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解人意是不是一个巨大的优点?
当我问出这个问题时,朋友在一旁坚定地摇头。
她最近找到了一个词,贴切地形容自己是 「情感海绵」 ,具体点说,就是她能理解和吸纳各种人类的悲欢,比失业的同事更难过,比分手的朋友更激愤,比在人群中的社交恐惧者更恐惧。
别人的喜怒哀乐,她都能敏感地察觉到,甚至直觉地猜出背后的原因。
神了。
对,就是神了。 一开始我以为她属于「高敏感人群」,但她对人际和情绪的敏感程度,显然更加极端和深刻。
直到我在一本书中看到, 这其实是另外一种人格特质,叫作共情者(Empath),又被称作「神使」。
比如说,你会不会有下面这些表现:
1)高度敏感。 通过语调和肢体动作,能察觉到对方没有说出口的情绪或「信息」。
2)不自觉吸纳别人的情绪。 别人的负面情绪让你筋疲力尽,但如果在有爱的环境中,你也会感到蓬勃有力量。
3)常被评价为很内向。 喜欢一对一的接触或者小团体,即使有外向的行为表现,也局限在社交场所。
4)高度直觉。 你喜欢通过直觉来体验世界,先感受再思考,这可能与我们过度理智的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相反。
5)需要独处的时间。 由于天生的敏感,你很容易情绪过载,所以你需要定期的独处时间来给自己充电。
6)在亲密关系中可能会不知所措。 在内心深处,你害怕被「吞没」,你常常陷于一种令人神经紧张的、不自在的交往中,你想得到陪伴,但矛盾的是,陪伴让你感觉不安全。
7)你似乎有一种治愈的力量。 你总是自然而然地成为圈子里最「善解人意」的那一个,很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但他们通常是「求助者」,这种功能性的关系有时候令你感到孤独。 (也让你很容易被「情感吸血鬼」盯上)
8)你想减轻身边人的痛苦。 给予关怀和帮助,对你而言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即使有时候你已经觉得力不从心。
9)很难建立个人的边界。 在别人和自己之间几乎没有什么防备心。
10)热爱自然。 你可以在野生动物、海洋或者其他自然环境中得到能量的滋养和恢复。
「神使」几乎总是被信任的,因为他们让人们感到安全,也正因为如此,「善解人意」似乎成了他们不得不背负的压力。
成为一名"神使"是什么体验?
神使(Empath)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用来描述一个人有超自然能力,能够理解其他人的精神和情感状态,有点读心者的意思。
《星际迷航:下一代》中的Deanna Troi就是一个典型角色,她担任飞船顾问,利用自己的能力来感知他人的情绪,通过非语言的方式和他们进行交流。 这一类描述看起来很奇妙,但它们也可能无意中歪曲了现实中神使(Empath)的真实体验。
精神病学家Judith Orloff首先将神使(Empath)这一概念引入了人格描述(她本人也是一名神使),她认为,神使是对情绪高度敏感的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共情」随时随地都在发生。
那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共情」(Empathy)本身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理解别人的想法、体会别人的感受,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立场思考问题的能力。
可是,当这种能力无法自控、或者超出了身心的承受范围,我们就会遭到一种反噬:
1)共情者更容易产生慢性疲劳:
就像演员沉浸在电影角色中无法「出戏」,共情者可能会沉浸在他人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通常,共情者不只是「照顾」别人的情绪,而是「吸收」,就好像对方经历的一切,都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临床观察发现,当共情者被他人的情绪淹没时,他们可能会出现惊恐发作、焦虑、抑郁以及慢性疲劳等心理和身体症状。
而《Health Psych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同样发现, 父母的共情能力越强,他们越有可能经历慢性炎症的困扰。 可见,共情力并不总是一份礼物。
2)共情者更容易在关系中感到孤独:
当然,普遍理解中,共情力是人和人之间联结的纽带,但对于共情者来说,过度的共情往往会毁掉他们的人际关系。
研究发现,共情者对社会刺激高度敏感,但却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刺激。 因此,他们经常干脆封闭自己的感觉,或者对人际互动保持消极的期望。
丹麦家庭治疗师Jesper Juu甚至将共情力和攻击性称为「存在的双胞胎」。 一个共情者,可能会更加快速、准确地预测到对方是否有隐藏的冷漠、拒绝和威胁性,这让他们在其他人眼里看起来 「太容易生气了」 。
3)共情者更容易陷入"功能性的交往":
孤独,并不意味着共情者没有深度的人际交往。 恰恰相反。
因为共情者的同理心,他们常常在一段关系中扮演着「倾听者」、「帮助者」、「疗愈师」的角色,而他们也乐于使用这样一种直觉式的、深度暴露式的交流互动。
有失恋的朋友,找他们梳理和分析感情状况,有迷茫的朋友,找他们聊人生、聊理想。 但一切仅限于此,下一次再联系,可能就是对方「又」出现了什么感情问题或者人生困扰。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共情者?
