑(ubiquitin proteasome pathway)病變(LGMD2H)等,目前已發現有超過25種亞型。
■為肌萎症研究鋪路,做到不能動為止
肌萎症基因檢測的費用每例3萬元,一開始陳燕麟醫師打算自掏腰包、每月挪用一部分薪資去做這件事。「3萬元對一般人來說可能不算太貴,但對許多病友來說,因病沒了工作、生活都成問題,更別提拿錢做基因檢測,想減輕病友的負擔。」陳燕麟說,自己經濟狀況算好的,還有工作,只要能溫飽,其它的錢想拿來做有意義的事。
耕莘醫院組織病理科主任馬鴻均獲悉後深受感動,「陳燕麟醫師這股傻勁讓我和醫院同事們非常敬佩,但這公益之事,應集合社會之力,一起推動。」馬鴻均向院方呈報此事,耕莘醫院大力支持這項計畫,並成立專門的肌肉罕見疾病核心實驗室,也期待善心人士共同響應這個公益檢測計畫。
陳燕麟感謝醫院支持,他希望趁著自己還能動,「做多少算多少」。下位研究者可以站在他肩膀上往前走,如同鋪路一樣,前面鋪好了,後面的人只要接力進行就好。
因為疾病曾經畏懼死亡,陳燕麟體悟生命脆弱,「如果有什麼想做的事,遲做總比沒做好,即早找到方向,或許這輩子不見得達到終點,但至少可以離終點近一點。靠近一點,看到的東西一定不同。」
關於肌萎症這個疾病,陳燕麟說,研究的前輩很多,很棒的研究者也很多。但他自信對於這件事的堅持無人能比,希望盡己所能,貼近這個疾病、找出更多可能解決這個疾病的方法,不知道結果會是如何,不過他相信,只要開始走,終點線就不遠[4]。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基因線上)「專訪肌萎症生命鬥士陳燕麟醫師——獻身志業 擁抱人生的不完美」:https://geneonline.news/warrior-who-fights-against-limb-girdle-muscular-dystrophy-exclusive-interview-with-dr-yenlin-chen/
[2]
(大愛電視 DaAi TV)「是醫師也是病人 - 陳燕麟」:https://daaimobile.com/project/5f3f80d0bdde990006f93df9
[3]
(基因線上)「專訪肌萎症生命鬥士陳燕麟醫師——獻身志業 擁抱人生的不完美」:https://geneonline.news/warrior-who-fights-against-limb-girdle-muscular-dystrophy-exclusive-interview-with-dr-yenlin-chen/
[4]
(罕見疾病基金會)「把疾病留在這一代!肌萎症醫師陳燕麟發起基因檢測公益計畫」:http://www.tfrd.org.tw/tfrd/library_d/content/id/2541
➤➤照片
∎(彰化基督教醫院)「彰基罕病電子報 第35期」:https://dpt.cch.org.tw/upload/site_news/4614/1098/35_%E5%BD%B0%E5%9F%BA%E7%BD%95%E7%97%85%E9%9B%BB%E5%AD%90%E5%A0%B1%20%E7%AC%AC35%E6%9C%9F-Muscular%20dystrophy-dystroglycanopathy%20(limb-girdle)-20200108.pdf
圖說:骨骼肌蛋白相關的肌肉失養症病變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肌萎症 #肌肉萎縮症 #陳燕麟 #罕見疾病 #LGMD
罕見疾病基金會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GeneOnline 基因線上 / 大愛電視 DaAi TV
罕見疾病基金會 / 彰化基督教醫院
📢肌萎症生命鬥士陳燕麟醫師,擁抱生命的不完美!全台罕見疾病發聲出版計畫:https://bit.ly/3sLwktw
你走慢了我的時間pdf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5招讓長者「抵家增肌顧健康」》:老人易跌倒,你聽過「肌少症」嗎?別讓「跌倒」扼殺你的家人‼️
