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漏偏逢連夜雨的海地
講了一整個禮拜的塔利班,
今天終於要來統整海地地震後的狀況。
結果我昨天一查,
媽呀,海地真的慘,
不只有7.2級超大地震,房子通通倒的倒垮的垮,
幾天後竟然還來個傾盆大雨的熱帶颶風。
天啊,這真的就是字面上的屋漏偏逢連夜雨啊!
#目前傷亡統計數據
8月14日,海地發生規模7.2的強震。
截至8月19日,傷亡統計數量如下:
#死亡人數:2189人死亡
#受傷人數:12,000人受傷
#倒塌房屋:7,000多棟
#受損房屋:130,000多棟
#醫療院所被摧毀:29處
光是看前面這四個數據,就已經覺得有夠難過了。沒想到最後又來一個醫療院所被摧毀數字,到底要多令人沮喪?
海地有些鄉鎮受損得非常嚴重,超過六分之一建築物倒塌。整個小鎮面目全非,就連馬路都是巨大的裂縫,救援之路道阻且長。而且餘震一直來,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表示,海地各地在地震之後,發生了數百次的山體滑坡。許多養殖在農場的動物們,遭到土石流掩埋。
原本作為避難所的建築物也垮了,人們在路邊搭起帳棚,看起來比登山時會看到的山中小屋還破爛不堪,你甚至會懷疑這幾根支柱和一片布棚,撐不撐得過一晚。
#新名詞:#海地疲勞(Haiti fatigue)
這是當地居民說的。海地先是在7月7日爆發總統謀殺案,整個國家還在慌張和混亂當中,接著8月14日,7.2極大地震來了。當救難隊還在徒手從瓦礫堆中尋找可能的生還者時,8月16日,熱帶風暴葛瑞斯(Grace)來了。
暴風雨先是攻擊了海地南部,各地開始淹水,人們搭的臨時避難所和帳篷通通被吹垮。接著來到北部,大家已經不知道要怎麼應對了。人們這樣哀號:
「我已經麻木了,我很生氣。我很想問,為什麼海地不能休息?我們到底要怎麼面對這麼多的災難?」
有些人已經形成所謂的「海地疲勞」,好像怎麼做都逃離不了災難的命運。救難工作不停被打斷,才剛搬開一塊瓦礫和石頭,下一秒雨水就灌進縫隙中,再也不敢想像瓦礫堆下是否還有生命跡象。
更嚴重的是,人們的同情心也跟著消磨殆盡。原本逃過一劫的人還試著要幫助彼此,全國投入救難工作,齊心齊力重建家園。但現在,救難工作似乎沒有停止的一天。人們已經疲憊不堪了,這救難什麼時候是個頭?
#物資極度缺乏
#政府的效率也是
海地現在的總理亨利(Ariel Henry)分身乏術。他試著要展現出關心和幫忙,但不得要領。物資遲遲沒有進到各個鄉鎮,政府的救難隊也少之又少。居民自己徒手拉出瓦礫堆中的一具具屍體,但是沒有重型機械,沒有搜救犬,一切都看起來如此徒勞。
.
「為什麼沒有幫助——沒有藥物、沒有搜救隊、沒有食物和水——什麼都沒有。」
.
「我必須尖叫才能引起政府的注意,還是他們在讓我們等死?」
.
「我不指望有任何幫助,我們被國家拋棄了,我們只能靠自己。」
.
「這裡沒有人相信政府。」
.
「我們生活在一個失敗的國家。」
.
雖然有很多國家都提供物資,但海地的幫派問題嚴重,這些物資還沒送到人民手中,往往就被路邊的人劫走了。警察甚至要對空開槍,才有辦法喝止想要打劫的人們。然而這不是第一次發生,2010年海地大地震,超過20萬人死亡,震驚全球。當時也是傳出大量物資和捐獻被層層剝削,最後根本沒有抵達災民手中。這次總理亨利雖然立刻承諾不會重蹈覆轍,但是物資運送缺乏效率的問題仍然沒有改善。當地救難團體認為海地政府已經完全失靈,
等政府救,不如自己動手。
但這些救難組織恐怕也進入海地疲勞了。有個醫生說,治療任何自然災害的倖存者已經夠難的了,結果現在還得擔心醫院倒塌,簡直是難上加難。大家都知道,雖然地震已經結束,雖然風暴已經離開,但海地死亡的人數還會增加。但人們不是被壓死或淹死,而是等不到醫療資源病死,又或者是最令人難以置信的,餓死。
不好意思在週五給大家看了這麼難過的新聞。
但海地是我們的邦交國,
希望大家可以多花點目光關注這個命運多舛的國家。
就算我們不能做什麼,
關注,就是我們能提供的協助。
大家週末愉快,下週見!
