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區市民等夠久了還要等多久
#儘速規劃完成召開說明會
這次專案報告質詢,佳微詢問市場有關 #原肉品市場用地 未來要興建的複合式商業大樓的規劃進度。
自從肉品市場說要 #現址拆建 以後,從來都不見盧市長對這商業用地詳細的規劃內容為何,市府目前完全只著力在對於現有的場址進行拆遷,其他都 #全部畫大餅,說要蓋結合觀光批發的複合型商場,但 #卻只聞樓梯響。
難道要等到都拆完以後才來開始決定要如何詳細規劃?絕對要儘速開始盤點最適合的商業資源,替北區經濟發展注入強心針,#而不是到了選舉年才趕鴨子上架。
佳微也呼籲市長,近期外界提出很多質疑,認為未來這塊商業用地蓋起來後可能會淪為蚊子館。為避免外界疑慮,應做好詳細的市場調查跟初步可行性評估,更重要的是要落實在地居民的溝通,這個複合型的商業大樓一定必須要有效結合在地特色,並且推動品牌化,才有辦法在商業競爭激烈的台中脫穎而出。
最重要的是,#一定要開多場地方說明會!(很重要說三遍)因為現在外界對於用地內的規劃都有不同的認知,應儘速做詳細規劃並多次召開說明會,大家共同集思廣益來打造一個更創新類似築地市場的一棟商業空間,才能真正達成 #活絡北區、 #促進在地就業機會 的效果。
新聞連結🔗
自由:https://reurl.cc/Q72jWb
中時:https://reurl.cc/g8r0QV
台灣好新聞:https://reurl.cc/kVp7XK
NOWNews:https://reurl.cc/MZ2byW
台灣新生報:https://reurl.cc/Xe24G3
同時也有3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2的網紅張耿輝,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基隆市議會第19屆第四次定期會 #業務報告 #產業發展處(含動物保護防疫所) ⚠️開放美豬進口相關因應措施 1.針對基隆市產業發展處業務報告,基隆城市產業博覽會在2017年市長上任時候曾經講過一個標題【讓世界驚艷,基隆改變】讓市民對基隆充滿信心,現在即將2021年,針對上一次博覽會檢討缺失,博...
促進在地就業機會 在 邱志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7-04-02╱民眾日報╱第F09版╱高雄要聞
拚觀光彌陀漁港要全面升級
【本報記者宋正忠高雄報導】彌陀漁港曾獲選十大魅力漁港,縣市合併後挹注經費整建,建立「海岸光廊」對於提升遊客量有顯著效果。有鑑於遊客日漸眾多,為提升觀光品質,改善漁港周邊海岸線景觀,提供更舒適及安全的休憩環境。立委邱志偉日前邀集經濟部水利署、海洋局、水利局與彌陀區漁會共同至現場會勘,爭取提案管線整合及美化、親水區養灘和堤防與碼頭鋪面改造等計畫。
彌陀漁港自104年起,即由農委會水保局於104及105年分別補助高市府海洋局辦理景觀改善工程,目前第一期已經完工,改頭換面後的彌陀漁港即便搖身一變成為海岸光廊,其捕撈漁業、養殖漁業與觀光休閒結合,使港區到訪的遊客數急遽增加,現今已成為高雄市民假日休閒的好去處。
邱志偉指出,彌陀漁港自縣市合併以來,一直是高雄市政府的發展重點之一,現階段景觀改善工程已具初步成效,遊客停留時間也大幅增加,未來希望能將彌陀漁港打造成為融合漁業、生態教育及休閒的複合式漁港,除發展彌陀之觀光經濟外,亦可促進在地就業機會,且行銷地方產業,對於彌陀區的發展來說至關重要。有關海堤整修、海岸線保護等工程費用約2000萬元,將向水利署爭取於今年度預算支應,另外港區內養灘、碼頭鋪面整理、景觀改造等工程費用約5000萬元,擬爭取由水環境預算支應。
促進在地就業機會 在 邱志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立委邱志偉爭取彌陀漁港景觀再造】
2017年04月02日 18:24 林雅惠
為提升觀光品質,改善高雄彌陀漁港周邊海岸線景觀,提供更舒適及安全休憩環境,立委邱志偉日前邀集經濟部水利署、高市海洋局、水利局與彌陀區漁會到現場會勘,爭取提案管線整合及美化、親水區養灘和堤防與碼頭鋪面改造等計畫。
彌陀漁港自2015年起,即由農委會水保局於前年、去年分別補助高市府海洋局辦理景觀改善工程,目前第一期已經完工,改頭換面後的彌陀漁港即搖身一變成為海岸光廊,其捕撈漁業、養殖漁業與觀光休閒結合,使港區到訪遊客數急遽增加,現今已成為市民假日休閒的好去處。
立委邱志偉表示,彌陀漁港自縣市合併來,一直是高市政府的發展重點之一,現階段景觀改善工程已具初步成效,遊客停留時間也大幅增加,未來希望能將彌陀漁港打造成為融合漁業、生態教育及休閒的複合式漁港,除發展彌陀之觀光經濟外,也可促進在地就業機會,且行銷地方產業,對於彌陀區的發展來說至關重要。有關海堤整修、海岸線保護等工程費用約2000萬元,將向水利署爭取於今年度預算支應,另外港區內養灘、碼頭鋪面整理、景觀改造等工程費用約5000萬元,擬爭取由水環境預算支應。
立委邱志偉表示,彌陀漁港近年來成為北高雄熱門的觀光景點,為提升觀光競爭力與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品質,有必要對於碼頭周邊景觀加以整合。本案完成後,將使彌陀漁港除海岸光廊、生態教育戶外教室、漁民服務中心等既有景觀設施外,更增加親海步道及親水沙灘,使彌陀漁港轉型為兼具漁業生產及觀光休憩之漁港,提升旅遊深度及廣度,且推廣海洋教育,亦可與臨近之漯底山自然公園連成山海連線之半日旅遊行程,以觀光帶動周邊特色產業,促進彌陀區之觀光推動與創造地方就業繁榮,達到永續發展之願景。
