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企業破產重整和資本主義社會不同,相對於負債累累,政商關係的政治因素更為複雜,金融、資本市場、房市都不例外,政治正確才是真正關鍵。
電子書買一年送一年>> https://pse.is/3m5yqv
供需法則例外 在 小小藥罐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6年DSE放榜系列】
〈大學選科:個人二三見〉
星期三,便是DSE放榜的大日子,意味著各位DSE考生將會踏入人生另一個階段,同時,每逢暑假,對於一些準DSE考生而言,又是時候,停一停、諗一諗,想一想自己的大學聯招辦法(JUPAS),應該怎麼填……
大學選科,最重要的,是什麼?
個人興趣?工作前景?
說到底,大學選科,多多少少,決定將來的事業,當然值得深思細量,豈能不慎?
大學選科,總是離不開兩個方向:一個從「自己」出發,看一看自己想讀什麼學糸(做什麼工作),喜不喜歡(至少,抗不抗拒)什麼學系(工種),例如興趣、志願、性格,簡單說,看一看自己適合什麼學系(工種);一個從「學科」出發,看一看什麼學系符合自己的生涯規劃,符合自己的長遠利益,例如前景、前途、出路,簡單說,看一看什麼學系(工種)適合自己。
藥罐子想,選科的時候,不管是什麼方向,其實,這些因素,歸納、綜合起來,可以用三個字結案!
就業率!
為什麼?
第一,工作前景,在相當程度上,已經保障了就業率,除了薪酬、升遷外,就業率,同樣是衡量工作前景的因素之一。試想,沒有就業率,連一份糊口的工作也沒有,還談什麼工作前景?
第二,個人興趣,就算閣下擁有再高強的本領、濃厚的興趣、崇高的夢想、遠大的志向,沒有一個發揮的舞台,還是英雄無用武之地。試想,沒有就業率,連一個舒展抱負的機會也沒有,還談什麼個人興趣,實現理想?在這個情況下,除了業餘興趣外,個人興趣,還是空談罷了。
當然,說到就業率,未必可能「占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韓愈《進學解》)」同時,大多是「霧外江山看不真(楊萬里《庚子正月五日曉過大皋渡》)」,而且,取決於不少因素,隨著環境,從而有所變化,多少存在不確定性,但是,總是離不開供需法則這條定律,還是有一定的脈絡可以依偱的。
就業率的重要性,在事業上,至少能夠讓自己有一個起點,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名也好,利也好,夢想也好,理想也好。一般而言,行業工種,可以分為專業、非專業兩種。
專業,說動聽點,是「人家進不了來」,說難聽點,是「自己出不了去」。當然,凡事總有例外,一些專業,例如醫生,除了可以做醫生外,還可以做院長、校長、署長、局長,還是擁有很多出路。
所以,對於專業而言,就業率,仍然是十分重要的考量。
不然的話,藥罐子直接問好了:
「聶政為什麼要當刺客呢?」
對吧!忘記介紹一下聶政:
聶政,司馬遷筆下《史記.刺客列傳》其中一名刺客,可以位列中國古代殺手排行榜第一位:不需要易容,不需要偽裝,不需要臥底,不需要暗器,「杖劍(《史記.刺客列傳》)」「直入(《史記.刺客列傳》)」刺殺目標,而且,連帶「擊殺者數十人(《史記.刺客列傳》)」,武藝堪稱一絕。
問題是,聶政身懷絕世武功,在當刺客前,他是做什麼工作呢?
就算學得一身好武藝,一個人,還是需要找份工作,養活自己,最後,這位武林高手,選擇「以屠為事(《史記.刺客列傳》)」「以為狗屠(《史記.刺客列傳》)」,屠狗維生。
問題是,這是他的個人興趣嗎?
不難想像,作為一代武林高手,誰會願意選擇屠狗維生,度過餘生?所以,一旦出現一個發揮所長的舞台、一個揚名立萬的機會的話,誰會輕易錯過?
在接下這份工作前,為了生活,為了母親,聶政必須放棄尊嚴,忍受屈辱,屠狗維生,這段期間,連聶政自己也坦言「降志辱身居市井屠(《史記.刺客列傳》)」不難理解,心裡多少感到寂寞,所以,「士固為知己者死(《史記.刺客列傳》)」,為了知己,才不管買兇的是什麼人,更加不管殺的是什麼人,只要待到母親逝世後,一無牽掛,再無顧慮,便坦然接下這份工作,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所以,武林高手如果沒有施展武藝的機會,最後淪為刺客,可以怪誰?
