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回應最近央行副總裁陳南光及財政部長蘇建榮對房市擔憂的意見,我在蘋果日報的專欄文章,提早撰文刊登。
明天10/14(三)蘋果日報將刊登我第56篇十月份專欄《房市過熱隱憂 確應提前部署》。此專欄文章蘋果即時論壇已經於今晚先在網路版刊登,提前分享,其內容如下連結(副標為編輯所下)。為方便大家閲讀,我將全文轉貼如下。
———
張金鶚專欄:房市過熱隱憂 確應提前部署
(張金鶚/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榮譽講座教授)
最近各媒體大幅報導央行副總裁陳南光撰文擔心房市過熱,房市產生泡沫現象,而且房地產業並非火車頭產業,且幾乎沒有「財富效果」,房價持續上漲,將影響總體經濟發展。尤其看到南韓及香港例子,若是政府未能超前部署,防範金融循環風險,未來房價上漲預期一但確立,任何總體審慎政策工具皆難以撼動房價不合理的飆漲趨勢。
前兩天財政部長蘇建榮接受立委質詢,亦回應為避免房市過熱,需要跨部會合作,建議實施「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
基本上,我完全同意央行陳南光副總裁及財政部蘇建榮部長的看法。根據我們過去長期研究台灣房地產業對總體經濟的影響,發表在嚴謹的學術期刊上,發現不論從投入產出的關連效果,或是從總體經濟景氣循環的領先指標來看,房地產從來就不是火車頭產業。
有關房市泡沫現象,根據學術界對泡沫的界定,多從「房價所得(負擔能力)」或「房價租金(使用價值)」來衡量。然而根據我們長期研究結果,也多發表在國內外知名學術期刊,發現台灣房價的確長期存在明顯泡沫。然而問題關鍵是房價泡沫是否過大?會不斷膨脹造成破裂(硬著陸)?還是逐漸受到適當的監管泡沫逐漸消風(軟著路)?日本是早期最明顯泡沫過大而破裂的前例,至今二、三十年來長期受到房市泡沫的影響,不但房市長期持續不振,總體經濟更受到嚴重打擊。
整體熱絡個案差異仍大
至於最近房市是否有過熱現象?不論根據國泰房地產新推個案的價量指數、清華安富中古屋房市價量指數、信義房價指數、實價登錄資料、房屋買賣移轉登記、新建房屋的建造執照與使用執照、房屋貸款新增金額以及各個不同單位所進行的購屋需求者信心調查報告,以及土地銀行的房市專業調查報告,所有的資料均顯示最近房市的確有明顯熱絡跡象。
然而是否是全面過熱現象,仍因不同的地區、產品、價位,甚至不同建商與個案而有所差異。換言之,整體房市看似熱絡,但個案差異仍不小,其中小宅低總價產品以及許多重劃新興地區,很清楚的已經看到有明顯過熱現象,非自住客也多開始蠢蠢欲動,投資客的紅單炒作及投資相關講座宣傳,也紛紛重現房市。
因為部分產品及地區已有明顯過熱現象,使得有不少自住需求者,因受到投資炒作及媒體宣染所影響,焦慮房價未來會持續上漲,甚而擔心買不到原本有意的個案,雖然認為房價過高不合理,但仍被迫匆促進場購屋。如此一來,是否會因此產生當前房市持續擴散氛圍,一發不可收拾,令人關注與擔憂!
為避免房市泡沫持續擴大,最後產生破裂硬著陸的風險,建議中央及地方政府各部門及金融單位應本於職責,各自發揮其功效,多管齊下,循序漸進,讓房市扭轉,趨向健康合理。
非自用購屋增貸款利率
內政部及地方政府應充分掌握資訊,健全房屋市場資訊,不容個案誇大扭曲欺騙消費者;財政部、國稅局及地方政府應落實稅制改革,避免業者及非自住多屋者的囤房及逃漏稅,抑制投資炒作行為;央行及金管會應加強實施選擇性信用管制,特別應針對非自用購屋者降低其貸款成數,並考慮增加其貸款利率,以降低銀行風險,同時可減緩投資誘因。
房市過熱的隱憂已是許多房市專業者的共識,的確值得政府及金融機構予以重視!政府相關單位及金融機構應及早因應提前部署,以避免房子泡沫破裂,讓房市得以軟著陸!若能避免房市過熱,將過多的房市資金引導到股市或其他傳統與科技新創產業,不但可提升總體經濟的成長,而且可以増加就業機會,提升大多數人民所得,合理降低房價,減少人民生活壓力、提高國民消費能力及生活品質。懇切期盼政府及金融單位的積極作為,國家與人民是幸!