你可能会怀疑,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种人格特质,能对他人"感同身受"?
学术界一开始也是这样怀疑的,毕竟大多数关于共情者的研究,都依赖于「自我报告」。
但根据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它通过研究镜像触觉联觉,客观地衡量了共情能力。
结果显示,大约1%到2%的人是真正的共情者,而临床心理学家Helena Rempala认为,这个数字可能更高,大约10%到15%。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了共情者?
1)可能与大脑中过度活跃的镜像神经元有关。
有关镜像神经元的研究发现,镜像神经元可以通过过滤掉我们自己的情绪,来阅读和理解对方的情绪。
而共情者被认为拥有高度反应的镜像神经元,因此会与他人的情绪感受产生深刻的联系。
2018年,Abigail Marsh的一项研究,更进一步地揭示了共情者和非共情者之间的大脑差异,共情者对恐惧的面孔更加敏感,因为他们的杏仁核对这些面孔的反应更加活跃。
2)共情也可能是一种选择。
「像大多数人格特质一样,共情力很难区分基因和环境的影响」,心理学家Jeff Gardere认为,「成为一名共情者,不仅仅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选择。」
共情是一种可以后天习得的行为,早在幼儿时期就可以观察到共情能力的发展。 而在高度赞扬「共情力」的社会氛围下,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拥有「读懂」他人并给予帮助的能力,而感到自豪。
直白地说,我们实际上是在努力学习如何察言观色。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如果我们的父母缺乏共情力,我们更有可能成为共情者,「这可能是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训练,是把别人的需要放在自己的需要之前。」
共情者们怎样关怀自己?
最早提出共情者的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著作《The Empath's Survival Guide》中写道:
「作为一名医生,我进化的一部分就是学会接受这些能力,它们是宝贵的、值得培养和支持的。 我拥抱我的敏感,而不是逃避它们。」
共情者和高敏感人群一样,它不是一种疾病或者缺陷,它只是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人格特质,我们可能无法改变它们,但有办法跟它们好好相处。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在书中分享了如何成为一个平衡的、有力量的、快乐的共情者。
1)有意识地建立个人边界
如果你是一位共情者,你一定能体会到人际交往中最大的不舒服,来自于被侵犯边界的时刻:
你既因为被侵犯了边界而感到焦虑,同时也因为想要帮助对方的使命感被满足,而产生一种莫名的快感。
因此,这种矛盾的情绪体验让你一直难以建立起明确的个人边界。
但这是重要的。 「没有边界的付出,会让我们失去对内部资源的掌控能力,也无法将自己的最佳状态献给生活中更重要的人。 」
你需要做出一些勇敢的尝试:
明确你的极限。 回顾过去你对某个人感到不舒服、愤怒或怨恨的经历,为它他们创建一个「界限表」,并写下让你觉得舒服和安全的界限标准,尽可能地详细。
真正让别人知道越界的唯一方法,就是直接告诉他们。 如果你不习惯这样做,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服务员把你点的菜弄错了,要求她重新确认一次。
或者暂时不要答应任何事。 给自己一点时间,回顾自己的"界限表",或者考虑自己的"可使用水平",你现在有时间和精力吗? 你必须为对方的情绪负责吗? 你会因此而快乐吗? 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再做回应。
如果这些都失败了,那就删除它们。 如果你已经明确地告诉别人你不舒服,但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请记得,你是可以离开的,没有人有权利让你感到不舒服,或者未经允许地利用你的价值。
2)比起照顾他人,你更需要学习如何照顾自己
一些研究表明,共情力与焦虑、抑郁等情绪存在正相关,甚至你会因为别人的痛苦而责怪自己。 比起照顾他人,共情者更需要学习的是如何照顾自己:
给自己充足的时间休息。 不要强迫自己在不同的事情之间周转。
有意识地选择与你共度时间的人。 「倾听你的身体,看看谁给你能量,谁消耗你的能量,意识到身体发出的信号而不是忽略它们。」
对待自己时,想想自己是怎样对待他人的。 尝试着理解自己的情绪,想象如果你是自己的朋友,你会怎样和TA说话、怎样安慰TA并给予TA拥抱。
