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父的鹽
許多人對罷免似乎存在著誤解.
罷免,是人民本來的權利,不是一個市長做到天怒人怨,爛到一個極致,人民才能勉強的提出一個罷免,去罷免他,好像上帝的恩賜一樣.罷免,是淘汰不適任的人選,只要做不好,市政做的差,人民自然可以提出罷免,來反制他.
民選首長,最怕就是選前天花亂墜,選後一事無成,彷彿選上了,承諾就不用實現了,選上了,接下來就任我玩四年,人民拿他一點辦法也沒有,政見也不用兌現,選舉淪為一場儀式,每個政治人物端出的牛肉,只有選舉當天有效,而且是「看起來」有效,畫一個餅,假裝讓你聞香,選後,就把它收起來,當作沒這回事,連個影子都看不見.
罷免,可以視為對政治人物的重新檢驗,檢驗他們的市政,檢驗他們的承諾,檢驗他們的政見,檢驗他們是否有資格做一個市長,罷免,是人民手中的武器,就如同議員監督市長可以砍預算一樣,如果你沒有一點反制他們的手段,你的需求,對方不會理,你的意見,對方不會聽,因為你們手中沒有任何權利,而他們正是權勢者,這是小蝦米對抗大鯨魚,也是主人開給僕人的成績單,如果你沒有實力,沒有一點能影響他們的東西,權勢者肯定會把你的話當作耳邊風,聽聽就好,說說就算,所有市民提出的建議,彷彿過家家酒,所有市民提出的不滿之聲,淪為「朕知道了」的橡皮圖章,主客逆轉,他們是統治者,而你是僕人.
不是他作奸犯科,人們才得以罷免,不對的人,放在錯誤的位置上,也會是罷免的理由,如果把市政搞爛到一個沒有下限,人民才能拿起旗子吶喊「請你當個好人」,這就是放任一個惡棍在台上作威作福,或者讓一個晉惠帝在台上吃肉喝酒,這都是變相的在養「惡」、養「懶」,養「無能」.
就是鼓勵無能的人上台去,胡搞瞎搞,鼓勵撈仔,踴躍參與選舉,就像賭博一樣,他們可以不擇手段的,上去分一杯羹,在市政廳拉屎,還不許其他人嫌臭,因為沒有人可以制裁他.
罷免,就是為了讓台上的政客,戒慎恐懼.
如果人人都得做到像韓國瑜那樣,人民才有資格去罷免他,那就是在鼓勵柯文哲這樣的人,為所欲為,因為還有更爛的,因為還沒爛到骨子裡,所以他就可以繼續擺爛下去,柯文哲之所以有恃無恐,在韓國瑜被罷免後,囂張地說,「市民身在福中不知福」,或者無端的攻擊蔡英文,「一黨專政」、「你的民主和大家不一樣?」,把自己遭受到的質疑,都轉嫁到民進黨身上,稱「只要與之不同調,就是破壞團結,就是中共的同路人.」、「如果當權者不能容忍不同的聲音,不知節制權力的擴張,只是把不同意見者,一律打成檳榔、叉燒包、紅心芭樂,要如何正常自在的發聲,又如何能對台灣的民主、政黨政治的正常化有所期待?」
又明目張膽地說,「黨政軍退出媒體是民進黨過去大力宣傳的口號,現在卻大肆採購媒體、置入行銷,還有側翼粉專助攻,讓政策辯論幾乎失去空間.」
彷彿中共同路人,是蔡英文罵的,而不是他的親中行為造成的,彷彿質疑他的市政,要求他兌現承諾的人,甚至被撕毀承諾,拆除各種文資設施又被貼上「文化恐怖份子」的受害者,這些,全部都是民進黨側翼,而他種種倒行逆施,惡意攻擊他人的言語,都只是「不同的意見而已」.
柯文哲的民主,跟大家都不一樣.
為何他敢這麼大言不慚?因為他說這些話有用,因為他栽贓他人有用.
因為沒有人敢罷免他.
有人請他去把大巨蛋給蓋好嗎?沒有,說要解約、拆蛋,全是他自己的承諾,五大弊案,變成五大案,而後變成五大怪案,然後「不拆就是要蓋」,大巨蛋,居然長出了鱗片來,快成為破殼小雞了.