————
央行副總裁陳南光於銀行家撰文
https://yns.page.link/ekSY6
財政部長蘇建榮回應立委質詢新聞報導
https://house.udn.com/house/story/5886/4930741
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20201013/FHKUDJJRFZE3VK6NWPUTPF3QDU/
促進性擴散例子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春秋戰國時期為什麼會出現百家爭鳴的原因|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在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是思想和文化最為輝煌燦爛、群星閃爍的時代。這一時期出現了諸子百家彼此詰難,相互爭鳴的盛況空前的學術局面,在中國思想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使這一時期成為中國歷史上諸子百家政治學術思想大融合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社會結構急遽變化,社會矛盾異常尖銳,兼併戰爭接連不斷,文化思想空前活躍。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大多出現於這個時代,構成了中華文明的精華和基礎。
這個時期,一個重要的現象,就是知識分子——「士」階層的出現和活躍。
「士」階層是如何產生的呢?西周之時,學校都是官府的。《周禮》明確規定,「古者學在官府」。那時的史官,既是官府的官吏,又是學校的老師。章學誠先生說:「三代盛時,天廠之學.無不以吏為師,《周官》三百六十.天人之學備矣」。說的就是「學在官府」的情形。即夏商周王代,官府完全控制著學校,學必須以官吏為老師,各種各樣的學問,都要向官府有關主管的官吏學習。比如,要學習法律,《周禮·地官》記載「受法於司徒」。即向司徒之官學習法律。但是,並非任何人都可以進學校學習,只有王公貴族的子弟才有資格。一般人是不能掌握文化知識的。周平王東遷,天子的地位衰微,出現了「禮壞樂崩」的形勢。一些「王官」便散入各諸侯國,有的則流落民間。「學在官府」局面的打破,使私人辦學蓬勃興起,入學條件西周時大力改變,像孔子所辦的私學提倡「有教無類」,教育的對象不分貴賤等級,只要學生送給他「束俯」(一串臘肉)作為學費,就可以了。這樣便大大擴大了受教育者的範圍,因而有學問的人多了起來。這些人就是所謂的「士」。「士」的成分很複雜。他們分屬各個階級。「士」可以經人推薦而擔任官職。很多有經濟基礎的人棄農為士,而私人辦學的發達,提供了這一條件。
「士」階層的活躍,和當時社會的「養士」之風的盛行,有密切的關係。春秋時代已經開始「養士」,而戰國時期更為盛行。各諸侯或大夫除了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加強自己的實力外,為了逐鹿中原,統一中國,十分需要借重士的力量,因此紛紛「養士」,形成了一種社會風氣。如春秋晚期,齊國的田常,早在齊景公時就施惠於「士」。每殺—頭牛,僅取「一豆(四升)肉」,其餘的都用來供士食用。每到年底,田常僅取「二制」,即兩匹布帛,其餘的分給「士」做衣服穿。又如戰國初期的魏文侯草賢禮士,他周圍有一大批知識分子。戰國中期.齊威王、宣王之時,在都城臨淄西門外設謖下學宮,招探天下文人學士,在那裡講學和著書立說.議論朝政。後來的「四公子」,即齊國的孟嘗君、魏國的信陵君、趙國的平原君、楚國的春申君,他們「養士」多達幾千人。戰國後期秦國的呂不韋,也有「食客三千」,多為有一技之長者,「士」中許多優秀人物受到重用,甚至出為卿相,如商鞅、吳起等,學術活動也受到鼓勵和資助。