對了!
國際觀察曆的問卷折扣碼和嘖嘖優惠碼只到今天晚上八點。
還沒使用折扣碼得不要錯過。
八點後價格就會漲一點點囉。
https://bit.ly/3kevH87
照片:
創作者: SALTBONES, Olav A./R¿de Kors
提供者: SALTBONES, Olav A./Røde Kors
版權: SALTBONES, Olav A./R¿de Kors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6月21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FcYCZg-grk4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
停球要領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立陶宛,這個瘋狂的小國!(稱讚意味)】
標題絕對是正能量,來源是中國網友和官媒們現在一片狂罵立陶宛(https://reurl.cc/7rzNlb )。我們原本下的標題是:「從中國召回大使看立陶宛的價值外交。」在中國強大的壓力下要公然忤逆,的確很瘋狂而且很勇敢,不是嗎?且看我們分析立陶宛這樣的勇氣是怎麼來的。
今年六月份,立陶宛宣布捐疫苗給台灣,七月份,台灣與立陶宛雙方宣布將互設代表處,而且台灣要在立陶宛設立的代表處名稱為:「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立陶宛外交部在新聞稿當中甚至以「國家」稱呼台灣(https://reurl.cc/og4Xaq )。當時我們就提到,中國一定會有動作反制,不然面子實在掛不住。
現在新聞來了。八月十日,中國外交部發布聲明表示,決定召回中國駐立陶宛大使,並要求立陶宛政府召回駐中國大使。
「近一段时间,立陶宛政府不顾中方反复交涉,晓以利害,宣布允许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此举公然违背中立两国建交公报精神,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我们敦促立方立即纠正错误决定,采取切实措施,消除恶劣影响,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都是很耳熟能詳的台詞)
▍中國召回大使的解讀
本站住海編分析:撤大使的重要性在於大使本身的象徵意義;沒大使不代表兩國沒來往。美國不派駐中大使,美國照樣能派副國務卿訪問溝通。但是有大使的話,有什麼不滿就能隨時叫大使來罵了,畢竟大使本身就代表派駐國。說實在的,台灣在東歐不是只有立陶宛一個代表處;拉脫維亞和波蘭都有。就算真的以台灣為名,撤大使的確有點多了。這種動作除了有戰狼味道,也可能是欺負立陶宛小,想殺雞儆猴。
就撒回大使這個動作來看,以前常見到的案例是,若以色列在巴勒斯坦有什麼大動作的話,埃及和約旦就會召回駐以色列大使。這幾天因為衣索比亞拒絕蘇丹調停提格雷戰事問題,蘇丹也召回駐衣索比亞大使。
從美國的例子來看,就算美中關係緊張,最多也就是撤「領事館」,並沒有正式召回大使。而最近的方式是採用輕微一點的大使退休「延遲不派任」的方式,降低使館最高代表層級。撒回大使之後的下一步,理論上來看,如果關係再緊張一點就是撤使館甚至撤僑,那基本上就準備打仗了。
▍立陶宛的回應
對於中方的要求,立陶宛也發出聲明表示:「對中方此舉感到失望(disappointing)」。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帥哥部長)說,「我們已經得知中方傳來的訊息,為此感到遺憾。我們還在考慮接下來會怎麼回應。我們尊重(respect)『一個中國』原則,但我們也有自己的政策要走,與台灣發展雙邊互惠的關係這樣的政策不只是立陶宛有,全球有很多國家都是如此。」
有趣的是,在路透社報導(https://reurl.cc/O0KR0r )當中,藍斯柏吉斯提到說「立陶宛有自己的政策要發展」,但在簡體中文版的報導(從北京發稿),這句話變成「在一個中國原則下,我們決心和歐盟及世界上其他許多國家一樣,發展與台灣的互利關係」。
