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延平郡王祠一開始可能不是祭拜延平郡王嗎?(上集)
鄭成功文物館 #館舍升級小揭秘
位在臺南市開山路的鄭成功文物館,其所在地也是清治時期最早的官祀延平郡王祠;如果說到在臺灣超過百座拜祭與紀念鄭成功的廟宇,臺南市的延平郡王祠無疑是最正統的一座。
這座具有 300 多年歷史的「延平郡王祠」是從「開山王廟」改名而來,但其中有個天大的誤會:現在我們慣以「開山王」作為鄭成功的美名,其實原本「開山王廟」並非紀念鄭成功?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可以先談談「延平郡王祠」的改名故事:
清末臺灣南部瑯嶠地區發生接連發生「羅妹號事件」、「八瑤灣事件」、「牡丹社事件」,讓臺灣南部沿海地帶十分不平靜,從羅妹號事件美國商船誤觸瑯嶠,到牡丹社事件的日本人出兵,來來去去的船隻引起清廷對臺灣軍防的重視。同治十三年(1874)冬,欽差大臣沈葆楨到臺灣籌辦防務,奏准將「開山王廟」改建為「延平郡王祠」,以表達鄭成功的「開臺之恩」。
有趣的是在明鄭亡後,高舉反清復明的鄭成功,明明被大清政府視為「逆賊」,卻在牡丹社事件後受到清朝「扶正」,強調鄭成功是「明室遺臣」而不是清政府的「亂臣賊子」,或許就有當時的政治考量:面對曾來犯的日軍,有意淡化生母為日本人的鄭成功與日人之間的連結,強調鄭成功的漢人身分。改名後沈葆楨在隔年與官民籌募經費興工,將開山王廟擴展興建成「福州式」建築。
從這個「被改名」故事,可以看出鄭成功是有意被塑造為「開山王」的;而從下面的文獻記載也可以看出,其實最早之前「開山」並不是專屬鄭成功的稱號。那「開山王」有可能是誰呢?則有以下幾種說法:
康熙末年的《臺灣縣誌》曾寫到另一間位於西定坊之開山宮「祀吳真人」,吳真人即為保生大帝。推測或許是因為建造年代早,所以東安坊的開山王廟與西定坊的開山宮,才以「開山」稱之;又從開山王廟早年的祭祀禮儀帶有除瘟驅疫的功能來看,所祭拜的也可能是漳泉人士拜祭的王爺。
而現址為「延平郡王祠」的「開山王廟」,在清乾隆、道光年間的志書曾記載「不知何神」,經寫志書的官員們加以推測,認為可能是隋代武將陳稜。此後清末至日治時期,開山王為陳稜的說法已經廣被臺南在地的鄉鄰父老們所接受了,因此《臺灣日日新報》中亦記載「開山王廟乃祀陳稜。非祀今之鄭成功也。相傳二百六十餘年之久,鄉鄰父老至今猶盛稱之,曰開山王」。
回到開山王,不管開山王廟祭祀的神明到底是誰,至少我們能從記錄中看出至少在清末日治時期,當時人們記憶中的開山王還並非鄭成功。「開山王」可能不止是對於鄭成功的美名,更是乘載著各時期民間的信仰與寄託。
300 多年來,「開山王廟」歷經多次改名,建設中也能從各種人為痕跡看出其中的變化。這個地方乘載著民間的信仰與寄託,更是受到當時政治局面、文人、民間的多方期待而來,我們可以在現在的延平郡王祠,看出由不同群體創造的傳統逐漸疊加和轉換的過程。
延平郡王祠甚至在日治時期時又變成「開山神社」,這個我們下回待續。
⚑ 圖片提供 /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延平郡王祠內奏准為官祀錄匾,祠內沈葆楨題的對聯中寫道:「開萬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遺民世界;極一生無可如何之遇,缺憾還諸天地,是創格完人。」
⚑ 主要參考資料 / 〈傳統的重塑與再現:延平郡王祠與地方社會〉陳麗華,2013
#鄭成功文物館升級計畫
相信近來《斯卡羅》上映後,觸發不少朋友對於臺灣土地上所發生的大小故事產生進一步了解的興趣。位在延平郡王祠的鄭成功文物館(臺南市),也將在明年底升級改名。面對館舍本身深遠的歷史紋理,將更宏寬的從漢人移民、民間信仰的角度梳理自身脈絡,定位為「臺南的歷史博物館」,重新展示城市的歷史文化。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哥文,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保和宮 #三十六天將 #大道公 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che_wen_/ 我的FB:https://www.facebook.com/TigerWenng/...