找到让自己放松的地方。 对于共情者来说,亲近自然是启动心理恢复机制的方法。
练习冥想。
3)最关键的是,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共情者之所以被称为神使,是因为他们将神的使命,始终放置在了个体的幸福之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需要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后退一步,意味着你可以屏蔽求助的朋友,可以对他们说「不」,可以在感到筋疲力竭之前,逃避到让自己舒适的领域。
哪怕在其他人看来,你有那么一点点避世。
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书中建议共情者「独自隐居一下,远离这个世界,每年至少一次。 计划好你的时间去大自然或者其他令你平静的地方,这样你就可以放松下来并重新校准你的系统"。
在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后退和逃避,似乎总是可耻的。
「我必须善解人意,我必须提供帮助,
我必须在保持体面而没有倦态。」
这些都是共情者深陷其中的泥沼,而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 我们在应对别人的痛苦时所采取的观念,往往会影响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幸福。
我看到过一篇共情者的日记,她写道:
「当我的共情力被触发的时候,那些未经处理的情绪就会泄露出来,有时会像烟花一样爆发;而当情绪远去,我又像一具被抽空的空壳,自我的价值感在瞬间瓦解。」
但愿每一个人都能了解,善解人意是一种价值。
但你,不仅仅只有这一种价值。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2萬的網紅香港花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輯[粵語郭文貴28A]的資料來源﹕ 以下整體「2019文贵看春晚」之2 ............. 情、理、爆料、和反共計劃並重的(五小時)除夕晚會 (普通話、英語原聲帶視頻 + 中英文字幕) 2019文贵看春晚1 杨澜找钥匙,凯琳谈人生观,班农先生在推广平民主义运动 https://youtu....
依赖意思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善解人意是不是一个巨大的优点?
当我问出这个问题时,朋友在一旁坚定地摇头。
她最近找到了一个词,贴切地形容自己是 「情感海绵」 ,具体点说,就是她能理解和吸纳各种人类的悲欢,比失业的同事更难过,比分手的朋友更激愤,比在人群中的社交恐惧者更恐惧。
别人的喜怒哀乐,她都能敏感地察觉到,甚至直觉地猜出背后的原因。
神了。
对,就是神了。 一开始我以为她属于「高敏感人群」,但她对人际和情绪的敏感程度,显然更加极端和深刻。
直到我在一本书中看到, 这其实是另外一种人格特质,叫作共情者(Empath),又被称作「神使」。
比如说,你会不会有下面这些表现:
1)高度敏感。 通过语调和肢体动作,能察觉到对方没有说出口的情绪或「信息」。
2)不自觉吸纳别人的情绪。 别人的负面情绪让你筋疲力尽,但如果在有爱的环境中,你也会感到蓬勃有力量。
3)常被评价为很内向。 喜欢一对一的接触或者小团体,即使有外向的行为表现,也局限在社交场所。
4)高度直觉。 你喜欢通过直觉来体验世界,先感受再思考,这可能与我们过度理智的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相反。
5)需要独处的时间。 由于天生的敏感,你很容易情绪过载,所以你需要定期的独处时间来给自己充电。
6)在亲密关系中可能会不知所措。 在内心深处,你害怕被「吞没」,你常常陷于一种令人神经紧张的、不自在的交往中,你想得到陪伴,但矛盾的是,陪伴让你感觉不安全。
7)你似乎有一种治愈的力量。 你总是自然而然地成为圈子里最「善解人意」的那一个,很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但他们通常是「求助者」,这种功能性的关系有时候令你感到孤独。 (也让你很容易被「情感吸血鬼」盯上)
8)你想减轻身边人的痛苦。 给予关怀和帮助,对你而言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即使有时候你已经觉得力不从心。
9)很难建立个人的边界。 在别人和自己之间几乎没有什么防备心。
10)热爱自然。 你可以在野生动物、海洋或者其他自然环境中得到能量的滋养和恢复。
「神使」几乎总是被信任的,因为他们让人们感到安全,也正因为如此,「善解人意」似乎成了他们不得不背负的压力。
成为一名"神使"是什么体验?