高齡化社會,老年人的健康問題格外受到關切,包括「跌倒」、「骨質疏鬆」、「肌少症」、「失智」以及「三高」,都是常見的問題或疾病。有醫師表示,其中以「跌倒」最需要注意,若長輩不幸跌倒,恢復以及照顧問題,恐會形成兩代人的負擔[1]。
大家都知道老年人禁不起摔,提到預防跌倒,大眾往往想到補充鈣質、強化骨骼,然而,人之所以能活動,必須倚靠著骨骼、關節和肌肉三者相互牽動才能完成。骨質疏鬆、退化性關節炎、肌少症都可能是造成跌倒失能的因素,肌肉更是帶動關節及骨骼的關鍵,若肌肉強健有力,便能走得穩,還可減少骨骼、關節的負擔,進而降低兩者退化機會[2]。
■老年人應避免跌倒,醫:致死率50%
「聯新國際診所」林頌凱院長在臉書粉專發文分享:「1位80歲的陳老爹在清晨運動時,因站立時間太久,突然跌坐地上,摔斷了髖關節,緊急送醫手術、手術順利。
但從此他害怕行走,如今已臥床一年多,讓陳老爹和家人的生活,都有了極大改變,子女也奔波在醫院的心臟科、精神科、泌尿科、骨科、牙科、神經內科、消化科等,陪伴父母候診。」
林頌凱院長表示,若罹患高血壓40年,雖然身體狀況不好,但不會死;但若因為跌倒、髖部骨折,致死率卻相當高,甚至可達50%,特別是老人家常有骨質疏鬆、器官功能退化等問題,導致不是死於骨折,而是因為摔倒後不能正常行走、或長期臥床,導致後遺症,或是因感染而致死。
■最常發生跌倒狀況的,通常是在家裡,特別是半夜時分
因此,如何避免長輩跌倒,是為人子女或照顧者必須特別注意的重點。林頌凱院長也提醒,最常發生跌倒狀況的,通常是在家裡、一半以上的長輩是在家裡跌倒,特別是半夜時分。
長輩常有失眠問題,常因半夜上廁所、光線昏暗、神智不清,踢到障礙物等原因,導致跌倒,一旦長輩不慎跌倒,動髖關節手術、住院期間及術後恢復期造成的照顧問題,對父母與子女兩代都會帶來負擔[1]。
■肌肉流失容易導致肌肉無力,肌少症都可能是造成跌倒失能的因素
60歲後肌肉加速流失:發表在《生理前線》(Frontiers in Physiology)的研究指出,全身肌肉質量每十年以男性4.7%、女性3.6%的速度減少,且在60歲後加速。
一篇發表在《年齡與老化》(Age & Ageing)期刊的系統性分析,60歲以後每20個老人就有一名被診斷為肌少症,更是1/3老人住安養機構的主要原因。
根據日本內閣府《高齡社會白皮書》統計,65歲以上高齡者需要照護的原因裡,衰弱占13.8%,僅次於失智和腦中風,但如果加上第4名的骨骼和跌倒12.5%,已經超越排名第一的失智症(18.7%)。
■肌肉衰弱、流失,身體各功能退化
中年以後隨著年齡增長,全身肌肉退化萎縮,身體各部位的肌肉力量同步崩跌,尤其手腳最明顯,不只是你走路愈來愈慢,吞嚥也愈來愈困難、呼吸不再順暢、心臟跳動不再有力,全都是被肌少症拖累,甚至開始認不得路了、心情憂鬱低落,認知能力下降、憂鬱情緒等都被發現和肌少有關[3]。
■老人肌少症易危及性命,醫師教這樣做健康延壽
「郭綜合醫院家醫科」吳俊鋒主治醫師指出我國預估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在老年人常見的肌少症會對老人健康與死亡率的增加構成大威脅,建議老人家可適度曬太陽、多補充維生素D、每週定時有氧運動,可預防及改善肌少症。
吳俊鋒醫師指出,肌少症在老人族群較常見,在美國及部分歐洲地區的研究顯示,肌少症盛行率在60到70歲之間的長者約為5%-13%、80歲以上約為11%-50%;台灣的研究則顯示65歲以上長者,肌少症盛行率約為3.9%-7.3%。
罹患「肌少症」因肌肉力量減少,下肢功能較差,人顯得無力、疲倦、步態不穩,較易跌倒、增加失能風險;研究也發現肌少症與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等有相關性,老年人若同時存在肥胖與肌肉不足時,稱之「肌少型肥胖症」,其對健康的不利影響比單一存在的肥胖症或肌少症更易引發心血管相關疾病、代謝症候群、骨質密度減少等,使得老人失能增加、死亡率上升。
