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大帶小帶跑車迴片機時代的朋友必讀
#波波好文又一篇
.
1.小時候覺得逛錄影帶店是一件快樂又幸福的事情,逛錄影帶店最大的樂趣就是被滿滿滿的電影包圍,光是翻看錄影帶外殼介紹都會覺得開心,不過,該租哪部電影回家看,往往得花很多時間才能做出決定,畢竟要挑到全家人都可能喜歡的片有點難度啊。
.
2.以前看電影的管道,除了出租店外,有一段時間MTV也非常流行,高中時期,我和兩位好友山羊鬍和River也有去MTV朝聖,當年台灣仍不常見同志電影,剛接觸金馬影展的我們,總覺得同志電影是非常奇妙(新鮮又禁忌)的類型/題材,因此,第一次去MTV看電影,很自然想要找市面(一般院線)看不到、在家可能也不方便看的電影,我們一開始想看《墨利斯的情人》,但影片已被租走,店員小姐看到我們失望的神情,立刻向我們推薦《男人的一半還是男人》,當她拿出影片時,我們三人眼睛都亮了起來。
.
一來常翻電影雜誌,老早聽聞《男人的一半還是男人》在國外評價大好、二來我們都是River Phoenix的影迷、三來它是同志片,符合我們對「既然來MTV,就是要看不一樣電影」的要求,當我們決定租看《男人的一半還是男人》時,小姐笑著說:「我就知道你們會看這片。」,嗯,直到今天,我都不確定店員小姐的笑容與回應是否有特別意思。
.
3.當年想看禁片看獨立電影看歐洲電影大師作品的管道,除了金馬影展、MTV、或是某些出租店(例如永和的超越未來)可以挖到寶外,還有就是我們那個年代(年紀)影迷都要去朝聖的「秋海棠」。
.
4.上一次逛錄影帶出租店.....應該是兩三年前的事情了,有些習慣,慢慢地,就遺忘了。
【實體影音寶庫—白鹿洞師大店,員工小楊訪談】
#DVD出租店員工訪談
當今媒體導演演員訪問滿滿滿,究竟身旁的電影相關從業影痴內心世界是什麼?腿一個月的專欄再復出,波波介紹電影人出動!!
.
【前言:電影、出租店與我】
電影,兩個字,對於現代人說來格外輕鬆。花錢買票進戲院自然能夠在銀幕享受感官刺激遨遊心靈;倘若你沒什麼道德潔癖包袱,更無視版權法律規章,只要在搜尋引擎打個「XX電影+線上看」,同樣能夠在小螢幕觀賞多數已下檔電影。
管道的便利,讓電影的距離不再是家與戲院之間的路程。錄影帶、VCD、LD、DVD、藍光、MTV、第四台、線上串流,開啟了觀賞電影的不同可能。人們可以隨時隨地欣賞自己想看的電影。
不同媒介承載著不同觀影習慣。只不過,DVD、藍光片等實體光碟租借或是購買收藏,在今日,除了少部分影痴外,非法網路下載、觀看與合法線上串流衝擊下,這樣的行為似乎愈來愈罕見。
小時候,我曾把租來的錄影帶《新十二生肖》拿去幼稚園教室播放。一群不到七歲的屁孩們看著貝瑪洗澡露屁屁,鬧烘烘說「好色喔~」。
因為錄影帶,一部已在戲院下檔的電影,讓我得以與其他人分享。
.