神使(Empath)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用来描述一个人有超自然能力,能够理解其他人的精神和情感状态,有点读心者的意思。
《星际迷航:下一代》中的Deanna Troi就是一个典型角色,她担任飞船顾问,利用自己的能力来感知他人的情绪,通过非语言的方式和他们进行交流。 这一类描述看起来很奇妙,但它们也可能无意中歪曲了现实中神使(Empath)的真实体验。
精神病学家Judith Orloff首先将神使(Empath)这一概念引入了人格描述(她本人也是一名神使),她认为,神使是对情绪高度敏感的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共情」随时随地都在发生。
那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共情」(Empathy)本身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理解别人的想法、体会别人的感受,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立场思考问题的能力。
可是,当这种能力无法自控、或者超出了身心的承受范围,我们就会遭到一种反噬:
1)共情者更容易产生慢性疲劳:
就像演员沉浸在电影角色中无法「出戏」,共情者可能会沉浸在他人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通常,共情者不只是「照顾」别人的情绪,而是「吸收」,就好像对方经历的一切,都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临床观察发现,当共情者被他人的情绪淹没时,他们可能会出现惊恐发作、焦虑、抑郁以及慢性疲劳等心理和身体症状。
而《Health Psych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同样发现, 父母的共情能力越强,他们越有可能经历慢性炎症的困扰。 可见,共情力并不总是一份礼物。
2)共情者更容易在关系中感到孤独:
当然,普遍理解中,共情力是人和人之间联结的纽带,但对于共情者来说,过度的共情往往会毁掉他们的人际关系。
研究发现,共情者对社会刺激高度敏感,但却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刺激。 因此,他们经常干脆封闭自己的感觉,或者对人际互动保持消极的期望。
丹麦家庭治疗师Jesper Juu甚至将共情力和攻击性称为「存在的双胞胎」。 一个共情者,可能会更加快速、准确地预测到对方是否有隐藏的冷漠、拒绝和威胁性,这让他们在其他人眼里看起来 「太容易生气了」 。
3)共情者更容易陷入"功能性的交往":
孤独,并不意味着共情者没有深度的人际交往。 恰恰相反。
因为共情者的同理心,他们常常在一段关系中扮演着「倾听者」、「帮助者」、「疗愈师」的角色,而他们也乐于使用这样一种直觉式的、深度暴露式的交流互动。
有失恋的朋友,找他们梳理和分析感情状况,有迷茫的朋友,找他们聊人生、聊理想。 但一切仅限于此,下一次再联系,可能就是对方「又」出现了什么感情问题或者人生困扰。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共情者?
你可能会怀疑,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种人格特质,能对他人"感同身受"?
学术界一开始也是这样怀疑的,毕竟大多数关于共情者的研究,都依赖于「自我报告」。
但根据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它通过研究镜像触觉联觉,客观地衡量了共情能力。
结果显示,大约1%到2%的人是真正的共情者,而临床心理学家Helena Rempala认为,这个数字可能更高,大约10%到15%。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了共情者?
1)可能与大脑中过度活跃的镜像神经元有关。
有关镜像神经元的研究发现,镜像神经元可以通过过滤掉我们自己的情绪,来阅读和理解对方的情绪。
而共情者被认为拥有高度反应的镜像神经元,因此会与他人的情绪感受产生深刻的联系。
2018年,Abigail Marsh的一项研究,更进一步地揭示了共情者和非共情者之间的大脑差异,共情者对恐惧的面孔更加敏感,因为他们的杏仁核对这些面孔的反应更加活跃。
2)共情也可能是一种选择。
「像大多数人格特质一样,共情力很难区分基因和环境的影响」,心理学家Jeff Gardere认为,「成为一名共情者,不仅仅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选择。」
共情是一种可以后天习得的行为,早在幼儿时期就可以观察到共情能力的发展。 而在高度赞扬「共情力」的社会氛围下,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拥有「读懂」他人并给予帮助的能力,而感到自豪。
直白地说,我们实际上是在努力学习如何察言观色。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如果我们的父母缺乏共情力,我们更有可能成为共情者,「这可能是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训练,是把别人的需要放在自己的需要之前。」
共情者们怎样关怀自己?
