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書》三部曲】
睇岩井俊二的《最後的情書》,無法不抱著比較的心情。與25年前他的成名經典《情書》比較,與兩年前由他導演、陳可辛監製的中文電影《你好,之華》比較。所以,強烈建議,如果想認真地看此片,最好先看《情書》和《你好,之華》,或者,像我看完《最後的情書》後,再上網重溫之前兩部電影。
再看畢三片後,我覺得岩井俊二可能希望觀眾把《情書》概念放下,想到最好就是自己向自己的經典致敬,所以,這應該真的是"last letter"了。
我兩年前已經看過《你好,之華 》,與今次的日文版《最後的情書》,從頭到尾劇情、人物幾乎完全一樣(註/劇透:有什麼不同之處?),地點由大連/上海搬至宮城縣仙台地區/東京,而大連是導演母親出生地,仙台是他的家鄉,致敬之情明顯。加上在《最後的情書》出現《情書》主角中山美穗和豐川悅司扮演一對夫婦的cameo(在《你好,之華》的胡歌和譚卓),更是終極致敬,不過,如高建兄所言,「既是岩井給粉絲的禮物,也是給粉絲開的玩笑,給回憶的致命一擊」,《情書》迷要打醒精神留意了!
整體來說,《你好,之華 》比較黑暗、憂鬱(始終是中國東北為背景,尤其主角中學年代大陸較貧窮的日子),《最後的情書》較多色彩、陽光、帶有希望,松隆子的演繹也比周迅多些喜感,少些鬱抑;日版男主角是男神福山雅治,慶幸沒有重現中版男主角秦昊的頭髮造形。故事中重要的兩位要分飾兩角的年輕女演員的演出,中版的鄧恩熙和張子楓,實在比日版的廣瀨鈴和森七菜出色。
始終,《情書》已是神級經典,《最後的情書》沒可能超越,而《情書》的故事其實更簡單,它的成功,不少來自當年處於最fit狀態的中山美穗,加上導演利用到盡的北海道和關西高山浪漫美麗景色,先入為主。《你好,之華 》在這方面完全沒有靚景可言,導演擅長觀感上的浪漫打了折扣,在《最後的情書》中導演才在故鄉仙台景色再下些功夫,但夏天的宮城,仍不能與《情書》的雪景、slo-mo氣氛比較。也許,導演不想觀眾作這些比較,還是用喪禮、圖書館、感冒這些場景和情節,和親自製作的悠揚配樂,逗一逗觀眾的回憶,寫下《情書》最後一章。
兩年前給《你好,之華 》的短評:
https://www.facebook.com/CharlesMokOffice/posts/2075325479201435
註(有劇透):兩部最後情書有何不同之處?中版女主角的丈夫是個kidult,沒有形容他的職業,日版中是個在家工作的漫畫師(庵野秀明客串自己?),性格上也是日版比較likable。但人物中最大分別是,中版裡姐姐的小兒子,變成了妹妹的小兒子,因此日版也把中版中描述小兒子鬱在心內不能接受母親逝去而離家出走的一段戲,完全刪去。
#光影評 Kin Ko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