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界白袍紀事:半世紀臺大醫院國際醫療史】
在學生時代,就很好奇,為何台大的楊泮池校長(時任胸腔科主任),會對伊斯蘭教有所瞭解,甚至還會說幾句阿拉伯語。這對來自馬來西亞的阿金來說,格外的親切,因為這是我從小身邊所接觸的文化。後來才知道,原來有不少台大醫院的老師,都曾到過沙烏地阿拉伯進行國際醫療交流。
近期比較有聽說的是,台大和印尼的醫療交流,看了這本書,才知道還有利比亞、越南、蒙古國、瓜地馬拉。對於醫療人文關懷、台灣醫學史有興趣的朋友,或者對學醫有興趣的國高中生,可以來看看這本書。
藉由國際醫療援助,不僅讓台灣被世界看見,也讓參與者有所成長與收穫!
國際醫療交流最大的意義就是將醫學的人道精神發揮到極致,
Taiwan Can Help,台灣在半世紀以前就做到了!
醫療交流的影響力,有時難以想像,也無法用量化數據來評估。
不僅治療疾病、不只交流醫療技術,更是交流一份情感與友誼。
台大醫院吳明賢院長說:「台灣最成功的外交有兩個領域,一個是顧肚子——農耕隊,一個是顧身體——醫療。食物與健康都是民生基本需求,不因政治、種族而有所差別,台灣也因此得到了肯定與友誼。臺大醫院從1964年派出利比亞醫療隊開始,參與國際醫療交流已逾半世紀,見證了台灣的醫療外交,如果沒有留下紀錄,可能只是一些人的回憶,但是寫下來,它就成為歷史的一部分。參與國際醫療交流,不只是協助政府達成外交任務、增進台灣能見度,也是善盡作為地球村的一份子。而對臺大醫院來說,也因此得到較多主治醫師的名額,留下人才,如今有很多院長級的醫師,年輕時候都曾遠赴利比亞、沙烏地阿拉伯,他們願意離開舒適圈,接受挑戰、迎向未知,不只幫助別人,也讓自己成長,藉著在異國行醫拓展視野,增加歷練,後來都成為該領域的佼佼者、醫院的領導者,甚至衛福部長,足以成為年輕醫師的典範。」
=====
目錄
推薦序1 讓無國界的醫療交流一直存續下去/侯勝茂
推薦序2 極其珍貴的醫療外交經驗/林芳郁
推薦序3 醫療外交是值得推動的事/陳明豐
推薦序4 國際醫療幫助他國,也有益醫師成長/何弘能
總策劃序 讓回憶成為歷史/吳明賢
前 言 推動國際醫療,展現台灣軟實力/婁培人
結 語 實踐人道精神,重新思考醫學的本質/朱家瑜
第1章 半世紀醫療外交緣起—利比亞
利比亞醫療服務大事紀
5位醫師負責兩百張病床,忙到沒日沒夜
醫師必須「十項全能」,隨時互相支援
有了台灣醫師,利比亞病人不用再遠赴義大利
遇見火爆少年格達費
歐洲進修,影響一生
醫療外交尖兵,讓台灣名揚異域
第2章 伊斯蘭東西文化交會—沙烏地阿拉伯
中沙醫療團大事紀
「愈是疼愛的孩子,愈要讓他接受訓練」
自告奮勇,迎向充滿未知數的挑戰
用實力贏得肯定,促成中沙醫療交流
建立制度、培育人才,才能真正讓民眾受益
文化衝擊大,尊重、包容創造雙贏
共用杯子喝飲料,尊重不同風俗
久旱逢甘霖,民眾淋雨狂歡
什麼病都看,練出全才
「聯合國」般的環境,年輕醫師快速成長
接觸歐洲醫學發展,拓展視野
學習承擔責任,從醫師蛻變為經營者
第3章 新時代國際舞台增輝—越南
臺越醫療大事紀
台灣醫療實力堅強,國際交流開步走
臺大醫院技術轉移,越德醫院成為越南移植醫學重鎮
病患重獲新生,視臺大醫院醫師為貴人
傾囊相授不藏私,給釣竿也給漁網
術前溝通,術後協助照顧病人
團隊來臺大醫院受訓,深度學習有效率
搶救心跳,面對複雜疾病不再束手無策
前一天在臺大醫院開刀,第二天在越南開刀
肺臟移植難度高,最晚發展
親自上刀,才是真正的學習
傳授protocol,基礎工程第一步
教整個團隊,不是只教一個人
那一晚,真希望有哆啦A夢的任意門
從臨床到研究全面提升,交流更有意義
學會變通,提供當下環境中最好的醫療
為病人著想,提供多種選擇
看到一張病床擠3個病人,才知台灣人多幸福
臺越相隔千里,藉醫療交流搭起友誼之橋