「保生大帝三十六官將」的推薦目錄:
- 關於保生大帝三十六官將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保生大帝三十六官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保生大帝三十六官將 在 東港東福殿城隍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保生大帝三十六官將 在 哥文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保生大帝三十六官將 在 廟會小學堂- 保生大帝36將官的由來,我們的認知可能是錯的 ... 的評價
- 關於保生大帝三十六官將 在 三十六官將的故事 :: 全台寺廟百科 的評價
- 關於保生大帝三十六官將 在 保安宮三十六官將的原因和症狀,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保生大帝三十六官將 在 「救生」之前先敬拜「保生」 - 臺灣堯舜禹文化學會 的評價
保生大帝三十六官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願靈安尊王庇佑萬華,疫情能早日消除。
2021年5月20日中午,臺北市萬華區貴陽街二段218號,艋舺青山宮。(張哲生 攝)
肇建於1856年(清咸豐6年)的艋舺青山宮,坐落於台北市萬華區貴陽街二段218號,主祀青山靈安尊王,於1985年經內政部公告為國家三級古蹟,現為直轄市定古蹟。該廟自清領時期以來就是艋舺地區泉州三邑人的王爺信仰中心,每逢靈安尊王聖誕日(農曆十月廿三日)的前夕(農曆十月二十日至廿二日),皆會舉行隆重的祭典活動(暗訪與遶境),令整個艋舺地區熱鬧非凡,因此被稱為「艋舺大拜拜」。
艋舺青山宮坐南朝北,為三開間三進兩廊的格局,廟身與鄰屋毗連,前方緊臨鬧街,為一縱深狹長的街屋。建築本身以石雕雕工細緻著稱,華麗壯觀,廟規模雖然不大,在建築藝術價值上,並不亞於鄰近的艋舺龍山寺;正所謂「廟不必大,有仙則靈」,艋舺青山宮與艋舺龍山寺、艋舺清水巖祖師廟,並稱為艋舺三大廟。
傳說靈安尊王原是三國時代孫權裨將張梱,為福建惠安的地方官,十分勤政愛民,死後葬於青山山麓,因為經常顯靈照護百姓,有一次甚至為朝廷擊退敵軍,因而被敕封為靈安尊王,俗稱青山王。而青山宮的創建則是源於清朝咸豐4年(1854年)發生的一場瘟疫,當時艋舺聚居著許多來自福建泉州惠安縣的中國大陸移民,面對災病來襲手足無措,其中一名惠安漁民帶著大家的期望匆匆返回福建,請來家鄉長年信奉的青山王神像,希望藉助祂的神威弭平瘟疫。而就在經過現今青山宮廟址時,神轎突然「定格」再也無法前進,罹病者聞訊紛紛前來祈禱求助,據說頗為靈驗,民眾當下決定集資在此設廟,兩年後完工,信徒倍增。
人們從此深信靈安尊王具有消除瘟疫的威靈,且與城隍爺同樣是掌理陰間法律的「司法神」,因此配祀的神也相似,除了范謝將軍,還有將人間縣衙巡捕官「神格化」的監察司、長壽司、獎善司、陰陽司、福德司、罰惡司、增祿司、速報司以及枷將軍、鎖將軍、八家將等,在艋舺地區是深具影響力的地方廟宇,特別是在每年青山王壽誕的前三天,都會舉行夜巡等「迎青山王」祭典,是一年一度的「艋舺大拜拜」,更是當地最有特色的節慶活動,連外國觀光客都慕名而來。