此外,當時諸侯各國致力於富國強兵,對學術研究採取寬鬆的政策也有密切的關係。特別是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對「士」往往都採取寬容的政策,允許學術自由。這就為「士」著書立說、發表個人的意見,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從而大大促進了戰國時期的思想解放。
百家爭鳴的主要基地稷下學宮是最為典型的例證。
戰國時代,由於齊國經濟發達、政治開明,以及良好的文化政策,齊國君王給予士人的優厚物質待遇。吸引了當時幾乎所有的著名學派彙集稷下。而稷下學宮成為百家爭鳴的極其引人注目的學術場所。並使諸侯各國羨慕不已,紛紛效而仿之,幾乎無一例外,成為了當時的一種模式。
稷下學宮的創建與興衰歷史,基本上與田齊政權共始終,隨著田齊的強弱而興衰。學界比較普遍的看法是創建於田氏取代姜族,奪取齊國政權後的第二代國君齊桓公田午時期;發展於齊威王時期,興盛於齊宣王時期;中衰於齊憫王時期;中興於齊襄王時期;亡於齊王建,秦滅齊時。大約存在了150年,但對後世產生的深遠的影響直至今日。
既然稷下學宮是田齊王朝興辦的,其直接的原因是政治乃是需要。田氏代齊以後,歷代君主無不發憤圖強,勵精圖治,圖謀稱雄諸侯。稷下學士則是為田齊君王們的政治需要,製造輿論、設計藍圖、擬定典章制度。客觀上也是適應田齊統治的政治需要。因此,稷下學宮首先是一個智囊團性質的機構。其次,就是炫耀國力,標榜尊賢至士,吸引人才。這就為學術交流、文化傳播、百家爭鳴創造了優越的政治環境。故稷下學宮又具有社科院的性質。
「不治而議論」,是稷下學士的主要活動特點之一,這一特點體現了學官鮮明的政治性。「不治」,即「不任職」。雖有上大夫的頭銜但不但任實際職務。「議論」,就是議論時政、國事、治亂之策,為田齊統治者提供決策依據,以實現智囊團的功能。而他們的議論時政,是在寬鬆自由的政治氛圍內,對田齊統治者的政治活動提出批評意見和決策參考建議,沒有或者少有阿諛奉承、溜鬚拍馬的情況,所提意見及建議都是坦率的直言。
同時,稷下先生及其各派學者利用齊國提供的良好的環境與條件,潛心研討,互相爭鳴,取長補短,豐富和發展了各自學派的學說.促進了中國文化的大融合。這一時期產生了一大批不同學派的著作,有些著作在稷下得以豐富補充。即有黃老學派,也有儒家、法家、陰陽家等等。《漢書·藝文志》就記述了部分稷下先生的著作目錄。而稷下先生及各派著名學者薈萃稷下,往往是率領弟子門徒一併來的。稷下先生與各派著名學者在學宮傳道、授業、解惑,培養出了眾多的人才。比如荀子,15歲就到此學習,後來成為了稷下的學術大師。而孟子兩次入齊講學,時間長達三十年,被授予上卿。據《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記載,齊宣王時稷下學宮有「數百千人」,其戶下不乏有成就者。對一些有成就的人才,往往被齊錄用為各級官吏,直接參與齊國的政治活動,《戰國策·齊策》對此有所記載。
劉向《別錄》記載說;「齊有稷門,城門也。談說之士期會於稷下也。」這所說的就是指各派學者的定期學術例會。在例會上,各學派推薦出他們學派的代表,闡發學術觀點和政治主張.批駁與他們觀點不一致的學派。這實際就是為各學派提供學術交流與爭鳴的機會,以便更好地豐富、發展他們的學說,獲得政治上的重視。但他們爭鳴的議題非常廣泛,既有不同學術觀點的潔難,又有不同政治主張的闡發,也有對宇宙奧秘的思考。稷下學宮作為戰國百家爭鳴的主要園地,而這類學術報告例會則是百家爭鳴的集中體現。