時代變遷,這年頭的年輕人已經不知道紅色跑車倒轉錄影帶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頂多知道DVD、藍光,就以為這是電影實體化的全世界。
我認為實體出租店相對今日OTT影音線上串流而言,有一種無法割捨的親切情感。在實體租借的規則下,你並非無限量地想看就看,而是有限地租什麼看什麼。這種「有限」,不是虧本的浪費而是一種熱情的實踐。當你將租回來的DVD帶回家放進光碟機投在螢幕上欣賞,通常,你不會按著暫停就離開幾小時,你會好好看完它,畢竟這是花你錢租回來的。(一種歐巴桑心態)反倒線上串流看到飽,按著暫停,你會換拿手機平板坐在馬桶繼續看,或是改天從暫停時間點繼續觀賞。多了點方便,卻少了點情懷。
為了記錄並傳遞這份對於電影實體出租的情感,我決定起身訪問白鹿洞師大店當家帥氣店員小楊(楊詠盛)。讓大家知道,實體影碟出租究竟是如何的浪漫情懷。
▏
▏
【實體影音寶庫:白鹿洞師大店】
白鹿洞師大店座落於捷運台電大樓站附近的師大路巷內,是臺灣最大的分店,有地下一樓,電影藏片量是分店之冠。(超過14654部電影)師大店從前營業至凌晨一點,現在隨著夜市沒落愈來愈早打烊。據聞,白鹿洞是是第一間將租影音出租與出租書店合併的店家,進而引領今日漫畫店複合光碟經營的潮流。
認識小楊是無心插柳柳橙汁。那時候我寫了《台北物語》萬字爆雷文分享到「奧斯卡坎城柏林威尼斯都可以」社團。很多人就按出好友申請,當時我看到這人好像有點帥,我便拋下矜持立馬按下通過(是的,我膚淺,我掌嘴,啪啪)認識人家幾天後,我就私訊問可不可以採訪他,他說好,我就在月黑風高的半夜十點跑去到人家店面。如同上述前言十段,寫了一堆情懷復古啥,我以為這年頭的白鹿洞畢竟都倒幾店了,大概會跟我家附近的__城一樣,頂多小貓兩三隻客人。殊不知吼賽雷,客人多多多,小楊甚至忙著結帳無從應我話。我錯了,原來白鹿洞師大店豪厲害。
不過小楊說,營業額對比過去黃金時期,現在大概降到一半左右,而且對師大店來說,晚班會有附近商家打烊來借還片或是夜市客人,所以我才會見到此般熱絡榮景。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師大店是影音館藏之冠,許多電影只有師大店才有進。舉例來說《電影序曲片頭大師》這種影痴才會朝聖的紀錄片,別間店就不會引進。因此許多人都會衝著師大店藏片量遠道而來租片,像鄭有傑、駱以軍這些名人都是白鹿洞常客。很多外縣市影痴、廣電系學生、電影評論者、拍片業界人士也都是師大店老主顧。
我細問著小楊工作狀況,才明白出租店員工並非只在櫃檯面對客人。早班的要做書、做片。書要蓋章;片子則是要做片袋、片殼、登錄日期。書還會手油,封面必須以酒精擦拭。晚班除了算帳,更因為來店客人增多,得應付很多小偷、瘋子、奧客。除了己身工作業務,員工更必須時時刻刻發摟娛樂圈大小事。小楊說前陣子丹尼爾戴路易斯(Daniel Day-Lewis)息影,他就得要把片子擺出來至架上。因為會有人想念戴路易斯前來借片。所以呢,店長在徵員工時就會考量其擅長領域作為日後選書、進書建議依據。像是電影,或者是武俠小說甚至男男BL漫畫。身為臺灣勞動工作者,真的十八般武藝都要會呢。
.