最早提出共情者的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著作《The Empath's Survival Guide》中写道:
「作为一名医生,我进化的一部分就是学会接受这些能力,它们是宝贵的、值得培养和支持的。 我拥抱我的敏感,而不是逃避它们。」
共情者和高敏感人群一样,它不是一种疾病或者缺陷,它只是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人格特质,我们可能无法改变它们,但有办法跟它们好好相处。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在书中分享了如何成为一个平衡的、有力量的、快乐的共情者。
1)有意识地建立个人边界
如果你是一位共情者,你一定能体会到人际交往中最大的不舒服,来自于被侵犯边界的时刻:
你既因为被侵犯了边界而感到焦虑,同时也因为想要帮助对方的使命感被满足,而产生一种莫名的快感。
因此,这种矛盾的情绪体验让你一直难以建立起明确的个人边界。
但这是重要的。 「没有边界的付出,会让我们失去对内部资源的掌控能力,也无法将自己的最佳状态献给生活中更重要的人。 」
你需要做出一些勇敢的尝试:
明确你的极限。 回顾过去你对某个人感到不舒服、愤怒或怨恨的经历,为它他们创建一个「界限表」,并写下让你觉得舒服和安全的界限标准,尽可能地详细。
真正让别人知道越界的唯一方法,就是直接告诉他们。 如果你不习惯这样做,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服务员把你点的菜弄错了,要求她重新确认一次。
或者暂时不要答应任何事。 给自己一点时间,回顾自己的"界限表",或者考虑自己的"可使用水平",你现在有时间和精力吗? 你必须为对方的情绪负责吗? 你会因此而快乐吗? 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再做回应。
如果这些都失败了,那就删除它们。 如果你已经明确地告诉别人你不舒服,但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请记得,你是可以离开的,没有人有权利让你感到不舒服,或者未经允许地利用你的价值。
2)比起照顾他人,你更需要学习如何照顾自己
一些研究表明,共情力与焦虑、抑郁等情绪存在正相关,甚至你会因为别人的痛苦而责怪自己。 比起照顾他人,共情者更需要学习的是如何照顾自己:
给自己充足的时间休息。 不要强迫自己在不同的事情之间周转。
有意识地选择与你共度时间的人。 「倾听你的身体,看看谁给你能量,谁消耗你的能量,意识到身体发出的信号而不是忽略它们。」
对待自己时,想想自己是怎样对待他人的。 尝试着理解自己的情绪,想象如果你是自己的朋友,你会怎样和TA说话、怎样安慰TA并给予TA拥抱。
找到让自己放松的地方。 对于共情者来说,亲近自然是启动心理恢复机制的方法。
练习冥想。
3)最关键的是,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共情者之所以被称为神使,是因为他们将神的使命,始终放置在了个体的幸福之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需要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后退一步,意味着你可以屏蔽求助的朋友,可以对他们说「不」,可以在感到筋疲力竭之前,逃避到让自己舒适的领域。
哪怕在其他人看来,你有那么一点点避世。
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书中建议共情者「独自隐居一下,远离这个世界,每年至少一次。 计划好你的时间去大自然或者其他令你平静的地方,这样你就可以放松下来并重新校准你的系统"。
在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后退和逃避,似乎总是可耻的。
「我必须善解人意,我必须提供帮助,
我必须在保持体面而没有倦态。」
这些都是共情者深陷其中的泥沼,而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 我们在应对别人的痛苦时所采取的观念,往往会影响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幸福。
我看到过一篇共情者的日记,她写道:
「当我的共情力被触发的时候,那些未经处理的情绪就会泄露出来,有时会像烟花一样爆发;而当情绪远去,我又像一具被抽空的空壳,自我的价值感在瞬间瓦解。」
但愿每一个人都能了解,善解人意是一种价值。
但你,不仅仅只有这一种价值。
依赖意思 在 小黄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有些东西,说起来停容易,但是真正做起来,是很难的。 人的力量其实相当的渺小,很多事情都是无能为力的,尤其是面对感情的时候。
就好比什么时候爱上什么人,当你意识到很爱的时候,可能已经分开了。 许多男人都有这个问题。 另外一面就是,困于一段糟糕的关系,越走越远,忽然之间发现,爱已经消失,然后又离不开。
因为物质,或者是小孩,或者是自己已经依赖上了,总之就是确定的离不开,但是就是不爱了。
这大概是现代人面临的最多的问题,如果有离开的勇气,那也还好,有许多人是习惯性的回避,这就是中年人的悲哀吧!