說真的,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不管是有人無工做,還是有工無人做,失業率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議題:平民失業,便會成為流氓,流氓聚集起來,便會成為強盜,強盜壯大起來,便會成為賊寇,賊寇聯合起來,便會動搖地方勢力,更有甚者,如果無業的賊寇遇到失業的書生的話,一文一武,便可能會顛覆政權。劉邦與蕭何、張良,朱元璋與劉伯溫、李善長,流氓搭配書生,這種組合,不就是這樣嗎?
宋代積弱,在相當程度上,的確,跟冗兵、冗吏、冗費離不開關係,養兵、養士,增加國家的財政負擔,擴大支出,虛耗國力,但是,還是可以維持偏安的局面,反過來想,如果這些士兵、文人失業的話,落草為寇,試問,宋朝,能不能撐到三百年才滅亡?
最後,不管是選科,還是擇業,藥罐子還是想補充一句:
個人興趣,雖然,不一定成為餬口的工作,例如喜歡拳擊,不一定要成為職業拳手,但是,餬口的工作,就算你不喜歡,至少,不應該讓你感到抗拒,簡單說,就算不能開胃,但是,不應該讓你倒胃口!例如害怕飛行,實在不太適合當機師。
供需法則例外 在 供需法則例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星星公主-2022年4月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供需法則例子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供需曲線題目、供需法則例外、供需分析有關星座與運勢文章或書籍,歡迎來星星公主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供需法則例外 在 供需法則例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星星公主-2022年4月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供需法則例子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供需曲線題目、供需法則例外、供需分析有關星座與運勢文章或書籍,歡迎來星星公主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供需法則例外 在 鸚鵡經濟學- 看板Fund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鸚鵡也是出色的經濟學家>>
我們常常聽到「供需」。
不管是股市漲跌也好,
油價起伏也罷。
大多數的人都是用「供需均衡」,如此這般..
「需求大於供給」,因此..。
然而,筆者以為,只用供給需求的概念去談論經濟事件,
固然是一個探討的方式,卻不能深入精髓。
倘若一個物件的價格上揚純粹就是「供不應求」的理由打發,
我相信很多經濟學家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無怪乎曾有人諷刺地說:
「只要你教會鸚鵡講『供需』,則牠也會是一名出色的經濟學家」
因此,讓我們來了解,你是不是真的懂得什麼叫做供需。
==================================
在談論之前,請先問問你自己,
你懂得什麼叫做「需求法則」嗎?
有人說,很簡單阿,
就是「價格越低,買的量越多;價格越高,買的量越少」。
原則上可以說是正確,但還不夠精準。
正確的「需求法則」定義是:
「在其他情況不變之下,需求量與價格呈現反向關係」。
這兩者的差異在於,
有些物品並不符合「價格越低,買的量越多;價格越高,買的量越少」這項條件,
所以正確的定義加上了一個「其他情況不變」。
==================================
接著,既然我們知道需求法則的「果」是「需求量」與「價格」呈現反向關係,
那麼請問,為甚麼「需求量」與「價格」呈現反向關係(因)?
這是定律?還是觀察出來的「現象」?
回顧之前有人曾經質疑過筆者,
油價與黃金價格是隨機現象,沒有正向相關性,
認為我們談論油價與黃金價格的邏輯,兜在一起是胡扯。
接著滔滔不絕的告訴我世界上所有財貨的價格都是供需而來,
但我想請教,為甚麼「需求量」與「價格」呈現反向關係?
為甚麼「供給量」與「價格」呈現正向關係?
更深入探究之,
天底下有沒有物品是「違反需求法則」?
有沒有什麼情況是「違反供給法則」?
如果兩者的答案為「是」,則回答「為甚麼需求量與價格呈現反比關係」,
才會具有意義。
這表示,供需法則不能解釋所有事情,他不是定律,
而是一種,人類多數行為所形成的「原則」or「現象」。
而既然有原則,就會有例外,
在探討例外之前,我們必須了解為甚麼「需求量與價格呈現反向關係」。
========================================================================
<<需求法則的起源:消費心理>>
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需求法則」,
事實上是由人民的消費行為所推得的,
一個較為大眾化的模型。
(註:想了解如何推得,請參筆者blog,有較為完整的經濟理論解釋)
而消費行為牽涉到兩個比較重要的問題:
1.預算限制
2.滿足程度
第一項代表我們口袋有多少錢,
第二項代表我們打算買多少東西,才會讓我們感到滿足。
兩者必須同時成立,缺一不可。
比方說,你肚子餓了想吃東西。
摸摸口袋,發現有100元,
但是眼前喜歡的排骨飯60元;牛肉麵則要80元,
想全部都買不可能,只好挑一個「最想吃的」,
或是「最喜歡的」來購買。
所以,你的消費行為其實無形中,
已經符合了上述兩條遊戲規則。
=====================================
除了預算限制是很客觀的量化數字,
「滿足程度」則是一種非常主觀的「感受」。
這是非常耐人尋味的觀念!!