一部影碟片殼在架上擺正面是由店員決定的。如此曝光相對以背面塞在架子上來得顯眼,會提醒客人注意並且提升租閱率。白鹿洞員工每天都要記錄新片借閱狀況,統計哪一些近期電影是客人偏好。值得一提是「限制區」,臺灣相關單位規定限制級電影不得放在「新片區」宣傳。限制區通常會在走道底側,較少人走到,更需要擺出正面讓客人看清楚有哪些片可租。當然,店員的喜好也可能影響擺設,小楊就說,他認為是寶的電影就會放顯眼一點,希望客人識貨租閱。像是《吸特勒來了》、《吸血鬼家庭屍篇》都是他的心頭好。
隨著臺灣觀影習慣轉變,韓國電影的租閱量也與之攀升。小楊說原本店內租借韓國片的人很少,但《屍速列車》、《哭聲》、《下女的誘惑》讓客人改觀,之後韓片借閱量增多。
我接著針對進貨詢問,小楊說,一部片要被客人租到超過進貨單價才會回本,所以不能亂進。像今年六月份發行的《猜火車2》就要進很多。但電影也不能一過新片期就把影片全部賣掉只留一套在店內。有的客人會在續集推出時,把前面系列作租回家復習。《變形金剛》系列可能不會,但之前《玩命關頭7》上映就滿多客人來店借完系列前作。
關於藍光片,小楊則說出租店進藍光是良心事業。因為一部藍光影碟通常成本八百到一千元,藍光租一次99元,一部片通常要租七八次才夠回本。雖然藍光片是未來的收藏趨勢,但以目前師大店租閱的客人來說並不足以支撐至回本。師大店只能秉持著服務客人精神繼續引進。
以漫畫書而言,〈阿基拉〉、〈傳染〉是白鹿洞師大店鎮店之寶。因為絕版,市面上已經無法購買,許多客人會親臨內閱;電影的話,許多市面上已無發行的電影,師大因為開店久,都有收藏得以租借。像是《銀翼殺手》、《艾蜜莉的異想世界》這些經典電影都是師大店獨有的寶藏。不過,這些寶藏並非永久不壞。小楊就提到,師大店很多片都會被刮花無法讀取。《再見瓦城》就莫名其妙壞了四次。有些片壞了可以再進,絕版片則就沒辦法。他希望租閱客人可以好好珍惜,讓這些好片可以繼續留世被看見。
▏
▏
【租片店脫離被動:辦影展】
白鹿洞師大店有一項不得不提的特色,那便是「影展策劃」。師大店會規劃一整櫃的專題電影區聚焦供客人租閱。甚至在字卡上手寫影評推薦語,讓客人知道這部片何以被推薦。過往就曾經辦過辦「爽片影展」、「生命影展」、「寂寞影展」、「環保影展」等影展。這般作為甚至登上電子媒體新聞版面報導。
舉例來說,2016年底為了響應凱道婚姻平權音樂會,藉此表達力挺立場。白鹿洞師大店成立「滿滿的彩虹大平台」專區,將店內同志電影如:《斷背山》、《藍色大門》、《冥王星早餐》等片集結,做出同志專題。
婚姻平權之後時間沒多久,新竹光復中學發生學生於校慶活動穿著納粹軍裝高舉納粹旗幟大喊的事件,白鹿洞隨即發摟時事做出「寒假作業:勿忘歷史」專題,將20部二戰納粹題材電影:《偷書賊》、《惡魔教室》、《辛德勒的名單》等片在專櫃集結,表達出歷史傷痛不容玩笑對待的立場。台大社會系教授李明璁更分享照片讚揚:「只要有心,到處都可策展,都可教育。」
《我的冠軍女兒》上映後,師大店則策劃「印度影展」。原先在店內默默不被理會的印度電影,因為專題推薦,整排片被借光。小楊說,他們努力做影展,就是要以實際租閱量證明給上頭大店長看待,這樣實踐是有說服力的。
出租店脫離被動,主動推薦影片並融合時事議題教育,不免難怪,白鹿洞師大店被讚揚是史上最認真的租片店。
▏
▏
【不僅是店員的店員】
小楊跟我說:「要留給客人,不只是商品」。對他而言,擔任白鹿洞師大店員工並非一份冰冷的服務業工作。有些客人會和他討論電影,直言哪部片好不好看。基於同樣對電影的喜愛,客人們會變成好朋友,送吃的,甚至聊天陪同打烊關店。
白鹿洞對小楊而言像是一個家,因為電影專業(小楊世新廣電畢業,擔任過攝影師),讓他得以認識到更多電影同好。他常在金馬奇幻影展碰到客人,彼此會熱情打招呼。這樣的互動更證明了「店員也是人,跟我們一樣愛電影。」
租片店或許真的因網路影響接近夕陽產業,許多店面都在苦撐經營。小楊說,曾有客人看衰嘲諷「看你們撐多久。」但除了賺錢,出租店的存在更是為了奉獻對於影視的熱情。小楊透露,師大店的《刺蝟男孩》只被租過兩次。這是一齣榮獲金鐘獎肯定的臺灣戲劇,卻在店內乏人問津。小楊說,即便如此,師大店還是會持續引進這樣的戲劇。就算僅為了一點點客群,看似虧本,但是白鹿洞之所以可以長久經營的原因,就是為了服務這少部分的影痴。
基於電影迷戀狂熱,出租店從被動化為主動電影推薦,佐以全臺灣出租店最豐富的影音收藏量:白鹿洞師大店始終屹立不搖,正是因為,它如此獨一無二的存在。
電影,對我而言,它不僅是讓人放鬆心情或是單純的感官刺激娛樂。影帶出租店的存在,提供了影迷、影痴、影狂一段私人連結,讓我們得以在電影愛好中接觸對話。
電影,讓我體驗了不同人生;
出租店,則讓我有更多選擇去體驗這些不同人生。謝謝你的存在,謝謝你讓我看見更多電影。
▏
▏
【小楊Q&A】
Q:假如客人租色色的影片,你會不會有什麼眼神反應或是特別有印象?