促進在地就業機會 在 張耿輝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基隆市議會第19屆第四次定期會
#業務報告
#產業發展處(含動物保護防疫所)
⚠️開放美豬進口相關因應措施
1.針對基隆市產業發展處業務報告,基隆城市產業博覽會在2017年市長上任時候曾經講過一個標題【讓世界驚艷,基隆改變】讓市民對基隆充滿信心,現在即將2021年,針對上一次博覽會檢討缺失,博覽會上竟然機器人、名車展示,但這些歸屬基隆產業嗎?基隆以前是世界港市(七大港五大國際城市),但現況基隆港的沒落、衰退、六堵工業區成為綜合工商住宅區,搞到目前六堵工業區不像昔日的隆景,政府一直想推動好的產業何不好好把沒落的產業重整,舉例六堵南京科技園區規模是一個很好的典範,假設六堵工業區整建起來如:積極推動大武崙、六堵兩大工業區立體化,不僅可帶動台商回流投資設廠外並可促進產業發展帶動經濟貿易,不需要再大筆花費不必要的經費,正確的方向才能來有利基隆貿易港區,整頓有效利用來發展基隆的產業。
耿輝在本屆第12次臨時會也提案,建請市府積極推大武崙、六堵工業區兩大工業區立體化,以帶動地方就業機會及政府稅收,期盼政府相關單位加速完成以讓市民有感,基隆市真正在改變!不是只會呼口號,「光打雷、不下雨」的城市。
2.基隆市家庭畜宰業都無專屬的畜宰場,運送過程(無冷凍) ,人民食用安全造成嚴重的疑慮,請處長站應該站在百姓立場嚴格把關以保護人民飲食衛生安全。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lvhLnXkF2w/hqdefault.jpg)
促進在地就業機會 在 容海恩 Eunice Yu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國家主席習近平今日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並發表了重要講話。
習主席在講話中,指出深圳要在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贏得主動權,同時要引進培養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
我認為,香港的大學及科研機構,具有培養國際水平科技戰略人才條件,香港可作引進及培養國際人才之窗口及搖籃,令國家能在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贏得主動權。
事實上,習主席過去多次提出,要促進香港與內地加強科技合作,以及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又認為香港擁有較雄厚的科技基礎及高質素科技人才,有助國家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習主席在是次講話中指出,要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引進培養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習主席又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深圳是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引擎。要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規劃建設好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加快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要以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建設為抓手,加強與港澳創新資源協同配合。要繼續鼓勵引導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充分發揮投資興業、雙向開放的重要作用,在經濟特區發展中作出新貢獻。要充分運用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來內地學習、就業、生活,促進粵港澳青少年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增強對祖國的向心力。
我敦促政府多做公眾及學校宣傳,深化兩地學校網絡橋樑,讓學生能多有機會到內地學習及實習,了解國情及國家發展,自然能增強對祖國的向心力。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veQjvcHJm0/hqdefault.jpg)
促進在地就業機會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近年來許多國家都收緊留學後的移民政策,以安撫民族主義的情緒。與此同時高等教育的費用不斷飆升,可獲得的獎學金數量不斷減少。早在 COVID-19的大流行之前,已經就有很多人開始質疑國際教育帶來的價值和利益。在疫情持續肆虐的同時,其他國家對於留學生有什麼新政策,如何在這種時候留住人才?