「一個中國原則」其內涵除了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之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表明「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這個原則對台灣來說當然是不能接受。而事實上,世界上直接明白「承認」(recognize)這個原則的國家並不多,而且所有主要大國也都沒有「承認」這個原則,多半只要表明「知道」(acknowledge)或是像立陶宛這樣「尊重」(respect)中國的立場。
🗞 美聯社的報導當中,藍斯柏吉斯的用語是「尊重」。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美聯社的原文報導,他們quote出來的部份比較長:The Lithuanian Foreign Ministry expressed regret over China’s actions, and stressed that while respecting the “one China” principle, it stands ready to develop mutually beneficial ties with Taiwan, just as many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do.(https://reurl.cc/zenKAp )
▍美國的回應
立陶宛和中國互撤大使的新聞持續發酵,在十日的國務院記者會上,記者也問發言人對於這兩國目前發展有什麼看法。國務員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表示,美國將與立陶宛這個北約盟友站團結一致,且譴責中國的報復行為。普萊斯告訴記者,每個國家都應該要能在沒有外部威脅的情況下,制定其各自的「一中政策」,因為美國就是這樣。他進一步說:「我們支持我們的歐洲夥伴和我們的盟友和台灣發展互惠的關係,並抵制中國的恫嚇行為。」
除了回應記者問題之外,普萊斯不忘提醒大家,台灣在公衛、先進製造,以及民主治理上佔全球領導者地位,這些都是國際社會,包括美國,和台灣往來能夠受惠的一小部分領域。
最後記者提問,如果其他國家考慮在其國內設台灣大使館,美方是否支持?普萊斯說:「我們支持交往」。
▍立陶宛的價值選擇
我們先前提過,立陶宛面對一個外來強權侵略的經驗相當豐富。歷史上,立陶宛獨立了兩次,第一次是在1918年,只是當時獨立後立陶宛仍不斷受到蘇聯的騷擾,例如蘇聯一直試圖分化立陶宛與波蘭和波羅的海三國的關係。到了二戰期間,立陶宛在納粹德國和蘇聯於1939年劃分各自的勢力範圍時被歸屬納粹德國,但又在後來的美蘇互不侵犯條約中改分給蘇聯。立陶宛的第二次獨立是在1990年,當時蘇聯的戈巴契夫一度出兵想要鎮壓這場運動並以經濟封鎖作為威脅,但過程中因為受到國內龐大的壓力而使立陶宛最終順利脫離蘇聯獨立。(外交部帥哥部長的祖父Vytautas Landsbergis即為宣布獨立時的國會議長,後來出任首任的國家主席)
立陶宛第二次獨立也是另一個挑戰的開始。可能是不堪長期受到蘇聯的影響,立陶宛在獨立之後想加入歐盟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等西方陣營的聲音就從來沒有斷過,這也成為他們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標。2004年立陶宛順利加入歐盟和北約,但也迎來與俄羅斯的衝突和誤解。令他們憂心的是,當時立陶宛是歐盟國家對俄羅斯經濟和能源依賴最深的國家,此外即便立陶宛不與俄羅斯直接接壤,但俄羅斯在立陶宛的西南部有塊「外飛地」(exclave,一國領土部分位於他國國境內而與主要領土不相連)叫作加里格寧勒(Kaliningrad,這裡住著許多俄羅斯人也曾經高度軍事化),立陶宛似乎注定離不開俄羅斯的影響範圍。
