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機擾台促成合作 藍綠「口譯哥」聯手向國際發聲:籲請各國軍艦部署台海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28405
本站認為近年蔡英文總統強化『台灣國防』的精神已深入台灣社會!更使各政黨體認到蔡英文總統『台灣國防安全高於政治分歧』觀念的重要性。媒體報導兩黨罕見捐棄成見由新生代人物共同撰文刊登於國際媒體『National Interest(國家利益雜誌)』公開籲請各國軍艦部署巡弋台海,共同遏制中國狼子野心。認為中國正在台海創造一種『新常態』意欲把台灣和國際社會『溫水煮青蛙』逐漸習慣共機擾台,像切香腸一般讓台海一步一步推向戰爭邊緣;兩人在文中指出各國應繼續效仿美國、加拿大、英國和法國派遣軍艦過境台海,這種部署不僅是象徵還表明國際社會與台海和平與穩定禍福與共,並可阻止發生潛在軍事衝突的可能性。
▫️
------
新《番薯藤》國防軍事網
https://www.facebook.com/military.idv.tw/
#專業軍事評析 #關心台灣國防
------
促成合作 英文 在 沃草 Watchou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沃草快訊 台灣智庫最新民調: #李登輝 成民主化後臺灣人心中最有領導力總統
.
今(12)日 #台灣智庫 公布最新民調「人民眼中的李登輝」,顯示日前過世的前總統李登輝以 34.2%位居臺灣人心中最有領導力民主化後總統、現任總統蔡英文以 30.9%居第二、第三名為前總統馬英九 16.3%、前總統陳水扁以 5.1%墊底。
.
李登輝所提出的「#兩國論」獲得獲得近 7 成民眾支持,尤其在 30 歲以下的受訪者中更得到 7 成以上的高度支持度,國民黨支持者則是唯一不同意比例高過同意的黨派。
.
台灣智庫共同創辦人、交通部長林佳龍表示,李登輝執政從 1988 到 2000年,是讓臺灣從威權走到民主鞏固。他分析 1988 到 1990 年是鬥爭,才有 1990 掌權後的改革。1996 年後開始和舊體制說再見,像是提出「兩國論」,也決定不連任造成第一次政黨輪替。他認為,李登輝對權力的節制,讓臺灣走向第一次政黨輪替和政權和平轉移,也造成國民黨分裂。這其中的決策都值得細究。
.
針對李登輝的「兩國論」得到近 7 成民意支持,但馬英九卻被認為對處理兩岸事務最有進展的總統。林佳龍分析,兩岸是比較衝突性的議題,導致縱然價值上認為是正確的,但實際作為則傾向希望降低衝突。他指出,兩國論很受認同,但若真的要為兩國論付出代價,就會嚇走一些人。
.
臺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也指出,民調顯示有 6 成民眾自認是臺灣人、3成認為兩者都是。細看政黨傾向的調查,僅中國國民黨及台灣民眾黨支持者有過半數認為自己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但若只能在臺灣與中國擇一,仍有 8 成選擇當臺灣人。董思齊分析,這和一個月前的民調數字幾乎相同,顯示「臺灣共識」已成為全民共識。
.
民調也顯示,針對「重視國家整體利益大於個人利益」、「值得信賴」、「決策果斷且領導強而有力」、「用人唯才」、「能夠促成合作解決問題」、「對人民承諾說到做到」、「在意一般百姓需要」、「聰明有智慧」等題組,李登輝都有 6 成 5 以上的高支持度。有趣的是,以年齡層細分下,離李登輝執政時代較遠的 30 歲以下受訪者,卻在上述題組對李登輝有著普遍 7 成以上的高好感度。
.
攝影、文字╱沃草記者廖昱涵
.