刚刚看到一个无聊的知识点,大概的意识就是,如果一个物体被黑洞吞噬之后,物体所有的信息,都将在黑洞的表面,以二维的形式展现出来。
这大概就是一叶知秋的另外一层含义了。
认知这个东西,是很难改变的。 除非你自己感受到了。 同样的,感情也是一样。
所谓外面没有别人,大概的意思就是,所见所闻都是投射。 这是一个很玄的东西。
有些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我看见了一次车祸。 车祸是客观的事实,不以主观的意识为转移的。
这个问题非常的好,也是关键的地方。
在某一个时间点,发生了车祸,同时还发生了很多其它的事情。 比如蚂蚁在跑,小鸟在飞,有人在偷看你,而你偏偏只看到了车祸。
那究竟是你选择了看到车祸,还是你被车祸选择看到了呢。
一个发生,一个看到了。 这就是纠缠。
依赖意思 在 香港花生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輯[粵語郭文貴28A]的資料來源﹕ 以下整體「2019文贵看春晚」之2 ............. 情、理、爆料、和反共計劃並重的(五小時)除夕晚會 (普通話、英語原聲帶視頻 + 中英文字幕) 2019文贵看春晚1 杨澜找钥匙,凯琳谈人生观,班农先生在推广平民主义运动 https://youtu.be/XqmFL9B6gZg (39分鐘) 2019文贵看春晚2 香港已经被沦陷 https://youtu.be/lUDy9a9BUag (21分鐘) 2019文贵看春晚3 采访达赖喇嘛 https://youtu.be/kL3EPM9-6WQ (59分鐘) 2019文贵看春晚4 孟建柱要干掉达赖喇嘛,共产党信奉马列邪教抢夺百姓财产及的宗教信仰及人权的自由 https://youtu.be/kL3EPM9-6WQ (44分鐘) 2019文贵看春晚5 香港台湾被威胁被蓝金黄 https://youtu.be/tm2fQoYM1Xo (29分鐘) 2019文贵看春晚6 金正恩被共产党当作筹码,JHO LOW在马来西亚拥有大量资产和势力,背后有孟建柱亲爹的支持 https://youtu.be/2o_7DjeNxik (26分鐘) 2019文贵看春晚7 凯琳,班农展望未来,央视春晚是对14亿百姓的洗脑犯罪,共产党是制造仇恨的源泉 https://youtu.be/rVttfQq9GSU (18分鐘) 2019文贵看春晚8 郭文贵:只有灭掉共产党中国才会有自由,公平,法治,14亿人民不应该成为几个人的奴隶 https://youtu.be/YLKZU7ewJ90 (11分鐘) 2019文贵看春晚9 在中国消失的五百人上千万亿的财产都哪去了,班农说王岐山就是个魔鬼。 https://youtu.be/lB486iub-9c (24分鐘) 2019文贵看春晚10 人民群众是不是我们的敌人呢?现在这个国家就是被几个大流氓给绑架了。 https://youtu.be/HtZSbF9HaBc (19分鐘) 2019文贵看春晚11 法治基金的启动是灭共的倒计时,用法治基金依法灭共!文贵,班农,凯琳为中国人民祈祷祝福! https://youtu.be/He36JRbhVts (18分鐘) ................ 閱讀材料﹕ 台灣記者鄭國強報導 ------- 達賴喇嘛遭騙以「不獨立」與中共談 郭文貴爆北京回應是「殺掉這個禿驢」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 (附圖) 郭文貴爆料的訪談影片中,鳳凰衛視方代表告訴達賴喇嘛北京有興趣聽他的立場,事後看來是一場騙局。