有人叫他去酬庸嗎?台北市文化基金會,預算不斷增加,有8成人都是柯文哲任用,甚至還有他的愛將張益贍,上班時間去摩鐵,養一堆發言人、政二代,位居要職,排擠了其他部門的員額,以台北市,來養台民黨.
有人叫他錢櫃大火時,氣喘吁吁的從高雄趕回來嗎?
所以,神父不太懂某些人說的,罷免=鬧事,罷免=激化藍綠對立,罷免是在扯綠營後腿,幫藍營減輕壓力,罷免=製造不必要的衝突,寧願讓市政空轉,說這樣能引起選民不悅,又能凸顯藍營無能,這些主張的邏輯在哪.
就是引起選民不悅,才會引起選民提出罷免,寧願讓市民陷入水深火熱,讓無能的人繼續敗壞市政,魚肉鄉里,這才是本末倒置,才是在政治操作的立場上思考事情,而不是為了市民、市政、民生、民主.
而如今,反倒提出罷免的人,被說成是政治操作,甚至毫無根據的說罷免的人是藍營方操作的,藍營操作罷免藍營自己,這又是什麼邏輯?
這種論述,台派才要小心.
乃至於看到有人說,電影教父的名言,誰提議談判,誰就是內奸,所以誰提議罷免,誰就是內奸.
這倒過來了吧?
提出談判的人,就是妥協的人,就是準備利益交換,怎麼會是不肯妥協的,提出罷免的人呢?反倒是因為害怕被韓粉制裁,害怕民進黨被教訓,才算是妥協的一方吧?
我說最近談論政治的風氣,顯得有點詭異.
明明是靖綏主義,卻好像被當成激進的一方;不講道理,講陰謀,不說正論,老說反論,這就是被教訓過頭了,腦袋不清楚,心裡害怕,於是開始教訓自己人,擴大否定不該否定的事物.
罷免,並沒有那麼容易,提出罷免,需要成本,需要代價,需要投入無償的人力,要擺攤,要在外餐風露宿,日曬雨淋,罷免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提議 (百分之一選民簽署);第二階段:連署 (十分之一選民簽署);第三階段:投票 (有效同意票數大於不同意票數,且同意票數達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以上,即為通過)
一個階段比一個階段還難,光提出這件事情,連署這件事,都是不簡單的任務.
明明已經很困難的事情,還有人願意去做,做到一半,還被直接的否定,讓原本很難的事,變得難上加難,原本辛苦的人更加辛苦,不知這樣做,好處在哪,意義為何.
原因光怪陸離,不是唱衰,就是說不會成功,不會成功所以沒必要做,連成立的必要都沒有,另一方面,又認為對方勢單力薄,沒有信眾,沒必要罷,感覺很容易成功的樣子.
乃至於一下子說罷免會藍綠對立,一下子又搞不清楚發起罷免的人是什麼黨派,所以值得懷疑,一下子說發起罷免是在政治操作,一下子又說讓被罷免的人繼續做,政治上才會得利....
這些論調,都是自相矛盾,牛頭不對馬嘴.
先存在著定見,再去尋找合理的解釋,整體看起來卻是如此的不合理,說白了,就是反對罷免罷了,何須找一堆藉口?
難道發起罷免的高雄人,他們是內奸?他們是藍營派來的?他們要陷害台派?
罷免盧秀燕的行動,幾乎跟罷免韓國瑜同時,在去年就開始了,韓國瑜還沒被罷免的時候,這些人不覺得有什麼問題,韓國瑜被罷免成功後,卻急著阻止那些先前就在發起罷免的人,要阻止怎麼不在韓國瑜罷免前阻止呢?看到別人罷免成功才去阻止其他人,莫不是擔心其他人罷免也成功,就是口口聲聲支持罷免行動,其實心裡根本一點準備也沒有而已,當初只是喊爽罷了,跟跟風,其實不想要成功.
見到了成功就害怕,反而說他人不會成功.
或是看到罷免的結果不符合自己想像,所以要阻止其他人去罷免.
「你可以不為自由而戰,但不要為高牆添磚」.
那些提出罷免的人,都在默默努力,辛苦的耕耘,不要因為自己的謬論,自己災難性的想像,就去抹煞別人一路以來的努力.
你可以不支持,但不要去阻擋他們,他們在實現自己的民主,他們有正當性的理由,他們是台中市民,他們不滿意他們的市長,不要整日圍繞政黨的利益而轉動,也不要繞著自己想像的政治利益,而轉動,付出代價的是他們,不是你.