------
#沃草需要你 #定期定額募集中
每月 199 元,留下守護台灣的力量! https://waa.tw/fRm7DF
FB/IG_watchout.tw|TG/YT_WatchoutTW|TW_watchoutTW
促成合作 英文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台灣出境後遭確診個案第4例,日男返國驗出陽性;醫院、教育場所等8大場所需戴口罩;美國衛生部長下週率團訪台,只檢測免隔離】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5)日宣布,再新增一起30多歲的日本籍男性工程師個案,來台1個半月後返回日本,於機場入境採檢後確診COVID-19(亦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目前已經匡列相關接觸者80人(其中8人已離境),同時進行病毒核酸PCR與血清抗體檢驗。
■日籍工程師來台1個半月於北部公司任職,為無症狀感染個案
陳時中表示,該名日籍工程師6月15日來台,居家檢疫14天後,於6月30日起在北部公司任職,直到8月1日出境。指揮中心疫調後掌握相關接觸者一共80人,其中8人已離境,其餘72人中已採檢71人、1人待採檢;血清抗體檢驗33人結果陰性、38人檢驗中。
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指揮中心才剛取得相關資料,也沒有掌握該個案自入境前在日本做的PCR檢驗報告數值,目前還需要多一點資料,才能綜合判斷他是在日本還是在台灣被感染。不過指揮中心還是會把該做的疫調、檢測完成。
■日本女學生、泰籍移工已結案;比利時工程師相關接觸者仍在採檢中
指揮中心自5月宣布推行「防疫新生活運動」,民眾在維持社交距離或戴口罩的前提下,可以逐步回歸日常生活。但從6月底開始至今,已出現4例自台灣出境的外籍人士,返回原國確診的案例,引起社區潛在感染的危機,不過這4例個案中,已有2例結案,尚未發現擴大感染案例出現。
第一例是6月23日,一名20多歲日本女學生,2月底來台灣南部的大學就讀,6月20日返回日本,23日入境時在日本機場採檢出陽性。經過指揮中心疫調後,匡列213名同校師生等密切接觸者,進行PCR與血清抗體檢驗,結果均為陰性。
陳時中表示,該名女學生於7月18日在日本自費接受血清抗體檢測,結果是陰性。指揮中心認為,此案在台灣沒有造成其他接觸者感染,也沒有擴大的可能,宣布結案。
面對這種PCR陽性、血清抗體陰性的結果,張上淳說,此案的PCR檢測結果在灰色地帶,光靠一次採檢無法確定結果。台灣在做PCR檢驗也不會只檢測一次,會經過多次比對再做判斷,「我們當然尊重日方報告,我們也做了該做的疫調跟措施,再加上今天抗體的結果,學理上來說偽陽性的機會更大了。」
第二例是7月21日自台灣出境,回到泰國的泰籍移工,7月25日確診。陳時中表示,泰國官方向台灣證實,該案8月3日進行第二次採檢,結果是「未確定」;該案一起返泰的女友檢驗也是陰性。指揮中心疫調採檢253位接觸者,PCR與血清檢測都是陰性,宣布結案。
第三例則是比利時工程師,7月29日返國自費檢測COVID-19結果確診。指揮中心現已匡列461位接觸者,其中444位陰性、17位採檢中;血清抗體檢驗則有271位陰性,190位檢驗中。
陳時中表示,最近這4起個案,會讓大家擔心,台灣的社區感染比例高,但根據指揮中心統計今年6、7月,自台灣出境到需要採檢國家的人數,以及採檢結果,一共3萬9,673人出境,3人驗出陽性,「檢測陽性率是千分之0.08,因此不代表台灣有非常多的社區感染,」
■愈來愈少人戴口罩,指揮中心今加強防疫新生活,出入8大類場所必戴口罩
陳時中表示,6月時民眾對於「勤洗手、維持社交距離、戴口罩」的防疫新生活政策,還能有8成的遵從度;但現在可能只有3成,因此希望透過宣導,讓大家提高警覺。因此今提出建議,歸納出8大類場所,建議民眾出入時務必戴上口罩。陳時中表示,待實施成效再決定是否進一步訂出強制規範與罰則。
這8大類場所分別為:醫療院所、人口密集機構、大眾運輸、賣場或市集(百貨公司、量販店、傳統市場、夜市等)、教育學習場所(補習班、K書中心等)、休閒娛樂場所(電影院、音樂廳、體育館、兒童遊樂場、酒店、舞廳、夜店、酒吧、KTV、遊藝場等)、宗教場所以及活動(廟宇、教會、禮拜、遶境等)。
■中國傳「新布尼亞病毒」傳染,平均致死率6.4%,指揮中心:對台應無影響
此外,中國又傳出一種「新布尼亞病毒」造成的傳染病「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SFTS),今年上半年已有7人死亡。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這是蜱蟲(一種體型小的節肢動物)傳播的疾病, 會不會被感染,與當地的蜱是否帶病毒有關。
中國很多是農人感染,2011年到16年確診人數5,360例,平均致死率6.4%。莊人祥說,此病是接觸傳染,通常都是在野外或是務農人家,對台灣的影響比較不大。不過,台灣去年11月曾有一名70多歲、常至山區活動的男性感染SFTS,疾管署因此在今年4月已將此病列入第4類法定傳染病進行監測。
■搶不到瑞德西韋,專家會議把類固醇藥物「地塞米松」(DXMS)納治療指引