BOX 臺越交流幕後推手,從頭到尾全都顧
BOX 「NTUH-HOPE」臺越醫療交流計畫
第4章 千里外大漠醫療交流—蒙古國
臺蒙醫療交流大事紀
供需相符,資源才能發揮效益
有呼吸器卻沒有供氧系統,基礎建設待建立
腎臟切片過程驚險,病人痛到大叫
完成蒙古國第一例內視鏡修補耳膜手術
臺蒙醫師合作完成兒童聽損的基因研究
蒙古國中風死亡率高,協助成立第一個腦中風中心
手把手示範教學,醫護人員能力大增
多管齊下,降低中風風險
常見風濕性心臟病,像過去的台灣
解決眼前的病痛,也培養解決未來問題的能力
蒙古醫師認真學習,弄懂每一個「為什麼」
學會技術也要發揮所長,才能真正造福當地民眾
地大無法常就醫,設計適合的醫療模式
護理師輪流支援,長達半年
分享衛教經驗,發揮護理師強項
突破語言障礙,交流更順暢
從善如流,蒙古醫院也有活力走廊
生殖醫學交流的經驗與新生命誕生的喜悅
打排卵針到懷孕後追蹤,從頭教到尾
軟硬體同時到位,成功率才會提高
傳承經驗,讓更多人受惠
互派團隊,交流模式成功
教技術容易,建立文化難
病歷在病人手上,醫師難整合
國際交流拓展視野,也看到城鄉差距
與其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醫師能幫多少忙?政治改革才是根本
第5章 新南向攜手產業共進—印尼
臺印醫療交流大事件
響應新南向政策,深耕臺印醫療交流
一封來自印尼的電子郵件,意外促成交流
印尼醫師學習超音波,測量唇顎裂孩童的吞嚥功能
長短腳的孩子經手術、復健,又能踢球了
建構緊急醫療系統,搶救垂危生命
想成功移植器官,不能只靠外科醫師
團隊完整學習,才可能發展移植醫學
台灣基層醫療普及,膽道閉鎖有機會治療成功
膽道閉鎖的印尼幼兒,等不到未來
兩個孩子來台移植肝臟,重獲新生
兵分兩路,推動國際醫療
遊戲中學習跨科合作,提升效率
護理團隊快速補位支援,解決問題
不只學醫術,更重要的是醫院管理
藉醫療交流傳遞思想與行為的DNA
把價值觀與信念留在異國,影響力難以估計
培訓當地醫護人員成為種子教官
分享制度與經驗,臺灣當仁不讓
移植台灣經驗並非易事
出發點單純,收穫反而出乎意料
有能力,就應該回饋國際
BOX 半世紀醫療外交耕耘,新時代國際舞台增輝
BOX 善盡世界公民責任,讓他國因台灣而改變
第6章 火山下婦幼健康提升—瓜地馬拉
臺瓜醫療交流大事件
訓練當地醫護擔任種子教官,才能永續經營
同步提升軟硬體,搶救新生兒
看到助產士接生,彷彿時光倒流
「人」是最重要的資源
臺大醫院代訓瓜國護理師,回國後就能開班授課
不是幫忙接生,而是幫忙找出問題
提升醫療水準,需要在地醫護自發投入
先確保母子均安,再改善開刀技術
孩子是未來的希望
在地醫護求知欲強,討論熱絡
產婦集中,感染風險令人擔憂
黃金1分鐘,從鬼門關救回小生命
小孩不是大人的翻版,新生兒也不是兒童的縮小版
交流新觀念,深化夥伴關係
產房有兒科醫師輪值,值得台臺灣借鏡
中醫醫人,上醫醫國
生平第一次,由學員頒發感謝狀
凡事起頭難,改善生產死亡率需30年
臺瓜雙方共同努力,才看得到成效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0萬的網紅HEALTH 2.0,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名醫解析看過來:http://bit.ly/3sSWB7S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s://bit.ly/2IBSoRr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二、三、五上午10點,週六、週日晚間7點! 主持人:鄭凱云、江坤俊、韋汝 看更多健康文章資訊:https://health.tvbs.co...