你應該聲援他們,就像當初聲援罷韓一樣,你要聲援的是,他們可以自己做決定的這件事,政客可以被公正的審視這件事,盧秀燕做的好,罷免自然不會成功,不用其他外縣市的人去替他分憂解勞,讓台中人自己做出決定.
說到底,如果藍營要操作這件事,故意發起一個罷免行動,然後故意失敗,在栽贓給綠營是政治操作,或者消耗反對者的力道,這成本效益根本不符,藍營沒必要在罷免韓國瑜的同時,發起罷免盧秀燕,說,「這可以降低反對者的力道」.
而罷免盧秀燕,照某些人的說法,他沒有信徒,很容易成功,那藍營根本無法負擔盧秀燕被罷免的風險,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風險效益評估的問題,如果要搞成政敵在政治操作,栽贓給對方,所以故意自己搞罷免盧秀燕的話,邏輯不通,我根本不會冒著失去兩席市長的風險只為了栽贓對方這一個陰謀,而且這個陰謀實現的機率不一定會成功,反而萬一盧秀燕真的被罷免掉,我損失才會慘重.
一個簡單的經濟學模型,你有100%的機會得到100萬元,以及,10%的機會得到500萬元,89%的機會得到100萬元,1%的機會什麼也得不到.
人們會傾向拿100%的100萬元,而厭惡1%的機率會什麼都沒有,對於藍營,對於國民黨,對於江啟臣這個領導者來說,他們是傾向保守的,一直以來都是如此,這是如同我跳下懸崖去,就會得到大量黃金或者失去生命一樣,我寧可站著,看著自己的財產逐漸失去,起碼我還活著.
江啟臣如果是一個賭徒,也就不會禮讓盧秀燕,這是一個正常的判斷,各位brother,要進行天馬行空的推論之前,不要忽略常識.
對於盧秀燕來說,他不應該被罷免,連罷免都不能提出,或者應該繼續做到完,理由都不會是她「不夠爛」,這是不充分的謬誤,如果一個市長,因為不夠爛,所以禁止市民提出任何反制的行動,或者因為不夠爛,所以不能罷免讓她繼續做,這就是在鼓勵其他人尸位素餐,我只要不像韓國瑜一樣爛就是好,我就理所當然地擺爛,連帶合理化我各種施政失敗的行為,而市民無從反駁杯葛,因為她「不夠爛」.
說到底,當初盧秀燕能當選市長,是因為她夠好嗎?恐怕不是吧,而是1124那股教訓民進黨的氛圍,以及國民黨和地方派系妥協的產物,一個市長,不是因為她夠好,才選上的,被罷免卻必須要符合一定的「爛度」,要像韓國瑜這樣跑去選總統才行,台灣民主社會的標準,何時變得如此低劣?難道,不選總統,成為一種「好」嗎?成為一種優點嗎?成為一種不能被罷免的理由嗎?請冷靜想一想,總統大選四年一次,名額只有一個,所有直轄市長,有誰會得到那種提名資格,或主動去參選?這代表她的市政做得好嗎?永遠不能被罷免嗎?
等到盧秀燕連任,到時再來說,恩,因為她有好好做完市長,所以可以連任,不能被罷免,這樣嗎?
政治,不能老靠一股簡單思維,去做判斷.
有人說,罷免盧秀燕失敗,反而會增加藍營的聲勢,這樣的觀點,也是杞人憂天.
藍營的韓國瑜已經被罷免了,盧秀燕沒被罷免成功,只能說是守成,不能說得到冠冕,一個黨被罷免一次,不覺得羞恥,被罷免第二次,覺得得到了嘉獎,感覺到光榮,感覺自己勝利,甚至想以此嘲笑對手,這除了阿Q以外,沒什麼好形容的了,除了無恥以外,沒什麼好評論的,光被罷免,就是一件丟臉的事情,怎麼會把沒罷免成功,視為一種讚賞呢?
如真要進行政治的計算,一個罷免過,沒成功的市長候選人,跟一個不曾被罷免,風光挑戰連任的衛冕者,哪一種,比較容易連任,顯而易見.