A:其實不會。每天客人流通量太高,除非是熟客或特別機車的客人,不然其實很難記住。不過,那種每兩三天來狂借限制級電影的老伯,就很難不記住。(然後,他借到《人型海象》、《人型蜈蚣》或金基德這類電影時。我們通常會想像他潛藏在心底的觀片感覺)
.
Q:你認為線上串流影音平台是出租店敵人嗎?
A:對白鹿洞來說絕對有衝擊,畢竟線上串流不會有逾期問題也無須出門還片。不過,對我們店員來說,的確有很多電影或影集類是台灣沒有發行的,只能在Netflix上面才看得到,那身為影迷的我們當然不會去反對串流平台。(盜版當然是絕對反對,都有客人打來問「這部片在網路上找到了可以去店裡退錢嗎」這種白癡言論)
.
Q:貴店的影音規劃十分熱情,甚至邀請《台北物語》小偷演員親臨贈送海報。是老闆所逼,還是你無限奉獻自己的影音熱情呢?
A:前一任師大店店長離職後店裡面的確氣氛滿低迷的,現任店長是開店元老級的店員強勢回歸,我和她滿努力地想要白鹿洞重返過去榮景。所以我們都很盡力地處理店內「特別影展區」。店長會用手工美勞方式去製作相對較親民的展區;我則是盡量拓展人脈來找到新題材。像是這次《台北物語》區就是因為小偷演員張哲豪原本就是店裡常客,後來因為我之前在臉書貼的《台北物語》影評與他聊到天,最後陰錯陽差請他帶一張簽名版海報來店裡,之後就交由店長製作特區了。這些都是我們店員和幾位朋友跟店長一同自發性製作的,大店長也給予我們很大的彈性與空間製作,有時客人特別來拍照打卡之類。滿開心的。
.
.
以上文字僅節錄介紹,完整文章包含十七則訪談Q&A:
▶️ http://bernd97.pixnet.net/blog/post/223216576
____
By Das Kino波電影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NeKo嗚喵,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偷書賊還有翻拍電影,在全球也有非常好的口碑!!直至今日都還有人在討論的一本書!!我覺得克雷的橋也有機會成為下一本傳奇代表,就算不叫座也會叫好!! 請用訂閱代替掌聲▶https://goo.gl/4cGq4T 或者在上方按個喜歡❤,我們下一支影片見嚕(゚∀゚) 工作聯繫請mail💌: aaliyah0...