(圖片來源 / 翻攝自《路德社》) 一段機密訪談影片,一封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信,郭文貴在今年農曆年除夕春晚直播時,揭露了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與中國共產黨之間的談判,或稱交易,但後果正如一般預料的,共產黨不但不守信,還下令殺掉達賴喇嘛。 中國政府通緝在案、除之而後快的郭文貴,在2月4日晚間長達5個小時的直播當中,重頭戲就是播放了近1小時的達賴喇嘛與中國安全部代表在東京的秘密會面全影像,負責攝影的人就是郭文貴,「大家看到這在日本的東京,根據習近平要求,在政法委書記孟建柱、安全部副部長馬建的要求下,我來安排的,在東京一間飯店內的採訪,外面都是持槍警衛,戒備森嚴。」 達賴喇嘛秘密訪談,單方向北京表明立場 拍攝時間約5年前,2012年中國共產黨舉行十八大之後,影片一開始出現的是達賴喇嘛最信任的人,達賴喇嘛宗教基金會前董事長才嘉,他也負責翻譯達賴喇嘛給習近平的一封信中文譯本,接著還有鳳凰衛視的王紀言、鳳凰衛視東京特派鄭浩,郭文貴補充說「尊者對面所有人,全部都是情報人員,安全部百分之百擁有的鳳凰衛視。」 為了取信達賴喇嘛,負責採訪的鄭浩一開始就表達自己的身分,「國家派我們去哪裡我們就去哪」,並開宗明義的說,有什麼想要向北京當局喊話的,表明立場的,他們(安全部)會忠實表達,當然,鄭浩所提出採訪達賴喇嘛的問題,當然就是北京想探詢達賴喇嘛立場的問題。 整個採訪歷經一個小時結束,內容談及中國十八大,西藏獨立、自治、大藏區、轉世的問題,郭文貴指著影片說,「這是五年前發生的事情,可看做是達賴喇嘛和共產黨之間一個正常的合同和交易…你看從訪談開始到結束,王紀言、鄭浩做為間諜、情報頭子,這些間諜對尊者都是畢恭畢敬。」訪談影片最後鄭浩問他「你想回中國嗎?」達賴喇嘛毫不猶豫的說「當然我要回去!」 令人震驚的是,這個訪談中,達賴喇嘛明確向中共表示,「西藏並沒有要追求獨立。」郭文貴還說,達賴喇嘛給習近平的親筆信中也證明他的立場「西藏完全沒有尋求獨立」,但共產黨整天在全世界打壓西藏的宣傳「西藏想獨立!」 不追求西藏獨立,在轉世上願與北京合作 訪談的內容,與達賴喇嘛給習近平的親筆信是一致的,主要有幾個重點,最重要的是,郭文貴說,達賴喇嘛以這麼洪量的聲音宣示「西藏不追求獨立」,「西藏是在你中國的憲法範圍內尋求自治,西藏也沒有要尋求特別的自治,所有的自治,都是在共產黨憲法範圍內的自治,共產黨的宣傳說達賴喇嘛追求事實上的獨立,要特別的自治。」 (附圖) 郭文貴展示的達賴喇嘛給習近平的一封信中,針對西藏獨立、大藏區、轉世問題等都有表示立場。(圖片來源 / 翻攝自《路德社》) 再者,中國指控達賴喇嘛一心一意的堅守中間道路的立場是「搞獨立」,以及訴求大藏區的概念,達賴喇嘛都予以否認。 至於「那些指責西藏驅逐漢人」的指控,郭文貴解讀達賴喇嘛回應的意思是「我根本沒有這個能力,也不可能、也不想驅逐漢人,但要保持西藏文化和環境的獨立是對世界負責,這是共產黨決定的,這難道有問題嗎?」 關於轉世,郭文貴說「人家講的很清楚,你要是解決了西藏問題,很簡單嘛,我只要符合轉世的條件,你就讓我轉世,你覺得我不符合,就不讓我轉世。」達賴喇嘛表態,轉世與共產黨合作,按照西藏禮儀來進行。再來,共產黨說達賴鼓勵自焚,達賴喇嘛表態堅持反對藏人自焚。 這封給習近平的一封信由藏文寫成,再翻譯成中文,為了磋商正確的內容,郭文貴說「從東歐、瑞士、日本,我和達賴喇嘛尊者至少見面五次以上。」但他替達賴喇嘛感到不平的說「大家看到了尊者的誠意,你說達賴都跪下了,他親筆信證明西藏完全沒有尋求獨立,但你能相信共產黨嗎?