「不要進入強暴者的邏輯」,這是一個政治上必須注意的點,計算對方的想法,思考如何應對的,這是正確的事,但如果擴大喧染對方的影響力,把對方的「不得已」,當作一種高明的算計,然後我們應該避免它,裁減自己的行動,這無疑就會落入「滿足對方意圖」的陷阱.
台灣的政治很奇怪,一個人說抹紅,我們就為了避免被指控抹紅,所以不能說它紅;一個人說政治鬥爭,我們就為了避免被說政治鬥爭,所以放棄抵制它,連帶的抵制任何抵制它的行動,而不考慮它合不合理,是不是公民、市民自發的行動,這樣子的話,對方說一個影子,我們就要削去自己的身體,避免影子的面積過大給對方踩到;對方恐嚇說要報復,我們就為了避免報復,所以站得直挺挺的,任由對方上下其手,對方說罷免以後,我要做什麼樣的行動,我們就要阻止其他人發起罷免,這就是用不正常,去影響正常,跟著對方一起不正常,繞著他的思維旋轉,而不是自己實地去做什麼捍衛自己或者理性的決斷.
原本,應該是要阻止他的不正常的想法才是.
真相是,對方害怕被罷免,所以無所不用其極地去阻止,甚至想在罷免過後,斷尾求生,或施展各種權宜之計,他們的用意,就是在阻止罷免過後對自己的負面評價而已,頂多算是「減損」,而非「增益」,如我們將對方的斷尾求生,當作是吃人的計策,為了避免被吃,所以自動幫他闢一條逃生蹊徑,這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對方頂多只能做到減損罷了,我們卻為了避免他減損,所以不讓他損,換句話說,這其實是在幫對方「增益其所不能」而已.
在歷史上,有兩個鮮明的例子,一個是曹操逃到華容道,另一個是漢尼拔大戰費邊,曹操看見華容道上,升起了煙火,說這是孔明的計策,故意讓我以為華容道有埋伏,要我選另一條路走,他偏向華容道行走,反而遇到了關羽.
漢尼拔搞錯了遠征的路,被羅馬獨裁官費邊包圍,於是用了火牛吸引了他的注意,悄悄脫離包圍,費邊雖然見到了漢尼拔部隊的火光,卻自己胡思亂想,說是漢尼拔的詭計,於是按兵不動,讓漢尼拔安然的逃走了,此舉讓他的聲望下墜,他被羅民市民怒罵在佔盡優勢下讓敵人溜走,喪失了勝利,反被漢尼拔用來打擊費邊的名譽,最後他在怒罵聲中失去了指揮權.
這些都是鮮活的例子.
莫忘了1124敗選的原因.
就是因為害怕被教訓,所以處處迎合所謂中間選民,連東奧正名,也不主動支持,甚至民進黨還限制黨員參與,結果就是本來最有可能通過的公投,反倒沒過了,自己打擊了自己的士氣,該支持的不支持,其他進步公投也更沒人支持了,反倒是對方各種奇形怪狀,違反社會主流民意的公投,全都過,牽一髮而動全身,你以為只是在避免麻煩,其實是在製造對方機會,讓自己被教訓的更為嚴重,本來可以抓住最後一根稻草,讓自己不至於輸得太多,不該輸的,也給輸掉了,這就是只看見表面的東西,失去了根本,也就是價值的緣故.
要知道,就連台北市贊成票也高達54萬9973張,這剛好也就是柯文哲可以被罷免的門檻,同意數票達總選舉人數4/1以上.
而盧秀燕,更是「反空污公投案」的領銜者,題目為「你是否同意以『平均每年至少降低1%』之方式逐年降低火力發電廠發電量?」這公投有多荒謬,除了題目在玩文字遊戲,容易使人誤判,你「是否」同意,「降低」降低發電量,讓人容易勾選和自己意見相反的一方,而同意人們容易被誤導,降低1%好像很少的樣子,降低火力發電好像很環保的樣子,結果,根本是不可行的,學者稱若每年都減少,恐怕6年後就會面臨缺電危機,而藍營一面喊缺電,一面又說要降低發電量,又說要用核電,跟前面的以核養綠的公投對照,十足諷刺.
而盧秀燕提交49萬多份連署書當中,屬於「有偽造情勢」達7萬7千多人,甚至死人連署有1萬1849人,盧秀燕當初靠這公投興風作浪,現在罷免台中市長也不過在連署階段,難道只准秀燕死人連署,不准台中人活人連署嗎?
