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蔡明亮編導的電視電影《海角天涯》在華視的「華視劇展」播出,證明了他對於通俗戲劇張力的嫻熟掌控,雖然這齣戲未能入圍金鐘獎,卻被知名英國影評人東尼雷恩斯(Tony Rayns)讚譽為「1989年我所看過全世界最好的電視影片之一」。
這部戲劇對於在西門町長大、畢業於西門國小的我來說,非常有感,充滿了懷舊的畫面。可以看到1989年的萬國戲院、白雪戲院、白雪冰宮、國賓戲院、西寧國宅、中華商場、大車輪日本料理、龍太服飾、弗頓星球、臺鐵淡水線、福隆海水浴場,還有西門國小的教室、操場、大禮堂等許多我曾經身在其中的地方。
而且我發現,1989年的《海角天涯》就像是蔡明亮在1992年編導的首部劇情長片《青少年哪吒》的前身,從運鏡、配樂、節奏,到角色設定與觀察社會的角度,兩者都極為相似,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海角天涯》的吳佩瑜和《青少年哪吒》的陳昭榮都在劇中用機車大鎖敲碎車子的後照鏡。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海角天涯》在金鐘獎提名失利後,引發了文化界著名學者和作家的迴響與聲援,鄭樹森、楊牧、焦雄屏和李黎等人特撰文肯定此劇。
鄭樹森認為《海角天涯》是一股「逆流」,是反體制的本質性挑戰,與當時絕對商品化的電視文化,方枘圓鑿,難以共存。
楊牧以標題《扣緊現實的透視》之短文,如此描寫《海角天涯》:「有力的現實主題使我們動容、沉思,而於作品的藝術處理上,它不落俗套,並且時有新意,最能激起我們審美方面的共鳴。」
《中時晚報》也刊載了張大春與當時新聞局局長邵玉銘的對談,張大春在對談中質疑新聞局內部遴選金鐘獎評審時,行政官僚權充技術官僚所衍生的問題,同時也反映了決審群中普遍的文化素質低落。
當年臺灣文化界從內容題材到審美藝術,對《海角天涯》的積極肯定,顯示蔡明亮的作品之所以能夠獲得臺灣觀眾的青睞,不僅是憑藉他的技術與風格,亦和他獨特的視角觀察與再現臺灣社會現實問題有著密切的關係。
2013年7月7日,蔡明亮在「微博」上曾提及此事,他說:「1990年《海角天涯》落選金鐘獎,立刻輿論嘩然,兩批人出來爭吵,一方說評審規則要檢討!另一方說就不該鼓勵這種沒配樂、還罵髒話的片子!父親以為怎麼了,要我趕快回家避避風!此後我的影片就一路備受爭議,總有人圍著它爭吵:陰暗冗長啦、敗壞道德啦毒害市場啦,也總有人為它辯護。」
製作人:唐威
策劃:王金堂
編劇:蔡明亮
導演:蔡明亮
副導:于光中
執行製作:羅裕儀
製作助理:夏綠蘋、卓世杰、章可中
配樂:于光彥、徐禹
造型設計:邱娟娟
道具:羅裕傑
攝影:趙旻傑
視訊:林家良
成音:塗政良
燈光:盧金龍、盧金良
場記:黃瑜琪
音效:黃茂山
剪輯:陳美州
【演員表】
阿通:劉季鑫
通父:張伯舟
通姆:花珮嵐
美雪:吳佩瑜
阿公:戽斗伯
阿春:蔡嘉航
春父:張龍
春母:吳敏
阿財:咚咚
水果姊:袁文蘭
水果妹:廖怡雯
阿條:陳慕義
老師:林茂賢
社工:王友輝
管理員:鄭耀宗
阿桂:林靜儀
同學:于光中
《認識 蔡明亮》