即便在經濟和地緣上對俄羅斯十分脆弱,但立陶宛的態度是十分明確的。2006年的民調顯示,有超過一半的立陶宛民眾認為俄羅斯對立陶宛不友善,而有超過六成的人對西歐國家抱持正面態度,這也使得親俄政黨在立陶宛幾乎沒有生存空間。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爆發後,立陶宛向西方世界證明他們長期對俄羅斯侵略的擔憂是對的,此後立陶宛增加國防預算,在短短幾年便在2018年達到北約規定的2%門檻。而在能源問題上,由於立陶宛很早就開始解決對俄羅斯天然氣的重度依賴與歐盟等西方國家合作,也大大增加了能源進口的多元性。
由此可見,立陶宛外交部長會特別強調「熱愛自由的人們要一起守護」,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在歷史上立陶宛始被迫面對有領土野心的俄羅斯(和前蘇聯)的威脅。2020年六月,由兩位重量級的反對黨國會議員所寫的,題為「Lithuania- it’s time for choosing」的文章指出(https://reurl.cc/2rRVMa ),中國對政治異議份子及少數民族新疆人的迫害、對中國社會的監控、對香港施加的國安法、對台灣的軍事行動等,顯示中國正重蹈極權的覆轍。最後也提到立陶宛必須選擇可以讓國家安全跟繁榮的國際規範,包括二戰後所建立的不使用武力、民族自決等規則。「中國,就像是俄羅斯的前身,正在挑戰基於國際法的和平秩序」,作者寫道。值得一提的是,這篇文章一共提到台灣八次,並建議立陶宛應該全面與台灣建立關係並且在國際社群上支持台灣、承認她是一個事實上(de facto)的民主國家。
這篇文章當時在立陶宛國內受到熱烈討論,在經過十月份大選之後,兩位共同作者後來在年底時就任正副外交部長,一位即是藍斯柏吉斯,另位作者是時任國會議員、後來就任外交部副部長的Mantas Adomėnas。2020年末,立陶宛公布他們將追求「以價值為主」(value-based)的外交政策,似乎已預示了立陶宛接下來要走的道路。
台灣與立陶宛的狀況有些類似,在外部有一個強國威脅,對於這個強國在政治和經濟上又無法完全脫離他的影響,也同樣被迫在西方民主自由與鄰國的威權國家間做選擇。只是在國內,立陶宛人似乎比台灣人更早接受相對較弱小的國家得選邊站的事實,而提早做了更多的準備。或許是因為類似的國家情結,支持台灣對立陶宛來說既合理也符合他們的外交路線。雖然立陶宛外交部的聲明中重申,在「尊重」一個中國原則的狀況下,他們「決意」如同其他國家與台灣建立互惠的雙邊關係,但中國的「一個中國原則」是否等同於立陶宛所認知的一個中國原則(例如,台灣屬於中國的一部分)我們不得而知。不過就立陶宛將比照她在其他國家大使館的配置在台灣設立代表處,以及在多次場合將台灣稱為國家這點來看,立陶宛與中國的一個中國原則不太可能是相同的,比較像是「一中政策」。再者,歐盟其實如同美國有自己的「一個中國政策」,而不是全盤接受中國的一個中國原則。歐盟對外事務部發言人馬斯拉里(Nabila Massrali)表示,根據這個政策在台灣設立代表處(而非大使館)這點是完全沒有問題的。當然除了價值選擇,立陶宛在經濟上與中國相對疏遠(中國僅是立陶宛第22大出口市場)也會是她決定與台灣深化關係的原因之一。
最近,立陶宛和中國在白俄羅斯的議題上面針鋒相對,更加深了民主與獨裁對峙的價值分歧(文已太長,先簡略帶過)。今年五月,立陶宛宣布退出中國倡議推動的「17+1合作機制」,原因除了白俄羅斯的爭議之外,還有在互動過程中發現中國並未兌現投資和出口的承諾,再加上先前的香港反送中事件和COVID-19疫情爆發,而讓立陶宛對中國產生戒心。立陶宛現在的態度很清楚:17+1會造成歐洲分裂。
正如中國在經濟上只要遇到有其他國家或公司對台灣「正名」便必定採取經濟脅迫手段,無論效果是否有限,中國針對立陶宛在台灣設立代表處所做的外交動作的「止血」意味可能遠過於「懲罰」,也就是中國不得不殺雞儆猴,以防更多國家採取立陶宛模式與台灣建立實質的外交關係。畢竟在歐中關係的惡化下,不是只有立陶宛一個歐洲國家會對台灣採取相似的政策(日前捷克宣布捐疫苗給台灣,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在未來,我們或許可以期待與更多國家發展實質的政治或經濟雙邊關係(當然,能夠用「台灣」為名是最好的)。