迎青山王祭典之肇始,深受靈安尊王消弭1850年代的瘟疫、蟾蜍精與1904年的鼠疫等說法之影響。當時遷居艋舺的泉州惠安移民,為感念所信奉神祇顯靈除疫鎮煞,庇佑信眾度過種種天災和族群衝突,於是在艋舺青山宮舉辦廟會活動以酬謝神明;另一方面,亦藉著年復一年的年度例行祭典,加強其神格印象,後來更演變成三邑移民凝聚地方社會力量的王爺信仰中心。
迎青山王祭典從農曆十月二十日開始,為期三天,在祭典前夕(農曆十月十九日)會先迎請艋舺青山宮附近的艋舺清水巖清水祖師、艋舺龍山寺觀音佛祖、台北天后宮天上聖母等閤艋神尊,蒞臨艋舺青山宮作客和看戲。然後在農曆十月二十日、廿一日兩天,分別於南、北萬華區進行「暗訪」,以達到探查陰陽界、緝捕兇神惡鬼,和驅逐邪穢之目的。
所謂「暗訪」,是指神明在夜間出巡,一般相信「深夜問題多」,黑夜裡的人慾特別浮動,因此神明在夜間出巡,才能真正察惡揚善,除暴安良。暗訪隊伍約從夜間六點多出發,每晚遶行半個萬華區,鑼鼓喧天的陣勢用以張揚神威、掃除邪惡瘴癘,隨行護駕的部將牛頭馬面、家將判官、七爺八爺個個姿態威厲;傳說中,不管是驅魔平妖還是鋤奸去惡,只要青山王親自出馬,沒有擺不平的。暗訪之夜,為了恭迎青山王出巡,艋舺青山宮附近街頭四處搭起了臨時舞台,高掛燈綵,除了各種民間遊藝陣頭與樂隊,連信眾也組成浩浩蕩蕩的隊伍隨香遶境,一邊迎接暗訪的同時,老老少少亦濟濟一堂吃喝笑鬧著,彷彿像是過年一般洋溢著喜氣。
農曆十月廿二日的「迎青山王」正日遶境是祭典的重頭戲,參與贊境活動的單位也比暗訪大幅增加,但無須先至艋舺青山宮參禮,而是直接前往集合點,於上午十點出發。踩街遶行萬華區全境的隊伍大致包括:報馬仔和土地公轎在內的頭陣、艋舺青山會、艋舺龍山寺、西門町的台北天后宮、其他境內暨各地交陪宮廟神轎和軒社陣頭、艋舺義軒社、艋舺鳳音社、艋舺義安社、艋舺義英社、儀仗隊、八將團,以及壓軸的靈安尊王神轎等,有時候藝陣數目可達兩百多個。
在以前,遶境沿途的家家戶戶會擺設香案和供品祭拜,辦桌和流水席宴等,規模非常盛大轟動,俗稱「十月二二」或「艋舺大拜拜」,為台北三大廟會之一。(註:台北三大廟會包括大稻埕霞海城隍祭、大龍峒保生大帝出巡,以及艋舺青山王遶境)
經過了連續三天的迎青山王祭典後,在農曆十月廿三日的靈安尊王聖誕日,廟方會在廟埕為當天生日的靈安尊王舉行祝壽法會,然後一連串的祭祀活動才算告一段落。
艋舺青山宮這項已逾百年歷史的暗訪暨遶境活動,已於2010年經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公告為民俗及有關文物文化資產予以保存。
保生大帝三十六官將 在 東港東福殿城隍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09年國曆12月29日週二中午,約2千人的隊伍在東港共和社區廣場,享用東港在地美味飯湯(一份約130元);屆時12月28日、29日兩天,共和社區廣場將禁止停車,今日提前一週用告示牌提醒各位車主,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恭迎鳳邑舊城城隍尊神暨十三角落境主,預㊗️活動順利圓滿完成、合境平安。
《國曆12/29日 出巡東港路線》