「侯勝文侯勝茂」的推薦目錄:
- 關於侯勝文侯勝茂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侯勝文侯勝茂 在 黃敬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侯勝文侯勝茂 在 醫師立委邱泰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侯勝文侯勝茂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侯勝文侯勝茂 在 Re: [問題] 留在center是不是才算勝利組? - 看板medstudent 的評價
- 關於侯勝文侯勝茂 在 侯勝文- 我是急診人,我不是很喜歡這樣的方法,因為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侯勝文侯勝茂 在 領導守則-用心領導: 侯勝茂Sheng-Mou Hou at TEDxXinyi 的評價
- 關於侯勝文侯勝茂 在 tag.txt · GitHub 的評價
侯勝文侯勝茂 在 黃敬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誰說捐贈疫苗,只能夠是「政府對原廠」?
民間單位、社會福利公益慈善機構基金會等民間團體不能捐疫苗?民進黨政府難道忘了14年前,政府就已經鼓勵民間捐贈疫苗了?非得要蔡英文總統出面講話,把記者會開得像「上市公司法說會」一樣,政府大官們才要改口說願意當窗口協助?
台塑集團基金會捐贈疫苗給政府新聞: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531001004-263101
https://www.gvm.com.tw/article/79930
台塑集團在2007年就曾以「王詹樣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的名義及對口單位,分成12年、五個階段以上一共花費9.9億元新台幣,跟國外藥廠美商MSD採購了115萬劑「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給當時的民進黨政府衛生署疾管局(現在的衛福部疾管署前身)
第一階段(2007-2009年):捐贈64萬劑
第二階段(2010-2012年):捐贈18萬劑
第三階段(2013-2015年):捐贈18萬劑
第四階段(2016-2017年):捐贈12萬劑
第五階段(2018年):捐贈3萬劑
從2007年陳水扁政府到2018年蔡英文政府共12年,由台塑集團的基金會買了115萬劑疫苗,然後再捐給政府,政府受贈後再安排讓民眾接種施打疫苗。
2007年當時還舉辦疫苗捐贈儀式,由當時擔任衛生署署長的侯勝茂代表政府接受捐贈(陳時中當時擔任衛生署副署長),台塑集團民間代表則由當時擔任台塑集團副總裁、台塑創辦人王永慶的女兒王瑞華代表擔任捐贈者。
這些事情,都有新聞報導,也都有照片,陳時中等民進黨政府高官難道忘記了?
目前有媒體(Nownews)針對國人願不願意接受進口的國際疫苗議題進行了一項民調顯示,有84.66%的民意支持多方取得疫苗包括儘速取得進口的國際疫苗,僅有15.08%的人不支持;有超過一半、50.26%的人願意施打進口的國際疫苗。民意顯示一面倒的支持多方取得進口的國際疫苗,當台灣民間的聲音已經想自救了,政府難道不是趕緊協助,而是還要官僚式的不斷跳針強調要求安全、法律及符合八項要求等文件就像「三卡五管」一樣的被地方縣市長及外界質、民眾質疑是不是私下搞小動作在「刁難」,台灣的行政官僚體系就是出了名的「憨慢」、牛步及拖拉,都已經人命關天了,還再講一堆五四三,難怪民間已經起風了,而這個風根本不需要網軍反串或1450自導自演,就被人民看破手腳了。
有人開玩笑說:「假如明天就要投票選總統和選立委的話,你看疫苗會不會馬上進來台灣?」這個CUSO挖苦得很貼切,但若是這樣,我一點都笑不出來,只覺得很悲哀!