✨ 觀測站傳送門:https://linktr.ee/us.taiwan.watch。
✨ 小額支持觀測站:http://pros.si/ufjkk。
停球要領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不認真減碳就會完蛋!低碳、減排浪潮開始從電力部門逐漸擴散到交通運術部門! - 散裝船股王搶造節能船 不只環保,更是生存問題!(08/03/2021 商業周刊、風傳媒)
「節能船成了主流,節能船不夠的公司,將退出市場,」
減碳規定變嚴 成存亡之戰
文/韓化宇 、 責任編輯/周岐原
「以前我在訂造節能船時,同業笑我:肖ㄟ(台語:瘋子)!市場這麼差,你還不多存點錢,造什麼節能船?」散裝航運股王慧洋海運董事長藍俊昇,與商周4個小時的訪談中,重複了10次股神巴菲特的經典名言:「潮水退了,就知道誰沒穿褲子!」
「節能船不夠將退出市場」
1999年成立的慧洋,是台灣船舶數最多的散裝航運公司,也是亞洲最大的「船東」之一。今年第1季,慧洋稅後淨利8億9千萬元,每股盈餘(EPS)為1.19元,兩個數字,皆居所有上市櫃散裝航運公司中之冠。
特別的是,針對未來趨勢的節能船,它們已先布局,預計到年底會有近5成的船,都配節能引擎。「這個比率在國內是最高的,」船舶設計及工程服務公司天星顧問總經理張長根說。
「節能船成了主流,節能船不夠的公司,將退出市場,」藍俊昇自信的說。
藍俊昇與胞兄四維航運創辦人藍俊德,出生在澎湖的航運世家。退伍後就投身海運界的藍俊昇,跟大海搏鬥半世紀,古稀之年的他,雖年過半百才創業,卻建構了台灣散裝航運界最大的船隊。
它擁有138艘船,主要競爭對手裕民、新興、中航、台航、正德的船加總起來,也不及慧洋多。
減碳規定變嚴 成存亡之戰
當前,航運界最大的挑戰,是國際海事組織(IMO)對於減碳的規定越來越嚴格。今年6月,IMO通過新規定,2023年後,將限制船舶的碳排放量。這項新規,可說是船公司的「大魔王」,根據統計,2023年後全球的散裝船有高達47%無法達到標準,貨櫃船更有高達53%無法達標。
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航運管理系教授楊鈺池表示,不符合IMO環保規定的船,到了港口很可能被扣船,「船被扣,會留下紀錄,沒人敢租這艘船了,等於被宣判『死刑』!」
張長根認為,IMO減碳規定「是玩真的」。這代表著,減碳不再只是停留在社會公益的層次,而是關係到一家船公司能否經營下去。
多年前,慧洋為何會想布局?
時間回到2013年。
當時,散裝航運市場正處於低谷,同業都在大幅縮減造船的資本支出,據英國海運諮詢機構Clarkson統計,全球散裝航運公司的訂船數占現有船舶數,在2009年達到高峰,超過80%。但該比率在金融海嘯後如自由落體般下墜,最低時只剩8.4%。
然而,藍俊昇卻也聽到,國際級競爭對手都在準備造節能船,布局未來,於是他決心投入,積極花錢訂新船,但也招來小股東反對。
單看財務報表,他的資本支出和利息支出都高於同業。若看今年第1季,它的預付船舶款金額,還比營業活動產生之現金流入高。
被股東罵 也要砸錢拚規模
每次慧洋的法說會上,分析師都會關心,慧洋資本支出及利息支出如果能「少一點」,獲利表現是否會更好?每年小股東則會來抗議,慧洋太會花錢,導致股利配得少,在景氣谷底時期,慧洋的競爭對手裕民,其股利配發率平均高達9成以上,慧洋的股利配發率平均只有5成左右。
由於他在慧洋持股比率高達近5成,在董事會上沒有人挑戰他「投資未來」的堅持。
2009年,慧洋約有51艘船,現在擴張到138艘船,等於金融海嘯後,慧洋不但沒有縮手,船隊規模還逆勢成長1.7倍,其中不少是配置新世代節能引擎的節能船。
其實,慧洋是最晚踏入散裝航運的航商,但能後來居上,也跟藍俊昇敢於投資的營運邏輯有關。
多數散裝航運公司的營運模式,是自己攬貨,收取運費,或將船短租給租家。慧洋則是將高達9成的船長租(通常1年以上)給客戶使用。
其主要租家是日本大型航商,如日本郵船、商船三井、川崎汽船等;也有國際大型糧商,如加拿大最大的糧商Viterra等。