事實上,當台中人提出罷免的那一刻,罷免就已經成功了,因為那成功的撼動了盧秀燕,讓其他人知道他並不是一個好的市長,而盧秀燕也被迫必須誠實的面對市民,修正自己的政策,做得更好,他得看市民的臉色,學著低調,這純粹是因為,有人將罷免這個武器,交到人民的選擇身上,所以她得戰戰兢兢,像被槍口瞄準的兔子.
無論成功與否,皆有利於台中市民,因為當他們市長做不好,有人提出罷免,讓她知道自己做不好;而正因為有人在連署,盧秀燕才必須避免自己變得跟韓國瑜一樣,不敢讓再往「更差」的路邁進.
所以我們知道,一個罷免,光是提出,光是有人行動,就可以產生莫大的效用,不是盧秀燕「不夠爛」,而是罷盧團體阻止她變得更爛,這就是防鏽的效用,更重要,形勢逆轉,變成市長必須滿足人民需求,市長公僕,人民才是主人,市長要看市民臉色,而不是市民得看市長臉色,唾面自乾,如同台北市一樣,市政墊底,市民卻被反罵身在福中不知福,市民卻一點辦法也沒有.
事實上,台北市更是需要提出罷免的那一方.
看到台中人提出罷免盧秀燕,只有羨慕而已.
近來,台中火車站淹大水,更是證明台中市政千瘡百孔,台中人憤怒,不是沒有理由,不去明白盧秀燕實際施政怎麼樣,反倒把罷免的人,想成跟韓粉一樣,是報復性罷免,看誰不爽就罷免誰,這是不太理智的想法.
而當有人反對罷免盧秀燕的時候,另一方面,在網路上卻有人在責怪林佳龍,要他為台中火車站淹水負責,這般荒謬景象.
罷免,要講求正當性,韓粉因為韓國瑜被罷免,去罷免其他無辜的議員,這是沒有正當性的;相反,台中人早在罷韓成功之前,就提出罷盧,這就證明,這不是看誰不爽就罷免誰,當然,不可諱言,罷免盧秀燕需要提出更多具有正當性的理由,這是台中罷韓團體必須做的,說服其他人,但其他人,也不應該連讓他們說話、發聲的機會都給剝奪,把對韓粉不正常的樣子,投射在正常的罷免團體上.
而只是因為「罷免台中市長不會成功」罷了.
當初,在罷韓前夕,就有網紅說罷韓不會過,頂多拿40萬票,結果,韓國瑜被罷免,得到93萬票,他最後兌現承諾,用屁股夾筷子,得到許多人的讚揚.
然而,事實上,推動罷韓成功與否,需要的是更多人的支持,而不是預期失敗,不是需要用屁股夾斷筷子,而是需要一股「容忍」.
容忍他們行動的勇氣,就算不支持,也請讓他自然發生,由台中市民,自己決定自己的前途,brother.
圖片來源:公民除銹工程
本篇文章的完成 感謝 #謝政強 #JohnV 的贊助
贊助者可由brookianaalbescens@msn.com 索取電子書
【贊助神父的菸 獲得絕版電子書】
https://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僕人領導阿摩 在 無限期支持黃國昌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大家來讀書囉!