侯勝文侯勝茂 在 醫師立委邱泰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推動社區醫學教育 強化社區醫療體系 堅定醫療防疫網絡
【台大醫學院社區醫學研究群22週年】
-2021/04/07中午,台北市醫師公會於台大醫學院醫學人文博物館舉辦「謝博生院長人文關懷論壇-2」主題為社區醫教育與醫療防疫體系,並共同慶祝台大醫學院社區醫學研究群22週年。論壇許多醫界前輩後進共聚一堂溫馨熱鬧。
-理事長邱泰源教授也是研究群主持人致詞時,歡迎關心台灣社區醫學教育及醫療體系發展的前輩夥伴蒞臨,包含前衛生署署長李明亮資政、台大醫學院倪衍玄院長、台大醫院吳明賢院長、精神科李明濱教授、家醫科陳慶餘教授、門諾基金會陳永興董事長、黃天祥教授等。今天來到台灣首座醫學人文博物館意義非常,過去許多醫學教育及醫療體系的改革都以本館為據點在全國各地熱烈推展。
-邱理事長感謝社區醫學之父謝維銓教授、前院長謝博生教授及陳定信教授生前為台灣奠定完善社區醫療體系基礎,也感謝李資政擔任衛生署署長時給予許多支持。特別感謝倪院長和吳院長,以及台大醫學院社區醫學研究群成立後22年所有參與的師長及優質社會力的支持,不但推動醫學人文,更共同建構台灣醫療防疫及全民安全體系最好基礎。
-長官貴賓致詞時都強調社區醫學及醫學人文的重要性,也懷念師長們過去貢獻的點滴。透過歷屆研究群主持人的致詞,包括新光醫院侯勝茂院長、李教授及陳教授,令人更加尊敬許多醫界前輩為醫療環境無私的付出。
-陳永興董事長敘述臺灣醫療史並緬懷謝博生教授及陳定信教授,陳彥元教授敘述研究群沿革,皆十分感人。
-最後由大家敬重的洪德仁醫師演講醫師公會建構社區醫療防疫體系歷程,讓大家了解這一年多醫師公會全聯會帶領全國醫療團隊抗疫,成功守住COVID-19疫情,未來醫界將朝向更周全的醫療防疫及安全體系來努力。(晏群、如意、之軒)
相關新聞連結:
提供防疫穩定力量!「台大社區醫學研究群」22週年了
https://www.pinview.com.tw/news/7183
醫學人文論壇登場 緬懷台灣醫界重要推手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104070306.aspx
侯勝文侯勝茂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名醫解析看過來:http://bit.ly/3sSWB7S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s://bit.ly/2IBSoRr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二、三、五上午10點,週六、週日晚間7點!