偷書賊討論議題 在 人助旅行與助人旅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竹光復高中的學生於校慶活動時著納粹軍裝遊行入場絕對應該大力譴責,但譴責的對象是老師與校方。此一新聞與世界無知排名一起出來,原本大可一笑置之的排行榜竟成最大諷刺。
雖校方已發表道歉聲明,以色列與德國駐台單位亦已大力譴責,校方仍需就這次事件針對全校師生負起後續教育責任。
如果是我,我會以書籍、電影、與人策展,從情感面下錨,成為師生們學習的支點,槓桿出整個大時代的輪廓,規劃一系列長期課程,並且絕對不要命名為「納粹週」或「納粹月」。
以二戰這段歷史為背景的資料實在太多了!僅列舉適合入門者觀看閱讀的一二,大家可以繼續補充。
電影:
《美麗人生》(La vita è bella, 1997)絕對必看,特別適合中學生的,我認為《惡魔教室》(Die Welle, 2008,或翻浪潮) 以及《英雄教育》(Napola/Before the Fall, 2004)都是首選,兩部的主角都是青少年;比較最近的有喜劇《吸特樂回來了》(Look Who's Back, 2015) ,可以當作很好的收尾。
甚至可以用校園影展的方式,由圖書館購入DVD,安排場次播映,讓學生以非金錢方式購入門票,門票換取方式只要跟考試成績、排名無關的,都可以討論。
書籍:《安妮的日記》簡單易讀,若學校有去過阿姆斯特丹安妮之家的老師,更要讓他們分享遊歷以及德國人現在怎麼面對這段黑歷史;另《哭泣的橄欖樹》可以讓學生的想像不只停留在二戰剛結束的過去,也可以了解以色列建國後在巴勒斯坦的故事,進而把歷史延展至現代;久居德國的陳思宏寫的《叛逆柏林》也可以從比較靠近我們的角度來看德國 。
從新聞來討論這些電影跟書籍也是很好很好的切入點。
擇書與電影重點皆以「易讀」、「易有感」為先,《平庸的邪惡》當然可讀,但作為入門門檻太高。
最後,除了可以請曾經去過德國以色列巴勒斯坦,並深入了解此議題的台灣人到校分享之外 ,亦可邀請德國人及以色列人來分享故事,不需要再介紹維基百科上已經有的資料,而是分享家族故事 (可能是祖父母輩的故事),或是分享他們求學時,學校怎麼教導這段歷史。這部分可以操作的方式很多,看是要聯絡發出譴責的在台辦事處,或找在台外籍人士,甚至是短暫來台的沙發客旅人,可行性都相當相當高。
(德國,以色列在台辦事處都已表明可以提供協助)
嗯,我會把沒有想像力的課本收起來,然後試試看這樣做。
學校的歷史課只教會我考試與標準答案,但我的歷史是透過好玩的書、電影、人、旅行學的,也一直一直一直還在學。
這不是一個教育學生的課程,而是一個大家一起學習的大冒險。
德國之所以是德國,是因為他們勇於直視自己曾經犯下過的血淋淋的惡行,承認這段黑歷史並寫進血液裡,然後深入每一個細胞的反覆反省。
光復中學如果真的要從這次學到什麼,應該就是這種德式的直視與反省,有了這個,道歉才有意義。
---
[讀友推薦電影與書籍]
・電影
+ 辛德勒名單 (Schindler's List, 1993)
+ 穿條紋衣的男孩 (The Boy In The Striped Pyjamas, 2008)
+ 戰地琴人 (The Pianist, 2002)
+ 名畫的控訴 (Woman in Gold, 2015)
+ 惡棍特工 (Inglourious Basterds,2009)
+ 帝國毀滅 (Der Untergang, 2004)
+ 謊言迷宮 (Labyrinth Of Lies, 2016)
+ 為愛朗讀 (The Reader, 2009)
+ 索爾之子 (Son of Saul, 2015)
+ 善意的謊言 (Jacob the Liar, 1999)
+ 心鎖 (Sarah's Key, 2010)
+ 剪貼簿的秘密:逃離集中營 (Nicky's Family, 2011) (紀錄片)
+ 終戰三部曲:英雄教育、帝國毀滅、帝國大審判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情 (Bent, 1997)
+ 狂琴難了 (Gloomy Sunday, 1999)
+ 消失的1945 (The Last Days, 2013) (紀錄片)
+ 偷書賊 (The Book Thief, 2013)
+ 安妮的集中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upss6qcQjE
・書籍
+ 偷書賊 (The Book Thief, 2005)
+ 週期表: 在集中營歷劫歸來的化學家所寫的回憶錄
+ 哈夫納系列:
一個德國人的故事、
從俾斯麥到希特勒、
不含傳說的普魯士
+ 破解希特勒
+ 夜:猶太人依據親身經歷撰寫的作品
+ 我的鄰居希特勒:猶太人依據親身經歷撰寫的作品
+ 而你,沒有回來
(歡迎補充)
---
圖為電影《美麗人生》劇照
偷書賊討論議題 在 NeKo嗚喵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偷書賊還有翻拍電影,在全球也有非常好的口碑!!直至今日都還有人在討論的一本書!!我覺得克雷的橋也有機會成為下一本傳奇代表,就算不叫座也會叫好!!