[新聞] 黃國昌:有思想論述才有力量(書單)
http://www.ptt.cc/bbs/Gossiping/M.1399575609.A.353.html
首先是國昌老師直接推薦的三本
陳翠蓮 吳乃德 胡慧玲 《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共3冊)》
奧比・薩克思 《斷臂上的花朵:從囚徒到大法官,用一生開創全球憲法典範》
鍾年晃 《我的大話人生:「大話新聞」停播始末&我所認識的鄭弘儀》
接下來依類別分
文學寓言
雨果 《悲慘世界》
阿道斯‧雷歐那德‧赫胥黎 《美麗新世界》
卡夫卡 《變形記》
喬治‧歐威爾 《一九八四》
喬治‧歐威爾 《動物農莊》
卡謬 《異鄉人》
卡謬 《瘟疫》
米蘭‧昆德拉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米蘭‧昆德拉 《笑忘書》
赫拉巴爾 《過於喧囂的孤獨》
薄伽丘 《十日談》
托爾斯泰 《戰爭與和平》
托爾斯泰 《復活》
杜斯妥也夫斯基 《罪與罰》
三島由紀夫 《美德的背叛》
魯迅 《狂人日記》
魯迅 《阿Q正傳》
柏楊 《醜陋的中國人》
扎米亞京的 《我們》
查爾斯‧狄更斯 《雙城記》
哲學
柏拉圖 《理想國》
叔本華 《意志與表象的世界》
馬丁‧海德格爾 《存在與時間》
沙特 《存在與虛無》
朱利安巴吉尼 《一把鑰匙,走進哲學》
朱利安巴吉尼 《我們為什麼要活著》
朱利安巴吉尼 《自願被吃的豬:100個讓人想破頭的哲學問題》
朱利安巴吉尼 《鴨子中了大樂透》
羅蘭.巴特 《戀人絮語》
尼采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米歇爾·福柯 《規訓與懲罰》
克里希那穆提 《最初與最後的自由》
斯賓諾莎 《倫理學》
克里希那穆提 《人類的當務之急》
傅柯 《瘋癲與文明》
詹姆士.杭特 《僕人:修道院的領導啟示錄》
詹姆士.杭特 《僕人修練與實踐》
心理學
佛洛伊德 《夢的解析》
佛洛伊德 《圖騰與禁忌》
史地與民族
麥金德 《世界歷史的地理樞紐》
巴森 《從黎明到衰頹:五百年來的西方文化生活》
柄谷行人 《世界史的結構》
史明 《台灣人400年史》
林媽利 《我們流著不同的血液》
葛超智 《被出賣的台灣》
王金壽、江以文、杜文苓...等 《社會運動的年代:晚近二十年來的台灣行動主義》
吳介民、顧爾德、范雲 《秩序繽紛的年代:1990-2010》
鄭南榕基金會 《剩下就是你們的事了:行動思想家鄭南榕》
林宗弘等 《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
杭亭頓 《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
傳記
希特勒 《我的奮鬥》
喬治‧歐威爾 《巴黎倫敦落難記》
陳水扁 《1.86坪的總統府》
政治思想
馬漢 《論制海權》
潘恩 《常識》
湯瑪斯‧摩爾 《烏托邦》
馬克思 恩格斯 《共產黨宣言》
漢娜‧鄂蘭 《共和危機》
漢娜‧鄂蘭 《極權主義的起源》
漢娜‧鄂蘭 《政治的承諾》
若林正丈 《戰後臺灣政治史》
約翰.彌爾 《自由論》
班納迪克.安德森 《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
戴倫.艾塞默魯 詹姆斯.羅賓森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
約翰.蓋斯提爾 彼得.列文 《審議民主指南:21世紀公民參與的有效策略》
袁紅冰 《台灣大劫難:2012不戰而勝台灣》
袁紅冰 《台灣大國策》
袁紅冰 《台灣大國魂》
袁紅冰 《被囚禁的台灣》
李登輝 《台灣的主張》
李登輝 《二十一世紀台灣要到哪裡去》
徐賁 《正派社會和不羞辱》
胡平 《論言論自由》
威廉.道布森 《獨裁者的進化:收編、分化、假民主》
David Butler Austin Ranney編著 《公民投票的實踐與理論》
海伍德 《政治的意識形態》
社會學
馬爾薩斯 《人口論》
梭羅 《公民不服從》
林萬億 《福利國家-歷史比較的分析》
林萬億 《臺灣的社會福利:歷史與制度的分析》