主持人:鄭凱云、江坤俊、韋汝
看更多健康文章資訊:https://health.tvbs.com.tw/
加LINE🔍健康資訊馬上看▶http://bit.ly/2CpUdzT
按讚FB粉絲頁:http://bit.ly/2gg2c4b
#膝關節保養 #護膝 #名醫觀點 #侯勝茂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J6zIgcwk6o/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DFEAxtpTyQwCKDcbHuVtioHkYeWQ)
侯勝文侯勝茂 在 侯勝文- 我是急診人,我不是很喜歡這樣的方法,因為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1. 如果把急門診交給急診醫師來看,會存在倫理問題,因為每天急診能夠上班的人是一定的量,這個方法等於是保障級數低的患者可以快速通關先看,至於重症的 ... ... <看更多>
侯勝文侯勝茂 在 領導守則-用心領導: 侯勝茂Sheng-Mou Hou at TEDxXinyi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新光醫院院長 侯勝茂 醫師「領導守則:用心領導」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1975)、台灣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1988)、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衛 ... ... <看更多>
侯勝文侯勝茂 在 Re: [問題] 留在center是不是才算勝利組? - 看板medstudent 的推薦與評價
以下都是亂講 大家不要當真
全部都是謠言 真實性存疑
1.現在留在center 要功成名就的難度 遠高於老師還有老師的老師那一代
以台大醫院為例好了 光復初期 日本教授回去了
整個台大醫院高層是空空如也
然後民國五六十年 台大醫學院畢業的 大部分都去美國當醫生XD
所以那個年代 只要你肯留下來 往後發展幾乎不是教授就是副教授
不然就是中小醫院院長 或行政首長等等
林芳郁 侯勝茂 賴美淑 張天鈞 葉金川 通通都是同班同學
他們那屆為什麼這麼強?因為前後屆一堆人出國去美國當醫生阿XD
剛好他們那屆就一堆人留在台灣 根本沒對手阿
不像現在留在center 上面的人一堆 不要打壓你就不錯了
你想要像林芳郁他們那樣順利的發展? 洗洗睡吧~
2.再來還是環境因素 center因為人滿為患 鬥爭激烈
一堆年輕醫師也待不住 離開center去名聲比較不好的醫院
國泰元老之一黃清水 當初台大外科R3結束就去國泰了~~
那個時候國泰剛創院 名聲哪能跟台大相比
人家也就這樣去國泰打天下啦 據說還有次開刀開到一半打電話回去問老師再來怎麼辦XD
當然黃清水的刀法不用多說 那就是大師級的手術技術 你看過就能體會我在說啥
當然人家也是這樣辛苦過來的
亞東副院長邱冠明 當初也是跟著朱p一起投奔亞東 離開台大CVS的光環
拜託那個時候亞東名聲超超超爛的好咩~~
人家也就這樣去亞東打天下啦
當初國泰跟亞東 名聲根本不像現在
你現在可以大聲的說他們是醫學中心 尤其亞東講話越來越大聲XD
可是當初朱p他們過去的時候 亞東可是爆爛好咩~
可是阿 還是環境因素 當初健保還沒開辦 醫學中心還沒開始侵吞蠶食拼命開分店
所以像國泰亞東這種過去是區域醫院規模的醫院 就會有生存發展空間
現在你想像黃清水那樣 R3畢業就去區域醫院打天下?洗洗睡吧~~
3.都已經大學畢業了 人生不要那麼狹隘
我知道以前各位都是建中雄中一中的
高中時期人生勝利組的定義就是考上醫科
現在在center當R 人生勝利組的定義就是留在center升V
拜託 人生的可能性超多的好咩~
我有個同學 長庚急診畢業後 現在在無國界醫師
那天facebook無國界醫師轉貼他的照片 我們全班同學都嚇傻了XD
我台大急診當V的同學 超羨慕他的 覺得他才是真正勝利組
4.真正勝利組 還是嫁入豪門最快啦~~
你沒辦法決定你要出生在哪種家庭 但你有機會靠結婚進入另一種家庭
這是連小護士都懂的道理
話說國泰新光馬偕 因為一堆年輕護士 倒追住院醫師比例超高的~
想想也是 對這些年輕小姐來講 與其辛苦輪三班 一個月賺三四萬
還不如乾脆把一個肥宅R 每個月給他養 花他薪水就好啦XD
醫生也是
我以前就說了 你隨便跟一個田橋仔女兒結婚
嫁妝都是現金一兩億 台北房子兩三棟 鄉下土地好幾甲
你就算努力拿書卷進皮膚科好了
出來一個月五十給你好了 一年六百 十年也才六千萬 還要繳稅!!
人家結個婚就巴死你了~~
所以諸位快醒醒吧
與其在這邊討輪留不留center
還不如快點去相親結婚 嫁入豪門卡實在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7.15.21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edstudent/M.1414546826.A.F58.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