意謂著,我們現在所熟悉的「需求」概念,
是從人心的「滿足程度」去衍生出來的模型,
而不是一個自然界所產生的定律。
為甚麼我要特別強調這點?
因為很多人都以為:
「需求量與價格『本來』、『天生』就成反向關係。」
但事實是:
「需求量與價格之所以呈現反比,主要是人類的『大部分行為』是如此,
卻不是每個物品背後的消費故事,都符合需求法則」
=============================================================================
<<違反需求法則的故事>>
針對需求法則的相反情況,讓我們可以反問自己:
「什麼樣的東西越便宜,你越不買;或是什麼東西越貴,你越愛買呢?」
比方說,喜歡買LV精品的人,
如果哪天LV把全館精品全部用新台幣100元出售,
也許會造成瘋狂搶購,
但是對於某些人的消費行為而言,他反而厭惡這樣的方式。
因為LV的精品應該代表著奢華、代表品味,
如果每個人手上都有一個,
對於某些人而言,那就一點都不稀奇了。
所以,即使這個精品「很便宜」,
但某些人「因為便宜,反而不買」的消費行為模式,就的確違反了「需求法則」。
事實上,如果今天LV真的這樣做,
或許LV的總營收會逐漸下降,
因為再也不會有大客戶願意購買LV,
也許將使得LV不再具有優質精品的面貌,而只是低水準的精品商。
另外,需求法則另一端告訴你,當東西越貴你越會買越少,
但是鑽石賣得越貴,卻越吸引你想買更多,這又是何解?
原本你在夜市賣一杯果汁10元沒有人要買,現在提高成40元大家搶著要喝,
又是為甚麼?
而這些消費心理相信諸位都曾經有過,
那麼這些算不算違反了需求法則?
============================================================================
<<結語>>
現在各位可以了解,
經濟學的消費行為既然架構在「效用」之上,
換言之,很多財貨之間的價格漲漲跌跌,
主要還是繫因於「群眾心理」。
包括需求法則,
同樣也只是「大多數群眾都擁有的消費傾向」,
但在時空背景不同情況下,
有些人的消費行為就偏偏不符合需求法則,
反而是越貴的東西越想買,越便宜的反而興趣缺缺。
當人們預期油價又要開始飄漲,
於是容易聯想到未來可能產生物價持續上揚,通貨膨脹來臨,
所以必須將手上現金換成資產,
而資產當中最好變現的,讓全世界具有信心的,
就是「黃金」。
筆者的意思是,與其把所有事情都丟給「供需」二字,
不如用人類特有的消費心理去揣測,經濟事件背後可能發生的故事,
還要來得實在。
這並不是胡扯,而是人類自然的思維邏輯,
也是經濟學架構的基礎。
======================================
因此,我們應該怎麼看待經濟現象?
既然現象都繫於人心,
無論是利率是否調昇?泡沫是否來臨?
其實都是群眾行為所帶來的「現象」,
不能只用「供需」就打發。
當你了解過原來需求法則是由「人心」做基礎,
以後你也可以明白,
經濟現象真的就是揣測群眾心理而已。
誰說印鈔票「一定會」引發通膨?
如果社會無法吸納這些大量多餘的資金,
通膨事實上不會造成。
(註:多印鈔票是否一定引發通膨,詳情請參閱大前研一的『思考的技術』一書)
像這樣的「多印鈔票一定引發通膨」的觀念,
是否早就深植你心?
如果是,就代表你已經被「既有」的理論困住,
無法用實際的「現象」,去推理未來。
執著於理論的表象,不曾了解理論起源為何,
之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是危險的。
如此將無法窺探全貌,造成錯誤的判斷。
因此,一個較為正確的經濟判斷,
是以理論為基礎,現實資訊為依歸,
整理現象後,利用邏輯推理,
才能真正看清楚一個經濟事件,未來的趨勢與方向。
倘若只能人云亦云,沒有證據做推理的主見,
供需供需,與鸚鵡又有和分別?
=======================================
那麼,油價與黃金價格的關係是什麼?
如果你還不能說出故事,但是很樂意尋求故事,
那會是很重要的開始。
就怕只把現象丟給「供需」,
那可能得注意你的手上是否開始長出羽毛了~~
以上 淺見
--
剛申請好的Blog,歡迎大家光臨~
https://tw.myblog.yahoo.com/siriue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1.110.1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