請用訂閱代替掌聲▶https://goo.gl/4cGq4T 或者在上方按個喜歡❤,我們下一支影片見嚕(゚∀゚)
工作聯繫請mail💌: aaliyah0919@gmail.com
作者: 馬格斯‧朱薩克
原文作者: Markus Zusak
譯者: 馬新嵐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19/01/25
#偷書賊 #克雷的橋 #木馬文化 #台北國際書展
===== About Neko嗚喵 =====
使用設備
Canon EOS M6
Canon PowerShot G7X Mark II
RODE VideoMicro 指向性麥克風
剪輯軟體
Adobe Premiere Pro CC
NeKo嗚喵 部落格▶https://neko-wumiau.blog/
NeKo嗚喵 遊戲頻道▶https://goo.gl/L9cqMU
NeKo嗚喵 粉絲團▶http://goo.gl/AybChp
NeKo嗚喵 IG動態▶https://goo.gl/s2zTrA
偷書賊討論議題 在 城邦讀書花園- 📙【#贈書活動】 的推薦與評價
贈書活動】 十三年漫長等待終於結束,澳洲國寶級作家《偷書賊》作者馬格斯.朱薩克獻上描繪愛與親情的感動作品 ... 這些詞彙如今反覆出現在公共議題的討論上, ... <看更多>
偷書賊討論議題 在 年代的末端,道德的敗壞 的推薦與評價
一群賊在賊頭的策劃下,把當地富豪的家洗劫一空後,回到賊窟,賊頭要眾賊把搜刮來的財富交出來後,開始「平均」分配,分配後眾賊開始飲酒作樂大開慶功宴, ... ... <看更多>
偷書賊討論議題 在 [問題] 請推薦人與人之間互動情感的小說- 看板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我發現自己偏好描寫人跟人之間互動的小說
覺得非常好看的
燦爛千陽、追風箏的孩子:這兩本都哭了
余華的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小老百姓的家族情感很令人動容
琦君的書:她的風格一向很溫暖
圍城:裡面的人物各個活靈活現,我喜歡
桂花巷:主角是個很真實的人
扶桑:很久的書了,結局好惆悵啊~"~
我的帝王生涯:把亡國之君的心境描寫的絲絲入扣
金庸系列:這也不用多說了
覺得普通好看的
偷書賊、傳信人
轉瞬為風
第八日的蟬
金庸說過,小說主要是寫人
的確,我發現自己看書看到現在
總是比較偏好以「人」為主體的小說
喜歡看人跟人之間的互動
不侷限是愛情友情或親情
也不要求一定得是正面溫暖的互動,描述人性的也OK
請大家推薦一下有什麼好看的小說
順便說一下我不想要的類型:
不要敘事為主的書
像是大家大推的龍紋身的女孩、莫拉的雙生這類
其實是很好看,情節很緊湊沒錯
但是看完我不大會一直去回味
頂多就是:啊......謎底解開了,原來是這麼一回事喔
(好吧除非辦案過程或謎底解開後有深刻的互動情感)
不要那種討論特定議題的
比方換心、傷心咖啡店之歌
這類型的人物感覺都只是為了陪襯議題而存在
不要太過平淡or一堆隱喻搞半天不知道作者到底想表達什麼的
比方神之船,很多人說他的愛情很深刻,但比白開水還平淡令我昏昏欲睡
發條鳥年代記:這本書到底想講什麼??
風之影:劇情雖然看的懂,但又搞不太懂重點是啥
雪舞者:劇情雖然看的懂,但又搞不太懂重點是啥
巴別塔之犬:劇情雖然看的懂,但又搞不太懂重點是啥
謝謝大家看完我這篇囉哩八唆的問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9.133.7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