「包租公」營運模式雖有一個缺點,就是當海運市況大好時,因為是長租,沒辦法即時調漲運價,當下可能錯失賺「順風財」的機會;但當市況轉差,運價暴跌,它能避開重大虧損的風險。
因此,慧洋2010年上市後,儘管航運市場委靡不振,卻沒有1年虧損。
也有船公司想仿照慧洋的營運模式,但這個模式要成功,船隊規模必須夠大,也就是你必須敢投資、敢造船,光這一點,很多同業就卻步。
「我每年賺到的錢,幾乎都投入造船,錢不夠我再向銀行借!」藍俊昇表示,他大可選擇,維持50、60艘船的規模即可,「這樣我管理起來反而比較輕鬆,」但問題是,航運業不像科技業,競爭力是來自技術創新,要領先別人,「規模經濟」是一大關鍵。
他舉例,大型糧商長租船載運穀物,但有時景氣突然升溫,需要更多的船載貨,船舶多的公司,就有辦法臨時增派船隻給糧商使用,「久而久之,大型糧商覺得隨時能跟你租到船,就願意跟你長期往來,這是規模經濟帶來的好處。」
願意看長期,人就會願意做麻煩的事。一名跟隨藍俊昇的老臣觀察,慧洋初入市場時,為了爭取客戶,別人嫌麻煩而不願提供的服務,它會費心思去解決。
舉例來說,大多數船東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航行時必須繞開海盜多的海域,但刻意繞遠路,運送的時間拉長,對租家來說總是不便。
但藍俊昇思索,穿越海盜出沒的海域,固然有風險,「但這是無法解決的問題嗎?」
於是,他花了很長的時間跟保險公司協商,若遇上劫船,能幫忙理賠部分的金額,還在船上安裝對抗海盜的設備,並聘請海上保全護船。
全副武裝後,海盜發現要搶慧洋的船「吃力不討好」,就改搶別的船。慧洋還發現,租家為了縮減航行時間,也願意承擔這些額外的安全費用。
就這樣,租家覺得跟慧洋往來,限制較少,安全也不輸人,於是跳槽。口碑傳開後,慧洋有不斷增長的客戶做為支撐,才更放膽造船,呈現良性循環。
現在,慧洋內部又養了50、60名工程師,專門負責研發節能技術,如何讓一艘船用最少的油,跑最遠的航程。
慧洋是散裝航運股王,受惠今年散裝市場復甦,慧洋7月19日除息,但立刻就填息,顯見投資人的信心。元大投顧出具的報告分析,目前散裝新造船訂單量仍低,且造船廠要增加產能不容易,在船舶供給增加有限下,慧洋近3年展望樂觀,惟報告提醒,慧洋的歐洲線收入比重提高,歐洲客戶穩定性高,但要求也高,是未來挑戰之一。
我們問,他這麼晚創業,為何沒有急於收成,反而要一直把獲利拿去投資未來?
藍俊昇說,他對自己的期許,就像慧洋的英文名Wisdom。人得有看清未來的智慧,才不會被眼前的困境迷惑,而喪失領先對手的機會。
「該做的就去做,時間,終會證明你是對的,」藍俊昇這麼說。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3848553
♡
停球要領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6月21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FcYCZg-grk4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上周發表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排名下跌兩級,降至第7位,雖說疫下經濟表現欠佳是主因,然而近幾年香港競爭力持續下滑,亦是不爭事實,港府強調年報列舉的四大競爭力範疇,香港在「政府效率」方面的排名,仍然維持榜首,然而年報所提的「政府效率」,傾向側重便利營商的政策,而非一般市民最關心的施政效率;受過去兩年政治變化影響, 本港一些政治、社會環節的評價亦無復舊觀。香港長遠競爭力面對不少變數,需要固本培元,除了吸引資本,更要在吸引人才方面多下工夫。
蘋果頭條
房屋委員會上月底宣佈拆卸4幢工廈,料興建4,800個單位。有受影響的九龍灣業安工廠租戶指該廈大部份單位涉及重型機器,但政府津貼連裝修及搬遷費都不夠,若要領取提早遷出津貼更要租戶在農曆年期間搬遷,而重建公佈後鄰近工廈隨即加租或封盤,房署卻只提供60個空置單位予2,000租戶競投,「畀露宿者都唔夠啦」。有宏昌工廠租戶坦言日日在60、70°C高溫下工作只為糊口,亦希望守住父親留下來的60年鐵器老字號,但無力搬遷只能結業,「為咗四千幾個單位,隨時打爛成萬人飯碗。」