賀佛爾 《群眾運動聖經》
索維爾 《知識份子與社會》
彼得‧艾克曼 傑克‧杜瓦 《非暴力抗爭─一種更強大的力量》
克雷.薛基 《鄉民都來了:無組織的組織力量》
Allan G. Johnson 《見樹又見林》
Marie L.Campbell Frances Gregor《為弱勢者畫權力地圖︰建制民族誌入門》
Si Kahn 《組織結社:基層組織領導者手冊》
金夏普 《198種非暴力抗爭方法》
何明修 《四海仗義:曾茂興的工運傳奇》
吳音寧 《江湖在哪裡? ──台灣農業觀察》
楊儒門 《白米不是炸彈》
佛雷勒 《受壓迫者教育學》
西蒙 波娃 《第二性》
綠色思想
梭羅 《湖濱散記》
斯佩納德.拉魯索(編) 《梭羅:綠色先知》
何明修 《綠色民主:台灣環境運動的研究》
吳晟、吳明益(編) 《溼地.石化.島嶼想像》
謝志誠、何明修 《八輕遊台灣:國光石化的故事》
經濟學
亞當斯密 《國富論》
馬克思 恩格斯 《資本論》
史帝文.李維特,史帝芬.杜伯納 《蘋果橘子經濟學》
史帝文.李維特,史帝芬.杜伯納 《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
僕人領導阿摩 在 City News 城市新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電影《逐夢大道》:上帝使用的,是像金恩博士這樣脆弱的人】
電影《逐夢大道》的故事主軸是記錄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恩,於阿拉巴馬州的「塞爾瑪」發起的遊行運動前後始末。之所以有這樣的民權運動,其背景在於早期非洲黑人以「奴隸」的身分被引進美國,用以彌補當時南方農場勞力短缺的問題。
在1863年林肯總統的「解放宣言」中,已經依照《聖經》的原則,釋放了黑人的自由。但是,黑人僅在這個宣言中獲得「名義」上的自由,由於長期在教育、經濟以及社會地位上的落後,絕大多數的黑人仍舊必須依靠受雇於白人來餬口度日,種族之間的歧視與偏見仍舊嚴重。
當時,黑人不但在經濟上必須受制於白人,更嚴重的是還必須繳交與白人同樣的稅款,因此他們的生活始終無法脫離貧窮;再者,在教育上也受到限制,不允許黑人與白人在同一個教育機構受教育,這使得黑人在知識的獲取上格外困難,進而在社會上始終只能成為第一級產業的勞工,無法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
從福音宣教士到民權領袖
馬丁路德金恩原名為麥克金恩,他的父親為了紀念16世紀歐洲的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所以將他的姓名改為小馬丁路德金恩。曾經在年少時期抵制基督信仰,甚至不承認耶穌將二次再臨的金恩,在讀《聖經》時深受感動,認定其中許多深奧真理,是任何人都不得逃避的。於是,他報考神學院就讀,年僅25歲便攻讀博士,1954年在當時種族歧視最嚴重的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地區的一間浸信會教會,他被按立成為牧師,隔年,他便以系統神學作為研究方向,獲得博士學位。
他曾在一次佈道時這樣說:「在我成為一名民權領袖之前,我是一名福音宣教士,那是我第一份工作,也依然是我最大的奉獻。其實我在民權運動中所做的一切,都是因為我認為它是我神職工作的一部分。」
他在1955年曾率領群眾在蒙哥馬利發起「聯合抵制蒙哥馬利公車運動」,為當時黑人的「乘車權利」發聲。而電影中主要敘述的「塞爾瑪至蒙哥馬利」遊行運動,則是在1965年,金恩眼見黑人的「投票權」受制,終其一生難以進入政治體制中,因此提出各樣平等法案,來糾正美國南方各州私訂的歧視規章,因此,他聯合南方基督教領袖以及當地學生發起一場長達數十公里的和平遊行。
和平方式爭取黑人平權
但是,他並未料到三月7日第一次遊行,阿拉巴馬州的州長與當地的警長竟任由警察與暴徒對遊行的黑人施暴,並在全國媒體的播送下,將無辜的黑人遭受攻擊、鞭打,四處逃竄的畫面公諸於全美國。金恩因故沒有參加該場遊行,但是,這被稱為「血腥星期天」的慘劇,成為了黑人民權運動獲得民眾支持的轉捩點,因為,他們看見在金恩的領導下,黑人以「和平」的方式為自己爭取權利,而非歧視者口中所說的暴徒,而真正的「暴力」,卻在和平面前顯露無遺。