根據CNN報導指出,美國超過百萬國際學生裡,大多都來自亞洲,以中國留學生最多,有快37萬人,其次為印度留學生20萬人。其他國家像是南韓、越南、台灣、港澳的留學生也不少。所以中印兩國學生的走向是主要大家關注的焦點。
根據香港嶺南大學5月對中國學生海外留學調查,有高達84.4%的受訪學生表示會選擇不會出國留學。被問到哪裡是他們留學首選,最受歡迎的國家還是美國,再來是香港。第三名是英國,接下來是日本跟台灣。可能是因為國際媒體報導很多華裔學生和居民在英國、歐洲和澳洲在戴上口罩後遭遇歧視甚至攻擊。這些都會影響華裔學生選擇留在比較友善的國家。
印度學生出國意願則比較沒有受影響,但是他們偏向歐美的學校。有趣的是,印度世界排名最高的幾所學校像是印度理工學院或是印度管理學院其實比美國的一些常春藤聯盟學校更難進去,但是印度其他高等教育機構資源比較不足,所以不斷增長的印度中產階級寧願把孩子送到歐美的二線大學,讓孩子有海外留學的經驗再回國競爭。
很多國家看準外國學生花錢除了是想實際體驗外國的校園生活,也是希望可以利用學校的人脈和資源在國外找工作。所以像英國、愛爾蘭、加拿大、澳洲和紐西蘭的留學生,只要在符合各國規定的期限內是全職學生的身分,包括線上課程在內,就可以獲得「學習後的工作許可」,像是英國就討論要把現行給留學生畢業後兩年的工作簽,延長為四年。
而有些因應疫情也開始為學生提供虛擬留學機會,以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來說,他們就開設了許多不同國家的虛擬海外課程,像是南美和歐洲的一些國家,印度跟約旦都有。學生可以先遠距選修這些國家提供的課程,之後再前往這個國家。比如說像是丹麥的虛擬海外課程,就是由丹麥當地的老師講述他們是如何把永續的概念用在生活當中,有學生參加完之後,就可以到丹麥繼續學習銜接,或是在美國的丹麥公司找工作。
其實從以上的討論我們可以發現,想要留住自己國家的人才,或者是吸引外國菁英,第一個當然是持續提升國內的教育品質,英文授課的比例是基本的,還要確保內容可以跟國際連結。環境也是友善以及適合國際學生的。再來就是完善的就業輔導措施,讓他們有辦法持續留在留學國應用所學付出。
像是剛剛前面提到的英國、歐洲、美國和澳洲,亞裔學生還面臨可能的歧視問題。也有討論認為,在全球衛生危機時刻,如果這些學校或者當地居民沒有準備好適應不同的理解和經驗,像是接受戴口罩做為預防措施,那麼接收外國學生後讓他們有被歧視的風險,其實有道德上的責任。
一個成功的國際城市有賴於吸引和留住世界人才。在疫情之後,想要留學的人已經大大減少,如何制定適當的留學策略、促進以創新為中心的就業可能,甚至是增加學生的身心靈安全感都成了國際學生選擇的的主要因素。不曉得你身邊有沒有準備要出國留學的朋友呢?或是正在留學的你自己就受到了疫情影響?歡迎大家一起跟我們討論以及分享你的經驗。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ZabHqt3ITE/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