蔡明亮於1957年10月27日出生在馬來西亞砂勞越州古晉市的華人家庭,20歲那年(1977年)來到台灣,1981年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影劇系;早在學生時代便開始撰寫舞台劇劇本,並親自執導了三部作品;蔡明亮筆下的作品以幽默手法表現現代社會的寂寞、都會生活形態的狂亂等主題,如:《速食酢醬麵》(1981)、《黑暗裡打不開的一扇門》(1982)、1983年,自編、自導、自演一人作品《房間裡的衣櫃》,嘗試探討城市居民有意識的自我防衛,這樣的風格內涵,也是蔡明亮日後多數作品所探討的議題形式。
之後的幾年,他投身於電視劇本寫作,進而重回劇場從事戲劇課程的教學工作;1989年再度回到電視圈後,又完成了一些劇本及數部單元劇,如:《海角天涯》、《我的英文名字叫瑪麗》、《小孩》⋯等。當蔡明亮拍攝《小孩》(1991)時,偶然地在一個青少年聚集的電動遊樂場裡,發現了從來沒有受過任何表演訓練的李康生,1992年蔡明亮為李康生寫了《青少年哪吒》劇本並親自執導拍攝,這也是蔡明亮執導的第一部劇情長片,隨後《青少年哪吒》獲得東京影展銅獎,從此李康生便以小康為名成了蔡明亮電影裏的愛用主角,詮釋起蔡式風格的電影故事。
1994年,蔡明亮再度以《愛情萬歲》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費比西獎、金馬獎最佳導演獎等一連串的殊榮;1997年,以《河流》獲得柏林影展銀熊獎和國際新聞獎、芝加哥國際影展銀雨果評審特別獎、聖保羅國際影展影評人獎、新加坡國際影展評審特別獎;1998年,完成法國《2000年見聞》(2000 vu par)系列影片中的《洞》,由「高矮」(Haut et court)製片公司與歐洲藝術電視台法國部門 La-Sept-Are 共同委託製作,並以該片獲得1998年坎城影展費比西獎、芝加哥國際影展金雨果最佳影片、新加坡國際影展最佳亞洲導演、最佳亞洲影片獎 。
2001年,以劇情片《你那邊幾點》參加坎城影展競賽項目,獲得高等技術大獎錄音項目(杜篤之);2002年,以紀錄片《與神對話》獲邀參加法國南部舉行的「馬賽紀錄片影展」,這部寫實台灣特殊「廟會文化」的影片,引起法國觀眾不少迴響。2003年,以《不散》獲得威尼斯影展影評人費比西獎。
你那邊幾點 影評 在 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四百擊》與蔡明亮的電影之愛】 自六 ... 的推薦與評價
林松輝教授在《蔡明亮與緩慢電影》指出,《你那邊幾點》有兩次小康看《四百擊》 ... 時間和地理的界線(猶如《電影筆記》的影評人對好萊塢作品的電影之愛足以見證)。 ... <看更多>
你那邊幾點 影評 在 [轉錄]《你那邊幾點》By劉森堯- 精華區CLUB_KABA 的推薦與評價
※ [本文轉錄自 Film-Club 看板]
作者: Yatt (岸途瑣記) 看板: Film-Club
標題: 《你那邊幾點》By劉森堯
時間: Wed Mar 6 20:34:03 2002
(轉錄自中時人間副刊)
另一種電影美學
◎劉森堯 (2002.03.06)
故事?不,我們不要說故事。
--Maurice Blanchot
我只不過想表達我對存在的迷惑和恐懼,這樣做錯了嗎?