共產黨耍流氓耍了幾十年。」 中國確認達賴喇嘛立場後,下令要除掉他 更令人震驚的是,郭文貴把親筆信交回給政法委書記孟建柱之後,得到的指示要殺掉達賴喇嘛。郭文貴大爆內幕說「孟建柱當時說過什麼話,尊者達賴喇嘛從來不知道,這話我必須在這裡說。」 孟建柱跟郭文貴說「現在我們拿到了他寫這些信,達賴喇嘛不追求獨立,不追求大藏區,不鼓勵自焚,未來可以向西藏人展示他不求獨立,這是法寶,永遠管用。」接下來竟然說「現在,讓這個禿爐(死), 我們幹掉他…如果你能幫助我們幹掉他,你就成為最大的功臣。」 這表示,中國當局根本沒打算讓達賴喇嘛回西藏,郭文貴說,「把人家騙到後說把這個禿爐幹掉,這是什麼情況?就像西方人要殺掉梵諦岡的教宗一樣,而且用最髒的詞。」 郭文貴表示,衷心希望達賴喇嘛能回到中國,實現中國的宗教自由,反觀現在中國四處打壓基督教,習近平卻計畫三月去訪梵蒂岡,「梵諦岡要和中國和好了,這是對宗教最大的汙辱。」 (鄭國強 前壹週刊、今周刊等媒體記者,世家望族、家族交班、調查報導、大數據、金融犯罪、無人機都是熱愛主題。)
依赖意思 在 iamtianlo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Stop Lynas, Save Malaysia! Save Our Earth!
COME ON LET'S GO!
词曲编唱: 余畑龙
传来了一种声音刺耳的把我摇醒
撕开虚幻的梦境认真的睁开眼睛
再剥开地球外皮脚下一步要挤到哪里?
只能够闭上眼睛穿越碧绿的山林
回忆自然的旋律陪着小孩细数大地
地球的无声讯息倒数寿命谁会在意
我知道你痛 我知道你痛
不说话的地球 有谁能听得懂
你知道我痛 你知道我恨透
由谁来承受 不要再选择沉默
我不知道你是不跟我以前一样
翻开报纸打开电视在网上,
看到一大堆人跑出来,拿着大声公,满身大汗
举着海报,挂着布条,打差写着STOP
我会笑,那些人多来做,一定吃饱没事做
我拿着汽水,吃着爽脆KEROPOK,打下GAME,吹冷气
在家享受世界都不知几爽,怀疑那些人到底是不是有点SOT SOT!
明天的事,是明天的事,总之现在全部统统都不关我的屁事
我一个人,只是一个人,这么多人多我一个人站出来也都没什么意思
人家派着传单,说环保意识,你给我做么啫? 我都嫌它废事
不要阻着这条路,赚钱才是最重要的事
反正我的世界还没有严重到末日
慢慢我慢慢,慢慢的我发现
原来我活在互相依赖的生物圈
花草树植物类,鸟虫鱼和兽类
同住在这范围,谁也别想掠夺这空间
傲慢的人类你别想的太美
请不要再一味比赛谁先能碰到天
让你踩在脚下你选择看不见
地球一旦发威,她也不会听你说后悔
痛 我知道你痛 由谁来承受 不要再选择沉默
(谁来承受, 别选择不说, 谁封了你的口, 别退后别退后请你HOLDx3)
原来我关心这世界,关心这地球
关心我的国家环境,有点SLOW
不理你是华人, 马来人, 印度人, KADAZAN 人, I BAN人,
或是半个半个其他人
环保的动作现在立刻就开手
给我们小孩子自然快乐的以后
在这个时候家人亲戚朋友
TOGETHER-GATHER大家一起来感受
我手牵你手,我们大步走,维持平衡的生态,捍卫干净的地球
我不想搬去,另外的星球,这个是我的屋家,我的屋家在地球
我们一起来,一起来做朋友
LADIES & GENTLEMEN, TUAN-TUAN & PUAN-PUAN,
各位UNCLE AUNTIE 靓仔靓妹一起来
错的SAY NO, 对的COME ON LET'S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