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接互助,營建樂齡晚年💪】
你聽過 #時間銀行(Time Bank)嗎?
「時間銀行」是由美國法學家埃德加(Edgar S. Cahn)於1980年所提出的概念,旨在鼓勵人們投身志工服務,將照顧他人的時數成為「另類存款」,未來需要之時,就能提領時數來接受服務。
即是「#把現在照顧別人的時間,#儲蓄為以後被他人照顧的時間」。
除了歐美國家的時間貨幣,在亞洲,日本亦有相似的照護券、或是香港的時分券。
我國於新北市最早在101年推動「佈老時間銀行」,此後亦有弘道福利基金會將服務轉為「互助連線」的概念。
但美好的互助理念實踐上卻很有困難,如:時間難以計算、服務無法等價交換;隨著人口老化,未來的時間提領者將遠高於儲蓄志工;又或是零成本的志工服務,如何代勞有成本的專業長照照護😥❓
#助人助己,提前存下志工本,更重要的是互助的精神,而非照顧時數。
創始人埃德加在著作《No More Throw-Away People》中,給予時間銀行5⃣大核心要素:資產、尊重、互助互惠 、社會網路、重新定義工作。
所謂的互助,不一定有正式的名稱或組織,而是有能力、有時間的人,幫助照顧缺乏資源的人,時間銀行猶如一種社會投資,深化人與人之間的連結、透過互助帶來價值與可能性,藉由整合志工服務,形成社會性的互助網路🤝
你我所冀希的安穩老年,並非由後代或社會所背負的重擔,而是串接起每一個人的付出,由大家攜手努力而營建出來❤️
▂▂▂
參考資料:50+fifty plus/ 2019.07.24/ 創新長照/現在照顧人,換取以後被照顧!「時間銀行」立意佳,台灣為何難實現?
Search