三月9日,金恩獲得全美各地的民眾響應,無論種族,皆前來塞爾瑪表示願意與眾人一同遊行,時任美國總統的詹森也因看到民意的翻轉,示意阿拉巴馬州州長不得干涉金恩與群眾的遊行。然而,在埃德蒙佩特斯大橋上,他面對警察與反對群眾的讓道,他回應內在的感動,僅簡短的在橋上跪下,向上帝祈禱之後,選擇解散群眾。
一步一步的,他的和平抗爭獲得人民與政治上的支持,最終,在兩週之後,遊行順利且安全的進行,金恩在終點蒙哥馬利發表了一篇名為〈還要多久?快了!〉的演說,宣告美國黑人的平等權力不再遙遠,「因為道德光芒萬丈,而正義更加耀眼輝煌!」在遊行之後,總統詹森主動發表宣言,促成保護黑人投票權的法案,為美國黑人的平權運動一次重要的跨越。
電影寫實刻劃真實人性
金恩這段不信公義喚不回,不信真光不顯明的美國人權歷史,並不像我文字述說的那樣簡單、順遂,過程中,他不但面對著南方種族歧視者的暴力威脅,政府高層施以各樣監控、造謠、汙衊,甚至他的家人、妻子,被告知金恩是一位拋妻棄子且與其他女人有染的偽君子;身邊一同奮戰的戰友和支持的群眾,不僅有人遭受逮捕、起訴,甚至有激進份子安置炸藥在黑人聚會的教堂當中,造成年輕孩子死傷;年輕支持者遭到州警無緣由的槍殺,且犯案的暴民乃至槍殺的州警皆受到法律的維護,而沒有遭到任何的刑罰。
這是導演艾娃杜威納執導的第一部長片作品,她並非把馬丁路德金恩拍成一位神人,而是一個相當「脆弱」的人,他在登臺演講前的半夜,焦躁難眠,必須打電話給唱詩班的友人,聽首詩歌來平定自己的焦慮與恐懼;好幾次他想放棄不再繼續奮鬥下去,是曾經被他演講激勵過的學生,用他當時演講所說的話,反過來激勵他;在他遭受牢獄之災時,心裡的煩悶,也不禁讓他對不離不棄的妻子有所抱怨;他不僅一次地被問得啞口無言,縱然他辯才無礙、舌燦蓮花。
因為憐憫所以呼求公義
舊約中,以色列百姓在埃及為奴的哀聲上達耶和華,耶和華就呼召摩西起來做以色列人的領袖,然而,焚而不毀的荊棘與神的話只讓他「接受」呼召,讓他真正「感受」使命的,是他親眼看見埃及兵丁如何凌虐以色列人。翻開聖經,我們會看見上帝的僕人的「印記」,往往不是「大能」,而是一顆超越一般人「憐憫」的心。
人總是希望有「強者」能站出來為自己說話,但是上帝卻總使用像金恩這樣的「弱者」,因為,如同美國總統詹森這樣的「強者」,他必須要顧及他的「強」,而無法同理人的「弱」。然而,相對的,金恩永遠不會遠離眼淚、傷痕、痛苦、受壓迫,原因是,他也是其中的一份子。於是,他能夠「感同身受」,於是,他才能夠真正的回應上帝的誡命─愛人如己。
這就是無論在歷史上或者電影中,金恩始終不願使用「暴力」來對待對他使用「暴力」的人,甚至,在他有機會變成一個偉大領袖,昂首闊步率領群眾走過已經撤離的州警與暴民身邊時,他選擇謙卑的跪在橋上,禱告後,回應上帝的感動,從眾人之中退離。如同耶穌在完成五千人的佈道之後,不是享受被群眾包圍稱王的「感覺」,而是回應內在的「感動」,退到曠野。
電影中,很動人的兩段,一段是他在遠方給妻子寫了一封信,當時,他的妻子已經對於他的「使命」以及隨之而來的諸多恐嚇威脅感到灰心,想要放棄,但是,他字字句句的感謝,字裡行間流露出的愧疚與情感,不僅喚回了妻子的心,讓他們繼續攜手往這條呼召之路走下去。
另一段,是他在演講的前一點晚上,他打給了一位友人,在那位友人的歌聲中,他疲憊的靠在電話旁,緊閉眼睛。這些時刻,都讓觀眾真實感受到在〈我有一個夢〉這篇偉大演講的背後,竟是藏著一個如此活生生,有血有淚,會脆弱會無助會痛苦會孤獨的金恩博士。可是,事實上,完整的脆弱,比局部的逞強來得更有力量。
從電影中,我們可以看見他從基督信仰中所獲得的真理─公義就是憐憫,憐憫就是公義。要喚回公義絕對不是「摧毀」一方的力量,而是「擁抱」一方的力量。所以,在一個時代裡,當憐憫被暴力取代時,堅持憐憫,在仇恨之處播下和平的種子,直到憐憫回來為止,這是,一個有信仰的人必須要做的事;這是,我們需要做的事。
文章轉自:台灣影評人協會 http://tfca.website/?p=27893
圖片來源:網路
#逐夢大道
#金恩博士
#Selma
#公義 #憐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