吳俊鋒醫師說,補充蛋白質與維生素D可預防、改善肌少症,體重60公斤的老人家1天應攝取60至72克蛋白質(約10份肉類),富含白胺酸的蛋白質對合成肌肉有益,可多選擇牛奶、黃豆、雞肉、魚、瘦肉、花生等食物。
適度曬太陽,讓皮膚合成天然維生素D;食物部分可吃魚、蛋奶類、蕈菇類與五穀類是維生素D來源。此外,可適度運動,1週3至5次有氧運動(如快走、騎單車,1次30分鐘)、每週兩次重量訓練,1次10至15下,舉啞鈴、彈力繩、毛巾操均可[4]。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5招讓長者「抵家增肌顧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65歲以上長者每週應累計至少150分鐘中等費力運動,另外建議每週進行3次促進平衡及防跌之運動。
國民健康署提供5招以坐站為基礎訓練長者肌力、平衡感的運動,讓長者於日常生活可隨時運用。運動前除先留意身體狀況外,可在身後放一張穩固的椅子並站在有扶手的位置旁,讓自己隨時可抓握,以策安全。
每次動作維持3-5秒,重複做10-12次,每個動作可以做3組,過程當中如果感到疲憊,可以隨時坐下休息,千萬不要勉強自己!
一、原地踏步不馬虎
雙腳左右輪流踏步,以踩踏作為運動暖身,可維持基礎的肌耐力及心肺耐力。
二、深蹲如廁自己來
雙腳打開與肩同寬,背部維持打直,屁股角度不要過度前移,蹲下時眼睛直視前方,背部不要前傾,可訓練雙腳肌力、肌耐力和身體平衡。
三、爬梯雙腿要提高
先抬起同一側上下肢,而另一側手腳站穩扶好,兩側輪流進行,可訓練雙腳肌力、肌耐力和身體平衡。
四、踮腳站立練平衡
雙手扶好椅背,踮起腳尖練習站立,略微抬高腳跟,重心放在腳趾,背部維持打直,可訓練小腿肌力以及身體平衡。
五、弓箭跨步練腿力
右腳向前跨步,重心放在右前腿,背部維持打直,雙腳屈膝呈90度彎曲,再換邊進行動作,可訓練雙腳肌力、肌耐力和身體平衡[5]。
■適當營養與運動,預防肌少症
在身體逐漸老化的過程中,生理、心理與病理交互作用下,加速肌少症的形成,肌少症是引發老年人身體開始衰老並產生許多延伸問題的根本,也是老年人發病率和失能的有利預測指標。
預防是避免肌少症所產生之問題的最佳選擇,也就是「補充適當的營養」及「規律的運動訓練」,改善肌肉量和身體功能,就能有效預防因為身體機能老化所導致的虛弱與失能。
非常鼓勵大家從現在就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參加活動或是運動訓練,適度的規律運動,可以協助維持身體活動能力、平衡感,這改善的不僅是老年人的功能與獨立性,還有往後餘生的生活品質[6]。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自由時報 / 自由時報健康網 )「老年人應避免跌倒 醫:致死率50%」: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428803
[2]( 新光人壽互動網 )「長照你我他》老人易跌倒,你聽過「肌少症」嗎?」:https://care.skl.com.tw/articledetail.aspx?id=107
[3]( 健康2.0 )「老年人當心!「這種病」比失智症更可怕 從頭到腳都退化」:https://health.tvbs.com.tw/medical/327261
[4](自由時報 / 自由時報健康網)「老人肌少症易危及性命 醫師教這樣做健康延壽」: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534272
[5](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長者居家來運動 抵家增肌顧健康」:https://health99.hpa.gov.tw/news/18582
[6]( 台灣癌症基金會~熱愛生命 攜手抗癌)「請你一起這樣做!肌不可失-預防肌少症」:https://www.canceraway.org.tw/page.asp?IDno=3934
➤➤照片
[5]
