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土耳其回來超過三週了。最近大家正在中秋節的南北交流中,我想來把後疫情時代交通防疫經驗與觀念做個分享。
背景交代:
1. 土耳其在今年初開始接種中國科興疫苗,目前63%民眾至少接種完一劑,50%已完成二劑疫苗,有些已接種「第三劑」;所謂「第三劑」其實是發現科興疫苗無法抑制住疫情,緊急改接種BNT(老闆是土耳其裔);目前土耳其政府正在「鼓勵接種第四劑」😅。
2. 我抵達土耳其時,土耳其每日確診約一萬九千到二萬例;國會議員很豪爽的說「我們國會一半都感染過了,我也是。」我在拜會過程只有一對醫師夫妻(也曾全家感染)有在注意社交距離、消毒雙手。
3. 機場規定要戴口罩,公共場所也規定戴口罩,不過一般民眾尤其首都之外,口罩比較常在下巴;土耳其人有邀請別人一起搭車的習慣,因此拜會時很難跟土耳其在地官員保持距離;聚餐沒有隔板,因為很多餅類,傳統用餐時手會接觸食物。
4. 我自己在五月底前完成二劑AZ疫苗接種,出發前依規定做PCR檢測(還因班機調整問題做二次😭)。
平常在台灣,因為病人比較少需要脫下口罩開口,我在門診的防疫裝備僅眼鏡和口罩;但頻繁洗手或是使用消毒液。
要搭飛機前其實我爬了很多在社團的台灣人文章,看到各式各樣的防疫裝備;我自己因為 盾牌牙醫史書華 送了我 #可愛貓耳朵面罩 ,機會難得(?),再加上善心同事給我護目鏡🥽;隨身攜帶酒精噴瓶,乾洗手。這些就是我的搭機裝備。
我在來回飛機上(包括轉機)並沒有特別穿防護衣;僅好好戴好口罩(醫護專業,不戴好不習慣),護目鏡和面罩擇一使用。 覺得耳朵好辛苦😅。
我要提醒的重點就是:
👉 消毒你的雙手。沒有消毒乾淨前不要摸眼睛或鼻子或嘴巴。
飛行途中我照常飲食,也照常上廁所。
但是,飲食前必定消毒雙手,因為飲食必須拿下面罩,所以戴上護目鏡保護眼睛暴露在環境中;飲食過程中如果必須觸摸其他東西,包括 #按座椅調整鍵 #觸控螢幕 ,一定立刻以酒精消毒雙手,再繼續飲食。
飲食完畢,消毒雙手,戴上口罩。
其實空服員在疫情期間都非常辛苦,洗手間的清潔一定有維持;如果不放心的朋友,減少 #用手開門 的動作,改用肩膀或手肘,每一個人都會觸碰的門閂,碰觸之後立刻洗手或消毒雙手,使用洗手間之後,不要忘記在碰觸門閂和推門之後,用酒精消毒自己碰觸過的地方,保護自己之外 #也保護別人。
碰觸眼睛、鼻子和臉,常常是無意識的動作,這就是為什麼護目鏡或面罩很重要,因為在你睡著之後,再怎麼無意識,手也很難特別穿過口罩或眼罩或面罩去摸眼睛鼻子嘴巴。
必須擦嘴、摸眼睛、擤鼻涕(過敏人😭)之前都不要忘記消毒雙手。
在土耳其拜會過程很難不跟其他人接觸,尤其官式拜會很難不斷噴酒精或不與他人一起用餐,這時候,他人是否維持一定防疫措施,和你身體裡是否已有疫苗誘發的抗體,就非常重要。
👍 疫苗就是在防護裝備的縫隙與不足時,最後一個全面性的保護。
外科手術訓練的關係,醫療人員對於「乾淨」與「污染」的區別和敏銳度,已經幾乎是一種反射;所以保持哪些部分是「較無污染」區,和手碰到哪些是「可能感染處」,會有一定程度的行為制約;譬如我常常提到 #開門 #按電梯 #摸櫃檯桌面 這些行為,常常是大家無意識但是其實是「病毒污染」風險的行為。
入境台灣之後的隔離政策非常嚴格,但是這就是保護家人朋友與社會,在目前可以做的措施;即使我知道我自己打過疫苗,行動上依然必須小心再小心,但是沒有人能夠完全確定自己是否「完全沒問題」。