--Eugne Ionesco
去年(二○○一年)五月坎城影展舉行之際,一位法國影評人在看了侯孝賢的《千
禧曼波》和蔡明亮的《你那邊幾點》這兩部影片之後,曾這樣感嘆說道:「從整個
世界影壇看來,今天彷彿只剩下台灣一個地區在拍好電影。」這句話乍聽也許有溢
美之嫌,但從現實的實際情況看,事實似乎正是如此。
我們很難理解,一九九○年代以來台灣電影在歐洲地區,特別是法國,受肯定和
受重視的事實。近幾年來,任何一部台灣電影進入歐洲重要影展參賽,無不立即引
起各方的矚目和重視,在世界影人心目中,台灣儼然已成為優良影片的出產地,透
過經濟和電影文化的輸出,台灣不再沒沒無聞。在他們眼中看來,電影文化代表的
是人文智識水平的展現,台灣藉著電影在這方面早已進步到一個相當引人側目的地
步。
近年來台灣電影的最大特色及其真正的傲人成就,大約可以從兩方面看,一個是
台灣本體意識形態和批判性人文精神的充分發揚,另一個則是由於對前衛電影美學
的拓展和再創新,由此所樹立的獨樹一幟的獨特風格。
電影美學之拓展和創新這方面,除了侯孝賢之外,無疑蔡明亮是這之中另一個傑
出代表,他一樣是法國人眼中的另一張台灣王牌,主要是因為他的電影風格相當獨
特,不但個人風味十足,同時在電影美學上亦充滿了創意而能自感一格,且又言之
有物。今天這個世界上已經很少有人能夠像他那樣,執著於自己的意念而不理會外
界的反應,一心一意拍自己想拍的電影,說自己想說的話,這令我們想起了六十年
代的安東尼奧尼和巴索里尼,還有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之間的塔可夫斯基,他們都
是以拍攝「純粹的」電影見稱,透過特殊的掌控攝影機方式,形成一種獨特的敘述
格調,而事實上他們並不敘述故事,他們的電影甚至毫無故事架構可言,他們只是
用影像述說自己心中對生命的感覺,就此一方面而言,蔡明亮的電影世界,包括他
的藝術表現方法,可說相當接近卡夫卡。
把現實世界的原貌 毫不修飾呈現出來
他的電影所建立的那套獨到表現美學,可以說是自從五十年代以來,安德烈.巴
贊在《什麼是電影》一書中所提出的「本體論」電影美學觀念的最忠實實踐者,這
種美學觀念,簡單的講,就是要呈現事物的真正本質,沒有矯飾,沒有人工,把現
實世界的原貌毫不加修飾呈現出來(巴贊的「寫實主義」理論中的長拍和深焦鏡頭
的觀念即是由此延伸而來)
最近的新作《你那邊幾點》可以說是有關李康生故事系列中《河流》一片的續
篇,在《河流》中李康生和苗天父子的同性戀行為看得人膽戰心驚,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但是更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是苗天的房間漏水和李康生脖子痛這兩件事情,以
及由此所衍生的一些非理性現象,因此,蔡明亮的電影不僅影像風格很卡夫卡,而
且電影中人物的行為和所發生的事件也一樣很卡夫卡,像一場超乎邏輯理智範圍的
夢魘,可是仔細想來,卻又無比真實。《你那邊幾點》的基調大抵從《河流》延續
而來,主要描寫兩件事情,一件是小康在父親死後和母親相依為命,過著了無生趣
的黯淡生活,另一件是和小康僅有兩面之緣的女孩在法國漫無頭緒的旅遊生活。這
中間貫串台灣和法國兩地的「中心主題」是小康父親死後遺留下來的,如今戴在女
孩手上的手錶,以及兩地的時差,片名《你那邊幾點》大約即是針對後面此一事件
的象徵性隱喻。然而,蔡明亮電影中最大最吸引人的隱喻性格主要還是來自對李康
生這個角色的塑造,他那幾近動物性的行為和反應,真是和卡夫卡所建構的世界接
近得令人驚訝的地步,我們彷彿感覺到,人存在的焦慮和恐懼,人生的孤寂和乏
味,幾乎全集中在他身上了。
我們許久以來不時強調電影貴在能夠用影像說故事,但是蔡明亮的電影還是更進
一步大膽粉碎了這種看法,因為他的電影不說故事,他沒有故事可說,他用影像傳
達一種感覺,然後藉此展開另一層可以渲染想像的截然不同的敘事框架,這中間可
以發展出各種不同層次的哲學觀念,這是卡夫卡小說吸引人的地方,同樣也是蔡明
亮的電影即使表面看來單調平淡,卻仍能深深吸引住人的地方,因為他顯然已經發
展出了另一種不同於傳統的電影美學,電影不必說故事,一樣有看頭!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59.141.2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30.0.1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