長者在家運動,除先注意身體狀況外,可在身後放一張穩固的椅子,以及站在有扶手的位置旁,讓自己隨時可抓握,以策安全。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國民健康署 #肌少症 #補充適當的營養 #規律的運動訓練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你走慢了我的時間pdf 在 你走慢了我的時間線上看 - 讀書心得分享網站 的推薦與評價
讀書心得分享網站,張西你走慢了我的時間佳句,你走慢了我的時間心得,你走慢了我的時間dcard,你走慢了我的時間電子書,你走慢了我的時間pdf,把你的名字曬一曬線上看,你走 ... ... <看更多>
你走慢了我的時間pdf 在 labuladong 的算法小抄 的推薦與評價
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词「全家桶」查看插件和PDF 的下载链接。 ... 如果你有刷算法题的需求觉得算法难,面试笔试难,那么我可以提供一些捷径,避免你走太多弯路。 ... <看更多>
你走慢了我的時間pdf 在 [心得]《你走慢了我的時間》 -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網誌好讀版(含圖):https://bit.ly/399idmg
「每個傷痕累累的人身上,應該都有著別人的答案,也許這就是我們相遇的原因。」
這是我很喜歡張西講的一句話
《你走慢了我的時間》是記錄作者張西離開從小長大的台北,用三十天拜訪了散布在全台
灣的「小房東」,試著去了解他們的過去,參與現在跟談論未來。
你能在這些「小房東」的人生故事當中,找到幾個感同身受的瞬間,有那種「啊!原來有
人跟我一樣」的共鳴;你也會看到一些讓你很震驚的經歷,提醒你該珍惜現在的所有。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時,我以為這是一本在寫和愛情相關的散文集,因為我覺得「走慢時間
」是一個好浪漫的形容詞!
有一句老生常談的話:「時間是世界上最公平的事物,無論貧富貴賤,每個人一天都是24
小時,也只有24小時。」
這麼珍貴無形的資產,我們總期望可以留給最重要的人。如果兩個人的相處過程中,彼此
都願意用更多的時間、更慢的速度來陪伴對方,那就代表著「此時此刻,你就是最重要的
存在」
這篇閱讀心得中,我會介紹作者張西出發旅行的動機,並挑選了十個我很喜歡的段落
【從台北開始】
張西是在新竹出生的,理當來說應該會和新竹的羈絆最深。但因為她從小學開始就在台北
唸書,每天往返著兩地。直到國三學業壓力變大後,她的爸爸才決定在台北租屋,而這一
待就是十年。
父母親決定把他送到台北就學的原因,其實就是因為台北的資源比較豐富,可能性也比較
多。
身為一個新竹人,我能理解她父母的想法,像我之前讀的高中,他們來吸引學生的賣點,
就是老師幾乎都是外娉台北知名高中的老師,或補習班名師。因為不管是學生還是家長,
總會對台北這個首都有一些特別的憧憬和光環
但真正刺激張西出走的原因,是在這十年的台北生活中,她慢慢找不到前進的動力,她在
資源最豐富,可能性最多的地方,遺失了自己。
她是這樣描寫當時的狀態…
「很多時候是這樣的,在某一個時間點上,會特別覺得自己的人生死死地卡住了,然後那
些曾經讓自己不舒服的對話都會用一種很輕蔑的姿態重新再來一次,日子好像變成一條細
細的繩,緩緩地,把自己勒緊,甚至就要窒息。」
想想這種「卡死」的狀態,每個人確實多少都可能經歷過,我自己是在當兵快退伍的時候
。那時的我,往回看是好多折磨人的回憶,往前看又是準備踏入社會的焦慮,我確實就像
是個快要窒息的人,每天被各種負面的情緒勒的死死的,卻又硬生生的卡在那裏,無處可
逃。(服兵役期間還確實是無處可逃哈哈哈)
當然每個人的解決方式也不同,像我當時就是用每天很零碎的自由時間,去找其他軍中的
朋友聊天。
而張西想的解決方法,則是暫時跳離現階段的自己,去旅行去加入別人的人生,因為她認
為在別人的身上,可能會藏著我們問題的解答…
【精選段落】
1. 我一直相信,老天爺安排我們遇見的每個人,都是帶著任務來到我們身邊。老天爺要讓他