返台前3日內PCR,抵台後在機場的唾液檢體PCR,防疫計程車和防疫旅館的嚴密防疫措施,隔離第9天的快篩,隔離第12天的PCR,以及隔離期間和自主健康管理時期的每日體溫監測、簡訊回覆,這就是台灣防疫的紮實與努力。結束自主健康管理前我自己又做了一次快篩,14天隔離與二週內總共4次的檢查加上已完成二劑疫苗,學理上有非常強的證據顯示這是非常有用的防疫措施;自主快篩這次其實只是想要再證明一次,防堵這個病毒的方式,台灣的策略是正確的。
✅ 打疫苗,勤洗手,戴口罩;後疫情時代的生活與交流,我覺得準則一直沒變。
保盾外科手術口罩 在 蔣根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好友,早安!第一線的醫護戰士,這段期間的身心壓力確實相當大,昨日根煌也專程捐贈3000個防護面罩給予「新泰醫院」運用,以表達致敬與關心之意,由福營服務處蔣欣璋主任代表送達。
「新泰醫院」是福營地區重要的社區醫院,有許多支持根煌的中老年好友,都是就近在這裡看診、拿藥,進行外科手術,這般深耕地方的醫療院所,是在地鄉親的好伙伴,我們一定要做這些前線醫護人員最重要的後盾。
根煌的能力相當有限、不過我始終秉持人飢己飢的精神,積極奉獻,針對福營地區的服務,我也吩咐長子欣璋,一定要偕同服務團隊伙伴,身體力行「蔣到做到」,第一時間發掘市民好友的需求,以走動管理的積極性,提升各項服務工作的品質。
根煌再次提醒市民好友,疫情異常嚴峻——「不要拿生命開玩笑」,懇請您一定要減少出門,勤洗手、戴好口罩,保持自己與家人的身心健康,讓醫護人員集中火力照顧已經染疫的民眾,這就是我們能夠給台灣最直接的貢獻了——根煌與您一起努力,等待疫情平息的時刻早日到來!
保盾外科手術口罩 在 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作者是我以前醫院的同事。文章很長,但很清楚的說明醫材問題醫界反對的癥結和貿然實施後對整個國家醫療未來可能造成的深遠影響。
「在下持台灣醫師執照,拿的專科是家醫科,證號0005758,目前執照仍有效。自去年十月起停止執業,全職照顧父母,一如花旗前董事長管國霖為了照顧父親提早從職場退下。
針對醫材政策的變革,我的處境就是一個百姓,而每個百姓都有可能生病,A科醫師掛了B科的號就成了病人,以後台灣的醫療環境變得如何,所有人得一起承擔。
很多人沒聽過什麼叫『好心做壞事』,不了解一個小的變革有可能造成什麼蝴蝶效應,一聞議題,望文生義,失焦討論,殊為可惜。
如果有人好奇我的『台灣價值』儲值的夠不夠,在下可以分享,蔡英文總統過去聲勢最低迷的時候,在下曾自掏腰包近一百萬,買下她兩台『小鷹號』腳踏車,以示支持。
近日健保署署長李伯璋宣佈健保署將針對差額給付的醫材制定收費上限(簡稱天花板),引起軒然大波,舉國贊同與反對兩派對陣,煙硝濃厚。
衛福部長受到輿論跟長官壓力,倉卒間召開了會議,健保署副署長則頻頻放話搶攻新聞版面,健保署的小編在臉書上貼出許多說帖,但也隨即被嚴詞反駁。
先說結論:我最擔心的是,若此政策貿然執行,我老了若需開刀,想自費選擇原廠醫材,結果將被告知該醫材公司已放棄台灣市場,不在台灣販售,我只能選擇最便宜的幾種(如以健保署說帖為例,我可能就是選十五種中,最便宜的三種)。
我的命運被健保署宰制,他們說:現在就只剩健保給付這三種了,其他廠商評估利潤不夠,都退出市場,你就三選一吧。
我平常不玩錶,不玩車,不玩音響,這類花費是零,但如果有一天,我需要接受手術,我一定想自費買最好的醫材,我不想淪為只能三選一的窘境。
這個天花板將導致原廠醫材繼藥材之後退出台灣市場。追求頂尖技術的醫師們可能也因此沒意願留在台灣,因為沒辦法練新技術,(上述會議中,婦產科醫師施景中轉述與會骨科醫師發言:『人工髖關節美國已經用到六代陶瓷,而台灣目前用最多是三代,四代價格不好推廣,再設上限可能就沒了?』)
最後這些頂尖技術者可能移民美、加一展長才,有醫療需求的台灣人怎麼辦?