東方正論
經濟下滑,劏房林立,全港近21萬人蝸居於9萬多個劏房單位內,生活環境惡劣,面對衞生、治安以及消防問題,更製造危樓及播疫危機,是城市計時炸彈,對整體社會構成沉重壓力,唯獨是劏房業主損眾人而利己,本報今日揭露荃灣樓宇平台變劏房地帶,幫兇正是懶執法的屋宇署!荃灣享成街一幢近50年樓齡的大廈,平台僭建近20間劏房出租,若按照每戶劏房月租逾4,000元計算,估計單位業主年收入近百萬元,而業主在承租前隱瞞大廈停電問題,更濫收電費,收費較電力公司費用高出五成,租戶肉隨砧板上。
星島社論
新冠肺炎疫情回穩,本港連續十五日沒有本地源頭不明個案。隨著社交距離措施周三到期,消息指,新一輪社交距離措施可放寬,放寬重點將為食肆以外、經營較艱辛的行業,當中包括酒吧業及卡拉OK業界,考慮在有接種疫苗的前提下放寬同枱人數、營業時間等限制。至於食肆方面,由於父親節期間較多市民會外出用餐,為免惹來下一波疫情爆發,故未必會有大改動。本港僅新增一宗新冠肺炎確診輸入個案,為一名三十六歲男機組人員,前日由俄羅斯抵港,沒有病徵,帶有L452R變種病毒,初步確診少於五宗。
經濟社評
粵港澳大灣區框架協議簽署將屆4周年,中央會否再出台新措施,備受關注。無論如何,香港須善用中央所賦予的新舊8個中心優勢,對接好大灣區所帶來的巨大機遇潛力,更要巧妙利用大灣區與東盟關係中的漏斗效應,將經濟效益輻射到東盟,從而打好世界波。大灣區研究督導小組主席馮國經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強調,大灣區發展潛力大,但香港目光不應限於大灣區,應放眼全球,故角色要有所改變,由昔日的服務「橋樑」角色,擴展為「門戶」。
停球要領 在 大新店芳琪記者媽的日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7/27起在新店北新國小舉辦為期3天的消防夏令營闖關活動,透過地震體驗車、濃煙體驗車讓學童親身體驗真實地震及火災發生時的狀況,彷彿身歷其境,達到寓教於樂的宣導體驗效果。
為提升年幼孩童的防火與防災知識,精心安排設計多種消防闖關體驗活動,在具安全防範措施陸地,架設約半身高度之平面雙節梯,學習控制手、腳協調性及平衡感練習爬行通過,再至前方完成益智翻翻樂,增加訓練腦力穩定性挑戰。
採用地震體驗車及濃煙體驗車相互練習及體驗,瞭解地震可能造成的危害及避難逃生要領,讓學童把安全帶回家,另以人體套桿救生圈及處置體驗,運用兩人活體互動模擬溺水真實情境,並搭配適齡學童專用救生衣,瞭解其穿法及應用,並教導學童救溺五步、防溺十招等口訣。
還有兒童版消防衣、帽讓學童著裝及搭配簡化版火災搶救訓練模式,將特製水帶至拖拉定點後,進行停躺滾練習,再將水帶拉回原位,讓學童體驗體耗工作等系列計5項防火、防災教育課程。
消防局還與北新國小結合趣味球類競賽課程,讓學童能快樂且多元的學習,留下難忘的盛夏暑假回憶。第四大隊大隊長高宗祺表示,今天首日有160人參加,由於活動是採現場報名,3天預計將有480人參與。
停球要領 在 貪眠狐 Kenith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鏡泠風facebook 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kenith.producer/
事情是這樣的,
因為凡是任何甚麼香港大合唱的歌,
都一定不會找我唱的(翻唱界根本沒FD子…QAQ
(沒人會想和我合唱…QAQ
所以!所以!
我決定自己唱了!啊啊啊啊啊啊!
但是錄到中途開始覺得,這首歌好長!
大概是因為中間很多歌詞,我要不斷重復練習再唱到,
結果到後面已經覺得很累已經不想錄了XD
心想,咬字再準也沒用啦~
這麼快根本沒人會一次就聽得晒整句w
感謝內木一郎!無限感謝!
小郎很捧~小郎最高~
歌詞感覺很反映很多畫師的內心呢~
個人覺得總之就無論如何都繼續畫下去那樣~
就像我怎樣也繼續唱好了~
混音很求其,嗯~
因為我專注練歌多了不想拖時間做混音ww
話說,我好像唱高音位好了點\@w@/
另外,混到最後才發覺,我又有地方唱錯了~
希望大家會喜歡我翻唱的這首《Paintër》 吧!