們教會我們某些事情,完成任務之後,就會離開。就像聖誕老人呀,我們收到別人的禮物
,也發出自己的糖果。差別只是,我們有沒有打開心去發現,這些相遇何其珍貴和幸福。
2. 「可是天會亮,擺渡人要上岸。」我說:「所以這種美好通常不恆常。這只是一種自在的
狀態,但這種狀態裡,有著膽小和自私,你和她都是。如果兩個人覺得無所謂,那麼在湖
上的那一晚,就待在一起吧!天亮了終究要分開。」
他靜靜看著我,像是還在那面湖上的人。他的天還沒亮,而我在我的岸邊,把他的樣子寫
進日記裡,「一生的輾轉裡,有些人的出現是為了調整你,不是留下你」
3. 現在與過去交錯著,人海茫茫,時光漫漫,我們各有各的憧憬,各有各的掙扎,生活變成
幾個透明的圓圈,在遇見時交疊,在道別時變成深邃的命運,淺淺地變成永遠的曾經。
4. 「每個人一定要像你一樣,有自己的喜歡的事,自己想完成的夢想嗎?」「我覺得不用,
重點不是在我們有沒有夢想,而是我們有沒有培養自己擁有選擇的權利。如果把每天的生
活過好是你的選擇,當你真的安安穩穩地生活,不去執行什麼偉大熱血的事也無所謂啊,
因為那是你的選擇。」
5. 可是我沒有說,有些傷口好不起來,不是我們走不過太長的時間,而是我們發現自己儘管
握有能找到最初的鑰匙,都再也沒有能對應的門了。最後放任記憶活在一個與時間無關的
角落,掀起一些找不到、也不需要鑰匙的念想。偶爾會興風作浪,偶爾扎痛現實。想想這
些不過是日子的病斑,誰的日子沒有病斑?
6. 感到幸福的程度,取決於我們把自己投遞到這個世界的程度。也許那也是受傷、痛苦的程
度。但願每一道傷痕,成為通往未來的路。願我們有一天,能深深愛上被年輕修修改改的
自己。
7. 誰不是這樣從傷口的最深處遇見一個血淋淋的自己,再一路蹣跚的走到故事的後來。時間
能把一件事情推遠,不是我們多用力逃走,而是日子的堆疊,新的記憶會把那些情緒壓進
心底,有時候就壓成了灰燼。有時候則是壓成了癒合不了的傷口,人是一開口就會痛。
8. 我一直覺得,老天爺是很有智慧地在分配每個人一生中會經歷的快樂和痛苦,祂給我們某
一道關卡,是因為知道我們過得去,才會分配給我們。不過當時我還不知道,世界上有很
多磨難是人的小小心臟無法承受的。
9. 我覺得剛出生的我們是最完整的人,然後我們開始活著、開始破碎,我們會在這一生裡,
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型態把這些碎片找回來,或可能找不回來。
10. 如果可以,我想當星星,而不是流星,我不想成為那種讓人一擁而上,卻轉瞬又消失的人
。我想在自己的軌道上,小小的燃燒著,就算是走過幾萬光年後才被看見,我不在乎。
在這本書中,有幾個我很喜歡的「小房東故事」,我嘗試打了幾段,但發現太像流水帳了
,所以最後還是全部刪光…
例如家庭狀況淒慘,但最後還是靠著自己的努力,去扭轉人生的嘉義女孩(從小被家暴到
大,二十歲就離家工作,獨自還清媽媽欠下的兩百萬貸款);或是對於外表相當自卑,甚
至一度想拒絕現任男友告白的高雄女孩(你可能聽過「等我成功,我們再在一起」,但你
一定沒聽過「等我變漂亮,我們再在一起」吧?)等等的故事
如果你的人生也「卡」住了,你剛好在找一個的地方喘口氣,或是生活中許多細碎的傷口
,開始讓你有些無法負荷。又或是你單純只是想聽聽其他人的生活故事,那你能讀讀《你
走慢了我的時間》。我相信張西細膩的文字,加上小房東們獨一無二的故事,能幫你找到
一些情緒上的共鳴,為自己的生活加一點往前走的溫度
願你所有的追尋,都能帶你找到平靜
--
焦掉的牛蛋吐司
【用烤一片吐司的時間閱讀】
謝謝你閱讀完畢,歡迎到我的網誌看更多內容:https://bit.ly/34QMqnT
裡面除了心得外,還有每本書的手繪動畫,精緻的程度絕對不會讓你失望喔!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4.155.180.22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84861811.A.862.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