這個政策根本為淵驅魚。白話翻譯是:水獺想捉魚吃,卻把魚趕到深淵裡去了。
我們的未來式,是印度的現在進行式。
台灣如果和印度施行同一種政策,猶如坐在同一艘列車,他先施行,好比坐第一車廂,你慢施行,好比坐第六車廂。你不必等到最後一刻,才知道窗外風景,你可以去問問第一車廂的乘客,他們看到什麼風景?如果天崩地裂,你當然得趕快下車。
醫學博士,心臟科醫師張勝南投書提及『印度實施心臟支架價格上限』,結果『歐美支架不敵低價支架傾銷,紛紛退出印度市場,到最後印度只剩下國產支架可用。想要加價使用好一點的支架也買不到。』
張醫師幽默的自我解嘲說,我們的命運會不會跟印度人一樣,只剩下印度支架可以用,『不會,我們還有中國製的!』
矛盾的台灣人怎麼不想想,如果對中國製口罩尚有疑慮,那你有多少信心接受中國醫材呢?
那場會議,醫勞盟直播錄影了半小時,使資訊讓全國人民同步知情,記者嚴云岑報導『現場不贊成聲音四起』,事實上我得到的現場實況不是四起,而是兩造。(聯合報記者羅真比較持平,她寫下:「有少數與會者反對直播」)
一位是滕小姐,另一位反對直播的是消基會代表。
消基會經常舉起『民眾應知』的大纛,怎麼這時候反對直播?(陳部長最終打圓場,雖然停止直播,但以逐字稿的型式還原現場。)
四年前,健保署大砍藥價,一堆原廠藥紛紛離開台灣市場,在中華民國學名藥網站的一篇文章上,消基會曾這麼表態:『過低的藥價,可能會讓藥廠難以生存,或是退出台灣市場,造成民眾就算有錢也買不到的窘況。』
這次消基會怎麼不擔心:『過低的醫材價,可能會讓醫材廠退出台灣市場,造成民眾就算有錢也買不到的窘況。』
三年前,口腔顎面外科醫師李正喆在臉書發文提及:『一位早期手術患者帶有鈦金屬人工關節頭,,術後功能恢復良好;另一位近期才手術的患者卻沒有鈦金屬人工關節頭,,為什麼沒有?因為健保願意給付的材料費太低,,導致廠商不願意賠錢再進貨或生產,,因此全台大缺貨!』
近日皮膚科醫師邱品齊的臉書發文提及『這幾年皮膚科原廠藥膏陸續都慢慢退出台灣市場』,羅列已經消失的皮膚科藥物。
這回健保署說有跟各醫學會溝通一年半才推動天花板政策,結果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等三會聯合聲明表示過去開的會『並未針對差額自費上限訂定過程及程序進行實質討論』顯然健保署權力過大,專斷獨行,他們的權力必須被限縮,讓公正第三方取代他們的部分角色。否則看他們過往的表現,即使是善意,也一步一步把台灣推向地獄。
過去有幾位醫師立委,家中開的醫院沒人住院也請領健保給付。這種人我主張重罰,把既定的刑責都加倍更好。
但大多數在崗位上認真工作者,我們是不是該讓他們有一個安心執業的環境,有最精良的武器(醫材、藥材)可用,才能期待多贏局面。
緊事緩辦,我呼應兒科醫師錢建文投書說的:搶救健保,請即刻召開健康國是會議。
作者曾環球演講222場鼓勵公民思辨核電是否為台灣必要選項。為家醫科醫師,去年停止執業生涯,全職照顧父母(皆為慢性病患),空檔則勤加閱讀,撰寫推薦序,也以一己之力,每個月舉辦一場有獎徵閱讀心得活動,已超過五年。」
保盾外科手術口罩 在 一類與二類口罩差異在哪裡?... - 覓特創意科技Meet Tec Co Ltd 的推薦與評價
普通醫用口罩主要防護PM3以上的可吸入顆粒物,但是對於PM2.5以下的顆粒物基本相當於 ... 您好,此產品為醫療級口罩,而且擁有全台灣醫療級中最高級的外科手術D2等級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