約中午至東港共和街下車(午餐)-餐後巡境→東港東隆宮→鎮靈宮→共善堂→東隆壇→朝隆宮→福安宮→東福殿城隍廟《駐駕》
《國曆12/30日 早上6:00起駕 》
東福殿城隍廟→鎮海宮→車巡恆春
《12月29日出巡轎番、陣頭》
{鳳邑舊城城隍廟出巡旗、路關牌、執事團長老}
{自問心大算盤}
{東港東福殿城隍廟盧王千歲}
1.先鋒官-覆鼎金保安宮中壇元帥/開路鼓、佳興宋江陣、王馬、轎前吹
2.鳳邑舊城城隍廟陰陽公/天師鍾馗陣
3.洲仔清水宮清水祖師/開路鼓、北管
5.菜公豐谷宮神農大帝/開路鼓、鳳鳴跳鼓陣、宋江獅陣
6.龍目井龍泉宮天上聖母/開路鼓、二十六節紅龍陣、鼓吹
7.內惟青雲宮保生大帝/開路鼓、冠麗跳鼓陣、惠德醒獅陣、轎前吹
8.內惟鎮安宮池府千歲/開路鼓、公背婆、龍王水族陣、牛犁陣、客家採茶舞、鼓吹
9.新吉莊北極殿北極玄天三上帝/開路鼓、現代舞陣、技術舞獅陣、轎前吹
10.新莊仔青雲宮保生大帝/開路鼓、山地舞、冠美跳鼓陣、潮州六姊妹素蘭陣、鼓吹
11.埤仔頭鎮福廟福德正神/開路鼓、跳鼓陣、八仙陣
12.廍後北極殿北極玄天上帝/開路鼓、電音三太子、技術龍陣鼓吹
13.店仔頂慈德宮福德正神/開路鼓、北管、十二班進士
15.店仔頂慈德宮天上聖母/同興社大班鑼鼓、千里眼、順風耳將軍
16.左營豐穀宮天上聖母/開路鼓、北管
17.左營豐穀宮神農大帝/二十六節金龍陣、十二進士、鼓吹
18.左營元帝廟北極玄天上帝/宋江陣、十二進士、鼓吹
19.鳳邑舊城城隍廟福德正神/水牛陣
20.鳳邑舊城城隍廟註生娘娘十二婆姐
{東港東福殿城隍廟城隍尊神/東港鳳邑二十四司}
21.鳳邑舊城城隍廟/謝范將軍、城隍尊神/王馬、旗牌、大甲哨角團、東港大漢樂團、十二班進士、轎前吹
#木日水巷
保生大帝三十六官將 在 哥文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保和宮 #三十六天將 #大道公
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che_wen_/
我的FB:https://www.facebook.com/TigerWenng/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4kIgfluOkc/hqdefault.jpg)
保生大帝三十六官將 在 三十六官將的故事 :: 全台寺廟百科 的推薦與評價
全台寺廟百科,保生大帝之三十六天官: 保和宮神將會所屬的神界,共有十二尊是保生大帝所屬的三十六官將之列 ... ... <看更多>
保生大帝三十六官將 在 「救生」之前先敬拜「保生」 - 臺灣堯舜禹文化學會 的推薦與評價
配有三十六官將為其部屬。通常保生大帝是指宋人吳夲,然而亦有所謂的「保生三真人」信仰,認為孫思邈、吳夲、許遜三位醫學家,都是吳真人在不同朝代的 ... ... <看更多>
保生大帝三十六官將 在 廟會小學堂- 保生大帝36將官的由來,我們的認知可能是錯的 ... 的推薦與評價
36 將官是因保生大帝的慈悲醫行讓玉皇上帝感動,特敕命黃醫官、江四使、青巾真人等協力輔佐,驅除人間病殃。並非民間所說36將官原是玄天上帝的部屬,因故而留在保生大帝身旁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