無論在戰國早期魏國的「西河之學」,或是戰國中期齊國的謖下學宮,還是戰國晚期呂不韋以三千門客編撰《呂氏春秋》,所實行的學術政策都是寬容的。各國對「士」給以十分優厚的待遇,而其中以齊國威王、宣王時期的謖下學宮尤為突出,是當時的學術文化中心,百家爭鳴的發源地。田齊政權雖然倡導黃老之學,但對各家各派的學者並不排擠打擊而是兼容並包都受到禮遇。學者們可以自由講學、著書立說和隨意議論政事。比如儒家大師孟子與齊威王、宣王的政見是不同的,但在謖下學宮都受到重視,爵祿都是相當高的。齊宣王多次向盂子問政,甚至象齊伐燕這樣的重大決策,也向孟子徵求意見。後來終因為彼此政見不合,孟子離開齊國。但齊宣王還儘量輓留他,「欲中國而授孟子室,養弟子以萬鐘」,即打算給孟子建造一座房,並資助其辦學。
由於春秋戰國諸侯對「士」的寬容政策,允許其「合著留不合則去」。「士」就好像自由的鳥那樣,可以「擇木而梧」,從而促進了各國的人才流動。比如商鞅在魏沒有得到重用,聽說秦孝公「廣令國中求賢者」,於是西入秦,求見秦孝公,終於委以重任。又比如鄒衍本是齊國人,在謖下學宮位在上大夫之列,他不滿齊滔王的暴政,而到了燕,成為燕昭王之師。在齊襄王時,鄒衍又回到謖下學宮,並在齊王建時作為齊國使者出使趙國,而從未受到非議。又如吳起一生中曾在魯、魏、楚等國為官,每當遭到誣陷,便另投明主。如此等等類似的例子還很多。春秋戰國這種待殊歷史環境,對諸於百家的形成和「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創建了良好的條件。
在學術自由的環境中,謖下先生們敢於衝破舊傳統的思想束縛,敢於探求和創新的精神得到發揚,大大促進了學術的發展。因此,各家各派的著作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各種觀點紛然並存,各種針鋒相對的辯論時有發生,這就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學術繁榮景象。
百家爭鳴出現的原因概括起來是以下幾點因素:
其一,政治因素。當時處於社會大變革時期,社會動盪不安,各諸侯國林立紛爭。各諸侯國的國君為了在爭鬥中取得霸主地位,競相招賢納士,運用不同思想學說以使自己的國家富足強大起來。這便給百家爭鳴創造了一個寬鬆的學術氛圍。
其二,經濟因素。當時經濟有了極大發展,這使得有某些人成為有閒階層,有時間從事自己的學術活動。
其三,科技因素。科學技術取得了較大進步,如天文學、數學、光學、聲學、力學、醫學等方面在當時均達到較高水平。這些科技成果標誌著人們認識水平的提高,豐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質生活。
其四,文化因素。當時「天子失官,學在四夷」,其結果是打破「學在官府」的局面,使原來有貴族壟斷的文化學術向社會下層擴散,下移於民間(這種歷史現象被稱為「文化下移」),致使「私學勃興」。
其五,學術自由因素。各學術團體於政治權勢是相對於獨立的。他們雖從不同的社會集團的利益出發,紛紛著書立說,議論時事,闡述哲理,各成一家之言,但是他們並非政治附庸,依附於某個政治權勢集團,而是「用我則留,不用我則去」。
此外,各個學派之間、同一學派的不同流派之間,既相互鬥爭又相互學習和借鑑。這也是促成百家爭鳴的另一重要因素。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促進性擴散例子 在 台灣主權和平獨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https://www.facebook.com/1530771093/posts/10215422278340071/?d=n
第一批武漢台商終於返台,因為一例確診,不眠不休的陳時中部長還哽咽自責,所有防疫人員真的都辛苦了。儘管輿論對於這些高度染病風險的台商頗有微詞,他們終究是我國國民,人能平安回來最重要。
由於口罩新產能預計要一個月後上線,政府現在的戰略很清楚,就是抑制疫情擴散與避免恐慌蔓延。強化宣導、口罩配給、請假規則、延後開學等措施陸續上線,用這兩週的延長假期,降低潛伏期交叉感染的風險,算是盡可能周延的作法。
