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例外不會只是意外
信念常是把複雜事件簡化的結果,如果我們倒推回去,也可能讓看似鐵板一塊的信念,產生鬆動軟化。我們的目標,可以尋找那些自我對話中,過於絕對的說法「總是…」、「每次…」、「都…」…
以圖中的例子來說,當事人覺得自己的行動,「總是為大家帶來困擾」。範例是從尋找反證開始,詢問例外的狀況「一次都沒有發生過嗎?」、「絕對沒有嗎?」
這有可能幫助當事人回想起自己曾有過的成功經驗,我們就開始能以這樣的成功經驗作為基礎,擴大成功的可能性。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現象呢?原因之一,是因為當事人堅信的信念是自己「總是為大家帶來困擾」,所以成功經驗被忽略掉了,以符合自己的信念。
舉幾個例子,如何使用「例外」問句來助人助己,給各位朋友參考:
1. 當當事人覺得自己不可能達到某些預設的目標(也許是業績、分數、名次、狀態…)時,我們可以這樣詢問:
「有沒有什麼時候,哪怕一次也好,你曾經做到你自己的目標?或者曾經最接近它,那時候發生了什麼事?」
2. 當當事人覺得某些問題常無法避免地發生,像是圖中的範例,或者譬如說,抱怨戀情總是在論及婚嫁之前就分手,我們可以這麼詢問:
「有沒有什麼時候,這樣的問題沒發生?或者曾經這樣的問題,影響程度最輕微?」
3. 直接引發成功經驗的記憶,我們可以這麼詢問:
「以前遇到類似困難的時候,曾經怎麼處理,讓你相對感覺滿意?」
「先不管可不可能,你接下來需要做什麼,能讓你再次接近最讓你滿意的狀態?」
「你曾有過的處理方法之中,有沒有哪個方法,最可以拿到現在這個狀況來使用?」
4. 去思考當當事人處在不同狀態的時候,他的行動、思考、情緒、生活背景有哪些差異。譬如說,有人以前面對人群還算有自信,但不知道為什麼,這一年來跟人相處常有挫折,開始害怕人群。我們可以這麼詢問:
「在以前狀況不錯的時候,跟你現在的做法、想法、情緒、生活有什麼不同?」
5. 從旁觀者的角度,來審視當事人的不同,我們可以這麼詢問:
「如果是某個認識你很久的人,現在就在你旁邊給你意見,那麼,他可能會覺得,你以前跟現在有那些不一樣?」
6. 把行動跟目標連結在一起,我們可以這麼詢問:
「你如果把剛剛講到的作法,挑一個最可行的來試試看,先不管要花多少時間、暫時能達到多少進度,是不是對於達成目標來說,起碼是一個開始?」
7. 強化行動的動機,與微調行動的力道與方向,我們可以這麼詢問:
「你可以怎麼樣做,讓自己的努力最長久?」
「你這個禮拜,跟上個禮拜,在做事的時候,做法上有什麼不同?」
「如果某個認識你很久的人,現在就在旁邊觀察,你希望他看到你在哪個方面,持續付出努力?」
「如果有一個跟你現在相同困擾的人來請教你,你會對他說什麼?」
有規則,常有例外。善用例外,助人助己,讓例外不會只是意外,變成促進我們美好生活的契機。祝福您!
.
圖片取自《大腦使用手冊》好的文化(已請求授權)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45891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