被寄予厚望的新藥瑞德西韋,原本衛福部期待7月底前可有1,000人次藥品可進口台灣,但台灣搶藥失利,目前台灣藥量僅夠54名重症患者使用,專家會議把另一款類固醇藥物「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S)納入治療指引。
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也在記者會中提到,有研究指出類固醇藥物「地塞米松」可以治療COVID-19重症病人。對此,張上淳表示,目前確實有報告認為,此藥對於治療重症、需要氧氣幫忙的個案有助益,可以降低死亡機率。
因此,張上淳說,經過昨日專家小組會議討論,已確定將此款藥物,列入國內臨床建議治療指引中,明確建議給需要氧氣治療、插管的病人使用。張上淳說,此藥與瑞德西韋不同,瑞德西韋是抗病毒藥物,用來殺死體內病毒;此藥則是抗發炎藥物,用來減少體內因為發炎造成的傷害,進而降低病患死亡率。
由於當年SARS期間,重症個案使用類固醇治療留下許多後遺症,COVID-19治療指引原本第一時間排除用類固醇藥物,如今又重新納入指引。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立民表示,雖然SARS期間的治療經驗認為,類固醇對人體的傷害很大。但是專家小組認為,國外對於地塞米松的研究報告看來十分嚴謹可信,雖然台灣沒有使用過此藥治療COVID-19病人,仍決議先將此藥納入臨床指引中。
■美國衛生部長下周來台免居家檢疫,陳時中:仍採高規格防疫
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Alex Azar Ⅱ)下周將率團訪台,這是6年來首位訪台的美國內閣成員,也是1979年以來訪台層級最高的美國內閣官員。不僅會與總統蔡英文會面,也會到疾管署等地交流。陳時中表示,這是一個特殊情況,美方須提供登機前3天的PCR檢驗陰性報告,並坐專機來台,抵達機場後也會再做一次PCR檢驗。
陳時中說,相關的隨行人員、先遣部隊已經來台隔離,但官員並不需要居家檢疫14天,接下來的行程都必須團進團出,訪問、交流都會盡量精簡。
陳時中表示,這是疫情以來第一個例外,「以前沒有這樣的案例,這段期間也沒有重要的人來過,」他強調,這次訪台,是台美衛生合作的重大里程碑,希望可以藉此跟美國促成合作、增加台灣的國際能見度;美方此次也將討論台灣這次的防疫措施、未來與全球的衛生合作,以及台美的夥伴關係等。因此雖然不需要居家檢疫14天,但相關的防疫依然會採高規格,不會鬆懈。
也有媒體提問,近日前總統李登輝過世,如日本等國官員也希望來台弔唁,陳時中表示,這種特殊情況下,也可以採取像美國官員訪台的外交專用方式,採全程團進團出、與民眾完全隔開、須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不過還需要看來台的人數多少,因為需要負擔的成本、人力物力都要衡量。
■公衛學者:以美國訪問團測試「檢測輔助檢疫」模式,一旦可行應擴大一體適用
台大公衛學院公衛系教授詹長權表示,這次的美國官員來台防疫模式,就是用「檢測輔助檢疫」,也與台灣目前商務人士入境的模式類似。「商務人士入境檢測,之後第3天、第5天再檢測,若都陰性就能縮短居家檢疫時間。這次美國官員來台,只是將時間提前,入境前3天檢驗、入境時又檢驗一次,這樣做陽性的機率就很低。」
此外,詹長權也表示,指揮中心也做到讓官員來台必須搭固定交通工具、到固定的地點,也將會全面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美國白宮的官員甚至是每天檢測,台灣也可以學習,總統府人員都加強檢測,增加防線。」
最重要的是,詹長權說,經過這次的模式,如果都安全落幕,代表這種防疫方式是可行的,就不應該只是美國官員,所有人都可以適用。「政府從這個案子來跟人民示範,這樣防疫是安全的;況且總統都願意接見,代表這樣的防疫很可靠。」
■日本疫情嚴峻,即日起移除中低感染風險國家
世界各地的疫情依然十分嚴峻,全球現已累計超過1千8百萬人確診。陳時中表示,由於日本疫情近日來快速升溫,原先指揮中心將日本列為中低感染風險國家,自日本來台的商務人士,可以縮短居家檢疫時間,今取消此規定。
目前商務人士可以申請縮短來台居家檢疫的國家名單為:
低感染風險國家/地區:紐西蘭、澳門、帛琉、斐濟、汶萊、越南、泰國、蒙古、不丹、寮國、柬埔寨、緬甸。
中低感染風險國家/地區: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斯里蘭卡。
(文/陳潔 ;攝影/王容慧、陳曉威,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延伸閱讀
【真的假的?COVID-19陽性與否,PCR的篩檢其實存在「灰色地帶」?】https://bit.ly/30ugPtx
【不只是製藥、這是戰爭──中研院、國衛院搶做抗武漢肺炎新藥「瑞德西韋」真正目的】https://bit.ly/3c25TWH
【專題|疫情下默默付出的人物:沒被看見的抗疫國家隊】https://bit.ly/3ie7Hir
#報導者 #COVID19 #武漢肺炎 #新型冠狀病毒 #確診 #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