輿論罵歸罵,挺過這兩週春節收假的潛伏期,再撐一下等到口罩增產,之後就能稍微喘口氣,等待疫苗的開發。台灣已經做到分離病毒株,之後和國際團隊合作,可望加速疫苗研發及生產。防疫工作演進到這一階段,政府確實是該做的都做了,實在慶幸這裡是台灣,而不是亂傳偏方、社會信任瓦解的對面那個國家。
當然還是建議一下大家,沒有必要用口罩的話盡量多洗手即可,把口罩讓給體弱者、工作需要的人,以及病患。防疫的話題就講到這邊,本專頁重點還是在講政治。今天看到一篇有趣的小報導,是關於武漢台商返台後,媒體訪問台北市家長會長協會總會長徐正文:https://reurl.cc/6goYeZ
一般人看完這篇都不會有特別想法,頂多會困惑一下,台商回台關「家長會長」什麼事?為什麼是這個人出來受訪?答案是,這名家長也是台商。但他不是什麼普通小台商,而是深入多家公司核心的大台商,也有各式各樣橫跨兩岸的政治身分。
這些政治身分包括: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多個分會的常務理事(上頭是中共統戰部)、北京市政協港澳台僑工作顧問(上頭是全國政協)、全國台胞投資企業聯誼會常務理事(上頭是中共國台辦)、上海長寧海聯台胞委員會主任、國民黨中央委員暨台商黨代表、國民黨黃復興黨部顧問、多個韓國瑜後援會粉絲團的創立者⋯⋯
是不是多到有點傻眼?沒關係,反正有附關係圖,大家可以放輕鬆慢慢看。
除了政治身分,徐的商務也與政治活動高度相關,比方說他在微信開的電商會幫中共做宣傳、他的創投事業多是兩岸資金。徐是國民黨員,他跟選汐止區的李永萍頗有淵源(兩人是立委初選對手,但私底下關係不錯),而且徐跟一些紅色小黨往來密切,所以跟張善政(連結到中華民族致公黨)、張安樂(連結到中華統一促進黨)有一些組織裙帶的間接關係。
徐正文的家長會長身分,也跟政治活動相關。之前徐曾經用家長會交流之類的名義,促成上海黃浦區教育局長吳剛來台灣。他還在粉專「鋼鐵俠徐正文」高調上傳合照。猜猜看那篇貼文第一句話是什麼?正是某市長最愛掛在嘴邊的「兩岸一家親」。
這些紅色滲透協力者的生活,真的很多采多姿喔。
這一次徐正文出來講話,其實就是他平常在做的工作。徐長期代言「台商」這個群體,大力影響「台商」在媒體上呈現的意見。雖然這次徐贊同政府的返台安置作法,但醉翁之意還是在佔據兩岸紅利,讓台商去對岸賺錢不用承擔罵名,出事有台灣可以回,政宣與選舉時則協助國共。
(噢對,藍營正在試圖帶風向,說武漢台商能包機回台全是國民黨功勞。)
代表台商掌握媒體話語權,默默推動實質促統工作,貨出得去人回得來,其實就都是為自己考量而已。筆者這篇不是只為了批判紅色滲透的協力者,而是用具體例子說明中共對台滲透的節點。像徐正文這樣的台商節點,即使這次配合防疫,未來還是會繼續促統,那我們該怎麼辦?
瘟疫威脅、商業控制、軍事恫嚇、政治滲透,這些苦果我們已經嚐得夠多,雖然不可能完全斷絕對中往來,但是必須短中長期漸次調整人員物流金流的風險,讓台灣遠離失去紅利、危險叢生的中國。
這次台商回來帶有病毒風險、不回來又有政治綁票(被困在封城區域)的問題。這次武漢病毒最嚴重的話,中共可能會垮台(眼下可能性非常非常低),但無論怎麼發展,台灣都得要檢討兩岸往來的模式,不能再讓台灣像馬八年那樣,無防備地暴露於高度的中國風險之下,至今防不勝防。我們不要讓這種事於未來一再發生。
-
想看更多紅色滲透案例,請先點入台灣講義-徐正文彙整
https://reurl.cc/XX1Npe
想支持恕我寫更多文章,請加入募資計畫:
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support-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