喜歡的不妨訂閱頻道、分享、到我專頁讚好~
# 分享最重要啊!請分享分享分享!XD
# 歌詞下面有友情鏈接.
===========
Paintër
作曲、編曲、日詞:halyosy
原唱:初音未來、 鏡音鈴、鏡音連、巡音流歌、Kaito、Meiko
粵語同人塡詞:內木一郎
翻唱:鏡泠風
歌詞:
初鈴: 請繪素
海: 如常用畫筆繪製美好
巡芽: 請繪素
連: 如常令色彩擧世分佈
初: 畫布澄明似片雪都
繪板叫我盡情創造
不管我要作哪種稿
全部也算作~珍寶
鈴: 只消以我透徹這心
試試擧筆繪出刻印
如內心中摯切的吻〔摯讀至〕
描畫中使絢美色彩飛滲〔絢讀勸〕
芽: 如過去也試過~ 用力用力去畫
巡: 描了線再作拼湊 爛漫雜亂結合
巡芽: 無知的猜摸之間 漸漸陷入困惑
連海: Oh oh oh oh oh oh oh
鈴: 未懂得多少規則 不~知要怎樣練習
初: 亦不許依心中 的喜好去放任地畫〔好讀耗〕
初鈴: 猶如盲目亂畫 亦是沒辦法自拔
連海: Oh oh oh oh oh oh oh
巡: 要是望向地球上就可知
連: 像我與你個個也會廢寢去再試試
巡: Woo Oh Oh
海: 試到不~知休止 也要去繪製這意志
芽: 誰都經這往事
合: Imagine the new world
Imagine the future
初: 在這世界用雙手蘸畫天地每色素〔蘸讀湛〕
合: Imagine the new world
Imagine the future
鈴: 讓我抱有絕不可退讓的夢去飛舞
女孩: 請繪素
連海: 如常用畫筆繪製美好
女孩: 請繪素
連海: 如常令色彩擧世分佈
巡: 鋪了頑塵楔~了底〔楔讀攝〕
草稿帳已獨留趟櫃
喜歡探索那4H筆
時日裏已變~短矮
芽: 當初創意要漲爆錶
半製品速寫出心跳
無奈光陰擦過分秒
年月假裝已再想不起了
初: 聞說這世界個個 越大就越冷淡
鈴: 聞說~再有愛亦~未換到飯
初鈴: 成長中竟將虛謊用盡力量吐綻
連海: Oh oh oh oh oh oh oh
巡: 但這~生好比一~筆畫要實在辦
芽: 畫出的筆跡不可以擦掉就範
巡芽: 無人能令夢幻換掉後就說是但
連海: Oh oh oh oh oh oh oh
鈴: 要是望到舊模樣便可知
海: 就算過去你與我太鹵莽放肆
鈴: Woo Oh Oh
連: 卻懂得~不必驚羞恥會去放膽試
初: 無拘束的奧義
合: Imagine the new world
Imagine the future
海: 讓愛蘸滿萬千種器具於盛世灑掃
合: Imagine the new world
Imagine the future
連: 夢際要向大家展覽着方被看得到
女孩: 請繪素
連海: 如常用畫筆繪製美好
女孩: 請繪素
連海: 如常令色彩擧世分佈
連海: Hey! Ladies & gentlemen, boys & girls
快看看這裏有夢際嘅博覽
初連巡:Look at this
鈴: (白)係喺天空飛嘅魚
初連巡:Look at this
海: (白)冬天嘅向日葵
初連巡:Look at this
芽: (白)由西邊升起嘅太陽
鈴海芽:書本和練習也寫得不對
芽: Red
巡: (白)見倒紅色就要停?
海: Blue
初: (白)藍色就行得?
鈴: Yellow
連: (白)欸黃色要點呢…
初連巡:一於唯求順着直~覺~挑選出一套
芽: 美術要 領略過巨爆 炸~過方發現藏腦袋
鈴: 逐橫每撇的捱回來
巡: 在眨眼裏黏成頑苔〔眨讀閘〕
海: 看似皺皺的醃~菜
連: 氣結到會想放棄愛
初: 若你就算 在這狀態 亦要力戰不殆
鈴: 堅守得來 隨而才成就 你那絢彩〔絢讀勸〕
合: Imagine the new world
Imagine the future
芽: 在這世界用雙手蘸畫天地每色素〔蘸讀湛〕
合: Imagine the new world
Imagine the future
巡: 讓我抱有絕不可退讓的夢去飛舞
連: 市和鎭和縣與區
海: 街角裏跟房角裏
連: 如皇帝 如權貴 如螻蟻 全人世
海: 將世界周遭佔據
芽: 一起組隊作地~球勁~旅
巡: 一起的開拓着未來視距
芽: 金~粉紫翠
巡: 繪出了生趣
合: 將夢幻畫下去
合: Imagine the new world
Imagine the future
初: 讓愛蘸滿萬千種器具於盛世灑掃
合: Imagine the new world
Imagine the future
鈴: 夢際要向大家展覽着方被看得到
女孩: 請繪素
連海: 如常用畫筆繪製美好
女孩: 請繪素
連海: 如常令色彩擧世分佈
女孩: 請繪素
連海: 如常讓畫筆動如舞蹈
女孩: 請繪素
連海: 如常令色彩擧世分佈
鈴: 心裏純情寄託這稿
化作色彩繪於畫布
初: 期待即將再有新作
描畫中將我這心聲 都細訴
====友情鏈接====
內木一郎《Paintër》歌詞原址:
http://canto.acgvlyric.org/doku.php/painter
原粵語同人詞翻唱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bSdaTEIR8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